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Bax及TNF-a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肖瑶[1](2021)在《魏军平教授治疗桥本氏病肝郁脾虚证的组方规律及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魏军平教授治疗肝郁脾虚证桥本氏病患者的用药规律,挖掘其核心药物及配伍方法,归纳魏军平教授的用药经验,得出核心处方;2.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所得核心处方干预桥本氏病的潜在关键靶点及通路,为疏肝健脾法干预桥本氏病的机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1.收集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魏军平主任门诊就诊的肝郁脾虚证桥本氏病患者病历及处方资料。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并进行医案数据的整理、规范,录入至“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从药性、药味、归经、药组关联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关联规则探索其组方规律,基于熵聚类等方法挖掘潜在新药组合;此后与魏军平教授进行访谈及讨论后得出核心处方。2.通过TCMSP数据库,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为标准,筛选核心处方中每味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并运用Uniprot蛋白质数据库进行信息标准化;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等数据库,以“Hashimoto’s thyroiditis”、“Hashimoto’s Disease”、“HT”为关键词,获取桥本氏病的相关靶点并进行合并及去重;得出核心处方-桥本氏病共同靶点后,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利用Metascape平台进行KEGG信号通路和GO生物富集分析,并运用Cytoscape3.6.1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构建“方药-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206份病案,其就诊患者女性占91.75%,男性占8.25%;年龄最小为7岁,最大为76岁,其分布为:年龄<10岁的患者占2.43%,10-19岁占1.46%,20-29岁占12.13%,30-39岁占40.78%,40-49岁占16.99%,50-59岁占21.36%,60-69岁占2.43%,年龄>70岁占2.43%;肝郁脾虚证型患者甲功分布情况为:甲功正常者占40.29%,亚临床甲减占19.42%,甲减者占40.29%;其症状出现频次由高至低依次为:乏力、大便稀、眠差、心悸、畏寒、急躁易怒、腹胀、颈前肿胀、汗出、胸闷、咽部异物感、咽部有痰、大便干、月经量少、胃胀等。2.206个处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5位中药分别为柴胡、茯苓、陈皮、厚朴、炙甘草、白芍、紫苏叶、当归、白术、夏枯草、法半夏、苏梗、生黄芪、郁金、枳壳.;其用药药性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温药、寒药、平药、凉药、热药;其药味分布从高至低依次为苦味、辛味、甘味、酸味、咸味、涩味药;其用药归经分布从高至低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脾经、肝经、肺经、胃经、心经。3.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后,得到陈皮-柴胡、陈皮-茯苓、柴胡-茯苓共3对高频药物组合模式,以及4组关联度>0.98的药物组合:柴胡、苏梗->紫苏叶,苏梗->紫苏叶,茯苓、苏梗->紫苏叶,厚朴、苏梗->紫苏叶;得到核心用药为紫苏叶、白芍、茯苓、厚朴、柴胡、陈皮、苏梗、炙甘草、当归9味;基于熵聚类得到潜在新药组合17个;对魏军平教授进行访谈讨论后,设定核心处方组成为紫苏叶、白芍、茯苓、厚朴、柴胡、陈皮、生黄芪、法半夏。4.将核心处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有效活性成分共86个,主要为槲皮苷、山奈酚、β-谷甾醇、异鼠李素、豆甾醇等;方药与疾病交集靶点共82个,以TNF、JUN、TP53、MAPK1、AKT1、IL6、MAPK14、VEGFA、EGFR 等为主要靶点;富集分析得到相关通路301条,其关键通路包括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性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通路和VEGF信号通路等。结论1.通过数据挖掘发现,肝郁脾虚证HT患者以女性为主,年龄多集中在30-39岁,其甲功分布以甲状腺功能正常和临床甲减为主,部分患者属亚临床甲减。2.魏军平教授治疗肝郁脾虚证HT患者时,除从肝经、脾经入手之外,还结合肺、胃、心同调;多选用性温、寒、平之品,以寒温并用,阴阳自和;多以辛、苦、甘之味,以辛开苦降,调理气机。运用数据挖掘及访谈方式得出核心处方为:紫苏叶、白芍、茯苓、厚朴、柴胡、陈皮、生黄芪、法半夏。3.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得出,疏肝健脾法之核心处方是以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综合方式干预HT。其机制主要为:通过具有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免疫调节等作用的核心有效成分,调控与HT相关的82个靶点,并调节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多通路,从而对HT起到干预治疗作用。
张程斐[2](2021)在《基于转录组测序研究甲炎康泰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的机制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甲炎康泰复方颗粒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基于转录组对大鼠甲状腺组织测序,探讨甲炎康泰对甲状腺组织起保护作用的相关靶点及通路,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高碘饮水诱导和猪甲状腺球蛋白佐剂注射Lewis大鼠建立AIT模型大鼠40只,造模成功后,按血清TPOAb浓度随机分为模型组、甲炎康泰低(0.708g/kg)、中(1.417g/kg)、高(2.834g/kg)剂量组,每组10只。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给予1ml/100g的双蒸水,甲炎康泰三剂量组给予中药复方颗粒剂连续灌胃给药8周。药物干预结束后取材,检测大鼠血清中T3、T4、FT3、FT4、TSH、TGAb、TPOAb及TRAb的浓度;超低温取单侧甲状腺组织放入4%多聚甲醛中固定,用于HE染色与免疫组化检测,另一侧甲状腺组织迅速放入液氮中,待提取RNA,行转录组测序与RT-PCR检测;LC/MS检测甲炎康泰组分;RT-PCR检测甲状腺组织内Jak2、STAT3和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甲状腺组织中p-Jak2、p-STAT3和HIF-1α IOD/Area值的变化。细胞实验采用雌性lewis大鼠2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给予双蒸水)和甲炎康泰组(高剂量颗粒剂2.834g/kg),每组10只。连续给药7天后麻醉取血获得含药血清。IFN-γ干预Nthy-ori 3-1细胞24h建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细胞损伤模型,含药血清干预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免疫荧光与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p-Jak2、p-STAT3和HIF-1α的荧光强度以及蛋白表达情况,验证动物实验结果。结果:1.LC/MS检测:甲炎康泰组分结果得到代谢产物10122个,其中负离子数1870个,正离子数8252个。Score评分得到了最高的10个代谢物。2.甲功检测: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T3,T4,FT3,FT4均显着性升高(P<0.01),TSH降低(P<0.01)。经甲炎康泰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T3,T4,FT3,FT4下降及TSH上升但无明显差异;中剂量组T3(P<0.0 5),FT3(P<0.01),FT4(P<0.01)下调明显但TSH上升无统计学差异;高剂量组T3,T4,FT3,FT4下降以及TSH上升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3.抗体检测: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TGAb、TPOAb及TRAb均显着性升高(P<0.01)。经甲炎康泰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低、中剂量组TGAb、TPOAb均明显降低(P<0.01);高剂量组TGAb、TPOAb及TRAb均降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4.形态学检测:正常组可见大量完整甲状腺滤泡,大小适中,腔内红色胶质充盈均匀,滤泡上皮细胞完整;模型组甲状腺滤泡间质呈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大量滤泡腔被破坏或变小,腔内胶质分布不均或减少,滤泡壁变薄、破坏;3个治疗组甲状腺滤泡间质内淋巴细胞浸润较模型组明显减少,滤泡上皮细胞较为完整,胶质含量略减少,但较模型组轻微,滤泡结构完整。高剂量组略好于低、中剂量组。5.转录组检测:通过测序得出甲炎康泰可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产生4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6个下调基因,33个上调基因。GO富集分析中得到两个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Dnase113和JAK3,甲炎康泰可能通过上调Dnase113和下调JAK3在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以缓解了甲状腺组织内的炎症反应以及相关免疫反应。KEGG富集分析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信号通路在甲炎康泰组下调趋势中富集得分最高且具有明显差异。除此之外,Jak-STAT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原发性免疫缺陷以及坏死性凋亡都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6.PT-PCR检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Jak2、STAT3和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皆显着性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甲炎康泰高剂量组Jak2(P<0.05)、STAT3(P<0.01)和 HIF-1α(P<0.05)均下调。7.免疫组化检测:比较各组平均光密度值IOD/Area,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甲状腺组织内有较多p-Jak2、p-STAT3和HIF-1α蛋白表达(P<0.01)。与模型组比较,p-Jak2、p-STAT3和HIF-1α蛋白于甲炎康泰高剂量组表达降低(P<0.05)。8.甲状腺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甲炎康泰组甲状腺细胞活性较模型组显着升高;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Jak2/Jak2,p-STAT3/STAT3以及HIF-1 α/β-actin表达值均显着性上调(P<0.01)以及其对应的荧光强度也有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甲炎康泰组p-Jak2/Jak2,p-STAT3/STAT3以及HIF-1α/β-actin表达值均有下调(P<0.05或P<0.01)以及其对应的荧光强度也有下降(P<0.05 或P<0.01)。结论:1.甲炎康泰可一定程度上纠正甲状腺功能和缓解甲状腺结构损伤,可能与其降低循环TGAb、TPOAb及TRAb浓度有关。2.甲炎康泰可能通过上调Dnase113和下调JAK3 mRNA在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以缓解了甲状腺组织内的炎症反应以及相关免疫反应;同时,甲炎康泰可能下调HIF-1α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原发性免疫缺陷信号通路以及坏死性凋亡信号等通路在甲状腺中的表达,以缓解AIT的发展。3.甲炎康泰可能抑制了甲状腺组织中Jak2/STAT3/HIF-1α通路进而缓解了 AIT的发展。4.甲炎康泰对甲状腺细胞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通过下调p-Jak2/Jak2,p-STAT3/STAT3以及HIF-1α/β-actin的表达及其对应的荧光强度有关,提示甲炎康泰对Jak2/STAT3/HIF-1 α通路有确切的抑制作用。
