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税利分流经验交流理论研讨会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刘琼芳[1](2019)在《我国国有企业红利上缴的遵从行为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有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如何加强国有企业红利上缴制度设计,实现国有企业红利应缴尽缴,逐步成为当前热点议题。国有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有其自身的利益追求,在国有企业过去长达13年不分红的制度惯性约束下,国家作为股东开始向国有企业征缴税后利润,必然面临诸多困难与阻力。实践中,这些困难和阻力突出表现在,当前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上缴比例还偏低,还未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30%的目标要求,并且已经上缴的国企利润大都还是返回到国企,在国企“体制内”循环,未能真正实现国企利润上缴国家并最终惠及民生这一改革目标。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尚未建立保障国企红利上缴的刚性制度,国家在国有企业利益上缴行为中未能建立针对国企的有效的制衡机制,致使国有企业利用内部控制的信息优势,在理性经济人的行为驱使下,产生国有企业红利上缴的不遵从行为。因此,在重构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制度的实践中,需要从行为经济学角度出发,探讨国有企业利润上缴中的遵从与不遵从行为特征,从而构建更完善国有企业红利上缴制度。本文首先在阐述相关文献综述、理论基础和研究范畴界定的前提下,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制度演变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红利上缴制度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规律,为后续分析做好历史视角的分析铺垫;其次,基于前景理论,构建国企红利上缴遵从行为模型,发现国企红利上缴比例的提高会降低国企红利上缴行为的遵从度,政府部门处罚强度、国企对自身名誉的在乎程度、对损失的厌恶程度、政府的稽查度与国企红利上缴行为的遵从度呈正比;再次,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建立政府与国企经理人行为的博弈模型,发现国企经理人红利上缴行为的遵从度与红利上缴比例提高呈反比,与惩罚成本、奖励机制呈正比;最后,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国企理财目标、细化国有企业利润征缴对象的层次、逐步提高利润上缴比例等三个方面探讨改革的基本思路,并从健全国企红利上缴的相关配套制度、财政部与国资委定位清晰、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内外监管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推进国有企业红利上缴制度的完善。
朱珍[2](2014)在《国有资本财政:历史考察与未来走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就已提出“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财政体制改革目标。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的复杂性及我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共财政模式仍需经历长期探索的过程。而在体制转轨期,我国存在大量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即国有资本。国家作为国有资本的出资人,可凭借所有者(代表)权利参与国有资本增值部分的分配和再分配,从而形成了“国有资本财政”。公共财政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而国有资本财政是我国在体制转轨期现实存在、必需存在、服务于公共财政的过渡模式。然而,从现有的研究动态来看,更多学者将研究视角集中于对公共财政的研究,即使在2007年《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颁布以后,专家学者也只是就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身展开讨论,很少由对形式的探讨上升到对国有资本财政这一实质内容的研究。实际上,公共财政和国有资本财政既然都属于国家财政的组成部分,那么无论从理论的完整性抑或从改革的现实性出发,都不能因为公共财政被确立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而忽视对国有资本财政的研究,更不能由此否定国有资本财政的存在及其重要意义。基于上述思考,本论文将研究视角定位于国有资本财政,首先说明国有资本财政研究所涉及的理论基础,其次界定了国有资本财政的相关定义与特征,再次从历史变迁的角度梳理了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公营经济的探索及国有资本财政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阐述国有资本财政的收支现况,并用实证的方法评价国有资本财政制度的绩效,剖析国有资本财政面临的挑战,指出国有资本财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时也将逐步并入公共财政。最后就体制转轨期如何实现国有资本财政与公共财政有效的制度耦合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张雅菲[3](2014)在《国企红利充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空账路径研究》文中指出作为推动经济发展配套政策措施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为了促使经济活动更好地开展,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进行自身的制度优化,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直至改革开放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最终确立为体现公平与效率原则的统账结合制度。然而,任何制度转型都兼具了预期的经济效益及相应的经济成本。在数次制度转轨之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最终遗留下来的经济转轨成本并没有被政策设计者借助制度渠道主动消化。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扩面不足的问题愈发严重,统筹账户基金当期收不抵支,个人账户基金随即被各地主管部门输出填补社会统筹账户基金缺口,进一步致使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政策扶持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凭借其占据社会大部分生产资料的资源优势,经营利润额度不断提高。因此,近年来关于使用国企红利充实城镇职工养老金空账的呼声持续高涨。然而,国企利润征缴比例的制度规定在实践中虽有一定的修正,但是普遍存在国企利润征缴比例占其总体营业收益比例过低及国企留存利润过度投资的现象。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应当划转部分国有资本以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在2020年将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提高到30%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本文在系统梳理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及国有企业红利分配制度改革历程的基础上,从自由现金流假说视角出发,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现存国有企业留存利润过度投资现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科学规范的国企红利上缴比例,并在现行制度框架内提出划拨国有企业红利充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空账填账模式。以期不断缩小空账规模直至做实城镇职工养老金个人账户基金空账,使我国养老事业有序健康地开展。
