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位置的移动自组网路由技术

基于位置的移动自组网路由技术

一、基于定位的移动Ad hoc网络路由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姜姗姗[1](2021)在《无线自组织网路中基于强化学习的路由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网络基础建设的完善,无线自组织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车联网(Vehicular Ad Hoc Network,VANET)和水下传感器网络(Underwater Sensor Networks,UWSWs)是无线自组织网络在不同场景下的特殊应用。近年来随着对智能交通的研究深入以及对海洋资源勘测的迫切需求,VANET和UWSNs都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高效的路由技术是保证网络中节点间进行信息有效传输的基础,也是决定其能否投入实际应用的关键。Q-learning作为一种经典的强化学习算法可以帮助参与算法的主体即节点,通过与环境的交互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节点信息传输的智能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路由机制设计中。但现有的基于Q-learning算法的路由机制在Q值表收敛以及状态转移概率评估方面存在不足。本文基于Q-learning算法设计了两种新型的路由算法,分别适用于具有较快拓扑变化的VANET以及节点能量有限的UWSWs,本文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提出了一种基于Q-learning的无人机(UAV)辅助的适用于VANET的自适应路由算法(QAGR)。在QAGR的空中路由部分,UAV采用模糊逻辑算法计算出全局最优路径,帮助地面有信息传输请求的车辆在选择下一跳节点时过滤掉偏离或拥塞的邻居。在地面路由过程中,QAGR通过量化最大传输距离和最大相邻节点数,构造了一个稳定的状态空间,与由邻居节点构造的状态空间相比,QAGR构造的Q值表更稳定,使用寿命也更长。此外,QAGR还通过在区域内共建共享Q值表的方式加速了 Q值表的收敛。仿真结果表明QAGR相较于已有的路由协议,能在保证信息传递率的同时降低传输时延。(2)提出了一种适用于UWSNs的基于博弈强化学习的功率自适应路由机制(QPAR)。由于水下的环境的特殊性,能耗问题是UWSNs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在所提的QPAR算法中,通过构建节点传输范围内能量评估模型、节点发射功率自适应控制模型以及数据传输方向选择模型,并结合Q-learning算法,帮助节点根据自身以及周围环境状况选择最适合数据传输的下一跳,并利用最合适的功率进行数据转发。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已有方案QPAR能够有效地降低并均衡网络中节点的能量消耗,延长网络的寿命。

皮文超[2](2021)在《移动Ad Hoc网络中的分布式路由算法研究》文中认为移动Ad Hoc网络(MANET网络)作为一种复杂的分布式无线网络,具有节点位置不固定、网络拓扑改变快、无线自组网、去中心化、多跳传输等特点,是无人机群组网通讯的最佳选择。在突发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无人机群作为应急通讯的首选,必然要求无人机群能够快速组建网络,动态感知网络态势,无需基站进行通讯等要求。因此面对自然灾害等紧急救灾环境,无人机群之间信息的快速传输及交互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因为该网络中节点位置不固定、网络拓扑改变快的特点,导致已有的路由算法在MANET网络中不能表现出较好的性能。路由算法直接反映传输时延、网络拥塞、丢包率等性能指标,路由算法的好坏决定着网络的整体性能。针对MANET网络中现有路由算法存在网络时延较大、网络资源浪费过高等难题,本文深入研究该网络中的路由算法,其主要工作与创新性如下:1、针对MANET网络中存在的单播路由算法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在NS3仿真平台上进行仿真比较,从得到的实验结果对比分析算法性能的优劣,筛选出最优的单播路由算法。2、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杂节点度快速发现的PB-AODV路由算法,负载均衡优化机制用于链路拥塞控制,解决了MANET网络时延较大的难题。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的改善网络时延、网络吞吐量和数据包投递率方面的性能。3、在高移动无人机网络场景下,设计了一种基于信誉机制的分布式路由算法——RBDR,解决了 MANET网络资源浪费过高的难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网络资源消耗、网络时延及平均跳数方面具有显着的性能提升。4、搭建地震自然灾害应急通信模拟系统,并将RBDR路由算法应用于系统中。通过对系统测试验证,表明路由算法具有较优性能。

张乔[3](2021)在《窄带网络下的海洋数据传输路径优化与获取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海洋开发和利用,网络通信是关键。限于海洋独特的环境,无线通信是最优的选择。目前离岸线较远(通常是12海里以外)的海域,主要依赖高通量卫星通信和北斗短报文通信,近岸可以依靠移动运营商网络。卫星通信成本高,天线复杂,实现困难,北斗短报文信息流通量小,移动运营商网络覆盖有限。因此,在海洋领域研究低成本无线通信技术,对海洋监测数据采集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性。远距离无线传输通常通过无线节点或基站之间接力传输实现,节点或基站之间传输路径优化是关键性技术问题,有待深入研究。论文应用LoRa无线通信机制,通过基站或节点之间接力传输,构建无线自组网络,实现海域远距离无线传输;本文研究了由固定的网络节点组成的无线Mesh网络的传输路径优化问题,提出了改进的遗传算法对无线Mesh网络的传输路径进行了优化。经过仿真,对比了改进的遗产算法、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等三种算法在无线Mesh网络的传输路径优化的性能区别;本文还研究了由移动的网络节点组成的无线Ad Hoc网络的传输路径优化问题,分析了AODV算法在无线Ad Hoc网络的路由优化的特点,然后提出了双向搜索算法对无线Ad Hoc网络的传输路径进行了优化,经过仿真,对比了AODV路由算法和双向搜索法在Ad Hoc网络的路由优化的主要性能的区别。本文还研发了基于433MHz频率段,LoRa机制无线传输海洋数据采集装置,针对海洋领域实际应用,制定单一信道下,信号时分传输协议,实现准实时性海洋数据采集。

