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DSZ3自动安平级

国产DSZ3自动安平级

一、国产DSZ3型自动安平水准仪(论文文献综述)

姜建波,杨爱芬,姜育忻[1](2019)在《日本拓普康自动安平水准仪常见故障及修理》文中研究指明以日本拓普康AT-G6自动安平水准仪为例,详细介绍自动安平水准仪各种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分析及维修方法。本方法既降低维修成本又保持水准仪原有的准确度,并指出换置不匹配零部件和不合理的改动将造成水准仪准确度下降和给水准仪留下安全隐患。对其它品牌及型号的自动安平水准仪维修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郭思阳[2](2018)在《wMPS扰动特性分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室内空间测量定位系统(workshop Measurement Positioning System,wMPS)是一种基于多角度观测融合、具有空间网络结构分布的大尺寸测量定位系统,其突破了传统精密测量中低效低精度的测量模式,避免了单站式测量系统有限量程的制约,合理协调了测量范围与精度的矛盾,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然而,wMPS的分布式特性使其更容易受到应用环境干扰而导致测量不可信赖,本文在研究全局测量网络空间构型的基础上,分别对发射节点与接收节点处受到的扰动特性进行分析,并设计与研究针对性的扰动控制解决方案。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总结了先进装备制造业中大尺寸空间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测量需求,将单站式测量系统与分布式测量系统进行对比,论述了wMPS分布式测量系统的突出优势与关键技术,阐明了wMPS在现场测量中仍未解决的应用环境扰动问题,以船舶制造为例对wMPS测量信号在不同阶段受到的扰动进行分析。下文均针对各阶段扰动的特性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方案对扰动进行控制。2.在研究发射站测量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分析wMPS测量网的空间构型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定义几何精度因子以定量描述空间构型质量,列举影响几何精度因子的两个因素并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合理的空间构型是系统高精度测量的基础保障,也是扰动控制技术研究的前提条件。3.针对发射节点姿态变化问题,通过硬件冗余方法进行姿态扰动的控制与补偿。设计基于倾角传感的新型发射站,通过外部基准约束与精密机械调整将发射站信息与重力基准信息相互关联,开发发射站姿态实时补偿算法,对姿态补偿过程中引入的误差进行仿真分析,通过搭建新型硬件平台验证算法与模型的可行性。4.针对时间测量信号中存在的误差,通过信号滤波方法进行扰动的剔除。基于时间序列统计理论对系统时间序列信号特征进行时域与频域分析,发现不同时间信号序列之间存在共模误差,并针对此误差提出相应的滤波方案。5.针对接收节点处坐标测量误差,通过算法冗余方式进行扰动检测与分离。在接收节点引入完好性检测机制,分别基于最小二乘模型与总体最小二乘模型进行发射站故障检测与分离算法的研究,并对故障检测的可靠性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多维度误差干扰情况,提出接收节点完好性分析整体解决方案并进行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

