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焦敏注射液对山羊泰勒虫病的影响

抗焦敏注射液对山羊泰勒虫病的影响

一、抗焦敏注射防治山羊泰勒虫病效果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磊[1](2019)在《察哈尔右翼后旗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对常见驱虫药耐药性的调查》文中认为消化道线虫病是危害养羊业健康发展的一类主要寄生虫病,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一些应用多年的抗寄生虫药在很多地区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再加之兽医临床上耐药性检测方法的缺失,使得很多地区羊消化道线虫仍处于高感染状态。为了解内蒙古察右后旗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流行和对常用驱虫药的耐药性情况,本研究对察右后旗所辖8个苏木乡镇的绵羊进行了消化道线虫的感染情况和对4种驱虫药耐药性的调查,探索了染色幼虫活力检测的方法,结果如下:(1)对察右后旗境内8个苏木乡镇的2220只放养绵羊消化道线虫病进行了流行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在察右后旗地区羊体内共检测到捻转血矛线虫、细颈线虫、仰口线虫、毛尾线虫、毛圆线虫5种线虫,总感染率为63%,最大感染强度EPG 21400,优势虫种为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率63%)。(2)在8个苏木乡镇选择800只消化道线虫感染强度EPG>300的绵羊,分别用伊维菌素、丙硫咪唑、氯氰碘柳胺钠、左旋咪唑4种药物进行粪便虫卵减少试验。结果表明,察右后旗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对左旋咪唑最敏感,而对伊维菌素、丙硫咪唑、氯氰碘柳胺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3)采用亚甲基蓝(C16H18ClSN3,简称 MB)、台盼蓝(C34H24N6Na4O14S4,简称TB)、龙胆紫(C25H30ClN3,简称GV)三种不同性质的染色剂对在不同浓度丙硫咪唑培养液中培养的幼虫进行染色效果对比,建立绵羊消化道线虫幼虫活力检测方法。结果表明:MB染色后,低活力或死亡幼虫呈淡蓝色或蓝色,高活力幼虫呈无色,且随着丙硫咪唑浓度升高,幼虫染色率也随之升高;而TB、GV染色后不同活力幼虫无明显区别。MB染色剂可用于消化道线虫幼虫耐药性检测。

马晓野[2](2019)在《通辽地区绵羊感染蠕虫情况调查及驱虫药治疗效果观察》文中认为内蒙古幅员辽阔,草原广袤。养羊业是该地区主要的经济支柱,寄生虫病是影响羊业健康发展的原因之一。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牛、羊频繁转运以及阿维菌素、吡喹酮等抗寄生虫药物滥用等因素,内蒙古区域绵羊寄生虫感染的优势虫种也可能出现新的变化。因此本研究对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的霍林郭勒、扎鲁特旗、开鲁县和科尔沁左翼中旗4个地区的养殖场羊只采取剖检方式进行寄生性蠕虫感染情况调查,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进行准确虫种鉴定,针对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绵羊驱虫效果观察,为该地区的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在霍林郭勒、扎鲁特旗、开鲁县和科尔沁左翼中旗4个地区进行绵羊消化系统的蠕虫学剖检检查,在显微镜下对获得的虫体进行形态学鉴定,并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进一步确定形态学鉴定结果。结果共检出12种寄生性蠕虫,其中吸虫4种:肝片吸虫、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鹿前后盘吸虫、中华双腔吸虫;绦虫4种:扩展莫尼茨绦虫、贝氏莫尼茨绦虫、盖氏曲子宫绦虫、细颈囊尾蚴;线虫4种:捻转血矛线虫、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羊毛尾线虫、羊仰口线虫。对中华双腔吸虫、贝氏莫尼茨绦虫、扩展莫尼茨绦虫、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和羊仰口线虫的ITS序列及盖氏曲子宫绦虫的18S序列扩增,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与GenBank上相应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7%、99.7%、99.7%、99.6%、99.9%和99.7%,进一步确定与形态学鉴定的结果相符合。本次调查中发现羊只多为多种寄生性蠕虫混合感染,最多者可同时感染8种寄生虫。研究结果表明,羊寄生性蠕虫总感染率达95.9%,4个地区的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95.0%、96.3%、91.3%和100%,其中捻转血矛线虫、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鹿前后盘吸虫感染率分别80.4%、40.2%、和37.1%,是该地区绵羊感染寄生虫的优势虫种。另外肝片吸虫、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细颈囊尾蚴也构成了当地优势虫种。选取科尔沁左翼中旗地区羊群进行驱虫,应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片、氯硝柳胺片、三氯苯达唑片分别治疗线虫、莫尼茨绦虫和肝片吸虫的感染,结果驱虫效果明显,减虫率达90%以上。以上研究结果表明,4个地区应用驱虫药物治疗时,应当针对当地优势虫种,选择适合的驱虫药物进行驱虫。