王鹏堃[4](2021)在《MiANet的防入侵算法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移动自组织网络(Mobile Ad-hoc Network,MANET)具有无基础结构、自组织和多跳能力的特性,在军事任务或紧急救援中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对于军事场景而言,在MANET中实现低成本、高效的反入侵、反窃听和反攻击机制非常重要。入侵MANET或攻击MANET的目的通常与有线Internet的目的不同,有线Internet的安全性机制如集中认证和授权已得到广泛探索和实施。而对于MANET,移动目标防御(MTD)则是增强网络安全性的合适机制,其基本思想是连续不断地随机更改系统参数或配置,以使入侵者和攻击者无法访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两层IP跳变的MTD方法,其中设备IP地址或虚拟IP地址根据网络安全状态和要求进行更改或跳变。提出的基于两层IP跳变的MTD方案在网络安全性方面具有两个主要优点。首先,每个设备的设备IP地址根本不会暴露给无线物理信道;其次,具有独立间隔和规则的两层IP跳变机制增强的MANET安全性,同时保持相对较低的计算负荷以及网络控制和同步的通信成本。MTD方案在本文开发的MANET终端中(Military Ad-hoc Network,MiANet)进行实施,通过结合数据加密技术,提供了三个级别的网络安全性:正常环境中的防入侵、攻击性环境中的入侵检测以及在敌对环境中的反窃听。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对MiANet V3.0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两层IP跳变的MTD方法,其中设备IP地址或虚拟IP地址根据网络安全状态和要求进行按时跳动或按需跳变,使用VPN技术进行虚拟IP的数据包传输,使用AES对称加密技术来进行种子的分发。实验表明,因为攻击者通过破解数据包获取IP的时间大于IP的有效时间七倍以上,因此攻击者很难在IP跳变的有效时间内发送伪装成合法节点的包。2)完善并增强此前设计与实现的MiANet V2.0,不仅对MiANet V2.0的功能进行了完善,而且通过X.264和Speex技术解决了音视频无法同步的问题,并对数据采集模块、流数据处理模块、页面显示三大模块的实现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3)对MiANet V2.5战场态势进行分析,通过引入百度地图实现了MiANet态势感知系统,通过在地图上绘制敌我方兵力部署情况来实现第一层数据获取,通过敌方和我方的轨迹分析实现第二层态势理解,通过路径规划与导航来实现第三层态势预测。

蔡震[5](2020)在《城市车辆自组织网络分层多路径路由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城市车辆自组织网络(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VANETs)以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作为基本网络节点,以自组织的形式组建网络,通过对等节点中继实现相互通信。其可为驾乘人员实现如行车安全、信息共享和娱乐互动等功能应用,为车辆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城市建设提供网络通信服务。同时因其节点数量多,组织形式灵活,无通信费用等优点,可为大型城市区域提供一个共享、免费的区别于蜂窝网络并能与其互联互补的通信资源平台。作为移动自组织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s,MANETs)的一种特殊类型,城市车辆自组织网络节点数目多且分布广、节点移动速度快但轨迹受限、网络连接不稳定即拓扑变化频繁,传统路由协议算法无法有效适应其环境特点。故到目前为止,以资源共享、信息采集、用户互动为代表的,基于多跳单播通信的相关应用还发展较慢,而设计一种有针对性的高效路由机制是能否有效利用该网络的关键所在。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化、源路由和多路径的城市车辆自组织网络路由机制,并设计了多个网络路径质量评估参数,通过调节其权重可为不同服务质量要求的应用提供针对性的路由服务。本研究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城市路网实际环境的分层网络结构,该结构将所有城市车辆节点划属至不同区域、不同交叉路口进行层次化管理。其中,区域层将城市路网按潜在网络通信需求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为一个逻辑节点,并可定期根据内部车流量进行所辖范围的动态调整。交叉路口层则以城市各交叉路口为逻辑节点,其作为控制面底层工作单元,负责管理与其相连接道路上的车辆节点的身份注册和位置更新等工作,完成对相邻道路网络的拓扑计算和质量评估,并为区域层提供节点聚合和链路聚合等服务。此分层网络结构,可有效解决车辆节点数目多,分布范围广带来的平面化管理困难的问题。(2)基于软件定义网络中数据面与控制面分离的思想,提出了将控制面继续分离为信息收集面和路由决策面的设计方法。其中,信息收集面主要负责车辆节点身份注册、拓扑信息采集和加工、上层网络的逻辑拓扑聚合等工作。尤其是其可为不同种类、不同来源的信息提供类似于中间件的加工处理服务,将其转换成有效的网络拓扑状态信息,为后期路由生成并维护一个层次化分明的实时全局网络拓扑。路由决策面上的各层逻辑节点则根据当前网络状态,负责目标节点定位、域内和域间路径查询、多路径评估和路由决策等工作。此针对性的设计有效扩展了信息来源渠道,增强了VANETs拓扑生成的完整性,提升了路由决策的准确性。(3)针对车辆节点沿道路运动且轨迹可预测的特点,通过对相关交通流模型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辆自由流速度的车队与单独车辆分类考虑的道路车辆位置预测模型。该模型方法不强调每部车辆位置预测值的精准度,而侧重于一维道路车辆网络中连续车辆的相对距离,以计算相邻交叉路口间道路网络的连通概率并预测其传输延迟。仿真实验结果显示,运用该预测模型方法计算得到的道路网络连通概率和传输延迟评估值相对于已有其它预测方法更为准确。(4)针对不同功能应用对网络通信的要求,结合车辆自组织网络连接的特点,定义了包括连通概率、传输延迟和连接强度在内的多个路径质量评估参数。路由过程中,可通过调节各参数的权重计算路径质量,以满足不同服务质量要求。并且,本路由机制在考虑路径间距离的情况下,可为不稳定的车辆多跳连接提供多条备选路径,一旦当前路径出现问题,可迅速切换至下条路径继续数据传输,由此降低了传输延迟,提升了路由效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其它传统车辆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和方法,无论在数据包传输率还是传输延迟上,本文提出的路由机制在性能上均有明显提升。