马佳富[3](2016)在《非道路车辆座椅悬架一体式减振支柱的研制及特性分析》文中指出与普通道路车辆相比,非道路车辆行驶环境较差,振动冲击较为明显。研究显示,在驾乘人员工作过程中,车辆由于路面激励产生的低频振动强度较高,长期作业时,振动对人体头、脊柱、腿和内脏等器官都会造成伤害,且易增加驾驶员疲劳感,降低工作效率。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非道路车辆的乘坐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其减振装置的设计尤为重要。相对于车辆其它方式的悬架减振,采用座椅悬架减振是最经济、简单和直接的方法,不会影响拖拉机使用性能。而座椅悬架中,采用半主动悬架的减振方式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座椅半主动悬架普遍采用弹簧与减振器并联的形式,将阻尼和刚度作为两个独立的参数分别进行控制。本课题对水田硬底层不平度进行评价,并对水田工况下拖拉机的行驶平顺性进行分析,得出拖拉机前桥、后桥及座椅椅面的固有频率范围。结合带附加气室空气弹簧及磁流变减振器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本文提出了适用于座椅悬架的新型一体式减振支柱的设计方案,减振支柱中减振器主体采用磁流变液可以实现阻尼无级调节。通过调节主、附气室之间气流流通面积,可以实现刚度的无级调节。根据隔振原理,计算了设计的减振支柱各结构参数以及各部件所需材质,并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减振支柱中磁路产生的磁场进行仿真,验证磁路的可靠性。研制了一体式减振支柱,设计了减振支柱的台架试验系统,分别研究其静刚度和动态输出力特性。具体内容包括:1.选取南京市江浦农场农学试验中心粘性水稻土为试验用地,采用轮胎滚动法,通过自行设计的测量装置测取水田硬底层高程随路面长度变化的曲线,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水田硬底层轮廓高程具有统计相关性,高程变化是平稳随机过程;路面不平度系数Gx(0.1)=316.7×10-6m-3,频率指数w=-1.651,路面空间频率低于0.7m-1(波长λ≥1.43m),水田硬底层的路面等级为C,而高于0.7m-1(波长λ≤1.43m),硬底层的路面等级在D到E之间。2.根据轮胎-湿软水田土壤系统建立了水田工况下拖拉机三自由度平面振动模型;以测得的路面纵断面曲线为激励,根据CF700型拖拉机主要参数,仿真拖拉机在水田工况下前桥、后桥、座椅椅面垂向振动固有频率,并将仿真与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试验得到的拖拉机前桥、后桥、座椅椅面的垂向振动固有频率分别为2.91Hz、3.6Hz、2.5Hz,仿真得到的振动固有频率依次为3.49Hz、3.34Hz、2.9Hz,试验与仿真结果相对误差分别为19.9%、7.2%、16.0%;表明各测试点试验与仿真的相对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通过仿真结果评价座椅悬架的减振性能。3.针对CF700型拖拉机座椅悬架系统减振性能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座椅悬架的新型减振支柱,其主要由附加气室、空气弹簧、磁流变减振器三部分按照同轴一体式布置方式组成;其中,空气弹簧与附加气室构成带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并通过安装在软管上的比例流量阀调节空气弹簧气室与附加气室之间的气流流通面积,磁流变减振器采用剪切流动混合工作模式,由于磁流变减振器浮动气室与空气弹簧气室相通,使得阻尼与弹性元件间存在动力学关联作用。根据人体敏感频率范围及座椅安装处固有频率,确定座椅悬架固有频率范围,并设计减振支柱的结构参数,选取减振支柱各部件所需材料。4.根据设计的减振支柱磁路结构参数及材质,在ANSYS软件中建立了磁路仿真模型,通过线圈在最大载荷下产生的磁场强度,验证磁路设计的可靠性。通过ANSYS软件分析不同输入电流下,减振支柱阻尼间隙处的平均磁场强度,确定试验时输入减振支柱电流;根据带附加气室空气弹簧等效刚度及等效阻尼高斯模型,选择试验用的比例阀,确定减振支柱试验中比例阀的输入电压。5.对研制的减振支柱静刚度及动态输出力特性分别进行了台架性能测试试验。根据空气弹簧静刚度测试原理,构建减振支柱静刚度试验测试系统,在初始气压分别为0.2MPa、0.3MPa、0.4MPa时,测取弹簧“弹性力-行程”及“内压-行程”曲线;根据不同激振速度、空气弹簧压力和比例流量阀输入电压及减振支柱输入电流变化对减振支柱动态输出力的影响,构建减振支柱动态输出力试验测试系统。本课题仅研究了初始气压为0.3MPa时,不同激振速度、线圈电流及比例阀输入电压对减振支柱输出力的影响规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到农村水田土壤硬底层路面等级,为面向水田作业车辆振动研究提供路面参考模型,验证了水田工况下基于轮胎-湿软水田土壤拖拉机三自由度平面振动模型的有效性,为拖拉机悬架系统振动特性参数的设计提供依据。并且通过对减振支柱的静刚度及动态输出力的试验研究,系统掌握了其动力学特性,为进一步完善该减振支柱半主动控制理论体系,实现其输出力可控的半主动悬架系统的设计制作提供试验数据。

张彦丽,张留柱,田志刚[4](2016)在《2014年版《水文测量规范》技术要点概述》文中提出为了满足实际工作需要,适应水文科技发展水平,有关部门对1993年颁布的《水文普通测量规范》进行了修订,形成了2014年版《水文测量规范》。对2014年版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进行了介绍,重点解释了规范的更名,论述了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量、卫星定位高程测量、卫星定位平面控制测量、数字测图等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在水文测量工作中的技术规定。对主要调整与取消的内容进行了分析论述,并对测量术语变更及测量仪器型号调整加以说明。可为准确认识和合理使用2014版规范提供参考。

