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宣传贯彻公路法,继续做好公路养护收费工作

正确宣传贯彻公路法,继续做好公路养护收费工作

一、正确宣传贯彻公路法继续做好养路费征收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于妙然[1](2019)在《兴安盟路政管理体制及改革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公路交通设施是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基础设施,也是衡量国家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国民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促进和制约作用。路政管理是公路管理机构的重要职能,目的在于保障公路的畅通,维护路产路权,提高公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正确的路政管理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健康合理的路政管理机构可以保障路政管理工作稳定发展。这样公路就可以很好地发挥为人民服务的功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优良的道路条件,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论文从路政执法管理的概念、内容和方法入手,结合目前国内各地区路政管理的发展,通过问卷调查法、图表统计法以及作者本人在路政管理层工作中的经验,针对兴安盟公路路政管理现状,采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了路政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从兴安盟公路路政管理体制、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工资水平和近5年内路政经费使用情况等方面,探讨了制约兴安盟公路路政管理发展的相关问题;针对体制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等诸多改善意见。文章还通过参考国内外各省市的管理模式,预测了兴安盟未来路政管理改革的模式。希望通过研究探索,能够对兴安盟公路路政管理发展起到帮助。

李朝敏[2](2005)在《我国公路产业中的经济行政法律关系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公路产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产业。公路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公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公路行政。从性质上讲,公路行政涵盖了公路经济行政、公路军事行政和公路交通安全行政等等。公路经济行政,是行政机关及法律授权或委托的组织,依法对公路事业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等,它贯穿于公路规划、建设、养护、经营、使用和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始终,是公路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公路经济行政关系,是公路经济行政主体在实现其行政职能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公路社会关系。公路产业中的经济行政关系,经由公路法(广义的)的调整,就形成了公路经济行政法律关系,赋予了主体双方行政法意义上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路产业的高速发展,公路建设投资方式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公路运营体制和管理主体的多样化,公路的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免费性和收费性等属性的特殊化,公路行政执法主体的多样化等诸多变化直接导致公路产业中的行政关系越发复杂化。公路经济行政关系越发复杂性,直接导致公路经济行政法律关系的复杂性。由于我国的公路法律规范体系还很不健全,在对这种复杂的公路经济行政关系的调整和规范中,出现了对公路经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界定的模糊性。这不仅使得公路经济行政执法主体权利义务出现不一致性,也使公路使用者等相对人,在面对多个执法主体时无所适从。甚至在公路产业中的行政审判时,对公路经济行政主体权利义务认识也存在不一致性。这些问题的实质,是公路经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义务不明确问题。 为了梳理公路经济行政法律关系,明确公路经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本文在对1978年以来的484项法律法规规章研究的基础上,从法理上和实践上分析表明,界定我国公路经济行政主体的资格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保护公路经济行政相对人的权益是解决问题的保障,保护路产、维护路权,以促进公路产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最终目标。为了使公路经济行政法律关系,不仅在学理上清晰界定,还要在实践中使广大的公路参与者辨清是非,必须健全公路法律规范体系、加强公路产业中的依法行政、强化公路经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公路法律意识,在公路产业经济的发展中,形成良好的法制氛围。

陈敏[3](2013)在《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的公路交通网络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公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却远远滞后于公路行业的发展。因此,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大环境下,依法履行公路行政管理职能的公路管理机构,应审时度势,重新定位其行政机构性质、职能及其设置等相关事项。通过采用资料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国内学者的有关文献以及有关事例的总结阐述,探索了我国公路管理机构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概况,奠定现行机构事业单位性质形成的历史基础;在对历史的研究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目前我国公路管理机构的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机构性质定位不科学、机构设置不规范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分别从公共信托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组织管理理论等方面阐述了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化改革的理论依据,并对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国的公路管理机构做了详细介绍,尝试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在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指导下,提出了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化改革的对策:首先从机构性质、管理职能、机构设置、管理方式等方面阐述了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化的整体思路;然后强调了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化的重点、难点问题,即强化队伍建设、统一经费标准;最后提出了树立公路综合行政理念、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等行政化改革顺利实施的保障性措施。