田智浩[6](2020)在《基于Ad hoc的渔用综合通信平台设计》文中提出海洋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海上气候环境多变,无线电系统成为海上作业船只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海上作业人员对船载无线电系统的需求除了传统的语音通信与安全保障以外,对于多媒体传输、互联网业务等方面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就需要船载无线电系统有更宽的通信带宽与更强的运算处理能力等。考虑到海上通信环境无固定基站且船只具有移动性,因此海上非常适合搭建Ad hoc网络。本文首先介绍了船载无线电系统以及海上Ad hoc网络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海上Ad hoc网络对硬件设备的需求,讨论了现有设备的优缺点。然后,根据实际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d hoc网络的渔用综合通信平台,完成了该平台的软硬件实现并进行了测试。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成果为:1、设计了一种低速通信模块用于实现综合通信平台的低速通信模式,最大通信速率为800kbps,可以实现语音、图片和低质量视频的传输。该模块兼容现有的30MHz的渔用通信电台,硬件设计上采用SI4463芯片为核心,具有成本低、系统复杂度低的特点。针对类似SI4463的窄带通用射频收发芯片通信速率低的问题,本文中提出了一种使用多片芯片并联的方法,提高了SI4463的数据传输效率与速率。通过理论分析了低速通信模块的误码率,并进行了实际测试。最终,验证了低速通信模式的视频传输功能。2、设计了一种高速通信模块用于实现综合通信平台的高速通信模式,工作在400MHz左右频段,最大通信距离为20km,最大通信速率不小于100Mbps。该模块,利用Zynq芯片中PL(Programmable Logic)部分及其外接的AD9361芯片,实现了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和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的调制与解调,并可以通过调整功放发射功率改变通信距离。分析并给出了海上通信场景下的OFDM的具体参数。3、设计了一种基于Zynq平台的渔用综合通信平台。该平台具有高速通信与低速通信两种模式,支持系统内通信平台之间的Ad hoc组网,并对外系统外的设备提供标准以太网和Wi-Fi接入服务。通过在Zynq芯片中PS(Processing System)部分运行Linux操作系统并编写相应驱动程序,完成了简易Ad hoc路由协议的编写、高速和低速通信模块的通信测试以及以太网口的实际测试。系统综合测试标明,本文设计的渔用综合通信平台能完成设计的目标功能,并具有Ad hoc组网能力。

钱钢[7](2020)在《基于能量均衡和链路稳定的水下网络路由协议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水声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关于水下组网的研究正在逐渐兴起。水下传感器网络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水下场景的应用,是由大量具备计算能力和声通信能力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的网络系统,广泛应用在水下资源勘探、污染监测、灾难预警以及辅助导航等多个领域。然而,由于水下环境复杂且研究的时间太短,目前水下传感器网络的相关技术还不完善,仍有很多关键的问题需要解决。水下网络跟陆地网络的通信环境截然不同,现有的路由协议无法满足水下网络的需求。本文经过对水下通信环境和水下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的研究后发现,水下传感器网络具有多跳式、高延时、低带宽、衰减大、能量有限和鲁棒性差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本文选择Ad Hoc网络中经典的AODV路由协议进行改进,主要目标是在有限能量的前提下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降低链路断裂的风险。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建立了水下传感器网络的能耗模型并对目前主流的路由协议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AODV协议的路由发现、路由修复以及路由维护过程。接下来对AODV协议的路由发现过程进行改进,引入加权的思想综合考虑了节点的能量状态和链路稳定因素,只有节点当前的状态满足条件才有资格成为建立路由的下一跳节点。随后改进了AODV协议的本地修复机制,通过限制路由修复过程中消息的转发次数降低了网络的开销。同时将慢启动机制和逐跳回退机制相结合,当局部修复失败时,交由上游节点重新尝试修复,进一步减少了路由修复的能耗和响应时间。最后本文通过仿真实验测试了改进后路由协议的性能。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协议在网络生存时间、首个死亡节点出现时间和传输成功率等方面的表现都有所提升,达到了延长网络生存周期,保障水下传感器网络长期稳定工作的目的。

管宝鑫[8](2020)在《高动态协同自组网络的路由算法研究》文中提出移动自组织网络(Ad-Hoc)是一种自治、无中心的多跳网络,在无法使用网络基础设施(基站、AP)的情况下,仍能做到网络终端之间的相互通信。近年来,由汽车、飞行器、导弹等组成的新型协同自组网络逐渐引起人们关注。在此类网络中,网络节点移动性高、通信空间规模大,网络拓扑变化快,通信质量差,导致传统Ad-Hoc网络协议无法有效适用,为此需要研究新型的协同自组网络协议。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路由技术具有扩展性好,路由发现快和维护方便等优点,在Ad-Hoc网络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以GPSR为代表的路由协议不能适应网络经常断开的情况,导致路由性能下降,尽管在Geo DTN+Nav等路由协议中融合了容迟网络(DTN)思想,解决了网络经常断开的问题,但没有有效降低路由空洞问题造成的通信时延增加。因此,在合理利用地理位置信息的基础上,相对减少通信时延,同时能够适应网络经常断开的情况,是本文路由协议的研究方向。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有以下三点:(1)本文提出了GeoSP+DTN路由算法,该算法基于GPSR和Geo DTN+Nav路由算法,使用更高效的路由策略,适用于节点移动速度较高且网络经常断开的环境。(2)本文基于喷泉码编码技术,将路由算法和喷泉码技术相结合,使用LT码对数据进行编码译码,解决了高速协同自组网络中通讯质量不稳定带来的影响,提升了传输性能。(3)在NS-3仿真平台实现了所提路由协议及喷泉码的算法,并进行了大量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1)本文所提算法在数据投递率、传输时延和路由跳数上相比于Geo DTN+Nav算法分别有近8%、26%、25%的性能提升。(2)GeoSP+DTN路由算法与喷泉码算法结合使用后,在数据投递率上,要优于没有使用喷泉码算法的已有路由算法,而且相比于没有结合喷泉码算法的本文GeoSP+DTN算法也有近28%的提升。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研究成果达到预期效果。

