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RT 2000型无线用户接口设备(论文文献综述)
木易[1](1996)在《IRT 2000型无线用户接口设备》文中研究指明 飞利浦公司(PHILIPS)为了满足发展中国家广大的农村及一些电信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的边远地区的需要,生产一种IRT2000型无线用户接口设备,为用户提供电话、传真、数据通信以及N—ISDN的通信业务。 这种设备采用时分多址(TDMA)技术;先将信息传送至基站,再以1.5GH2或2.5GH2的传输网路接至中心站,然后通过2Mb/s的数字接口连接至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 IRT用户接口设备现在已在世界上70多个国家安装使用。
李睿[2](2007)在《基于虚拟仪器和WLAN技术的铁路信号车载记录分析系统》文中研究指明铁路信号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行车设备。随着铁路运输向重载、高速、高密度行车的方向发展,铁路信号在铁路运输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对铁路信号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的需求也随之日益强烈。各路局以及铁路行业的相关单位都相继研发了自己的铁路信号测试系统,本文就利用新兴的虚拟仪器和无线局域网技术开发车载铁路信号记录分析系统,搭建和研制该系统做了以下工作:1)通过比较国内铁路信号记录分析系统的相关项目,指出目前已存在系统的不足,提出完善系统的功能和技术指标;2)分析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和开发需求,设计出系统的功能模块以及可动态配置的系统方案;3)根据系统功能,利用新兴的虚拟仪器和无线局域网技术搭建系统的组成,选择系统硬件开发的模块和具体实现;4)基于PXI硬件系统,重点详细介绍了功能实现的LabVIEW及其多个软件模块的开发,解决了多路数据采集和无线局域网数据传输的问题;5)针对系统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基于NI cRIO硬件系统和LabVIEW FPGA模块开发相同功能系统的另一种考虑和可行方案;6)对以后铁路信号记录分析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梁石[3](2014)在《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校园网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育领域中的高职高专院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断推广的网络化、信息化、虚拟化的教学方式极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体系。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校园网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载体。建设符合职业教育特点,以网络和信息技术等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对教育、科研、管理等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输、处理,从而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构建良好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是高职高专校园网建设的主要目标。论文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校园网建设设计与实现为研究对象,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实际特点,按照网络设计的指导原则,分析了校园网的使用需求、面临的问题、建设的主要目标,并结合目前成熟的网络技术,提出了校园网平台的建设方案,对主要技术包括网络整体架构、高速局域网建设、网络安全管理、多种方式并存的用户网络认证、网络多出口链路路由及信息系统等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具体的校园网建设过程、设备安装配置、工程实施等提出了实现方法。同时,在校园网建设的实际使用阶段,体现校园网运行价值和对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支撑作用,对建立在校园网基础平台上的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校园网应用系统,主要对象是网站群管理系统和教学资源库系统的实施进行了分析。目前,经过对论文中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的应用,论文中的主要技术内容,均已在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校园网得到了实施和实际使用,并达到预期效果。对同类高职高专院校校园网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骆立俊,邹家禄,程时昕[4](1994)在《个人通信(PCN)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目前个人通信PCN的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国际上存在着各种观点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我们对各种观点进行了分析和论证,为江苏省研究并最终建立PCN提供依据.本文首先提出了个人通信网PCN发展战略的设想,然后分析了PCN频率配置、微区划分、多址方式、无线入网技术、智能管理、交换技术和PCN的安全通信.最后我们提出了江苏省研究和建立PCN的可行性方案.
