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班主任工作的“方圆”艺术(论文文献综述)
吕聪[1](2020)在《小学初任教师家校合作能力发展状态研究》文中认为在教育实践中,具备家校合作能力有利于教师有目的地创造一个开放、一致、双向交流的家校合作环境,促进学生、家长的发展,更能推动教师个体生命的持续成长。本研究探究了小学初任教师的家校合作能力这一主题。在本研究中,“教师的家校合作能力”是指教师在与家长的互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并表现出来的、能够影响家校之间有效合作的条件。该能力不仅包括教师现在已经达到的进行家校合作的水平,而且包含了教师未来在该专业领域发展的可能性。本研究将“教师的家校合作能力”分为认知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行动能力,并细化了其具体内容。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月毕业于Z省H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并在毕业后于Z省H市工作、教龄在一年内的四位小学初任教师(J、L、Y、W)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讲述发生在这四位初任教师身上的故事,揭示他们在家校合作能力发展方面的现状及问题。研究发现:在入职一年内,初任教师的家校合作能力在实践中是逐渐增长的,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1)认知能力:初任教师对于“家长参与”与“家校合作”的认知方式缺乏科学方法的指导,基本上遵循着自身喜好与习惯,对教育现象缺乏深入思考,他们在认知领域的能力发展状态带着深深的个人烙印,个体已有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工作性质与工作强度以及性别的差异都造成了他们在认知能力上的差距;(2)社交能力:四位初任教师的社交能力目前表现出来更多的是单向度的输出能力,而非双向的生命间的互动能力;(3)行动能力:四位初任教师在自省与自育的行动能力上还较为欠缺。在家校合作时,教师们的实用性与功利性的目的更强,很少会对整个家校合作的过程、自身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主动的反思与深入探究。关于初任教师家校合作能力发展状态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认为:初任教师家校合作能力发展状态受外界给予的支持与帮助的影响较大,例如教师教育、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此外,这也与初任教师自身对于该领域的理解与认知以及教育实践中主动学习的意愿与行动有关。最后,本研究提出促进小学初任教师家校合作能力发展的建议:一是切实完善具体的教师教育制度,二是建立宽容开放的学校工作环境,三是创造动态包容的社会环境,四是教师自我层面的觉醒与更新。
陈思[2](2019)在《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构建研究 ——以四川省绵阳市MY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同时也影响师生身心健康,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必备条件之一。近几年发生在师生之间的恶性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强烈反响,其中大部分是发生在高中阶段、高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人们由此而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班主任与学生关系到底怎么了?另一方面,班主任体罚学生的现象也一直没有淡出我们的视野,相对体罚,给学生带来伤害的还有一些语言暴力。这些事实虽然都是个案,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当代师生关系,特别是班主任与学生关系存在着诸多的不和谐,由此,笔者选择了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本研究采用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教育叙事研究为主线,在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MY学校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现状,采用小故事加分析的形式,将T老师与学生、笔者自己与学生共同构建和谐关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一一呈现出来。在实践中分析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关系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总结影响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构建的原因,最后根据具体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研究发现,当前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关系存在的问题有:班主任与学生关系淡化、班主任权力与责任失衡和班主任权威受到挑战,根据问题总结影响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构建的原因有:学校评价体制失衡,造成师生不和谐;师生交流沟通欠缺,相互了解形成障碍;知识获取多元化,多元化文化冲击;高中班主任团队建设有待优化;高中生的亚健康状态有待改善。