陈宏月[3](2021)在《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甲状腺癌患者VEGF、sFas、sFasL mRNA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甲状腺癌患者VEGF、sFas、sFasl m RNA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相关炎症因子IL-6、IL-8、TNF-α的相关性。方法本文采取前瞻性病例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20年12月于我院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等人口学资料,临床病理类型、病变部位等临床病理特征情况等,同时检测患者手术前和手术30天后VEGF、sFas、sFas L m RNA、及炎症因子(血清IL-6、IL-8)和TNF-α表达水平,比较手术前和术后30天患者血清样本中VEGF、sFas、sFas L m RNA表达水平,以及血清IL-6、IL-8、TNF-α水平及其相关性情况。结果1、甲状腺全切术前和术后,VEGF(t=62.225,P=0.000)、sFas(t=31.113,P=0.000)、sFas L(t=31.113,P=0.000)在甲状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VEGF、sFas、sFas L在甲状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低于术前。2、甲状腺全切术前和术后,VEGF、sFas、sFas L、IL-6、IL-8和TNF-α在不同性别、<55岁和≥55岁、病理类型、是否转移和病变位置甲状腺癌患者的表达水平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甲状腺全切术前,除不同性别外,VEGF、sFas、sFas L在<55岁和≥55岁、甲状腺肿瘤临床类型、是否转移、肿瘤部位的表达水平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L-6除不同性别、肿瘤部位外,IL-8除不同性别外,IL-6、IL-8在<55岁和≥55岁、甲状腺肿瘤临床类型、是否转移的表达水平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除<55岁和≥55岁、甲状腺肿瘤临床类型、肿瘤部位比较外,TNF-α在不同性别、是否转移的表达水平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甲状腺全切术后,VEGF、sFas、sFas L、IL-8和TNF-α在不同性别、<55岁和≥55岁、甲状腺肿瘤临床类型、是否转移、肿瘤部位的甲状腺癌患者表达水平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除不同性别外,IL-6在<55岁和≥55岁、甲状腺肿瘤临床类型、是否转移、肿瘤部位的甲状腺癌患者表达水平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P均<0.05,术前和术后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sFas、sFas L m RNA水平与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一、甲状腺全切术后患者VEGF、sFas和sFas L m RNA表达及相关的IL-6、IL-8、TNF-α炎症因子均较甲状腺全切术前降低,说明甲状腺肿瘤被切除后,甲状腺癌患者的在分子层面改善了机体状况,使机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二、甲状腺全切术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临床类型、是否转移和不同肿瘤部位的甲状腺癌患者VEGF、sFas和sFas L m RNA表达及相关的IL-6、IL-8、TNF-α炎症因子也均较甲状腺全切术前有所降低,且不同自身情况上述指标降低程度有不同,提示甲状腺全切术后不同自身情况的患者恢复情况也有差异。三、甲状腺全切术前和术后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sFas、sFas L m RNA水平与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密切相关,提示机体内VEGF、sFas、sFas L m RNA水平与机体炎症反应相关,甲状腺全切手术可降低机体发生炎症反应。
赵军玉[4](2020)在《高胆固醇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关关系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高胆固醇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关关系研究目的该研究分析了 2013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行甲状腺手术的3748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在中国人群中高胆固醇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关关系,为分化型甲状腺癌高发病率的流行病学析因分析提供数据支持。研究背景近几年来,大量临床研究和基础实验致力于甲状腺癌高发病率的流行病学析因分析及机制研究,其中代谢相关的危险因素成为研究热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包括肥胖、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等在内的代谢相关因素与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升高有着密切的关系。既往研究发现,高脂血症是甲状腺癌患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然而,高胆固醇与甲状腺癌患病的关系尚不明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748名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甲状腺手术且均有术后病理结果(2013年1月-2019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2021人,作为对照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1727人。收集并统计所有纳入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病史及临床血液检验资料等。汇总2013年-2019年间甲状腺结节良性、恶性结节的病理学特征,分析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的患病率与时间的关系。同时,应用大样本Z检验和卡方检验挖掘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关因素。采用交互作用分析、分层分析以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关关系。该临床研究方案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时在临床试验协议 注 册 和 结 果 系 统 网 站 上 注 册(NCT03006289,https://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3006289)。结果①纳入的3748名因甲状腺结节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其中53.92%(2021人)为分化型甲状腺癌,46.08%(1727人)为甲状腺良性结节。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有60.52%(1332人)为单病灶,39.21%(683人)为多发病灶,剩余0.27%(6人)为病灶仅局限于淋巴结;并且46.86%(947人)伴有淋巴结转移,43.49%(879人)无淋巴结转移,9.65%(195人)未进行淋巴结清扫或病理检验;41.81%(845人)肿瘤最大病灶直径≥1 cm,57.30%(1158人)小于1cm,剩余0.89%(18人)甲状腺无病灶。②比较不同直径的分化型甲状腺癌随时间变化的患病差异显示,总体来看,直径<1cm和直径在1-2cm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人数均有所增加,而直径≥2cm的分化型甲状腺癌人数无显着增加。卡方检验分析显示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在2013年-2019年间总体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占所有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比例(P=0.001),及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占手术总量的比例(P<0.001))。但,当将每一年的占比与上一年度占比之间的差异进线比较分析时,并未发现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的患病率随时间而增加的统计学差异。③相比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具有更高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P<0.001)。在校正高胆固醇血症的影响后,年龄(P<0.001)、甘油三酯(P=0.003)和促甲状腺激素(P<0.001)是影响高胆固醇和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风险相关的混杂因素。年龄小于45岁的患者发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风险是45岁以上患者的2.08倍(优势比=0.48,95%置信区间=0.38-0.61,P<0.001)。高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风险增加高度相关(P<0.001)。④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没有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者发生甲状腺结节的恶性风险明显减低(比值比-0.75,95%置信区间=-1.39--0.12,P=0.02),即,高胆固醇血症可使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病风险增加33%(模型Ⅱ:1/0.75)。与血清总胆固醇(>5.7 mmol/1)水平升高相比,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越接近正常(3.17-5.7 mmol/1),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越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0.67,95%置信区间=-1.31--0.03,P=0.040)。但在总胆固醇较低组(<3.17 mmol/1,优势比=0.43,95%置信区间=-1.22-2.09,P=0.068)中没有发现这种差异,提示低胆固醇血症并不是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的保护因素。结论甲状腺癌的患病人数、患病率逐年增加,以直径<1cm和直径在1-2cm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人数增加明显,而直径≥2cm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人数无显着增加。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在2013年-2019年间总体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每一年与上一年度之间的差异并不存在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的患病率随时间而增加的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提示:在中国人群中,高胆固醇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风险相关,而低胆固醇血症并不是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的保护因素。第二部分高胆固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病风险相关的机制研究研究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挖掘高胆固醇血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关系的机制。同时,通过基础研究验证高胆固醇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病、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分析可能的分子机制,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思路。研究背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甲状腺癌还存在着除放射性辐射以外的其他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其中代谢因素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有研究报道,肥胖、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等与甲状腺癌患病风险呈正相关,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几个潜在机制有关,如高血糖增加氧化应激、高胰岛素血症相关途径和非高胰岛素血症相关途径等,而后者主要包括雌激素/雄激素失衡、脂肪因子、慢性“低度”炎症、免疫反应改变以及氧化应激引起的DNA损伤等。此外,升高的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功能不全可能会加速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生长和/或增加细胞亚型变异,并与其它生长因子和分子改变相互作用。然而,这些机制大多只是基于其他癌症中的推测,在甲状腺癌中仍需进一步探索。因此,该研究在临床研究部分发现高胆固醇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风险相关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机制的研究。材料与方法①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法,获得高胆固醇血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共同靶基因,利用Cytoscapse构建“甲状腺乳头状癌-高胆固醇血症共同靶基因网络图”。将相关基因放入DAVID数据库中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基于相关通路富集的基因数量和P值,选取了前10位的KEGG通路和GO条目进行作图,以挖掘并分析促癌风险、疾病进展的通路及功能。②采用CCK8实验筛选胆固醇对细胞的最佳干预浓度和干预时间;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定性和半定量检测人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株(Nthy-ori 3-1细胞)中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的表达。同时,应用Real-time PCR实验检测Nthy-ori 3-1细胞中Tg mRNA、甲状腺肿瘤干细胞特异性标记分子阶段特异性胚胎表面抗原-1(stage-specific embyronic antigen-1,SSEA-1)mRNA 的表达;此外,采用 Edu 法检测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BHP 10-3细胞)中癌细胞的增殖,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胆固醇对BHP 10-3细胞迁移及迁移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的影响。③采用Real-time PCR实验分别检测Nthy-ori 3-1细胞和BHP 10-3细胞中10个共同靶基因的表达,分析其差异性。同时,分别给予胆固醇干预两组细胞株,检测共同靶基因的表达。④使用Kaplan Meier plotter在线网站分析10个共同靶基因对于该网站收录的502个甲状腺癌病人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①生物信息学分析挖掘出甲状腺乳头状癌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共同靶基因为:ABCC3,AGTR1,CD36,CHI3L1,CXCL12,DPP4,FN1,HBA1,MMRN1,PPARGC1A。GO富集分析的生物学功能分析显示,靶基因主要富集在趋化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GO:0070098)中。KEGG通路分析提示,靶基因基因主要富集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肿瘤中蛋白聚糖、黏着斑、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等通路和分子功能中。