杨福忠[4](2010)在《论授权立法中的行政立法不作为及其控制——以《公路法》第36条为切入点的初步考察》文中提出法律的授权条款既赋予被授权机关权力,同时也课予其行政立法的义务;被授权机关在是否进行授权立法方面没有裁量权,只是在何时立法方面有一定的裁量余地。当裁量权收缩乃至于没有裁量情形出现时,被授权机关怠于立法的行为即会构成行政立法不作为。授权机关应加强对自身授权行为的控制,同时应加强对被授权机关的监督,必要时可以收回授权以解决行政立法不作为问题。

刘宝海[5](2005)在《开征燃油税的若干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开征燃油税是21 世纪我国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其主要思路是将公路养路费等交通规费改为燃油税,采取在油价中增加一定比例税额的方式进行征收。如果开征燃油税,将对我国的交通、能源、财税制度等产生深远、重大的影响,但随之也将产生一些有待探索的问题。本文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对我国公路建设、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与分析,并对国外的公路建设与燃油税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对比,分析我国可以借鉴的经验,运用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对开征燃油税的正负效应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本文中对费与税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税相对于费的优势,提出开征燃油税五个方面的积极意义: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消除地方保护;规范经济环境与秩序;推动科技进步;推进依法治国。同时也指出开征燃油税所面临的八个焦点问题,归纳总结了其五个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加重部分企业和人民群众负担;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加剧贫富悬殊和两级分化;给交通事业带来巨大冲击;加大油品管理难度,助长走私。本文经过比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对我国开征燃油税未来发展的战略对策提出了有关建议:应对开征燃油税认真、反复的论证和研究,谨慎实施,真正体现“多用路多缴税”科学公正的改革原则;应制定全国统一性的公路养路费征稽法规,以保证目前的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的征收到位;应宽拓开征燃油税的思路,燃油税适宜实行低税率,并开征多个公路税种,如道路使用税、轮胎税、车辆重量税等。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开征燃油税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可供有关政府部门参考。

黄丽萍,翁坚超[6](2007)在《正确全面认识养路费征收的法律依据》文中认为养路费征收的合法性问题备受世人关注,对我国的养路费征收工作影响巨大。本文全面分析了养路费征收的法律依据,严厉地驳斥了养路费征收非法论,明确肯定了目前我国的养路费征收完全合法,对于促进我国养路费征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付晓光[7](1998)在《认真贯彻十五大精神 加快实现第三个转变 全面推进全省交通事业跨世纪发展─—在全省交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中认为

陈燕[8](2008)在《燃油税改革对我国公路交通规费模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开征燃油税,取代以公路养路费为主的各项交通规费,是对我国现行公路规费征收管理模式的重大调整,旨在遏制目前公路收费“三乱”及公路收费“养人”严重等腐败现象,将公路养护资金纳入规范的税收分配渠道之中。但我国提出开征燃油税已有十余年的时间,由于种种原因,使得燃油税一直难产至今,究其原因何在?此次改革势必会对我国目前的公路规费征收及管理模式产生巨大影响,继而进一步影响我国的公路建设,那么作为公路交通部门应如何应对这一改革的趋势呢?鉴于此,本文着重对这几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得出了相应结论,以期望对于未来改革的平稳施行提供一些帮助。本文首先通过税收、费收及政府收入等相关经济理论进行分析,阐述了进行“费改税”的必要性,明确了改革方向;接着分析了我国以养路费为主的公路规费征管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得出目前这种公路收费模式已经不适应公路的发展,进行税费改革是现实的需要。此外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对公路资金的管理经验,并结合目前我国开征燃油税的难点以及可能对公路发展的影响提出若干建议,主要有:⑴转变思路,利用信息系统开发中系统转换的思想,提出以养路费为改革突破口,逐渐推进其他规费的改革;⑵我国公路交通费改税应走低税率、多税种之路;⑶建立地方公路发展基金以确保公路的有效供给以及坚持事权与财权相结合,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利益格局。

马桂芳[9](1997)在《认真学习宣传《公路法》 确保公路规费征收目标的实现》文中研究指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以下简称《公路法》)经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199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交通职工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公路法》的颁发实施,体现了公路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体现了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日益深入,标志着我国公路事业全面步入了法制轨道。 《公路法》作为公路事业的基础性法律,确立了公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法律地

