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进社会实践的大课堂(论文文献综述)
冯秀军[1](2021)在《善用“大思政课”的三个维度》文中提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育人以大德的人生大课。"大思政课要善用之"是办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的重要方向指引。深刻理解大思政课之"大",善用历史资源以彰显大思政课深厚底蕴,善用国际比较以彰显大思政课宽广视野,善用社会资源以彰显大思政课实践品格,是当前善用大思政课、上好思政大课的必然要求。
甘子成,翟兴娥,芦莎[2](2021)在《基于IRF/IRE的思政圈层增效深度学习实证研究——以思政小课堂与“一线课堂”协同增效课堂实践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课堂话语体系建构需要考虑教师为主导的提问、启发、诱发,学生为主体地位的应答,教师根据学生回应进行的新反馈/评论,或最后对整个课堂予以评价。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亟需改进传统教学方式。思政小课堂与"一线课堂"协同增效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探索。它根源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满足思政课提升话语质量和助力于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实现思政小课堂与"一线课堂"协同增效需要在课堂内和课堂外、教学形式和教学内涵等方面下功夫。
唐建兵[3](2021)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逻辑进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强化实践教学是新时代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基本环节。回应新时代思政课重大关切,从国家法规政策和已有研究成果的双重维度,阐释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出场逻辑。突破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已有研究范式,以拓展延伸思政小课堂为逻辑展开,提出了拓展延伸思政小课堂必须坚持适度、有效两大原则,吃透教材、关注时事、贴近生活,阐述了社会大课堂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逻辑归宿的基本概念和实施推进的有效路径。
王苹,张洁,齐宝卫[4](2021)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现思政课大小课堂相结合——以“共建美好家园”社区实践活动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高中思政课实现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统一,可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结合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利用各类资源,开展主题化、系列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将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改变了学习方式。思政课大小课堂的融合,让学生坚定了信念、陶冶了情操、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升了能力,较好地完成思政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杨清[5](2020)在《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青年教育,始终关心关爱青年的成长成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也正是因为有了广大青年的支持和贡献才得已稳步向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广大青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建设的进程中的战略定位给予了明确的指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还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明确了具体发展的目标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并将青年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前景紧密地联系起来。当前的中国为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伟大胜利需要作为核心人才力量的广大青年不懈奋斗,为谁培养青年,培养怎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时给予回应。可见,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研究正是建立在一定的问题基础上,是对当代青年教育工作面临一系列新问题的时代回应,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研究价值。本文主要从六个部分对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展开研究:第一部分是导论阐述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和意义、研究现状、思路和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形成,主要从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形成的时代背景(国内和国外背景)、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渊源以及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基础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三部分论述了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主要从关于青年教育的定位和目标、关于青年教育内容的构成要素以及关于青年教育的原则方法等三个部分展开论述。习近平关于当代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战略定位和总体目标分别是:“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和“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由九个要素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法治观念培育、思想品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家国情怀教育、知行合一教育、奋斗精神培育、创新精神的培育。四个基本原则,第一是两个巩固原则;第二是以人为本原则;第三是两个相统一原则;第四是主动占领阵地意识原则。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最新的方法主要包括:一是实践育人法;二是文化育人法;三是心理辅导法;四是榜样引领法。第四部分论述了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鲜明特征,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战略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以及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第五部分论述了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理论价值主要从开辟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理论的新境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青年教育思想、成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揭示了当代中国青年教育客观规律和本质要求这四点展开论述;实践价值则从为做好党的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新时代青年建功立业提供行动指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强大助力以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而展开论述的。第六部分论述了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价值实现的路径选择,以社会教育为依托,打造好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正面宣传教育渠道、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教育氛围以及发挥共青团在广大青年思想领域中的积极引领作用;以学校教育为主体,重视并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理论研究、打造好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以及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机制;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助力青年教育并建立家庭教育机制、建立家庭教育的导向和激励机制以及发挥家风家训潜移默化地教育作用;以个体教育为重点,增强自我教育意识提升自我教育能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何益忠[6](2020)在《论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文中提出思政小课堂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社会大课堂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是指将小课堂的理论性同大课堂的实践性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统一;将小课堂的抽象的理论教育和大课堂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实现理论抽象和现实具体的统一。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教师是关键,实践教学是抓手,学校和社会联动是保障。
