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叶蜡石生产瓷砖

用叶蜡石生产瓷砖

一、利用叶蜡石生产陶瓷面砖(论文文献综述)

曾令鹏[1](2021)在《W建筑陶瓷公司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指出

张莉丽,林峰,吕智,肖乐银,何绪林,王文龙,李立惟[2](2014)在《我国叶蜡石的开发研究及其应用现状(上)》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叶蜡石的性能、分类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详细阐述了叶蜡石在石雕工艺品、复合材料、陶瓷耐火材料、高温高压合成中作为传压密封介质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叶蜡石在开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姚程[3](2012)在《叶蜡石基浅色导电粉体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传统导电粉颜色深、价格昂贵、导电性能不稳定等缺点,开发以叶蜡石为基体的复合导电粉体,一方面可以降低导电粉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扩大了叶蜡石矿物的应用范围。同时也为矿物基功能材料的低成本制备提供新的思路。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以叶蜡石为基体,表面包覆锑掺杂二氧化锡的复合导电粉体,探讨了不同实验因素对复合粉体体积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过程中水解温度、水解pH值、SnCl4加入量、Sb掺杂量以及煅烧温度和时间都对最终产品的导电性能有很大影响,当水解温度为60℃、水解PH=2、SnCl4加入量为100%、Sb掺杂量为16%,在600℃煅烧1h的情况下可制得体积电阻率为26Ω·cm的复合导电粉体。XRD结果表明,叶蜡石表面的Sn02包覆层具有四方结构,Sb的掺杂不会引入新相也不会改变Sn02的晶体结构。不同煅烧温度下,Sb具有不同的赋存状态:煅烧温度较低时Sb主要以Sb3+存在、煅烧温度升高Sb3+逐渐被氧化成Sb5+,继续升高温度Sb3+浓度又会上升。Sb在Sn02晶格中的不同存在形式是煅烧温度影响复合粉体体积电阻率的原因。以叶蜡石、结晶SnCl4、NH4HF2为原料,采用沉淀发制备了叶蜡石基氟掺杂二氧化锡的复合导电粉体。研究了水解pH、F掺杂量及煅烧温度和时间对产品导电性能的影响。叶蜡石粉的粒径也对最终产品的体积电阻率有很大影响,当叶蜡石粒径为2.41μm时,在水解pH值为2、F掺杂量为40%、600℃煅烧1h条件下可制得体积电阻率为4.6KΩ·cm的复合导电粉体。