秦山[10](2018)在《中国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的动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的组织形式虽然几经变迁,但地方政府一直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收费公路债务风险的问题日渐突出,与地方政府在受到不当激励下的行为失范不无关系。因此,厘清我国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的动因,并通过更合理的激励机制设计解决问题,就成了目前亟需解决的理论问题与现实课题。传统的制度变迁动因理论认为,市场机制形成了对主体的激励,主体通过推动制度变迁来获得激励。但从我国收费公路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央政府通过行政指令对地方政府进行政治激励,而地方政府通过与不同的社会资本进行合作来规避约束,进而完成投融资任务获得激励,现有理论对于解释我国现实情况已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由于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激励及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进行合作,是各个主体间互动博弈的结果,因而论文建立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社会资本间的主体关系分析框架,来对我国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的动因进行分析和讨论。在分析框架提出的基础上论文通过文献分析、双层次互动进化博弈模型演绎、历史实证与比较的分析,以及空间计量实证分析等方法来进行相关研究,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在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各种社会资本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展开对主体间关系的理论研究;(2)基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主体差异和联系,以及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可能性与实现形式,建立中央、地方政府以及社会资本间关系的一般性分析框架;(3)基于中央政府通过制度安排对地方政府所产生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以及地方政府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进行组织方式创新来规避约束降低交易费用这两个方面,建立主体变迁动因分析的理论模型;(4)通过双层次互动进化博弈模型来演绎主体变迁动因的传导机制,并对主体变迁后收费公路投融资的效用进行理论分析;(5)在上述理论研究基础之上对我国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的动因进行历史实证和比较分析,并结合空间计量实证的结果指出问题,进行政策建议。基于以上研究内容,论文所得出的结论是:(1)在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进行激励及约束,以及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通过合作规避约束降低组织交易费用的共同作用之下,形成了我国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的动因;(2)以融资平台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作为主体,以银行贷款进行债务融资作为资金来源的模式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各社会资本博弈均衡的最优解;(3)与国际经验相比我国现实情况的特殊性在于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投资建设存在政治激励、举债融资存在权力激励、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具有举债放贷的双重冲动;(4)我国收费公路行业目前出现的债务及不可持续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中央政府进行不当激励、经济责任主体不清以及存在行业性行政垄断所引起的;(5)在这种投融资主体变迁的动因影响之下我国收费公路行业出现了供需错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区域、资金来源、投资建设与运营养护、以及直接间接融资的错配。论文提出的政策建议是:(1)通过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制度的建立来明确收费公路投资建设中政府的经济责任,转变投资导向为绩效导向,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2)持续深入开展特许经营制度,根据不同地区自身条件与资源禀赋的不同对民间资本进行激励机制设计,吸引其参与公私合作并实现行业治理;(3)实现政府还贷项目产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吸引民间资本作为主体承担其运营工作允许其在合法合理范围内盈利,政府依靠收取租金偿还债务;(4)允许收费公路经营主体在一定范围内合理调整收费标准及年限,实现自主经营。论文的主要创新与贡献是:(1)分析框架的创新:建立了主体变迁动因的分析框架并进行了理论完善;(2)理论的创新:拓展了制度变迁动因理论中对于主体问题的研究范畴;(3)提出主体变迁动因影响下带来我国收费公路供需错配的观点;(4)提出收费公路行业政府责任以及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等政策建议。

