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校全日制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关于加强高校全日制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一、试论加强高校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苏亚杰[1](2019)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其基本素养和职业能力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近年来,党和国家根据世情、国情的变化,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大力推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进程。随着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深入发展,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辅导员工作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基本理论,以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为前提,以辅导员职业能力及其提升为主线,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探索思路,把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实然状态、应然态势、必然走向之间的逻辑联系,确定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及其提升的路径作为研究脉络。全文除导论、结语外,共分六个部分。研究内容分四个方面展开。第一,从辅导员职业能力所涉相关概念问题入手,阐述了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主要功能及其价值形态,找出辅导员职业能力发挥的特殊功能价值,阐述了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政治属性、教育属性、实践属性以及综合属性等特征。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和学界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探讨,剖析了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支撑要素,即情意要素、知识要素和技能要素,并进而阐明了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框架体系。本文认为,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具有多维性,既有平面形态,也有层级形态。在层级形态上体现为,以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为核心,以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为主要内涵层次的能力框架体系。叙述了辅导员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三种能力类型及其逻辑联系,阐明了辅导员职业能力各要素的内涵与意义指向,在探索构筑辅导员职业能力框架体系中,寻求破解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前提性、实践性困惑,意在从探讨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基本理论范畴中探寻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并为研究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实践路径作前提性铺垫。第二,在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实现职业能力的提升,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条件。本文阐明了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所应具备的思想基础、专业基础、知识基础和实践基础等问题,重在说明: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重在揭示: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既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文化积累,也要有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等精神源泉与和谐共进的辅导员共同体的团结协作力量;既要通过实践磨练、实践反思和实践领悟来增长才干,也必须依靠和充分发掘社会给予的条件和环境力量。通过探讨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推进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与辅导员自我发展过程的有机结合,实现内在的主体性发展与外在的激励性、教育性、约束性的环境氛围和谐统一,推进辅导员能力培养的理论体系创新。第三,研究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需要正确分析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现状与时代要求,从问题的分析中找到职业能力发展的对策,从时代的挑战与机遇中找到前进的方向。本文从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探寻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可行性路径为目标指向,深入分析总结了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成效,剖析了制约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问题瓶颈,从工作内容缺少具体规定性、培养措施的不完善、制度机制不健全等角度探讨了问题的归因。从价值观、科技发展、新时代能力要求等方面分析了新时期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所面临的新挑战,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地位、辅导员专业化的快速行进、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等角度阐述了时代给予的新机遇,意在说明挑战与机遇并存,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应抓住机遇,乘势而起。第四,推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需要不断拓宽实践路径。本文首先阐述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以人为本价值取向、塑造信息时代辅导员新形象等新时代发展理念,然后较为详尽地探讨了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宏观策略、实践路径以及支撑体系。在宏观策略上,提出了完善辅导员工作体系与运行模式、拓宽能力提升的战略视野、筑牢能力发展的理论根基等方面的新见解;在实践路径上提出了完善能力训练体系、提供辅导员能力发展优质服务、提升辅导员学术研究素养等方面的可操作性措施,意在丰富和完善辅导员能力提升的措施体系;在支撑体系上,阐述了完善选聘机制、优化激励机制、改革管理机制、加强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研究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和启示。本文以构建合理的辅导员职业能力结构体系为理论尝试,以拓宽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路径为要点,以帮助辅导员提高职业能力水平并进而提高育人本领为目标,进行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理论以及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实践路径的探讨,以期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又红又专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孙在丽[2](2019)在《新时代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以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为导向。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关系到高校以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面对国内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不同思想文化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变,市场经济深入推进,多媒体传播迅速发展等各种挑战,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认真落实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政策,教师队伍建设方向更加明确具体,教师队伍培养规划更加全面,教师队伍构成更加合理,教师队伍保障机制日益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师初步形成了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教师队伍。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和影响因素,探析改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改革开放到80年代末,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恢复调整时期。第二阶段贯穿90年代,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加强改进时期。第三阶段是从进入新世纪到十八大召开之前,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推进阶段。第四阶段是从十八大召开至今,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期。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本文认为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四个层面的挑战:高校之间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的不平衡;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保障不足等。面对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本文认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应该抓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机遇,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原则,利用和落实好国家的政策,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在资料的收集和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主要用到文献研究法、统计研究法、实证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是:首次对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演变历程进行系统分析,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及体制研究领域的空白;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提炼和总结,归纳思政课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提出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从思政课教师的选拔培育、成长发展、专业化建设及保障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确保教师队伍建设的科学健康发展。除绪论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分析。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关于教育的理论等。通过理论研究,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方法论的指导。第二章是对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进行分析和归纳。本章节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有益探索,为总结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解决路径奠定基础。第三章是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四章是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通过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选拔培养机制,健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成长发展机制,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建立适合思政课教师的保障激励机制等方面,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何登溢[3](2016)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是“人”的问题,“立德树人”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本质要求是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他们既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力军,也是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就是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帮助大学生端正政治立场、激发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紧密相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做出了战略部署。因此,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保障辅导员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以“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为题,依据一般职业的发展规律和辅导员的殊有特性,提出了我国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六段论”,即“建国初期的开创起步期、六十年代的实质推进期、文革十年的受挫停滞期、改革开放后的形成确立期、进入新世纪的稳定发展期和十八大以来的深化发展期”。自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创立以来,“高校辅导员”职业就处于不断发展和演进之中,并呈现出较强的时代特征。从1952年教育部提出设立“政治辅导处”,在辅导处设辅导员若干人①,到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中央16号文件),再到2014年明确“高校辅导员”职业概念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的出台,高校辅导员职业伴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但就其职业本身的完善程度来讲,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由于始终没有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没有系统规范的职业标准,没有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因此,亟需建立一个有顶层设计、有系统规划、有建设方向、有健全制度的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本文正是基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现实诉求,依托“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工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职业发展理论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积极探寻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理论支撑和学理支持,从辅导员的发展历程、发展模式、角色演变和功能发挥等方面探析了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规律,将辅导员职业功能归纳为“思想政治职能、事务管理职能和发展指导职能”等三项基本职能,在按“初级辅导员、中级辅导员、高级辅导员”三级分级晋升的基础上,论证提出了“辅导员扁平式管理模式”和“辅导员职位说明书制度管理模式”。