根据具体原因提出的策略是:以完善学校评价体系为基础,保障师生合法权益;以加强沟通了解为核心,促进师生互动交流;以提高高中生整体素质为目的,促进师生彼此尊重;以优化高中班主任队伍为手段,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于浪[3](2013)在《传统文化与学校变革 ——基于浙江省永康中学的教育实践考察》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变革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在影响学校变革的众多因素中,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传统文化以整体的方式影响学校变革,传统文化的弥散性,影响学校变革的各个方面;传统文化的民族差异性,影响学校变革的路径;传统文化的保守性,影响学校变革的结果。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贵和尚中、刚健自强,真善美的价值取向,为学校发展提供了精神资源,是学校变革与发展的持续动力。永康中学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文化元素——“方圆文化”之特质,作为学校变革的文化基石,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依托和动力之源。“方圆文化”的思想渊源是天人合一,基元是中和,践行准则是变易与常规。孔子的“君子”、人格理论中、老子的“圣人”观都蕴含着“方圆文化”特质。学校在变革过程中对“方圆文化”的价值进行现代性转化,融入到变革实践之中。永康中学在变革过程中主要从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等方面实践“方圆文化”。学校通过校旗、学校建筑、学校文化设施等物质文化来展现“方圆文化”。学校创设各类制度来彰显“方圆文化”,具体包括刚柔并济的学校领导风范、刚韧忍的德育工作管理、修道之谓教与化性起伪的教学工作管理、专业成长与生命关怀的教师队伍建设、多维互动与全面发展的学校课程创设。学校精神文化借助校训“道德、文章、事功”表达,蕴含着“仁、智、勇”三达德,体现于教师行为、学生的行为之中。永康中学的变革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方圆文化”特质,推动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为打造“浙派名校”奠定了基础。
刘海峰[4](2020)在《园丁札记 ——一位小学教师班主任领导力生成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小学班主任是一支身份特殊的教师群体。他们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关键使命,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直接责任人和主要精神关怀者。新时代全球化、开放化和多元化的教育潮流促使班主任需要对学生的领导或管理方式发生转变。从传统的“为秩序而管理”转向“为自由而领导”是班主任领导力有效发挥的关键所在。本研究采用教育叙事的研究方法,以一位优秀的小学班主任为研究对象,对其班主任领导力的整个“生成过程”展开追踪叙事,探寻H教师班级领导过程背后蕴藏的真正意义与价值。绪论部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其次是国内外研究综述及对已有研究不足的述评。再次是研究设计,包括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方法、伦理道德问题和创新点。最后是对研究过程的详细展开,包括研究工具的使用、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及具体的研究思路。第一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包括领导力、班主任、小学班主任领导力。其次是对班主任领导力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整理,包括领导力五力模型、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理论和叶澜团队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第二章,主要是对H班主任领导力的生成过程展开研究。其中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将H教师的成长历程划分为童真成长期,师范教育期,初任适应期,职业探索期,胜任提升期五个阶段来论述。其二,对H班主任领导力的实践图景进行梳理。包括教学和管理权力(教学权、管理监控权),专业能力(教育决断力、人际沟通力、教育前瞻力),精神影响力(人格魅力、情感感召力、价值引领力)。其三,归纳出H教师班主任领导力的三个生成特征:互动性、动态性和阶段性。第三章,主要是对H班主任领导力的生成机制展开探索。其中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从个体经历、个人特质、价值观念、重要他人、学校文化制度五个维度来探索H班主任领导力生成的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其二,探索H班主任领导力的生成机理。为了使探索过程更加清晰,本研究构建了一个生成机理模型,然后从生成的基础路径、生成的动力循环和生成的基础保障三个向度来阐释H班主任领导力的生成机理。总结及反思部分,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对H班主任领导力生成背后的多重内涵、内外交促的生成条件、班主任领导力的生成之道进行总结。其二,对本研究进行反思。
