一、开架借阅在世界的普遍发展及其原因(论文文献综述)
张玲玲[1](2021)在《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国内的图书馆行业逐渐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绩,伴随着公共事业为核心的图书馆事业也开始不断出现。这一层面上进而诞生了很多大型的图书馆建筑,同时也引入了很多新的技术设备,每一年不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成本用于建设图书馆,扩充藏书数量,读者数量也越来越多,而且也很大程度提高了社会关注度。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它们也必须面临着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相对于其他公共图书馆而言,有着比较详细的职能,也面临着复杂的背景环境。因为省级图书馆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政府重视程度和经济发展程度,所以也就形成了参差不齐的办馆情况。本文结合了案例分析法,对安徽省图书馆进行实地调研,做了相关的功能定位研究分析。文中所采用的资料除了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也有一些是对专家学者的论坛网站进行分析,还有是笔者在安徽省级图书馆对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及查看与馆相关的文件所得来。本文导论部分着重分析安徽省级图书馆功能定位及服务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内容及方法。笔者就涉及的文献及理论进行综述,定位了安徽省级图书馆的功能,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对安徽省级图书馆功能定位改进方向的分析研究,最后综合图书馆学、经济学、行政学,以多类理论基础结合现实情况专门研究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及功能改进问题,对现实问题展开了详细地分析,也给出了改善定位的方案。本文在分析安徽省级图书馆已有的功能和服务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吴江市历史、文化、科技、经济等实际,对新时期安徽省级图书馆功能定位及服务改进进行研究,以此探索和启示我国公共图书馆,尤其是促进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更好发展。
宋钰[2](2020)在《“如何发表学术论文”和“专家型教师做什么”耳语同传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9月,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教育学院执行院长John Loughran教授应邀在河南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期间开展了三场专题讲座。John Loughran教授不仅是国际教育学领域的着名教授,而且是该领域多种知名期刊的审稿人,在学术论文的发表与审稿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出于自身兴趣,笔者参加了其中两场讲座,并为一名校友提供了耳语同传。笔者将这两场讲座的内容及耳语同传的实况进行转写以作为本篇翻译报告的语料。笔者转写的第一场讲座为“如何发表学术论文”,John Loughran教授通过对比发表论文的不同途径,举例阐明不同类型论文的区别和难度,提出了一系列极具操作性的写作规则与发表方法。第二场讲座为“专家型教师做什么”,John Loughran教授主要分析了专家型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六种框架,颇具启发性。笔者在释意理论的指导下完成了本次口译实践。释意理论最早由塞莱斯科维奇(Seleskovitch)和勒代雷(Lederer)提出。释意理论将口译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理解、脱离源语语言外壳、重新表达。译员首先要充分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其次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忘记语言符号的结构,只记住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最后则用另一种语言符号把意思传达出去。其中,脱离源语语言外壳是最关键的阶段,要求译员获取源语核心内容并将其有效地传递给目标听众。本实践报告共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介绍本次口译实践的内容,其中包括任务来源、实践意义及口译过程中的难点。在耳语同传的过程中,笔者需要保持低声口译。由于学术讲座的专业性,本次实践对笔者的知识储备、听辨能力及应变能力要求较高。第二章描述翻译过程,其中包括译前准备、口译过程及译后评价三个部分。第三章分别从理解、脱离源语外壳、重新表达这三个阶段举例分析释意理论对本次口译实践的指导意义,详细阐述译文中的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理解阶段主要阐述语内知识和语外知识对口译效果的影响。脱离源语外壳阶段主要阐述对一词多义现象的处理及错译漏译问题。重新表达阶段主要阐述三种翻译方法的使用:增译法、省译法及转换法。第四章回顾本次口译实践中的问题,并总结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此次口译实践,笔者不仅拓展了教育学相关知识,加深了对学术讲座口译风格的认识,同时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较好地完成了耳语同传的任务。