②在一定浓度内Nthy-ori 3-1细胞存活率随着胆固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胆固醇浓度为25umol/L时,对Nthy-ori 3-1细胞存活率影响最大;当胆固醇浓度继续增加时,Nthy-ori 3-1细胞存活率则下降。25umol/L胆固醇在不同时间(0、24h、48h、72h)对Nthy-ori 3-1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24h时胆固醇对细胞存活率影响最大。因此,后续实验选取25umol/L和24h作为最佳浓度和最佳作用时间。以对照组中的TgmRNA表达水平为对照,胆固醇干预后,Nthy-ori 3-1细胞Tg mRNA表达水平显着增加(P<0.001)。以对照组中的SSEA-1 mRNA表达水平定义为1,胆固醇干预后SSEA-1 mRNA表达水平为2.6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7)。③对于BHP 10-3细胞,在一定浓度内,细胞存活率随着胆固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胆固醇浓度为25umol/L时,对BHP 10-3细胞存活率影响最大;当胆固醇浓度继续增加时,BHP 10-3细胞存活率则下降。分别检测25umol/L胆固醇在不同时间(Oh、24h、48h、72h)对BHP 10-3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24h时胆固醇对细胞存活率影响最大。因此,定义上述最佳浓度和最佳作用时间。以对照组中的TgmRNA表达水平为对照,胆固醇干预后,Tg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37)。EdU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胆固醇干预能够显着增加BHP 10-3细胞的增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Transwell迁移实验和MMP9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胆固醇显着增加了 BHP 10-3细胞中迁移及MMP9蛋白的表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37)。④在无胆固醇干预下,BHP 10-3细胞中DPP4 mRNA表达显着高于Nthy-ori 3-1细胞;而除ABCC3 mRNA在两种细胞中的的表达无显着差异外,其余8个基因在BHP 10-3细胞中的表达均显着高于Nthy-ori3-1细胞。经25umol/L胆固醇干预24h后,HBA1 mRNA、CHI3L1 mRNA、CXCL12 mRNA 和 DPP4 mRNA 在 Nthy-ori 3-1 细胞和 BHP 10-3细胞中的表达变化趋势一致,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HBA1 mRNA在Nthy-ori 3-1细胞和BHP 10-3细胞中的表达均显着升高,CHI3L1 mRNA、CXCL12 mRNA和DPP4 mRNA则均显着降低。其中,CHI3L1 mRNA和CXCL12 mRNA的变化趋势在是否加入胆固醇干预一致。⑤Kaplan Meier plotter在线网站分析10个共同靶基因对甲状腺癌病人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显示:DPP4、HBA1、PPARGC1A的差异表达与甲状腺癌的总生存期显着相关,其中高水平PPARGC1A可显着降低甲状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风险比为3.61,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3)。而低水平的HBA1与DPP4与甲状腺癌不良预后相关,显着降低患者的总生存期(P=0.027和P=0.0011)。结论①高胆固醇血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共同靶基因为:ABCC3,AGTR1,CD36,CHI3L1,CXCL12,DPP4,FN1,HBA1,MMRN1,PPARGC1A。趋化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肿瘤中蛋白聚糖、黏着斑、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等参与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示了胆固醇导致甲状腺癌患病风险增加、疾病进展的主要作用机制。②在Nthy-ori3-1细胞中,胆固醇可提高细胞存活率、TgmRNA表达和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分子SSEA-1 mRNA的表达。在BHP 10-3细胞中,胆固醇可提高细胞存活率、TgmRNA表达、以及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提示了胆固醇在甲状腺癌患病风险增加、疾病进展中的作用。③BHP 10-3细胞中DPP4 mRNA表达显着高于Nthy-ori 3-1细胞;而除ABCC3 mRNA在两种细胞中的的表达无显着差异外,其余8个基因在BHP 10-3细胞中的表达均显着升高。胆固醇干预Nthy-ori 3-1细胞和BHP 10-3细胞后,可显着降低两种细胞中CHI3L1 mRNA、CXCL12 mRNA、DPP4 mRNA 的表达水平,而提高HBA1 mRNA 的表达水平。④生存分析结果提示:DPP4、HBA1、PPARGC1A的差异表达与甲状腺癌的总生存期显着相关,其中高水平PPARGC1A可显着降低甲状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而低水平的HBA1与DPP4与甲状腺癌不良预后相关,显着降低患者的总生存期。胆固醇作用于PTC的致病、促进疾病进展的机制与HBA1、CXCL12、CHI3L1无关,而胆固醇可能是通过降低DPP4 mRNA的表达,影响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参与胆固醇对PTC疾病进展的机制。
刘亚红[5](2020)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硫酸镍诱导大鼠甲状腺和胰腺组织、细胞凋亡的机制探讨》文中认为背景镍(Nickel,Ni)暴露通过对水、空气、土壤的污染日渐成为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研究热点,由于其对机体内分泌代谢状态的干扰效应,已被列入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EDs)之一。内分泌腺体特别是甲状腺和胰腺通过严密反馈机制调控着机体三大物质的代谢平衡,是能量代谢的核心调控器官。Ni对机体代谢调控的干扰往往与胰腺、甲状腺组织的细胞凋亡和增殖紧密相关。目的本研究通过设计一系列不同剂量硫酸镍(Nickel sulfate,NiSO4)处理的细胞模型,探讨Ni致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Nthy-ori 3-1,Nthy)及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 TERT-HPNE,HPNE)损伤的剂量及时间效应关系,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并通过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探讨Ni所致人Nthy细胞及人HPNE细胞凋亡与线粒体凋亡通路之间的相关性。然后构建不同剂量NiSO4染毒的大鼠动物模型,通过检测Ni染毒后大鼠甲状腺和胰腺的功能及组织形态学的变化,评估Ni对大鼠代谢损伤的毒性效应;并同步检测Ni暴露环境下大鼠甲状腺及胰腺组织细胞凋亡相关指标在mRNA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以期阐明Ni暴露代谢损伤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为寻找有效的预防和干预Ni代谢损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人Nthy细胞及HPNE细胞系,通过CCK-8法检测不同剂量NiSO4对人Nthy及HPNE细胞活力的影响,筛选NiSO4的适宜损伤浓度及损伤时间,构建Ni损伤细胞模型。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观察Ni对人Nthy细胞和HPNE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干预前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探讨Ni损伤人Nthy及HPNE细胞与线粒体凋亡的关系。将32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N)、低剂量组(L)、中剂量组(M)、高剂量组(H),每组8只,对照组腹腔注射5 ml/kg生理盐水,染毒组分别等体积(5 ml/kg)腹腔注射2.5、5.0、10.0 mg/kg NiSO4,1次/日,连续40日。观察亚慢性NiSO4染毒后大鼠一般情况、体重变化、甲状腺功能、胰岛功能、甲状腺及胰腺组织形态学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甲状腺及胰腺组织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8、Caspase-9、Caspase-3、Bax、Bcl-2、Fas)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1.NiSO4对人Nthy细胞及HPNE细胞的活力有较为明显的时间依赖效应和剂量反应关系。随着NiSO4的暴露剂量升高或者暴露时间延长,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形态变圆,贴壁细胞数目减少,出现细胞凋亡,甚至死亡。2.用不同浓度的NiSO4处理人Nthy细胞和HPNE细胞24h及48h,24h-640μM、48h-480μM及48h-640μM浓度可引起人Nthy细胞细胞凋亡增加,48h-640μM浓度可引起HPNE细胞凋亡增加,而各浓度组均能降低其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影响人Nthy细胞及HPNE细胞能量代谢。3.连续腹腔注射NiSO4 40天后,高剂量组大鼠甲状腺组织及胰腺组织病理均出现明显改变,且NiSO4导致大鼠的甲状腺功能及胰腺功能异常。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大鼠的游离T4(Free thyroxine,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间游离T3(Free triiodothyronine,FT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胰岛功能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NiSO4染毒后,大鼠随机血糖随NiSO4剂量增高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胰岛素及C肽水平均下降(P<0.05)。4.NiSO4染毒后,大鼠甲状腺组织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NiSO4染毒组Caspase-8、Caspase-9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其它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NiSO4染毒组Bcl-2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各NiSO4染毒组Bax基因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Bcl-2/Bax mRNA比值随着NiSO4染毒剂量的增加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NiSO4组Fas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并显着高于其他剂量组(P<0.01)。大鼠甲状腺Caspase-3、Fas和Bax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一致。低、中、高剂量NiSO4组的Bcl-2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剂量NiSO4染毒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中、高剂量NiSO4染毒组大鼠胰腺组织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8、Caspase-9的mRNA表达水平仅在高剂量NiSO4染毒组显着高于其它各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NiSO4染毒组Fas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增加(P<0.01),中、高剂量NiSO4染毒组Bcl-2的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中、高剂量NiSO4染毒组Fas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间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Ba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cl-2/Bax的mRNA比值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而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仅高剂量NiSO4染毒组Bcl-2/Bax蛋白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NiSO4通过降低人Nthy细胞及HPNE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致使细胞发生凋亡,且凋亡作用的产生呈现剂量依赖性,从而影响人Nthy细胞及HPNE细胞能量代谢。2.NiSO4作为内分泌干扰物可通过细胞凋亡诱导大鼠甲状腺及胰腺损伤,导致大鼠甲状腺功能和胰岛功能异常。3.NiSO4可能通过介导Caspase依赖线粒体凋亡途径和Fas信号通路诱导大鼠甲状腺组织及胰腺组织发生细胞凋亡。
