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肾衰非透析治疗法患者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蕾[1](2010)在《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期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构建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研究背景近年来,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2004年我国开始试点实施单病种限价制度,降低住院费用。为了能更准确、更科学的限定单病种的住院费用,保证医院的效益,临床路径的管理模式不断被各家医院采纳。现已证实临床路径可缩短住院天数,节约住院费用,又可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病程长、病情复杂,往往住院天数长、住院费用昂贵、再入院率高,构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路径,规范住院管理流程,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已成为当务之急。临床路径的核心是科学的诊疗方案。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延缓肾衰竭进展。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表明,中医药在缓解慢性肾衰竭症状、保护残余肾功能、延缓早中期肾功能进展、推迟进入替代治疗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疗效。因此,将优化的中医诊疗方案纳入临床路径,制定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既能规范住院管理流程,又能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二、研究目的(一)根据临床路径构建的科学性原则,对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期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优化,初步形成证据充分、共识度高、推广性强的中医诊疗方案。为临床路径的构建提供核心内容。(二)对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期临床路径进行初步临床观察,通过与我院回顾性病案分析结果的比较,初步探讨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期临床路径的临床效益,为路径进一步自我优化提供依据。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重点在于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期中医诊疗方案的优化,为临床路径的构建提供核心内容。第二部分研究是对构建的慢性肾衰(非透析期)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进行了初步临床观察,与我院回顾性病案统计结果进行前后对比。(一)慢性肾衰非透析期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构建的优化研究1.慢性肾衰非透析期中医诊疗方案的优化研究(1)全国慢性肾衰诊疗方案梳理工作通过全国慢性肾衰诊疗方案梳理工作,总结目前全国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期诊疗概况,提取共识度高、疗效好、推广性强的中医诊疗措施,尚存在分歧的中医诊疗措施,以便进行下一步文献研究。(2)文献研究中文检索选用CBM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年限为1999年至2009年。英文检索选用Pubmed数据库,检索年限为2004年至2009年。制定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填写文献登记表,构建文献相关数据库。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总结。(3)专家咨询研究针对共识度较低、尚无充分文献证据支持的诊疗措施进行专家咨询。制定专家咨询问卷,选择20名国内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家以书面的形式进行咨询。通过两轮咨询后,形成初步诊疗方案,将该方案进行第三轮专家咨询,征求专家的认可意见。2.在优化的中医诊疗方案的基础上构建临床路径结合我院回顾性研究结果,确定临床路径的管理时限和时间点,制定路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设计路径实施流程图。根据2009年卫生部下发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制定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期临床路径表单。(二)慢性肾衰非透析期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临床观察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10年3月纳入临床路径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共33例。记录患者实施路径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指标。同时纳入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符合路径纳入标准的病案,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既往病案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实验室指标住院前后改善情况。通过前后比较,初步探讨临床路径的临床效益。四、研究结果(一)慢性肾衰非透析期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构建的优化研究1、慢性肾衰非透析期中医诊疗方案的优化研究(1)全国慢性肾衰诊疗方案梳理工作中医综合疗法疗效肯定,共识度高,推广性强。但其组成形式多种多样,较难统一。中医综合疗法中,中药汤剂辨证治疗分歧较大,有待进一步文献研究。中成药方面,尿毒清、虫草制剂、海昆肾喜胶囊,使用频率较高。中医特色疗法方面,中药灌肠疗效肯定、共识度高。通过信息提取、频数分析,初步总结中药灌肠基本方:生大黄,蒲公英、生牡蛎,阳虚者加附子。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期中医治疗优势还体现在慢性并发症的中医治疗,目前疗效肯定的主要有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但中医治疗切入点、具体治则治法和选方用药形式多样,尚不统一。有待进一步文献研究。(2)文献研究中医综合治疗方法,文献报道有二联疗法、三联疗法、四联疗法。其中二联及三联疗法较多。二联疗法主要为中药口服加灌肠。三联疗法主要有中药内服+静滴+灌肠,中药口服+灌肠+皮肤透析,中药内服+灌肠+外敷,中药口服+灌肠+穴位注射或药敷、电刺和激光照射穴位。中医口服汤药辨证治疗方面,具体的辨证分型多不统一,有待进一步专家咨询研究。慢性肾衰竭慢性并发症的中医治疗,目前报道较多的是肾性营养不良、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的中医治则主要为补肾健脾和胃、活血化瘀、通腑降浊、清热化湿。肾性贫血的中医治则多为补肾填精,滋肝健脾,益气生血,祛湿化瘀排毒。治疗方面多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尚无单纯中医治疗报道。选方多为自拟方,共识度较低。有待进一步专家咨询研究。(3)专家咨询研究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期的中医辨证治疗方式建议本虚标实混合辨证,但确定基本证型要素;针对本虚证基本证型形成基本方剂;标实证采用随证加减用药。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期中医基本证型可分为本虚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标实证(湿浊证、湿热证、血瘀证、水气证、浊毒证)。