赵金国,马萍,王娟,樊锦龙[3](2018)在《天水地区羊焦虫病的专项调查及综合防治》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对天水地区羊焦虫病开展流行现状的专项调查,总结出该病流行特点,并结合发病症状,依据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验,对此开展了针对性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这为今后天水地区羊的各类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胡广卫,沈艳丽,赵全邦,王晓润,李静,郭春兰,马占全,蔡金山[4](2018)在《青海羊泰勒虫病调查研究概况》文中指出本文就青海省羊泰勒虫病的流行与危害、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传播媒介和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郭鹏飞[5](2018)在《吕氏泰勒虫TlSP在毕赤酵母的分泌表达及重组TlSP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估》文中提出羊泰勒虫病是由泰勒科泰勒属(Theileria)的原虫寄生于山羊、绵羊以及其他野生动物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类蜱传病。该病危害严重,以体表淋巴结肿大、高热、贫血和黄疸等为特征。目前,羊泰勒虫病以化学药物防治为主,但近年来发现泰勒虫已对传统的药物(如贝尼尔)产生了耐药性,同时,化学药物又会引起动物产品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因此疫苗免疫成为防治泰勒虫病最具前景的措施之一。吕氏泰勒虫TlSP(Theileria luwenshuni surface protein)是在吕氏泰勒虫子孢子和裂殖体阶段表达于寄生虫膜的表面蛋白,是研制抗泰勒虫疫苗的候选抗原。本研究将TlSP的免疫优势区在毕赤酵母中进行表达,制备成亚单位疫苗,评价重组TlSP亚单位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现将研究内容总结如下:1.通过RT-PCR扩增TlSP基因的cDNA序列,对TlSP基因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获得TlSP的cDNA序列为888 bp,与其他种泰勒虫在核苷酸水平同源性均在94%以上;TlSP靠近C端存在两个跨膜区,在N端的1184 aa位于寄生虫膜表面,含有B细胞表位,为免疫优势区域。2.将TlSP的免疫优势区域克隆至pPIC9K,构建重组质粒pPIC9K-TlSP,转化至毕赤酵母菌株GS115和KM71中,经遗传霉素(G418)筛选后得到高拷贝菌株,进行诱导表达。结果显示:筛选得到抗4.0 mg/mL遗传霉素的GS115菌株5株,KM71菌株7株,GS115菌株的蛋白表达效果较好;重组TlSP能与吕氏泰勒虫、尤氏泰勒虫、绵羊泰勒虫及环形泰勒虫阳性血清发生反应。3.将重组TlSP抗原与佐剂MONTANIDE ISA 61 VG混合后充分乳化,制备抗原浓度不同的两种亚单位疫苗。免疫组A和免疫组B接种抗原量分别为600μg和300μg,对照组接种等量PBS制备的疫苗。于0天、21天和35天进行第一次免疫、第二次免疫和攻蜱试验,评价重组TlSP亚单位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对照组绵羊出现高热、贫血和淋巴结肿胀等临床症状,免疫组只出现轻微贫血。对照组、免疫组A和免疫组B最早分别在20天、36天和29天发现虫体,最高染虫率分别为8.6%、1.12%和3%。对照组、免疫组A和免疫组B抗体最高效价分别为1∶8 192、1∶65 536和1∶32 768。TlSP重组亚单位疫苗能刺激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提高机体IL-2、IL-4和IFN-γ的分泌水平。