邱熠凡[9](2020)在《基于分簇的渔用Ad Hoc网络路由协议设计》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海上通信需求,我们需要不断提高海洋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而Ad Hoc网络无中心、自组织以及不依赖固定基础设备的特点与海洋通信环境的特点相契合,因此开始被应用在海上通信中,并渐渐成为海上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为Ad Hoc网络中的核心技术的路由算法,决定着网络的整体性能。本文结合渔用自组网的特点,针对实际应用场景,提出了适用于海上渔用通信系统的路由协议,并在NS2(Network Simulator Version 2)网络仿真平台对所提的路由协议进行了性能评估。为减少渔用通信系统中港口处渔船间的信息碰撞,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蜂窝和时隙的路由协议RPCT(Routing Protocol Based on Cellular and Time Slot)。RPCT协议在邻居节点发现阶段,结合地理位置进行时帧划分。节点在相应的时帧内通过竞争时隙发送HELLO消息,减少了邻居节点发现阶段的消息碰撞,并在簇首竞选中引入Q学习,来提高簇首与簇成员节点之间的稳定性。通过简化TC(Topology Control)消息并使用簇首对它进行转发,降低了网络开销,提高了拓扑发现效率。另外,基于簇首地理位置的贪婪转发策略缩短了路由建立的时间,降低了路由间的维护开销。NS2平台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RPCT协议与OLSR(Optimized Link State Routing)协议和AODV(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协议相比,平均端到端时延更小,分组传递率和吞吐量更高。此外,为提高渔船间海上作业时的通信质量,提供稳定的数据传输,本文提出了基于蜂窝和增强学习的路由协议PCRL(Protocol Based on Cellular and Reinforcement Learning)。在PCRL协议中,以簇为单位进行Q学习,在簇首对Q表进行周期性广播与计算更新后,可得到簇与簇之间的最优路径。本协议采用按需的思想进行路由发现:当有路由请求时,由簇首负责RREQ(Route Request)消息的转发以减少路由开销。在进行路由决策时,目的节点基于Q表选出到源节点所在簇的最优下一跳簇,在该簇中通过相应的节点选择策略选出最优下一跳节点,即通过宏观和微观上的双重决策逐跳建立路由,来提高链路的稳定性。NS2平台的仿真结果表明,PCRL协议相较于AODV和DSR(Dynamic Source Routing)协议,能提供更高的分组投递率和网络吞吐量,以及更小的端到端时延。另外,仿真结果还表明在对时延要求不敏感的情况下,相较于RPCT协议,PCRL协议可以在承载大量数据传输业务的同时提供更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王龙超[10](2020)在《渔用Ad hoc分簇跨层协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海域辽阔,港口众多,海产资源丰富,渔业一直是我国的重要产业。随着我国渔业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需要发展更新现有的渔用通信设备,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海上通信需求。Ad hoc网络具有无中心、自组织等特性,可以在不依赖固定网络设备的情况下快速搭建,适应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这与渔业通信的需求相契合,因此可以将Ad hoc网络应用于海洋通信系统中,来更新落后的渔业通信设备。本文首先介绍了Ad hoc网络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国内外研究学者对Ad hoc网络的研究现状。由于国内外Ad hoc网络的热点研究问题主要集中在网络层的路由算法和MAC层的信道接入算法上,并且这两个算法决定着整个网络的性能。因此,本文在分析经典协议和其他网络中的算法的基础上,针对海上不同的场景,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分簇跨层的协议,并分别用NS-2网络仿真平台进行了性能仿真验证。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针对渔用船只在港口停歇或者在出发向近海处捕鱼时,船只密度高、网络拓扑变化缓慢的特点,提出分簇跨层的HCHMA协议。在HCHMA协议中,整体上采用TDMA的机制,每周期分为邻居节点发现和数据传输两个时段。在邻居发现时段,簇内各个节点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行蜂窝分簇和6个更小时隙的划分,同一小时隙内的节点随机竞争来传输HELLO分组,从而实现邻居节点的发现。在邻居节点发现时段结束后,每个节点根据获取的邻居节点地理位置信息,分布式计算出距离本蜂窝中心最近的节点,选为簇首。竞选为簇首的节点产生簇间HELLO分组。簇首间采用2倍的节点通信的范围进行通信,使相邻的两个簇首一跳可达。簇间HELLO分组不被转发,仅传播到邻簇簇首。在数据传输时段,采用基于802.11的信道接入机制。当有数据传输需求时,簇首利用簇首形成的骨干以及之前获取的簇内成员的信息,完成路由的寻找和建立,且簇首不负责数据的转发。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HCHMA分簇跨层协议,具有更高的吞吐量,更低的时延和丢包率和更好的网络性能。2、针对渔用船只由港口航向远海时,不同区域的船只密度不同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通信半径可变的分簇跨层协议。首先,利用仿真研究了不同节点密度和通信半径下的网络吞吐量的关系,给出了不同密度下使网络有最高的吞吐量的最优通信半径。利用仿真所得到的的结论,进一步设计了一种通信半径可变的分簇跨层协议。协议设定可变的通信半径由小到大分别为R1、R2、R3和R4。在探知邻居节点的密度时,依然采用HCHMA协议中的TDMA时隙帧和蜂窝分簇的邻居节点发现机制,且蜂窝的半径为节点最大通信半径R4。邻居节点发现结束后,每个节点根据自己所在区域的节点密度,在四个通信半径中选择一个可以达到最高吞吐量的通信半径。在数据传输阶段,使用基于AODV的路由发现和建立机制,并使用添加了地理位置信息和通信半径的RREQ分组和RREP分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HCVCR,相比于固定半径的AODV,具有更高的吞吐量,能够承受更大的网络负载,有更好的网络性能。3、设计了一种可以运行在基于Zynq和Ad9361渔用Ad hoc网络通信平台的路由层协议,并完成了移植。在Zynq的PS部分,基于Linux网络架构实现Ad hoc路由协议,完成了在Linux操作系统中对数据包的处理以及对内核路由表的操作。经验证,该通信平台可以正常运行并实现所需功能。

二、基于定位的移动Ad hoc网络路由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定位的移动Ad hoc网络路由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无线自组织网路中基于强化学习的路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适用于VANET的路由协议研究现状
        1.2.2 适用于UWSNs的路由协议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工作
    1.4 论文组织架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无线自组织网络及其路由原理分析
    2.1 无线自组织网络分析
        2.1.1 VANET分析
        2.1.2 UWSNs分析
    2.2 传统WANET路由协议分析
        2.2.1 地理定位辅助路由
        2.2.2 分层路由协议
        2.2.3 平面路由协议