综观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的发展历程,辅导员的发展模式大致经历了“兼职辅导员模式、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模式和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导师模式”三种模式,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作为不同的施教者和管理者,在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服务于学生个性优势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辅导员”是一门需要去认真建设的专业,也是一门需要用心去发展的职业,更为重要的是一门需要真诚去追求的事业。高校辅导员工作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好的,现行的体制机制也并非完全能够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需要。衡量一门职业是否成为专门性职业,一个较为客观的依据是这门职业的发展是否具备了专业的特征。当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如何?如何在高校形成与这支队伍工作性质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培训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又如何应对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保障辅导员队伍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梳理了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积极方面、消极方面,在差异性分析的的基础上提出了 6点研究假说,从宏观(环境因素)、中观(组织因素)和微观层面(个人因素)三个层面,通过构建研究模型分析和深度访谈研究来加以验证。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四点策略构想:一是进一步明晰辅导员的定位与建设思路;二是进一步明晰辅导员的职业标准;三是进一步明晰辅导员的学科体系;四是进一步明晰辅导员的组织保障。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应然和实然层面特征分析基础上,本文为顺应和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尝试构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体系”和“高校辅导员科学化管理体系”。首先,在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体系构建上,为进一步明晰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内涵和未来趋势,一是从“人员的职业化、工作的职业化和管理的职业化”三个层面构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理论体系;二是从“实践体系、支持体系、培训体系”三个方面构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实践体系;三是构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文化体系,包括辅导员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其次,在辅导员科学化管理体系构建上,立足于辅导员的管理机制、培训研修、考核评价、发展路径和保障机制等方面,积极构建“科学化管理、科学化培训、科学化评价、科学化路径和法治化保障”等组织体系,确保统筹兼顾,将辅导员职业发展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一起来,将辅导员职业的现实基础与前进动力统一起来,以促进和保障辅导员职业的健康发展。

史仁民[4](2014)在《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育人是大学的本体功能与任务。教学、管理和服务三个主要育人环节分别通过课程、制度和活动的形式发挥着大学的功用。在实现育人目标的过程中,大学内部逐渐形成了不同形式的育人主体。教学育人在世界高校范围内都是通过专业教师用课程的形式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我们称之“教以事”。知识和技能以外,学生还需要获得和提高身心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大学的管理和服务育人环节的任务,我们称之为“教以理”。相对于教学,这个系统在国(境)外高校的设置中称作学生事务,实行明确的专项分工,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高,在高度专业的领域里专业地从事促进学生发展的工作。在我国高校,这项育人职能的任务主要由辅导员队伍来完成。我国高校设立辅导员制度最初是以思想改造为目的,其角色是政治性的,负责“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这是我国大学的一个特色。客观上,辅导员在我国高校的历史发展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进步,辅导员队伍在育人的过程中出现了群体的不适应,甚至陷入了发展困境。追其根源,这是一种从传统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到实现高校全面发展需要的转变过程中,传统高校“单项工作”和现代大学“全面育人”要求的碰撞。解决这个问题已经不只是辅导员这个拥有12万之众群体自身对工作的一种诉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国家、高校、辅导员和高校服务对象的共同企盼。辅导员是离大学生最“近”的老师,要使其工作发展成为集教育、管理和服务的角色于一身,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还原辅导员的教育性,从专业发展的思路来解决问题。本文系统梳理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历史,得出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内涵实质;从专业发展的视角总结归纳了辅导员的发展问题的关键结点。研究抛开了过去所有关于辅导员的职业的、专业的、理论的、现实的争论,以专业发展问题为核心直面辅导员“发展”问题本身,展开全景的论述。通过调查研究,明确辅导员发展现状,分析我国辅导员专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选择有代表性案例分析境内外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学生事务管理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在综合、全面地分析辅导员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提出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本文的主要价值和意义在于:紧紧围绕和把握辅导员专业发展问题的本质,在广泛调研、综合分析和吸取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可操作的辅导员专业发展路径;以学生事务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为基础对辅导员专业发展进行的研究,既是新的教育观念在教师教育领域的体现,也力图让人们开始以系统思维的角度看待辅导员作为专业教师的教育。本文既是基础研究,也在解答实践问题。研究思路上把全文作如下安排:第一章:绪论。首先从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研究的源起,对以往的研究和实践进行综述,包括理论层面到哪?实践层面如何?在问题分析、理论疏解的基础上找出研究始基,提出研究构想与思路。针对研究的需要,确定主要研究方法。第二章: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理论界说。科学界定本研究的核心概念,对辅导员专业发展意义进行诠释,提出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核心构成要素,根据需要,选择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等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境内外高校辅导员制度及学生事务发展的概况。总结已有研究,从专业化的视角以“政治化--双肩挑--专业化”为脉络梳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历史并总结归纳历史特征。按照探索性分析的进路方式,对高校辅导员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选择境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对其学生事务管理的过程、理念、现实效果和发展趋势等的研究,总结共性特征,汲取可用经验。第四章:辅导员的工作分析。选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关于工作分析的方法,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关本体理论的支撑下,分别对辅导员职业的角色、职责和素质等进行全面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辅导员专业发展的素质和能力结构框架,为下文对策和建议的提出提供支撑。第五章:解决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策略和建议涵盖辅导员专业发展从培养、培训、管理、保障等全部环节,具体包括:建立辅导员专业标准的框架;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专业培养和培训体系;完善以资质性资源为基础的体制、机制保障体系;建立专业化的管理模式样本--专项分工模式。综合全文,研究分析还不够全面,很多观点也不十分成熟,待今后研究和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提高。毕竟辅导员的专业发展归根结底是在外因作用下达成的内因转变,所以期盼政策制度的稳定长效,期盼高校内部发展与外部助力有力结合,期盼实现“专业”这个辅导员发展的终极目标。

何萌[5](2016)在《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研究的是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问题。本文在考究大量相关文献,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高校辅导员和在校大学生的实际调研,结合笔者十年来自己做辅导员的工作经验,总结提出了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概念: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是指通过引入核心能力要素,将高校辅导员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摘要、总结、积累而形成的一种深度能力,在整个能力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是本质、是关键,是从事高校辅导员职业不可或缺且不可替代的特殊专业能力。对于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的研究需求归根到底是源自于新时期下高校辅导员的具体工作实践,是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的真实反馈,因此其研究理论成果不简简单单是一种学术理论的发展,其本身作为一种思想和理念,必定反作用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实践,并成为指导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的一种指导思路,是对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需求的一种回应。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两门课所能完成的,其成长历程必然是长期的,需要不断地累积和消化,需要专门的开发和研究,这孕育着高校辅导员培养模式的变革而且将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目前学界对于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的研究,仍然只是停留于雏形阶段:从研究视角上来看并没有突破传统的研究框架,多局限于对现有理论的引用、理解、转化层面;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基本停留在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的表面分析,对于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的理解没有进入内生性和本源性因素分析层面;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基本停留在单向度的高校辅导员能力分析层面,多为对现有高校辅导员一般能力理论的“复制”与“挪用”。作为一个较新的选题,笔者首先从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入手,为后续研究做好理论铺垫;其次,创新地提出了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科学内涵及重要价值,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为研究提供内容指向;然后探索了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的现实发展,分析了现在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怎么样”的问题,后续研究围绕以上遇到的问题继续展开;最后,本文针对前面提出的问题,提出了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结构模型、考评体系、提升规划”的三大建设理论,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通过六个章节的梳理进一步明确、完善了“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概念,标志性地提出了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具体范畴,建立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三级能力结构模型;创新性地设计出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考评体系,提出将定量考评、问卷考评、现场考评三者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对考评对象进行综合全面的考察评估;白行设计出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测评软件(CCESC),保障数据汇总统计的正确性、快捷性、直观性;构建了以“自觉提升、保障提升、引导提升”为要求、六项建设途径为保障的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提升建设体系。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的研究依托于坚实的理论背景。任何理论或概念的产生都不是凭空捏造的,是否经得起推敲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理论来源的可靠性,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研究是具有广泛理论依据的,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的理论基石:强调坚持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坚持量变与质变相结合。第二,职业发展理论成为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的方向航标,联系职业锚、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人职匹配理论、职业性向理论、择业动机理论及London职业动机理论六个具体理论对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内涵进一层次进行巩固提升。第三,激励理论的学习和阐述是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的动力源泉。第四,人才学理论为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提供坚实的后盾支撑。四个重要理论依据的考究为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建设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由此,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体系在吸收众多前人理论成果的前提下,逐渐发展、丰富、提升,终而演变为一种稳定的运行体系。对于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科学内涵和重要价值的理解,要从“能力”、“职业能力”等基层概念着手,通过引证指出“核心能力”是居于核心主导地位的、综合性的深度能力。核心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一般能力的基本内涵中经过抽取、凝练、整合、提升的过程得到的最终产物。核心能力和一般能力是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以辩证统一的观念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正确理解和把握核心能力内涵的前提条件。类比于核心能力与一般能力间的联系与差异,通过对比分析高校辅导员能力的构成,指出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是指通过引入核心能力要素,将高校辅导员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摘要、总结、积累而形成的一种综合型能力,在整个能力体系中是本质、是关键,是从事高校辅导员职业不可或缺且不可替代的特殊专业能力。