脾肾气虚证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气阴两虚证可选用参芪地黄丸加减,肝肾阴虚证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脾肾阳虚证可选用济生肾气丸加减,阴阳两虚证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合二至丸加减。标实证均在本虚证的基础上加减用药慢性肾衰合并症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的中医治疗:治疗方式建议在原来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减用药。肾性营养不良的中医切入点:目前主要有两种意见,按临床分期,认为是氮质血症以前(包括氮质血症期),另一个是按营养不良严重程度,认为是轻、中度营养不良。肾性贫血的切入点:大部分专家认为血红蛋白在80-110 g/L可不用促红素治疗,采用单纯中医辨证治疗。肾性营养不良的治则主要采用维护胃气,健脾温肾泻浊,补益气血。基本方为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熟地、山萸肉、淮山、太子参、丹参、枸杞、仙灵脾。肾性贫血的治则主要采用补益气血、健脾补肾、填精、活血化瘀、泻浊排毒。基本方组成:北芪、当归、党参、熟地、何首乌、菟丝子、白术、枸杞、阿胶、仙灵脾、白芍、紫河车。第三轮专家咨询结果:20位专家中有8位专家完全认可,12位专家基本认可。2.在优化的中医诊疗方案的基础上构建临床路径(二)慢性肾衰非透析期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临床观察研究临床路径治疗前后,患者的倦怠乏力、食少纳呆、面浮肢肿、腰膝酸软、口干口苦、恶心、畏寒肢冷、脘腹胀满、大便干结等症状改善明显(P<0.05或P<0.01)。与回顾病案统计结果相比,住院天数、西药治疗费用、检查费用均较之明显减少(P<0.05)。肾功能、住院总费用、中药费、中成药费虽实施路径后有所改善,但与回顾性病案结果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五、结论(一)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期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核心是中医诊疗方案。本研究通过对全国30家肾病重点专科慢性肾衰竭诊疗方案的梳理、文献研究及专家咨询研究,初步确定了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期中医诊疗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中医综合疗法、慢性并发症的中医治疗两部分。中医综合疗法主要包括辨证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中药灌肠。初步确定了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的中医辨证分型、基本选方用药,中药灌肠的基本方药,慢性并发症的中医切入点、中医治则及方药。(二)在优化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回顾性研究及国家卫生部发布的路径表单格式,制定路径目标人群及退出路径标准,路径总时限,路径实施流程。完成路径表单。(三)实施临床路径,规范了我们的住院管理流程,使住院天数较前缩短,同时病人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保证了医疗质量。虽然,总住院费用的下降、中药费用的上升与回顾性病案统计结果相比无显着性差异,但是西药费和检查费都有明显下降且有显着性差异,说明通过临床路径的规范化管理,加强了中医特色的应用。肾功能改善方面,临床路径治疗前后并无统计学差异,考虑因路径管理时间较短,短期内肾功能改善尚不明显。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金华[2](2011)在《慢性肾衰(非透析期)中医诊疗方案的疗效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在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保护残余肾功能、延缓早中期肾衰进展、推迟进入透析和肾移植时间等方面具有较好疗效和独特优势。广东省中医院肾病重点专科作为全国优秀中医肾病重点专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病种慢性肾衰中医诊疗方案研究的牵头单位,领导全国30家肾病重点专科,对目前各中心正在实施的诊疗方案进行梳理、总结,形成一个优化的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慢性肾衰(非透析期)中医诊疗方案。研究目的本研究对已形成的慢性肾衰(非透析期)中医诊疗方案进行前瞻性、大样本的临床验证和疗效评价研究,初步评价该方案对非透析期CRF患者的临床症状、肾功能、相关并发症、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疗效情况,为该方案的进一步多中心临床研究及行业内推广应用提供研究基础和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入选符合纳入标准的140例非透析期CRF患者,按照慢性肾衰(非透析期)中医诊疗方案连续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血钙和磷的变化,进行疗效评定;采用CKD-EPI公式估算GFR(eGFR)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制定肾功能疗效评价标准;采用翻译、改良后KDQOL-SFTM1.3量表,对非透析期CRF患者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测,于治疗前后各调查一次,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①慢性肾衰竭的中医病机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居首位(52.90%,73/138),其次分别为气阴两虚证(18.84%)、脾肾阳虚证(13.77%)、阴阳两虚证和肝肾阴虚证(各为7.25%)。标实证多以兼证形式存在的,占所有标实证型的55.80%(77/138);其中以血瘀证及其兼证最常见(73.19%),其次为湿热及其兼证(37.68%)。年龄和CKD分期对CRF本虚证的分布有显着影响;CKD分期对CRF标实证的分布有显着影响。②慢性肾衰(非透析期)中医诊疗方案对CRF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较好改善作用,症状积分下降率由高至低依次为:倦怠乏力(38.60%)、大便情况(31.70%)、腹胀(31.40%)、畏寒肢冷(30.90%)、水肿(29.10%)、腰膝酸软(28.20%)、恶心(26.90%)、头晕(23.40%)、纳呆(23.30%)、呕吐(21.40%)、夜尿频多(10.60%);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达85.51%。男性和女性、各年龄段、各主要原发疾病、CKD各期、各中医证型的症状积分均有显着降低(P<0.05);症状改善有效率方面:脾肾气虚证优于阴阳两虚证和脾。肾阳虚证,单个标实证优于多个标实证,湿热证、湿热兼血瘀证优于浊毒兼血瘀证(P<0.05)。③该方案能显着提升CRF患者的eGFR,降低SCr、UA(P<0.05);以GFR下降<2 ml/(min·1.73m2·年)作为治疗有效判定标准,得出该方案对CRF患者的肾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76.92%。不同性别、65岁以下患者、慢性肾炎、CKD 3期和4期、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证、血瘀证的eGFR均有显着升高(P<0.05);肾功能改善有效率方面:女性显着高于男性,45岁以下患者显着高于65岁以上患者,慢性肾炎显着优于糖尿病肾病,CKD 3期显着高于CKD 5期,脾肾气虚证显着优于阴阳两虚、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显着优于脾肾阳虚证,单个标实证显着优于多个标实证,湿热证优于浊毒兼血瘀证(P<0.05)。④该方案能显着提高CRF患者的ALB和Hb(P<0.05),尤其对男性、45岁以下、慢性肾炎、脾肾气虚证、湿热兼血瘀证和湿浊兼血瘀证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更为全面。⑤该方案能显着降低CRF患者的TC、LDL(P<0.05),尤其对慢性肾炎、脾肾气虚证和湿热兼血瘀证患者的血脂调节作用更优。