白尹豪[6](2020)在《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基于现阶段临床证据,探索采用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可行性;2.观察隔药灸脐法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甲状腺功能、形态及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1.Meta分析: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全面检索所有关于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人工筛选的方法收集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证据,使用Cochrane Handbook推荐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isk of bias tool对纳入试验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图。2.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单盲法将纳入的60例患者分为隔药灸脐组30例、隔淀粉灸脐组30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状、甲状腺激素水平(FT3、FT4、TSH)、甲状腺激素滴度(TPOAb、TGAb)、甲状腺形态、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评分(SF-36)的变化。结果:1.Meta分析结果:(1)与单纯使用西药相比,灸法在升高FT3值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在降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TGAb值、MCA值、TSH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且有优于西药的趋势,在升高桥本甲状腺炎患者FT4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2)与单纯使用西药相比,灸法联合西药在降低桥本中状腺炎患者TGAb值、MCA值、TPOAb值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在升高桥本甲状腺炎患者FT3值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效果优于西药;在降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TSH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且有优于西药的趋势,在升高桥本甲状腺炎患者FT4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且有优于西药的趋势。2.临床研究结果:(1)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隔药灸脐组患者颈前肿大、畏寒怕冷、胃脘或胁肋痛、情绪抑郁、便溏不爽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P<0.01),隔淀粉灸脐组患者情绪抑郁、便溏不爽的临床改善明显(P<0.01);隔药灸脐组总有效率为80.95%,隔淀粉灸脐组总有效率为42.11%,比较两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2)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情况:隔药灸脐组在治疗后FT3、FT4、TSH较治疗前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隔淀粉灸脐组在治疗后仅FT3水平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程度上,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甲状腺抗体滴度改善情况:隔药灸脐组治疗前后TPOAb、TGAb组内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隔淀粉灸脐组患者治疗前后TPOAb、TGAb组内比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POAb、TGAb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甲状腺形态方面:隔药灸脐组治疗前后甲状腺结节最大直径、甲状腺峡部厚度、左叶厚度、右叶厚度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隔淀粉灸脐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健康状况评分方面:隔药灸脐组患者治疗后在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方面均有改善(P<0.05);隔淀粉灸脐组患者仅在在一般健康状况方面有改善(P<0.05)。组间比较:在一般健康状况、健康变化方面两组差值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生理机能方面两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现阶段临床证据表明,与常规西药相比,灸法在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方面可能存在优势。2.隔药灸脐法可以明显改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FT3、FT4、TSH)以及甲状腺抗体滴度水平(TPOAb、TGAb),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部分改善甲状腺肿大程度,且疗效优于隔淀粉灸脐法。
李莉[7](2020)在《LncRNA FTX调控miR-410-3p/Fmrl分子轴减弱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缺血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通过手术等方式促使缺血心肌组织恢复血流供应,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发生可降低治疗效果,因而探究心肌细胞再灌损伤的分子机制对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重要作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可通过充当miRNA的海绵分子而调控靶基因表达从而参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长链非编码RNAFTX(Long non-coding RNAFTX,LncRNAFTX,FTX)在心肌细胞损伤中呈低表达并可能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但关于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微小RNA-410-3p(microRNA-410-3p,miR-410-3p)可能是 FTX 的靶基因,miR-410-3p在心肌细胞损伤中呈高表达并可能发挥重要调控作用。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脆性X精神发育迟缓基因1(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1 gene,Fmr1)可能是miR-410-3p的靶基因,Fmr1在脂多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中呈低表达,并可能对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FTX是否可通过调控miR-410-3p/Fmr1分子轴从而对心肌细胞损伤发挥作用尚未阐明。本研究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LncRNA FTX 对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诱导的 H9c2 细胞活力、凋亡、氧化应激及炎症的影响;第二部分:LncRNA FTX靶向调控miR-410-3p调控H/R诱导H9c2细胞损伤的机制;第三部分:miR-410-3p靶向调控Fmr1调控H/R诱导H9c2细胞损伤的研究。方法:选取20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为I/R组,20例健康志愿者为Normal组。大鼠心肌细胞H9C2正常培养为Normoxia组,进行缺氧/复氧处理为H/R组。H9C2细胞培养转染pcDNA、pcDNA-FTX、si-NC、si-FTX后进行缺氧/复氧处理,分为 H/R+pcDNA 组、H/R+FTX 组、H/R+si-NC 组、H/R+si-FTX 组。H9C2细胞转染 pcDNA-FTX 与 miR-NC、pcDNA-FTX 与 miR-410-3p mimics 后,进行缺氧/复氧处理,分为 H/R+FTX+miR-NC 组、H/R+FTX+miR-410-3p 组。H9C2细胞转染 miR-NC、miR-410-3p mimics、anti-miR-NC、anti-miR-410-3p 后,进行缺氧/复氧处理,分为 H/R+miR-NC 组、H/R+miR-410-3p 组、H/R+anti-miR-NC组、H/R+anti-miR-410-3p 组。H9C2 细胞培养转染 anti-miR-410-3p 与 si-NC、anti-miR-410-3p 与 si-Fmr1、si-FTX 与 anti-miR-NC、si-FTX 与 anti-miR-410-3p后进行缺氧/复氧处理,分为 H/R+anti-miR-410-3p+si-NC 组、H/R+anti-miR-410-3p+si-Fmr1 组、H/R+si-FTX+anti-miR-NC 组、H/R+si-FTX+anti-miR-410-3p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FTX与miR-410-3p的靶向结合关系,miR-410-3p与Fmr1的靶向结合关系。根据试剂盒说明书检测LDH、MDA、SOD、GSH-PX。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qRT-PCR检测FTX、miR-410-3p、Fmr1 mRNA 的表达量。Western blot 检测 Bcl-2、Bax、cleaved-casp-3蛋白表达量。ELISA检测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水平。结果:与Normal组比较,I/R组血清中FTX的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H/R处理后心肌细胞中FTX的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miR-410-3p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Fmr1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H/R处理后心肌细胞活力显着降低(P<0.05),心肌细胞凋亡率显着升高(P<0.05),迁移细胞数与侵袭细胞数显着减少(P<0.05),Bcl-2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Bax、cleaved-casp-3蛋白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LDH活性显着升高(P<0.05),MDA含量显着升高(P<0.05),SOD、GSH-PX活性显着降低(P<0.05),IL-1β、IL-6、TNF-α的水平显着升高(P<0.05);FTX过表达后心肌细胞活力显着升高(P<0.05),心肌细胞凋亡率显着降低(P<0.05),迁移细胞数与侵袭细胞数显着增多(P<0.05),Bcl-2蛋白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Bax、cleaved-casp-3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LDH活性显着降低(P<0.05),MDA 含量显着降低(P<0.05),SOD、GSH-PX 活性显着升高(P<0.05),IL-1β、IL-6、TNF-α的水平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FTX可靶向结合miR-410-3p,并可负向调控miR-410-3p的表达及活性。FTX与miR-410-3p 呈负相关(r=-0.638,p=0.0025)。miR-410-3pmimics 与 FTX 过表达共转染后,细胞活力显着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显着升高(P<0.05),迁移细胞数与侵袭细胞数显着减少(P<0.05),Bcl-2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Bax、cleaved-casp-3蛋白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LDH活性显着升高(P<0.05),MDA含量显着升高(P<0.05),SOD、GSH-PX活性显着降低(P<0.05),IL-1β、IL-6、TNF-α的水平显着升高(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iR-410-3p可靶向结合Fmr1,并可负向调控Fmr1的表达及活性。Fmr1与 miR-410-3p 呈负相关(r=-0.6753,p=0.0011)。抑制 miR-410-3p 表达后,细胞活力显着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显着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Bax、cleaved-casp-3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迁移细胞数与侵袭细胞数显着增多(P<0.05),LDH活性显着降低(P<0.05),MDA 含量显着降低(P<0.05),SOD、GSH-PX 活性显着升高(P<0.05),IL-1β、IL-6、TNF-α 水平显着降低(P<0.05).anti-miR-410-3p 与 si-Fmr1 共转染后可明显减弱抑制miR-410-3p表达对心肌细胞活力、凋亡、迁移、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作用(P<0.05)。结论:1.LncRNAFTX过表达可减轻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2.LncRNA FTX可通过抑制miR-410-3p表达而减轻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3.LncRNA FTX通过调控miR-410-3p/Fmr1分子轴而减弱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李筱雨[8](2020)在《LncRNA H19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凋亡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甲状腺癌的组织类型包括滤泡型和滤泡旁细胞型(也称C细胞型)。滤泡型甲状腺癌可分为分化型(DTC)、未分化型(UTC)和间变性(ATC)甲状腺癌。DTC包括乳头状(PTC)、滤泡状(FTC)、Hurtle细胞甲状腺癌和低分化甲状腺癌(PDTC)。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乃至世界的甲状腺癌患者发病率不断升高,甲状腺癌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研究调控甲状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相关基因将有利于揭示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是一类RNA转录物,长度大于200 bp,与m RNA相比具有更高的时空特异性和较低的种间保守性。大多数lnc RNAs位于细胞核中,但也有一些lnc RNAs在细胞质中也起作用。LncRNA过去被认为是一种没有生物学功能和蛋白质编码能力的“垃圾”产物。然而,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lnc RNAs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有研究指出,lnc RNA在恶性肿瘤的肿瘤生成、血管生成、增殖、迁移、凋亡和分化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迄今为止,已鉴定出大量与肿瘤相关的lnc RNA,并证明它们在肿瘤发生中起关键作用。