由此本文在结合核心能力概念、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问卷调查、实践论证提出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学生发展指导能力两大方面。通过“源于核心能力概念解释、满足核心能力四大特性、符合国家社会需求、切合高校辅导员自身愿景和学生实际需要”四个方面分析论证“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学生发展指导能力”作为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合理性、科学性。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对于强化高校辅导员工作角色定位、明确高校辅导员工作要求、深化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关于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并有了一些好的实践经验总结,特别是在高校辅导员能力建设在历史推进过程中,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不断演变进化,每一步的发展都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性,这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后期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储备了更为有利的实践经验。纵观辅导员能力建设整个历史发展线,必须要动态调整辅导员能力结构以不断吻合时代发展潮流,及时发现问题,从内部改革入手,剔除掉不符时代发展特性的部分,保留有效合理的部分,吸收其他文化的建设优点并结合我国实情为我所用,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高校辅导员建设体制。但是,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发展到今天,也遇到了很多现实的问题需要去解决: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薄弱、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发展空间受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导致核心能力建设不断弱化、高校辅导员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归结起来就是: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遭遇现实挑战、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整体认识不到位、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途径缺乏科学性、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考评机制不完善。总而言之,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目前仍旧停留在初级探索阶段,各种现实问题和挑战错综交织,摆脱现有窘境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结合新时代特性及国家教育现状,改革和创新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体系,优化辅导员内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公正透明考评指标,保障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正常高效运转。本文在对当前学术研究成果学习、整理、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走访调研结果,通过分析得出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共同构成了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内涵元素,创造性地提出了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结构模型。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结构模型是按照一定的建设理念、建设规律、建设原则进行设计,以两大能力为支撑点不断展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是基础,学生发展指导能力是关键,两者相互协调、相互平衡,共同致力于高校辅导员个人核心能力提升的整体目标上。结构模型囊括了两个一级子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学生发展指导能力”,每个一级子能力包含四个二级子能力,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力”附属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与科研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与引导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组织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能力”,“学生发展指导能力”附属下的“学习与学涯规划指导能力、职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能力、心理咨询辅导能力、科技创新指导能力”,二级子能力下又包含了共计二十四项三级子能力“建立沟通的能力、问题分析的能力、知识运用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策划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管理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总结能力;把握教学规律的能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主动学习能力、深入科研能力”“学习指导能力、学涯规划指导能力、学习信息采集及运用指导能力;职涯规划指导能力、就业指导能力、创业指导能力;心理健康宣传能力、个体心理咨询辅导能力、团体心理辅导能力、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创新意识培育能力、创新团队建设能力、创新项目管理能力、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一级子能力的设计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学生发展指导能力,这是对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深度凝练,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对于各级子能力的规划设置,则是结合高校辅导员的现实工作情景,通过深入的细节剖析,每一个低一级别的子能力都是对高一级别的能力的逐步延伸。其中,每一个下级的能力都是针对其直属上级能力的局部刻画和细节填充,是每一级上层结构的内容支撑基础。由此,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整体和局部特征就能够得到深入的刻画,达到脉络清晰、重点分明的目的,使每一级能力各司其职、各尽其效,整体构成一整套完整、科学的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结构模型。本文通过针对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的调查问卷,综合高校辅导员和高校学生两个角度,在前文结论的基础上进行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考评体系建设,结合多种统计方式设计考评软件总结、分析、预测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状况和发展方向。调查结果详细列出关于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多项可能构成因子及其每项在每个调查群体中的认可程度,为考评体系的设计提供了事实依据。考评软件的设计应满足科学考量、构成项目丰富周全而不交叉重叠、数据统计高效准确及适于长期使用几个特点。合理公正的考评方法不仅是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成果的肯定和认可,更有利于促进个体及时发现并修正问题,从而促进高校辅导员不断完善自身、提升自我素养。本考评体系支持多种考评方式相结合,尽量减少考评结果的偶然性,降低个别数据点对个体辅导员整体考核的影响。考评数据统计可以从考评个体总分值比较、单项能力比较、子能力分值比较、个体定期发展趋势及其预测等方面进行分析预测,统计数据采用表格输出的方式,直观便于比较,同时数据统计以软件为辅助工具,降低人工统计误差数据存在的可能性。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究其根本,终究是要落实到辅导员核心能力稳步性提升的问题上来。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提升建设要紧紧围绕“把握主观思想与客观规律的关系进行自觉提升、把握激励与惩处的关系进行保障提升、把握信念树立和制度约束的关系进行引导提升”的建设规律,秉承“实践第一、以人为本、整体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四大原则,逐步实施“个人践行、研修深造、组织培训、团体训练、环境熏陶、平台搭建”的建设途径,并以此搭建起一个科学有效的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提升建设体系。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提升建设体系是一个螺旋上升曲折前进的过程,它同时也是连续的,动态的。通过这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核心能力不断创新、不断前进、不断开创更为广阔的天地,最终能够实现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从低核心能力表现状况向高核心能力表现状况的转变。本文通过对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的理论基础研究、科学内涵研究、现实发展研究、结构模型建设研究、考评体系建设研究、提升规划建设研究的梳理,初步完成对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的探索,以期对同类研究作出理论和实践上的贡献。

耿品[6](2020)在《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冲突与调适研究》文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生命线,事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专职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承担着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服务学生的重要职责,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首先,文章回顾了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发展演变,对角色演变的历史轨迹、突出特点、基本趋势进行梳理。其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开展关于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冲突的实证考察,分析影响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冲突的因素,构建影响因素模型。最后,明确角色冲突调适的目标和原则,提出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冲突的调适途径。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是指在一线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处于特定的工作位置,并符合党和国家、社会、高校、家长、学生等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冲突是一个复合性问题,不是单方面的角色冲突的表现,也不是各方面角色冲突的简单累积,而是一个复杂性、多样性的角色冲突集合体。受到政策因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的影响,高校专职辅导员面临着由不同角色期望、自身限制引致的角色内冲突,以及体现在教育者与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服务者之间、教育者与服务者之间的角色间冲突。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搭建了干事平台。从思想政治教育学和社会心理学交叉视角,研究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冲突与调适,既是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理论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客观选择,也就是说,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冲突与调适研究是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共同要求。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冲突调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进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为目标,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采用多种途径调适角色冲突的过程。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冲突调适明确了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发展目标,强调坚持方向性原则、求实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强调通过以下四种途径调适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冲突:强化制度保障,明确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先赋规约;注重镜像反馈,促进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实践的他者型塑;加强本体调适,提升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扮演的自我赋能;完善机制构建,推进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实现的关系协调。

李鹏[7](2015)在《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研究》文中提出高校辅导员制度起源于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至今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而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信息发达,不仅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更带来了挑战。新的历史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高校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突破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集教育、管理和服务于一身的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不仅要从事学生管理的日常性工作,还要开展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生活指导、成才规划、心理咨询、学习就业指导等服务。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求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明确政策、培养人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辅导员的积极性,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水平。在新形势下,积极推进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是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措施,理应成为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高层次,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意义重大。目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不容忽视,面临一系列“瓶颈”问题:数量不足、思想不稳、后继乏人,思想、业务水平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等。而新形势下要改变辅导员队伍不稳定、队伍组织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必须强化管理机制,积极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这是我国高等院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抉择。