刘凤利[4](2011)在《利用废陶瓷再生砂配制再生砂浆、混凝土的试验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再生混凝土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型建筑材料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国内外学者对其展开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再生骨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废旧混凝土和废砖,与我国陶瓷大国的国情不符,我国陶瓷产量,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一直处于世界第一。全国陶瓷废料的年产量估计在1000万吨以上,另外还有大量因建筑物拆除、装修和日常生活等过程中产生的废陶瓷。利用废陶瓷制备再生骨料并将其用于建材行业可以很好地解决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而国内外关于将废陶瓷用于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又鲜见报道。鉴于此,本文结合我国细砂、特细砂资源丰富却未被广泛应用的现状,将这两种极其丰富的资源结合起来,研究其对再生砂浆、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影响,旨在探索科学利用这些资源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材料的基本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分析,发现陶瓷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主要差别在于:(1)粒型不同。天然骨料颗粒一般比较圆润光滑;而陶瓷再生骨料由于由破碎而成,一般具有棱角。(2)吸水率不同。天然骨料较为致密,吸水率较小;陶瓷再生骨料由于其多孔性,因而吸水率较大。根据这些差异和经济性要求,结合特细砂的特点,扬长避短,确定了将废陶瓷破碎成较粗颗粒,部分取代特细砂的基本思路。第二,通过多种方法探讨了陶瓷再生粗砂与特细砂的合理掺量。为进一步地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三,通过两个方面的研究来揭示陶瓷再生骨料的作用。一是以相同用水量的试验研究,揭示陶瓷再生骨料的行为特征。研究发现,陶瓷再生骨料的棱角粒型有利于骨料与水泥石之间的机械啮合,陶瓷再生骨料的高吸水率有效地改善了界面过渡区的性能,这些都对强度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二是以相同稠度的试验研究,探讨科学利用的方式。研究中也暴露了陶瓷再生骨料需水量大的缺点,这将使得砂浆的水胶比大幅度地提高,导致强度大幅度地降低。而且这一作用远大于它的积极作用。然而,通过将陶瓷再生骨料与特细砂有效地级配,使得它的缺点得到显着地改善。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科学利用陶瓷再生骨料的有效途径。第四,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陶瓷再生粗砂取代率、水胶比、粉煤灰取代率三因素对砂浆流动性、力学性能和干缩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优化配比方案。通过试验发现:水胶比和陶瓷再生粗砂取代率是影响再生砂浆各种性能的主要因素。粉煤灰取代率对抗压、抗折强度有较大劣化作用,应该根据工程设计强度要求,通过配合比设计确定合理掺量,以满足工程要求的同时达到节能利废的目的。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水胶比的劣化作用大于陶瓷再生粗砂取代率的增强作用,而随着陶瓷再生粗砂取代率的增大会引起砂浆需水量增大,达到所需流动性时使水胶比增大,故对抗压强度要求较高的实际工程,陶瓷再生粗砂取代率不宜过大。但二因素对抗折强度的影响与上述结果相反,因此,对抗折强度要求较大的情况,可适当提高陶瓷再生粗砂取代率,这对提高砂浆韧性、减少开裂也是有利的。第五,对陶瓷再生骨料和水灰比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随着陶瓷再生粗砂取代率的增加,再生混凝土表观密度呈规律性地降低,其表观密度低于天然骨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通过基于自由水灰比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再生混凝土均可以获得与天然骨料混凝土基本一致的流动性,并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和粘聚性;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和劈裂抗拉的破坏过程与破坏形态大致与普通混凝土相似,破坏面基本上均出现在骨料和水泥石之间,属于粘结破坏。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大于普通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陶瓷再生砂的使用对提高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是有利的;水灰比对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与普通混凝土水灰比理论相似,即灰水比与陶瓷再生骨料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但由试验数据确定的回归系数与普通混凝土鲍罗米公式中的回归系数有差异。故《普通混凝土设计规程》不宜直接用于陶瓷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本文的研究为废陶瓷在再生混凝土中的应用和特细砂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董楠[5](2011)在《叶腊石微粉漂白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叶腊石是一种含水的铝硅酸盐,属于层状硅酸盐矿物,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高温性以及机械加工性能。但由于叶腊石原矿中含有一定的杂质元素,以有机质、含铁矿物为主,严重影响了叶腊石的纯度与白度,制约了叶腊石的应用。开发合适的叶腊石矿物粉体增白技术,并开发出一系列叶腊石深加工产品,是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必由之路。本课题根据叶腊石的结构特点,开发叶腊石还原漂白的工艺流程:在酸性环境下用保险粉(Na2S2O4)作还原剂的方法对叶腊石微粉进行漂白。还原漂白可以提高叶腊石的白度。本研究探讨了漂白工艺中酸种类、酸浓度、浸出时间、保险粉用量、草酸用量等因素对漂白效果的影响,试图找到一个简单、廉价的叶腊石微粉增白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盐酸、冰醋酸或草酸作为浸泡剂时,都能较好地起漂白作用。本课题还通过实验得到优化工艺参数为:20%HCl(V/V)为酸浸剂,浸泡温度为80℃、浸出时间为2 h、叶腊石微粉:保险粉:草酸=40:2:1。经最优化工艺漂白后,叶腊石微粉的白度由原粉的69.5%提高到84.1%。本漂白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成本较低的特点。