伊力达尔·伊力亚斯[5](2015)在《前桥悬架对拖拉机振动特性的影响》文中提出与小汽车、客车和载货汽车相比,拖拉机长时间行驶在田间和路况较差的农村土路上,且减振装置简陋,其振动尤为剧烈。拖拉机的剧烈振动不仅会对驾驶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而且还会造成零部件的疲劳破坏,严重影响拖拉机的使用寿命。此外,拖拉机过大的振动还会加剧农田土壤的压实,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如何有效地减小拖拉机的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以及减小拖拉机振动对农田的损坏是科研人员和拖拉机制造企业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考虑到制造成本,国产拖拉机基本没有装备前桥悬架系统,相关的研究也鲜有报道。为搞清安装前桥悬架对拖拉机振动特性的影响,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研究结论归纳如下:1.本文以江苏常发集团CF700型拖拉机为研究对象,用实车试验的方法对拖拉机前后桥振动加速度、机身振动加速度、座椅安装处振动加速度和前后轮动载荷等振动特性参数进行了检测,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时域和频域的分析,确定出拖拉机的垂向振动和俯仰振动的固有频率,并绘制出了机身、前后桥和座椅安装处的振动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对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农场土路和江苏农业机械鉴定测试中心100m标准测试跑道进行了路面不平度测量,分析计算了路面功率谱密度,得出江浦农场土路和100m标准测试跑道的路面状况相近,等级为国标D级路面。2.建立了无悬架拖拉机二自由度振动系统的物理模型和理论计算模型,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出无悬架拖拉机振动系统解耦后固有频率的理论计算公式和机身振动加速度、座椅振动加速度、前后轮动载荷等振动特性的理论计算公式,通过理论计算并与实车测试的数据进行比对,显示拖拉机实车测试数据与理论计算数据的最小误差率为3.09%,最大误差率在12%,表明实车测试数据与理论计算数据的误差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说明理论计算数据能较好的反映拖拉机真实的振动特性,证明了理论分析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无悬架拖拉机在湿软水田土壤行驶工况下的振动特性。发现当拖拉机在农村未覆盖土路行驶工况(国标D级路面)下行驶的振动特性与拖拉机在湿软水田土壤中行驶的不同,当拖拉机在湿软水田土壤中行驶时,其垂向振动相对前、后轮的位移传递率分别下降31.4%和23.5%,俯仰振动分别下降29.5%和24.6%;机身垂向振动加速度和机身俯仰振动角加速度平均降低33%和32.6%;前、后轮动载荷平均降低34%和31.2%;座椅安装处垂向振动加速度平均降低32.9%。这个研究结果可以作为水旱田两用拖拉机减振系统设计与智能控制的依据。3.建立了前桥悬架拖拉机三自由度振动系统的物理模型和理论计算模型,推导出了前桥悬架拖拉机振动特性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对前桥悬架刚度和阻尼系数进行了优化匹配,研究发现安装了前桥悬架的拖拉机当采用优化后的前桥悬架刚度和阻尼系数时,其机身垂向振动加速度和俯仰振动角加速度与无前桥悬架时相比分别平均下降24.03%和42.46%;座椅安装处垂向振动加速度平均下降29.77%;前轮动载荷平均下降21.72%。分析结果证明拖拉机安装前桥悬架后,其垂向振动加速度和俯仰振动加速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特别是拖拉机的俯仰振动加速度降低尤为显着,改善了拖拉机的乘坐舒适性。前轮动载荷的大幅下降使导向轮的离地概率大大降低,使拖拉机的行驶安全性提高。研究结果对拖拉机减振系统的设计和前桥悬架系统的优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4.建立了前桥悬架加座椅悬架拖拉机四自由度振动系统的物理模型和理论计算模型,分析了前桥悬架加座椅悬架拖拉机四自由度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及机身、座椅和前后桥相对于路面激励的幅频特性,发现前桥悬架加座椅悬架拖拉机四自由度振动系统的机身垂向振动和俯仰振动固有频率与前桥悬架拖拉机三自由度振动系统相比变化十分微小,最大变化率为2.7%,说明安装座椅悬架后对拖拉机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改变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并推导出了前桥悬架加座椅悬架拖拉机四自由度振动系统机身振动加速度、座椅振动加速度、前后轮动载荷和座椅悬架动挠度等振动特性指标的理论计算公式。研究发现1)与前桥悬架拖拉机三自由度振动系统相比,安装了前桥悬架加座椅悬架的拖拉机在座椅俯仰振动加速度方面变化微弱,表明安装座椅悬架对座椅俯仰振动加速度没有影响;2)与前桥悬架拖拉机三自由度振动系统相比,安装了前桥悬架加座椅悬架的拖拉机在座椅垂向振动加速度方面变化非常明显,平均下降61.1%,大大提高了拖拉机的驾驶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