朱珍[4](2011)在《国家与国企财政分配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制度重构》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作为经济体制改革核心内容的国有企业改革也在向纵深方向推进。而国家与国有企业财政分配关系的嬗变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范畴。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并与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相适应的国家与国企财政分配模式,是国有企业改革乃至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是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题中之义,是完善国家的财政分配制度并构建与政府职能相吻合的财政体制模式的重中之重。欲探索国家与国企财政分配关系的合理模式,需要从历史的视角理顺国家与国企的财政分配关系,唯有明晰了历史脉络,才能把握国家与国企分配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呈现出的特点,从而通过理论和实证的结合找出规范的分配关系尚未真正形成的症结所在及现行体制的弊端。应在借鉴国外的经验价值与国内省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基本原则、刚性机制、激励约束、税利使用、制度耦合及政府、国资委、国有企业的主体定位等综合且多元化的视角构建国家与国企完整有效的财政分配关系的制度框架。
廖添土[5](2010)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历史考察与制度建构》文中研究说明随着2007年9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之后,中央层面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入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的一个新的阶段。随后,地方层面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也在全国各地广泛展开。然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毕竟还是个新事物,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在我国也还仅仅处于试点探索阶段。试点探索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争论,需要加强理论研究以进一步指导实践工作。本论文研究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本质上反映的是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从建国初的统收统支,到改革初期的税利合一,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确立后的税利分流,再到目前税利分流框架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均有着其内在的历史发展规律。因此,本论文首先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分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探索国家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关系的演变特征和规律,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建构提供历史经验。之后,本论文考察了西方国家国有经济发展的历程及资本预算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借鉴了国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的经验,在纵向上建构中央与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分级所有”的产权关系,横向上处理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的互补与衔接。最后,在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进行历史分析、国外经验借鉴、横向和纵向关系理清的基础上,本论文构建一个包含了预算内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决算和预算监督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框架,并为这一制度框架的实施提供政策建议。
陆跃祥[6](1993)在《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制度和转换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市场经济理论观点综述之二》文中认为 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如何通过深化经营机制改革,搞好国有企业,是当前我国企业界和理论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他们围绕着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和税利分流等问题,对如何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一)对几种主要观点的综述
正洁[7](1992)在《税务科研论文索引》文中指出(1991年10—12月)●正洁一、税收理论论税收负担杨元伟税务研究1991.11.1关于税负量限的分析与思考强税务研究1991.11 20运用协同理论强化税收调节功能张金根中国税务报1991.12.19③
项怀诚[8](1992)在《坚持税利分流改革方向 进一步推进和扩大税利分流试点》文中认为 经过治理整顿以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稳定,整个经济形势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1991年农业在严重受灾的情况下,仍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工业生产、市场销售、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贸易都在稳步增长;金融形势和物价水平稳定,市场上货币流通量过多的情况正在逐步改变;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有所改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三点:一是经济效益低下,许多地区生产虽然在回升,经济效益却仍然不理想;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调整的效果还不明显;三是财政困难加重。这些问题涉及经济