笔者在总结回顾的过程中论证了释意理论在口译过程中的有效应用,为同类型的口译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刘时容,周兰桂[3](2020)在《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学五定律”之关联研究》文中提出阮冈纳赞提出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因其顺应时代要求与言简意赅的真知灼见而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图书馆学五定律"要求阅读推广必须遵循"自由"理念、"权利"理念、"全民"理念、"服务"理念、"专业"理念和"创新"理念。阅读推广实践孕育出了内涵丰富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并持续不断为其注入生命活力;"图书馆学五定律"促进阅读推广事业科学向前发展。
丁李旦[4](2020)在《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研究 ——以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改造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高校作为承担培育高水平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加快建设符合时代特点、符合高校科研教学需求和可以促进创新性思维模式发展的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高校图书馆是大学校园中的学习场所与科研场所,也是大学师生进行学术交流的场所,这种交流有利创新思想的诞生。在信息化与数字化发展迅猛的时代背景下,在高校图书馆从传统走向数字化的过程中,以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为特征的复合型空间模式成为当今的高校图书馆室内设计主题之一。现代高校学习共享空间可以为师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和渠道,让师生在这个空间中自我学习、协作学习和积极探索未知世界。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并对高校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LC)的意义和价值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传统图书馆的空间功能特点,梳理学习共享空间的发展与特征。试图将“学习共享空间”集成资源、协作学习、多元教辅和完整支助的理念深入结合到具体环境空间中。本文以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西部图书馆为例进行学习共享空间改造,探索高校公共空间改造以适用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发展,加快新型人才培养的进程。
刘晓霞[5](2019)在《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传教士在上海建立第一所近代图书馆开始,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上海密切相关。以上海为中心传播近代公共图书馆思想,开始新式分类法、卡片目录、巡回文库、邮借服务等新式管理方法与服务方式的实践。本文在对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及其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按照时代发展的先后顺序,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阐释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历程,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公立图书馆和社会力量创办的私立图书馆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多案例对比研究。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研究从藏书楼到图书馆的变化。我国的藏书机构由来已久,但“图书馆”却是一个舶来品,它的产生伴随着古代藏书楼的衰落与近代西方图书馆思想在国内的传播。本章分析了清末战乱和封建社会解体致使藏书楼的衰落,而西方传教士对近代西方公共图书馆思想的传播及在国内的实践、早期国人对西方图书馆的考察和创建图书馆的初步尝试所引发的近代图书馆的诞生。主要表现在由藏书楼的重藏轻用到图书馆的公开开放,馆藏也由四书五经的典籍收藏向通俗性、实用性等适合普通大众阅读的内容转变。图书馆不仅保留了藏书楼的文献与文化保存功能,更注重公开、公用。第二章研究初创时期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这其中主要有外侨和上海文化精英及官商作为首批创建人的努力,外侨创建了上海最早的近代图书馆并在国内传播了西方近代公共图书思想,但其影响有限,仅在外侨社会。而文化精英和官商所创建的图书馆真正为国人服务,在上海产生了较大影响。初创时期的上海近代图书馆服务主要表现为对公众开放,变重藏为重用,从馆藏内容、规章制度、文献组织方式、服务方法等各方面体现图书馆的开放姿态;从藏书楼关注藏书本身转向关注读者,各个类型的图书馆开始从读者角度出发思考图书馆的运作与发展,与读者相关的服务在逐步发展。虽然存在服务内容单一,空间有限等不足,但整体而言,起点较高。第三章论述民国成立至“八·一三”之间上海近代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这一阶段是上海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期。