    2.3 基于Q-learning的无线adhoc网络路由协议分析
        2.3.1 强化学习以及Q-learning算法原理
        2.3.2 基于Q-learning的网络路由协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VANET中基于Q-Learning的UAV辅助的自适应路由机制
    3.1 VANET中基于Q-Learning的自适应UAV辅助路由机制设计
        3.1.1 空中部分——UAV基于模糊逻辑的全局最优路径选择
        3.1.2 地面部分——基于Q-Learning的车辆节点转发选择
    3.2 仿真与分析
        3.2.1 仿真平台选择
        3.2.2 仿真场景设置
        3.2.3 仿真结果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UWSNs中基于博弈强化学习的功率自适应路由机制
    4.1 基于Q-Learning的功率自适应路由机制相关模型设计
        4.1.1 系统模型
        4.1.2 节点传输范围内能量评估模型
        4.1.3 节点发射功率自适应控制模型
        4.1.4 数据传输方向选择模型
    4.2 基于Q-Learning的功率自适应路由协议设计
        4.2.1 Q-Learning算法设计
        4.2.2 数据传输过程
    4.3 仿真与分析
        4.3.1 仿真平台选择
        4.3.2 仿真场景设置
        4.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移动Ad Hoc网络中的分布式路由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移动Ad Hoc网络相关介绍
    2.1 移动Ad Hoc网络介绍
        2.1.1 移动Ad Hoc网络概念
        2.1.2 移动Ad Hoc网络特点及应用
    2.2 移动Ad Hoc网络相关路由算法
        2.2.1 移动Ad Hoc网络中的路由算法概述
        2.2.2 移动Ad Hoc网络中的路由算法分类
    2.3 几种典型的单播路由算法
        2.3.1 DSDV路由算法
        2.3.2 DSR路由算法
        2.3.3 AODV路由算法
    2.4 几种典型的单播路由算法性能分析
        2.4.1 实验参数及性能分析指标
        2.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复杂节点度的PB-AODV路由算法
    3.1 相关研究现状
        3.1.1 路由抉择研究现状
        3.1.2 负载均衡研究现状
    3.2 PB-AODV路由算法设计
        3.2.1 复杂节点度模型
        3.2.2 负载均衡机制优化
        3.2.3 路由评判标准
    3.3 PB-AODV算法具体实现
        3.3.1 改进后的控制消息报文格式
        3.3.2 PB-AODV算法控制消息处理流程
    3.4 PB-AODV路由算法仿真
        3.4.1 NS-3仿真平台介绍
        3.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特定移动Ad Hoc--无人机网络的路由算法
    4.1 无人机网络中路由算法研究
    4.2 分布式场景建模与分析
        4.2.1 网络模型
        4.2.2 问题描述
    4.3 RBDR路由算法具体设计与实现
        4.3.1 节点信誉概念引入
        4.3.2 朋友列表更新
        4.3.3 分布式转发算法分析
    4.4 RBDR路由算法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应急通信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需求分析
    5.2 应急通信系统整体设计与实现
        5.2.1 系统整体架构
        5.2.2 数据存储模块
        5.2.3 系统逻辑模块
        5.2.4 监控展示模块
    5.3 测试验证
        5.3.1 测试环境
        5.3.2 功能测试
        5.3.3 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窄带网络下的海洋数据传输路径优化与获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海洋数据的重要性
        1.1.2 研究无线自组网络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
第2章 基于LoRa机制的无线Mesh网络
    2.1 无线Mesh网络的特点与分类
    2.2 基于LoRa机制的窄带无线Mesh网络架构
    2.3 无线Mesh网络的通信接力协议
        2.3.1 无线Mesh网络通信节点的合理布置
        2.3.2 窄带网络LoRa通信模块的设计
        2.3.3 窄带网络基站的设计
        2.3.4 无线网络节点的通信接力协议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无线Mesh网络的固定节点的传输路径优化
    3.1 无线Mesh网络的传输路径优化算法的选择
    3.2 算法开发软件MATALAB与地图的建模
    3.3 算法的原理
        3.3.1 遗传算法
        3.3.2 蚁群算法
        3.3.3 改进的遗传算法
    3.4 路径优化仿真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Ad Hoc网络的移动节点的传输路径优化
    4.1 移动网络节点的Ad Hoc网络路由协议分析
    4.2 双向搜索算法的设计
    4.3 仿真实验
        4.3.1 网络仿真器NS-2
        4.3.2 无线模型的搭建
    4.4 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海洋数据采集的实现
    5.1 海洋数据获取的方法
    5.2 海洋数据采集装置的电路设计
        5.2.1 微型浮标LoRa通信模块的电路设计
        5.2.2 基站的数据处理模块与储存器的电路设计
    5.3 通信组网的设计
    5.4 海洋数据通信信道的规划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4)MiANet的防入侵算法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移动Ad-hoc技术及产品的研究现状
    1.3 移动Ad-hoc网络安全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1.5 论文的整体结构
第二章 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概述
    2.1 MiANet V3.0 系统软件架构
        2.1.1 MiANet V3.0 系统功能分析
