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蔬菜生产发展动态及对策高研班结束(论文文献综述)
闫会平[1](2005)在《山西省无农药残毒放心菜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结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实际情况和当今公众对食物结构新的要求,针对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对公众身体健康及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积极探索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的生产技术及其应用前景。重点探讨了山西无农药毒放心菜的发展过程,生产加工方式与生产规模、生产成本及效益分析、流通渠道、消费基本状况,并分析了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原因,还对无农药残毒放心菜控害技术、残留检测体系与方法、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山西省开展“无农药残毒放心菜工程”是一项增加农民收入,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在山西省生产放心菜有巨大潜力可挖,其销售前景十分广阔。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的发展将对全省蔬菜产业的发展方向、公众的身心健康、对外经济贸易、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民的增收以至农村小康社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杨玲[2](1992)在《全国蔬菜生产发展动态及对策高研班结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受国家人事部和农业部的委托,由武汉市人事局、蔬菜办、农科院共同主办的"全国蔬菜生产发展动态及对策"高研班,于1991年10月28~11月6日在汉举办。有17个省、市的28名蔬菜管理、经营、科技、教学工作者(具有高级职称)参加学习。国家人事部派人参与了研修,农业部发来了贺信。武汉
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西南农业大学分院[3](1996)在《服务科教兴农战略 努力办好农业高研班》文中研究表明 为提高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使科教兴农战略落到实处,“八五”期间我分院根据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专业技术人员的本职工作,积极开展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先后举办农技、植保、蚕桑、生物统计、计算机、外语等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班74期,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25名。在对广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开展继续教
王凯学,王华生,覃保荣[4](2004)在《广西禁用高毒农药的实践与探索》文中认为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禁用高毒农药(简称“禁高”,下同)是大势所趋,国家农业部先后发布了第199号、第322号公告。2002-2003年广西南宁等部分市、县率先禁高,2004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禁止使用和销售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通知》(桂政
张莉莉,杨燕萍,张加桢[5](1994)在《办好高研班,为科研、生产服务》文中提出(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日趋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开放性和创新性要求企业具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尤其是高素质的科技队伍。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企业精神以及高层次文化和高层次技能的职工队伍,是决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
赵跃[6](2020)在《宋庄:中国艺术界的当代实践》文中指出本文以世界最大的艺术家聚集区宋庄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社会变迁,以及宋庄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为背景,考察中国艺术区发生和发展的本土化实践之路,从艺术界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当代文化变迁的实践策略。宋庄的研究价值在于其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和矛盾性,变迁中的艺术实践调动了本土文化中的“关系世界”,系统与个人能动性的交互在各个维度被激活,“变迁的危机”“历史的矛盾”“重构的试错”等。在本土与全球、现代与前现代、精英与大众、制度与精神、自由与公平、消费与审美的文化冲突中理解宋庄,有助于我们对本土文化复杂性的深刻自觉,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艺术界和当代中国。本文将问题聚焦在艺术界的关系交互和文化系统的再生产上。从最初的画家村的“乌托邦”想象,到市场繁荣下“艺术家社区”的生态变迁,再到政府主导下的“艺术创意小镇”的不断自觉,宋庄的每一个时期都在“关系世界”的参照中进行着创造性的文化交互和文化再生产。从“乌托邦”的建构与实践,到“自觉的错位”和“期待的不对等”;从系统的功能分化,到“官民共创”的创造性实践;从时代中的“艺术区消亡”,到“艺术超链接”的实践创新,宋庄作为一个时代的缩影,从艺术界的角度展现了中国人在面对“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时的行为模式和精神图示。本文希望从艺术界关系交互的实践策略出发,为了解中国艺术界的变迁动因以及当下文化实践提供一种人类学的视角。宋庄的历史实践表明,艺术的创造是一张网,而人的能动性和社会系统的衍化高度“混融”。艺术实践在“后现代”的语境中更多表现为一种“自我观照”的能力,艺术开始真正回归日常生活。而艺术界的意义在于,宋庄用近30年的实践证明了艺术在社会变革中的强大作用和对未来发展的重要启发意义,那就是艺术界是一个有关希望和创造的想象共同体,而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我们不断在本土文化的“关系网络”中寻找精神自觉和文化生态的和谐,以不断生产希望和勇于创造的精神面对未来的风险和挑战。这也是中国人用自己的实践反思文化艺术的社会价值,更是本土艺术界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