李鹏[6](2009)在《叶蜡石热相变与摩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北京门头沟天然叶蜡石为主要原料,在研究高温相变的基础上,通过搅拌研磨和表面改性制备了叶蜡石微粉,进而研究了叶蜡石粉体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采用多种方法研究了叶蜡石原矿的物相组成和高温相转变过程,发现原矿中叶蜡石含量在95%左右,另有少量的石英和高岭石;在热处理过程中,叶蜡石的结构发生一系列变化,从室温到1000℃,叶蜡石的结构水逐渐脱出,晶胞体积不断增大,这一结果为叶蜡石作为陶瓷与耐火材料原料在烧结后出现体积膨胀提供了理论与实验依据,也为研究相变后粉体对摩擦性能的影响提供了依据。通过正交设计和实验,确定了由搅拌磨制备叶蜡石微粉的优化条件:球料比为4、助磨剂采用三乙醇胺、助磨剂添加量为0.5%、搅拌转速为950r/min、料浆浓度为32%。它们对结果影响的大小顺序是:球料比>助磨剂添加量>料浆浓度>搅拌转速。通过正交设计和实验,确定了叶蜡石粉体表面改性的优化工艺条件:改性剂为Span60、改性剂用量为5%、改性温度为75℃、改性时间为35min。它们对结果影响的大小顺序是:改性温度>改性剂用量>改性时间。研究认为,Span60与叶蜡石粉体表面羟基反应形成化学键合,形成了牢固的化学吸附层。利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叶蜡石/镍复合粉体,用四球摩擦试验机和齿轮摩擦实验机评价复合粉体的摩擦性能。加入复合粉体后平均摩擦系数比基础油下降了54.96%,平均磨斑直径降低了19.5%。同时机器的功耗降低了6.5%,机器的运转噪音降低了2.7%,振动幅度降低了46.2%,还提高了油品的稳定性,说明复合粉体很好地将层状硅酸盐(叶蜡石)和金属粒子(Ni)两种减摩材料的优势结合起来,具有良好的抗磨减摩性能,是较理想的润滑油摩擦改性添加剂。用同样方法评价其他叶蜡石粉体的摩擦性能。加入叶蜡石微粉(中位径1.016μm)和叶蜡石原矿粉体(中位径7.502μm)后,平均摩擦系数分别下降了34.15%和39.14%,加入700℃和1200℃煅烧叶蜡石粉体后,平均摩擦系数分别降低了42.21%和0.33%。研究认为,1200℃煅烧改变了叶蜡石的结构与性能,不利于减摩。

许凤林,徐传云[7](2007)在《浙江省叶蜡石开发利用发展方向》文中指出本文简要介绍了叶蜡石的矿物结构、六大性能特点以及资源分布情况;针对叶蜡石的十大应用领域,对国内外叶蜡石开发利用作了介绍;同时,根据浙江省叶蜡石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资源特点,提出了对浙江省叶蜡石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