赵晓乐[5](2017)在《“新基础教育”视域下班主任工作的育人价值》文中提出班主任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角色,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与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新基础教育”认为班级不仅是教学的组织形式或学生社会化的场域,更是一种具有教育力量的群体组织。班主任对班级建设教育价值的关注即是对教育中的“具体个人”的关注,对学生生命生长的追求。这与现代教育观念中关注学生主动发展、关注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之价值取向一致。本文从教育学的立场出发,以关怀班级中学生的生命成长为基点,重新审视班主任工作的价值,认为班级建设作为独立于学科教学的实践领域,对学生社会性与个性的发展起着学科教学不能替代的作用。据此,本文重点探讨班主任工作的育人价值,并对当前班主任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反思,在此基础上进行班主任工作育人价值理论与实践的双向重构。本研究以班主任工作的育人价值作为研究问题,以“新基础教育”的教育生命观以及日常生活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与变化作为研究的落脚点,以复杂性理论作为主要的研究范式。本研究注重班主任工作价值研究中人的思维方式之改变,提倡复杂综合的思维方式,既需认识到人、事的内层次结构,也需从多视角出发认识人、事的丰富性存在,并且还要关注人与事在实践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与生成。本研究以田野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者在“新基础教育”实验校Z小学进行可为期3个月的实地调查,通过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方式对班主任工作的育人价值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包括研究的缘起,研究的问题,研究的基础与方法,基本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第二部分,对班主任工作的由来与发展进行了追溯。首先,追溯了班级以及班主任角色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其次,对班主任工作的性质与育人价值进行了归纳与分析,认为班主任育人价值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培育个体自主发展的生活方式,二是培育个体积极向上的生命情态。第三部分,以Z小学(“新基础教育”G市的实验校)为例,呈现了 Z小学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实践,并且对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第四部分,在“新基础教育”视域下对班主任工作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实践路径进行了重构,以班级建设为载体,从班级组织建设、班级文化创造、班级主题活动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基础教育”在班级领域的实践改革。第五部分,从班主任工作的育人价值得以实现的角度出发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走向专业化的要求,并试图从内视域(班主任个体专业能力的提升)、外视域(教育系统中各个层面的支持)两个方面探究班主任工作走向专业化的实践路径。
朱丽娟[6](2003)在《班主任工作的方圆艺术》文中研究指明 我谈谈班主任工作的方圆艺术。所谓“方”,即工作的原则、规章制度。所谓“圆”,即工作的策略、技巧。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应该是“方”中求“圆”,“圆”中求“方”,“方”“圆”统一,相得益彰。
施旻迪[7](2020)在《教育惩戒情形下的教师困境研究 ——基于江苏省D市N小学的案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古至今,无论中外,教育惩戒一直是一种普遍的,常规的教育方式。但近年来,随着“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对教育惩戒展开了批评与争论,致使教师们因惩戒而备受苛责与指摘,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也受到了冲击。因此,本文就目前教师在教育惩戒情形下的困境进行分析和探讨,力图寻找背后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本研究以与教育惩戒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和哲学理论为基础,以江苏省D市N小学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对教师、学生、家长对教育惩戒的认识及教师在惩戒情形下的回应展开实地研究,尝试回答“教师、学生、家长对教育惩戒的认识是什么样的?”,“教师在惩戒情形下的回应怎样?”,“当前小学教师在教育惩戒情形下的困境表现有哪些?”,“形成教育惩戒情形下教师困境的原因是什么?”等核心研究问题。本研究发现,尽管教育惩戒在应然层面似乎存在明显的学理、法理和政策依据,但是实然层面却表现出不小的争议性和复杂性。个案学校的学生、家长和教师三方在有关教育惩戒的问题上存在认知上的分歧,大家尚未建立共识,教师作为关键行动者,在教育惩戒的争议面前仍显得心存疑虑、束手束脚。结合有关教师惩戒的具体实践调研发现,教师对于惩戒权的践行一定程度上会进一步将自身至于困境之中。具体表现在:教师权威衰落、师生关系疏离、家校矛盾升级、工作激情减退、正当权益受损、精神压力倍增、职业信念动摇、社会声望下降。总的来说,教育惩戒难以正当实施,教师的职业环境更是不容乐观。而在这些困境的背后,我国的法律、教师自身、学生、家长、学校和现实社会都对它们的形成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针对这些现象及背后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可参考的策略,希望能为小学教师走出教育困境和教育生态的改善提供启示。