⑥该方案能显着降低CRF患者的Fib(P<0.05),对男性和女性、45岁以上、各主要原发病、CKD各期患者均有改善作用(P<0.05);对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和气阴两虚证等本虚证,以及湿热兼血瘀证、湿浊兼血瘀证、浊毒兼血瘀证等多个标实兼证患者的Fib亦有显着改善(P<0.05)。⑦该方案能显着降低CRF患者血磷、升高血钙,尤其对65岁以下、脾肾气虚证患者疗效更全面(P<0.05);在CKD 3期和4期以降低血磷为主,而CKD 5期既能降低血磷,同时也升高血钙。⑧翻译、改良后的KDQOL-SFTM1.3全量表Cronbach’s a系数为-0.954,分半信度为0.899;各条目与其所属维度评分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有70项相关系数r>0.5,占88.61%(70/79)。KDTA量表提取11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2.73%,应用方差最大旋转后所得结果与量表理论构想基本一致。⑨单因素分析提示,影响CRF(非透析期)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原发病、CKD分期、中医证候、受教育程度、工作情况、医疗费别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影响SF-36生理健康(PCS)的因素有:症状积分、Hb、CKD分期、性别;影响SF-36心理健康(MCS)的因素有:症状积分、医疗费别;影响肾脏病相关领域(KDTA)生活质量的因素有:eGFR、工作情况、受教育程度、Hb。⑩该方案对CRF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着改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并不完全依赖于肾功能的改善。对于部分肾功能改善无效的患者,中医药可以发挥辨证论治和整体调节的优势,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该方案对于男性和女性、各年龄段、各主要原发疾病、CKD各期、脾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各标实证型(除浊毒兼血瘀证之外)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全面提升作用(包括SF-36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肾脏病相关的生活质量)(P<0.05)。结论慢性肾衰(非透析期)中医诊疗方案能够有效缓解CRF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肾功能,延缓肾衰快速进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血脂、凝血、钙磷等代谢情况,减少CRF某些并发症发生和发展;能够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肾脏病相关领域的生活质量;且使用较为安全,无严重副作用。改良后KDQOL-SFTM1.3量表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可初步用于国内CRF(非透析期)的生活质量评价研究。
韩超汝[3](2016)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在观察期18个月内,连续纳入慢性肾脏病5期(原发病为非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其是否自愿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予西医基础治疗及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仅行西医基础治疗。观察期内两组出现透析指征者的一般情况、疗效评价指标及安全性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治疗组纳入观察且发生透析指征者24例,对照组纳入观察且发生透析指征者10例,最终两组进入结果分析共34例。疗效指标:(1)纳入到发生透析指征的时长:治疗组为8.63 ± 4.61月,对照组为5.78±2.50月,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27),提示中医辨证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期患者进入透析。(2)生存质量量表积分:①生理功能积分:治疗组治疗前为71.59±10.70分,治疗后为73.05.±8.90分;对照组治疗前为71.11±9.17分,治疗后为64.44± 11.95分,对照组治疗前后生理功能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2),呈下降趋势。两组间治疗后生理功能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35),治疗组治疗后积分较高。提示中医辨证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期患者的生理功能。②心理功能积分:治疗组治疗前为71.59±11.38分,治疗后为74.73±7.86分,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理功能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45),呈上升趋势;对照组治疗前为74.22±4.74分,治疗后为72.67±7.47分。提示中医辨证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期患者的心理功能。③社会功能积分:治疗组治疗前为71.14±15.29分,治疗后为74.09± 11.44分;对照组治疗前为70.89±12.34分,治疗后为72.33±10.30分,两组内、组间治疗前后社会功能积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治疗感受积分:治疗组治疗前为61.41±13.28分,治疗后为70.68±8.76分,治疗组治疗前后治疗感受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23),呈上升趋势;对照组治疗前为68.11±7.87分,治疗后为67.67±4.90分。提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期患者的治疗感受较好。(3)营养状况:①营养状况量表积分:治疗组治疗前为27.09±3.18分,治疗后为27.59±2.81分;对照组治疗前为27.44±3.09分,治疗后为25.33±2.12分,对照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量表积分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2),呈下降趋势。两组间治疗后营养状况量表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39),对照组治疗后积分有所下降。提示中医辨证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期患者的营养状况。②营养状况实验室指标:治疗组治疗前血浆白蛋白水平为40.76±3.15g/L,治疗后为38.51±4.97g/L;对照组治疗前为41.26±2.87g/L,治疗后为34.83±3.55g/L,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白蛋白水平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呈下降趋势。两组间治疗后血浆白蛋白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42),对照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白蛋白水平、体质量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中医辨证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期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安全性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钾、二氧化碳结合力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课题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提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期临床安全性较高。研究结论1中医辨证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患者进入透析终点。2中医辨证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