尚泽松[6](2014)在《犬巴贝斯虫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文中提出巴贝斯虫是一类蜱传性寄生于红细胞内的血液原虫,能对各种家畜和人造成严重危害。临床上表现出贫血、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等。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建立了多种用于检测巴贝斯虫的方法,然而各种方法各有利弊,需要更敏感、快速、简单的诊断方法。为此,本研究建立了套式PCR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豫西地区宠物犬只血液样品的血液原虫进行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⑴犬的巴贝斯虫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犬的巴贝斯虫18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三组6对特异性诊断引物,利用实验室中原有阳性标准品选出最优组引物并建立套式PCR诊断方法。⑵利用套式PCR方法,对豫西地区(洛阳、平顶山、三门峡)各个县市共20个动物医院,15个大中型犬场(大于等于30只)的宠物犬进行调查,共采集犬血样2960份,捕捉媒介蜱虫813只。采用常规染色法、常规PCR法、套式PCR法进行检测,并计算犬的巴贝斯虫感染率。运用SZM系列体视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进行蜱虫观察,以鉴定传播犬巴贝斯虫病的媒介中蜱虫的种类。⑶将随机抽取的25份阳性样品送至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先用NCBI中的BLAST进行核酸同源性比较,用DNA Star5.0软件联合BioEdit软件进行系统分析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最优一组引物PCR为上游: GGCTTTCGGTGATTCATA,下游:CCTTCCGTCAATTCCTTT, nPCR上游: TGGACCATTCAAGTTTCTG,下游:TCGTCTTCGATCCCCTA,用该组引物建立了套式PCR检测方法,扩增出外引物片段为858bp,内引物片段为658bp。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用该方法不能扩增出附红细胞体,巴氏杆菌DNA等阴性样品;同时该方法具有较高多的灵敏度,最低能扩增出含10拷贝的阳性样品;本研究调查发现,豫西地区宠物犬中犬的巴贝斯虫感染率为3.89%;随机抽取的25株致病株均为吉氏巴贝斯虫,致病株基因序列与美洲的18S rRNA(JX112784)同源性达100%,与亚洲株18S rRNA(KF878944/KF171474/AB478328/AB478330)同源性为98.8%;而在豫西地区犬的巴贝斯虫媒介以镰形扇头蜱为主(52.4%),蜱虫带虫率为2.33%。结论:⑴本实验成功建立了犬巴贝斯虫套式PCR检测方法,可以用于犬巴贝斯虫病的快速检测和小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⑵本研究发现豫西地区宠物犬的巴贝斯虫感染率较低,目前发现的病原株为吉氏巴贝斯虫,媒介以镰形扇头蜱为主。