        2.1.2 MiANet V3.0 整体架构设计
    2.2 网络安全关键技术
        2.2.1 MANET(移动Ad-hoc网络)
        2.2.2 MTD(移动目标防御)
        2.2.3 VPN(虚拟专用网络)
        2.2.4 X.264 视频编码技术
        2.2.5 AES对称加密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安全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3.1 MiANet安全机制软件架构设计
    3.2 两层IP跳变的防御机制设计
    3.3 AES加密
    3.4 虚拟IP跳变
    3.5 真实IP地址的跳变-跳变表
    3.6 IP跳频的分析
    3.7 安全性分析
    3.8 同步开销的分析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态势感知的设计与实现
    4.1 MiANet V 3.0 态势感知背景介绍
    4.2 MiANet V 3.0 态势感知软件架构设计
    4.3 网络战场态势分析
    4.4 基于百度地图实现防御态势感知(CDSA)
    4.5 Level1:绘制敌我方态势-数据获取
    4.6 Level2:轨迹分析与检索-态势理解
    4.7 Level 3:路径规划与导航-态势预测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iANet V3.0 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MiANet V 3.0 背景
    5.2 音视频同步的需求分析
    5.3 音视频同步的架构设计
    5.4 音视频同步的详细设计
        5.4.1 实时视频数据采集模块
        5.4.2 实时视频流数据处理模块
        5.4.3 实时视频页面显示模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软件功能测试
    6.1 MiANet全功能稳定性测试
    6.2 MiANet音视频同步的实时视频功能测试
    6.3 MiANet三级态势感知功能测试
    6.4 MiANet防入侵安全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5)城市车辆自组织网络分层多路径路由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问题概述及发展现状
        1.2.1 车辆无线通信标准
        1.2.2 软件定义网络
        1.2.3 向量网
        1.2.4 交通流模型
    1.3 研究内容、设计思路和主要贡献
    1.4 论文组织结构安排
2 车辆自组织网络路由方法相关研究
    2.1 基于网络拓扑的路由方法
        2.1.1 定期更新类
        2.1.2 按需路由类
    2.2 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路由方法
        2.2.1 基于交叉路口的地理位置路由机制
        2.2.2 道路网络评估方法
    2.3 其它类路由方法
        2.3.1 基于固定设施协助的路由方法
        2.3.2 基于移动设施协助的路由方法
        2.3.3 基于社会网络和生物启发的路由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城市VANETS分层结构与认证呼叫机制
    3.1 城市VANETS分层结构设计
        3.1.1 城市层设计
        3.1.2 区域层设计
        3.1.3 交叉路口层设计
        3.1.4 车辆层设计
        3.1.5 设备层设计
        3.1.6 区域划分机制
    3.2 信息收集面与路由决策面分离设计
    3.3 分层体系下的VANETS认证机制
    3.4 分层体系下的VANETS呼叫机制
    3.5 本章小结
4 VANETS各层拓扑信息收集和聚合
    4.1 车辆节点单跳拓扑收集
    4.2 相邻交叉路口间的道路网络拓扑生成
        4.2.1 车辆自由流速度
        4.2.2 交叉路口车辆记录
        4.2.3 道路车辆位置预测
        4.2.4 道路连通概率
        4.2.5 道路传输延迟
        4.2.6 道路连接强度
        4.2.7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4.3 交叉路口层及区域层逻辑节点聚合
        4.3.1 交叉路口层逻辑节点聚合
        4.3.2 区域层逻辑节点聚合
    4.4 区域层逻辑链路聚合
    4.5 本章小结
5 VANETS分层多路径路由与决策
    5.1 分层多路径路由机制简述
    5.2 基于多参数的路径质量评估
    5.3 基于路径间距离的多路径选择
    5.4 VANETS多路径分层路由算法描述
        5.4.1 源/目的节点互为邻居节点
        5.4.2 源/目的节点在同一道路上
        5.4.3 源/目的节点在相同交叉路口管辖的不同道路上
        5.4.4 源/目的节点在同一区域且属不同交叉路口管辖
        5.4.5 源/目的节点在不同区域
        5.4.6 道路贪婪转发策略和路由修复机制的补充说明
    5.5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5.5.1 与传统路由协议的性能对比
        5.5.2 连续数据传输的性能评估
        5.5.3 不同路径质量评估参数对路由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基于Ad hoc的渔用综合通信平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 研究结构安排
第二章 系统整体架构与关键技术
    2.1 系统的功能需求
    2.2 Zynq芯片与系统硬件架构
        2.2.1 Zynq芯片概述
        2.2.2 Zynq芯片的开发流程
        2.2.3 Zynq芯片的内部通信
        2.2.4 系统硬件架构
    2.3 Linux操作系统与系统软件架构
        2.3.1 Linux操作系统概述
        2.3.2 Linux系统中的网络与路由功能
        2.3.3 Netfilter框架
        2.3.4 系统软件架构
    2.4 Ad hoc网络技术
        2.4.1 Ad hoc网络
        2.4.2 Ad hoc网络MAC层协议
        2.4.3 Ad hoc网络路由协议
        2.4.4 分簇Ad hoc网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低速通信模块设计
    3.1 通用调制解调芯片简介
    3.2 SI4463芯片的性能优化
    3.3 低速通信模块的结构与参数设计
    3.4 低速通信模块的性能估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通信模块设计
    4.1 OFDM技术原理