论文运用分析与综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文献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法,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相关理论的梳理出发,研究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及现状,同时,对国(境)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建设的做法进行了思考和总结,借鉴其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政策建议与落实,并提出要着重实现辅导员自身素质的专业化。论文包括导言、正文五章和结束语三个部分。导言部分阐释了本选题的意义、研究综述及评价、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阐释了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相关理论。该章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内涵出发,分别论述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内涵和标准,以及制约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因素;论述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理论依据和客观依据。第二章着重分析了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及现状。回顾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与发展,立足现状与问题,进行历史的、现实的、逻辑的分析,有利于有针对性的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第三章分析了国(境)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建设的做法。通过分析西方国家和港澳台地区高校学生事务发展的历程和特点,总结经验,启发借鉴,积极推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第四、五章是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路径选择,是本文的落脚点。从国家、高校、个人三个层面分别论述实现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措施。第四章从国家政策、高校政策落实实践两个角度分析了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路径选择。从辅导员选拔、培训、具体工作和激励、保障、晋升等方面全方位提出政策性建议和对策性落实。第五章论述了辅导员专业化所需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关键,辅导员自身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关键,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离不开辅导员自身素质提升。结束语简要地对论文进行了概况,同时对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进行了展望。

张立鹏[8](2015)在《应然·实然·适然: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的三维考量》文中认为高校辅导员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层的实施者,他们在“传播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学生在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中做出正确选择,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维护校园的安全和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对于维护高校稳定、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顺利发展,对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的历史时期,国家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有效提升了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地位和作用,保障了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权益,规范了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行为,提高了高校辅导员的角色素质。然而,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日益多元的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大学扩招“后遗症”的显现等,都对高校辅导员角色扮演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辅导员在角色扮演实践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如何破解高校辅导员角色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如何促进高校辅导员角色的转化与发展?这是我国高等学校及全社会必须面对和处理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因此,对高校辅导员角色进行全面考量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解决当下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面临的现实问题,积极探寻破解之策,本论文对高校辅导员角色从“应然”、“实然”与“适然”三个维度展开研究,并试图构建一个“应然、实然、适然”的三维考量研究模型。旨在为高校辅导员角色扮演实践确立正确的应然价值导向;通过实然考证,剖析当前高校辅导员角色扮演实践面临的困境及其症结所在;最后探索出从实然到应然的适然之策。上述共同构成了高校辅导员角色研究的整体框架。论文首要的是揭示出核心命题的内涵,确定研究的维度和内容,这是对高校辅导员角色考量和整体性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论文全面梳理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演进历程,明确了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从“政治引路人”、“思想政治IV工作者”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的历史演变。对高校辅导员进行三维考量,具体来讲:“应然”即“应该”或“应当”,其本质是理想的样态,即价值指向,它属于价值领域。高校辅导员的应然确证,就是论证高校辅导员角色“应该是什么”的样态;“实然”即实际存在的状态,其本质是客观的,属于事实领域。高校辅导员的实然考证,就是分析高校辅导员角色“现在是什么样”的状态;“实然”与“应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无论是使“实然”的现实状态达到“应然”的理想状态,还是使“应然”的要求落实到“实然”之中,都需要中介的链接,即一定的对策和途径方能达到。“适然”就是连接“实然”的世俗性和“应然”的超越性的桥梁和途径,也就是探索高校辅导员从“实然”的现实状态达到“应然”的理想状态的对策和途径。对高校辅导员角色进行考量不是任性和随意的,要有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本论文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精神交往、社会分工和“灌输”等理论中寻找理论支撑;从心理学的认知方式理论、教育学的人性化教育模式,管理学的人本管理理论,社会学的角色理论等学科中寻找学理依据;在国家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和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系列文件和讲话中寻找法律、政策和思想依据。力求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专业、客观、全面、科学。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应然确证,是从价值之维论证和建构高校辅导员角色扮演的应然模式,旨在起到价值指向的作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发展方向的引领者、学生成长过程的服务者和学生事务工作的管理者。角色的正确定位和期待是高校辅导员角色扮演的前提;职业素质是高校辅导员角色扮演的关键;权利义务规范是高校辅导员角色扮演的核心内容;辅导员自身的角色能力和有关制度环境等是高校辅导员角色实现的必要条件。这些因素在高校辅导员角色扮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实然考证,是从现实之维对高校辅导员角色现状进行实证考察,旨在找出问题的关键和症结所在,确保研究具有针对性。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对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过于宽泛,权利义务规范不清,期待过高,责任偏重,而对辅导员的认可度不高,评价偏低,从而造成辅导员自卑心理加重,角色职业方向比较模糊,对发展前景堪忧。其主要原因既有学校和社会对辅导员角色定位、扶持政策和制度保障不到位的客观原因,也有辅导员自身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角色扮演不到位的主观原因,由此,使之出现了“实然”与“应然”的落差。高校辅导员角色从实然到应然的适然之策,是从途径之维探索解决高校辅导员角色“实然”状态与“应然”要求之间的矛盾和落差的路径。根据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应然要求,针对实然现状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坚持精细化原则,优化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外部环境;坚持职业化原则,培育高校辅导员角色精神;坚持专业化原则,提升高校辅导员角色能力;坚持主动性原则,调适高校辅导员角色冲突;坚持制度化原则,构建高校辅导员角色实现的机制;坚持科学化原则,反思和完善高校辅导员角色评价等适然之策。试图为高校辅导员角色实现、队伍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促进高校辅导员角色的优化和完善,保障高校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高校辅导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力军作用。

赵海丰[9](2014)在《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演进与发展趋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辅导员制度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内涵是不尽相同的,但所反映出来的本质属性是一致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辅导员在育人中的价值愈发凸显,客观上对辅导员制度建设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可以说,近年来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与辅导员制度的问题紧密相连,或者说由辅导员制度所决定。辅导员制度承载着重要的功能,是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保证,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是维护校园稳定的重要保障。辅导员制度60余年的发展历程充分显示了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有关制度变迁的理论以及新制度经济学有关制度变迁的理论为基础,审慎地探究辅导员制度的演变进程,深入分析了其演进的原因、模型及规律,从更深层次对辅导员制度理论进行了研究。总结辅导员制度的基本经验,除普遍性和一般性的经验外,更要着眼于辅导员制度建设特有的经验,归纳起来包括必须将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门科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价值理念、必须注重提升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全国128所高校904名辅导员进行辅导员层面的问卷调研,同时以辽宁省辅导员制度为样本进行教育行政部门层面的调查分析,探究辅导员制度落实、建设与发展等现实情况。以实证分析为基础,从制度总体、工作内容、配备制度、发展制度、管理制度等方面对辅导员制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辅导员制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呼应,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是制度对象变化的现实诉求,同时也是辅导员工作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在当前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高等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高校学生辅导与管理制度作为高等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制度,由于国情的不同以不同的形态普遍存在于高等教育的体制之中。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学生事务管理制度的典型考察,并与我国辅导员制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既有共性规律,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带给我们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和借鉴:一是更加科学定位我国辅导员制度的内涵,二是更加强化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三是加强“专业、专项”的辅导员职业化队伍建设,四是完善辅导员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探讨辅导员制度的未来发展,既要考察其发展趋势,又要提出其完善的实施路径。对辅导员制度发展趋势的分析,不是在操作层面上对某一项具体制度的微观预测,而是从某方面发展范畴厘定的视阈对辅导员制度发展趋势进行考察,具体包括辅导员制度内容健全化趋势、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与综合化发展趋势、辅导员职责与角色不断优化趋势、辅导员工作方式与方法不断创新趋势、辅导员制度理论建构完善化趋势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在辅导员制度完善路径方面,分别针对辅导员制度推进机制、工作制度、配备制度、发展制度、管理制度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加强和改进辅导员制度的措施或方法指导。

陈正芬[10](2013)在《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研究》文中认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和发展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决定性作用,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水平与职业发展的素质与能力,制度是关键。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系统研究法等方法,力图从制度学的视角出发,对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本质、产生、内容和发展作分析。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即,为什么需要高校辅导员制度、高校辅导员制度应有什么样的内容、怎样完善高校辅导员制度展开,由导论、五章和结论构成。导论:主要对本研究的问题提出,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梳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第一章: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内涵、功能与研究价值。在对制度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揭示出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阶级性、科学性、发展性本质,提出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指引、规范、保障、激励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资源。第二章: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建立基础与借鉴。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丰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三个方面分析建立基础。同时,对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的学生事务管理从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以及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以此作为主要借鉴。第三章: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建立的依据。主要通过对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三化”目标、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发展和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党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建立的目标依据、历史依据、现实依据和政策依据。第四章: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内容。着重从实体性与程序性两个角度提出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内容。实体性制度内容主要包括:高校辅导员的性质定位、职责规定、工作准则、条件保障。程序性制度内容主要包括:高校辅导员的配备、选拔、培养、使用和发展等。第五章: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主要论述了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前提、路径和趋势。结论:总结了本文研究提出的主要观点与价值,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明确进一步研究的努力方向。