本文对这一时期的图书馆进行详细统计,得出期间先后创建图书馆330余所。并分阶段对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发展进行详细分析。重点研究了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主要分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是图书馆的借阅服务全面展开,基础到馆借阅服务和延伸至馆外的邮借、巡回文库、分馆、送书上门、续借、预约、馆际互借等服务相互补充,构成图书馆服务网络,并利用馆藏和馆员的专业知识开始开展参考咨询和阅读推广服务。第二是公共文化展览成为图书馆界的主要文化活动之一,展览内容和主题多元化,充分显示展览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作用。第三是文化演讲服务成为图书馆的一种时尚,彰显图书馆的文化地位和图书馆为吸引读者、提升社会知名度而做的努力。第四章,抗战期间和战后上海近代图书馆艰难的公共文化服务。陈述“一·二八”事变对东方图书馆的毁灭,“八·一三”对上海近代图书馆的严重破坏。研究抗战期间图书馆界的抗日救亡及对文献的保护,分析其公共阅览服务与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并研究战后图书馆所形成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学术研究服务及为迎接上海解放所作的努力。第五章,对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研究,并进行比较分析。分别以公立图书馆中工部局公共图书馆和上海市图书馆为代表,私立图书馆中的上海通信图书馆和申报流通图书馆为代表,概述其创办和发展过程,详述其服务,并对服务成效作简要评述。最后对四个案例加以比较分析。最后的结语部分,总结上海近代图书馆百年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现今图书馆发展及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启示。本研究发现: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该过程融合了时代发展特色,具有较为典型的时代特征;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发展中公共图书馆缺失,以社会力量创办的私立图书馆为主。私立图书馆承担了主要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直到20世纪30年代公共图书馆方才出现并发挥一定作用,战后才形成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此过程中,社会公众对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始终发挥引领和导向的作用;从图书馆建设方式来看,社会捐助在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发展中产生了重要作用,伴随着上海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从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等方面来看,上海近代图书馆均各有不同,总体上呈现出服务对象不断扩大、服务内容不断增加、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的发展趋势,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图书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上海近代图书馆的诸多服务理念与服务举措较为先进,是上海图书馆事业繁荣发达的标志,也是图书馆人职业精神的体现和勇于追求的成果。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图书馆是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国图书馆界正在热烈探讨图书馆的空间服务,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功能日渐凸显。在此背景下从公共文化服务视角研究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展现上海近代图书馆在百年发展过程中的跌宕起伏,展示随着时代发展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变化与进展,总结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的经验教训,从中获取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相关启示,这对于当代如何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作用,让图书馆真正成为人们喜爱的公共文化空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此,与以往仅关注上海近代个别图书馆的研究不同,本研究首次从公共文化服务视角系统研究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力求全面展示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随时代变迁而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不但有助于了解和掌握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状况,弥补学术界对于上海近代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从中获取当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相关启示,指导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马慧婷[6](2019)在《图书馆错架图书分拣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错架图书分拣是图书馆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开架借阅方式的普及,错架图书分拣的工作量急剧增加。