吕惠进,卢建平[8](2005)在《浙江省叶蜡石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文中研究表明浙江省有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叶蜡石的探明储量占全国的52%,临安昌化鸡血石、青田石及其工艺品享誉中外。通过分析叶蜡石资源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管理、加大资源勘查和评价的力度、加强叶蜡石的开发应用研究等措施,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姜鹏[9](2004)在《煤矸石微晶玻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微晶玻璃是材料科学发展上的一项最近的进展 , 它是通过玻璃在加热过程中进行 控制晶化而制得的一种含有大量微晶体的多晶固体材料。作为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 它在光、电、磁、生、化等微电子技术、生物医学、国防尖端技术、机械制造等领域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作为建筑装饰材料,美观、高雅,集 中了玻璃、陶瓷、石材的性能优点。 本文主要研究了福建永安煤矸石在建筑装饰微晶玻璃材料上开发与研制工艺上 的可能性,并探讨了其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它的整个制备过程主要是基础 玻 璃配方的拟定、玻璃熔制和基础玻璃的热处理使之转化成微晶玻璃。配方的拟定主 要是根据煤矸石的主要化学成分,在 CaO - Al 2O 3- SiO2 系统相图硅灰石初晶区中选择不 同的基础点拟定不同的配方,经过试验,配方: SiO 2 52.92 Wt% Al 2O3 13.24 Wt% CaO 21.314 Wt % Na 2O 7.275 Wt% K 2O 1.99 Wt% Fe 2O 3 1.49 Wt% 其他 0.57 Wt% 是比较好的, 后期的所有实验都是基于该配方上的。按照配方,混均的原料在高温炉中 1450 ℃熔 融、均化 2 两小时后将熔体注入水中 水淬成碎玻璃。然后球磨成玻璃粉,烘干、压制 4 成型。利用正交实验方法 L 9(3 ) 确定了微晶玻璃的最佳热处理工艺制度,测定了不同 热处理条件下材料的收缩率和体密度并借助 XRD 、 SEM 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探讨热处 理工艺制度各因素对煤矸石微晶玻璃的显微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进一步核实了利用正 交实验方法得出的最佳热处理工艺制度:核化温度 820 ℃,核化时间 3 小时,晶化温 度 900 ℃,晶化时间 2 小时。通过与建筑陶瓷、天然花岗岩和天然大理石性能的比较, 显示了煤矸石微晶玻璃性能的优越。 试验表明 , 利用福建永安煤矸石尾矿开发研制微晶玻璃装 饰材料在工艺和性能上 都是可行。这对煤矸石和固体废弃物的利用具有重大的意义,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浙江省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组[10](1998)在《浙江省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四)》文中研究指明

二、利用叶蜡石生产陶瓷面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叶蜡石生产陶瓷面砖(论文提纲范文)

(2)我国叶蜡石的开发研究及其应用现状(上)(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叶蜡石的性能
3 叶蜡石的分类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4 叶蜡石的应用现状
    4.1 叶蜡石在石雕工艺品中的应用
    4.2 叶蜡石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4.3 叶蜡石在陶瓷耐火材料中的应用

(3)叶蜡石基浅色导电粉体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导电粉概述
        1.2.1 导电粉特点
        1.2.2 导电粉的分类
        1.2.3 导电粉应用与开发现状
    1.3 叶蜡石概述
        1.3.1 叶蜡石的结构与性能
        1.3.2 我国叶蜡石的应用现状
    1.4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和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化学药剂
        2.1.3 实验仪器设备
    2.2 材料电阻率测试方法
    2.3 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的计算
第三章 叶蜡石基锑掺杂二氧化锡复合导电粉体的制备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水解温度对复合粉体电阻率的影响
        3.3.2 水解pH对复合粉体电阻率的影响