二、试论加强高校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加强高校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之处
    注释
第一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相关问题的阐释
    一、相关概念的分析与界定
        (一)高校辅导员概念内涵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价值功能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价值形态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主要功能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主要特征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政治性的本质特征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教育性的基本特征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实践性的职业特征
        (四)高校辅导职业能力综合性的岗位特征
    注释
第二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要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中国化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指导意义
    二、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涵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
        (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指导意义
    三、职业发展理论借鉴
        (一)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二)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
        (三)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
        (四)职业发展理论的借鉴意义
    四、国外激励理论的借鉴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二)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四)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五)国外激励理论的借鉴意义
    注释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结构体系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的认知依据
        (一)国家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相关要求
        (二)教师职业能力结构研究的学术启迪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的实践指向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的支撑要素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情意要素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知识要素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技能要素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的多维建构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平面样态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层级形态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基础能力的范围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核心能力的指向
        (五)高校辅导员职业拓展能力的意义
    注释
第四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思想条件
        (一)高校辅导员应具有自主奉献精神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自我追求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群体的和谐共进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专业条件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的专业化意蕴
        (二)高校专业定向是辅导员职业能力形成的基本前提
        (三)高校职业认同是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基因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知识条件
        (一)高校辅导员专业知识结构的主要特征
        (二)高校辅导员专业知识增长的充分条件
        (三)高校辅导员专业知识发展的自主建构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实践条件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使命的实践品性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实践磨练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实践反思
    注释
第五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与时代挑战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已有成效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国家战略
        (二)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有序行进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内容不断丰富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成绩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现存问题
        (一)知识自我更新和建构能力不足
        (二)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有欠缺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问题归因
        (一)工作内容缺少具体的规定性
        (二)提高职业能力的措施不完善
        (三)能力提升的制度机制不健全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新挑战
        (一)多元多样价值观的挑战
        (二)科技创新与发展的挑战
        (三)素养和能力要求的挑战
    五、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新机遇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崭新定位
        (二)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快速运行
        (三)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的新支撑
    注释
第六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实践路径
    一、树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时代理念
        (一)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三)塑造信息时代高校辅导员形象
    二、确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宏观策略
        (一)完善高校辅导员职业工作体系
        (二)开阔能力提升的战略视野
        (三)筑牢能力发展的理论根基
    三、拓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实践路径
        (一)完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训体系
        (二)提供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优质服务
        (三)引领高校辅导员大力提升学术研究素养
    四、构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支撑体系
        (一)完善选聘机制保证辅导员的入口通畅
        (二)优化激励机制激发高校辅导员的内在动力
        (三)改革管理机制推进高校辅导员的能力培养
        (四)加强保障机制支撑高校辅导员的能力建设
    注释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新时代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趋势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二、研究的方法
    第四节 主要的创新点
第一章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第一节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概念
        一、相关概念辨析
        二、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
    第二节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教育的理论
    第三节 新时代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
        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题中之义
        三、培养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进程、成绩与经验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进程
        一、恢复调整阶段(1978-1989 年)
        二、加强改进阶段(1990-1999 年)
        三、规范推进阶段(2000-2012 年)
        四、质量提升阶段(2012 年至今)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成绩
        一、建设了专业化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二、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坚持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领导
        三、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
        四、尊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
        五、重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育
第三章 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现状及成因
    第一节 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二、当代大学生的重要使命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自身的诉求
    第二节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普通高等学校之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发展的不平衡
        二、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
        三、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挑战
        四、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不足
    第三节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二、普通高等学校体制机制的影响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本身的影响
第四章 新时代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长效机制建设
    第一节 完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选拔培育机制
        一、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选拔工作
        二、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育工作
    第二节 健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成长发展机制
        一、提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我完善的发展机制
        二、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课程教师互动的交流机制
        三、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机制
        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的指导机制
    第三节 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素质能力建设
        一、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助力教师队伍的发展
        二、以学科带动和学院建设助力教师队伍的发展
        三、以构建课堂合力助力教师队伍的发展
        四、打造高标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第四节 建立适合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保障激励机制
        一、加强对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
        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职称评定的单独系列管理机制
        三、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立体多元的激励机制
结语
附录一: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访谈提纲
致谢
参考文献

(3)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现实诉求
        (二)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研究意义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研究述评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构想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构想及研究框架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