何顺德[5](2014)在《基于Zigbee的矿井应急救援通信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矿井下环境复杂,安全隐患众多,导致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在我国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如何在事故发生后快速构建应急救援通信系统,提高事故后抢险救灾的效率,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现有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虽然运用多种方式实现了对井下人员的定位与监控,提高了安全生产的保障。但是事故对安全监控系统的破坏性损毁,尤其是对井道监控通信设备的破坏,使原有的安全监控通信系统不能满足救援人员顺利开展救援工作。本文深入研究了ZigBee网络技术,分析了ZigBee技术条件下具有的功耗低、组网成本低、节点自组织能力强、构建网络快速、可靠等技术特点,研究得出采用ZigBee无线网络技术构建矿井应急救援通信系统的可行性。结合有线通讯高带宽、长距离的语音视频传输性能好和无线通讯系统作业方便但可靠性和带宽不足等特点,提出了基于Zigbee无线网络技术和采用有线ADSL通信技术实现4km内有线语音、视频和数据传输相结合的应急救援通信系统。通过对Zigbee无线网络终端节点、协调器、网关与井下救援基地和地面指挥中心之间配置的研究,得出了在煤矿安全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通信系统能够满足语音通信需求和对井下环境参数的采集及救援人员的跟踪,在救援现场快速构建一条应急救援通信系统,提高矿井救援效率。对特殊环境下快速构建应急通信系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郭星歌[6](2013)在《矿井无线网格网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数字化矿山建设过程中,矿井安全保障、煤炭资源充分利用、灾害抢险救援等多个方面急需构建新一代的矿井宽带无线传输系统,解决煤矿井下全面监控的瓶颈问题。课题来源于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薄煤层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结合了煤矿井下的实际需求以及当前无线传输的热点技术WMN(WirelessMesh Network),其具有系统容量大、传输速率高、覆盖范围广以及快速自组织的特点,应用到煤矿井下构成矿井WMN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现场诸多难题,有着重要的研究及应用价值。本文研究了WMN的关键技术,设计出符合煤矿井下复杂环境的WMN网络结构,提出了矿井WMN骨干链路多跳传输性能的优化策略;分析了不同应用环境下的路由协议选择方法,最后,研究了WMN在矿井多种应用模式并进行了现场测试,满足了矿井的实际需求。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了各类矿井无线通信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WMN网络的拓扑结构以及特征,研究了矿井巷道通信的特殊性、巷道电磁波的传播特性以及多跳传输对矿井WMN骨干链路的影响。2.提出了矿井WMN骨干链路多跳传输性能优化策略:设计多模多信道WMN路由器结构、混合频道复用方案以及非对称带宽分配机制。提出了多出入口矿井WMN的网络结构体系,对矿井WMN骨干网络多跳传输进行建模,并利用NS2软件完成了性能测试。3.由于现有的WMN路由协议均针对地面大型网络规模、海量用户终端的网络形态,而WMN路由协议均从传统Adhoc网络路由协议发展而来,本文理论研究了Adhoc网路的各类路由协议,并从网络规模、终端移动性、网络负载三个方面仿真对比了先验式路由协议FSR、WRP和反应式路由协议AODV、DSR的各自性能,从而提出了煤矿井下小规模、较高速率的移动场所(斜巷轨道、无极绳绞车);大规模、低速移动的应用场合(应急通信和抢险救灾通信)、固定位置的应用场合(综采、综掘工作面、皮带巷沿线)的路由协议选择策略。为矿井WMN网络的设计和规划部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4.提出了WMN在煤矿井下的3种应用模式:“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远程无线控制系统”、“矿井多媒体WMN应急通信系统”、“矿井无极绳绞车综合监控系统”,并进行了现场测试,效果良好。
吴芸台[7](1990)在《小容量移动电话系统的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论述了重庆通信学院研制的一种经济而实用的小容量移动电话系统。采用 DTMF 信号作为多信道共用无线电话系统的信令是一种新方法,这是一个有意义的成功的尝试.该系统特别适用于开设有线电话有困难的企业或事业单位,也适用于农话或用于城市边缘地区作为对市话的延伸.文中较详细的叙述了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和工作过程,便于需要这种系统的用户选用时参考。