徐刚[6](2015)在《拖拉机+悬挂农具系统振动特性及悬挂农具吸振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在道路运输状态下,悬挂农具对拖拉机+悬挂农具系统的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的影响很大,当拖拉机+悬挂农具系统以较高的速度在粗糙的乡村道路上行驶时,由于拖拉机+悬挂农具系统的剧烈振动,以及悬挂农具引起的导向轮静载荷减小,导致拖拉机操纵稳定性变差,容易引发事故。为减小运输状态下拖拉机+悬挂农具系统的振动,有必要对拖拉机+悬挂农具吸振系统进行设计,而研究拖拉机+悬挂农具系统的振动特性是设计悬挂农具吸振系统的基础。因此,研究悬挂农具对拖拉机+悬挂农具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设计用悬挂农具作为消振器的拖拉机主动减振装置,对提高拖拉机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常发CF700型拖拉机(常发集团)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用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在道路运输状态下悬挂农具对拖拉机+悬挂农具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对拖拉机+悬挂农具吸振系统进行设计,理论分析了拖拉机+悬挂农具吸振系统的振动特性,研究了不同刚度和阻尼组合下的拖拉机+悬挂农具吸振系统的振动特性,对悬挂农具吸振系统刚度和阻尼参数进行优化,验证了悬挂农具吸振系统可以改善拖拉机的振动特性。所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研究结论归纳如下:1.以常发CF700型拖拉机为研究对象,建立拖拉机+悬挂农具系统空间振动微分方程,用理论计算的方法获得拖拉机+悬挂农具系统的结构参数、质量属性参数和轮胎参数。对系统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推导出系统固有频率计算公式,得到系统固有频率变化曲线,推导出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得到系统质心垂向振动、绕质心俯仰振动和绕质心侧倾振动相对于前、后轮激励的幅频特性曲线,推导出座椅安装处垂向、俯仰和侧倾三个方向的加速度理论计算公式和轮胎动载荷系数计算公式。对系统的危险行驶速度进行研究,推导出系统危险行驶速度计算公式,得到不同悬挂农具质量下的危险行驶速度。2.建立了农村土路和100米较平滑国标跑道两种路面激励模型,用轮胎滚动法获取农村土路路面的随机高程,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农村土路路面和]00米国标跑道的不平度以及位移功率谱密度。在整个空间频率范围内,长波对应的功率谱密度峰值明显要大于短波,表明长波对应的道路轮廓高程幅值较大,短波处的道路轮廓高程幅值较小,道路轮廓高程幅值能量主要是由长波决定的,在0.04m-1到1.1m-1较低的空间频率范围内,PSD曲线的峰值很明显。由于簧载质量具有较低的固有频率,短波对应的激励(高频输入)可以有效的被隔离出来,而长波对应的激励(低频输入)容易引起拖拉机的共振。农村土路路面和100米国标路面相当于道路分级标准中的D级路面。3.建立了拖拉机+悬挂农具系统3自由度振动仿真模型,仿真研究了不同行驶速度下悬挂农具质量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系统质心三个方向振动的加速度功率谱密度的峰值频率即为各个方向对应的固有频率。当行驶速度相同时,垂向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俯仰振动角加速度均方根值和侧倾振动角加速度均方根值均随悬挂农具质量的增大而减小。垂向振动加速度从2.716m/s2减小到1.064m/s2,俯仰振动角加速度从2.578m/s2减小到0.907m/s2,侧倾振动角加速度从2.658m/s2减小到0.981m/s2。当行驶速度相同时,前轮动载荷系数随悬挂农具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从0.076增大到0.353。与前轮动载荷系数相比,后轮动载荷系数小的多,当行驶速度较低时,动载荷系数随悬挂农具质量的增大略有减小,从0.058减小到0.045;当行驶速度较高时,动载荷系数随悬挂农具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从0.058增到0.194,且速度越快,动载荷系数随悬挂农具质量增大而增大的越明显。4.构建了拖拉机+悬挂农具振动测试试验系统,测取多个测点处的加速度时域信号,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系统质心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座椅安装处的加速度均方根值和轮胎动载荷系数,试验结果表明,悬挂农具质量对拖拉机+悬挂农具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与仿真结果是一致的,座椅安装处的加速度均方根值和轮胎动载荷系数试验结果均比仿真结果偏大,座椅安装处的加速度均方根值试验与仿真结果相对误差最大值为15.55%,最小值为0.80%,轮胎动载荷系数试验与仿真结果相对误差最大值为20%,最小值为0%,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5.对拖拉机+悬挂农具吸振系统进行设计,建立了拖拉机+悬挂农具吸振系统理论模型,推导出频率响应函数、座椅安装处加速度均方根值和轮胎动载荷计算公式。6.确定了悬挂农具吸振系统刚度和阻尼的取值范围,建立了带悬挂农具吸振系统的拖拉机振动仿真模型,仿真分析悬挂农具吸振系统刚度和阻尼对振动响应的影响,基于遗传算法建立了以座椅安装处垂向加速度、座椅安装处俯仰角加速度、前轮动载荷系数和后轮动载荷系数为指标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对悬挂农具吸振系统刚度和阻尼参数进行优化。优化后,座椅安装处垂向加速度、座椅安装处俯仰角加速度、前轮动载荷和后轮动载荷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拖拉机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罗官德,闵学鹏,陶茂盛,黄智,李亚娟[7](2009)在《浅谈数字水准仪的检定项目与检定方法》文中研究说明对于数字水准仪的检定项目与检定方法,目前,在学术界上众说纷纭。本文从实际水准测量使用角度出发,对数字水准仪的结构原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数字水准仪的检定项目与检定方法,供有关计量检定部门、生产厂家、使用单位参考。