二、正确宣传贯彻公路法继续做好养路费征收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正确宣传贯彻公路法继续做好养路费征收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兴安盟路政管理体制及改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公路路政管理体制相关基础理论
    2.1 公路路政管理体制相关概念
        2.1.1 路政管理条件下的公路分类方法
        2.1.2 路政管理基本理念
        2.1.3 路政管理体制
    2.2 公路路政管理机构及管理职责
    2.3 公路路政管理业务主要内容
    2.4 加强路政管理的意义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兴安盟路政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兴安盟路政管理体制历史沿革
    3.2 兴安盟路政管理近几年取得成绩
    3.3 兴安盟路政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3.3.1 机构设置和职能交叉问题
        3.3.2 人员结构参差不齐
        3.3.3 职能重心错位
        3.3.4 经费来源不统一,同工不同酬
        3.3.5 地方法律法规不健全
        3.3.6 执法装备落后问题
    3.4 兴安盟路政管理问题分析
        3.4.1 客观原因分析
        3.4.2 主观原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路政管理体制改革趋势
    4.1 国家公路网管理现状分析
    4.2 国家公路建设格局及前景预测
    4.3 路政管理模式发展趋势分析
        4.3.1 我国部分省路政管理体制改革分析
        4.3.2 路政管理今后发展方向
        4.3.3 兴安盟路政管理体制发展趋势分析
    4.4 兴安支队路政三基三化管理模式
        4.4.1 交通运输基层执法站所现状
        4.4.2 交通运输执法队伍现状
        4.4.3 基层执法人员职业化建设情况
        4.4.4 基层执法站所标准化建设情况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兴安盟路政管理体制改革及完善分析
    5.1 推进机构设置和解决职能交叉问题
        5.1.1 稳步推进综合执法改革
        5.1.2 妥善处理职能交叉问题
    5.2 加快路政管理队伍建设
        5.2.1 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
        5.2.2 加强路政管理人员文化建设
    5.3 转变职能,调整职能重心
        5.3.1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配合
        5.3.2 强化执法人员资格管理
        5.3.3 加强监督管理制度
        5.3.4 完善权责清单,推进简政放权和审批制度
        5.3.5 取长补短,振兴乡村公路
    5.4 加大路政专项经费投入,解决工资偏低问题
        5.4.1 合理分配项目经费
        5.4.2 确保人员工资得到改善
    5.5 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法治宣传工作
        5.5.1 完善路政管理相关法规
        5.5.2 提升路政管理法律法规建设意识
        5.5.3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工作
    5.6 加快公路路政体制改革与完善
        5.6.1 加强公路路域治理
        5.6.2 配备路政管理装备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我国公路产业中的经济行政法律关系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问题的提出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 我国公路产业中的经济行政法律关系现状
    1.1 公路经济行政法律关系的基本内涵
        1.1.1 公路经济行政概念的提出
        1.1.2 公路经济行政关系与公路经济行政法律关系辨析
        1.1.3 公路经济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分析
    1.2 我国公路产业中的经济行政法律关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从公路的高速发展看公路经济行政法律关系
        1.2.2 从公路管理体制的变化看公路经济行政法律关系
        1.2.3 从公路经济行政中执法主体复杂性看公路经济行政法律关系
        1.2.4 从公路基础建设与公路法制建设的不同步发展看公路经济行政法律关系
        1.2.5 从公路法的历史沿革及规律看公路经济行政法律关系
2. 我国公路产业中的经济行政法律关系相关问题分析
    2.1 公路经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问题分析
        2.1.1 公路经济行政主体资格不明确问题分析
        2.1.1.1 公路经济行政主体的界定及意义
        2.1.1.2 公路经济行政主体的资格及其确认
        2.1.1.3 对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行政主体资格的探讨
        2.1.2 公路经济行政相对人的权益保护问题分析
        2.1.2.1 公路经济行政相对人法理学分析
        2.1.2.2 对如何保护公路经济行政相对人权益的探讨
    2.2 公路经济行政法律关系客体——公路相关问题分析
        2.2.1 公路的法学属性及其类别
        2.2.2 公路路产保护和路权维护问题的探讨
3. 完善我国公路产业中的经济行政法律关系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公路法律规范体系
    3.2 加强公路产业中的依法行政
    3.3 强化公路经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公路法律意识
结论
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科技查新报告
附件:

(3)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公路里程和财政资源倍增
        1.1.2 新一轮体制改革开始实施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行政类事业单位去向问题的研究
        1.2.2 关于公路路政管理体制的探讨
        1.2.3 将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作为一个单独的视角进行分析
        1.2.4 关于公路管理机构职能改革方面的研究
        1.2.5 综述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公路管理机构的历史沿革
    2.1 恢复与建设时期的公路管理机构(1949 年~1957 年)
    2.2 发展和调整时期的公路管理机构(1958 年~1965 年)
    2.3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公路管理机构(1966 年~1976 年)
    2.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公路管理机构(1977 年~1996 年)
    2.5 《公路法》颁布施行以来的公路管理机构(1997 年至今)
第三章 公路管理机构现状
    3.1 公路管理机构性质现状
    3.2 公路管理机构设置现状
        3.2.1 机构名称繁多,规格设置不统一
        3.2.2 机构组织结构模式多样,各具特点
        3.2.3 机构分设严重,存在诸多职能交叉设置
    3.3 公路管理机构职能现状
        3.3.1 职能配置标准不统一
        3.3.2 职能重心错位
        3.3.3 职能方式偏传统
    3.5 公路管理机构存在的问题
        3.5.1 公路管理机构性质定位不科学
        3.5.2 机构性质定位不科学导致机构运行机制不畅
        3.5.3 机构经费保障不足
        3.5.4 机构设置模式存在诸多弊端
第四章 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化的相关理论
    4.1 重塑公路管理机构性质的理论依据——公共信托理论
    4.2 公路管理机构职能改革的重要理论借鉴——公共选择理论
    4.3 优化公路管理机构设置的理论支撑——组织管理理论
第五章 国外公路管理机构设置及经验借鉴
    5.1 美国公路管理机构
    5.2 日本公路管理机构
    5.3 法国公路管理机构
    5.4 英国公路管理机构
    5.5 经验借鉴
第六章 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化对策
    6.1 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化整体思路
        6.1.1 重新定位公路管理机构性质
        6.1.2 完善公路行政管理职能配置
        6.1.3 建立科学的公路管理体制
        6.1.4 优化公路管理机构设置
        6.1.5 转变公路管理方式
    6.2 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化难点、重点
        6.2.1 强化公路管理队伍建设
        6.2.2 统一经费标准
    6.3 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化的保障措施
        6.3.1 正确认识行政化,树立公路综合行政理念
        6.3.2 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实现机构性质法定化
        6.3.3 加强领导对改革的支持和指导,做好组织保障工作
        6.3.4 加大改革前期宣传力度,创新组织文化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致谢

(4)论授权立法中的行政立法不作为及其控制——以《公路法》第36条为切入点的初步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条款的效力
二、行政立法不作为的构成要件
    (一) 不作为成立的一般条件:有作为义务而不履行
    (二) 行政立法不作为的判断基准:行政裁量权收缩为零
    (三) 本案中国务院不进行授权立法的行为已经构成行政立法不作为
三、行政立法不作为的控制
    (一) 对纯正行政立法不作为的控制
    (二) 对不纯正行政立法不作为的控制

(5)开征燃油税的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1.4 本文的体系结构
第二章 我国公路发展和养路费征收的现状
    2.1 我国公路发展和养路费征收的现状
        2.1.1 我国的公路建设现状
        2.1.2 公路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3 公路建设面临的问题
        2.1.4 公路建设未来发展目标
    2.2 公路养路费的征收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2.2.1 公路养路费征收现状
        2.2.2 公路养路费存在主要问题
第三章 我国燃油税改革方案与历程简介
    3.1 燃油税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2 燃油税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
    3.3 燃油税收入的分配与安排使用
    3.4 燃油税改革发展的简要历程
第四章 国外燃油税情况简介
    4.1 美国公路建设与燃油税情况简介
        4.1.1 美国公路建设及道路资金来源简介
        4.1.2 美国燃油税的基本情况
    4.2 日本的公路建设投资及各种公路税收情况简介
        4.2.1 日本公路建设投资情况
        4.2.2 公路建设相关各种税收情况
    4.3 澳大利亚燃油税相关情况简介
    4.4 加拿大燃油税相关情况简介
    4.5 国外征收燃油税的借鉴意义
第五章 开征燃油税的积极意义
    5.1 费与税的比较分析
        5.1.1 费与税的本质区别
        5.1.2 费与税的比较
        5.1.3 费与税关系的数理分析
    5.2 开征燃油税的积极意义
        5.2.1 同国际接轨
        5.2.2 规范市场经济运行环境和秩序
        5.2.3 消除地方保护并防止腐败
        5.2.4 推动汽车工业科技进步
        5.2.5 健全社会法制
第六章 开征燃油税可能带来的问题
    6.1 开征燃油税的几个焦点问题
    6.2 开征燃油税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分析
        6.2.1 可能加重部分企业和人民群众的负担
        6.2.2 可能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
        6.2.3 可能加剧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
        6.2.4 可能给交通部门和交通事业发展带来冲击
        6.2.5 可能助长油品走私之风
第七章 开征燃油税的若干对策研究
    7.1 对开征燃油税的总体分析
    7.2 用系统的观点看开征燃油税
    7.3 关于开征燃油税未来发展战略的建议
        7.3.1 对开征燃油税的认识
        7.3.2 燃油税该应处理好的几个方面
        7.3.3 制定全国性的公路养路费征稽法规
        7.3.4 燃油税应实行低税率,走多税种之路
        7.3.5 开辟新的税种,改革开征燃油税方案
结束语
致谢