郭锋[8](2011)在《基于KTE5型矿山救援可视化系统数据采集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煤炭是我国的基本能源和重要能源,它的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的能源保障和能源战略的实施。矿井生产中时常发生灾害事故,矿山应急救援的任务十分艰巨。但是,由于井下灾区条件与环境的险恶性、复杂性和矿山救援通讯技术及装备发展缓慢,致使抢险救援过程中救护队员不能与井下救护基地和地面各级救援指挥中心进行准确、实时的联系,有效地反映灾区现场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灾抢险指挥决策。本文针对矿井灾害的特点,以及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对灾区环境参数掌握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种应急救援的数据采集方案,完成对井下灾区环境参数的实时采集与传输,使井下救援基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能实时准确的掌握灾区情况,有利于指挥者做出正确快速有效的决策,使救援任务顺利完成。本文着重完成对灾区环境参数采集与传输,由于井下巷道情况复杂,有线通信方式成本高、布线困难给救援带来困扰,鉴于此,本文采用灾区现场到井下救援基地以无线通信方式传输数据,基地到地面指挥中心采用无线或有线通信方式传输数据,这样的传输方案既能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实时性,而且能给救援带来极大的方便性,为救援节省时间,使井下救援基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能准确的了解灾区情况,以利于开展救援。
李文峰,李华[9](2008)在《矿山无线救援通信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提出矿山无线救援通信环境特殊(有限空间,线状场景,短距离通信),对设备要求高(便携式,本质安全,动态拓扑,宽带自组网络,即铺即用等)。分析并比较了小灵通、无线局域网、蓝牙、ZigBee、超宽带、Ad Hoc网络、无线Mesh网络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指出无线Mesh网络技术具有速率高、传输距离远、移动性强、自组织、自愈合等特点,目前更适合于井下无线救援通信。基于三核(DSP+ARM+MCU)技术实现的Mesh矿井无线救援终端由多媒体采集平台和无线Mesh网卡组成,将无线客户端与无线路由器连接到一起,能实时采集、传输井下现场的视频、音频、环境参数(氧气、一氧化碳、瓦斯浓度和环境温度)等信息,并具有存储、显示、报警等功能,实现了"即铺即用"的矿山救援应急通信服务。
姚光圻[10](1994)在《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高速铁路特点出发,提出了对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网的要求.以列车为主体的移动通信系统,是集话音和数据,控制和监测为一体的综合信息传输网;是以无线与有线相结合,控制与计算机和通信相结合的高质量、高可靠性的高速铁路综合业务通信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简介了国外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网概况.并根据国情,提出了我国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网方案,包括两个系统:一、面向铁路公务人员和面向旅客的列车电话系统;二、提供调度员与机车司机间双向数据传输系统和列车定位系统.讨论了网络的特点和系统构成以及需要解决的有关关键技术问题.
二、IRT 2000型无线用户接口设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RT 2000型无线用户接口设备(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虚拟仪器和WLAN技术的铁路信号车载记录分析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铁路信号测试系统的现状 |
1.2.1 郑州北信研制的BT-01T/X 型机车信号车载系统检测仪 |
1.2.2 山西润泽丰研制的车载式记录分析系统 |
1.2.3 郑铁信号试验车车载设备 |
1.3 虚拟仪器技术及技术领域拓展 |
1.4 选题的意义 |
1.4.1 现有系统的不足 |
1.4.2 完善的车载记录分析系统需要达到的性能指标 |
1.5 论文的内容安排 |
2 系统的总体设计 |
2.1 系统的总体功能设计 |
2.2 子系统模块功能 |
2.2.1 地面信号手持测试子系统 |