正洁[9](1991)在《税务科研论文索引(1991年1—4月)》文中研究表明
耿正洁[10](1991)在《税务科研论文索引(1990年下半年)》文中研究表明
二、税利分流经验交流理论研讨会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税利分流经验交流理论研讨会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国有企业红利上缴的遵从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第四节 本选题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研究的相关概念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二章 国有企业红利上缴制度的历史演进 |
第一节 统收统支阶段: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形成和演进(1949-1977) |
第二节 税利合一: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制度的改革和发展(1978-1994) |
第三节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完善和创新(1994-至今) |
第四节 国有企业红利上缴制度演进轨迹的评述 |
第三章 国有企业红利上缴遵从行为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国有企业红利上缴的总体情况 |
第二节 红利上缴遵从行为与不遵从行为的分类 |
第三节 国有企业红利上缴遵从度低的具体表现 |
第四节 国有企业红利上缴不遵从行为的成因分析 |
第四章 国有企业红利上缴遵从行为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基于前景理论的国企红利遵从行为模型分析 |
第二节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政府与国企利润上缴行为的博弈分析 |
第三节 总结 |
第五章 国企红利上缴制度的改革路径与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国企红利上缴制度的改革路径 |
第二节 完善国企红利上缴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国有资本财政:历史考察与未来走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Contents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实践价值 |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三、逻辑结构与研究方法 |
四、文章的创新之处 |
五、有待深化研究的问题 |
第一章 国有资本财政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产权理论 |
第二节 委托代理理论 |
第三节 制度变迁理论 |
第四节 博弈理论 |
第五节 软预算约束理论 |
第二章 国有资本财政的相关范畴界定 |
第一节 财政:内涵与职能 |
第二节 公共财政:内涵与特征 |
第三节 国有资本财政:内涵与特征 |
第四节 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财政的关系 |
第三章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关于公营经济的探索与实践(1921—1949) |
第一节 建党初期公营经济思想的萌芽(1921—1927) |
第二节 土地革命时期公营经济的产生(1927-1937) |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公营经济的发展(1937-1945) |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公营经济的壮大和国营经济的建立(1945-1949) |
第五节 地位评析:为社会主义财政奠定基础 |
第四章 计划经济时期国有资本财政的隐性化阶段(1949—1978) |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税利的分别征收与统一使用(1949-1952) |
第二节 “一五”计划时期:奖励基金和超计划利润分成制(1953-1957) |
第三节 大跃进时期:利润留成制与“税利合一”试点(1958-1960) |
第四节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企业奖金制(1961-1965) |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统收统支模式(1966-1976) |
第六节 两年徘徊期:对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恢复性调整(1977—1978) |
第七节 历史特征:国有资本财政的隐性化 |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资本财政的显性化阶段(1978年至今) |
第一节 企业基金制转向利润留成制(1978-1982) |
第二节 两步利改税(1983-1985) |
第三节 承包经营责任制(1986-1993) |
第四节 分税制背景下的税利分流(1994—2006) |
第五节 重建国企红利上缴制度下的税利分流(2007年至今) |
第六节 国有资本财政论的正式提出及其争议 |
第七节 历史特征:国有资本财政的显性化 |
第六章 国有资本财政的收支现况与绩效评价 |
第一节 国有资本财政的收入来源 |
第二节 国有资本财政的支出方向 |
第三节 现行国有资本财政收支制度的绩效评价 |
第四节 国有资本财政收支制度欠合理的原因 |
第七章 国有资本财政面临的挑战 |
第一节 根本挑战:何以保证国有资本财政的民生性支出 |
第二节 宏观挑战:何以保证政府双重身份的有效分开 |
第三节 中观挑战:何以保证国资部门执行政策的客观性 |
第四节 微观挑战:何以保证国企如实如期上缴国有资本收益 |
第八章 公共财政:国有资本财政的未来走向 |
第一节 公共财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财政模式 |
第二节 国有资本财政:内嵌于双元结构财政的过渡模式 |
第三节 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将强化国有资本的公共属性 |
第四节 市场经济下政府转型将深化政府社会管理者的属性 |
第五节 小结:公共财政是国有资本财政的现实旨归 |
第九章 实现国有资本财政与公共财政耦合的制度前瞻 |
第一节 建立国有资本财政的刚性收入机制 |
第二节 突出国有资本财政支出的公共属性 |
第三节 实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的互补衔接 |
第四节 健全国有资本财政与公共财政耦合的配套制度 |
第十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国企红利充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空账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一) 关于养老保险理论的研究 |
(二) 关于养老保险空账问题的研究 |
(三) 国企红利征缴基础理论的研究 |
(四) 关于国企红利充实空账的研究 |
(五) 还有待研究的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点及不足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