        3.3.3 SnCl_4加入量对复合粉体电阻率的影响
        3.3.4 锑掺杂量对复合粉体电阻率的影响
        3.3.5 煅烧条件对复合粉体电阻率的影响
        3.3.6 高能球磨对复合粉体电阻率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复合导电粉体导电机理探讨
    4.1 引言
    4.2 复合导电粉体的结构和微观形貌表征
        4.2.1 复合粉体XRD表征
        4.2.2 复合导电粉体形貌分析
    4.3 锑掺杂二氧化锡缺陷方程式
    4.4 煅烧温度对复合粉体导电性能影响机理
    4.5 小结
第五章 叶蜡石基氟掺杂二氧化锡复合导电粉体的制备
    5.1 引言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水解pH对复合粉体电阻率的影响
        5.3.2 氟掺杂量对复合粉体电阻率的影响
        5.3.3 热处理条件对复合粉体电阻率的影响
        5.3.4 叶蜡石粉粒径对复合粉体电阻率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利用废陶瓷再生砂配制再生砂浆、混凝土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天然砂资源分布极度不均且日益匮乏
        1.1.2 固体废弃物数量日益增加
        1.1.3 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趋势
    1.2 再生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再生骨料的研究现状
        1.2.2 再生混凝土性能的研究现状
        1.2.3 陶瓷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1.2.4 再生混凝土应用简况
        1.2.5 存在的问题
    1.3 陶瓷及其基本性能和应用可行性
        1.3.1 概念及生产
        1.3.2 基本性能
        1.3.3 废弃物产量及应用可行性
    1.4 本地砂资源及特细砂资源分布特点
    1.5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胶凝材料和掺合料
        2.1.2 细骨料
        2.1.3 粗骨料
    2.2 试验方法
第三章 陶瓷再生粗砂与开封特细砂合理掺量的理论研究
    3.1 按细度模数确定掺量范围
    3.2 按颗粒级配确定掺量范围
    3.3 按假定填满原则确定合理掺量
    3.4 根据富勒最大密度曲线理论确定合理掺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陶瓷再生砂砂浆与普通砂浆性能对比研究
    4.1 固定用水量不同骨料砂浆性能对比
        4.1.1 对砂浆流动性的影响
        4.1.2 对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
        4.1.3 对砂浆抗折强度的影响
        4.1.4 对脆性系数的影响
        4.1.5 对砂浆干缩性能的影响
    4.2 固定稠度不同骨料砂浆性能对比
        4.2.1 对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
        4.2.2 对砂浆抗折强度的影响
        4.2.3 对脆性系数的影响
        4.2.4 对砂浆干缩性能的影响
    4.3 不同养护方式结果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陶瓷再生砂砂浆性能影响因素及优化
    5.1 正交试验设计与试验配合比
    5.2 正交试验层次分析法
        5.2.1 正交试验层次分析法的优点
        5.2.2 正交试验层次分析方法步骤
    5.3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5.3.1 稠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5.3.2 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5.3.3 抗折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5.3.4 干缩试验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陶瓷再生骨料混凝土基本性能的试验研究
    6.1 陶瓷再生砂对陶瓷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6.1.1 对再生陶瓷骨料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和坍落度的影响
        6.1.2 对再生陶瓷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
    6.2 水灰比对陶瓷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

