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谈only的位置(论文文献综述)
罗琳[1](2020)在《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策略研究 ——三部译着的翻译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次翻译实践基于笔者已经出版的三部英译汉译着撰写而成,分别为《燃烧的主世界》、《神秘的宝箱》以及《斯特兰德庄园》。三部译着均为文学着作,情节跌宕起伏,文笔细腻文雅,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笔者作为这三部译着的独立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具有普适性的互文性文学翻译策略,故本翻译报告将以此三部译着为分析对象,以期深入阐明翻译心得和经验,为文学翻译提供有益的借鉴。《燃烧的主世界》(原名Overworld in Flames)是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马克·谢弗顿(Mark Cheverton)2018年出版的童书,书中描绘了游戏骑士999及其同伴穿越进游戏《我的世界》(Minecraft),与潜在的敌人斗智斗勇,于熊熊火海中拯救整个主世界的热血故事,是向儿童展现勇气、团结与智慧的范本。《神秘的宝箱》(原名Hidden in the Chest)是美国着名童书作家温特·摩根(Winter Morgan)的畅销作品,书中讲述了史蒂夫一行人意外发掘了隐藏着黑暗秘密的宝箱,释放出邪恶魔力,让各地备受牵连,最终历尽千辛万苦,压制并消灭这些宝箱的历险故事,是国内少见的儿童猎奇题材。《斯特兰德庄园》(原名Tell Me You’re Mine)是英裔瑞典作家伊丽莎白·诺尔贝克(Elisabeth Noreb?ck)的畅销悬疑小说,该书围绕着一件一岁女婴失踪案展开,描绘了在女婴伊莎贝尔长大后,生母斯特拉和拐走她的养母克斯廷相遇、揭穿和纠缠之间的爱恨情仇,书中悬念迭起,疑雾重重,却也不乏温情叙述,实属一部悬疑佳作。在阅读分析原文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三部小说中的互文性表征比比皆是,故于翻译伊始,便选择了互文性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翻译工作完成后,笔者根据前人的智慧及自身的经验,总结出了适用于文学翻译的互文性模式、原则及策略。在本报告中,笔者首先简要描述翻译实践的基本情况、前期准备、翻译过程及后期校对;然后,剖析了三部译作中出现的互文性翻译表征;接着,对文学翻译、互文性与文学、互文性与文学翻译三者的文献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笔者对文学翻译的互文性模式、原则的总结;基于该模式与原则,笔者结合四种普适于文学翻译、一种适用于儿童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翻译策略,对三部译作中具有互文性特征的翻译进行配对分析。本报告虽仍存在一定的局限,但力证了互文性策略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推动互文性与文学翻译的结合。经探究,笔者参照N.Fairclough(1992)对互文性的分类,将三部小说中的互文性表征列入明显互文性和篇际互文性两类。其中,明显互文性总结为反讽、否定、仿拟和预设;篇际互文性则立足于武建国(2010)的研究结论,依次分为融合型篇际互文性、镶嵌型篇际互文性、转换型篇际互文性和链接型篇际互文性。虽然文中的互文表征并非所有都能各得其所,但大部分都充分契合各大类别,进而推动笔者探索原文和译文、作者和译者四足鼎立的互文空间,衍射出文学翻译过程中基于互文性发生的“文学神韵”和“文学意象”的对等演变,并总结出重组、强化、模仿、增补和通俗化五种互文性翻译策略。准确贴切地还原文学着作中的互文性对译者提出了极高要求,除译者必备的专业素养外,有的放矢的互文翻译策略更能事半功倍地精进译文。本报告表明,互文性是能够科学有效地指导文学翻译的话语分析理论。笔者提出的文学翻译互文性原则有助于译者精准地挖掘出原文中的互文性表征,并通过重组、强化、模仿、增补、通俗化五种策略完善贴切地重现文学着作中的神韵和意象。笔者希望通过本报告可以合理地总结文学翻译中互文性表征的处理策略,并为其他译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余邡棋[2](2019)在《英汉机器翻译字幕质量评估实验报告》文中认为面对字幕翻译需求增长,确保字幕翻译质量、提升翻译速度,成为融媒体时代视频国际传播的应有之义。近年机器翻译在算法上有喜人进步,其应用范围随之扩大,其中就包括字幕翻译。国内商家已经开发了多款字幕翻译工具,如基于网页的博芬在线视频翻译与配音平台、网易见外、人人译视界,以及视频翻译客户端字幕通等。而这些字幕翻译工具的翻译质量受到一些用户的质疑,相关翻译质量研究甚少,故本文旨在探索机器处理的英汉字幕翻译质量。本文的机器字幕翻译实验基于一次客户委托的实际翻译项目,项目包括两个演讲视频,内容分别为设计思维和水资源,主讲语言为英语,字幕翻译为英译汉,视频总时长为51分钟46秒,语音转录文字总数约为1万词。本文筛选最终确定博芬在线视频翻译与配音平台和网易见外作为实验平台,通过对比人工字幕文本与平台机器翻译输出,对机器翻译字幕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总结出机器翻译字幕处理和质检时,需要注意“屏幕符号信息”和“实词语义”两个方面的问题,并选取典型案例加以说明。除此之外,实验还发现,字幕翻译平台把语音转录和翻译这两个步骤切分得较为独立,用户在两者之间的切换、评论互动的操作功能流畅体验尚有提升空间。本实验报告显示,字幕翻译平台商家炒作的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暂时无法独立输出高质量的字幕译文;而字幕机器翻译与人工校对的人机交互字幕翻译模式,能在保证字幕质量的情况下,极大提高字幕翻译速度。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不宜过度夸大机器在字幕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反过来,从产出角度出发,市场倒逼人工译员接纳并在翻译处理过程中充分利用机器或科技,以此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内容和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毛涟汉[3](2020)在《释意理论指导下的2019年苹果秋季发布会模拟口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这一科技产品也实现了飞速发展,功能更加完备,性能更加强大,让人们的生活进入智能化时代。