因此,深入研究lnc RNA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LncRNA H19位于11号染色体上的p15位点,属于母系表达基因,其在哺乳动物的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已经有研究表明,lnc RNA H19与多种恶性肿瘤有关,例如肺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卵巢癌、神经母细胞瘤、膀胱癌、乳腺癌及食管癌等。而关于lnc RNA H19与甲状腺癌间的关系,目前的研究较少。LncRNA H19可以抑制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其在肿瘤细胞凋亡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检测了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lnc RNA H19的表达水平,分析lnc RNA H19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利用MTT实验及流式细胞术,观察lnc RNA H19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利用RT-q PCR及Western blot实验观察lnc RNA H19与凋亡相关蛋白及PI3K/AKT信号通路间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lnc RNA H19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恶性生物学特征影响的作用机制,及寻找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的新靶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分化型甲状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lnc RNA H19表达水平检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nc RNA H19的表达水平。2.LncRNA H19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系FTC-133细胞和TPC-1细胞中通过转染lnc RNA H19 si RNA敲低lnc RNA H19,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转染效率。利用MTT法检测lnc RNA H19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流式细胞术观察lnc RNA H19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3.LncRNA H19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凋亡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敲低lnc RNA H19对分化型甲状腺癌FTC-133和TPC-1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和caspase-3 m RNA表达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敲低lnc RNA H19观察其对分化型甲状腺癌FTC-133和TPC-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实验观察敲低lnc RNA H19对PI3K/AKT信号通路中p-PI3K及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LncRNA H19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2.敲低lnc RNA H19能够抑制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并能够促进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发生凋亡。3.敲低lnc RNA H19能够使分化型甲状腺癌FTC-133和TPC-1细胞中Bax和Caspase-3 m RNA及蛋白的表达增加,并能够抑制Bcl-2 m RNA及蛋白的表达。4.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中敲低lnc RNA H19能够明显抑制p-PI3K和p-AKT的表达,表明lnc RNA H19能够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凋亡水平。结论:LncRNA H19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其可通过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凋亡水平。
傅松波[9](2020)在《miR-182-5p下调介导苦参碱抑制乳头状甲状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miRNA-182在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及细胞中高表达为切入点,拟在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苦参碱抗乳头状甲状腺癌的潜在分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新的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化疗药物及潜在的诊疗干预靶点,对于提高甲状腺癌的防治水平,改善预后及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方法:1.RT-qPCR检测miR-182在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分别收集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和其对应的正常组织标本,RT-qPCR在组织水平检测miRNA-182-3p和miRNA-182-5p的表达;培养人正常甲状腺上皮细胞Nthy-ori 3-1和人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TPC-1、BCPAP及K1,在细胞水平检测miRNA-182-3p和miRNA-182-5p的水平。2.抑制miRNA-182-5p,CCK-8检测miRNA-182-5p对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TPC-1和BCPAP增殖的影响:用阳离子脂质体分别将抑制miRNA-182-5p的miRNA-182-5p inhibitor和其对照inhibitor NC转入TPC-1与BCPAP细胞,24h后传代培养上述细胞至96孔板,分别于培养的0、24、48和72h用CCK-8试剂盒检测TPC-1与BCPAP细胞的增殖,明确miRNA-182-5p对TPC-1与BCPAP细胞增殖的影响。3.抑制miRNA-182-5p,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miRNA-182-5p对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TPC-1和BCPAP迁移的影响:用阳离子脂质体分别将抑制miRNA-182-5p的miRNA-182-5p inhibitor和其对照inhibitor NC转入TPC-1与BCPAP细胞,24h后传代培养至24孔Transwell迁移板,于培养的48h,用4%的多聚甲醛固定细胞后再用0.1%的结晶紫染色TPC-1和BCPAP细胞,随机取5个视野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TPC-1和BCPAP细胞的迁移并用Image J软件统计每个视野迁移的细胞数目。4.抑制miRNA-182-5p后,流式细胞仪检测miRNA-182-5p对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TPC-1和BCPAP凋亡的影响:将对数生长期的TPC-1与BCPAP细胞铺至6孔板,用阳离子脂质体分别将抑制miRNA-182-5p的miRNA-182-5p inhibitor和其对照inhibitor NC转入TPC-1与BCPAP细胞,48h后将TPC-1与BCPAP细胞进行Annexing V-FITC/PI双标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细胞的凋亡。5.RT-qPCR检测不用浓度苦参碱对miRNA-182-5p表达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的TPC-1和BCPAP细胞接种至六孔板,待贴壁后向上述细胞分别加入0、0.25、0.5和1 mg/ml苦参碱干预TPC-1和BCPAP细胞,48h后RT-qPCR检测上述各组细胞miRNA-182-5p的表达水平,明确苦参碱对miRNA-182-5p表达的影响。6.CCK-8检测苦参碱对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TPC-1和BCPAP增殖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的TPC-1和BCPAP细胞接种至96孔板,待贴壁后向上述细胞分别加入0和0.5mg/ml苦参碱分别培养0、24、48和72h,CCK-8检测苦参碱对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TPC-1和BCPAP增殖的影响。7.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苦参碱对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TPC-1和BCPAP迁移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的TPC-1和BCPAP细胞接种至24孔Transwell迁移板,待贴壁后向上述细胞分别加入0和0.5mg/ml苦参碱分别培养0、24、48和72h,用0.1%的结晶紫染色TPC-1和BCPAP细胞,随机取5个视野于光学显微镜下拍照观察TPC-1和BCPAP细胞的迁移并用Image J软件统计每个视野迁移的细胞数目。8.流式细胞仪检测苦参碱对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TPC-1和BCPAP凋亡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的TPC-1和BCPAP细胞接种至6孔板,待贴壁后向上述细胞分别加入0和0.5mg/ml苦参碱分别培养0、24、48和72h,用Annexing V-FITC/PI双标染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各组细胞的凋亡。9.筛选最佳的过表达miR-182-5p的模拟物浓度:取对数生长期的TPC-1和BCPAP细胞接种至6孔板,用阳离子脂质体分别将过表达miRNA-182-5p的miRNA-182-5p-Mimic和其对照Mimic-NC转入TPC-1与BCPAP细胞,48h后RT-qPCR检测上述各组细胞miRNA-182-5p的水平,筛选一个最佳过表达miRNA-182-5p的模拟物浓度用于后续实验。10.过表达miRNA-182-5p,检测苦参碱对TPC-1和BCPAP细胞增殖的影响:用阳离子脂质体分别将过表达miRNA-182-5p的miRNA-182-5p-Mimic和其对照Mimic-NC转入TPC-1与BCPAP细胞,24h后传代培养上述细胞至96孔板,待贴壁后加入0和0.5mg/ml的苦参碱,分别于培养的0、24、48和72h用CCK-8试剂盒检测TPC-1与BCPAP细胞的增殖。11.过表达miRNA-182-5p,检测苦参碱对TPC-1和BCPAP细胞迁移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的TPC-1和BCPAP细胞用阳离子脂质体分别将过表达miRNA-182-5p的miRNA-182-5p-Mimic和其对照Mimic-NC转入TPC-1与BCPAP细胞,转染24h后,传代培养上述细胞至24孔Tranwell板中,待贴壁后加入0和0.5mg/ml的苦参碱,于培养的24h用0.1%的结晶紫染色TPC-1和BCPAP细胞,随机取5个视野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TPC-1和BCPAP细胞的迁移并用Image J软件统计每个视野迁移的细胞数目。12.过表达miRNA-182-5p,检测苦参碱对TPC-1和BCPAP细胞凋亡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的TPC-1和BCPAP细胞用阳离子脂质体分别将过表达miRNA-182-5p的miRNA-182-5p-Mimic和其对照Mimic-NC转入TPC-1与BCPAP细胞,转染24h后加入0和0.5mg/ml的苦参碱,于培养的24h用Annexing V-FITC/PI双标染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各组细胞的凋亡。13.过表达miRNA-182-5p,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苦参碱对TPC-1和BCPAP细胞ERK磷酸化水平、Caspase3、Bax、Bcl-2、E-cadherin、N-cadherin和Vinmentin表达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的TPC-1和BCPAP细胞用阳离子脂质体分别将过表达miRNA-182-5p的miRNA-182-5p-Mimic和其对照Mimic-NC转入TPC-1与BCPAP细胞,转染24h后加入0和0.5mg/ml的苦参碱继续培养24h后,检测ERK磷酸化水平、Caspase3、Bax、Bcl-2、E-cadherin、N-cadherin和Vinmentin的表达。14.慢病毒的感染实验:分别用慢病毒将过表达miRNA-182的Lv-miRNA-182和其对照Lv-NC导入TPC-1细胞,RT-qPCR在细胞水平检测miRNA-182-5p的表达;15.裸鼠异位移植瘤实验:分别将过表达miRNA-182-5p的TPC-1细胞和其对照细胞接种至裸鼠,实验分为四组:Lv-NC、Lv-miRNA-182、Lv-NC+苦参碱和Lv-miRNA-182+苦参碱组,每组5只裸鼠,每只裸鼠右侧后背皮下注射200ul的细胞悬液,Lv-NC+苦参碱和Lv-miRNA-182+苦参碱组的裸鼠在注射感染了Lv-NC和Lv-miRNA-182的TPC-1细胞24h后,按50mg/kg/day的量腹腔注射苦参碱,Lv-NC和Lv-miRNA-182组的裸鼠仅腹腔注射等量PBS缓冲液,于接种后的6周,(1)小动物活体成像检测瘤体的大小及转移;(2)留取瘤体、肝肾和心脏组织,HE染色观察上述组织的形态学变化;(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上述四组瘤体组织Caspase3和Bcl-2的表达;(4)RT-qPCR检测上述四组瘤体组织miRNA-182-5p的表达;(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上述四组裸鼠肝功、肾功和心激酶指标。结果:1.RT-qPCR检测的结果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miRNA-182-3p和miRNA-182-5p异常的高表达,但miRNA-182-3p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miRNA-182-5p的表达有显着地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甲状腺上皮细胞系Nthy-ori3-1相比,miRNA-182-5p在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系TPC-1、BCPAP和K1中均显着地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而miRNA-182-3p只在TPC-1细胞中升高的有统计学意义,在BCPAP和K1细胞中虽然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本论文着重探讨miRNA-182-5p在乳头状甲状腺癌进展中的作用及苦参碱抗肿瘤活性的分子机制。