位小蝶[8](2007)在《相关运算在条码定位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数学上的相关运算常被用于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及信息科学中。精密图像测量、高精度图像目标定位中常用的数字相关法正是基于相关原理而发展起来的:并且由于其操作简单、适应性强(对环境要求低、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等优点,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字相关方法最初是由Yamaguchi、Peters W.H和Ramson W.F等人于1982提出的,国内最先对该方法进行研究的是高建新等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图像采集设备的完善,数字相关法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提高。本课题以该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以条码定位技术的典型应用产品——数字水准仪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为背景,以提高数字水准测量系统的精度为目的,针对数字水准测量中条码标尺定位精度受环境条件及测量距离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基于相关原理的水准条码标尺的亚像素定位算法。为实现相关定位匹配运算,建立了等间隔条码标尺的灰度值与条码间距和标尺位置高度(标高)之间的数学关系式以及相应条码图像的数学关系式。可靠性和精度是衡量一种算法优劣的两个重要指标。为了验证本算法的性能,在VC++6.0环境下通过C++语言编制了基于周期组合编码的四周期组合码水准标尺的仿真软件,进行了模拟仿真实验。并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际数字水准仪的测量实验验证。仿真结果与实际实验结果都表明新算法的提出,有效地提高了水准标尺的定位精度,降低了环境条件对数字水准测量系统的影响。

楼楠[9](2007)在《深基坑工程的综合监测与安全预报》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基于深基坑变形特点,结合某工程实际,综合应用多种测量技术,实现了深基坑变形的实时综合监测。在研究全站仪测量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可移动式自动极坐标机载测量程序,并在自动测量模式下测试了全站仪配合标准圆棱镜的测量精度。对深层测斜仪、压力计的原理进行了说明,对影响测斜仪测量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减小测斜误差的方法。在数据处理方面,对监测数据进行了粗差探测,并用小波变换对其进行了信噪分离,最后编制程序应用神经网络技术对变形量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影响网络预测精度的因素,提出了提高预测精度的方法。在工程实践环节,对某深基坑工程的变形监测提出了测量方案,实现了非固定站式自动监测,缩短了工期,提高了精度,同时根据监测中基坑变形的问题,分析了变形发生的原因,提出了控制变形的措施,为该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也为今后深、大基坑工程的安全监测积累经验。

卓宝熙[10](2006)在《铁路工程勘测技术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文中对铁路工程勘测队伍的情况,取得的成绩及技术现状,进行了简略的回顾和评述,充分肯定了50多年来铁路工程勘测技术所发挥的作用。重点叙述了工程测量、航测、遥感、物探、钻探、原位测试等主要勘测手段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勘测技术各专业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二、国产DSZ3型自动安平水准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产DSZ3型自动安平水准仪(论文提纲范文)

(1)日本拓普康自动安平水准仪常见故障及修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常见故障的原因分析及维修方法
    1.1 底座部分
    1.2 圆水准器部分
    1.3 水平微动部分
    1.4 内轴系部分
    1.5物镜组部分
    1.6调距部分
    1.7自动补偿部分
    1.8分划板部分
    1.9目镜组部分
    1.10主要误差项超差
2 结束语