    4.2 高速通信模块参数计算
        4.2.1 OFDM参数计算
        4.2.2 高速通信模块通信距离估计
    4.3 发送模块设计
        4.3.1 发送模块顶层设计
        4.3.2 加扰模块设计
        4.3.3 卷积编码模块设计
        4.3.4 交织模块设计
        4.3.5 调制与IFFT模块设计
    4.4 接收模块设计
        4.4.1 接收模块顶层设计
        4.4.2 同步与FFT模块设计
        4.4.3 信道估计模块设计
        4.4.4 解调与解交织模块设计
        4.4.5 译码与解扰模块设计
    4.5 时隙控制模块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系统设计
    5.1 Petalinux的工程建立
    5.2 Linux驱动程序设计
    5.3 Linux系统中的Ad hoc协议实现
        5.3.1 Netfilter配置
        5.3.2 iptables移植
        5.3.3 Ad hoc路由协议实现
    5.4 Petalinux系统的编译与启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功能测试
    6.1 低速通信模块功能测试
    6.2 高速通信模块功能测试
    6.3 Ad hoc网络功能测试
        6.3.1 邻居节点发现测试
        6.3.2 Ad hoc路由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内容总结
    7.2 研究工作后续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基于能量均衡和链路稳定的水下网络路由协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相关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水下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
        1.3.2 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现状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水下传感器网络及路由协议概述
    2.1 Ad Hoc网络介绍
        2.1.1 Ad Hoc网络结构体系
        2.1.2 Ad Hoc网络特点
    2.2 水下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
        2.2.1 二维静态水下传感器网络
        2.2.2 三维静态水下传感器网络
        2.2.3 三维动态水下传感器网络
    2.3 水声信道分析
        2.3.1 水声信道影响因素
        2.3.2 水下传感器网络能耗模型
    2.4 水下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
        2.4.1 平面路由协议
        2.4.2 分层路由协议
        2.4.3 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路由协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能量均衡和链路稳定的AODV协议
    3.1 AODV路由协议概述
        3.1.1 AODV路由协议基本原理
        3.1.2 AODV的消息格式
        3.1.3 AODV的发现过程
        3.1.4 AODV发现算法仿真
    3.2 跨层设计思想
    3.3 AODV的路由发现过程改进
        3.3.1 基于能量均衡的节点选择策略
        3.3.2 基于链路稳定的节点选择策略
        3.3.3 链路质量评估
        3.3.4 综合考虑能量均衡和链路稳定的AODV改进策略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ODV协议路由修复机制改进策略
    4.1 AODV协议的路由修复研究
    4.2 AODV协议路由修复存在的问题
    4.3 AODV协议路由修复改进策略
    4.4 动态路由维护过程
    4.5 序列号的维护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仿真结果及分析
    5.1 AODV改进协议的实现
        5.1.1 路由表及报文设计
        5.1.2 AODV改进协议的路由发现流程
    5.2 仿真参数设置
    5.3 仿真结果及分析
        5.3.1 基于能量均衡改进的AODV协议仿真
        5.3.2 权重因子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阶段取得的成果
致谢

(8)高动态协同自组网络的路由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无线自组网络的研究背景
        1.1.2 协同自组网络面临的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协同自组网络的通信协议研究现状
        1.2.2 网络通信质量保障机制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1.3.1 论文主要工作
        1.3.2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高动态协同自组网络的相关研究
    2.1 高动态协同自组网络研究
        2.1.1 网络拓扑结构分析
        2.1.2 无线自组网络算法介绍
    2.2 通信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2.2.1 通信质量保障概述
        2.2.2 喷泉码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
        2.2.3 删除信道与喷泉码
        2.2.4 喷泉编码之LT码
    2.3 仿真平台概述
        2.3.1 NS-3 仿真平台介绍
        2.3.2 基于NS-3 平台的路由协议仿真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GeoSP+DTN路由算法
    3.1 GeoSP+DTN算法概述
        3.1.1 多跳短时延转发
        3.1.2 缓存携带转发
        3.1.3 路由策略设计
    3.2 GeoSP+DTN核心算法设计
        3.2.1 贪婪转发策略
        3.2.2 周边最短路径转发策略
        3.2.3 DTN转发策略
        3.2.4 三种路由策略之间的关系
    3.3 路由算法相关设计
        3.3.1 定位机制
        3.3.2 通信机制
        3.3.3 数据包结构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喷泉码的改进GeoSP+DTN路由算法