(二) 全国社保基金 |
(三) 国企红利 |
第二节 养老保险的基本理论 |
(一) 大数法则 |
(二) 世代交叠模型 |
(三) 生命周期假说理论 |
第三节 企业红利分配基础理论 |
(一) 社会分红理论 |
(二) 委托代理理论 |
(三) 股利政策理论 |
第二章 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空账形成、总量介绍及不良影响分析 |
第一节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制度变迁及空账原因探析 |
(一)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及发展 |
(二) 调整修复阶段(1978—1985) |
(三) “统帐结合”个人权利义务对等模式构建阶段(1986—至今) |
(四)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空账的形成 |
第二节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空账不断扩大影响因素分析 |
(一) 内生根源:制度转型经济成本 |
(二) 外生因素一: 步履维艰的延迟退休年龄 |
(三) 外生因素二: 难以提高的缴费率 |
(四) 外生因素三: 不能降低的替代率 |
(五) 外生因素四: 养老金基金保值增值效果不佳 |
第三节 城镇职工养老金空账总量介绍 |
第四节 养老金基金空账不断扩大的负面效应 |
(一) 制度公信力下降致使大数法则失灵 |
(二) 不利于计划生育背景下社会养老观念的树立 |
(三) “老不得所养”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稳定 |
第三章 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政策路径变化及制度缺陷 |
第一节 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变迁(1949—2013) |
(一) 改革开放前计划分配制度阶段 |
(二) 改革开放阶段的弹性变迁时期 |
(三) 利税分流背景下的国企利润分配制度改革 |
第二节 现行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主要缺陷 |
(一) 上缴比例过低 |
(二) 利润分配的体内循环 |
第四章 划拨国企红利充实养老金空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一节 国有红利划拨做实养老金账户必要性 |
(一) 国有资本二重性特征 |
(二) 划拨国企红利做实城镇职工养老金个人账户基金实质 |
第二节 国企红利划拨社保基金的可行性 |
(一) 国企盈利能力与规模的实证分析 |
(二) 国有企业过度投资实证分析 |
(三) 国有股转持的经验可资借鉴 |
第五章 国有企业红利划拨做实养老金账户方案设计及配套政策措施 |
第一节 提高国有企业红利征缴比例 |
第二节 确定红利收缴主体及相关监管制度 |
(一) 确定国企红利收缴主体 |
(二) 制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分账运行的监管制度 |
第三节 全国社保基金按规定比例划拨相应金额到各省指定账户 |
第四节 国企红利划拨充实社保空账的试点模式 |
(一)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填账工作开展如下: |
(二) 财政部则应指导国资委做好国企红利收缴工作,国企红利上缴流程具体如下所示: |
第五节 完善国企红利充实养老金空账的配套政策措施 |
(一) 制定相关法规修正国企红利划拨比例和范围 |
(二) 明确国企红利上缴主体及信息公开 |
(三) 明确个人账户监督主体及各方信息公开 |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国家与国企财政分配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制度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双元财政"的理论溯源 |
1.2.2 关于国家与国企财政分配关系的探索 |
1.2.3 国企分红的相关理论综述 |
1.2.4 关于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及使用去向的制度争议 |
1.3 研究方法与逻辑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逻辑思路 |
第2章 国家与国企财政分配关系的历史变迁 |
2.1 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与国企财政分配关系的刚性嬗变(1949—1977) |
2.1.1 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7) |
2.1.2 大跃进时期(1958-1960) |
2.1.3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1-1965) |
2.1.4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7) |
2.2 税利分流前国家与国企财政分配关系的弹性调整(1978—1993) |
2.2.1 第一次调整:企业基金制转向利润留成制(1978—1982) |
2.2.2 第二次调整:两步利改税(1983—1985) |
2.2.3 第三次调整:承包责任制(1986—1993) |
2.3 税利分流:理顺国家与国企财政分配关系的正确方向(1994—2011) |
2.3.1 分税制背景下的税利分流(1994—2006) |
2.3.2 重建央企利润上缴制度背景下的税利分流(2007至今) |
2.3.3 税利分流是理顺国家与国企财政分配关系的正确方向 |
第3章 基于实证分析的视角审视现行体制的弊端及其掣肘因素 |
3.1 现行体制下关于国企利税的实证研究 |
3.1.1 国有资本收益占国企利润的比例 |
3.1.2 国内分红与海外分红的比较 |
3.1.3 国企留存利润的使用现状 |
3.1.4 国企红利的支出方向 |
3.2 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看现行国企分红制度的弊端 |
3.2.1 国企分红的范围窄、比例低 |
3.2.2 国内分红与海外分红形成巨大反差 |
3.2.3 国企内部依然是高投资与高薪酬并存 |
3.2.4 利使用较少惠及民生 |
3.3 造成国企分红弊端的原因探析 |
3.3.1 制度试点的稳妥性决定了"适度、从低"的国企分红原则 |
3.3.2 国有上市公司缺乏连续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 |
3.3.3 "内部人控制"致使国有资本出资人权益难以保障 |
3.3.4 政府、国资委、国企间的利益博弈决定了红利的使用方向 |
第4章 国内外运行模式借鉴 |
4.1 国外国家与国企财政分配模式的借鉴价值 |
4.1.1 美国的上交租赁费及直接分红模式 |
4.1.2 法国的高税高利模式 |
4.1.3 意大利的国家参与制模式 |
4.1.4 瑞典的分权管理模式 |
4.2 国内省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探索与实践 |
4.2.1 沪深模式 |
4.2.2 北京模式 |
4.2.3 武汉模式 |
4.2.4 江苏模式 |
第5章 国家与国企财政分配关系的制度重构:基本框架与主体定位 |
5.1 制度架构 |
5.1.1 模式选择:以税利分流为基础构建国家与国企财政分配关系 |
5.1.2 刚性机制:扩大分红范围并提高分红比例 |
5.1.3 激励约束:设计有效机制以防范国企的利润规避行为 |
5.1.4 税利使用:实现国企与民生的正和博弈 |
5.1.5 制度耦合:建立健全国企纳税分红的配套政策措施 |
5.2 主体定位 |
5.2.1 政府的职能定位:宏观经济管理者及国有资产出资人 |
5.2.2 国资委的角色定位: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 |