(8)燃油税改革对我国公路交通规费模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 我国公路交通规费的现状
        1.1.2 我国进行燃油税改革的发展历程
    1.2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本文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关于税费改革的理论分析与研究
    2.1 税与费的涵义
        2.1.1 税收的涵义
        2.1.2 税收的特征
        2.1.3 费的涵义
        2.1.4 税与费的区别
    2.2 从经济学角度看税费改革的必要性
    2.3 我国税费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3.1 我国税费体系的现状
        2.3.2 我国税费体系存在的问题
    2.4 我国税费体系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2.5 “费改税”势在必行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公路养路费的征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公路的发展现状
    3.2 我国公路养路费的征收、管理及运行机制
        3.2.1 公路养路费征收现状
        3.2.2 公路养路费的管理及运行机制
    3.3 公路养路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现行公路养路费征收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3.3.2 在养路费管理和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3.3.3 养路费改税使征费环境日趋恶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典型国家公路资金的来源及结构分析
    4.1 典型国家公路资金结构
        4.1.1 公路资金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4.1.2 公路资金的投资结构
    4.2 发达国家公路资金的来源及筹措方法
        4.2.1 普通税收
        4.2.2 公路使用者税
        4.2.3 公路通行费
    4.3 典型国家公路资金管理制度
        4.3.1 中央政府对公路资金的管理
        4.3.2 地方政府对公路资金的管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燃油税改革的难点以及对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5.1 改革难以实施的原因
        5.1.1 油价的影响及我国燃油市场秩序因素
        5.1.2 公路用油与非公路用油的区分问题
        5.1.3 农业、渔业和农民、渔民负担及其补偿问题
        5.1.4 减免交通规费车辆的财政负担问题
        5.1.5 军用燃油征税可能引发的问题
    5.2 开征燃油税对我国公路事业发展造成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施燃油税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6.1 如何避免费改税对目前养路费征收的负效应
    6.2 针对目前燃油税难以实施的现状提出若干建议
        6.2.1 利用信息系统开发的思想推进费税改革
        6.2.2 公路交通费改税应走多税种之路
    6.3 为避免费改税对公路建设大好形势产生负面影响的若干建议
        6.3.1 增加公路建设在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的比重
        6.3.2 设立地方公路发展基金,确保公路资金的有效供给
        6.3.3 事权与财权相结合,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利益格局
    6.4 本章小结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及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中国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的动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西方国家公路投融资向公私合作(PPP)模式的转变
        1.1.2 政府在我国公路投融资制度不断调整中的主导性作用
        1.1.3 我国收费公路投融资制度面临的债务及不可持续问题
    1.2 问题提出及选题意义
        1.2.1 问题提出
        1.2.2 选题意义
    1.3 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界定
        1.3.1 基本概念
        1.3.2 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2 公路投融资制度及主体的历史变迁
    2.1 发达国家收费公路投融资制度及主体的变迁
        2.1.1 美国高速公路融资机制的演变
        2.1.2 法国收费公路特许经营制度的演变
        2.1.3 日本收费公路管理模式的演变
    2.2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公路投融资制度及主体的变迁
        2.2.1 建国初期公路投融资制度的初创(1949~1957)
        2.2.2 “地群普”方针的提出及供给主体下移(1958-1965)
        2.2.3 公路事业曲折前进时期的政府供给的不足(1966-1978)
    2.3 我国改革开放后收费公路投融资制度及主体的变迁
        2.3.1 高速公路的出现及其技术经济特性
        2.3.2 投融资主体的下移及资金来源扩大(1979~1993)
        2.3.3 主体多元化的探索及地方政府债务融资(1994~2009)
        2.3.4 公私合作(PPP)模式下收费公路持续发展(2010~)
    2.4 本章小结
3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3.1 制度变迁动因的相关理论
        3.1.1 制度经济学各学派对于制度变迁动因的讨论
        3.1.2 新制度经济学对制度变迁动因分析框架的建立
        3.1.3 新制度经济学对制度变迁动因的理论分析
    3.2 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相关理论
        3.2.1 中央政府自上而下模式相关理论与研究
        3.2.2 地方政府权力扩张模式相关理论与研究
        3.2.3 中央与地方政府混合互动模式相关理论与研究