一些科技产品公司为了更好地展示本公司最新研制的产品,他们会选择通过产品发布会向消费者推广。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消费者的购买力显着提高,国人对外国科技产品的关注度也空前高涨,这就要求科技英语口译员能准确地传达发布会的信息,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最新发布的产品。因此,对科技英语口译进行研究是出于现实的实际需要。释意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口译实践之中。为了准确地传达发言人的意图,译员需要选择合适的口译理论作为指导,使用正确的口译方法。作者以释意理论为论文的理论基础,以2019年苹果新品发布会作为研究内容,总结释意理论对科技英语口译的指导作用。释意理论认为翻译过程由三个阶段组成,即理解源语、脱离语言外壳和重新表达。释意理论强调对原文意义的翻译,翻译实践要摆脱原文结构的限制。在释意理论的指导下,作者对口译材料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一部分能提高口译质量的技巧:词性转换、被动句变主动句、信息简化、信息增补、意译。这些释意理论中的口译技巧能帮助译员准确地传递发言人所表达的意思。英语具有“形合”的特征,逻辑严密,而汉语具有“意合”的特征,译员需要注意中英文表达方式的差异,适当地调整句子结构,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译员在积累相关行业知识的同时,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可以提升口译的整体质量。通过总结释意理论对本次科技英语口译实践的指导作用,积累相关经验,作者希望自己日后科技英语口译的实践能力有所提高。
金鹏[4](2019)在《《人工智能—系统红色警报》翻译报告》文中提出本次翻译实践翻译材料选自美国着名科幻小说作家玛莎·威尔斯(Wells Martha)的科幻小说《人工智能-系统红色警报》。本书主要讲述了遥远的外星探索时代,智能机器人如何与人共处的故事。人工智能是近两年比较热门的元素,除此之外,该作者有着丰富的写作经验,她的小说叙事朴实详尽、写作技巧使用熟练。因此,该小说具有较高研究和翻译的价值。如何在保留原作语言风格的基础上,实现原文与译文的最大等值是翻译过程中的难点。对于科幻小说而言,许多现有词汇是不足以支撑作者的创作需要的,因此文中有许多原作者的自造词。如何翻译这些特殊的词汇和词组,也是译者在翻译中需要着重处理的。为了让译文既流畅通顺又最大限度地保留语言特色,本文拟在等值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从词句的意义、修辞手法和形式风格三个层次对源文和译文进行分析。
于青[5](2019)在《《口才上乘的黑人》(1、2章)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为进一步了解多种英语变体,深入研究其发展及特征,笔者选取了斯坦福大学教授H.萨米·阿利姆和吉内瓦·史密斯曼所着的《口才上乘的黑人》(Articulate While Black)一书作为翻译实践的文本。书中记载了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演讲、日常、采访过程中的言行和言语特点,美国社会对于某些特定词汇和社会议题的争议,及随之而来的关于种族歧视问题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社会和语言学意义。本篇翻译实践报告以黑人英语的翻译和文中口语体对话翻译为主要深入点,利用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对黑人英语和口语体对话的翻译进行了简单地分析。本篇翻译实践报告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章针对原文本进行选题分析、内容分析、言语分析等;第二章对整个翻译过程进行了大体的概括,其中着重叙述了译前准备这一过程;第三部分是笔者在翻译中选取相应案例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整个翻译实践活动的总结。在苏珊·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辅以各种翻译技巧和方法进行黑人英语和口语体对话的翻译,同时利用机辅软件MemoQ进行辅助。有利于对比“黑人英语”和标准英语,评估翻译质量,使翻译更加符合中文读者阅读习惯,避免翻译中出现翻译腔,减少翻译失误。
陈琪[6](2020)在《剧本《筑堤人》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戏剧源远流长,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也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主流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全球化和本地化行业中做出了传统翻译难以企及的贡献。笔者在本次翻译实践中借助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SDL Trados Studio 2019对兰福德·威尔逊的戏剧作品《筑堤人》进行翻译,确保翻译质量、提高翻译效率。区别于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戏剧以表演艺术为中心,又包括音乐、舞蹈、歌唱等其他艺术,所以戏剧翻译成为了翻译研究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因此,戏剧翻译需要兼顾戏剧文本在文学语言上的共性和戏剧艺术上的特性。本论文将简要介绍兰福德·威尔逊及其作品《筑堤人》,阐述译前、译中、译后三个阶段的翻译任务,介绍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论述在译后编辑中借鉴贾斯塔·赫兹·曼塔利(Justa Holz-Manttari)“翻译行为”理论的可行性,实例分析《筑堤人》计算机辅助翻译的难点处理,强调潜台词翻译模糊化、译文体现戏剧语言的节奏化、译文体现戏剧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指出计算机辅助翻译剧本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得出本次翻译实践的总结。