        (一) 本文研究的特色之处
        (二)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的概念辨析
        (一) 高校辅导员
        (二) 职业及职业发展
        (三)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学理基础
        (一)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
        (二) 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工理论与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
        (三)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
        (四) 职业发展理论与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
        (五)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
    三、英美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借鉴启示
        (一) 美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
        (二) 英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
        (三) 英美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启示
第二章 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历史考察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历史演进
        (一) 建国后期的孕育起步阶段(1951-1960)
        (二) 六十年代的实质推进阶段(1961-1965)
        (三) 文革十年的受挫停滞阶段(1966-1976)
        (四) 改革开放后的形成确立阶段(1978-1999)
        (五) 进入新世纪的稳步发展阶段(2000-2012)
        (六) 十八大以来的深化发展阶段(2013-至今)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逻辑分析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律分析
        (二)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模式分析
        (三)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功能考察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假说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假说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模型研究
        (一) 样本采集处理与统计
        (二) 研究模型的建构与解释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深度访谈
        (一) 访谈研究样本采集与分析
        (二) 基于辅导员职业生涯阶段视角的访谈研究
        (三) 基于辅导员群体分类视角的访谈研究
    四、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评价与构想
        (一) 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现实评价
        (二) 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差异分析
        (三) 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策略构想
第四章 职业化发展体系: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内在必然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内涵
        (二)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原则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理论体系
        (一) 高校辅导员人员的职业化
        (二)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
        (三) 高校辅导员管理的职业化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实践体系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支持体系
        (二)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培训体系
        (三)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标准体系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文化体系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文化与职业发展的内在关联
        (二) 文化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
        (三)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文化体系架构
第五章 科学化管理体系: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动力保障
    一、高校辅导员的科学化管理机制
        (一) 高校辅导员扁平化管理模式
        (二) 高校辅导员职位说明书制度管理模式
    二、高校辅导员的科学化培训体系
        (一) 高校辅导员科学化培训的原则
        (二) 高校辅导员科学化培训体系架构
        (三) 高校辅导员科学化培训“平台”建设
    三、高校辅导员的科学化考评体系
        (一) 当前高校辅导员考评体系的反思
        (二) 高校辅导员考评体系的重构
        (三) 高校辅导员考评体系的运行
    四、高校辅导员的科学化发展路径
        (一) 高校辅导员科学化路径分析
        (二) 高校辅导员科学化路径反思
    五、高校辅导员法治化建设保障
        (一) 高校辅导员法治化建设的时代背景
        (二) 我国高校辅导员现有法律制度的短板
        (三) 英美高校辅导员法治化建设的经验借鉴
        (四) 高校辅导员法治化建设的策略思考
结束语
附录1:《髙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问卷调查表
附录2:《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4)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一) 研究的缘起
        (二) 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一) 与辅导员专业发展问题相关的研究
        (二) 与辅导员专业发展相关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三) 辅导员发展建设的相关文件
        (四) 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主要研究方法
        (一) 文献分析法
        (二) 调查研究法
        (三) 工作分析法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界说
    一、概念的界定
        (一) 辅导员与辅导员制度
        (二) 发展与辅导员专业发展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 高等教育功能论
        (二)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三)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四)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五) 人本主义理论
    三、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意义诠释
        (一) 辅导员专业发展是实现高校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 辅导员专业发展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 辅导员专业发展是辅导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四、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内容构成要素
        (一) 教育理念的专业化
        (二) 知识体系的专业化
        (三) 组织制度的专业化
        (四) 教育培训的专业化
        (五) 资格制度的专业化
第三章 境内外高校辅导员制度及学生事务工作发展的概况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历史的概况
        (一)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历史演进
        (二)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分析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现状调查
        (二) 高校辅导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三、国(境)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案例分析
        (一) 国(境)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简介
        (二) 国(境)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共性特征及启示
第四章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分析
    一、辅导员职业的角色定位分析
        (一) 学生健康政治社会化的塑造者
        (二) 学校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指导者
        (三) 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
        (四) 学校日常学生事务的管理者
    二、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组成分析
        (一) 思想引导
        (二) 发展辅导
        (三) 事务管理
    三、辅导员的核心素质构成分析
        (一) 科学的工作理念
        (二) 全面的工作知识
        (三) 系统的工作能力
        (四) 实用的工作智慧
第五章 解决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辅导员专业标准的框架
        (一) 辅导员专业标准框架的内容
        (二) 对辅导员专业标准框架的说明
    二、建立辅导员专业培养体系
        (一) 构建职前的专业培养方案
        (二) 完善在职的持续培训体系
    三、建立辅导员专业发展相关的保障制度
        (一) 体制建设保障
        (二) 机制建设保障
        (三) 组织建设保障
        (四) 物质资源建设保障
    四、辅导员岗位管理模式的实践样本
        (一) 辅导员职业的管理模式类别
        (二) 专项分工管理模式的辅导员配置
结语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附件
    附件1:调查问卷1
    附件2:调查问卷2
    附件3:调查问卷3
    附件4: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5)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一) 选题背景
        (二) 概念引出
        (三) 选题意义
    二、 学界研究述评
        (一) 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二)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三) 综述
    三、 逻辑结构和研究方法
        (一) 逻辑结构
        (二) 研究方法
    四、 创新之处
第一章 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的理论基石
        (一) 坚持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结合
        (二) 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结合
        (三) 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四) 坚持量变与质变相结合
    二、 职业发展理论-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的方向航标
        (一) 职业锚理论
        (二) 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三) 人职匹配理论
        (四) 职业性向理论
        (五) 择业动机理论
        (六) London职业动机理论
    三、 激励理论-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的动力源泉
        (一) 需要层次理论
        (二) 成就需要理论
        (三) 双因素理论
    四、 人才学理论-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的后盾支撑
        (一) 人才学基本原理
        (二) 人才运动规律原理
第二章 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价值
    一、 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科学内涵
        (一) 从能力到核心能力
        (二) 从高校辅导员能力到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
    二、 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的重要价值
        (一) 实现高校辅导员角色的“三大转变”
        (二) 促进高校辅导员选拔、管理、考核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三) 提升高校辅导员能力体系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的现实发展
    一、 高校辅导员能力建设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
        (一) 高校辅导员能力建设的发展历程
        (二) 高校辅导员能力建设的基本经验
    二、 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 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 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第四章 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结构模型建设
    一、 模型建设方案概述
        (一) 建设理念
        (二) 建设要求
        (三) 建设原则
    二、 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结构模型要素分析
        (一) 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二) 学生发展指导能力
        (三) 模型的空间架构
第五章 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科学考评体系建设
    一、 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考评体系的建设原则
        (一) 科学性
        (二) 完整性
        (三) 高效性
        (四) 长久性
    二、 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考评建设的方法和策略
        (一) 定量考评法
        (二) 调查问卷法
        (三) 现场考评法
        (四) SWOT分析法
    三、 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考评指标设计
    四、 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考评软件设计
        (一) 辅导员核心能力考评软件界面介绍
        (二) 辅导员核心能力考评软件主要功能
