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精生产除铁脱色新法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刁仕权[1](2005)在《丙烯酸树脂在味精中的脱色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主要研究丙烯酸系树脂对谷氨酸中和液的脱色。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树脂,考察了吸附树脂和离子交换树脂的脱色性能。分别以良溶剂甲苯、非良溶剂正庚烷和两者的混合溶剂三种不同类型溶剂为致孔剂,合成树脂,研究了吸附树脂对谷氨酸中和液的脱色性能,讨论了交联度、致孔剂用量和混合溶剂中良溶剂与非良溶剂的体积比对树脂孔结构和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非良溶剂为致孔剂时,在低交联度下,非良溶剂的用量受到限制,交联度越小,非良溶剂的使用量越少。比较各树脂的脱色性能,脱色率最高的树脂为交联度4%,正庚烷用量60%,其脱色率为37.2%。对交联共聚物水解,研究了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和以丙烯酸甲酯为单体的树脂的水解情况以及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的树脂水解反应比较困难,最大的水解率为31.4%。以弱酸性丙烯酸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脱色,效果不好,实验中最大脱色率为27.8%。以三种不同的胺化试剂胺解交联共聚物,合成丙烯酰多胺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树脂,考察了胺化试剂用量和交联度对树脂交换容量的影响,并分析了交换容量与脱色率的关系。对六种不同的功能基进行研究,考察了树脂的碱性强弱对树脂脱色性能的影响。最后筛选出脱色效果最好的树脂为:交联度2%,致孔剂为2:3的甲苯与正庚烷混合溶剂,用量为单体体积40%,以四乙烯五胺进行胺化,功能基结构-CONH(C2H4NH)4H,交换容量为7.24mmol/g,表观解离常数为6.69,其脱色率为73.5%。
梁钜谋[2](1991)在《味精生产除铁脱色新法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味精是食品的重要鲜味剂。通常使用的鲜味剂中;谷氨酸钠(味精)、天门冬氨酸钠、肌苷酸钠及鸟苷酸钠等。味精在鲜味剂应用中,
马玉雯[3](1987)在《味精生产对粉状活性炭的技术要求》文中研究说明 活性炭在味精生产过程中有脱色去杂作用,是后段板框过滤时除去细小悬浮状杂质的过滤介质。用量约为中和液的1~2%,相当于商品味精的8%左右。按照林业部粉状活性炭标准(LY216—79),该种活性炭属于782型2类。具体要求(一级品):脱色力,亚甲兰(mL)≥10;干燥减重(%)≤10%;pH值5~7;总铁量(%)≤0.05;氯化物(%)≤0.20;钙镁(以MgO计)≤0.25%;酸溶物(%)≤3.0;灼烧残渣(%)≤4。这些指标,在实际应用中,有的需要加
二、味精生产除铁脱色新法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味精生产除铁脱色新法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丙烯酸树脂在味精中的脱色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离子换技术 |
1.3 树脂的基本要求 |
1.4 丙烯系树脂 |
1.4.1 丙烯酸系树脂的合成与种类 |
1.4.2 丙烯酸系树脂的脱色应用 |
1.5 影响树脂脱色性能的自身因素 |
1.5.1 树脂的功能基 |
1.5.2 树脂的孔结构 |
1.6 立题依据 |
1.7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良溶剂致孔的树脂脱色性能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2.2.2 实验方法 |
2.2.2.1 次甲级蓝标准曲线的绘制 |
2.2.2.2 树脂合成 |
2.2.2.3 树脂性能测定 |
2.2.2.3.1 骨架密度测定 |
2.2.2.3.2 堆积密度测定 |
2.2.2.3.3 比表面积测定 |
2.2.2.3.4 孔容测定 |
2.2.2.3.5 平均孔径测定 |
2.2.2.4 吸光度测定 |
2.2.2.5 树脂脱色 |
2.2.2.5.1 谷氨酸中和液的配制 |
2.2.2.5.2 树脂脱色比较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1 次甲级蓝标准曲线的绘制 |
2.3.2 甲苯为致孔剂合成的低交联度树脂 |
2.3.3 甲苯为致孔剂合成的高交联度树脂 |
2.3.3.1 单因素实验 |
2.3.3.1.1 交联度的选择 |
2.3.3.1.2 致孔剂用量的选择 |
2.3.3.2 优化组合实验 |
2.4 小结 |
第三章 非良溶剂致孔的树脂脱色性能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3.2.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正庚烷为致孔剂合成的低交联度树脂 |
3.3.2 正庚烷为致孔剂合成的高交联度树脂 |
3.3.2.1 单因素实验 |
3.3.2.1.1 交联度的选择 |
3.3.2.1.2 致孔剂用量的选择 |
3.3.2.2 优化组合实验 |
3.4 小结 |
第四章 混合溶剂致孔的树脂脱色性能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4.2.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1 低交联度树脂的研究 |
4.3.2 高交联度树脂的研究 |
4.3.2.1 单因素实验 |
4.3.2.1.1 交联度的选择 |
4.3.2.1.2 致孔剂用量的选择 |
4.3.2.2 正交实验 |
4.4 小结 |
第五章 功能基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5.2.2 实验方法 |
5.2.2.1 酸性树脂的制备 |
5.2.2.2 碱性树脂的制备 |
5.2.2.3 树脂含水量的测定 |
5.2.2.4 弱酸性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的测定 |
5.2.2.4.1 树脂预处理 |
5.2.2.4.2 交换容量的测定 |
5.2.2.5 阴离子交换树脂全交换容量的测定 |
5.2.2.5.1 树脂预处理 |
5.2.2.5.2 交换容量的测定 |
5.2.2.6 碱性离子交换树脂表观解离常数的测定 |
5.2.2.7 酸性树脂的水解率 |
5.2.2.8 树脂脱色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3.1 弱酸树脂的制备与脱色性能 |
5.3.2 碱性树脂的制备与脱色性能 |
5.3.2.1 胺化试剂的用量 |
5.3.2.2 交联度对树脂脱色性能的影响 |
5.3.2.3 功能基结构对树脂脱色性能的影响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味精生产除铁脱色新法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丙烯酸树脂在味精中的脱色性能研究[D]. 刁仕权. 江南大学, 2005(08)
- [2]味精生产除铁脱色新法应用[J]. 梁钜谋. 食品科学, 1991(01)
- [3]味精生产对粉状活性炭的技术要求[J]. 马玉雯. 吉林林业科技, 198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