杜潇毅[7](2020)在《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补偿策略研究 ——以《宇宙之中》的汉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能使目的语读者获得和源语读者同样的阅读体验是理想翻译的追求,然而文化与背景差异会导致翻译损失。在阅读宗教和科学类的对话型文本过程当中,读者可能会很难理解一些包含宗教和科学元素的段落、句子或词语,甚至是一些表达方式。如果完全按照源语文化的习惯和习俗来翻译,就会给读者的理解造成障碍。译者在目的论三大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的指导下用翻译补偿策略对 Belonging to the Universe:Explorations on the Frontiers of Science and Spirituality的前言、概要、第一章和第二章的翻译进行分析。这本书以对话的形式讨论了宗教和科学之间的相似之处,语言简洁生动,列举大量实例,期间还穿插有趣的小故事,但也有些内容晦涩难懂。对于这些简单易懂又生动有趣的部分,译者希望中国读者也体会到相同的效果,而对于抽象难懂的部分,译者希望读者对它们有更好的理解。因此,译者在目的论指导下选用翻译补偿策略来分析和说明译文是如何更加准确生动地把信息传递给读者的。在目的论三大原则指导下,译者通过分析原文中的实例总结出具体的翻译补偿策略,包括:直译或音译加注、增译法、减译法,延伸法、零翻译法和替换法。译者认为,这些策略能在最大程度上弥补因想要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而造成的翻译损失。本实践报告用翻译补偿策略结合目的论对翻译进行指导,这在先前的研究中比较少见。在译者使用翻译补偿策略对翻译进行指导时,发现有些例子用单一的策略无法达到目的论所要求的效果,于是译者同时运用两个补偿策略,例如零翻译法与注释法的结合、增译法和替换法的结合等。这样就对译文的分析更加全面,也可以使译者了解和掌握这种方法,在翻译中准确传达信息,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体验。
徐浩[8](2020)在《开封市第三十三中学足球训练项目口译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国在足球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学校邀请外国足球教练对校内球队进行训练,旨在提高球队的整体表现,并追上国际足球发展的步伐。河南省开封市第三十三中学多年来在校园足球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多次在河南省中学足球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开封市赢得无数次荣誉奖项。此次翻译任务受三十三中学校方委托,为巴西足球教练克里斯·索萨先生提供为期一个月的翻译服务。笔者在此期间负责克里斯先生的授课以及日常生活方面的工作。由于足球口译与日常陪同口译不同,对口译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在语言质量上对自己有高要求,而且也要在足球领域提前学习准备相关专业知识以保证授课的质量。本文以Hans Vermeer于20世纪70年代在翻译界提出的着名的目的论(the Skopos Theory)作为指导理论。根据该理论的定义,翻译行为必须符合以下三个原则:目的原则(Skopos Rule)、连贯性原则(Coherence Rule)与忠实性原则(Fidelity Rule)。目的原则认为翻译活动的目的决定译文的性质;连贯性原则认为译文内容需要保持连贯,同时也要与原文保持连贯;忠实性原则认为译者的译文必须忠实原文,但最终的忠实程度取决于译文的目的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Vermeer,Hans,2000:17-19)目的论为分析本次口译活动中出现的失误难点提供了理论依据,帮助更好地分析在口译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原因。本报告将分为以下四章。第一章介绍这次口译任务的主要内容。这一章主要阐述了口译任务的来源、口译项目的意义以及翻译任务的具体要求。第二章介绍了口译的整个过程。这一章主要分为译前准备、口译过程以及译后评价三个方面。译前准备主要叙述了“术语表的准备”、“翻译理论的准备”、“翻译计划的制定”以及“足球口译策略回顾”。第三章从听力理解与译文产出精力的角度,以及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对口译过程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难点进行分析。其中在听力理解方面,主要对语内知识与语外知识对听力理解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分为“翻译实践回顾及相关思考”与“对今后工作的启发及展望”这两部分。这一章对此次口译实践进行了总结,并指出此次口译活动的不足。根据本次口译活动的分析与总结,得出了“继续提升双语水平”与“增加背景知识的储备”的结论。双语水平是口译活动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双语能力,就无法出色地完成任务。如果要在口译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效果,相关领域的专业背景知识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口译活动中熟练使用笔记也会促进译者翻译的能力。本文以目的论作为指导,以开封市第三十三中学室外授课以及室内座谈的交替传译实践为例,重点分析在口译过程中出现的理解和表达环节出现的失误与成功的案例,并提供理论解释和应对策略,为加强后期练习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以及口译实践提供借鉴,帮助提升译员的口译能力,并且改善译文质量。