5.2.3 国企的市场定位: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一般性企业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历史考察与制度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研究框架与内容 |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研究:范畴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的范畴界定 |
第二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理论分析 |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二章 “统收统支”的国家与国有企业财政分配关系:形成与演进(1949—1978) |
第一节 建国初期:奖励基金制和超计划利润分成(1949—1957) |
第二节 “大跃进”时期:利润全额留成制度(1958—1962) |
第三节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企业奖励基金制度(1962—1965) |
第四节 “文革”时期:秩序紊乱的企业分配关系(1966—1978) |
第五节 国有企业“统收统支”分配体制的客观评价 |
第三章 “税利合一”的国家与国有企业财政分配关系:改革与发展(1978—1994) |
第一节 企业基金与利润留成阶段(1978—1982) |
第二节 两步利改税阶段(1983—1987) |
第三节 含税承包制阶段(1987—1993) |
第四节 “税利合一”分配制度的简要评价 |
第四章 “税利分流”的国家与国有企业财政分配关系:探索与完善(1994—2007) |
第一节 政策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确立 |
第二节 税利分流的改革试点 |
第三节 税利分流改革的全面推进 |
第四节 税利分流改革的客观评价 |
第五节 国家与国有企业财政分配关系演变的规律分析 |
第五章 “税利分流”框架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实践与创新(2007—至今) |
第一节 在税利分流框架下建立国有资本财政收入的理论依据 |
第二节 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制度的恢复与重构 |
第三节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框架的初步确立 |
第四节 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试点探索 |
第五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六章 国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历史考察与经验借鉴 |
第一节 西方国家国有经济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
第二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国际经验借鉴 |
第七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产权结构:分级所有 |
第一节 国有资本“分级管理”与“分级所有”的比较分析 |
第二节 实行国有资本中央与地方“分级所有”的依据 |
第三节 国有资本“分级所有”体制的建构原则和划分标准 |
第八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的关系:互补与衔接 |
第一节 国有资本财政的相对独立性 |
第二节 国有资本财政的职能特征 |
第三节 两种财政预算的主体辨析 |
第四节 两种财政预算的运行区间比较 |
第五节 两种财政预算的互补与衔接 |
第九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构与框架设计 |
第一节 基本思路 |
第二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支框架 |
第三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 |
第四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执行 |
第五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决算 |
第六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监督 |
第十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实施:政策建议 |
第一节 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参与试点工作 |
第二节 积极推进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建设 |
第三节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组织体系 |
第四节 建立规范的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制度 |
第五节 建立规范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报表报告制度 |
第六节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管理基础 |
第七节 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绩效考评机制 |
第八节 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立法建设 |
第十一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税利分流经验交流理论研讨会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国有企业红利上缴的遵从行为研究[D]. 刘琼芳.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2]国有资本财政:历史考察与未来走向[D]. 朱珍.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3]国企红利充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空账路径研究[D]. 张雅菲.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5)
- [4]国家与国企财政分配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制度重构[D]. 朱珍. 福建师范大学, 2011(05)
- [5]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历史考察与制度建构[D]. 廖添土. 福建师范大学, 2010(07)
- [6]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制度和转换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市场经济理论观点综述之二[J]. 陆跃祥. 学习与研究, 1993(11)
- [7]税务科研论文索引[J]. 正洁. 税收纵横, 1992(02)
- [8]坚持税利分流改革方向 进一步推进和扩大税利分流试点[J]. 项怀诚.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 1992(01)
- [9]税务科研论文索引(1991年1—4月)[J]. 正洁. 税收纵横, 1991(S1)
- [10]税务科研论文索引(1990年下半年)[J]. 耿正洁. 税收纵横, 1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