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仅中国就有公共图书馆3117个,加上世界各级各类图书馆,其数量十分庞大。当前,在开架借阅背景下对图书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此,本文综合了隐形彩色书标,图像边缘检测,自动抓取机械手,机器人运动控制等多项技术,研究了一种用于图书馆的错架图书自动分拣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隐形彩色书标的错架图书分拣新方法,既提高了错架图书分拣的效率和准确率,又保留了读者查阅图书的传统习惯和方式。隐形彩色书标技术简单,成本低廉,而且便于引进机器人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基于三维设计和模块化设计思想,研究了错架图书分拣机器人的本体结构。通过运动学建模,得出了机械手运动学方程。借助ADAMS软件对机械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机械手各部件能够平稳运行,末端执行器能够达到书架不同高度的目标位置。通过Matlab软件仿真分析方法,将最优参数与二维OTSU算法运用到蚁群算法中,对错架图书的边缘进行检测与提取,结果表明:图像边缘检测效果良好,有效减少了噪声对边缘检测的影响。运用了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算法对机器人轨迹跟踪进行控制,不仅响应速度快,而且误差小,可以满足机器人实际行走要求。
郑永田,赖敏强[7](2018)在《图书馆人物研究的力作——评《中国现代图书馆先驱戴志骞研究》》文中指出郑锦怀撰写的《中国现代图书馆先驱戴志骞研究》是中国图书馆学界近年来涌现的优秀图书馆人物研究成果之一。它注重中英文史料的挖掘利用与互鉴互证,成为考察戴志骞生平事迹与专业贡献、民国图书馆历史甚至美国图书馆发展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它的出版,必将在中国图书馆史人物研究和教会大学史研究领域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钱海钢[8](2018)在《图书防盗技术发展历史及其反思》文中提出图书防盗技术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机械锁防盗、EAS防盗和RFID防盗三个阶段。文章对中世纪到现代的图书防盗技术作了阶段性总结,分析和反思图书防盗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技术与理念的关系,以及防盗技术的未来演化趋势。
古康年(Ku Hong Nin)[9](2017)在《馆藏误置数据分析及启示 ——以澳门大学伍宜孙图书馆为例》文中指出开架借阅制的图书馆必定会发生馆藏被误置的情况,对于拥有庞大馆藏但有限人力资源的高等院校图书馆,如何有效率地把馆藏误置纠正,定必是各高等院校图书馆所面对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澳门大学伍宜孙图书馆进行年度普通书读架时所获得的馆藏误置数据来进行调查,由此探讨澳门大学伍宜孙图书馆的馆藏误置特征与规律。此外,通过结合澳门四所高等院校图书馆的馆藏误置数据,再进行分析和比较各澳门高等院校图书馆中使用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的馆藏误置数据而得出各相同与相异之处。经过分析和调查后,得知:一,馆藏误置中绝大部分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且恶意馆藏误置的数量很少,而且馆藏误置量与借阅率及馆藏量往往有着两两强正相关的关系。二,大部分书籍的正确与其错误分类号数值范围都只相差在十位之内,且分类号数值中只错一位数字的馆藏误置最容易发生。三,馆藏误置中分类号的小数位出现错误的数据占整体达28%,而且还发现了因疏忽而出现的分类号排列错误。四,澳门各所高等院校图书馆都被同时发现了特定分类号的馆藏误置,证明馆藏误置的规律并不属于偶然且有其相关性。由此对上述调查的建议如下:一,通过馆藏误置数据的各种特性及规律来调整书库管理策略。二,通过馆藏误置数据来建立分类号误置表以优化书库管理。
曹海霞,黄利辉,郭进京[10](2017)在《医学图书馆发展史研究——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书馆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主要叙述了协和图书馆1917-1951年之间发展历史,包括几经变迁的馆舍发展历史,西医医学文献为主的馆藏发展方针,以及独具特色的西式管理和服务方式。从历史角度来看,协和图书馆的发展是专业图书馆发展的典范,希望更多同行能够关注专业图书馆史的研究与探索。
二、开架借阅在世界的普遍发展及其原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架借阅在世界的普遍发展及其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省级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的相关概述 |
2.1 现代省级公共图书馆所处的时代环境 |
2.1.1 公共文化服务进入新常态 |
2.1.2 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的推行 |
2.1.3 公共图书馆法的正式实施与后续推进 |