(2)wMPS扰动特性分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wMPS发展现状与扰动问题描述
        1.2.1 发展现状
        1.2.2 扰动问题描述
    1.3 分布式系统扰动控制技术发展现状
        1.3.1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3.2 摄影测量系统
        1.3.3 MScMS分布式测量系统
    1.4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wMPS空间构型分析
    2.1 空间构型定义与内涵
    2.2 wMPS定位误差建模与分析
        2.2.1 空间刚体变换
        2.2.2 wMPS测量模型
        2.2.3 随机样本总体参数估计
        2.2.4 隐函数模型误差分离
    2.3 空间构型性能分析
        2.3.1 发射站布局影响
        2.3.2 发射站数量影响
    2.4 空间构型误差分析
    2.5 实验验证
        2.5.1 实验平台搭建
        2.5.2 实验验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射节点姿态扰动诊断与补偿方法
    3.1 姿态扰动描述
    3.2 基于倾角传感的姿态补偿方法
        3.2.1 新型发射站结构设计
        3.2.2 倾角传感器的选型
    3.3 系统建模与标定
        3.3.1 基于水平基准坐标系的姿态标定
        3.3.2 倾角传感器测量模型
        3.3.3 精密机械调整
        3.3.4 冗余姿态求解方法
    3.4 姿态参数补偿
    3.5 误差分析与仿真
        3.5.1 测量误差分析
        3.5.2 蒙特卡洛仿真分析
    3.6 实验验证
        3.6.1 实验平台搭建
        3.6.2 姿态补偿实验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时间序列噪声分析
    4.1 时间信号测量原理
    4.2 时间序列分析
        4.2.1 预处理
        4.2.2 时域特征分析
        4.2.3 频域特征分析
    4.3 共模误差剔除
        4.3.1 叠加滤波法
        4.3.2 主成分分析滤波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接收节点完好性分析
    5.1 完好性分析
    5.2 基于最小二乘模型的完好性检测
        5.2.1 故障检测
        5.2.2 故障检测可靠性分析
        5.2.3 故障分离
    5.3 基于总体最小二乘模型的完好性检测
        5.3.1 EIV模型及推导
        5.3.2 总体最小二乘与最小二乘的区别与关系
        5.3.3 基于总体最小二乘的完好性分析
    5.4 多基站完好性检测
        5.4.1 真误差求解
        5.4.2 粗差分析与剔除
        5.4.3 完好性分析整体解决方案
    5.5 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
        5.5.1 仿真分析
        5.5.2 实验验证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论文创新点
    6.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非道路车辆座椅悬架一体式减振支柱的研制及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的发展动态及现状
        1.2.1 座椅悬架技术的发展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水田作业工况的拖拉机振动试验研究
    2.1 路面不平度分析现状
    2.2 水田硬底层不平度激励模型
        2.2.1 测试材料和方法
        2.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拖拉机水田工况特性试验研究
        2.3.1 试验目的及方案
        2.3.2 振动测试系统的构建
        2.3.3 试验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田工况拖拉机振动特性仿真研究
    3.1 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3.2 系统参数的获取
    3.3 仿真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3.3.1 仿真模型的建立
        3.3.2 仿真结果与分析
        3.3.3 仿真模型的验证
    3.4 拖拉机座椅悬架减振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一体式减振支柱工作原理分析及结构设计
    4.1 一体式悬架减振支柱的组成
        4.1.1 磁流变减振器主体
        4.1.2 带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
    4.2 减振支柱的工作原理
    4.3 减振支柱结构设计
        4.3.1 “人体—座椅”系统的参数选择
        4.3.2 材料的选取
        4.3.3 结构参数计算与选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减振支柱输出力影响因素分析
    5.1 磁路结构及Bingham模型
    5.2 磁路仿真模型建立
        5.2.1 有限元模型
        5.2.2 定义材料特性
        5.2.3 单元选择及网格划分
        5.2.4 施加边界条件和载荷及求解
        5.2.5 后处理
    5.3 线圈电流对磁通密度的影响
        5.3.1 阻尼间隙处平均磁通密度
        5.3.2 阻尼间隙处磁流变液特性
    5.4 带附加气室空气弹簧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高斯模型
        5.4.1 高斯模型的提出
        5.4.2 高斯模型的建立
        5.4.3 节流孔控制阀选择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一体式减振支柱性能测试试验
    6.1 静特性试验
        6.1.1 静特性试验目的与方法
        6.1.2 试验仪器及系统构建
        6.1.3 试验结果与分析
    6.2 动特性试验
        6.2.1 动特性试验目的与方法
        6.2.2 试验仪器及设备
        6.2.3 动特性试验系统的构建
        6.2.4 试验方案设计
    6.3 试验结果分析
        6.3.1 试验结果
        6.3.2 试验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4)2014年版《水文测量规范》技术要点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2014 年版规范出台背景
2 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
    2. 1 更名
    2. 2 高程测量
    2. 3 地形测量
    2. 4 断面测量
3 其他调整及取消的内容分析
    3. 1 对水准仪型号的调整
    3. 2 “地形测量”取消的内容
4 结语