徐明飞[7](2014)在《浙江省茭白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生产技术规程制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对浙江省茭白(Zizania lati folia)质量安全的调研,对可能存在质量安全风险的茭白取样进行检测、验证,结合调研情况、茭白重金属吸收积累验证、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了茭白生产技术规程。取得结果如下:1.茭白质量安全风险因子主要有:产地环境中的重金属、生产中使用的农药、产后使用的保鲜剂等残留引起的质量安全风险。2.本次茭白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验证中检出率最高的是重金属(Cr、Ni、Hg、 Cd、Pb)、二氧化硫、矮壮素。3.茭白产品中重金属积累量随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而增加,生产中土壤Hg超标区域生产茭白产品应加强监测,防止产品质量安全超标。二氧化硫、矮壮素检出结果经膳食暴露风险评估,风险商均远低于10%,表明:茭白质量均在安全范围,但矮壮素残留对儿童的健康风险应引起关注。4.茭白产前应加强对产地环境质量的监测,产中病虫草害尽可能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应用化学防治;产后及时鲜销。茭白生产中应关注福寿螺对茭白的危害,在有危害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控。
段文华[8](2011)在《茶业职业技能培训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职业技能培训是一种为学员增进基础技能知识和达到职业能力要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是为就业、工作做准备。茶产业是我国具有特色的经济作物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有关的技能培训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本论文结合茶产业所具有的行业特点,针对我国现阶段茶业职业技能培训的现实情况,开展了茶产业技能培训现状与需求的调查研究和教学体系的设计,主要分析结论如下1、对我国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职业技能人才需求进行了分析。茶产业的发展,对于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现有茶业职业来看,尽管已有评茶员、茶艺师、茶叶加工工、茶园工等4个技能工种,但仍难以涵盖茶产业所需要的技能,尚需要对技能培训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和补充,或增设新工种。2、分析了我国茶业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调查发现,我国现有4个职业工种的需求程度,依次为评茶员、茶艺师、茶叶加工、茶园管理。这些茶业技能工种符合我国茶产业的实际,能够满足大多数茶叶生产和加工企业的需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茶叶行业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技能需求,其中茶叶理化检验和茶树植保方面的需求较多,此外,还有关于茶叶营销、茶点制作、茶文化传播和茶叶拼配等方面的技能培训需求。3、依据茶业职业技能培训的目的,对其教学体系进行了分析设计。(1)坚持“面授为主,辅以函授;集中为主,忙闲结合”的培训学习方式和途径,有利于提高培训的强化效果,并能够为学员解答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技术难题;(2)按照国家五级至一级职业资格的等级差异,适当调整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课时比例,加强技能的训练;(3)合理选择或组织编写茶业职业技能培训的教材与教学资料,应以技能为主、兼顾理论、循序渐进、重点突出;(4)建设一支理论水平高、技能熟练、教学经验丰富、服务周到的教师队伍;(5)培训机构必须加强基本教学条件和设施的建设。4、以培训学员为主要调研对象,分析了现行培训情况和新技能的需求。综合分析调查问卷,提出了将评茶师改为中级评茶师、将茶叶加工工改为茶叶加工员或茶叶制作工等2项工种名称的建议。茶叶理化检验、茶树植保、茶叶营销、茶点制作设计、茶文化传播和茶叶拼配等新的技能知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到现有职业工种的培训课程中(?)本论文研究,提出了现阶段茶业职业技能培训的优化建议,有利于完善茶业职业技能(?)训体系,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为茶产业各领域提供更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王凯学[9](2004)在《努力提升农业植保核心竞争力的思考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加快构建现代农业是十六大报告对新阶段农业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是中央提出的现阶段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广西根据区域实际,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确立了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信息农业为手段,以品牌农业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的战略发展思路。随着广西农业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植保防灾减灾的安全保障任务日趋繁重。植保工作如何适
郑丽[10](1999)在《开展农业继续教育为科教兴农服务的几个问题》文中研究表明继续教育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帮助学员更新知识,使之成为知识辐射和技术传播的二传手,也表现在它为各地农业技术和管理提供了交流的途径。通过研修讨论,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一道可以针对农村发展和农业技术的使用提出有价值的建议,解决了农业生产上的一些重要问题。本文通过研修主题的确定、科学的管理、灵活的办学形式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对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开展继续教育的做法和经验做了论述.