郭梅[7](2020)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校园文化建设 ——以S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导向性、激励性和规范性,同时,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可以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来实现的,所以笔者提出了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目前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很多,但明确指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较少;同时,大多数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主要是指向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方面。笔者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不应该单单是以上三个方面,学生进入学校参与的一切活动,看到的一切事物,感受到的一切感知,都是一个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所带来的。由于这样的研究让学生核心素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落地深根的研究还比较缺乏,特别是在日常管理,日常教育教学中体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更是比较少。所以笔者产生了做这方面研究的想法,想要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一目的融入到教育教学等各方面之中。并且,笔者认为基于这种情况,如何构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校园文化建设更显重要,如何在常态化的管理中有意识地融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有待深入探究的问题。S中是一所重视学生“自主发展”的学校,在核心素养提出以后,学校更是积极参与和探索研究,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完善和补充。本研究就是一项关于“核心素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的个案研究,研究的重点不是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培养核心素养的关系,不是对“核心素养”概念的研讨,而是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让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如何让校园文化建设与日常教育教学相融洽的研究。笔者作为S中的一员,亲历了学校基于核心素养校园文化建设的改进和完善过程,并通过自己的观察、访谈、文献查阅等研究方法,梳理了S中构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要点,记录了学校的发展历史,总结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中的成效和问题;同时,作为学校德育教育部门工作者、班主任、热爱教育的普通教师,更是从自己所了解的几个方面入手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常规化,核心素养培养常态化,进而形成了本文。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如何从德育工作、课堂改革以及校本课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构建有人文气息、自主风气、社会担当的校园文化。本研究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境界为基础、营造充满人文底蕴的校园环境为关键,提高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社会担当能力为目标。本次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的缘由,界定相关概念,分析、评价关于校园文化建设和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研究,简述了研究的内容与思路,概括了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校园文化建设和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还概括了校园文化建设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因素,主要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导向性、激励性、规范性三个方面出发,重点阐述了校园文化建设对一个学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并且论述了目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展示了在S中做的相关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S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从S中总体情况和其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了解,重点S中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校园文化的解读以及对核心素养各方面的讲解,其中从文化基础层面,自主发展层面,社会参与层面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说。第四部分主要是S中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实施,重点解读了S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构建和在德育工作、课堂改革、校本课程三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案,分别从班级工作,社团建设、德育大课堂三个方面列举了立足德育教育,构建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实施课堂改革,构建自主发展的校园文化,创建校本课程,构建社会参与的校园文化三个方面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校园文化建设。
周文翠,靖波,王建波[8](2020)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小课堂”与“大课堂”协同的三个维度》文中指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要与时俱进地提高其教学实效性,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推进"小课堂"与"大课堂"的协同。从内容、主体、资源三个维度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小课堂"与"大课堂"的协同目前还存在着内容脱节、主体单一与保障不足的问题。应以基本理论为核心,以问题意识贯通两个课堂,建立理论专题与实践主题的内容联动机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为主导,争取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完善校本资源,挖掘地域资源,健全课程资源保障体系,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小课堂"与"大课堂"的协同。
柯晓莉,张作真[9](2020)在《发散课堂教学 提高思政质效——谈课程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问题》文中指出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而言,只有注重实践"活"知识,联系社会"真"现实,把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杨文山[10](2020)在《义务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文中认为哲学是每个时代知识经验的浓缩与精华,是指导人们学习与实践的重要理论工具,也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1]。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民族独立与解放斗争中,不断丰富与发展起来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
二、走进社会实践的大课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走进社会实践的大课堂(论文提纲范文)