2.1.4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 |
2.1.5 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增强 |
2.1.6 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 |
2.2 传统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功能 |
2.2.1 文化功能 |
2.2.2 终身教育功能 |
2.2.3 社会功能 |
2.2.4 服务功能 |
2.2.5 休闲功能 |
2.3 传统省级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
2.3.1 公共图书馆馆藏不足 |
2.3.2 图书采购更新周期长 |
2.3.3 建筑设施相对落后 |
2.3.4 缺乏专业人才 |
2.4 传统省级公共图书馆重新定位的依据 |
2.4.1 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 |
2.4.2 国家相关政策 |
2.4.3 公共图书馆功能的演变 |
2.4.4 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 |
第3章 安徽省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分析 |
3.1 安徽省图书馆简介 |
3.2 问卷调研 |
3.2.1 调研问卷形成 |
3.2.2 调研分析 |
3.2.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3.3 安徽省图书馆功能定位的现状 |
3.3.1 代表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
3.3.2 承担文化传承的重任 |
3.3.3 省级公共图书馆居主体地位 |
3.3.4 推动区域内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建设 |
3.4 安徽省级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存在的问题 |
3.4.1 缺少法律法规的保障 |
3.4.2 专业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
3.4.3 阅读空间不足 |
3.4.4 省图书馆文化功能偏离重心 |
3.4.5 图书馆闭架借阅的部分缺陷型 |
3.5 安徽省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
3.5.1 管理多元精细化 |
3.5.2 服务边界化 |
3.5.3 人才专业化 |
3.5.4 传承区域化 |
3.5.5 参与社会化 |
3.5.6 服务平等化 |
3.6 安徽省图书馆应采取的措施 |
3.6.1 注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
3.6.2 对图书馆馆员进行人员调整 |
3.6.3 增加阅读空间 |
3.6.4 充分发挥省内龙头馆的作用 |
3.6.5 实行开架借阅模式 |
第4章 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分析 |
4.1 省级公共图书馆功能重新定位的依据 |
4.1.1 必要性 |
4.1.2 重要性 |
4.2 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
4.2.1 承担全省文献信息资源保障 |
4.2.2 促进全省公共图书馆交流 |
4.2.3 引导全省构建学习型社会 |
4.2.4 推动区域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建设 |
4.2.5 全省古籍保护研发中心 |
4.2.6 文化地标中心 |
4.2.7 带动社会科技创新 |
第5章 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实现功能应采取的措施 |
5.1 理念提升 |
5.2 模式转变 |
5.3 服务创新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安徽省图书馆功能定位调查问卷 |
致谢 |
(2)“如何发表学术论文”和“专家型教师做什么”耳语同传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原文 |
译文 |
翻译报告 |
1 翻译任务描述 |
1.1 口译任务来源 |
1.2 口译资料简述 |
1.3 口译项目意义 |
1.4 口译项目难点 |
2 翻译过程 |
2.1 译前准备 |
2.1.1 术语表的制定 |
2.1.2 口译理论的准备 |
2.1.3 口译方法的选定 |
2.2 口译过程 |
2.3 译后评价 |
2.3.1 可取之处 |
2.3.2 不足之处 |
3 翻译案例分析 |
3.1 理解阶段 |
3.1.1 语内知识对口译的影响 |
3.1.2 语外知识对口译的影响 |
3.2 脱离源语外壳阶段 |
3.2.1 一词多义的处理 |
3.2.2 错译与漏译问题 |
3.3 重新表达阶段 |
3.3.1 增译法的使用 |
3.3.2 省译法的使用 |
3.3.3 转换法的使用 |
4 翻译实践总结 |
4.1 回顾与思考 |
4.1.1 积累百科知识 |
4.1.2 提高临场应变能力 |
4.1.3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4.2 启发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学五定律”之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图书馆学五定律”广受认可之原因分析 |
1.1 顺应时代要求 |
1.2 闪耀真知灼见 |
1.3 言简意赅,琅琅上口 |
2 “图书馆学五定律”在阅读推广方面的指导涵义 |
2.1 “书是为了用的”:阅读推广要秉持“自由”理念 |
2.2 “每个读者有其书”:阅读推广要遵循“权利”理念和“全民”理念 |