刘兴烈[4](2008)在《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慢性肾衰竭是多种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疾病晚期的共同归宿,是一组以进行性肾单位毁损从而使肾脏的排泄功能、内环境稳定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等发生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临床路径是一种具有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潜在好处的管理策略,而且可以保持或者提高护理质量。而中医药学已是我国卫生保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慢性肾衰治疗上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广东省中医院为规范化治疗,提高医疗品质,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制订了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目的本课题通过确立慢性肾衰病人住院期间中医临床路径和临床方案、研究关键临床方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临床路径实施的效果评价,旨在为促进临床路径在其它肾病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非同期队列研究,对比实施临床路径之前(2003年1月~2004年4月,传统组)与实施临床路径之后(2006年1月~2007年12月,路径组)在广东省中医院内一科住院治疗的慢性肾衰患者的主要相关情况。主要评价指标包括:1.住院时间;2.住院费用;3.中医证候积分;4.生存质量的改善;5.住院并发症;5.60天再住院率;7.住院病死率及90天病死率;8.患者满意度;9.医疗品质;10.患者教育。结果本研究路径组110例,传统组105例,共21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型分布、西医临床分期、既往史积分、基础病积分等基线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由(25.19±12.23)下降到(15.21±9.98),P值=0.003。平均住院总费用与住院平均每日费用呈下降趋势;平均住院总费用由(9597.59±4982.37)元下降到(7013.59±3922.31)元,P值=0.006;住院平均每日费用由(757.59±168.12)元下降到(412.33±136.66)元,P值=0.009;其中药物费用、理化费用、其它费用均下降,治疗费用有所上升。治疗后路径组中医证候积分(101.01±61.21)与传统组(153.33±62.2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值=0.008;两组患者SF-36记分比较,采用t检验,得双侧P<0.05,按a=0.05的水准,路径组与传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预示两组患者在SF-36记分上有明显差异,路径组患者在一般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健康变化等方面比传统组均有明显好转;两组患者SCL-90记分比较采用t检验,得双侧P<0.05,按a=0.05的水准,路径组与传统组记分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路径组患者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等变化等方面比传统组均有明显好转。住院病死率、60天内病死率、住院并发症、60天内再住院率无统计学意义。实施临床路径后两组患者满意度有明显差别;中医特色治疗率增加;更重视对患者病情的量化评估和患者以及其家属的教育。结论慢性肾衰病人住院期间临床路径的实施可促使医护人员及时完成监护诊疗工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有效利用卫生资源;临床路径实施为病人治疗护理提供一个前瞻性标准化模式,促使医患双方共同促进病人的术后康复进程,最终达到提高病人满意度的目的。同时,本研究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中医药在非透析期的应用效果,拟定的临床路径表根据诊疗常规规定了中医中药、中成药的运用,规范了祖国传统医学在慢性肾衰非透析期的应用。
李雨桐[5](2020)在《健康宣教对慢性肾脏病2-4期非透析患者应用及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慢性肾脏病2-4期非透析的患者进行定期的健康宣教,并对于应用健康宣教后的效果进行评价,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迟患者进入终末肾病的时间。方法:本次研究向所参加的患者均发放SF-36量表,在患者填写量表前,告知患者量表的填写方法,并告知患者量表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客观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将所填写好的量表,经过公式换算出相应得分,并通过SPSS医学统计软件,统计出各维度的得分。并将其中一部分患者纳入健康宣教组。经过为期8个月的健康宣教管理后,再次统计所有患者SF-36生活量表的得分,并且统计健康宣教组与未加入健康宣教的患者在肾病相关检验指标差异。结果:本次试验中,总共纳入慢性肾脏病2-4期非透析患者80例,所有患者填写SF-36量表,有3例患者资料填写不全,3例患者入组1个月内进入血液透析,总共有74例患者加入该试验。从所收集上的量表得分来看,可观察出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各个维度中,得分最高为生理机能(61.69±10.83),最低为情感(41.42±16.40)。随机抽取40例患者编入健康宣教组,2例患者因不同意参加健康宣教以及后续随访而被剔除,1例在随访后1个月内进入血液透析而被剔除,在纳入健康宣教的37例患者中,经过健康宣教后,患者在生理、心理健康上均有显着改善,在肌酐值、尿素氮、收缩压、血红蛋白等方面较前有良好改善(p<0.05);在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舒张压与前测并无明显改善(p>0.05)。说明健康宣教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肾功能。加入健康宣教者与未加入健康宣教者相比较,两组在生理职能、生命活力、社会职能、情感上均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肌酐值、尿素氮、收缩压、血红蛋白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表现为健康宣教组在肌酐值、尿素氮、收缩压上显着低于对照组。在血红蛋白值上,健康宣教组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在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舒张压上均没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2-4期非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以心理因素更为突出,健康宣教这一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肾病相关化验指标,临床上值得推广。