        (三) 辅导员核心能力考评软件使用方法
        (四) 辅导员核心能力考评软件的特点
第六章 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提升规划
    一、 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提升的规律
        (一) 把握主观思想与客观规律的关系进行自觉提升
        (二) 把握激励与惩处的关系进行保障提升
        (三) 把握信念树立与制度约束的关系进行引导提升
    二、 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提升的原则
        (一) 实践第一原则
        (二) 以人为本原则
        (三) 整体推进原则
        (四) 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 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提升的途径
        (一) 个人践行
        (二) 研修深造
        (三) 组织培训
        (四) 团体训练
        (五) 环境熏陶
        (六) 平台搭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1: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2:在校大学生针对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调查问卷
附录3: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冲突与调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其展望
    1.3 理论基础
        1.3.1 思想与行为理论
        1.3.2 社会角色理论
        1.3.3 人际关系理论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2 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发展演变
    2.1 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历史进程
        2.1.1 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初步探索阶段(1952-1983年)
        2.1.2 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科学化发展阶段(1984-2003年)
        2.1.3 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专业化发展阶段(2004-2012年)
        2.1.4 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精准化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
    2.2 高校辅导员角色演变的发展趋势
        2.2.1 角色定位由单一到多元
        2.2.2 角色规范由突出政治到内容全面
        2.2.3 角色技能由重点要求到全面要求
        2.2.4 角色实践由单独行动到分工合作
        2.2.5 角色评价由单向考评到多方考评
    2.3 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基本经验
        2.3.1 始终坚持把政治引导作为角色定位的首要标准
        2.3.2 始终坚持把道德示范作为角色定位的重要导向
        2.3.3 始终坚持把问题导向作为角色定位的重要推力
        2.3.4 始终坚持把知行合一作为角色定位的基本要求
        2.3.5 始终坚持把以生为本作为角色定位的基本原则
3 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冲突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3.1 问卷的设计、实施与回收
        3.1.1 问卷设计思路
        3.1.2 调查抽样方案
        3.1.3 问卷回收
        3.1.4 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3.2 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内冲突的实证考察
        3.2.1 不同角色期望引致的角色冲突
        3.2.2 高校专职辅导员自身限制引致的角色冲突
    3.3 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间冲突的实证考察
        3.3.1 教育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冲突
        3.3.2 管理者与服务者之间的冲突
        3.3.3 教育者与服务者之间的冲突
    3.4 不同群体高校专职辅导员的角色冲突比较
        3.4.1 基于自然因素的比较分析
        3.4.2 基于教育因素的比较分析
        3.4.3 基于工作环境的比较分析
4 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冲突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冲突的因子分析
    4.2 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冲突影响因素的一般线性回归分析
        4.2.1 政策因素对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冲突的影响
        4.2.2 单位因素对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冲突的影响
        4.2.3 个人因素对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冲突的影响
    4.3 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冲突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3.1 建立回归模型
        4.3.2 影响因素模型分析
5 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冲突的调适目标与原则
    5.1 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冲突调适的目标
        5.1.1 认知目标
        5.1.2 情感目标
        5.1.3 行为目标
        5.1.4 发展目标
    5.2 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冲突调适的原则
        5.2.1 方向性原则
        5.2.2 求实性原则
        5.2.3 主体性原则
        5.2.4 创新性原则
6 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冲突的调适途径探析
    6.1 制度保障: 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先赋规约
        6.1.1 明确角色定位
        6.1.2 明晰角色规范
    6.2 镜像反馈: 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实践的他者型塑
        6.2.1 规范镜像参照
        6.2.2 回应他者期望
    6.3 本体调适: 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扮演的自我赋能
        6.3.1 加强角色观念
        6.3.2 建设角色形象
        6.3.3 提升角色素养
        6.3.4 提高角色技能
    6.4 机制构建: 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实现的关系协调
        6.4.1 完善从业规范机制
        6.4.2 健全利益协调机制
        6.4.3 创新成长发展机制
        6.4.4 建设角色评价机制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访谈提纲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及其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理论意义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实践意义
    二、相关研究状况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三、主要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可能的创新点及重点、难点
        (二)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相关理论
    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概念界定
        (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内涵和标准
        (二)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内涵和标准
        (三)制约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因素
    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中国传统和西方近代的育人观
        (三)社会分工理论
        (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三、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客观依据
        (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三)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是自身队伍发展的需求
        (五)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持续发展的需求
第二章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及现状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与发展
        (一)从1935年到1949年: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萌芽时期
        (二)从1949年到1956年: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创建时期
        (三)从1956年到1966年: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形成时期
        (四)“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挫折时期
        (五)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到现在: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完善时期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调研数据分析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选聘机制方面的问题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方面的问题
        (四)高校辅导员队伍培训工作方面的问题
        (五)高校辅导员队伍组织价值方面的问题
        (六)高校辅导员队伍晋升与薪酬方面的问题
        (七)分析与总结
第三章 国(境)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建设状况分析
    一、西方国家对高校学生事务队伍建设的特点
        (一)健全的组织机构体系,全面管理学生事务
        (二)制定完善的法规制度,依法治理学生事务
        (三)营造良好社会整体环境,全面指导学生事务
    二、港澳台地区高校学生事务发展历程及其队伍建设特点
        (一)港澳台地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历程
        (二)港澳台地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建设的特点
    三、国(境)外高校学生事务队伍建设的启示
        (一)全面把握事务内涵,不断完善工作制度
        (二)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全面提升职业素养
        (三)优化管理服务体系,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四)积极推动职能转变,提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第四章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政策建议与落实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高校辅导员选聘工作的政策建议
        (二)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政策建议
        (三)高校辅导员具体工作的政策建议
        (四)高校辅导员激励、保障和晋升的政策建议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政策落实
        (一)高校辅导员选聘工作的政策落实
        (二)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政策落实
        (三)高校辅导员具体工作的政策落实
        (四)高校辅导员激励、保障和晋升的政策落实
第五章 辅导员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实现专业化
    一、辅导员专业素养的提升
        (一)辅导员职业精神的塑造
        (二)辅导员知识结构的专业化
    二、辅导员业务能力建设
        (一)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二)学生组织建设指导
        (三)心理干预与心理健康教育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五)学业指导与就业指导工作
        (六)安全工作与危机处理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附录 1
    附录 2

(8)应然·实然·适然: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的三维考量(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二) 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内涵与考量维度
    一、概念界定
        (一) 角色
        (二) 高校辅导员
        (三) 高校辅导员角色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及角色定位的历史演变
        (一)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演进历程
        (二) 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历史演变
    三、高校辅导员角色考量的维度及内容
        (一) 高校辅导员角色考量的维度分析
        (二) 高校辅导员角色考量的主要内容
        (三) 高校辅导员角色考量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高校辅导员角色考量的相关依据和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 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
        (三)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交往理论
        (四)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工理论
    二、相关学科的学理依据
        (一) 心理学的认知方式理论
        (二) 教育学的人性化教育理论
        (三) 管理学的管理教育理论
        (四) 社会学的角色理论
    三、相关法律、政策依据
        (一) 法律依据
        (二) 政策依据
        (三) 思想依据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应然确证
    一、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一) 学生发展方向的引领者
        (二) 学生成长过程的服务者
        (三) 学生事务工作的管理者
    二、高校辅导员角色素质
        (一) 角色素质构成
        (二) 角色素质结构
    三、高校辅导员角色的权利义务
        (一) 高校辅导员角色权利
        (二) 高校辅导员角色义务
    四、高校辅导员角色实现
        (一) 高校辅导员角色实现的前提条件
        (二) 高校辅导员角色实现的内在主观条件
        (三) 高校辅导员角色实现的外在社会条件