(5)前桥悬架对拖拉机振动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国产拖拉机发展现状
        1.1.2 拖拉机的振动问题突出
        1.1.3 拖拉机振动的危害
    1.2 拖拉机振动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1.2.1 拖拉机振动理论研究的发展
        1.2.2 拖拉机减振技术研究的发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无悬架拖拉机振动特性理论分析
    2.1 概述
    2.2 拖拉机振动系统参数的获取
    2.3 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2.3.1 振动模型的建立
        2.3.2 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2.4 齐次方程的求解
    2.5 非齐次方程的求解
    2.6 机身振动加速度
    2.7 座椅安装处加速度
    2.8 前、后轮动载荷
    2.9 湿软水田土壤行驶工况下无悬架拖拉机振动特性研究
        2.9.1 轮胎-湿软水田土壤系统模型的建立
        2.9.2 拖拉机振动模型的建立
        2.9.3 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2.9.4 振动特性理论计算模型
        2.9.5 参数的获取
    2.10 计算结果及分析
        2.10.1 幅频特性
        2.10.2 机身振动加速度
        2.10.3 前、后轮动载荷
        2.10.4 座椅安装处振动加速度
    2.11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无悬架拖拉机振动特性试验研究
    3.1 概述
    3.2 路面不平度的测量
        3.2.1 路面谱及其分类
        3.2.2 农村道路路面不平度的测量
        3.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4 测试路面不平度的测量
    3.3 试验测试场地
    3.4 振动试验设备和测量系统
        3.4.1 LMS振动测试系统
        3.4.2 加速度传感器及安装位置
        3.4.3 振动测量系统组成
    3.5 试验安排与数据处理
    3.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前桥悬架拖拉机振动特性研究
    4.1 概述
    4.2 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4.2.1 振动模型的建立
        4.2.2 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4.3 拖拉机前桥悬架主要性能参数范围的确定
        4.3.1 前桥悬架静挠度、动挠度和偏频的确定
        4.3.2 前桥悬架刚度范围的确定
        4.3.3 前桥悬架阻尼系数范围的确定
    4.4 无阻尼自由振动微分方程的求解
    4.5 振动系统齐次方程的求解
        4.5.1 座椅安装处加速度
        4.5.2 前、后轮动载荷
        4.5.3 前桥悬架动挠度
    4.6 前桥悬架刚度和阻尼系数的匹配
    4.7 前桥悬架对拖拉机振动特性的影响
        4.7.1 机身振动加速度
        4.7.2 座椅安装处振动加速度
        4.7.3 前、后轮动载荷
    4.8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拖拉机前桥悬架和座椅悬架参数匹配
    5.1 概述
    5.2 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5.2.1 振动模型的建立
        5.2.2 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5.3 无阻尼自由振动微分方程的求解
    5.4 拖拉机前桥悬架和座椅悬架参数匹配
        5.4.1 座椅悬架固有频率和动挠度的范围
        5.4.2 座椅悬架刚度范围的确定
        5.4.3 座椅悬架阻尼系数范围的确定
        5.4.4 座椅悬架刚度和阻尼系数的匹配
    5.5 振动系统非齐次方程的求解
        5.5.1 驾驶员座椅加速度均方根值
        5.5.2 前桥悬架和座椅悬架对拖拉机振动特性的影响
        5.5.3 前、后轮动载荷
        5.5.4 悬架动挠度
    5.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论文展望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拖拉机+悬挂农具系统振动特性及悬挂农具吸振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国产拖拉机减振技术发展水平
        1.1.2 拖拉机+悬挂农具系统振动的危害
        1.1.3 课题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1 基础理论研究
        1.2.2 减振技术研究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拖拉机+悬挂农具系统振动特性理论分析
    2.1 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2.2 系统参数的获取
        2.2.1 CF700型拖拉机主要参数的获取
        2.2.2 悬挂农具最大质量的确定
        2.2.3 系统质量属性参数的确定
        2.2.4 轮胎特性参数计算
    2.3 振动特性分析
        2.3.1 固有频率
        2.3.2 频率响应函数
        2.3.3 座椅安装处加速度
        2.3.4 轮胎动载荷系数
    2.4 危险行驶速度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路面激励模型的建立
    3.1 路面不平度功率谱密度及公路等级分类
    3.2 农村土路路面不平度激励模型的建立
        3.2.1 材料和方法
        3.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100m较平滑跑道激励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拖拉机+悬挂农具系统振动特性仿真研究
    4.1 仿真模型的建立
    4.2 仿真方案设计
    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4.3.1 加速度功率谱密度
        4.3.2 悬挂农具质量对座椅安装处加速度的影响
        4.3.3 悬挂农具质量对轮胎动载荷系数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拖拉机+悬挂农具系统振动特性试验研究
    5.1 振动测试系统的构建
        5.1.1 试验仪器及设备
        5.1.2 试验测试软件系统
        5.1.3 试验方案与步骤
    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2.1 加速度功率谱密度
        5.2.2 座椅安装处加速度均方根值
        5.2.3 轮胎动载荷
        5.2.4 座椅椅面加速度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拖拉机+悬挂农具吸振系统减振理论分析
    6.1 拖拉机+悬挂农具吸振系统模型建立
    6.2 振动特性分析
        6.2.1 频率响应函数
        6.2.2 座椅安装处加速度均方根值
        6.2.3 轮胎动载荷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悬挂农具吸振系统刚度和阻尼参数优化
    7.1 悬挂农具吸振系统参数对评价指标的影响
        7.1.1 悬挂农具吸振系统参数范围的确定
        7.1.2 拖拉机+悬挂农具吸振系统仿真模型
        7.1.3 悬挂农具吸振系统参数对振动响应的影响
    7.2 基于遗传算法的悬挂农具吸振系统参数优化设计
        7.2.1 路面主要参数
        7.2.2 目标函数的确定
        7.2.3 设计变量
        7.2.4 约束条件
        7.2.5 遗传优化算法实现
    7.3 优化结果仿真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相关运算在条码定位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现状
    1.2 主要问题及研究意义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
2 数字水准测量系统
    2.1 数字水准仪的结构及测量原理
        2.1.1 数字水准仪的结构及特点
        2.1.2 数字水准仪的测量原理
    2.2 现有条码标尺的结构及定位算法
        2.2.1 相关法
        2.2.2 几何法
        2.2.3 相位法
    2.3 条码标尺定位的一般算法
    2.4 小结
3 相关及相关定位技术
    3.1 相关的定义
        3.1.1 连续相关
        3.1.2 离散相关
    3.2 相关运算的性质
    3.3 相关运算的物理意义
    3.4 基于相关原理的数字图像相关法
        3.4.1 相关模板的选取
        3.4.2 相关法的几种表示形式
        3.4.3 相关法的亚像素级定位
        3.4.4 提高相关定位精度的措施
        3.4.5 提高相关运算的速度
    3.5 小结
4 水准条码标尺新定位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4.1 定位算法设计的基本思想
    4.2 频域识别方法及物像比的求解
        4.2.1 离散傅立叶变换
        4.2.2 物像比的频域计算方法
    4.3 条码图像的数学模型
        4.3.1 实际条码标尺的数学模型
        4.3.2 理想条码图像的数学模型
        4.3.3 实测条码图像的数学模型
    4.4 条码标尺的定位
        4.4.1 条码标尺的整像素级定位
        4.4.2 条码标尺的亚像素级定位
    4.5 算法的性能评价
        4.5.1 仿真图制作
        4.5.2 用仿真图来评价算法性能
    4.6 小结
5 仿真与试验
    5.1 模拟仿真实验
        5.1.1 条码仿真图制作
        5.1.2 仿真实验
    5.2 实验
        5.2.1 实验装置介绍
        5.2.2 实验结果
    5.3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深基坑工程的综合监测与安全预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基坑监测研究进展
    1.3 基坑变形预报进展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基坑监测技术
    2.1 深基坑工程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2.2 监测级别和项目的确定
    2.3 监测方法与仪器
        2.3.1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与沉降位移监测
        2.3.2 基坑周边沉降位移监测
        2.3.3 围护结构深层侧向变形监测
        2.3.4 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监测
        2.3.5 围护结构内应力监测
        2.3.6 地下水位监测
第三章 基坑变形监测的数据处理
    3.1 曲线拟合粗差探测
    3.2 小波变换信噪分离
        3.2.1 小波变换原理
        3.2.2 监测数据信噪分离
    3.3 数据处理方法分析
第四章 人工神经网络变形预报技术
    4.1 人工神经网络的工程意义及其发展
    4.2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特点
    4.3 人工神经网络的工作机理
        4.3.1 人工神经网络处理单元
        4.3.2 处理单元转移函数
        4.3.3 神经网络的互连模式
    4.4 误差反向传播(Error 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
        4.4.1 BP神经网络的工作模式
        4.4.2 BP神经网络的结构
        4.4.3 BP神经网络的学习规则
第五章 基坑信息化施工系统设计
    5.1 监测数据的采集
        5.1.1 非固定站自动三维监测机载程序设计
        5.1.2 土体测斜数据采集
    5.2 基坑变形预测
    5.3 基坑变形的综合分析
    5.4 基坑变形应对措施
第六章 基坑信息化施工应用实例
    6.1 工程概述
    6.2 监测遵循规范
    6.3 施工监测设计
        6.3.1 基坑监测主要目的
        6.3.2 深基坑开挖主要的监测项目及监测实施
    6.4 变形分析及其控制措施
    6.5 基坑变形预测
        6.5.1 常用预测方法的特点
        6.5.2 基坑变形影响因素的确定
        6.5.3 变形数据预测及分析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致谢