二、全国蔬菜生产发展动态及对策高研班结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国蔬菜生产发展动态及对策高研班结束(论文提纲范文)
(1)山西省无农药残毒放心菜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引言 |
1. 1研究目的和意义 |
1. 2研究对象和内容 |
1. 3研究方法 |
1. 4工作思路 |
第二章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的提出 |
2. 1相父概念 |
2. 2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的提出背景 |
2. 3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的发展历程 |
第三章 山西省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的生产、流通和消费 |
3. 1生产方式与规模 |
3. 2生产成本及效益分析 |
3. 3放心菜的流通 |
3. 4放心菜的消费 |
第四章无农药残毒放心菜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
4. 1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原因分析 |
4. 2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病虫综合治理技术 |
第五章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的检测 |
5. 1检测体系 |
5. 2栓测方法 |
5. 3山西省近年采用的检测方法 |
第六章无农药残毒放心菜发展机制的建立 |
6. 1全面推进“无农药残毒放心菜工程” |
6. 2切实加强对菜农科学技术技术知识的培训 |
6. 3进一步加强农药管理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工作 |
6. 4加大对《技术操作规程》的宣传和实施力度 |
6. 5加快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示范园区建设 |
6. 6认真抓好放心菜生产、销售的关键环节 |
6. 7进一步加大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力度 |
6. 8出台政府规章,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宋庄:中国艺术界的当代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
二、关键词界定和阐释 |
三、由宋庄引发的问题 |
四、全球化与中国艺术界40年 |
五、宋庄研究的时代意义 |
第二节 宋庄及相关研究综述 |
一、宋庄的社区生态及文化问题研究 |
二、宋庄作为现代艺术空间的研究 |
三、宋庄艺术产业等具体问题的研究 |
四、有关艺术区的人类学及社会学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 |
一、为什么以艺术界角度研究宋庄艺术区 |
二、“关系世界”:实践论的中国方案 |
三、艺术界中的“三种关系”和“四个维度” |
四、“宋庄世界”:自觉、衍化与再生产 |
五、作为“信息媒介”的实验民族志 |
第四节 论文结构与内容 |
一、全球化背景中的现代艺术“乌托邦” |
二、市场与官民共创下的“艺术家社区” |
三、社会经济“新常态”中的“艺术区孤岛” |
四、不断自觉中的“艺术创意小镇” |
第一章 全球化背景中的艺术“乌托邦” |
第一节 “盲流”艺术家与“盲流”画家村 |
一、“盲流”艺术家:“我别无选择” |
二、重要的不是“艺术”,也不是“职业” |
三、圆明园画家村崛起的“真相” |
四、中国现代艺术的全球化与“戏谑”化 |
第二节 圆明园的“遗产” 宋庄的“资源” |
一、圆明园画家村“最后的时光” |
二、圆明园画家村的真正“遗产” |
三、艺术家眼中的宋庄精神 |
四、重新理解艺术“乌托邦” |
第三节 艺术家、村民与基层组织 |
一、一位小堡村民的文化艺术观 |
二、联防队与艺术家 |
三、谁成就了“乌托邦”? |
四、谁的“乌托邦”? |
第四节 “劳模”书记与艺术“乡绅” |
一、“教父”“宋江”与“乡绅” |
二、“泥瓦匠”“书记”与“劳模” |
三、书记与“乡绅”的合谋 |
四、“乌托邦”的“破碎” |