李均亮[7](2013)在《青蒿琥酯纳米乳的制备及评价》文中认为纳米乳液通常被称作微乳液,是由水、油、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等自发形成,粒径为1~100nm的热力学稳定、各向同性,透明或半透明的均相分散体系,应用于药剂学领域,可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促进药物吸收,缓慢释放药物,提高生物利用度。青蒿琥酯在治疗血液原虫疾病方面具有十分可靠的疗效。但由于其在水中溶解度低,遇水容易降解和很难制备成稳定的液体制剂,临床应用受到限制。通过纳米载药技术制备青蒿琥酯纳米乳能有效克服这些缺点。为了进一步优化青蒿琥酯纳米乳组方,通过3因素5水平的星点设计,测得各组实验制得纳米乳的载药量和平均粒径,用Design Expert-7对实验数据做非线性回归分析并绘制效应面,以估算制备青蒿琥酯纳米乳的最佳配方。以优化后的最佳配方制备青蒿琥酯纳米乳,并进行高温试验、强光照射实验和加速实验。结果表明青蒿琥酯纳米乳在60℃高温和4500lx±500lx的强光照射下均能稳定保存。在测定期1、2、3、6个月末所观测到的各组青蒿琥酯纳米乳的外观形态、PH值、乳滴平均粒径、纳米乳载药量等参数均与刚制备的试剂一致。表明优化后的青蒿琥酯纳米乳稳定性良好。研究建立了测定青蒿琥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法,该方法在550μg/mL(R2=0.9992)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良好,日内精密度,RSD=0.943%,日间精密度RSD=0.945%,回收率为98±5.3%(N=3)。此方法回收率高,精密度好,能准确有效地检测出青蒿琥酯纳米乳制剂中青蒿琥酯的含量。通过体外抑虫实验,比较了青蒿琥酯纳米乳与贝尼尔、咪唑苯脲、盐酸吖啶黄等药物在体外对牛巴贝斯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青蒿琥酯纳米乳在体外对牛巴贝斯虫具有较强的杀虫能力。本研究制备了载药量高,稳定性好,使用方便的青蒿琥酯纳米乳,攻克了传统青蒿琥酯剂型在兽医临床中遇到的种种难题,并对其在体外的抗焦虫能力做了初步研究。为纳米乳给药系统在兽医领域的应用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崔加瑞[8](2013)在《感染人的新型梨形虫病原体的动物感染,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文中提出梨形虫(Piroplasma)属顶复门(Apicomplexa)、孢子虫纲(Sporozoa)、梨形虫目(Piroplasmida),对人畜健康影响较大的蜱传种类分别属于巴贝虫属(Babesia spp.)和泰勒虫属(Thelieria spp.),可引起梨形虫病[1],由于过去梨形虫曾译为“焦虫”,故梨形虫病又被称为“焦虫病”,也曾称“红细胞住血原虫(hematocytozoon)"。梨形虫经由蜱传播,在宿主体内的主要形态呈圆形、梨形、杆形、椭圆形、逗点形或阿米巴形等形态,具有顶复细胞器。有性生殖和孢子增殖是在无脊椎动物宿主体内进行,在脊椎动物宿主体内进行无性生殖。梨形虫病一般呈急性过程,通常表现为贫血、血红蛋白尿和黄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巴贝虫是人和动物巴贝虫病的病原,而泰勒虫是动物泰勒虫病的病原[3-6]。一般认为,泰勒虫不感染人类。梨形虫病在世界各地流行,死亡率高,给畜牧业和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梨形虫的鉴定与分类主要有传统分类学和分子分类学两种方法。传统分类学依据所寄生的宿主、形态、发病动物临床症状等进行分类,但由于病原形态的多变性,生活史较难追踪,传播媒介多样性,种种因素使传统分类学存在一定的局限[8]。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核酸扩增方法在梨形虫的分类鉴定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本研究将取自有临床症状的病人带虫血液分别对四种动物(昆明鼠,Balb/c小鼠,沙鼠,新西兰兔)进行感染,感染后定期取血观察血液内病原体的形态特征,并观察超微结构,从形态学上对该梨形虫进行鉴定。在该梨形虫在动物体内的感染量达到峰值的时候,取动物血液提取DNA,扩增梨形虫18S rRNA,对该梨形虫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在动物血液涂片的观察中发现,该梨形虫在白细胞内细胞核周围呈密集的点状,类似嗜碱性白细胞。在红细胞中可以观察到梨形、椭圆形、逗点状的外观形态。与巴贝虫和泰勒虫的形态对比有相似之处,具有泰勒虫的特征,即白细胞内裂体增殖,提示该病原体有可能是泰勒虫相关种类。根据文献报道,合成四条针对巴贝虫、泰勒虫18S rRNA的通用引物进行半巢式多重PCR,三次PCR扩增的片段均与泰勒虫具有更高的同源性,对PCR产物经克隆测序364bp序列比对,与泰勒虫18S rRNA同源性达到99%。但是,在多次重复的PCR中,也出现克隆序列与Colpodella序列84%同源性。而我国学者也在发热病人血液中扩增到Colpodella相似序列,Colpodella是一种与其它顶复门原虫(包括疟原虫及梨形虫)具有并列进化关系的自由生活原虫[11]。本研究所鉴定梨形虫取自病人血液,通过传统形态学鉴定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从动物外周血白细胞中发现裂殖体,提示该虫具有泰勒虫的形态特征。综合多次PCR及测序结果,扩增序列与泰勒虫和Colpodella的相似程度高于巴贝虫,说明该病原体是巴贝虫的可能性小于前两种虫。迄今为止,寄生虫学研究认为,巴贝虫可以感染人和动物,泰勒虫仅在动物中发现,但从NCBI的GenBank中搜索到一个泰勒虫的序列是从发热病人血液扩增得到的[12];Colpodella相似的序列也有从人体扩增的报道。这种现象尚难以解释,不能确定是几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还是一种尚待认知的新虫种。泰勒虫和巴贝虫属于顶体复合物门,而Colpodellids门则是与顶体复合物门相近的一个姊妹世系(sister lineage),因而,该病原体的分类地位可能在囊泡虫总门(Alveolata)。其确切的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鉴定。本本研究对一种未知人体寄生原虫的鉴定,其结果对该新病原体的认知又进了一步,对于未知梨形虫病的防治积累基础理论,对临床中的未知原虫感染患者提供了相应的鉴别方法,也为人群中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对防治该新出现的血液感染性病原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杰,张继瑜,李冰,周绪正[9](2011)在《青蒿琥酯治疗泰勒焦虫病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青蒿琥酯(Artesunate)是抗疟药青蒿素(Artemisinin)的衍生物,在兽医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牛、羊的泰勒焦虫病(Theileriosis)以及双芽焦虫病(Double buds piroplasmosis)。作者对近20年来青蒿琥酯在不同动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泰勒焦虫病的临床治疗以及泰勒焦虫病对中国畜牧业的危害进行了总结。