李凤香[8](2017)在《初中班主任日常管理生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于初中班主任而言,日常管理生活是班主任每天都要经历的,而多数班主任都沉浸在学生和日常管理生活中,无暇细细打量生活中的问题,正确认识日常管理生活。我们对日常管理生活进行深入的剖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理论素养,更有助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心灵的渗透和影响,还有助于提升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本文在解读班主任日常管理生活的意蕴、价值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访谈法、调查法及叙事研究等方法,以自身的班主任经历和周围的班主任群体为例,对初中班主任日常管理生活的困境进行详实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诸如守成与创新之间的纠结、情感与制度之间的徘徊、奉献与回报之间的矛盾、连续与断裂之间的冲突、自我成长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取舍等。结合自身的班主任经历及前人的研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这些管理层面的要求和制约、班主任自身专业成长的困惑以及外部环境下班主任收到的无形的压力是受传统管理文化、已有管理制度、管理职责边界、管理角色定位、专业诉求发展等因素的制约。针对影响班主任日常管理生活困境的主要原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提出让班主任过一种有边界、有反思、有研究、有智慧、有个性的生活来提升班主任日常管理生活的质量。
王丽琴[9](2005)在《秩序校园 ——中小学教学秩序的田野考察》文中指出“教学秩序”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日常概念,课程与教学论的经典范畴中尚缺少这方面的专题研究。本研究选择“教学秩序”为关键词,就是想充分吸收“课堂纪律”、“课堂管理”等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试图运用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对影响教学秩序形成与发展的诸因素做深入的梳理,并努力采用更务实的研究方法对教学秩序发生与发展的进程做真实的描摹。 本论文的主体部分由上下两编组成:上编为针对中小学生的教学秩序而进行的田野考察,重点在“拂晓小学”、“霞光中学”等学校展开,描摹了中小学生教学秩序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并对其中的若干问题如“小学阶段教学秩序的总体特征”、“中国特色的‘秩序教育’之路”等进行了讨论与反思。 下编的考察重点是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管理言行,考察方法除了倚重前文中的“现场考察”外,也把各种中小学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写作的教学随笔作为考察与分析对象,分别探讨了中小学教师日常教学管理方法、教学管理特色与风格、教学管理角色与效果、教学管理能力等问题,并通过对一个特殊教育机构教学秩序的探访,对普通学校中普遍存在的“差生”教育等问题进行讨论。 除了前言、主体部分之外,论文还提供了8个小学和初中的学生个案,通过这几个典型的秩序教育故事,讨论“个性化”、“人性化”的秩序教育取向问题。
张蓉[10](2001)在《浅谈班主任工作的“几何”艺术》文中认为 初涉教育界就听说,当一名教师一定要做班主任,才能真正体会到教育的艺术和魅力。经过一年多的亲身经历,我认为,班主任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可以塑造得十分完美的学生,我们的工作应该是具有“几何”艺术的科学之花。 首先,班主任工作应该具有科学性,讲究方圆兼顾的原则艺术。有一位教育学家说,“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位教育专家。”在我校班主任工作培训班的一期讲座中,一位老教师曾说,“班主任工作应该用方圆兼顾的原则进行科学的管理,利用心理学的知识去引导学生;从正、反两面结合进行
二、论班主任工作的“方圆”艺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班主任工作的“方圆”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初任教师家校合作能力发展状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缘由 |
(一)学习经历:引发新的问题思考 |
(二)调研所见:感悟新的变革需要 |
(三)阅读所思:明晰国际国内差距 |
(四)参会所闻:启发新的研究思路 |
二、文献综述 |
(一)关于家校合作中教师的研究 |
(二)关于教师家校合作能力的研究 |
(三)关于初任教师的研究 |
三、概念界定 |
(一)教师的家校合作能力 |
(二)小学初任教师 |
(三)教师教育 |
四、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与论文框架 |
(一)研究问题 |
(二)论文框架 |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
(一)选择H师范学院的原因 |
(二)选择几位初任教师的原因 |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
(一)个案研究方法 |
(二)研究过程 |
四、研究的伦理问题 |
第三章 小学初任教师家校合作能力的个案考察 |
一、认知能力:“深入思考比较少” |
(一)认识情境:“大概了解了” |
(二)理解情境:“赢得了家长就赢得了全世界” |
二、社交能力:“双向互动不多的” |
(一)人际交往:“有点套路的” |
(二)组织与管理:“家委会应该是没有规章制度的” |
三、行动能力:“主动性还是要进一步加强” |
(一)调控能力:“有些事情等到发生了才知道” |
(二)自主学习:“我没看这种书/没被要求写论文”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影响初任教师家校合作能力的因素分析 |
一、教师教育的缺失 |
(一)单薄的职前教育课程 |
(二)难以反馈的实习形式 |
(三)被边缘化的培训内容 |
(四)不完善的教师评价制度 |
二、学校环境的抑制 |
(一)任务繁重的教育教学压力 |
(二)自上而下“命令式”的活动形式 |
(三)难以落实的家校合作制度 |
三、周边环境的浸染 |
(一)浮躁功利的社会生态 |
(二)差异化的学习氛围 |