(5)叶腊石微粉漂白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叶腊石的分类
    1.3 叶腊石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1.4 叶腊石的应用
    1.5 叶腊石的开发研究
        1.5.1 叶腊石超细粉体加工
        1.5.2 叶腊石的表面改性
        1.5.3 叶腊石的高温相变研究
        1.5.4 叶腊石及粉压块力学性能的研究
    1.6 叶腊石的增白技术
        1.6.1 物理法选矿增白
        1.6.2 化学除铁增白方法
        1.6.3 其他方法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理
    2.2 实验原料和相关实验设备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3 化学药剂
    2.3 叶腊石的漂白过程
    2.4 测试方法
        2.4.1 白度测定
        2.4.2 粒度测试与红外光谱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浸泡时酸的种类和酸浓度对叶腊石微粉漂白效果的影响
    3.2 温度对叶腊石微粉漂白效果的影响
    3.3 酸浸时间对叶腊石微粉漂白效果的影响
    3.4 保险粉的用量对叶腊石微粉漂白效果的影响
    3.5 草酸用量对叶腊石微粉漂白效果的影响
    3.6 漂洗液对叶腊石微粉漂白效果的影响
        3.6.1 漂洗液酸种类对叶腊石微粉漂白效果的影响
        3.6.2 漂洗液酸浓度对叶腊石微粉漂白效果的影响
    3.7 漂白对叶腊石微粉粒度和红外光谱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叶蜡石热相变与摩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摩擦与润滑
        1.1.1 摩擦学简介
        1.1.2 润滑油和润滑油添加剂
        1.1.3 润滑油摩擦改性添加剂
        1.1.4 层状硅酸盐作为摩擦改性剂的研究现状
    1.2 叶蜡石的研究现状
        1.2.1 叶蜡石矿物
        1.2.2 叶蜡石的性能及应用
        1.2.3 叶蜡石高温相变的研究进展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叶蜡石矿物特征及高温相转变
    2.1 矿物特征
        2.1.1 偏光显微镜分析
        2.1.2 X 射线衍射分析
        2.1.3 电子探针分析和化学全分析
    2.2 高温相转变过程
        2.2.1 差热和热重分析
        2.2.2 X 射线衍射分析
        2.2.3 红外光谱分析
        2.2.4 主要相变点的确定
    2.3 小结
第三章 叶蜡石微粉的制备
    3.1 研究方法
        3.1.1 实验原料和仪器
        3.1.2 检测方法
    3.2 单因素实验
        3.2.1 研磨时间的影响
        3.2.2 球料比的影响
        3.2.3 料浆浓度的影响
        3.2.4 转速的影响
        3.2.5 助磨剂的影响
    3.3 正交实验
        3.3.1 实验设计
        3.3.2 实验结果
        3.3.3 结果分析
        3.3.4 优化条件下的研磨实验
    3.4 研磨对粉体影响的研究
    3.5 小结
第四章 叶蜡石粉体表面改性
    4.1 研究方法
        4.1.1 实验原料和试剂
        4.1.2 实验方法
        4.1.3 表征方法
    4.2 改性剂的确定
    4.3 单因素实验
        4.3.1 改性温度的影响
        4.3.2 改性时间的影响
        4.3.3 改性剂用量的影响
    4.4 正交实验
        4.4.1 实验设计
        4.4.2 实验结果
        4.4.3 结果分析
    4.5 改性机理探讨
    4.6 小结
第五章 叶蜡石与镍复合粉体的制备
    5.1 实验方法
        5.1.1 实验原料和试剂
        5.1.2 实验原理
    5.2 实验过程和结果
        5.2.1 实验过程
        5.2.2 结果检测
    5.3 小结
第六章 叶蜡石粉体的摩擦性能研究
    6.1 实验方法
        6.1.1 摩擦实验仪器简介
        6.1.2 油样的制备
        6.1.3 实验条件
    6.2 粒径对摩擦性能的影响
    6.3 高温相变产物对摩擦性能的影响
    6.4 叶蜡石-镍复合粉体的摩擦性能
    6.5 磨球表面磨斑分析
    6.6 齿轮实验机摩擦实验
    6.7 减摩机理分析
    6.8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浙江省叶蜡石开发利用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叶蜡石开发利用
    2.1 石雕和石材
    2.2 耐火材料
    2.3 陶瓷
    2.4 玻璃纤维
    2.5 农药载体
    2.6 油漆 (涂料)
    2.7 橡胶
    2.8 树脂和塑料
    2.9 造纸
    2.1 0 人造金刚石
3 叶蜡石开发利用发展方向
    3.1 存在的问题
    3.2 开发利用发展方向及建议