熊利[6](2019)在《重庆地区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命质量及其抑郁状况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与意义慢性肾衰竭是由于许多原因引起的肾实质进行性损害,从而导致肾脏不能维持其基本的功能,出现氮质血症、代谢紊乱等症状,造成全身各个器官受累,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慢性肾衰竭患者因病程长、疾病反复发作、预后差、经济负担重等因素容易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导致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等情绪障碍,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目前,国内对于终末期已经进行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命质量状况研究较多,而对于非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抑郁状况和生命质量状况研究较少。而全面有效的评价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患者的健康状态和干预措施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为此,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抑郁情况进行测评,探讨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抑郁情况的影响因素,为今后临床医护人员在诊治过程中更加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提高患者整体生命质量有着十分积极作用。研究目的(1)探讨分析非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2)明确哪些是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抑郁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3)初步构建基于本地区人群特征的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抑郁风险评估模型,为抑郁患者早期筛查及高危人群界定提供参考。研究内容与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原则,选取重庆4所医院肾病内科就诊的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QLICD-CRF2.0生命质量量表调查患者的生命质量,采用BDI-II抑郁量表调查患者的抑郁情况,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情况,以分析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命质量和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并初步构建抑郁风险评估模型。采用单因素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卡方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用Fisher判别函数构建抑郁风险评估模型。研究结果(1)本次调查发放5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为492份,有效应答率为95.91%,其中男性284例,女性208例,平均年龄(61.33±14.96)岁。生命质量四个领域得分分别为生理功能(58.43±17.03)分,心理功能(59.44±19.32)分,社会功能(67.42±16.11)分,特异性模块(28.71±15.96)分,生命质量量表总分为(50.82±11.86)分。重庆地区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命质量整体状况较差。(2)492例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49.19%,抑郁组的整体生命质量状况低于非抑郁患者。患者BDI抑郁量表得分的高低是影响患者生命质量重要因素,BDI抑郁量表得分与生命质量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量表总分呈负相关关系,与特异性模块得分呈正相关关系。(3)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有:BDI抑郁量表总分、临床分期、居住地、年龄、住院次数、就诊类型、复查肾功能时间、家庭人均年收入、每月治疗费用、婚姻状况、患病时间、主要的原发疾病。其中生理功能与BDI量表总分、年龄、住院次数、临床分期呈负相关关系(P<0.05);心理功能与BDI量表总分、家庭人均年收入、居住地、每月治疗费用、婚姻状况呈负相关关系(P<0.05);社会功能与BDI量表总分、临床分期、居住地存在负相关关系,与就诊类型、复查肾功能时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特异性模块与BDI量表总分、年龄、临床分期、患病时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住院次数、主要的原发疾病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量表总分与BDI量表总分、居住地、家庭人均年收入呈负相关关系,与就诊类型、复查肾功能时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4)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抑郁的因素有:住院次数、家庭人均年收入、每月治疗费用、心理功能得分、特异性模块得分。家庭人均年收入<1万元的患者发生抑郁的风险是家庭人均年收入>5万元患者的7.758倍(OR=7.758,95%CI:2.70222.269,P<0.001);家庭人均年收入13万元的患者发生抑郁的风险是家庭人均年收入>5万元患者患抑郁风险的2.404倍(OR=2.404,95%CI:1.0415.553,P=0.04<0.05)。(5)本研究使用Fisher逐步判别法初步构建了以本地区人群特征为基础的抑郁风险评估模型,结果显示就诊类型、住院次数、居住地、职业、家庭人均年收入、心理功能、特异性模块7个变量被选入判别函数。抑郁风险评估模型判别函数为:Z=1.067*就诊类型-0.201*住院次数-0.39*居住地-0.201*职业+0.33*家庭人均年收入+0.042*心理功能-0.026*特异性模块-3.149可以考虑将该模型用作本地区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抑郁风险的评估筛查,但仍然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开展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及跟踪随访,对模型进行验证及修订,以便进一步提高模型的预测效能。研究结论:(1)本研究显示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整体生命质量状况较差,患者抑郁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群,合并抑郁患者的生命质量低于非抑郁患者。(2)需要重点关注居住地为农村、且家庭人均年收入<1万元的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抑郁状况。(3)利用本研究构建的抑郁风险评估模型,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在以后诊治中早期识别、筛查高风险人群,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诊治;对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抑郁情况早期预防与诊治提供了参考;对提高患者的整体生命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于金令[7](2019)在《加味四物消风散治疗慢性肾衰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加味四物消风散治疗慢性肾衰(非透析期)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深入挖掘中医经典方剂的临床应用,发挥中医对慢性肾衰及并发症治疗的特色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毫之借鉴。病例资料与方法:应用笔者收集的自2016年11月——2018年11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病房新型电子病历系统中,诊断为慢性肾衰(未及透析期)ⅢⅤ期,且伴有皮肤瘙痒的患者。依据本研究所制定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收录基础治疗联合口服氯雷他定片患者,共35例,作为对照组;收录基础治疗联合加味四物消风散的患者共38例,作为治疗组;疗程为3个月,随访1个月。