四、初任教师个人的局限性 |
(一)理论认知:“家长不够专业” |
(二)学习动机:“学校没有要求” |
(三)实践行为:“完成学校的任务”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培养教师家校合作能力的建议 |
一、教师教育的变革 |
(一)教师培养模式的变革 |
(二)职前教育的课程设计 |
(三)职前教育中的实习活动 |
(四)入职教育与在职培训 |
(五)教师评价制度 |
二、学校层面的支持 |
(一)学校管理与工作安排 |
(二)学校成员内部的合作 |
(三)学校家校合作制度的建设 |
三、社会环境的创设 |
(一)完善教师家校合作能力的相关制度 |
(二)构建良好的社会文化 |
(三)倡导社会团体提供帮助 |
四、教师的自我教育 |
(一)自发自觉的教育观念 |
(二)主动积极的学习动机 |
(三)躬行实践的行为模式 |
本章小结 |
结语 |
一、对家校合作的再认识 |
二、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一)研究的不足 |
(二)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初任教师家校合作能力”的自评表 |
附录2 访谈提纲 |
附录3 观察表格 |
致谢 |
(2)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构建研究 ——以四川省绵阳市MY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缘起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目的 |
1.2.2 高中班主任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师生关系研究 |
1.3.2 和谐师生关系研究 |
1.3.3 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研究 |
1.3.4 对相关研究的述评 |
1.4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4.1 高中生 |
1.4.2 班主任 |
1.4.3 师生和谐关系 |
1.4.4 构建 |
1.5 研究理论基础 |
1.5.1 平等的首席者 |
1.5.2 多元智力理论 |
1.5.3 三喻文化理论 |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7 研究创新 |
第2章 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现状研究 |
2.1 问卷设计与研究样本选择 |
2.1.1 问卷编制 |
2.1.2 研究现场选择 |
2.1.3 问卷对象选择 |
2.1.4 问卷统计分析方法 |
2.2 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
2.2.1 学生对自我的认知 |
2.2.2 学生对班主任的认知 |
2.2.3 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认知 |
2.3 班主任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
2.3.1 班主任对自我的认知 |
2.3.2 班主任对学生的认知 |
2.3.3 班主任对师生关系的认知 |
2.4 师生问卷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
2.5 师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小结 |
第3章 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目前存在的问题 |
3.1.1 班主任与学生关系淡化 |
3.1.2 班主任权利与责任失衡 |
3.1.3 班主任“权威”受到挑战 |
3.2 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关系不和谐的原因 |
3.2.1 学校评价体制失衡,造成师生不和谐 |
3.2.2 师生交流沟通欠缺,为相互了解形成障碍 |
3.2.3 知识获取多元化,多元化文化冲击 |
3.2.4 高中班主任团队建设有待优化 |
3.2.5 高中生的亚健康状态有待改善 |
第4章 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构建的教育叙事研究 |
4.1 个案研究对象选择 |
4.2 实地考察 |
4.3 T老师班满意、信任度调查分析 |
4.4 教育故事呈现 |
4.5 故事追本溯源,发掘构建和谐关系的特点和师生观 |
4.5.1 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特点 |
4.5.2 高中班主任构建和谐关系的师生观 |
第5章 建立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对策 |
5.1 以营造民主教学环境为基础,促进教学关系和谐 |
5.1.1 建立多元教育评价体系 |
5.1.2 贯彻全面发展人才理念 |
5.1.3 构建和谐民主校园文化 |
5.2 以加强沟通了解为核心,促进师生互动交流 |
5.2.1 平等尊重爱心教育 |
5.2.2 掌握沟通交流技巧 |
5.2.3 掌握必备心理学知识 |
5.3 以提高高中生整体素质为目的,促进师生彼此尊重 |
5.3.1 传承尊师敬长美德 |
5.3.2 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
5.3.3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
5.4 以优化高中班主任队伍为手段,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
5.4.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
5.4.2 关注班主任健康状况 |
5.4.3 完善高中班主任配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传统文化与学校变革 ——基于浙江省永康中学的教育实践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意义与方法 |