    3.3 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关系的相关研究
        3.3.1 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在公共物品投资中相关研究
        3.3.2 公私合作(PPP)相关研究综述
        3.3.3 中国收费公路投融资制度中公私合作的研究
    3.4 激励问题与机制设计理论
    3.5 本章小结
4 主体变迁动因的理论框架及经济学分析
    4.1 基于主体间关系的主体变迁动因分析框架及理论模型
        4.1.1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主体差异及划分
        4.1.2 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可能
        4.1.3 中央、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间关系的一般性分析框架
        4.1.4 主体关系视角下的主体变迁动因理论模型
    4.2 中央对地方政府外生激励和约束引起的主体变迁诱因
        4.2.1 收费公路投融资制度中政府主体间的激励关系
        4.2.2 地方政府的内生激励及中央政府对其外生激励
        4.2.3 外生激励和约束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主体变迁诱因
    4.3 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形成的主体变迁动力
        4.3.1 收费公路投融资活动单一主体供给的理论模型
        4.3.2 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实现条件
        4.3.3 通过组织方式创新降低交易费用产生主体变迁动力
    4.4 主体变迁动因的传导机制——双层次互动进化博弈模型
        4.4.1 基本假设
        4.4.2 模型构建
        4.4.3 模型分析
    4.5 主体变迁后收费公路投融资的效用分析
        4.5.1 主体变迁对收费公路供给效率的影响
        4.5.2 主体变迁对收费公路供给公平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我国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动因的实证分析
    5.1 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的诱因分析
        5.1.1 中央对地方政府的外生激励
        5.1.2 中央对地方政府的约束
    5.2 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的动力分析
        5.2.1 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对制度约束的规避
        5.2.2 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激励相容
    5.3 我国与发达国家历史实证的比较分析
        5.3.1 我国历史实证对理论框架的验证
        5.3.2 发达国家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动因的分析
        5.3.3 我国与国际经验的比较分析
    5.4 主体变迁动因传导下的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分析
        5.4.1 主体变迁动因传导下的博弈模型求解
        5.4.2 地方政府推动主体变迁进行举债的行为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主体变迁影响下的收费公路投资效用及存在问题
    6.1 收费公路投资的经济效益分析及区域协调发展
        6.1.1 数据选择和模型建立
        6.1.2 计量实证结果
        6.1.3 计量结果分析的结论
    6.2 收费公路行业的供需错配与各区域债务和成本分析
        6.2.1 地方政府行政垄断带来的收费公路行业供需错配
        6.2.2 收费公路的财务不可持续及债务危机风险
        6.2.3 收费公路持续发展下投融资成本的继续增加
    6.3 对我国收费公路行业投融资制度的政策建议
        6.3.1 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机制的建立
        6.3.2 因地制宜的进行激励机制设计的PPP模式
        6.3.3 对设立债务偿还机构的考虑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完成的主要工作
    7.2 主要结论
    7.3 主要创新与贡献
    7.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正确宣传贯彻公路法继续做好养路费征收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兴安盟路政管理体制及改革问题研究[D]. 于妙然. 长安大学, 2019(01)
  • [2]我国公路产业中的经济行政法律关系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李朝敏. 长安大学, 2005(04)
  • [3]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化问题研究[D]. 陈敏. 长安大学, 2013(06)
  • [4]论授权立法中的行政立法不作为及其控制——以《公路法》第36条为切入点的初步考察[J]. 杨福忠.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5]开征燃油税的若干问题研究[D]. 刘宝海. 电子科技大学, 2005(07)
  • [6]正确全面认识养路费征收的法律依据[J]. 黄丽萍,翁坚超. 运输经理世界, 2007(05)
  • [7]认真贯彻十五大精神 加快实现第三个转变 全面推进全省交通事业跨世纪发展─—在全省交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付晓光. 黑龙江交通科技, 1998(01)
  • [8]燃油税改革对我国公路交通规费模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陈燕. 长安大学, 2008(08)
  • [9]认真学习宣传《公路法》 确保公路规费征收目标的实现[J]. 马桂芳. 江苏交通, 1997(11)
  • [10]中国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的动因研究[D]. 秦山.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正确宣传贯彻公路法,继续做好公路养护收费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