第五节 “后现代”世界与“前现代”社群 |
一、索探“给宋庄艺术家的公开信” |
二、《纽约时报》眼中的方力钧 |
三、“春卷店老板”的无奈 |
四、全球化与“小江湖” |
本章小结 |
一、“乌托邦”:精神的实践性 |
二、期待和参照:艺术界的再生产 |
三、自觉的“错位” |
四、“后现代艺术界”的逻辑:回归本土实践 |
第二章 “官民共创”的“艺术集聚区” |
第一节 从“小堡生态”到“中国宋庄” |
一、胡书记的“苏荷”情结 |
二、“文化造镇”的顺势而为 |
三、“中国宋庄”的“百年畅想” |
四、“宋庄模式”的精神:尊重与共生 |
第二节 从“自然集聚”到“野蛮生长” |
一、最赚钱的行当:艺术 |
二、宋庄的“淘金时代” |
三、“艺术地产”与“艺术集聚”的背后 |
四、宋庄生态的“流变”与“共生” |
第三节 艺术节、艺术区与促进会 |
一、从“宋庄路”到“打开宋庄” |
二、从“链接”到“跨界” |
三、画廊、美术馆与“签约”艺术家 |
四、促进会、艺术组织与“品牌宋庄” |
第四节 原告与被告 |
一、住农家小院的“美梦”与“噩梦” |
二、城乡二元结构里的“宋庄” |
三、“赢了官司,输了信用” |
四、10 年后风波再起 |
本章小结 |
一、“关系世界”里的“自觉错位” |
二、衍化源自于“期待的不对等” |
三、“熵增”“焦虑”与“调试” |
四、创造力:动能性与系统性的辩证 |
第三章 “新常态”中的“艺术区孤岛” |
第一节 艺术区里的“陷阱” |
一、艺术区的“二次消亡” |
二、艺术区没落的背后 |
三、“破碎”的“艺术区孤岛” |
四、艺术品产业的真相 |
第二节 现代艺术的“三岔口” |
一、“小时代”的“落幕” |
二、现代艺术“招安论”背后的尴尬 |
三、现代艺术的危机和分裂 |
四、现代艺术到底在表达什么? |
第三节 “前现代”文化复兴的本土模式 |
一、“前现代”艺术“回潮”的背后 |
二、宋庄里的“山东模式” |
三、市场、价格、流通与消费 |
四、“圈子”与“潜规则”的破灭 |
第四节 想象的创造力共同体 |
一、宋庄的多重复杂性 |
二、宋庄里的“隔”与“不隔” |
三、宋庄“无画廊”的真相 |
四、对艺术界“边界”的再理解 |
本章小结 |
一、功能分化与多重复杂性 |
二、现代艺术合法性的两难和机遇 |
三、前现代文化复兴的深层逻辑 |
四、在后现代社群中理解“共同体” |
第四章 不断自觉的“艺术创意小镇” |
第一节 从“中国宋庄”到“特色小镇” |
一、宋庄的新机遇 |
二、“特色小镇”背后的发展逻辑 |
三、褪色的“明星小镇” |
四、宋庄的时代挑战 |
第二节 当代艺术家的“第三体系” |
一、对艺术家群体的误解 |
二、“重要的还是艺术” |
三、“没有传统,没有现代,只有当下生活” |
四、“第三体系”的人类学内涵 |
第三节 作为“信息媒介”的民营美术馆 |
一、美术馆“公共性”的背后 |
二、美术馆职能的衍化 |
三、树美术馆的“艺术微循环” |
四、艺术信息的“超链接” |
第四节 艺术价值生态建构的路径自觉 |
一、宋庄艺术家的“微拍自救” |
二、艺术价值生态的参考模型 |
三、网络大V与“艺术品登记认证系统” |
四、宋庄的两种危险和两种机遇 |
第五节 文化理性在艺术创作中的自觉 |
一、符号里的时代 |
二、年轻人的艺术与生活 |
三、从符号迷信到文化理性觉醒 |
四、人类学眼中的艺术自觉 |
第六节 艺术传播属性的不断自觉 |
一、艺术品如何走入大众消费 |
二、直播、微拍点燃民间热情 |
三、艺术工艺品化、IP开发与场景设计 |
四、符号消费和“新复制时代”里的“艺术灵韵” |
第七节 艺术界公共性的深度自觉 |
一、品质、创作、生活 |
二、艺术教育与社群文化的集聚 |
三、艺术技能的获得与公共性的再理解 |
四、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 |
本章小结 |
一、“艺术+”的超链接生态 |
二、艺术的人类学精神 |
三、宋庄价值重构的多重路径 |
四、公共视野与艺术理性 |
结论:在本土实践中理解后现代艺术界 |
一、从宋庄理解“后现代文化”的逻辑 |
二、“自觉错位”是动态的,也是常态的 |
三、作为风险管理模式的文化系统 |
四、人是核心,关系是本质 |
五、艺术是一种全面自觉的能力 |
六、创造是一张网 |
七、艺术实践的本土思维 |
八、艺术界:一个有关创造与希望的想象共同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浙江省茭白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生产技术规程制定(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 我国茭白栽培历史 |