(四)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传统文化在学校变革中的推动力 |
(一) 传统文化在学校变革中的作用 |
1. 传统文化以整体的方式影响学校变革 |
2. 影响学校变革的各个方面 |
3. 影响学校变革的路径 |
4. 影响学校变革的结果 |
(二) 传统文化在学校变革中的价值 |
1. 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2. 传统文化在学校变革中的价值 |
二、“方圆文化”——永康中学变革的精神内核 |
(一) “方圆文化”诠释 |
1. “方圆”、“方圆文化”之义 |
2. “方圆文化”的思想渊源 |
3. “方圆文化”的基元 |
4. “方圆文化”的践行准则 |
(二) 孔子“君子”人格理论中的“方圆文化”特质 |
1. “君子”——孔子的理想人格 |
2. 孔子“君子”理想人格理论中“方圆特质”的体现 |
(三) 老子“圣人”观中的“方圆文化”特质 |
1. 圣人之境——老子的理想人格模式 |
2. 圣人之境中的“方圆特质” |
三、永康中学变革中的“方圆文化”之实践 |
(一) 永康中学变革概况 |
1. 永康中学之历史 |
2. 永康中学之“新生” |
(二)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
1. 校旗 |
2. 学校建筑 |
3. 学校文化设施 |
(三) 学校制度文化建构 |
1. “刚柔并济”——学校领导风范 |
2. “刚、韧、忍”——德育工作管理 |
3. “修道之谓教”与“化性起伪”——教学工作管理 |
4. 专业成长与生命关怀——教师队伍建设 |
5. 多维互动与全面发展——创建学校三类课程 |
(四) 学校精神文化创建 |
1. “仁、智、勇”三达德——校训之精神意蕴 |
2. 教师行为特质——学校精神文化的体现 |
3. 学生行为特质——学校精神文化的展现 |
(五) “方圆文化”推动学校变革的成效 |
1. 学校推动了“方圆文化”的传播与创造 |
2. “方圆文化”推动了学校发展 |
3. “方圆文化”建设之反思 |
结语:传统文化——学校变革的精神动力之源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4)园丁札记 ——一位小学教师班主任领导力生成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提升班主任领导力是促进班主任专业化进程的应然诉求 |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领导的实践困境 |
(三)研究者个人经历与兴趣 |
二、研究的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教师领导力相关研究 |
(二)班主任领导力相关研究 |
(三)小学班主任相关研究 |
(四)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四、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
(四)研究创新点 |
五、研究过程 |
(一)研究工具 |
(二)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三)研究思路 |
第一章 小学班主任领导力的理论阐释 |
一、概念界定 |
(一)领导力 |
(二)班主任 |
(三)小学班主任领导力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一)领导力五力模型 |
(二)道德领导理论 |
(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
第二章 H班主任领导力的生成过程 |
一、H班主任的成长历程 |
(一)童真成长期 |
(二)师范教育期 |
(三)初任适应期 |
(四)职业探索期 |
(五)胜任提升期 |
二、H班主任领导力的实践图景 |
(一)教学和管理权力 |
(二)专业能力 |
(三)精神影响力 |
三、H班主任领导力的生成特征 |
(一)互动性 |
(二)动态性 |
(三)阶段性 |
第三章 H班主任领导力的生成机制 |
一、H班主任领导力生成的影响因素 |
(一)内部因素 |
(二)外部因素 |
二、H班主任领导力的生成机理 |
(一)H班主任领导力生成的基础路径 |
(二)H班主任领导力生成的动力循环 |
(三)H班主任领导力生成的重要保障 |
总结及反思 |
一、研究总结 |
(一)班主任领导力生成背后的多重意涵 |
(二)内外交促的生成条件 |
(三)班主任领导力的生成之道 |
二、研究反思 |
(一)自我反思 |
(二)研究内容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新基础教育”视域下班主任工作的育人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由 |
(一) 惧: 自身的教育体验 |
(二) 叹: 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
(三) 喜: 偶遇“基于生命立场”的“新基础教育” |
(四) 乐: 教育学人之“家园”立场的回归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的基础与方法 |
(一)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二) 研究的方法基础 |
四、基本概念界定 |
(一) “新基础教育” |
(二) 班主任 |
(三) 育人价值 |
五、文献综述 |
(一) 关于班主任制的研究 |
(二) 关于班主任角色的研究 |
(三) 关于班主任工作的研究 |
(四) 关于班主任工作作用的研究 |
第1章 班主任工作之追溯 |
一、班主任角色的产生与发展 |
(一) 班级以及班级的产生 |
(二) 班主任的产生与发展 |
二、班主任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
(一) 工作对象的多元性 |
(二) 工作过程的复杂性 |
三、班主任工作育人价值的内涵 |
(一) 培育个体自主发展的生活方式 |
(二) 培育个体积极向上的生命情态 |
第2章 班主任日常工作的呈现及反思 |
一、田野研究概述 |
(一) 田野地点的选择 |
(二) Z小学概况 |
二、班主任日常工作实践的呈现 |
(一) 班级日常管理 |
(二) 班主任与学生的交往 |
(三) 班主任与家长的合作 |