徐生正[10](2010)在《积石山县东部山区羊泰勒焦虫病调查报告》文中研究指明1999~2008年对积石山县东部山区羊泰勒焦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查明其病原为羊泰勒焦虫。该病流行于东部山区共计7个村、1579户,占4个乡(镇)总户数的25%,主要采取询问和初诊的方法调查了解羊只存栏、发病、死亡等情况,并采取耳静脉采血涂片瑞特氏染色显微镜检查的方法,在羊的红细胞中发现多量的虫体。

二、抗焦敏注射防治山羊泰勒虫病效果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焦敏注射防治山羊泰勒虫病效果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察哈尔右翼后旗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对常见驱虫药耐药性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察哈尔右翼后旗简介
    1.2 寄生虫病对养羊业的危害
    1.3 羊消化道线虫流行现状
    1.4 抗寄生虫药物的种类
        1.4.1 抗蠕虫药物
        1.4.2 抗原虫药物
        1.4.3 杀虫药
    1.5 抗寄生虫药耐药性研究情况
        1.5.1 国内抗寄生虫药耐药性现状
        1.5.2 国外抗寄生虫药耐药性现状
    1.6 线虫耐药性检测方法
        1.6.1 体内检测方法
        1.6.2 体外检测方法
        1.6.3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1.7 寄生虫病的诊断及防控
        1.7.1 寄生虫病的诊断
        1.7.2 寄生虫病的防控
    1.8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察哈尔右翼后旗地区绵羊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器材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选点
        2.2.2 样品的采集
        2.2.3 饱和食盐水漂浮法
        2.2.4 麦克马斯特法粪便虫卵计数
        2.2.5 虫卵鉴定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3 察右后旗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对常用驱虫药的耐药现状调查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实验器材
        3.1.3 实验药品
    3.2 实验方法
        3.2.1 驱虫效果判定
        3.2.2 试验分组与给药
    3.3 结果
    3.4 讨论
        3.4.1 察右后旗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驱虫效果调查分析
        3.4.2 察右后旗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病防治建议
    3.5 小结
4 绵羊消化道线虫幼虫染色法活力检测技术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动物
        4.1.2 实验药品
        4.1.3 主要试剂及配制
        4.1.4 虫卵混悬液的配制
        4.1.5 三期幼虫的制备
    4.2 实验方法
        4.2.1 染色法鉴别幼虫活力
        4.2.2 数据统计
    4.3 结果与分析
        4.3.1 MB染色法
        4.3.2 TB染色法
        4.3.3 GV染色法
    4.4 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2)通辽地区绵羊感染蠕虫情况调查及驱虫药治疗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通辽市自然地理概况
        1.1.1 地形地貌
        1.1.2 气候环境
        1.1.3 水文环境
        1.1.4 通辽市农牧业现状
    1.2 寄生虫常用检测方法
        1.2.1 临床诊断
        1.2.2 实验室检查
    1.3 国内外寄生性蠕虫感染情况
        1.3.1 内蒙古自治区寄生性蠕虫感染情况
        1.3.2 国内其它区域寄生性蠕虫感染情况
        1.3.3 国外寄生性蠕虫感染情况
    1.4 抗寄生虫药物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调查地点与对象
        2.1.2 主要设备和器械
        2.1.3 药品和相关试剂
        2.1.4 培养基/溶液的制备
    2.2 方法
        2.2.1 虫体的采集和保存
        2.2.2 形态学鉴定
        2.2.3 分子生物学鉴定
        2.2.4 感染率、强度的确定
        2.2.5 绵羊寄生性蠕虫病的驱虫效果观察
3 结果
    3.1 虫体鉴定结果
        3.1.1 形态学鉴定结果
        3.1.2 分子生物学结果
    3.2 四个地区绵羊寄生性蠕虫调查结果
        3.2.1 四个地区绵羊寄生性蠕虫总的感染情况
        3.2.2 霍林郭勒绵羊寄生性蠕虫感染情况
        3.2.3 扎鲁特旗绵羊寄生性蠕虫感染情况
        3.2.4 开鲁县绵羊寄生性蠕虫感染情况
        3.2.5 科尔沁左翼中旗绵羊寄生性蠕虫感染情况
    3.3 驱虫药物治疗效果观察
        3.3.1 治疗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天水地区羊焦虫病的专项调查及综合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专项调查情况
2 流行性分析
    2.1 地域性
    2.2 发病时间
    2.3 发病主体
    2.4 传播媒介
3 临床症状
4 病理剖检
5 实验室检查
    5.1 鲜血涂片检查
    5.2 淋巴结穿刺液涂片检查
6 诊断结果
7 综合防制措施
    7.1 对症治疗
        7.1.1 药物治疗
        7.1.2 消除传染源
    7.2 积极预防
        7.2.1 药物干预
        7.2.2 药浴灭源
        7.2.3 定期轮牧
        7.2.4 加强检疫
8 小结
    8.1 对羊焦虫病的认识水平要跟上
    8.2 羊群的饲养水平要跟上
    8.3 预防保障措施要跟上