1.1 古籍关于菰的记载 |
1.2 茭儿菜 |
1.3 茭白 |
2 浙江茭白产业概述 |
2.1 浙江省栽培的茭白种类与品种 |
2.2 浙江省茭白栽培方式及其特点 |
2.3 浙江省茭白的地位与作用 |
2.4 浙江省茭白产业特点 |
2.4.1 基地规模化、栽培模式化、品种多样化 |
2.4.2 新技术、新品种普及推广 |
2.4.3 质量意识强 |
2.4.4 产业化水平高 |
3 茭白质量安全的内涵及国内外茭白有关标准的比对 |
3.1 茭白质量安全内涵 |
3.2 中国的茭白标准 |
3.3 国外茭白标准 |
3.4 茭白质量安全限量标准 |
4 茭白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意义 |
4.1 风险评估 |
4.2 茭白质量安全隐患分析 |
4.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浙江茭白质量安全的产地调研 |
1 生产调研 |
2 验证 |
2.1 验证样品采集 |
2.2 验证参数及方法 |
3. 结果分析 |
3.1 测试结果 |
3.2 二氧化硫 |
3.3 农药 |
3.4 重金属 |
4 本章小结 |
4.1 茭白质量安全情况 |
4.2 存在问题及建议 |
第3章 茭白重金属吸收积累规律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试验地点 |
1.2.2 试验处理 |
1.2.3 栽培管理 |
1.2.4 样品采集及测试 |
2 结果分析 |
2.1 盆栽茭白重金属吸收积累规律 |
2.2 茭白重金属吸收积累规律验证 |
3 结论 |
第4章 茭白主要风险因子的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
1 二氧化硫和矮壮素的毒理数据 |
1.1 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钠) |
1.2 矮壮素 |
2 评估方法 |
3 结果分析 |
3.1 茭白中二氧化硫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
3.2 茭白中矮壮素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
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茭白质量安全隐患分析与生产技术规程制定 |
一、茭白质量安全隐患分析 |
二、茭白生产技术规程制定 |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4 产地环境 |
5 品种选择 |
6 育苗 |
7 大田准备 |
8 定植 |
9 田间管理 |
10 有害生物防治 |
11 采收 |
12 分级包装 |
13 贮藏 |
14 质量安全要求 |
15 生产档案 |
附录A 全国茭白种植区分类 |
附录B 茭白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案 |
参考文献 |
就读农业推广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8)茶业职业技能培训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课题提出的背景 |
1.1.1 社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 |
1.1.2 职业培训是满足我国人才需求的重要手段 |
1.2 职业技能培训概述 |
1.2.1 职业技能培训的含义 |
1.2.2 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 |
1.2.3 职业技能培训的作用 |
1.3 茶业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 |
1.3.1 茶业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 |
1.3.2 茶业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 |
1.4 论文设计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二章 茶产业发展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分析 |
2.1 茶产业的基本情况与发展现状 |
2.2 茶叶行业的专业知识与文化特征 |