(1)善用“大思政课”的三个维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思政课”何以为“大” |
1. 思政课肩负攸关“国之大者”的课程责任和历史使命 |
2. 思政课是引领青年、武装头脑的“人生大课” |
3. 思政课具有贯通古今中西、联结理论实际的大视野 |
二、善用历史资源,彰显“大思政课”深厚底蕴 |
1. 从历史中回溯初心,树立远大理想 |
2. 从历史中认识规律,把握时代大势 |
3. 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传承伟大精神 |
三、善用国际比较,彰显“大思政课”宽广视野 |
1. 读懂“两个大局”,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 |
2. 讲好中国故事,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 |
四、善用社会资源,彰显“大思政课”实践品格 |
1. 拓展内涵,把社会资源引入思政大课堂 |
2. 拓展时空,让思政课堂走入社会大天地 |
(2)基于IRF/IRE的思政圈层增效深度学习实证研究——以思政小课堂与“一线课堂”协同增效课堂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IRF/IRE的思政圈层增效深度学习 |
二、IRF/IRE的思政圈层协同增效的逻辑机理 |
(一)建设人才强国:思政小课堂与“一线课堂”协同增效的目标追求 |
1. 立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人才目标。 |
2. 立足“工学相结合”“理实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式。 |
(二)提升话语质量:思政小课堂与“一线课堂”协同增效的现实需要 |
1. 实现“讲清道理”与“讲好故事”相互促进需要。 |
2. 做到“两贴近”与坚守正确导向的需要。 |
(三)遵循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思政小课堂与“一线课堂”协同增效的学理依据 |
1. 根源于实践对理论的决定性作用。 |
2. 根源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
(四)符合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思政小课堂与“一线课堂”协同增效的主体条件 |
1. 依据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相互区别。 |
2. 依据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相互联系。 |
三、IRF/IRE的思政圈层协同增效的路径选择 |
(一)开展与社会实践“无缝对接”的理论教学:思政小课堂与“一线课堂”协同增效的改革方向 |
1. 思政小课堂要立足于社会实践,为社会实践服务。 |
2. 思政小课堂要延伸至“一线课堂”。 |
(二)开展具有理论指导和理论内涵的实践教学:思政小课堂与“一线课堂”协同增效的价值遵循 |
1. 要夯实思政课社会实践的理论基础。 |
2. 要促进学生在社会实践检验理论和运用理论。 |
(三)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思政小课堂与“一线课堂”协同增效的着力点 |
1. 思政小课堂要以专业元素为内容载体。 |
2.“一线课堂”与专业实训相融合。 |
(四)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理论魅力:思政小课堂与“一线课堂”协同增效的力量源泉 |
1. 思政小课堂讲好中国故事“接地气”。 |
2.“一线课堂”展现理论魅力“有高度”。 |
四、结语 |
(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逻辑进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策背景与文献回顾: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逻辑生成 |
(一)政策背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政策支撑 |
(二)文献回顾: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研究视阈 |
二、拓展延伸思政小课堂: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逻辑展开 |
(一)拓展延伸思政小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1.拓展延伸思政小课堂是更新课堂教学资源的需要 |
2.拓展延伸思政小课堂是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的需要 |
(二)拓展延伸思政小课堂的基本原则 |
1.适度原则,分清教学内容主次 |
2.有效原则,围绕课堂教学目标 |
(三)拓展延伸思政小课堂的对策建议 |
1.吃透教材,把握高校思政课程知识体系 |
2.关注时事,用好伟大实践中的最新成果 |
3.贴近生活,引入社会实践中的鲜活案例 |
三、用好用活社会大课堂: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逻辑归宿 |
(一)何谓社会大课堂? |
(二)实施推进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路径 |
1.做好方向引导和观念引领 |
2.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
3.完善保障措施和保障机制 |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现思政课大小课堂相结合——以“共建美好家园”社区实践活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思政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 |
(一)实践活动的主题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
(二)实践活动的场所与学生成长需要相结合 |
(三)实践活动的形式服务于多样化的主题 |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社会大课堂“激活”思政小课堂 |
(一)提出问题,用多元的视角观察社会 |
(二)解决问题,用探究的方式了解社会 |
(三)深化问题,用科学的精神认识社会 |
三、综合开发实践活动资源,社会大课堂“浸入”思政小课堂 |
(一)教师是社会实践活动资源开发的关键主体 |
(二)重点开发利用乡土资源 |
(三)多主体协同开发实践活动资源 |
(5)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1.选题缘由 |
2.选题意义 |
3.研究现状 |
4.研究思路 |
5.研究方法 |
6.创新之处 |
第1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形成 |
1.1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形成的时代背景 |
1.1.1 国际背景 |
1.1.2 国内背景 |
1.2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渊源 |
1.2.1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青年教育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
1.2.2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青年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1.2.3 对中华传统文化中青年教育思想的弘扬和发展 |
1.3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基础 |
1.3.1 现实需要: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现实依据 |
1.3.2 发展历程: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发展阶段 |
第2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
2.1 关于青年教育的定位和目标 |
2.1.1 战略定位 |
2.1.2 总体目标 |
2.2 关于青年教育内容的构成要素 |
2.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2.2.2 传统文化教育 |
2.2.3 法治观念培育 |
2.2.4 思想品德教育 |
2.2.5 理想信念教育 |
2.2.6 家国情怀教育 |
2.2.7 知行合一教育 |
2.2.8 奋斗精神培育 |
2.2.9 创新精神培育 |
2.3 关于青年教育的原则方法 |
2.3.1 青年教育的基本原则 |
2.3.2 青年教育的主要方法 |
第3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鲜明特征 |
3.1 战略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
3.1.1 高瞻远瞩的战略性 |
3.1.2 立足实际的实践性 |
3.2 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 |
3.2.1 一脉相承的历史性 |
3.2.2 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
3.3 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 |
3.3.1 底蕴深厚的民族性 |
3.3.2 和而不同的世界性 |
3.4 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 |
3.4.1 逻辑严密的科学性 |
3.4.2 叙事巧妙的艺术性 |
第4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
4.1 理论价值 |
4.1.1 开辟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青年教育理论的新境界 |