(8)浙江省叶蜡石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源概况
    1.1 叶蜡石资源及其分布
    1.2 矿床地质特征
2 资源利用现状
    (1) 作为石雕工艺品的原料。
    (2) 作为陶瓷的原料和辅料。
    (3) 用作耐火材料。
    (4) 用于生产玻璃纤维。
    (5) 用作填料。
    (6) 用于人造金刚石工业。
3 叶蜡石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资源浪费严重
    3.2 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低
    3.3 资源勘查评价程度低
    3.4 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4 对策与措施
    (1) 统一规划、加强管理以保护资源。
    (2) 加大资源勘查和评价的力度。
    (3) 加强叶蜡石的开发应用研究。

(9)煤矸石微晶玻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微晶玻璃的概述
    2.2 微晶玻璃的分类
        2.2.1 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微晶玻璃系统及性能
    2.3 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
        2.3.1 熔融法
        2.3.2 烧结法
        2.3.3 溶胶—凝胶法
    2.4 微晶玻璃的结构与性能
    2.5 微晶玻璃的应用
        2.5.1 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2.5.2 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2.5.3 光学材料上的应用
        2.5.4 电子与微电子材料上的应用
        2.5.5 生物医学材料上的应用
        2.5.6 化学化工材料上的应用
        2.5.7 在航天工程中的应用
        2.5.8 在其它材料上的应用
第三章 微晶玻璃的基本理论
    3.1 液相分离
    3.2 熔体和玻璃体的成核过程
        3.2.1 均匀成核
        3.2.2 非均匀成核
    3.3 晶体的生长
        3.3.1 影响结晶的因素
第四章 实验内容与方法
    4.1 原始玻璃制备
    4.2 玻璃析晶能力测定
    4.3 微晶玻璃的制备
    4.4 XRD衍射分析
        4.4.1 晶体平均粒径大小的测定
    4.5 显微结构观察
    4.6 性能测试
        4.6.1 收缩率测定
        4.6.2 体密度测定
        4.6.3 断裂模数和抗折强度测定
        4.6.4 耐磨性测定
    4.7 耐酸性测定
    4.8 耐碱性测定
第五章 煤矸石微晶玻璃的实验室制备
    5.1 原料的基本特征
        5.1.1 煤矸石的基本特征
        5.1.2 粉石英的基本特征
    5.2 微晶玻璃的成分与设计
        5.2.1 基础玻璃配方的设计
    5.3 基础玻璃的制备与试样成型
        5.3.1 基础玻璃的熔制
        5.3.2 水淬、研磨与成型
    5.4 基础玻璃的核化温度、晶化温度范围的确定
        5.4.1 基础玻璃配方及核化温度的初步确定
        5.4.2 M2晶化温度的初步确定
    5.5 微晶玻璃热处理工艺制度的确定
        5.5.1 微晶玻璃热处理正交实验的设计
        5.5.2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5.5.3 XRD衍射分析
        5.5.4 SEM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艺因素对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6.1 核化温度对微晶玻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6.1.1 核化温度对收缩率与体密度变化的影响
        6.1.2 核化温度对微晶玻璃XRD衍射影响
        6.1.3 核化温度对微晶玻璃显微结构的影响
    6.2 核化时间对微晶玻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6.2.1 核化时间对收缩率和体密度变化的影响
        6.2.2 核化时间对微晶玻璃XRD衍射的影响
        6.2.3 核化时间对微晶玻璃显微结构的影响
    6.3 晶化温度对微晶玻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6.3.1 晶化温度对收缩率与体密度变化的影响
        6.3.2 晶化温度对微晶玻璃XRD衍射的影响
        6.3.3 晶化温度对微晶玻璃显微结构的影响
    6.4 晶化时间对微晶玻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6.4.1 晶化时间对收缩率与体密度变化的影响
        6.4.2 晶化时间对微晶玻璃XRD衍射的影响
        6.4.3 晶化时间对微晶玻璃显微结构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煤矸石微晶玻璃的理化性能
    7.1 煤矸石微晶玻璃材料理化性能测定结果
    7.2 影响煤矸石微晶玻璃材料性能的因素
        7.2.1 化学组成对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
        7.2.2 显微结构对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
        7.2.3 孔隙度对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
        7.2.4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利用叶蜡石生产陶瓷面砖(论文参考文献)

  • [1]W建筑陶瓷公司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曾令鹏. 南昌大学, 2021
  • [2]我国叶蜡石的开发研究及其应用现状(上)[J]. 张莉丽,林峰,吕智,肖乐银,何绪林,王文龙,李立惟. 超硬材料工程, 2014(03)
  • [3]叶蜡石基浅色导电粉体开发研究[D]. 姚程.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6)
  • [4]利用废陶瓷再生砂配制再生砂浆、混凝土的试验研究[D]. 刘凤利. 河南大学, 2011(08)
  • [5]叶腊石微粉漂白实验研究[D]. 董楠. 浙江工业大学, 2011(06)
  • [6]叶蜡石热相变与摩擦性能研究[D]. 李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04)
  • [7]浙江省叶蜡石开发利用发展方向[J]. 许凤林,徐传云.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07(05)
  • [8]浙江省叶蜡石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吕惠进,卢建平.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05(05)
  • [9]煤矸石微晶玻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姜鹏. 福州大学, 2004(03)
  • [10]浙江省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四)[J]. 《浙江省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组. 再生资源研究, 1998(04)

标签:;  ;  ;  ;  ;  

用叶蜡石生产瓷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