2.2.1 茶产业链长 |
2.2.2 茶文化内涵丰富 |
2.2.3 独特的茶叶加工工艺 |
2.2.4 茶学学科领域广泛 |
2.3 茶产业发展的职业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
2.3.1 茶叶生产加工技能人才的需求 |
2.3.2 茶叶营销人才的需求 |
2.3.3 茶馆服务业人才的需求 |
第三章 我国茶业职业技能培训现状分析 |
3.1 我国茶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历程 |
3.2 茶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及运行情况 |
3.3 茶叶职业技能工种的设置 |
3.3.1 评茶员系列 |
3.3.2 茶艺师系列 |
3.3.3 茶叶加工工系列 |
3.3.4 茶园工系列 |
3.4 茶叶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分析 |
3.4.1 培训班 |
3.4.2 进修班 |
3.4.3 高级研修班 |
3.4.4 远程教育 |
3.5 现阶段我国茶业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四章 茶业职业技能培训教学体系的分解设计 |
4.1 培训学习方式和途径的设计 |
4.2 培训工种的内容编排及课时设计 |
4.3 培训教材资料的设置与编写 |
4.4 教学师资力量的建设 |
4.5 培训机构的基本教学条件 |
第五章 茶业职业现有工种和新技能需求的学员调研与分析 |
5.1 被调查学员的来源背景分析 |
5.1.1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
5.1.2 被调查者的单位性质和职位情况 |
5.2 现有职业技能培训工种名称的优化建议 |
5.2.1 评茶员系列 |
5.2.2 茶艺师系列 |
5.2.3 茶叶加工工系列 |
5.2.4 茶园工系列 |
5.3 建议补充的茶业职业技能新内容或增设新工种 |
5.3.1 茶叶理化检验技能 |
5.3.2 茶园生态防护技能 |
5.3.3 茶叶营销技能 |
5.3.4 茶点制作设计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全国蔬菜生产发展动态及对策高研班结束(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省无农药残毒放心菜发展研究[D]. 闫会平.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4)
- [2]全国蔬菜生产发展动态及对策高研班结束[J]. 杨玲. 长江蔬菜, 1992(01)
- [3]服务科教兴农战略 努力办好农业高研班[J]. 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西南农业大学分院. 继续工程教育, 1996(04)
- [4]广西禁用高毒农药的实践与探索[A]. 王凯学,王华生,覃保荣. 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第二十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流会论文集, 2004
- [5]办好高研班,为科研、生产服务[J]. 张莉莉,杨燕萍,张加桢. 继续教育, 1994(02)
- [6]宋庄:中国艺术界的当代实践[D]. 赵跃.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0(12)
- [7]浙江省茭白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生产技术规程制定[D]. 徐明飞. 浙江大学, 2014(08)
- [8]茶业职业技能培训的研究与设计[D]. 段文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1)
- [9]努力提升农业植保核心竞争力的思考与实践[A]. 王凯学. 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第二十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流会论文集, 2004
- [10]开展农业继续教育为科教兴农服务的几个问题[J]. 郑丽.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