2.2.2 信号采集预处理子系统 |
2.2.3 笔记本便携式分析显示子系统 |
2.3 可动态配置的系统方案 |
3 系统的硬件详细设计与实现 |
3.1 系统的硬件组成 |
3.2 基于PXI 的信号预处理子系统 |
3.2.1 基于PXI 的系统集成 |
3.2.2 NI PXI 系统介绍 |
3.2.3 PXI 系统特性 |
3.2.4 系统中的PXI 硬件模块 |
3.3 基于PDA 的地面信号测试子系统 |
3.3.1 系统的集成 |
3.3.2 惠普PDA iPAQ 2410 |
3.3.3 D-LINK DWL-2000AP+无线接入点 |
3.3.4 子系统中的蓝牙GPS 模块 |
3.4 车载无线局域网 |
3.4.1 系统组网 |
3.4.2 无线局域网技术 |
3.4.3 无线局域网协议(802.11b)简介 |
3.4.3.1 802.11b 的基本运作模式 |
3.4.3.2 802.11b 的典型解决方案 |
3.4.3.3 802.11b 应用 |
4 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4.2 开发工具LabVIEW 及其模块简介 |
4.2.1 LabVIEW 简介 |
4.2.1.1 LabVIEW 开发环境简介 |
4.2.1.2 LabVIEW 特性 |
4.2.2 LabVIEW RT 模块简介 |
4.2.3 LabVIEW PDA 模块简介 |
4.3 PDA 地面信号测试软件模块 |
4.3.1 基于WLAN 的添乘仪PDA 软件 |
4.3.2 基于蓝牙GPS 的无线添乘仪PDA 软件 |
4.4 PXI 数据采集处理发送模块 |
4.4.1 串口采集与处理模块 |
4.4.2 数字通道采集与处理模块 |
4.4.3 网络传输模块 |
4.4.4 串口通讯模块 |
4.5 便携式显示分析模块 |
5 车载系统的调试及结果 |
5.1 PXI 系统的配置和调试 |
5.2 PDA 的使用与调试 |
5.2.1 基于WLAN 的无线添乘仪 |
5.2.2 基于蓝牙GPS 的无线添乘仪 |
6 基于cRIO 系统的车载记录分析系统的设计 |
6.1 现有系统的考虑 |
6.1.1 PXI 系统的不足 |
6.1.2 cRIO 系统的优点 |
6.2 基于cRIO 系统的系统设计 |
6.2.1 cRIO 系统集成方案 |
6.2.2 NI cRIO 系列硬件模块特性 |
6.2.2.1 CompactRIO 嵌入式系统组成 |
6.2.2.2 可重新配置的I/O(RIO)技术 |
6.2.2.3 CompactRIO 系统性能和指标 |
6.2.3 开发环境LabVIEW FPGA 模块简介 |
7 全文工作总结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3)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校园网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国外研究现状 |
1.1.2 国内研究现状 |
1.2 研究对象和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特色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2 校园网分析与设计 |
2.1 高职高专院校校园网的特点 |
2.2 校园网设计的需求分析 |
2.3 校园网设计的总体方案 |
2.3.1 校园网的设计思路 |
2.3.2 整体网络结构设计 |
2.3.3 校园网拓扑结构设计 |
2.3.4 高速校园网的设计 |
2.3.5 图书馆无线网络的设计 |
2.3.6 校园网出口的设计 |
2.3.7 校外用户接入校园网设计 |
2.3.8 用户认证系统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3 校园网主要技术的应用与实现 |
3.1 校园网网络的实施 |
3.1.1 网络的扩建和改建 |
3.1.2 VLAN的规划与实施 |
3.1.3 交换设备的选型和配置实施 |
3.1.4 校园网基本数据流量测试 |
3.2 无线网络的实施 |
3.2.1 无线网络结构 |
3.2.2 无线网络设备选型 |
3.2.3 无线网络IP地址部署实施 |
3.2.4 无线网络安全管理 |
3.2.5 图书馆无线网络性能测试 |
3.3 校园网多出口及路由策略的实施 |
3.4 VPN的实施 |
3.5 实现多种用户身份认证方式并存的宿舍区校园网 |
3.5.1 认证方式的选择 |
3.5.2 宿舍区网络设备配置实施 |
3.6 本章小结 |
4 校园网主要特色应用系统的实施 |
4.1 网站群管理系统的实施 |
4.2 教学资源库系统的实施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Zigbee的矿井应急救援通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煤矿应急救援通信发展现状 |
1.3 Zigbee无线网络应急救援通信系统可行性研究 |
1.3.1 Zigbee无线通信技术 |
1.3.2 ADSL线路 |
1.3.3 矿井事故后的环境特点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结构 |