2.3 “每本书有其读者”:阅读推广要贯彻“服务”理念 |
2.4 “节省读者时间”:阅读推广要强调“专业”理念 |
2.5 “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阅读推广要重视“创新”理念 |
3 “阅读推广”乃“图书馆学五定律”之开新 |
3.1 近代阅读推广:“图书馆学五定律”之萌芽 |
3.2 现代阅读推广:“图书馆学五定律”之发展 |
3.3 当代阅读推广:“图书馆学五定律”之拓新 |
4 结语 |
(4)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研究 ——以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改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作品信息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课题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理论概念界定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四节 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五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六节 创新观点 |
第七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构建发展与现状简介 |
第一节 图书馆发展简介 |
1、国内图书馆发展简介 |
2、西方图书馆发展简介 |
第二节 高校图书馆简介 |
第三节 信息化使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成为可能 |
1、西雅图中央图书馆 |
2、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亨特图书馆 |
第四节 高校图书馆现场调研 |
1、调研目的 |
2、调研对象 |
3、调研过程 |
4、调研结果 |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概述 |
第一节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发展概述 |
1、“开放性学习空间”概念的提出 |
2、“信息共享空间”到“学习共享空间” |
3、学习共享空间的概念及其作用 |
第二节 学习共享空间的基本特征 |
1、资源的集成性 |
2、学习的协作性 |
3、教辅的多元化 |
4、支助的完整性 |
第三节 多专业视野中的学习共享空间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结构、影响及设计原则 |
第一节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结构 |
第二节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影响 |
1、学习理念的深化 |
2、场馆功能的转型 |
第三节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设计原则 |
1、多元化的实体空间 |
2、设计要点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设计实践 |
第一节 前期分析 |
1、项目概况 |
2、现场调研 |
3、功能分析 |
第二节 设计方案整体规划 |
第三节 设计方案 |
1、图书馆一楼方案 |
2、图书馆二楼方案 |
3、图书馆三楼方案 |
4、图书馆四楼方案 |
5、图书馆五楼方案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学术史回顾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五、概念说明 |
第一章 从藏书楼向图书馆的变迁 |
第一节 藏书楼的衰落 |
一、战争对藏书楼的破坏 |
二、封建社会解体对藏书楼的冲击 |
第二节 近代图书馆的诞生 |
一、传教士对西方图书馆思想的传播与实践 |
二、早期国人对西方图书馆的考察 |
三、国人创建近代图书馆的初期尝试 |
第三节 从重藏轻用到公开开放 |
一、重藏轻用 |
二、从封闭到开放 |
三、从服务精英到服务公众 |
第二章 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初创 |
第一节 外侨创立的图书馆 |
一、徐家汇天主堂藏书楼 |
二、“上海图书馆” |
三、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图书馆 |
四、圣约翰大学图书馆 |
第二节 文化精英和官商创建的图书馆 |
一、文化精英创建的图书馆 |
二、官商创办的图书馆 |
第三节 近代图书馆的早期公共文化服务 |
一、面向公众 |
二、拓展服务 |
第三章 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发展 |
第一节 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
一、图书馆建设的有利条件 |
二、图书馆建设的内容 |
三、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过程 |
第二节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 |
一、公共阅览的全面展开 |
二、公共文化展览遍地开花 |
三、文化演讲服务盛行 |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上海的图书馆事业 |
第一节 日军侵略对图书馆的破坏 |
一、“一·二八”事变与东方图书馆的损毁 |
二、抗日战争中图书馆的破产 |
第二节 抗战时期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 |