2.CCK-8实验结果显示:在24h,与对照组相比,下调miRNA-182-5p的表达并没有显着地抑制TPC-1和BCPAP细胞的增殖。在48和72h,下调miRNA-182-5p的表达显着地抑制TPC-1和BCPAP细胞的增殖。3.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抑制miRNA-182-5p的表达,降低了穿过transwell小室的TPC-1和BCPAP细胞数目。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地统计学意义。4.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抑制miRNA-182-5p的表达,能显着地诱导TPC-1和BCPAP细胞的凋亡。5.与0 mg/ml的苦参碱组相比,0.5和1mg/ml的苦参碱能够显着地抑制TPC-1和BCPAP细胞miRNA-182-5p的表达(P<0.01);但与0.5mg/ml的苦参碱组相比,1mg/ml的苦参碱抑制miRNA-182-5p表达无统计学上的差异,故选用0.5mg/ml用于后续实验。6.在苦参碱干预的24、48和72h,与0mg/ml的苦参碱相比,0.5 mg/ml苦参碱均能明显地抑制TPC-1和BCPAP细胞的增殖。7.与0 mg/ml的苦参碱相比,0.5 mg/ml的苦参碱处理TPC-1和BCPAP细胞24、48和72h后,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目均有显着地差异(P<0.01);且苦参碱抑制BCPAP细胞的迁移具有时间依赖性。8.苦参碱能够诱导TPC-1细胞的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并且诱导的晚期凋亡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大于早期凋亡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对于BCPAP细胞,在苦参碱处理的24、48和72h,主要诱导了BCPAP细胞的晚期凋亡,对BCPAP细胞的早期凋亡影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9.60nM的miRNA-182-5p-mimic能有效地外源性过表达miRNA-182-5p,故将该浓度用于后续实验。10.过表达miRNA-182-5p,部分减弱了苦参碱对TPC-1和BCPAP细胞增殖与迁移的抑制作用;也部分抑制了苦参碱诱导TPC-1和BCPAP细胞的凋亡。上述结果提示苦参碱至少部分通过下调miRNA-182-5p的表达抑制了乳头状甲状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11.与0min相比,在苦参碱处理TPC-1和BCPAP细胞15min、30min和6h均能明显的抑制TPC-1和BCPAP细胞ERK的磷酸化水平。12.苦参碱能明显地提高凋亡执行分子Caspase3和促凋亡分子Bax的基因与蛋白表达,降低抗凋亡分子Bcl-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13.苦参碱能明显地抑制N-cadherin和Vinmentin的表达,促进E-cadherin的表达。14.过表达miRNA-182-5p,部分减弱了苦参碱抑制TPC-1和BCPAP细胞ERK磷酸化水平、抑制Bcl-2、N-cadherin和Vinmentin表达,促进Caspase3、Bax和E-cadherin表达的作用。15.体内实验结果显示:(1)苦参碱部分通过下调miRNA-182-5p的表达发挥抑制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TPC-1的体内成瘤作用,且苦参碱抑制TPC-1细胞体内成瘤主要是通过诱导TPC-1细胞的凋亡,主要表现在苦参碱干预组瘤体组织Caspase3的表达上调,Bcl-2的表达下调;(2)与对照组的瘤体组织相比,苦参碱处理组瘤体组织miRNA-182-5p的表达显着地降低。结论:1.细胞水平的实验结论苦参碱下调人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miRNA-182-5p的表达、抑制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诱导其凋亡;其作用的机制可能是与其下调miRNA-182-5p的表达,进而抑制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ERK的磷酸化水平、抑制Bcl-2、N-cadherin和Vinmentin的表达,促进Caspase3、Bax和E-cadherin的表达有关。2.动物水平的实验结论苦参碱在动物水平发挥抗乳头状甲状腺癌的作用与其下调miRNA-182-5p的水平,进而诱导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的凋亡、抑制瘤体组织Bcl-2和促进Caspase3的表达,最终抑制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的体内成瘤有关。
张蕾[10](2019)在《芒果苷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抗肿瘤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甲状腺癌是头颈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近三十年来的统计显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成逐渐上升的趋势。对于甲状腺癌治疗,国内外的诊疗指南均以手术为主,术后辅助以放疗及甲状腺激素内分泌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但部分分化程度较低的甲状腺癌也表现出肿瘤生长较快,淋巴转移发生率高,对放化疗不敏感,术后复发转移等恶性特征。因此,探索肿瘤发病的分子机制,开发新型高效的治疗手段是甲状腺恶性肿瘤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天然植物中获取治疗疾病的小分子化合物,一直是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途径。芒果苷是一种天然的类黄酮类化合物,在高等植物中广泛存在。芒果苷的药理作用广泛,大量实验证实芒果苷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抗病毒、抗氧化、免疫调节等作用。芒果苷还通过对多种分子靶点、信号通路的干预和调控,体现出其明显的抗致癌效果和潜在价值。根据既往的报导,芒果苷在体内和体外的药理研究中显示其对包括脑、宫颈、前列腺、肺、乳腺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我们发现目前尚未有芒果苷应用于甲状腺癌治疗的相关报导,而且芒果苷确切的抗致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课题以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为研究对象,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实验研究中,我们发现芒果苷具有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为了分析芒果苷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我们依托网络药理学研究平台,使用反向筛选方法对芒果苷药理作用的潜在分子靶点进行了初步预测,并通过蛋白质互作分析、通路富集和正向分子对接工具对相关靶点进一步优化确认。在后续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分子靶点和信号通路进行了初步验证,阐述了芒果苷诱导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凋亡的分子作用机制。第一部分 芒果苷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研究研究目的使用芒果苷处理对甲状腺癌TPC-1细胞生长进行干预。通过对细胞的形态学观察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方式,验证芒果苷促进甲状腺癌TPC-1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研究方法1.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体外培养。2.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 assay)检测芒果苷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及BCPAP细胞增殖的影响。3.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检测,观察芒果苷干预后TPC-1细胞迁移功能的改变。4.将细胞核做DAPI染色,观察芒果苷处理后TPC-1细胞核形态的改变,从细胞形态学角度评估芒果苷对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5.DNA片段分析(DNA fragmentation)检测芒果苷处理诱导TPC-1细胞DNA片段形成的作用,评估凋亡处理后细胞DNA的特征性变化。6.使用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荧光染色,观察芒果苷处理后TPC-1细胞的存活状态,评估芒果苷诱导凋亡的细胞在不同阶段的变化。7.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芒果苷处理后TPC-1细胞内凋亡环节相关蛋白(Bid,Bax,Bad,Bcl-2,cytochrome C,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水平,分析芒果苷的干预对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8.使用免疫荧光法联合DAPI复染色,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芒果苷处理后TPC-1细胞内的表达,评估芒果苷抑制TPC-1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1.芒果苷的处理显着抑制了两种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即使低浓度的芒果苷也显示了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芒果苷对两种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3.69μM(TPC-1细胞)和9.90μM(BCPAP细胞),TPC-I细胞对芒果苷的处理更为敏感。2.Transwell小室迁移检测显示,不同浓度梯度芒果苷处理后,TPC-1细胞的迁移功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4μM的处理浓度对细胞迁移功能的抑制更为明显。3.DAPI核染色显示在不同浓度梯度芒果苷处理后,TPC-1细胞核的形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4μM的处理使细胞核发生了典型的细胞核裂解的凋亡改变。同时可以观察到在4μM处理时细胞核数明显较对照组少。4.DNA片段的电泳结果显示,TPC-I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芒果苷处理后均出现了特征性的DNA梯度的形成,而对照组细胞则显示完整的DNA条带。5.AO/EB染色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TPC-1细胞均有细胞死亡的发生。但不同于坏死细胞的染色,在芒果苷处理组,凋亡TPC-1细胞的染色呈现明亮的红色或橙色。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芒果苷的处理增加了 TPC-I细胞内促凋亡蛋白Bid、Bad和Bax的表达水平而降低了抗凋亡蛋白Bc1-2的表达水平。同时,芒果苷的处理显着增加了细胞色素C、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7.免疫荧光法联合DAPI复染色观察到芒果苷的处理在诱导细胞凋亡的同时降低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细胞内的表达。结论芒果苷的干预抑制了 TPC-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功能。通过对TPC-I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分析,芒果苷的处理可以诱导TPC-1细胞发生凋亡。凋亡信号通路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显示芒果苷的处理同时触发了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凋亡通路。此外,芒果苷还通过抑制PCNA降低TPC-1细胞的增殖水平。实验结果验证了芒果苷对甲状腺癌细胞的具有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提示了芒果苷的抗致癌潜力。第二部分 基于分子对接的芒果苷抗肿瘤作用靶点筛选研究目的使用反向筛选方法对芒果苷药理作用的潜在分子靶点进行了初步预测,并通过蛋白质互作分析、通路富集和正向分子对接工具对相关靶点进一步优化确认。进一步阐明芒果苷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同时为以芒果苷为先导化合物的药物研发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使用药效团筛选在线服务器PharmMapper对芒果苷药理作用的潜在靶点进行初步预测,根据匹配度(Fit score)的分值由高到低进行排序。2.将芒果苷潜在作用靶点信息输入蛋白质互做网络(PPI)在线分析数据库String分析各药物靶点相互作用,构建“药物-靶点-疾病”网路。3.将PPI分析获得的关键蛋白质靶点对应到KEGG中治疗的疾病目录和涉及的主要信号通路,构建“成分-靶标-通路-疾病”网路,通过富集因子(Rich factor)、P值分析衡量疾病通路富集程度。4.从PDB数据库下载重要靶点蛋白的三维结构数据,使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将芒果苷和这些靶点进行正向分子对接检测,计算受体与配体的结合自由能。结果1.根据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结果,获得了芒果苷的600个靶点的信息,根据匹配度分值排序,最终确定了 90个潜在分子靶点。2.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结果显示70个靶点蛋白之间产生了相互作用。在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核心区域,多个靶点之间产生了密集的相互作用。芒果苷与潜在靶点的相互作用分析显示芒果苷药效团可以作用于很多靶点基因,提示了芒果苷多靶点的作用特点。3.在KEGG富集分析共筛选出68个基因,涉及28种相关疾病和信号通路。靶点基因在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通路和多个癌症致病通路中高度富集。在这些信号通路中TGFβ RII、CASPS3、JNK和EGFR显示为关键的节点蛋白。4.芒果苷和TGFβ RII、CASPS3、JNK和EGFR的正向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四种蛋白靶点与芒果苷之间均显示出一定的结合潜能,其中,JNK具有更高的结合潜力。