第四章 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实然考证
    一、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实证考察
        (一) 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匹配实证考察
        (二) 高校辅导员角色素质培育实证考察
        (三) 高校辅导员角色实现质量实证考察
        (四) 高校辅导员角色评价实效实证考察
    二、高校辅导员角色扮演存在的问题
        (一) 角色扮演存在的外部环境问题
        (二) 角色扮演存在的自身发展问题
        (三) 角色扮演存在的角色冲突问题
    三、高校辅导员角色扮演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存在问题的主体原因
        (二) 存在问题的外部原因
第五章 高校辅导员角色从实然到应然的适然之策
    一、精细化原则下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外部环境优化
        (一) 角色减压:高校要践行“全员育人”理念
        (二) 角色核定:国家、社会对高校辅导员形成务实的角色期待
        (三) 角色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明确分工、厘清责任
    二、职业化原则下高校辅导员角色精神的培育
        (一) 高校辅导员角色引领精神培育
        (二) 高校辅导员角色敬业精神培育
        (三) 高校辅导员角色创新精神培育
        (四) 高校辅导员角色优化精神培育
    三、专业化原则下高校辅导员角色能力的提升
        (一) 提升道德素养,自觉遵守角色规范
        (二) 提升知识素养,主动完善知识结构
        (三) 提升能力素养,增强角色实践能力
    四、主动性原则下高校辅导员角色冲突的调适
        (一) 管理角色与服务角色的冲突及调适
        (二) 教化角色与倾听角色的冲突及调适
        (三) 朋友角色与监护人角色的冲突及调适
        (四) 政策执行者与权益维护者角色的冲突及调适
        (五) 辅导员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冲突及调适
    五、制度化原则下高校辅导员角色实现的机制构建
        (一) 建立高校辅导员从业规范机制
        (二) 健全高校辅导员角色实现的利益协调机制
    六、科学化原则下高校辅导员角色评价的完善与反思
        (一) 高校辅导员角色评价标准的优化:“一维”到“多维”
        (二) 高校辅导员角色评价方法的完善:“模糊”到“科学”
        (三) 高校辅导员角色评价结果的处理:“弱化”到“重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高校辅导员角色现状调查问卷(辅导员用)
附录2.高校辅导员角色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用)
附录3.高校辅导员角色现状访谈提纲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9)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演进与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比较研究法
        1.3.3 实证调查法
    1.4 本文创新之处
        1.4.1 从制度层面开拓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问题研究的新视野
        1.4.2 探究辅导员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其完善的实施路径
第2章 高校辅导员制度演进的内涵与功能定位
    2.1 制度与高校辅导员制度
        2.1.1 有关制度内涵的多学科透视及要素分析
        2.1.2 辅导员内涵的演变分析及界定
        2.1.3 辅导员制度及其内容分析
    2.2 制度变迁与高校辅导员制度演进
        2.2.1 新制度经济学有关制度变迁的界定
        2.2.2 马克思主义有关制度变迁的界定
        2.2.3 辅导员制度演进的内涵辨析
    2.3 高校辅导员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与功能分析
        2.3.1 马克思主义语境下有关制度重要性的论述
        2.3.2 辅导员制度建设重要性的分析
        2.3.3 辅导员制度的功能定位
第3章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演进分析
    3.1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演进
        3.1.1 辅导员制度的萌芽
        3.1.2 辅导员制度的确立及初步发展
        3.1.3 辅导员制度的恢复与改进
        3.1.4 辅导员制度的加强与进一步完善
    3.2 高校辅导员制度演进的解析
        3.2.1 辅导员制度演进的原因
        3.2.2 辅导员制度演进的模型
        3.2.3 辅导员制度演进的规律
    3.3 高校辅导员制度建设的经验启示
        3.3.1 必须将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门科学
        3.3.2 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价值理念
        3.3.3 必须注重提升辅导员的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
第4章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发展机遇
    4.1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现状调研
        4.1.1 辅导员层面的调查分析
        4.1.2 教育行政部门层面的调查分析
    4.2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基本问题分析
        4.2.1 辅导员制度总体方面的问题分析
        4.2.2 辅导员工作内容规定方面的问题分析
        4.2.3 辅导员配备制度方面的问题分析
        4.2.4 辅导员发展制度方面的问题分析
        4.2.5 辅导员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分析
    4.3 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面临的现实机遇
        4.3.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呼应
        4.3.2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
        4.3.3 制度对象变化的现实诉求
        4.3.4 辅导员工作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第5章 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制度的分析与借鉴
    5.1 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制度的分析
        5.1.1 美国的学生事务管理制度
        5.1.2 英国的学生事务管理制度
        5.1.3 日本的学生事务管理制度
    5.2 辅导员制度与学生事务管理制度的比较
        5.2.1 工作理念的比较
        5.2.2 职责定位的比较
        5.2.3 专业分类的比较
        5.2.4 机构设置及运行机制的比较
        5.2.5 工作方式及工作效果的比较
    5.3 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制度的启示与借鉴
        5.3.1 更加科学地定位我国辅导员制度的内涵
        5.3.2 更加强化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5.3.3 加强“专业、专项”的辅导员职业化队伍建设
        5.3.4 完善辅导员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6章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趋势与完善路径
    6.1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趋势
        6.1.1 辅导员制度内容健全化趋势
        6.1.2 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与综合化发展趋势
        6.1.3 辅导员职责与角色不断优化趋势
        6.1.4 辅导员工作方式与方法不断创新趋势
        6.1.5 辅导员制度理论建构完善化趋势
    6.2 高校辅导员制度推进机制的建设
        6.2.1 深化辅导员制度建设理念
        6.2.2 完善辅导员制度目标体系
        6.2.3 提升辅导员职业价值观水平
    6.3 高校辅导员工作制度的建设
        6.3.1 定位辅导员职业身份
        6.3.2 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
        6.3.3 制定辅导员工作细则
    6.4 高校辅导员配备制度的建设
        6.4.1 严格选聘制度
        6.4.2 优化辅导员人员配备
    6.5 高校辅导员发展制度的建设
        6.5.1 健全培训制度
        6.5.2 完善晋升制度
    6.6 高校辅导员管理制度的建设
        6.6.1 健全辅导员制度建设领导体制
        6.6.2 完善辅导员管理制度
        6.6.3 强化辅导员考核制度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10)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论题的提出
        (一)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二) 制度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研究综述
        (一) 研究现状
        (二) 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一) 研究重难点
        (二) 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内涵、功能与研究价值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内涵
        (一) 制度及相关概念辨析
        (二) 高校辅导员的含义及其发展
        (三)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本质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功能
        (一) 指引功能
        (二) 规范功能
        (三) 保障功能
        (四) 激励功能
    三、研究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价值
        (一) 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二)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三) 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资源
第二章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建立基础与借鉴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建立基础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丰富实践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积极借鉴
        (一) 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做法
        (二) 英国学生事务管理实践
        (三) 新加坡学生管理工作举措
        (四) 对以上三国学生事务管理的主要借鉴
第三章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建立的依据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三化”目标
        (一) “三化”目标涵义及意义
        (二) “三化”目标的有机联系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萌芽与确立(1924-1965)
        (二)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破坏与恢复(1966-1983)
        (三)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1984-现在)
    三、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高校辅导员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
        (一) “职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目标规定
        (二) 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规定
        (三) 教育、管理、服务的职责规定
        (四) 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保障规定
        (五) 配备分流的发展规定
第四章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内容
    一、实体性制度内容
        (一) 辅导员的性质定位
        (二) 辅导员的职责规定
        (三) 辅导员的工作准则
        (四) 辅导员的条件保障
    二、程序性制度内容
        (一) 辅导员的配备
        (二) 辅导员的选拔
        (三) 辅导员的培养
        (四) 辅导员的使用
        (五) 辅导员的发展
第五章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前提
        (一) 辅导员制度执行中的成效与不足
        (二)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三) 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需要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路径
        (一) 关照制度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二) 遵循制度的程序性与规范性
        (三) 落实制度的实效性与持续性
    三、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趋势
        (一) 彰显中国特色
        (二) 体现科学风范
        (三) 具有国际视野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研究课题及获奖

四、试论加强高校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D]. 苏亚杰.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2)
  • [2]新时代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 孙在丽.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3]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D]. 何登溢.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1)
  • [4]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研究[D]. 史仁民. 辽宁师范大学, 2014(05)
  • [5]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问题研究[D]. 何萌. 山东大学, 2016(09)
  • [6]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冲突与调适研究[D]. 耿品.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3)
  • [7]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研究[D]. 李鹏.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5(04)
  • [8]应然·实然·适然: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的三维考量[D]. 张立鹏. 河北师范大学, 2015(10)
  • [9]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演进与发展趋势研究[D]. 赵海丰. 辽宁大学, 2014(12)
  • [10]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研究[D]. 陈正芬. 西南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关于加强高校全日制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