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及Asens失眠量表判断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并观察研究方剂与对照组中,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C-反应蛋白等的指标变化,通过统计软件处理后,分析两组患者各方面改善情况,从而判断基础治疗联合加味四物消风散的疗效。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原发病方面,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皮肤瘙痒积分及睡眠情况积分无明显差异,3个月治疗及随访后,显示治疗组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症状改善方面更有明显优势(P<0.05)。3两组各生化指标在治疗前无统计差异(P>0.05),治疗组血肌酐、尿素氮、血磷、甲状旁腺激素及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对比(P<0.05),表明治疗组治疗方案可明显改善患者以上生化指标;而血钙指标未有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血磷及尿素氮治疗前后对比P<0.05,表明对照组治疗方案也对降磷及尿素氮有效;而血肌酐及血钙未有明显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生化指标对比,除血钙外,均P<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案中,治疗组方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1慢性肾衰皮肤瘙痒症的产生与患者年龄,性别,及原发病等无关。2加味四物消风散及氯雷他定片均可有效改善慢性肾衰(非透析期)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症症状,并且改善患者失眠情况,提升慢性肾衰患者的生活质量。3加味四物消风散联合肾衰方具备降低甲状旁腺激素、血磷、血肌酐、C-反应蛋白及尿素氮多种生化指标。对于血钙水平无甚影响。
匡玉华,宋卫东[8](2011)在《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肾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并总结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肾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广泛参考有关文献资料,综合领域内专家的意见,本院医护人员共同参与讨论,结合本院2年间的40例病例,建立完善的慢性肾衰非透析期临床护理路径,详细制订出慢性肾衰非透析期的标准化流程。结果本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后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血肌酐和血尿素氮的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通过统计数据,建立了慢性肾衰非透析期临床护理路径,制订了慢性肾衰非透析期的详细标准化流程。结论在慢性肾衰患者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值得进一步推广。
是蕙[9](1996)在《慢性肾衰非透析治疗法患者的护理》文中研究指明慢性肾衰非透析治疗法患者的护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10002)是蕙非透析疗法为慢性肾衰(CRF)患者透析前期所采用的重要治疗措施。正确指导患者实施非透析疗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CRF的进展具有重大价值。常用的非透析疗法主要包括饮...
苏镜旭[10](2010)在《慢性肾衰临床路径的随访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价慢性肾衰临床路径的远期疗效,为进一步优化慢性肾衰临床路径提供依据。方法本课题将2009年8月至2009年11月份在广东省中医院肾内科住院,并严格按照慢性肾衰临床路径进行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继续按照已制定方案进行随访治疗,包括西医对症治疗:严格控制血压,血糖,纠正水、电解质及脂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纠正贫血,优质低蛋白、低磷、高钙饮食,预防感冒,禁用肾毒性药物,尽量卧床休息,结合中医综合疗法,包括三芪口服液、尿毒清颗粒、虫草制剂、中药汤药辨证治疗及中药灌肠。2周至1个月随访一次,随访时间为6个月,观察患者出院后症状、体征,肾功能、血常规、血清白蛋白指标变化,使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出院时与出院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建立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慢性肾衰患者出院时与出院后6个月的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9年8月至11月份共55例于住院期间经慢性肾衰临床路径规范化治疗,其中符合标准并纳入本研究的共38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6例,年龄22-79岁,平均52岁;原发病:慢性肾炎19例,高血压肾病8例,肾病综合征3例,糖尿病肾病2例,原发病不明确者2例,狼疮性肾炎、梗阻性肾病、缺血性肾病、多囊肾各1例。治疗6个月后疗效评定结果为显效4例(10.5%),有效8例(21.1%),稳定14例(39.5%),无效11例(28.9%),有效例数为27例,总有效率为71.1%。生化指标方面,出院后6月Scr及BUN均较出院时下降,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月eGFR及HGB均出院时升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出院后6月较出院时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但仍有所升高。生存质量方面,本研究患者出院时SF-36各维度得分与杭州市常模数据比较,各维度得分均较杭州市常模低。出院时与治疗后6个月SF-36各维度得分比较,结果显示,8个维度得分均较前升高,结果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本文研究采用以辨证分型论治为主,内治与外治并举,中药、中成药口服、及灌肠相结合的中医药整体综合疗法为主体的规范化方案对慢性肾衰患者进行治疗随访,结果显示该方案能够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贫血,延缓肾功能向终末期肾脏病进展,具有明显的远期疗效。经过6个月的治疗,患者生存质量较前明显提高,体现在SF-36八个维度的的得分上,与临床指标的改善基本相符,更进一步的证明,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具有重大意义,应当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之
二、慢性肾衰非透析治疗法患者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肾衰非透析治疗法患者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期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构建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第一章 临床路径的构建及国内外应用情况分析 |
一、背景 |
二、临床路径的概念 |
三、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
四、临床路径的优点及障碍 |
五、临床路径的临床应用现状 |
六、总结及展望 |
第二章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药诊疗现状 |
1、慢性肾衰的诊断及辨证分型 |
2、慢性肾衰的治疗 |
第二部分 慢性肾衰竭临床路径构建的优化研究 |