结论芒果苷具有多靶点药理作用的特点,还与肿瘤发生相关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节点蛋白有高度结合的潜力。计算模拟角度预测芒果苷能够合理作用于这些靶点蛋白,提示芒果苷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结构基础。分子对接显示TGFβ RII、CASPS3、JNK和EGFR可能是芒果苷抗肿瘤作用的关键靶点。第三部分 芒果苷靶向JNK抑制甲状腺癌TPC-1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研究目的对芒果苷与JNK蛋白靶向结合的作用做进一步验证,论证芒果苷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和靶向JNK抑制TPC-1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研究方法1.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 assay)检测芒果苷及JNK通路抑制剂SP600125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增殖的影响。2.流式细胞法检测(FCM)芒果苷及JNK通路抑制剂SP600125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凋亡的影响。3.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芒果苷及JNK通路抑制剂SP600125处理对 TPC-1 细胞 JNK、p-JNK、FasL、Bid、Bax、Bcl-2、caspase-3 表达的影响。4.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TPC-1细胞JNK的mRNA水平结果1.芒果苷对TPC-1细胞的增殖的抑制呈时间依赖性,但在24小时后细胞增殖下降的程度逐渐变缓。在72h时间点测得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92μM。SP600125可以抑制TPC-1细胞增殖,抑制效果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在72h时间点计算出的IC50值为117.89nM。2.流式细胞学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对照组与SP600125组相比较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差异,对照组与芒果苷组相比较细胞凋亡率有显着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用药后细胞凋亡率仍有明显增加。3.芒果苷的处理抑制了 JNK和p-JNK的表达,随着芒果苷浓度的增加,其对JNK和p-JNK表达的抑制逐渐增强,但对p-JNK的抑制更为显着。SP600125的处理显着抑制了 p-JNK的表达,芒果苷与SP600125具有协同作用。SP600125和芒果苷的单药处理下调了凋亡相关蛋白FasL、Bid、Bcl-2和Bax的表达,芒果苷单药对Bcl-2的抑制更为明显,同时还可以明显降低Bcl-2/Bax的比值。SP600125的单药处理明显降低了凋亡执行蛋白caspase-3的表达,而芒果苷处理后caspase-3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增加。4.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JNK mRNA在TPC-1细胞内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芒果苷处理后JNK mRNA在TPC-1细胞内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芒果苷通过与JNK蛋白的靶向结合,影响了 JNK的磷酸化。通过对JNK信号通路活性的抑制,芒果苷抑制了 TPC-1细胞的增殖。与JNK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相比,芒果苷通过调节促凋亡蛋白和抗凋亡蛋白的比例及上调caspase-3的表达诱导了 TPC-1细胞的凋亡。芒果苷促凋亡的作用还可能与其靶向调控的其他目标分子的影响有关。
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Bax及TNF-a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Bax及TNF-a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魏军平教授治疗桥本氏病肝郁脾虚证的组方规律及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桥本甲状腺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现代医学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网络药理学在甲状腺疾病领域的应用 |
1 网络药理学概述 |
2 中药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
3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
4 网络药理学在甲状腺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
5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魏军平教授治疗桥本氏病肝郁脾虚证数据挖掘及经验总结 |
1 研究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方法 |
3.1 资料收集 |
3.2 数据预处理 |
3.3 数据录入 |
3.4 分析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病案分析 |
4.2 用药分析 |
4.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
4.4 潜在新药组合分析 |
4.5 药症相关分析 |
5 讨论 |
5.1 肝郁脾虚证HT患者疾病特点分析 |
5.2 用药频次及性味归经分析 |
5.3 药物组方规律分析 |
5.4 潜在新方组合分析 |
5.5 魏军平教授治疗桥本氏病肝郁脾虚证验案分析 |
5.6 魏军平教授辨治桥本氏病经验总结 |
6 小结 |
第三部分 核心处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核心处方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筛选 |
2.2 桥本氏病相关靶点筛选 |
2.3 构建核心处方活性成分-桥本氏病靶点PPI网络 |
2.4 核心处方活性成分-桥本氏病靶点KEGG信号通路与GO功能富集分析 |
2.5 方药-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图的构建 |
3 研究结果 |
3.1 核心处方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 |
3.2 方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 |
3.3 桥本氏病相关靶点 |
3.4 核心处方活性成分-桥本氏病靶点PPI网络 |
3.5 KEGG信号通路富集结果 |
3.6 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
3.7 方药-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图 |
4 讨论 |
4.1 药物核心成分分析 |
4.2 核心处方主要作用靶点分析 |
4.3 KEGG信号通路分析 |
4.4 GO富集功能分析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基于转录组测序研究甲炎康泰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的机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1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中医概念 |
2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中医病因病机 |
3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辨证分型及分期分型 |
4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中医治疗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 |
1 发病诱因 |
2 发病机制 |
3 诊断与治疗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STAT3/HIF1α通路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中的研究进展 |
1 STAT3在免疫细胞中的作用 |
2 HIF1α在免疫细胞中的作用 |
3 STAT3/HIF1α通路在AIT中的作用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参考文献 |
实验一: LC/MS分析甲炎康泰成分并对其药效进行观察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转录组分析甲炎康泰对AIT大鼠甲状腺组织的机制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甲炎康泰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STAT3/HIF1α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甲炎康泰对Nthy-ori-3-1细胞STAT3/HIF1α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3)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甲状腺癌患者VEGF、sFas、sFasL mRNA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文献综述 恶性肿瘤的病理机制及Fas/FasL系统在其中的作用研究 |
参考文献 |
二、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三、致谢 |
四、个人简介 |
(4)高胆固醇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关关系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ENGLISH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高胆固醇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关关系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高胆固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病风险相关的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总结论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English Article I |
English Article Ⅱ |
English Article Ⅲ |
(5)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硫酸镍诱导大鼠甲状腺和胰腺组织、细胞凋亡的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前言 |
1.镍储量及应用现状 |
2.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
2.1 空气、水、土壤的镍污染 |
2.2 镍污染对植被及微生物的影响 |
2.3 镍对动物的影响 |
2.4 镍暴露对人类的影响 |
3.镍与代谢 |
4.镍暴露损伤的机制 |
第二章 不同浓度NiSO_4 诱导人Nthy细胞凋亡及机制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细胞 |
1.2 主要实验仪器 |
1.3 主要实验试剂 |
2.实验方法 |
2.1 Nthy-ori3-1 细胞株的复苏、培养、传代 |
2.2 构建人Nthy细胞镍损伤模型 |
2.3 Hoechst33258 荧光染色观察NiSO_4 诱导的Nthy细胞凋亡 |
2.4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 |
2.5 人Nthy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
2.6 统计学分析 |
3.实验结果 |
3.1 CCK-8细胞活力检测结果 |
3.2 普通光镜下人Nthy细胞形态改变 |
3.3 Hoechst33258 荧光染色法检测Nthy细胞凋亡情况 |
3.4 NiSO_4 对人Nthy细胞凋亡的处理作用 |
3.5 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 |
3.6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线粒体膜电位 |
4.讨论 |
5.结论 |
第三章 不同浓度NiSO_4 诱导人HPNE细胞凋亡及机制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细胞 |
1.2 主要实验仪器 |
1.3 主要实验试剂 |
2.实验方法 |
2.1 人HPNE细胞株的复苏、培养、传代 |
2.2 构建人HPNE细胞镍损伤模型 |
2.3 Hoechst33258 荧光染色观察NiSO_4 诱导的人HPNE细胞凋亡 |
2.4 流式细胞仪检测人HPNE细胞凋亡率 |
2.5 人HPNE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
2.6 统计学分析 |
3.实验结果 |
3.1 CCK-8细胞活力检测结果 |
3.2 普通光镜下人HPNE细胞形态改变 |
3.3 Hoechst33258 荧光染色法检测人HPNE细胞凋亡情况 |
3.4 NiSO_4 对人HPNE细胞凋亡的处理作用 |
3.5 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 |
3.6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线粒体膜电位 |
4.讨论 |
5.结论 |
第四章 NiSO_4对大鼠甲状腺功能、形态及凋亡增殖的影响 |
1.实验材料 |
1.1 主要试验仪器 |
1.2 主要试验试剂 |
2.实验方法 |
2.1 染毒动物模型建立 |
2.2 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切片制备 |
2.3 大鼠甲状腺功能测定 |
2.4 RT-PCR法测定大鼠甲状腺组织中Caspase-8、Caspase-9、Caspase-3、Bax、Bcl-2、Fas的 m RNA表达水平 |
2.5 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甲状腺组织中Caspase-3、Bax、Bcl-2、Fas蛋白表达水平 |
2.6 统计分析 |
3.结果 |
3.1 NiSO_4染毒后大鼠一般情况 |
3.2 大鼠体重的变化 |
3.3 大鼠甲状腺组织形态学改变 |
3.4 大鼠甲状腺功能的改变 |
3.5 大鼠甲状腺组织Caspase-8、Caspase-9、Caspase-3、Bax、Bcl-2、Fas的mRNA表达水平和含量的变化 |
3.6 大鼠甲状腺组织Caspase-3、Bax、Bcl-2和Fas蛋白表达水平 |
4.讨论 |
5.结论 |
第五章 NiSO_4对大鼠胰腺功能、形态及凋亡增殖的影响 |
1.实验材料 |