(4)青海羊泰勒虫病调查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及危害
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3 传播媒介调查
4 防治

(5)吕氏泰勒虫TlSP在毕赤酵母的分泌表达及重组TlSP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羊泰勒虫概述
        1.1.1 病原
        1.1.2 生活史
        1.1.3 流行病学
        1.1.4 临床和病理特征
        1.1.5 治疗和预防
    1.2 抗泰勒虫疫苗研究进展
        1.2.1 灭活疫苗
        1.2.2 强毒活疫苗
        1.2.3 弱毒活疫苗
        1.2.3.1 从自然界筛选弱毒株
        1.2.3.2 传代驯化致弱
        1.2.3.3 物理或化学致弱
        1.2.4 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
        1.2.4.1 子孢子表面抗原
        1.2.4.2 裂殖体表面抗原
        1.2.4.3 裂殖子表面抗原
        1.2.4.4 配子体表面抗原
    1.3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1.4 研究内容和目的
第二章 吕氏泰勒虫TlSP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2.1 材料
        2.1.1 虫株、菌株及质粒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耗材
        2.1.4 培养基及溶液配方
    2.2 方法
        2.2.1 虫体总RNA的提取与cDNA第一链的合成
        2.2.2 吕氏泰勒虫TlSP基因的扩增
        2.2.3 TlSP基因与pGEM-T Easy载体的连接与转化
        2.2.4 吕氏泰勒虫TlSP基因的序列比对分析
        2.2.5 吕氏泰勒虫TlSP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2.6 吕氏泰勒虫TlSP基因免疫优势区域的扩增
        2.2.7 TlSP基因免疫优势区域与pGEM-T Easy载体的连接与转化
    2.3 结果
        2.3.1 虫体总RNA的提取
        2.3.2 TlSP基因及其免疫优势区的扩增
        2.3.3 吕氏泰勒虫TlSP基因序列比对
        2.3.4 吕氏泰勒虫TlSP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3.4.1 TlSP的跨膜区与结构分析
        2.3.4.2 TlSP的抗原性分析
        2.3.4.3 TlSP的糖基化位点与磷酸化位点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吕氏泰勒虫TlSP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
    3.1 材料
        3.1.1 菌株及质粒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1.4 培养基及溶液配方
    3.2 方法
        3.2.1 真核表达质粒pPIC9K-TlSP的构建
        3.2.2 重组质粒pPIC9K-TlSP的线性化
        3.2.3 毕赤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3.2.4 重组质粒pPIC9K-TlSP的电击转化
        3.2.5 遗传霉素(G418)筛选多拷贝插入转化子
        3.2.6 菌落PCR分析重组质粒在毕赤酵母中的整合
        3.2.7 重组TlSP Mut~+和Mut~s的分泌表达
        3.2.8 重组TlSP的大量表达和制备
        3.2.9 重组TlSP的反应原性分析
    3.3 结果
        3.3.1 真核表达质粒pPIC9K-TlSP的酶切鉴定
        3.3.2 MD平板筛选His~+转化子
        3.3.3 遗传霉素筛选高拷贝插入转化子
        3.3.4 PCR分析TlSP基因在毕赤酵母基因组的整合情况
        3.3.5 pPIC9K-TlSP在GS115/Mut~+和KM71/Mut~s中的表达及鉴定
        3.3.6 重组蛋白TlSP的制备及反应原性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重组TlSP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估
    4.1 材料
        4.1.1 试验羊及媒介蜱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
        4.1.4 溶液及配方
    4.2 方法
        4.2.0 试验绵羊血液基因组的提取
        4.2.1 野外蜱基因组的提取
        4.2.2 免疫前试验绵羊和野外蜱的泰勒虫检测
        4.2.3 TlSP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制备
        4.2.3.1 重组TlSP的透析、浓缩和定量
        4.2.3.2 疫苗的制备
        4.2.4 免疫程序及攻蜱试验
        4.2.5 试验绵羊样品和数据的收集
        4.2.6 试验绵羊抗体效价和细胞因子的测定
        4.2.6.1 试验绵羊抗体效价的测定
        4.2.6.2 试验绵羊IL-2、IL-4和IFN-γ的测定
        4.2.7 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4.2.7.1 PMBC的分离
        4.2.7.2 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4.3 结果
        4.3.1 免疫前试验绵羊和野外蜱的泰勒虫检测
        4.3.2 重组TlSP的定量和亚单位疫苗的制备
        4.3.3 攻蜱后试验绵羊的临床症状
        4.3.4 攻蜱后试验绵羊的体温情况
        4.3.5 攻蜱后试验绵羊的染虫率
        4.3.6 攻蜱后试验绵羊的血相变化
        4.3.7 免疫后试验绵羊抗体水平的检测
        4.3.8 亚单位疫苗刺激T细胞的增殖效果
        4.3.9 免疫后试验绵羊细胞因子的检测
    4.4 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6)犬巴贝斯虫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巴贝斯虫的病理学影响及分布情况
    1.2 犬巴贝斯虫病概述
        1.2.1 传染源
        1.2.2 传播途径