1.4.1 课题研究内容 |
1.4.2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 |
第二章 Zigbee无线网络协议 |
2.1 短距离无线网络技术 |
2.2 ZigBee无线网络拓扑结构 |
2.3 ZigBee协议栈 |
2.3.1 PHY物理层 |
2.3.2 MAC媒体访问控制层 |
2.3.3 NWK网络层 |
2.3.4 APL应用层 |
2.3.5 Zigbee协议层之间的联系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应急救援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
3.1 系统功能 |
3.1.1 应急救援通信系统功能 |
3.1.2 应急救援通信系统需求 |
3.2 系统总体原理 |
3.2.1 系统总体结构 |
3.2.2 系统构建原理 |
3.2.3 无线网络拓扑结构 |
3.2.4 有线通信线路选择 |
3.2.5 节点配置 |
3.2.6 井下救援基地 |
3.3 应急无线通信系统可行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语音编码算法 |
4.1 PCM编码 |
4.1.1 PCM原理 |
4.1.2 PCM脉码调制技术约束 |
4.2 ADPCM编码算法 |
4.2.1 ADPCM算法原理 |
4.2.2 ADPCM编码流程 |
4.3 ACELP编码算法 |
4.4 CS-ACELP编码算法 |
4.5 LD-CELP低延时码激励线性预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硬件结构 |
5.1 终端节点的设计 |
5.1.1 CC2530芯片 |
5.1.2 甲烷检测终端节点 |
5.1.3 氧气检测终端节点 |
5.1.4 一氧化碳检测终端节点 |
5.1.5 温度检测终端节点 |
5.1.6 语音通信终端 |
5.2 Zigbee协调器 |
5.2.1 CC2530外围电路结构 |
5.2.2 天线及匹配电路的设计 |
5.2.3 JTAG接口电路设计 |
5.3 电源电路 |
5.4 Zigbee协调器接口电路设计 |
5.5 ADSL线路接口 |
5.6 节点防爆设计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 |
6.1 ZigBee协调器创建无线网络 |
6.2 子设备(路由器节点和终端节点)入网方式 |
6.2.1 子设备直接加入网络 |
6.2.2 子设备通过MAC层关联入网 |
6.2.3 路由器节点加入无线网络 |
6.3 ZigBee终端节点工作流程 |
6.3.1 数据采集与报警功能终端工作流程 |
6.3.2 语音通信终端设备 |
6.4 救援基地上位机系统 |
6.5 本章总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CC22530芯片引脚 |
附录2 ADPCM语音编码程序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矿井无线网格网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Extended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s |
图清单 |
表清单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矿井无线通信的特殊性 |
1.3 矿井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
1.4 WMN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6 文章的组织结构 |
2 矿井WMN骨干链路结构与传输性能研究 |
2.1 矿井巷道电磁波传播特性的分析 |
2.2 矿井特殊环境对WMN的影响研究 |
2.3 矿井WMN骨干链路的结构研究 |
2.4 矿井WMN骨干链路多跳传输性能研究 |
2.5 矿井WMN骨干网络多跳传输建模 |
2.6 基于NS2的矿井WMN网络骨干链路性能仿真 |
2.7 基于试验台的矿井WMN骨干链路性能的测试 |
2.8 本章小结 |
3 矿井WMN路由协议的应用研究 |
3.1 WMN路由协议的研究 |
3.2 矿井WMN路由协议的特殊要求 |
3.3 矿井WMN路由协议的性能仿真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矿井WMN应用模式研究及测试 |
4.1 矿井WMN在薄煤层综采工作面中的应用及测试 |
4.2 多媒体WMN应急通信系统的应用及测试 |
4.3 矿井无极绳绞车综合监控系统应用及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5.1 本文研究成果 |
5.2 后续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基于KTE5型矿山救援可视化系统数据采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矿井救援通信网络装置主要存在的问题 |