一、积极开展阅览服务 |
二、举办各种文化及学术活动 |
三、收集保存文献、保护传承文化 |
第三节 战后(1945-1949 年)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复兴 |
一、公共图书馆服务 |
二、学术研究服务 |
三、迎接服务新转型 |
第五章 图书馆服务特色个案研究 |
第一节 公立图书馆 |
一、专为英美外侨服务的工部局公共图书馆 |
二、为上海公众服务的上海市图书馆 |
第二节 社会力量创办的私立图书馆 |
一、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上海通信图书馆 |
二、为平民服务的申报流通图书馆 |
第三节 不同案例的比较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图书馆错架图书分拣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图书排架法及其应用现状 |
1.3 国内外图书馆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错架图书分拣方法研究 |
2.1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及索书标签 |
2.2 基于TRIZ原理的书标方案设计 |
2.2.1 传统书标的弊端 |
2.2.2 基于TRIZ理论的新式书标分析 |
2.2.3 应用发明原理的启示 |
2.2.4 隐形彩色书标的编排规则 |
2.2.5 隐形彩色书标制作流程 |
2.3 基于隐形彩色书标的错架图书识别与拣出 |
2.4 隐形彩色书标实验及分析 |
2.4.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2.4.2 实验步骤 |
2.4.3 实验现象及分析 |
2.5 图书馆调研与可行性分析 |
2.5.1 图书馆实地调研 |
2.5.2 基于WITNESS的仿真研究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错架图书图像边缘检测与提取 |
3.1 图像边缘及其提取方法 |
3.1.1 图像边缘的定义 |
3.1.2 经典的边缘提取方法 |
3.2 蚁群结合二维OTSU算法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
3.2.1 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
3.2.2 蚁群算法初始参数分析与设定 |
3.2.3 建立图像边缘检测的蚁群算法模型 |
3.2.4 基于二维OTSU算法的阈值选取 |
3.3 仿真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错架图书分拣机器人机构设计与运动学仿真 |
4.1 机器人总体结构设计 |
4.1.1 机械手机构的方案选择 |
4.1.2 机械手旋转平移机构设计 |
4.1.3 机械手升降机构设计 |
4.1.4 末端执行机构设计 |
4.1.5 机器人移动平台设计 |
4.1.6 机器人主要尺寸及与固定书架的位置关系 |
4.1.7 关键零件受力的有限元分析 |
4.2 机械手运动学建模及仿真分析 |
4.2.1 运动学方程的建立 |
4.2.2 机械手运动学仿真 |
4.3 末端执行器夹持实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错架图书分拣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
5.1 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
5.1.1 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指标 |
5.1.2 集中控制方式与集散控制方式比较 |
5.1.3 控制系统总体结构图 |
5.2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5.3 移动平台的运动学建模及控制算法研究 |
5.3.1 移动平台运动学建模 |
5.3.2 磁导引控制系统原理 |
5.3.3 PID算法及MATLAB仿真 |
5.3.4 基于单神经元网络的PID控制及MATLAB仿真 |
5.3.5 仿真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7)图书馆人物研究的力作——评《中国现代图书馆先驱戴志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戴志骞生平与贡献的历史还原 |
2 民国时期图书馆发展的缩影 |
3 美国图书馆发展史的窗口 |
3.1 美国图书馆学教育 |
3.2 美国公共图书馆人物 |
3.3 美国公共图书馆运动 |
4 结语 |
(8)图书防盗技术发展历史及其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图书防盗技术概述 |
2 图书防盗技术发展的历史阶段分析 |
2.1 机械式防盗阶段 |
2.2 电磁防盗阶段 |
2.2.1 EAS概述 |
2.2.2 电磁防盗系统的工作模式 |
2.2.3 电磁防盗系统的缺点 |
2.3 RFID图书防盗阶段 |
2.3.1 RFID防盗系统介绍 |
2.3.2 RFID防盗系统应用模式 |
2.3.3 RFID防盗系统的缺点 |
3 对图书防盗技术历史的反思 |
3.1 先进的理念需要技术支撑, 或者说技术推动理念的实现 |
3.2 用“安全”代替“防盗”, 体现的是人文关怀 |
3.3 技术不是万能的 |
3.4 磁条防盗或RFID防盗:图书馆的理性选择 |
3.5 未来的防盗技术演化 |
4 结语 |
(9)馆藏误置数据分析及启示 ——以澳门大学伍宜孙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创新点 |
2 图书馆馆藏排架概述 |
2.1 各种常用的分类排架法 |
2.1.1 典型分类排架法 |
2.1.2 各种常用分类排架法之比较 |
2.2 各种常用的图书分类法 |
2.2.1 境外常用的图书分类法 |
2.2.2 国内常用的图书分类法 |