        1.2.3 易感动物
    1.3 实验室诊断
        1.3.1 病原学检查
        1.3.2 免疫学诊断
        1.3.3 分子生物学诊断
第2章 犬巴贝斯虫套式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目的与意义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试剂和器材
        2.2.2 犬血液的采集及全血基因组 DNA 的抽提
        2.2.3 设计合成引物
        2.2.4 PCR 产物凝胶电泳成像观察
        2.2.5 巴贝斯虫 18sRNA 基因的扩增
        2.2.6 PCR 产物的克隆、浓度及序列测定
        2.2.7 套式 PCR 灵敏度测定
        2.2.8 套式 PCR 特异性的测定
        2.2.9 病原株和巴贝斯虫及泰勒虫系统进化分析
    2.3 结果
        2.3.1 三组引物分别扩增实验
        2.3.2 套式 PCR 扩增实验
        2.3.3 PCR 产物浓度测定
        2.3.4 套式 PCR 特异性实验
        2.3.5 套式 PCR 灵敏度实验
        2.3.6 序列测定同源性比较
        2.3.7 18s RNA 进化树的分析
    2.4 讨论
        2.4.1 套式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2.4.2 18S rRNA 各分离株进化树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豫西地区犬巴贝斯虫病及媒介调查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样品来源及犬巴贝斯虫病的判定标准
        3.1.2 主要试剂
        3.1.3 犬血涂片的染色镜检
        3.1.4 犬巴贝斯虫的套式 PCR 检测
        3.1.5 犬巴贝斯虫病的判定标准
        3.1.6 犬体表蜱虫的初步调查
        3.1.7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犬巴贝斯虫病临床检查
        3.2.2 犬血液涂片染色镜检
        3.2.3 犬血液基因组 DNA 的套式 PCR 检测
        3.2.4 犬巴贝斯虫病在全年调查中感染情况
        3.2.5 蜱虫形态观察及带虫率
    3.3 讨论
        3.3.1 犬巴贝斯虫病临床症状
        3.3.2 犬巴贝斯虫病在豫西地区的流行情况
        3.3.3 豫西地区犬生活场地蜱虫类型和带虫率的情况
        3.3.4 犬巴贝斯虫病发病因素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犬巴贝斯虫病的诊疗体会
    4.1 犬巴贝斯虫病的治疗
    4.2 疑似病例的鉴别性诊断
    4.3 防制措施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青蒿琥酯纳米乳的制备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青蒿琥酯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1.1.1 抗血液原虫作用
        1.1.2 抗其它寄生虫作用
        1.1.3 抗菌、抗病毒作用
        1.1.4 对免疫系统作用
        1.1.5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1.6 抗纤维化作用
        1.1.7 抗肿瘤作用
    1.2 纳米乳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1.2.1 纳米乳的概念及形成机理
        1.2.2 纳米乳给药系统的特点与优势
        1.2.3 近年纳米乳技术在药剂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1.2.4 纳米乳技术面临的问题
    1.3 课题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思路
第二章 青蒿琥酯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1 试验材料
        2.1.1 药品与试剂
        2.1.2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青蒿琥酯标准溶液
        2.2.2 供试品溶液
        2.2.3 样品衍生化
        2.2.4 检测波长
        2.2.5 HPLC 检测方法
        2.2.6 UV 检测方法
    2.3 试验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青蒿琥酯纳米乳制备工艺优化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仪器
        3.1.2 试剂与药品
    3.2 试验方法
    3.3 试验设计
    3.4 青蒿琥酯纳米乳的制备与检测
        3.4.1 纳米乳的制备
        3.4.2 粒径的检测
        3.4.3 载药量的测定
    3.5 试验结果
    3.6 讨论
第四章 青蒿琥酯纳米乳稳定性研究
    4.1 试验材料
        4.1.1 试验仪器
        4.1.2 药品与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高温试验
        4.2.2 强光照射试验
        4.2.3 加速试验
    4.3 试验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青蒿琥酯纳米乳对牛巴贝斯虫的体外药效实验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2.1 牛巴贝斯虫的培养
        5.2.2 血液涂片的制作
        5.2.3 染虫率的计算
        5.2.4 几种药物对牛巴贝斯虫抑虫活性的测定
    5.3 试验结果
    5.4 讨论
第六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感染人的新型梨形虫病原体的动物感染,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建立梨形虫的动物感染及形态描述
    一、研究背景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二部分 梨形虫新型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一、研究背景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小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致谢