(四) 小结 |
三、班主任日常工作实践的反思 |
(一) 班主任对自身工作的认识停留于表面 |
(二) 班主任工作存在负荷状况 |
(三) 班主任处于多种的矛盾与冲突之中 |
第3章 “新基础教育”的启示 |
一、“新基础教育”班主任工作观念系统的更新 |
(一) 价值取向: 回归生命 |
(二) 思维方式: 复杂综合 |
二、“新基础教育”班主任工作育人目标的转变 |
(一) 学生的成长 |
(二) 班主任的发展 |
三、“新基础教育”班级建设的实践改革 |
(一) 内涵分析: 班级以及班级建设 |
(二) 实践探索: 班级建设的改革过程 |
(三) 小结 |
第4章 班主任工作育人之支持体系 |
一、内视域:提升班主任的专业性 |
(一) 认识厘清: 从“感性”走向“理性” |
(二) 实践依据: 从“经验”走向“专业” |
(三) 内生力量: 从“自在”走向“自为” |
二、外视域:寻求教育系统的关注 |
(一) 微观: 来自“科任教师”的协助 |
(二) 中观: 来自“学校层面”的尊重 |
(三) 宏观: 来自“教育政策”的肯定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课题 |
后记 |
(7)教育惩戒情形下的教师困境研究 ——基于江苏省D市N小学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教育惩戒 |
(二)体罚 |
(三)教师困境 |
四、文献综述 |
(一)国内相关研究 |
(二)国外相关研究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与逻辑框架 |
(一)研究内容与问题 |
(二)逻辑框架 |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
(三)样本信息 |
三、研究工具的编制 |
(一)问卷的编制与检验 |
(二)访谈的编制 |
四、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五、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三章 教育惩戒的学理与法理依据 |
一、教育惩戒的必要性 |
(一)柏拉图的惩罚哲学 |
(二)小学生特征分析 |
二、教育惩戒的合理性 |
(一)教育学依据:对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 |
(二)心理学依据:对学生行为的养成作用 |
(三)管理学依据:对学生管理的促进作用 |
三、教育惩戒的合法性 |
(一)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
(二)我国法律中的教育惩戒 |
第四章 各方对教育惩戒的认知与回应 |
一、认同的匮乏:来自“消费者”的异议 |
(一)学生和家长对教育惩戒必要性的认同度不高 |
(二)学生和家长对“教育惩戒与体罚”辨识不清 |
(三)学生和家长对“教师有权惩戒学生”不敢苟同 |
(四)学生与家长消极应对教育惩戒 |
二、共识的未至:三方在认知上的分歧 |
(一)三方在教育惩戒目的上认知差距较大 |
(二)三方在教育惩戒原则上存在分歧 |
(三)三方对教师惩戒情形表态不一 |
(四)三方对教师惩戒方式各有看法 |
三、焦虑的蔓延:教师面对惩戒的回应 |
(一)惩戒前的举棋不定 |
(二)惩戒时的顾虑重重 |
(三)惩戒后的担惊受怕 |
第五章 教师在教育惩戒情形下的困境及归因 |
一、教师在教育惩戒情形下的困境表现 |
(一)教师的工作环境面临挑战 |
(二)教师的个人生活压力重重 |
(三)教师的职业认同备受影响 |
二、教师在教育惩戒情形下的困境归因 |
(一)法律依据不明 |
(二)学校支持不够 |
(三)教师能力不及 |
(四)学生素质不足 |
(五)家长观念不当 |
(六)社会偏见遍存 |
第六章 促进教师走出教育惩戒困境的对策 |
一、法律层面 |
(一)推动惩戒入法,健全相关机制 |
(二)优化实施细则,提供具体参考 |
二、学校层面 |
(一)构建校本制度,实现惩戒规范 |
(二)秉持公正态度,维护教师权益 |
三、教师层面 |
(一)改善惩戒方式,规避惩戒误区 |
(二)提升专业素养,增强教育能力 |
(三)调整身心状态,保持良好心态 |
四、学生层面 |
(一)提高惩戒认知,合法行使权利 |
(二)接受挫折教育,加强自身素质 |
五、家长层面 |
(一)更新教育理念,理性对待惩戒 |
(二)重视家庭教育,担起教育责任 |
六、社会层面 |
(一)正确宣传惩戒,创设良好环境 |
(二)传播准确信息,发挥正向作用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调查问卷 |
附件一:教师问卷 |
附件二:学生问卷 |
附件三:家长问卷 |
访谈提纲 |
附件四:校领导访谈提纲 |
附件五:教师访谈提纲 |
附件六:学生访谈提纲 |
附件七:家长访谈提纲 |
致谢 |
(8)初中班主任日常管理生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价值 |
四、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班主任日常管理生活解读 |
一、班主任日常管理生活的意蕴 |
二、班主任日常管理生活的价值 |
三、班主任日常管理生活的特征 |
第三章 初中班主任日常管理生活的困境 |
一、守成与创新之间的纠结 |
二、情感与制度之间的徘徊 |
三、奉献与回报之间的矛盾 |
四、连续与断裂之间的冲突 |
五、自我成长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取舍 |
第四章 初中班主任日常管理生活困境的原因 |
一、传统管理思想的钳制 |
二、已有管理制度的宰制 |
三、管理职责边界的模糊 |
四、管理角色定位的缺失 |
五、专业发展诉求的压制 |
第五章 初中班主任日常管理生活的提升 |
一、过一种有边界的管理生活 |
二、过一种有反思的管理生活 |
三、过一种有研究的管理生活 |
四、过一种有智慧的管理生活 |
五、过一种有个性的管理生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秩序校园 ——中小学教学秩序的田野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一、选题缘由:一个从“私己”走向“连通”的问题 |
二、主题词解: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 |
三、相关研究:一片“贫瘠”而又丰饶的研究土壤 |