第一章 慢性肾衰竭中医诊疗方案的初步梳理 |
一、背景 |
二、材料及梳理方法 |
三、梳理结果 |
四、讨论 |
第二章 文献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文献调研问题的提出 |
三、检索策略 |
四、文献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五、研究结果 |
六、总结及讨论 |
第三章 专家共识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专家咨询结果 |
四、讨论 |
第四章 基于优化诊疗方案构建临床路径 |
一、研究目的 |
二、临床路径构建原则 |
三、临床路径构建过程 |
四、讨论 |
第三部分 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期)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临床观察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二、治疗方法 |
三、研究指标 |
四、统计方法 |
五、结果 |
六、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2)慢性肾衰(非透析期)中医诊疗方案的疗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一、慢性肾衰(非透析期)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研究现状 |
二、慢性肾衰(非透析期)的临床微观指标评价的研究现状 |
三、慢性肾衰(非透析期)的生活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慢性肾衰(非透析期)中医诊疗方案的疗效评价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类型 |
(二) 病例入选标准 |
(三) 治疗方案 |
(四) 观察指标 |
(五) 疗效评价标准 |
(六)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三、结果 |
(一) 患者基本资料 |
(二) 临床症状疗效评价 |
(三) 肾功能疗效评价 |
(四) 其他相关实验室指标疗效评价 |
(五) KDQOL-SF~(TM)1.3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六) 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初步分分析 |
(七) 生活质量评价 |
(八) 不良事件观察 |
四、讨论 |
(一) 中医证候研究 |
(二) 慢性肾衰(非透析期)中医诊疗方案 |
(三) 慢性肾衰(非透析期)中医诊疗方案的疗效评价研究 |
1. 临床症状疗效评价 |
2. 肾功能疗效评价 |
3. 其他相关实验室指标疗效评价 |
4. 生活质量评价 |
(四) 结论 |
(五) 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3)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慢性肾脏病5期的中医诊疗进展 |
1 病名探讨 |
2 病因病机认识 |
3 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
4 中医治疗CKDS期临床研究进展 |
综述二 慢性肾脏病5期影响因素及替代治疗时机的研究进展 |
1 慢性肾脏病5期的流行病学现状 |
2 慢性肾脏病5期的影响因素 |
3 慢性肾脏病患者进入替代治疗的时机选择研究进展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类型及设计 |
3 诊断标准 |
4 纳入标准 |
5 排除标准 |
6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
7 中止标准 |
8 病例分组 |
9 治疗方案 |
10 随访计划 |
11 观察指标 |
12 统计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一般情况 |
2 疗效指标 |
3 安全性指标 |
4 不良事件 |
5 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 |
讨论 |
1 慢性肾脏病5期中医辨证治疗探讨 |
2 中医辨证治疗CKD5期的临床疗效分析 |
3 安全性指标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一 对临床路径的认识 |
(一) 临床路径的背景与起源 |
(二) 开展临床路径的趋势 |
(三) 临床路径的定义、内涵与特点 |
(四) 临床路径的理论基础 |
(五) 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 |
(六) 临床路径的目标 |
(七) 实施临床路径的原因、长期效果、优点与障碍 |
(八) 临床路径研发项目管理的策划 |
(九) 选择临床路径病种的原则 |
(十) 临床路径的实施步骤 |
(十一) 实施临床路径医务人员的行为准则 |
(十二) 变异 |
(十三) 临床路径和循证医学的关系 |
(十四) 临床路径与临床实践标准的关系 |
(十五) 临床路径与传统医疗模式的区别 |
(十六) 临床路径与以往的临床标准化管理工具的区别 |
(十七) 结语 |
二 医院开发应用临床路径的研究概况 |
(一) 在国外应用发展状况 |
(二) 在国内应用进展 |
(三) 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 |
(四) 临床路径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三 临床路径中的变异研究概况 |
(一) 变异的定义 |
(二) 变异的种类 |
(三) 变异的分析与处理 |
(四) 变异的研究概况 |
四 慢性肾衰竭中医临床路径研究概况与展望 |
(一)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二) 广东省中医院基本研究发展现状 |
(三) 展望 |
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实施方法 |
3 技术路线图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一般临床资料 |
2 样本同质性研究 |
3 实施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对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的影响 |
4 实施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对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 |
5 实施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
6 实施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对患者生存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影响 |
7 实施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对患者住院常见并发症的影响 |
8 实施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对患者60天内再住院率的影响 |
9 实施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对患者60天内病死率的影响 |
10 实施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对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影响 |
11 实施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
12 实施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对患者中医特色治疗执行情况的影响 |
13 实施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对患者肾衰主要转归的影响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结果分析 |
1.1 慢性肾衰中医证型的简约性是实施临床路径的要求 |
1.2 临床路径对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的影响 |