侯静[9](2021)在《释意派口译理论视阈下关于2019年苹果公司新品发布会的模拟口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们的生活进入智能化时代,智能科技产品实现飞速发展,而消费者对于科技产品的关注度也空前高涨。尤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消费者对外国科技产品的购买力也不断增强。这要求译员熟悉科技类新品发布会。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最新发布的产品和前沿的科学技术。本文以释意理论为基础,以2019年苹果新品发布会为研究内容,阐释释意理论在同声翻译中的作用,以满足现实的翻译需求。释意理论认为翻译过程有三个阶段组成,即理解源语,脱离语言外壳和重新表达。释意理论强调对原文意义的翻译,译员要摆脱原文结构的限制。基于上述理论,作者对口译材料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了分析,选择正确的口译方法,总结出一部分可以提高口译质量的翻译技巧:移译,断句,省略和改述。首先作者对本次口译内容的具体要求和预期进行阐述。同时呈现口译的整个过程,并对本次口译任务进行评价。本次翻译报告的中心侧重于案例的分析。基于释意理论,作者采用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本次口译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总结出自己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技巧。最后通过总结释意理论对本次科技英语口译实践的指导作用,积累相关经验。并希望能在今后的口译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杜占占[10](2019)在《《告别日》(节选)英译汉实践报告 ——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文中研究说明本篇英译汉实践报告的材料来源于美国当代小说家杰夫·曾特纳(Jeff Zentner)的作品《告别日》(Goodbye Days)。杰夫是一名歌手兼词曲作者兼吉他手,他在做音乐的同时,也和年轻的音乐家们一起工作,由此受到启发开始为青少年写小说。《告别日》是其第二部着名小说,目前该小说还没有中文版本。《告别日》开篇即讲述由于17岁主人公的“失误”导致其最好的三位朋友死于车祸,之后徐徐道来,现实中加入回忆,语言朴实,情节引人入胜。这篇小说不仅涉及了美国当代青年们的日常生活,也表达出他们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本次报告以《告别日》第一章至第八章的翻译实践为研究对象,以功能翻译理论为理论依据,在目的论三大原则的指导下制定相应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该报告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案例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用理论指导实践,从中选取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最后对本次翻译实践进行总结。该报告阐述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在翻译时以归化策略为指导,运用增词、省词、主被动语态转换、语序转换、语义引申及补充等翻译技巧。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得出的结论是译者在翻译时需要相应翻译理论作指导,才能使译文更加严谨准确;对于本次实践所采用的功能翻译理论,笔者认为不仅能指导文学翻译,还对实践中遇到的翻译难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后,理论需要结合实践,实践证明理论的适用性。
二、谈谈only的位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谈only的位置(论文提纲范文)
(1)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策略研究 ——三部译着的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An Overview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1.1 Introduction |
1.2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s |
1.2.1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s |
1.2.2 Introduction to the contents |
1.3 Purposes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1.4 Structure of the translation report |
Chapter Two Preparations for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2.1 Introduction |
2.2 Translation tools selected |
2.3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strategies adopted |
2.4 Translation plans established |
2.5 Summary |
Chapter Three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es |
3.1 Introduction |
3.2 Comprehending the source texts |
3.3 Organizing the language of the target texts |
3.4 Proofreading the target texts |
3.5 Summary |
Chapter Four Intertextuality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ree Books |