1.2.4 矿井救灾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
1.3 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主要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1.7 本章小结 |
2 KTE5 型矿山救援可视化系统技术原理 |
2.1 KTE5 型矿山救援可视化系统 |
2.2 网络多媒体技术概述 |
2.2.1 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
2.2.2 多媒体数据的特征与表现形式 |
2.2.3 多媒体关键技术 |
2.3 视频信号的特性 |
2.4 数据压缩 |
2.4.1 数据压缩原理 |
2.4.2 数据压缩标准 |
2.5 多媒体视频信息处理 |
2.5.1 视频处理 |
2.5.2 网络视/音频服务器 |
2.5.3 网络视/音频服务器的工作过程 |
2.5.4 网络视/音频服务器的性能指标 |
2.6 灾区视/音频采集技术 |
2.7 数字化视/音频传输技术 |
2.7.1 数字化视/音频(多媒体)网络技术 |
2.7.2 数字化视/音频(多媒体)环境 |
2.7.3 数字化视/音频(多媒体)传输机制 |
2.7.4 数字化视/音频(多媒体)通信的特点 |
2.8 本章小结 |
3 灾区环境参数采集技术研究 |
3.1 数据采集系统概述 |
3.2 数据采集基本理论 |
3.2.1 信号采样 |
3.2.2 量化 |
3.2.3 编码 |
3.3 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3.3.1 数据采集模块硬件设计思路 |
3.3.2 主要器件 |
3.3.3 单片机的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设计 |
3.3.4 单片机与PTR2000 接口电路的设计 |
3.3.5 PC 机与PTR2000 接口电路的设计 |
3.3.6 软件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灾区数据无线传输技术研究 |
4.1 通信系统基本结构 |
4.2 无线数据传输原理 |
4.3 矿山救援对应急通信系统要求 |
4.4 关键技术介绍 |
4.4.1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
4.4.2 无线数据传输关键技术选择 |
4.5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
4.5.1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硬件设计思路 |
4.5.2 主要器件 |
4.5.3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硬件设计 |
4.5.4 灾区现场环境参数传输结构设计 |
4.5.5 矿井巷道无线射频电磁波衰减控制技术 |
4.6 大功率本质安全型电源技术研究 |
4.7 系统装置可靠性设计 |
4.8 本章小结 |
5 系统装置数据采集原理及其应用 |
5.1 基于KTE5 型数据采集原理 |
5.1.1 数据采集原理 |
5.1.2 系统工作过程 |
5.2 系统的应用环境 |
5.3 系统的具体应用方式 |
5.4 系统的应用 |
5.4.1 在火灾灾区的应用 |
5.4.2 在瓦斯爆炸灾区的应用 |
5.4.3 应用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IRT 2000型无线用户接口设备(论文参考文献)
- [1]IRT 2000型无线用户接口设备[J]. 木易.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1996(01)
- [2]基于虚拟仪器和WLAN技术的铁路信号车载记录分析系统[D]. 李睿. 北京交通大学, 2007(05)
- [3]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校园网的设计与实现[D]. 梁石. 西华大学, 2014(05)
- [4]个人通信(PCN)发展战略研究[J]. 骆立俊,邹家禄,程时昕. 江苏通信技术, 1994(01)
- [5]基于Zigbee的矿井应急救援通信系统研究[D]. 何顺德. 太原理工大学, 2014(03)
- [6]矿井无线网格网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 郭星歌. 中国矿业大学, 2013(07)
- [7]小容量移动电话系统的实现[J]. 吴芸台. 移动通信, 1990(06)
- [8]基于KTE5型矿山救援可视化系统数据采集技术研究[D]. 郭锋. 西安科技大学, 2011(01)
- [9]矿山无线救援通信技术研究[J]. 李文峰,李华. 煤炭科学技术, 2008(07)
- [10]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J]. 姚光圻. 移动通信, 199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