1.1 主要试验仪器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2.实验方法 |
2.1 染毒动物模型建立 |
2.2 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切片制备 |
2.3 大鼠血糖、胰岛素及C肽水平测定 |
2.4 RT-PCR法测定大鼠胰腺组织Caspase-8、Caspase-9、Caspase-3、Bax、Bcl-2、Fas的 m RNA表达水平 |
2.5 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Caspase-3、Bax、Bcl-2、Fas蛋白表达水平 |
2.6 统计学分析 |
3.结果 |
3.1 大鼠胰腺组织形态学改变 |
3.2 大鼠随机血糖、血清胰岛素及C肽水平的变化 |
3.3 大鼠胰腺组织Caspase-8、Caspase-9、Caspase-3、Bax、Bcl-2、Fas的mRNA表达水平和含量的变化 |
3.4 大鼠胰腺组织Caspase-3、Bax、Bcl-2、Fas蛋白表达水平 |
4.讨论 |
5.结论 |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重金属甲状腺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灸法为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检索策略 |
1.4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
1.5 偏倚风险评估 |
1.6 软件与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研究基本信息 |
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结果 |
2.4 Meta分析结果 |
2.5 安全性分析 |
3 小结 |
4 讨论 |
4.1 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立法依据 |
4.2 研究的局限性 |
4.3 对临床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 |
1.1 受试者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随机分组及样本量 |
2.2 盲法实施 |
2.3 治疗方法 |
2.4 试验过程 |
2.5 观察指标 |
2.6 统计方法 |
2.7 评价标准 |
3 结果 |
3.1 病例剔除及脱落情况 |
3.2 两组基线情况比较 |
3.3 试验结果 |
讨论 |
1 中医学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 |
1.1 病因病机 |
1.2 证型分析 |
1.3 中医对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 |
1.4 中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机制研究 |
1.5 小结 |
2 西医学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 |
2.1 桥本甲状腺炎的病因 |
2.2 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 |
2.3 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 |
2.4 小结 |
3 结果分析 |
3.1 试验结果分析 |
3.2 隔药灸脐法与隔淀粉灸脐法疗效差异分析 |
4 疗效机理分析 |
4.1 隔药灸脐法应用概述 |
4.2 灸法作用 |
4.3 药物作用 |
4.4 穴位作用 |
4.5 综合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近十年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7)LncRNA FTX调控miR-410-3p/Fmrl分子轴减弱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LNCRNA FTX对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细胞活力、凋亡、氧化应激及炎症的影响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LNCRNA FTX靶向调控MIR-410-3P调控缺氧复氧诱导H9C2细胞损伤的机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MIR-410-3P靶向调控FMR 1调控缺氧复氧诱导H9C2细胞损伤的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LNCRNA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8)LncRNA H19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凋亡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LncRNA H19 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系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LncRNA H19 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LncRNA H19 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凋亡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甲状腺癌中LncRNA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miR-182-5p下调介导苦参碱抑制乳头状甲状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实验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仪器 |
1.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1.3 主要的实验方法 |
1.3.1 细胞培养 |
1.3.2 RNA提取实验 |
1.3.3 miRNA的 cDNA合成 |
1.3.4 miRNA RT-qPCR扩增 |
1.3.5 细胞转染实验 |
1.3.6 RT-qPCR检测不同浓度的miRNA-182-5p抑制剂转染TPC-1和BCPAP细胞后miRNA-182-5p的表达 |
1.3.7 细胞增殖实验 |
1.3.8 细胞迁移实验 |
1.3.9 细胞凋亡实验 |
1.3.10 RT-qPCR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对miRNA-182-5p表达的影响 |
1.3.11 CCK-8 检测苦参碱对TPC-1和BCPAP细胞增殖的影响 |
1.3.12 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苦参碱对TPC-1和BCPAP细胞迁移的影响 |
1.3.13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苦参碱对TPC-1和BCPAP细胞凋亡的影响 |
1.3.14 RT-qPCR检测不同浓度的mi RNA-182-5p模拟物转染TPC-1和BCPAP细胞后miRNA-182-5p的表达 |
1.3.15 实验分组及药物干预 |
1.3.16 过表达miRNA-182-5p,CCK-8 检测苦参碱对TPC-1和BCPAP细胞增殖的影响 |
1.3.17 过表达miRNA-182-5p,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苦参碱对TPC-1 和BCPAP细胞迁移的影响 |
1.3.18 过表达miRNA-182-5p,流式细胞仪检测苦参碱对TPC-1和BCPAP细胞凋亡的影响 |
1.3.19 蛋白质的免疫印迹实验 |
1.3.20 慢病毒的感染实验 |
1.3.21 裸鼠异位移植瘤实验 |
1.3.22 活体成像检测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体内成瘤实验 |
1.3.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原理及步骤 |
1.3.24 HE染色的实验步骤 |
1.3.25 裸鼠肝功、肾功和心肌酶的测定步骤 |
1.3.26 数据的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二部分 细胞水平探讨苦参碱抑制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 |
2.1 miR-182对PTC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
2.1.1 引言 |
2.1.2 miR-182在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上调 |
2.1.3 miRNA-182-5p inhibitor能有效抑制miRNA-182-5p的表达 |
2.1.4 下调的miRNA-182-5p抑制TPC-1和BCPAP细胞的增殖 |
2.1.5 下调的miRNA-182-5p抑制TPC-1和BCPAP细胞的迁移 |
2.1.6 下调的miRNA-182-5p诱导TPC-1和BCPAP细胞的凋亡 |
2.1.7 讨论 |
2.2 苦参碱对miRNA-182-5p及 TPC-1和BCPAP细胞恶性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
2.2.1 引言 |
2.2.2 苦参碱抑制TPC-1和BCPAP细胞中miRNA-182-5p的表达 |
2.2.3 苦参碱抑制TPC-1和BCPAP细胞的增殖 |
2.2.4 苦参碱抑制TPC-1和BCPAP细胞的迁移 |
2.2.5 苦参碱诱导TPC-1和BCPAP细胞的凋亡 |
2.2.6 讨论 |
2.3 过表达miR-182-5p削弱苦参碱抑制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
2.3.1 引言 |
2.3.2 筛选最佳的过表达miR-182-5p的模拟物浓度 |
2.3.3 过表达miR-182-5p削弱了苦参碱抑制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 |
2.3.4 过表达miR-182-5p减弱了苦参碱抑制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的迁移 |
2.3.5 过表达miR-182-5p抑制了苦参碱诱导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的凋亡 |
2.3.6 讨论 |
2.4 苦参碱抑制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诱导其凋亡的分子机制 |
2.4.1 引言 |
2.4.2 苦参碱抑制p-ERK/Bcl-2 和促进Bax和 Caspase3 信号分子的表达 |
2.4.3 过表达miR-182-5p减弱了苦参碱对p-ERK/Bcl-2/Bax/Caspase3 信号分子的调节作用 |
2.4.4 苦参碱抑制TPC-1和BCPAP细胞中N-cadherin、Vinmentin和促进E-cadherin的表达 |
2.4.5 过表达miR-182-5p,部分削弱了苦参碱对N-cadherin、E-cadherin和Vinmentin的调节作用 |
2.4.6 讨论 |
第三部分 体内研究苦参碱干预乳头状甲状腺癌的效应及机制 |
3.1 引言 |
3.2 检测携带过表达miRNA-182 慢病毒感染的TPC-1 细胞中miRNA-182-5p的表达水平 |
3.3 苦参碱部分通过下调miR-182-5p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研究 |
3.4 小动物活体成像观察苦参碱抑制移植瘤瘤体大小及转移的研究 |
3.5 苦参碱部分通过下调miRNA-182-5p调节瘤体组织Bcl-2和Caspase3 的表达抑制了瘤体的生长 |
3.6 苦参碱部分通过下调miRNA-182-5p抑制肿瘤的侵袭转移 |
3.7 苦参碱对裸鼠的肝、肾和心脏组织没有毒副作用 |
3.8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展望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10)芒果苷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抗肿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芒果苷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
研究背景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附图、附表 |
第二部分 基于分子对接的芒果苷抗肿瘤作用靶点筛选 |
研究背景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附图v附表 |
第三部分 芒果苷靶向JNK抑制甲状腺癌TPC-1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附图、附表 |
创新性及不足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论着1 |
英文论着2 |
四、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Bax及TNF-a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魏军平教授治疗桥本氏病肝郁脾虚证的组方规律及网络药理学研究[D]. 肖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基于转录组测序研究甲炎康泰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的机制影响[D]. 张程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甲状腺癌患者VEGF、sFas、sFasL mRNA表达的影响[D]. 陈宏月. 锦州医科大学, 2021(01)
- [4]高胆固醇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关关系及其机制研究[D]. 赵军玉. 山东大学, 2020(04)
- [5]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硫酸镍诱导大鼠甲状腺和胰腺组织、细胞凋亡的机制探讨[D]. 刘亚红. 兰州大学, 2020(04)
- [6]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D]. 白尹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LncRNA FTX调控miR-410-3p/Fmrl分子轴减弱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D]. 李莉. 郑州大学, 2020(02)
- [8]LncRNA H19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凋亡影响的研究[D]. 李筱雨.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1)
- [9]miR-182-5p下调介导苦参碱抑制乳头状甲状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机制研究[D]. 傅松波. 兰州大学, 2020(01)
- [10]芒果苷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抗肿瘤机制研究[D]. 张蕾. 山东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