(9)青蒿琥酯治疗泰勒焦虫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青蒿琥酯的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
2 泰勒焦虫病的临床症状
3 青蒿琥酯对泰勒焦虫病的治疗应用进展
    3.1 对人工感染泰勒焦虫病的治疗效果
    3.2 临床治疗效果
        3.2.1 青蒿琥酯治疗牛泰勒焦虫病的临床效果
        3.2.2 青蒿琥酯治疗羊泰勒焦虫病的临床效果
4 展望

(10)积石山县东部山区羊泰勒焦虫病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2 流行特点
3 临床表现
4 调查方法与结果
5 防治
    5.1 药物预防
    5.2 药物治疗
6 讨论及建议
    6.1 大力开展兽医卫生宣传动员, 提高干部群众认识
    6.2 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 加大行政催促和执法力度
    6.3 开展多点无偿防治示范推广, 使群众认识该病可防可治
    6.4 加大疫病检疫、普查力度, 重视疫情报告制度
    6.5 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
    6.6 依靠乡村兽医防治网络, 按时统一防治
    6.7 落实“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
    6.8 加强乡村兽医网络建设
    6.9 加大疫病防制经费投入, 强化疫病防治基础设施建设
    6.1 0 整顿和规范兽药经营市场

四、抗焦敏注射防治山羊泰勒虫病效果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察哈尔右翼后旗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对常见驱虫药耐药性的调查[D]. 刘晓磊.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8)
  • [2]通辽地区绵羊感染蠕虫情况调查及驱虫药治疗效果观察[D]. 马晓野. 东北农业大学, 2019(09)
  • [3]天水地区羊焦虫病的专项调查及综合防治[J]. 赵金国,马萍,王娟,樊锦龙. 畜牧兽医杂志, 2018(04)
  • [4]青海羊泰勒虫病调查研究概况[J]. 胡广卫,沈艳丽,赵全邦,王晓润,李静,郭春兰,马占全,蔡金山. 今日畜牧兽医, 2018(05)
  • [5]吕氏泰勒虫TlSP在毕赤酵母的分泌表达及重组TlSP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估[D]. 郭鹏飞.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12)
  • [6]犬巴贝斯虫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 尚泽松. 河南科技大学, 2014(02)
  • [7]青蒿琥酯纳米乳的制备及评价[D]. 李均亮.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2)
  • [8]感染人的新型梨形虫病原体的动物感染,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D]. 崔加瑞. 第二军医大学, 2013(05)
  • [9]青蒿琥酯治疗泰勒焦虫病的研究进展[J]. 张杰,张继瑜,李冰,周绪正. 湖北农业科学, 2011(14)
  • [10]积石山县东部山区羊泰勒焦虫病调查报告[J]. 徐生正. 畜禽业, 2010(02)

标签:;  ;  

抗焦敏注射液对山羊泰勒虫病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