2.2.3 各种常用图书分类法之比较 |
2.3 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中索书号的编制方法 |
2.4 澳门大学伍宜孙图书馆的索书号编制方法 |
2.5 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的具体排架方法 |
2.6 澳门大学伍宜孙图书馆普通书的具体排架方法 |
3 澳门大学伍宜孙图书馆馆藏数据调查 |
3.1 澳门大学伍宜孙图书馆普通书之馆藏概况 |
3.1.1 澳门大学伍宜孙图书馆的普通书馆藏之负载情况 |
3.1.2 澳门大学伍宜孙图书馆普通书馆藏的借阅情况 |
3.2 澳门大学伍宜孙图书馆普通书馆藏之分析 |
3.3 对馆藏误置的调查方案 |
3.4 调查结果 |
4 馆藏误置报告中各项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
4.1 各大类及各主题区域的错误分布及分析 |
4.1.1 馆藏误置数量与馆藏量的比较与分析 |
4.1.2 馆藏误置数量与借阅率的比较及分析 |
4.2 馆藏误置中书架直排位置的数据分析 |
4.3 馆藏误置中书架层面位置的数据分析 |
5 馆藏误置集中部分及各馆藏误置状况之分析 |
5.1 馆藏误置数据集中的部分及分析 |
5.2 馆藏误置中各状况数据之分布 |
5.3 馆藏误置中正确与错误分类号间呈数字规律性 |
5.3.1 分类号英文字母错误之分析及建议 |
5.3.2 分类号整数部分出现一位数字错误之分析及建议 |
5.3.3 分类号整数部分出现两位数字错误之分析及建议 |
5.3.4 分类号小数部分出现错误之分析及建议 |
5.3.5 分类号小数部分出现漏读之分析及建议 |
5.3.6 分类号整数部分出现调转之分析及建议 |
5.4 馆藏误置中正确与错误分类号间不呈数字规律性 |
5.4.1 分类号数字层面上没有确切关系之分析及建议 |
5.4.2 英文字母错误的分类号中数字部分不呈规律性之数据 |
6 分类号误置表的应对措施 |
6.1 分类号误置表对书库管理的应用 |
6.1.1 分类号误置表对图书整架的应用 |
6.1.2 分类号误置表对找寻书籍的应用 |
6.1.3 分类号误置表对图书读架的应用 |
6.1.4 分类号误置表对图书上架的应用 |
6.2 分类号误置表在澳门各高校图书馆的可行性研究 |
6.2.1 澳大图书馆与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分类号误置表之比较 |
6.2.2 澳大图书馆与澳门理工学院图书馆分类号误置表之比较 |
6.2.3 澳大图书馆与澳门城市大学图书馆分类号误置表之比较 |
6.2.4 四所澳门高等院校图书馆分类号误置表的比较和总结 |
7 结语 |
7.1 研究结论 |
7.1.1 澳门地区高校图书馆馆藏误置数据的特点 |
7.1.2 对分类号误置表的应用建议 |
7.1.3 对研究馆藏误置文献的贡献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澳门大学伍宜孙图书馆分类号误置表 |
附录二: 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分类号误置表 |
附录三: 澳门理工学院图书馆分类号误置表 |
附录四: 澳门城市大学图书馆分类号误置表 |
致谢 |
(10)医学图书馆发展史研究——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背景 |
2 馆舍变迁:从洛克哈特楼到中西合璧建筑楼 |
3 馆藏发展:馆藏方针及藏书发展历程 |
3.1 馆藏发展方针 |
3.2 馆藏发展历程 |
(1) 初创时期 (1917-1921年) |
(2) 发展时期 (1922-1940年) |
(3) 战争时期 (1941-1947年) |
(4) 恢复时期 (1947-1951) |
4 管理与服务:独具特色的西式管理和服务方式 |
4.1 系统而完善的上层管理机制 |
4.2 先进而开放的借阅制度 |
4.3 严格的采购方式和领先的分类方式 |
4.4 人性化的服务方式 |
四、开架借阅在世界的普遍发展及其原因(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研究[D]. 张玲玲.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2]“如何发表学术论文”和“专家型教师做什么”耳语同传报告[D]. 宋钰. 河南大学, 2020(02)
- [3]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学五定律”之关联研究[J]. 刘时容,周兰桂. 新世纪图书馆, 2020(04)
- [4]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研究 ——以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改造为例[D]. 丁李旦.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5]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上海近代图书馆发展研究[D]. 刘晓霞.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6]图书馆错架图书分拣系统研究[D]. 马慧婷.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7]图书馆人物研究的力作——评《中国现代图书馆先驱戴志骞研究》[J]. 郑永田,赖敏强. 图书馆建设, 2018(07)
- [8]图书防盗技术发展历史及其反思[J]. 钱海钢. 图书馆论坛, 2018(07)
- [9]馆藏误置数据分析及启示 ——以澳门大学伍宜孙图书馆为例[D]. 古康年(Ku Hong Nin). 武汉大学, 2017(01)
- [10]医学图书馆发展史研究——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书馆为例[J]. 曹海霞,黄利辉,郭进京.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