4.1.2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青年教育思想 |
4.1.3 成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4.1.4 揭示了当代中国青年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本质要求 |
4.2 实践价值 |
4.2.1 为做好党的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
4.2.2 为新时代青年建功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 |
4.2.3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强大助力 |
4.2.4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
第5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价值实现的路径选择 |
5.1 以社会教育为依托 |
5.1.1 打造好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正面宣传教育渠道 |
5.1.2 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教育氛围 |
5.1.3 发挥共青团在广大青年思想领域中的积极引领作用 |
5.2 以学校教育为主体 |
5.2.1 重视并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理论研究 |
5.2.2 打造好思政教育的主阵地 |
5.2.3 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机制 |
5.3 以家庭教育为基础 |
5.3.1 助力青年教育并建立家庭教育机制 |
5.3.2 建立家庭教育的导向和激励机制 |
5.3.3 发挥家风家训潜移默化地教育作用 |
5.4 以个体教育为重点 |
5.4.1 增强自我教育意识提升自我教育能力 |
5.4.2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5.4.3 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论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的价值意蕴 |
1. 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在要求 |
2. 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对思政课建设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 |
3. 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是新时代加强思政课建设的现实需要 |
二、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的内在要求 |
1. 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的优势,克服思政小课堂的不足 |
2. 进一步发挥思政小课堂对社会大课堂的指导、引领作用 |
三、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的实践路径 |
1. 实现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关键在教师 |
2. 实现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实践教学是重要抓手 |
3. 实现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要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动 |
(7)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校园文化建设 ——以S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论 |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核心素养的提出 |
2.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要求 |
3.学生发展的需求 |
(二)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1.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导向作用 |
2.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激励作用 |
3.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规范作用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1、核心素养 |
2、校园文化建设 |
3、课程建设 |
(四)文献综述 |
1、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 |
2、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视角 |
2.主要思路 |
3.研究方法 |
(六)创新之处 |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因素 |
1.调查研究 |
(二)目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三)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
三、S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构建 |
(一)S中的总体情况 |
1.S中的基本情况 |
2.S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情况 |
(二)S中对基于“核心素养”校园文化建设的解读 |
1.文化基础层面 |
2.自主发展层面 |
3.社会参与层面 |
四、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
(一)立足德育教育,构建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 |
1.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班级工作 |
2.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社团建设 |
3.“德育大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体现 |
(二)实施课堂改革,构建自主发展的校园文化 |
1.课堂是教育教学工作完成的基础 |
2.以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改革 |
3.“121”课堂模式及流程 |
(三)创建校本课程,构建社会参与的校园文化 |
1.校本课程的创建依据 |
2.彰显社会参与的校本课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小课堂”与“大课堂”协同的三个维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思政课“小课堂”与“大课堂”协同的现实境遇 |
二、以理论为核心,以问题为抓手,推动“小课堂”与“大课堂”的内容协同 |
三、以专任教师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支撑,推动“小课堂”与“大课堂”的主体协同 |
四、立足校本资源,挖掘地域资源,推动“小课堂”与“大课堂”的资源协同 |
四、走进社会实践的大课堂(论文参考文献)
- [1]善用“大思政课”的三个维度[J]. 冯秀军.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1(08)
- [2]基于IRF/IRE的思政圈层增效深度学习实证研究——以思政小课堂与“一线课堂”协同增效课堂实践为例[J]. 甘子成,翟兴娥,芦莎. 教育学术月刊, 2021(08)
- [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逻辑进路研究[J]. 唐建兵.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1(04)
-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现思政课大小课堂相结合——以“共建美好家园”社区实践活动为例[J]. 王苹,张洁,齐宝卫. 中国德育, 2021(09)
- [5]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研究[D]. 杨清. 南昌大学, 2020(02)
- [6]论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J]. 何益忠. 思想理论教育, 2020(10)
- [7]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校园文化建设 ——以S中学为例[D]. 郭梅. 西南大学, 2020(05)
- [8]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小课堂”与“大课堂”协同的三个维度[J]. 周文翠,靖波,王建波.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0(09)
- [9]发散课堂教学 提高思政质效——谈课程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问题[J]. 柯晓莉,张作真.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0(25)
- [10]义务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 杨文山. 甘肃教育, 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