1.3 并发症 |
1.4 再住院率 |
1.5 病死率 |
1.6 满意度 |
1.7 理化检查执行情况 |
1.8 中医特色治疗 |
1.9 治疗评价 |
1.10 患者教育 |
1.11 临床评价 |
2 实施效果评价 |
3 体会 |
3.1 实施临床路径的体会 |
3.2 确保临床路径有效实施的关键问题 |
3.3 临床路径表制定的注意事项 |
3.4 实施临床路径效果评价指标的选择 |
3.5 临床路径的组织实施 |
3.6 变异的处理 |
3.7 主要存在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主持、参加课题、发表论文及表彰与获奖情况 |
致谢 |
(5)健康宣教对慢性肾脏病2-4期非透析患者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慢性肾脏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第二节 慢病管理的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目的 |
2 方法 |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2.2 临床观察 |
2.3 治疗方案 |
2.4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6)重庆地区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命质量及其抑郁状况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命质量及其抑郁状况的问卷设计 |
2.1 调查对象的选取 |
2.2 问卷设计 |
2.3 样本量计算 |
2.4 调查问卷资料收集 |
2.5 资料整理和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2.7 伦理学原则 |
第三章 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3.1 描述性分析 |
3.2 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命质量的比较分析 |
3.3 生命质量各领域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4.1 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抑郁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
4.2 抑郁组与非抑郁组之间生命质量各领域的比较分析 |
4.3 抑郁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4.4 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抑郁危险因素的筛选 |
4.5 讨论 |
4.6 小结 |
第五章 非透析慢性肾衰患者抑郁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
5.1 抑郁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
5.2 抑郁风险评估模型的检验 |
5.3 讨论 |
5.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慢性肾脏病合并抑郁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研究成果 |
致谢 |
(7)加味四物消风散治疗慢性肾衰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病例资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8)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肾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检测指标 |
1.4 方法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10)慢性肾衰临床路径的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研究 |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西医研究进展 |
(一) 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
(二) 控制加重因素 |
(三) 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 |
(四) 治疗肾功能衰竭的并发症 |
(五) 减少体内毒素的蓄积 |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 |
(一) 慢性肾衰的病名 |
(二) 慢性肾衰的病因病机 |
(三) 慢性肾衰的治疗 |
三、临床路径的研究进展 |
(一) 临床路径的概念 |
(二) 临床路径产生的背景及发展 |
(三) 临床路径的作用 |
(四) 临床路径的国内外应用概括 |
(五) 临床路径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
(六) 中医临床路径的现状 |
(七) 国内外临床路径后继的随访情况 |
四、生存质量的研究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一) 病例来源 |
(二) 诊断标准 |
(三) 纳入标准 |
(四) 排除标准 |
(五) 剔除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 治疗方法 |
(二) 观察指标 |
(三) 疗效判定标准 |
(四) 数据录入与管理及统计方法 |
三、结果 |
(一) 一般资料 |
(二) 治疗后6月总疗效分析 |
(三) 出院时与出院后6月BUN、SCR、EGFR、HGB、ALB比较 |
(四) 出院时与出院后6月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比较 |
四、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慢性肾衰临床路径随访观察表 |
附录2 SF-36量表 |
致谢 |
四、慢性肾衰非透析治疗法患者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期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构建的优化研究[D]. 张蕾.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2]慢性肾衰(非透析期)中医诊疗方案的疗效评价研究[D]. 金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09)
- [3]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的临床研究[D]. 韩超汝.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5)
- [4]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D]. 刘兴烈.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 [5]健康宣教对慢性肾脏病2-4期非透析患者应用及效果评价[D]. 李雨桐.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6]重庆地区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命质量及其抑郁状况的调查研究[D]. 熊利.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7]加味四物消风散治疗慢性肾衰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研究[D]. 于金令.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肾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匡玉华,宋卫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11(15)
- [9]慢性肾衰非透析治疗法患者的护理[J]. 是蕙. 实用护理杂志, 1996(01)
- [10]慢性肾衰临床路径的随访研究[D]. 苏镜旭.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