四、研究方法:一道“流行”而又寂寞的研究旅程 |
上编 学“秩序”的那群孩子——中小学教学秩序的发生与发展研究 |
第一章 课堂内外的秩序图景——小学新生教学秩序的主要表现形态 |
一、“向40分钟要质量”:一年级的课堂并不轻松 |
二、“先作业,再革命”:一年级的作业是道坎 |
三、“美好的时光总是特别短暂”:课间十分钟印象记 |
四、考场初体验:站在考选起跑线上 |
五、“特殊与例外”:校园生活的另一番景象 |
讨论:告别“幼儿”,走向“学生”——小学生“秩序感”的基本特征及其反思 |
第二章 看得见的进步——小学新生“入序”过程的主要阶段、特征及机制 |
一、“渐入佳境”:新生“入序”的各个阶段及具体特征 |
二、秩序的背后:新生“入序”具象后的机制 |
讨论:秩序的代价——“入序”的副作用及其反思 |
第三章 “你看看这些孩子!”——小学新生主要“失序”行为及成因 |
一、课堂“失序”行为及相应的管理策略 |
二、课外“失序”行为扫描: |
三、“不能全怪孩子”——影响新生教学秩序的主要因素 |
讨论:“有序”的理由与“无序”的价值——以“举手”和“插嘴”为例 |
第四章 我们不再是新生——小学生教学秩序的后续考察 |
一、“小不点”长大了:跟踪二(1)班 |
二、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探访五(1)班 |
讨论:“小学”不小——小学阶段教学秩序的总体特征与反思 |
第五章 走进中学——中学生教学秩序一瞥 |
一、城市的边缘——一所转制初中新生班主任工作田野考察 |
二、回望高中那三年——关于高中教学秩序的间接研究 |
讨论:长大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国特色的“秩序教育”之路及其反思 |
下编 秩序是怎样制成的?——中小学教师教学管理言行研究 |
第六章 “我们有办法”——中小学教师日常教学管理方法与策略扫描 |
一、“一二三、坐端正”:中小学教师眼中的“组织教学” |
二、苦口婆心:中小学教师的“说功”小议 |
三、赏罚分明:中小学教师眼中的赏识与惩戒 |
四、见贤思齐:榜样与偶像在“制序”过程中的作用 |
五、教室里的“孟母三迁”:班级座位的编排 |
讨论:明天这些办法是否依然有效?——教师教学管理方法的局限性分析 |
第七章 “办法差异的背后”——不同年级教师的教学管理特色与风格 |
一、“火眼金睛”:小学教师的课堂监控与反馈能力印象 |
二、“课堂骗术”:小学低年级教师的教学管理技艺 |
三、“个人魅力”:高年级段教师教学管理特色 |
四、“走进心灵”:中学教师教学管理的信念及其反思 |
五、“顺其自然”还是“放任自流”:大学教师教学管理观一瞥 |
讨论:“我不喜欢这样”——中小学教师“制序”风格的三维模型 |
第八章 “县官不如现管”——不同岗位教学管理角色与效果 |
一、大权在握、不堪负重:班主任的角色与作用反思 |
二、“三足鼎立,三分天下”: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课堂印象 |
三、“我有我的美”:各种副科的课程魅力浅谈 |
四、“我也是老师”:校长、主任们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
五、红领巾的N种用途:少先队组织在小学教学秩序形成中的地位与价值 |
六、“成长驿站”哪天开门:心理辅导员走进中小学 |
讨论:我们都是教学的管理者——教师的管理者角色刍议 |
第九章 从“新手”到“专家”——不同专业化发展阶段教师教学管理能力概览 |
一、新手上路,请多关照:新手时期教师教学管理状况及其困惑 |
二、“我们那时候”:老中青年教师教学管理理念的比较 |
三、“骨干、骨干,骨头榨干”:走近“骨干教师”的教学管理世界 |
四、名、特教师教给我们什么?:特级教师课堂的“特级管理”一瞥 |
讨论:教师是天生的管理者吗?——教师教学管理能力形成过程初探 |
第十章 特殊的学校、特殊的秩序——“行走学校”探访记 |
一、慕名而来:媒体对“行走学校”的关注 |
二、目击“训练”:初识“择差教育” |
三、各抒己见:普通学校老师们的讨论 |
四、与“差生”零距离:短暂而诚恳的观察与交流 |
五、“仓皇”而去:离开“行走学校”后的情感历程 |
讨论:“差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秩序?——兼议中小学教师的“惩戒权”及与“体罚”的界限 |
个案 |
一、“我一分钟都坐不住,怎么办?”——小亮的故事 |
二、快乐的小麻雀——小倩的故事 |
三、“一二三,不坐端正”——小舟的故事 |
四、“不知道”也会告状了——小静的故事 |
五、徘徊于边缘的女孩——关于小丹的通信 |
六、不能忽视孩子心灵深处的温泉——小杰印象 |
七、爱哭的女孩——初一女生小莹的故事 |
八、我们班的“笑神经”——小骏的故事 |
附录 |
参考文献 |
代后记:怎样爱你最合适? |
四、论班主任工作的“方圆”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初任教师家校合作能力发展状态研究[D]. 吕聪.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2]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构建研究 ——以四川省绵阳市MY学校为例[D]. 陈思.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4)
- [3]传统文化与学校变革 ——基于浙江省永康中学的教育实践考察[D]. 于浪. 浙江师范大学, 2013(03)
- [4]园丁札记 ——一位小学教师班主任领导力生成的叙事研究[D]. 刘海峰.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5]“新基础教育”视域下班主任工作的育人价值[D]. 赵晓乐. 广西师范大学, 2017(02)
- [6]班主任工作的方圆艺术[J]. 朱丽娟. 班主任, 2003(03)
- [7]教育惩戒情形下的教师困境研究 ——基于江苏省D市N小学的案例分析[D]. 施旻迪.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3)
- [8]初中班主任日常管理生活研究[D]. 李凤香. 青岛大学, 2017(01)
- [9]秩序校园 ——中小学教学秩序的田野考察[D]. 王丽琴. 南京师范大学, 2005(03)
- [10]浅谈班主任工作的“几何”艺术[J]. 张蓉.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