    4.1 通信质量保障机制简述
    4.2 度分布函数评估
        4.2.1 理想孤波分布与鲁棒孤波分布
        4.2.2 鲁棒孤波分布参数分析
    4.3 喷泉码与路由协议结合
        4.3.1 应用层编码技术
        4.3.2 网络层编码技术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仿真性能分析
    5.1 路由协议仿真性能分析
        5.1.1 仿真流程模型
        5.1.2 系统仿真配置
        5.1.3 通信性能分析
    5.2 抗干扰仿真性能分析
        5.2.1 仿真流程模型
        5.2.2 抗干扰效果对比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关于国际工程师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情况说明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基于分簇的渔用Ad Hoc网络路由协议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AdHoc网络及相关算法简介
    2.1 AdHoc网络基本内容概述
        2.1.1 AdHoc网络的概念
        2.1.2 AdHoc网络的网络结构
        2.1.3 AdHoc网络的体系结构
    2.2 AdHoc网络路由协议分类
        2.2.1 表驱动路由协议
        2.2.2 按需路由协议
        2.2.3 分簇路由协议
        2.2.4 地理位置辅助路由
    2.3 增强学习理论概述
        2.3.1 增强学习的基本原理
        2.3.2 Q学习算法的介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蜂窝和时隙的路由协议设计
    3.1 RPCT协议的系统模型
        3.1.1 基于地理位置的分簇算法
        3.1.2 簇首通信范围设定及其实现方式
    3.2 RPCT跨层协议的设计方案
        3.2.1 邻居节点发现阶段
        3.2.2 基于Q学习的簇首选举算法
        3.2.3 网络拓扑发现
        3.2.4 路由建立
    3.3 RPCT协议仿真与分析
        3.3.1 仿真平台搭建及性能指标
        3.3.2 仿真结果和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蜂窝和增强学习的路由协议设计
    4.1 PCRL协议中的信道接入机制
    4.2 PCRL协议中的簇首竞选
    4.3 PCRL协议中的路由发现与建立
        4.3.1 宏观上的Q学习建模
        4.3.2 微观上的节点间链路稳定性预测
        4.3.3 路由发现与建立具体过程
    4.4 PCRL协议仿真与分析
        4.4.1 PCRL协议与按需路由协议仿真
        4.4.2 PCRL与 RPCT协议仿真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内容总结
    5.2 研究工作后续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渔用Ad hoc分簇跨层协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 研究结构安排
第二章 Adhoc网络
    2.1 Adhoc网络基本内容概述
        2.1.1 Adhoc网络的定义
        2.1.2 Adhoc网络的体系结构
    2.2 Ad hoc网络MAC协议概述
        2.2.1 MAC层的功能和关键问题
        2.2.2 经典的MAC协议
    2.3 Adhoc网络路由协议概述
        2.3.1 路由协议的分类
        2.3.2 经典的路由协议
        2.3.3 分簇算法
    2.4 NS-2仿真平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蜂窝分簇的跨层协议设计
    3.1 分簇算法和簇首竞选
        3.1.1 分簇算法
        3.1.2 邻居发现和簇首竞选
    3.2 路由算法设计
        3.2.1 路由寻找
        3.2.2 路由建立
    3.3 算法仿真与分析
        3.3.1 仿真内容
        3.3.2 仿真结果和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适应通信半径的分簇跨层协议
    4.1 不同密度下通信半径大小的确定
    4.2 邻居节点密度的感知
    4.3 路由的发现与建立
    4.4 仿真与分析
        4.4.1 仿真参数
        4.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dhoc网络实现技术
    5.1 Adhoc技术实现整体架构
        5.1.1 硬件平台
        5.1.2 软件环境
    5.2 软件方案
    5.3 测试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内容总结
    6.2 研究工作后续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基于定位的移动Ad hoc网络路由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无线自组织网路中基于强化学习的路由机制研究[D]. 姜姗姗.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移动Ad Hoc网络中的分布式路由算法研究[D]. 皮文超.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窄带网络下的海洋数据传输路径优化与获取方法研究[D]. 张乔. 集美大学, 2021(01)
  • [4]MiANet的防入侵算法的设计与实现[D]. 王鹏堃.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5]城市车辆自组织网络分层多路径路由机制的研究[D]. 蔡震.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基于Ad hoc的渔用综合通信平台设计[D]. 田智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7]基于能量均衡和链路稳定的水下网络路由协议研究[D]. 钱钢. 中北大学, 2020(10)
  • [8]高动态协同自组网络的路由算法研究[D]. 管宝鑫. 天津大学, 2020(02)
  • [9]基于分簇的渔用Ad Hoc网络路由协议设计[D]. 邱熠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10]渔用Ad hoc分簇跨层协议研究[D]. 王龙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基于位置的移动自组网路由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