四、国产DSZ3型自动安平水准仪(论文参考文献)

  • [1]日本拓普康自动安平水准仪常见故障及修理[J]. 姜建波,杨爱芬,姜育忻. 计量技术, 2019(02)
  • [2]wMPS扰动特性分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 郭思阳. 天津大学, 2018(06)
  • [3]非道路车辆座椅悬架一体式减振支柱的研制及特性分析[D]. 马佳富.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4)
  • [4]2014年版《水文测量规范》技术要点概述[J]. 张彦丽,张留柱,田志刚. 人民长江, 2016(03)
  • [5]前桥悬架对拖拉机振动特性的影响[D]. 伊力达尔·伊力亚斯. 南京农业大学, 2015(12)
  • [6]拖拉机+悬挂农具系统振动特性及悬挂农具吸振技术研究[D]. 徐刚.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7]浅谈数字水准仪的检定项目与检定方法[A]. 罗官德,闵学鹏,陶茂盛,黄智,李亚娟. 2009年全国测绘仪器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9
  • [8]相关运算在条码定位中的应用研究[D]. 位小蝶.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1)
  • [9]深基坑工程的综合监测与安全预报[D]. 楼楠.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7(06)
  • [10]铁路工程勘测技术回顾与展望[A]. 卓宝熙. 2006年铁道勘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6

标签:;  ;  ;  ;  ;  

国产DSZ3自动安平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