4.1 Introduction |
4.2 Notes on intertextuality |
4.3 Manifest intertextuality |
4.3.1 Irony |
4.3.2 Negation |
4.3.3 Parody |
4.3.4 Presupposition |
4.4 Interdiscursivity |
4.4.1 Blended interdiscursivity |
4.4.2 Embedded interdiscursivity |
4.4.3 Switched interdiscursivity |
4.4.4 Chained interdiscursivity |
4.5 Summary |
Chapter Five The Intertextual Model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
5.1 Introduction |
5.2 Previous studies of intertextuality-involved literary translation |
5.2.1 Previous studie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
5.2.2 Intertextuality in literature |
5.2.3 Intertextuali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
5.3 The intertextual model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
5.4 The intertextual principle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
5.5 Summary |
Chapter Six The Intertextuality-Involve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dopt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ree Books |
6.1 Introduction |
6.2 Realignment |
6.3 Enhancement |
6.4 Imitation |
6.5 Supplementation |
6.6 Popularization |
6.7 Summary |
Chapter Seven Conclusion |
7.1 Translation experiences |
7.2 Limitations |
7.3 Sugges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xes Source Texts and Target Texts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Acknowledgements |
附件 |
(2)英汉机器翻译字幕质量评估实验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Definition of Subtitling |
1.2 Research Question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Previous Study on Subtitle Quality |
2.1.1 Translating Requirements of Subtitling |
2.1.2 Quality Assessment of Subtitles |
2.2 Machine-Translated Subtitles |
CHAPTER THREE EXPERIMENT DESIGN |
3.1 Experiment Methods |
3.2 Subtitle Corpus |
3.3 MT Subtitling Systems |
3.3.1 VideoLocalize |
3.3.2 NeteaseSight |
3.4 Performance of MT Systems |
3.5 Human Editing |
CHAPTER FOUR CASE STUDY |
4.1 Experiment Results |
4.2 Experiment Analysis |
4.2.1 Semiotic Analysis on Screen Texts |
4.2.2 Linguistic Dilemma |
4.3 MT Subtitling Application |
4.3.1 Strengths |
4.3.2 Weaknesses |
CHAPTER FIVE SUMMARY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APPENDICES |
Appendix1 Human Subtitling-Non Arkarapraserkul |
Appendix2 Human Subtitling-Maria E.Montoya |
Appendix3 MT output1_VideoLocalize-Non Arkarapraserkul |
Appendix4 MT output1_VideoLocalize-Maria E.Montoya |
Appendix5 MT output2_NeteaseSight-Non Arkarapraserkul |
Appendix6 MT output2_NeteaseSight-Maria E.Montoya |
Appendix7 MT output3_Google-Non Arkarapraserkul |
Appendix8 MT output3_Google-Maria E.Montoya |
PAPER PUBLISHED DURING MA STUDIES |
(3)释意理论指导下的2019年苹果秋季发布会模拟口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 |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Simulation Interpretation |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rpretation |
Chapter 2 Process Description of the Simulation Interpretation |
2.1 Preparation before the Interpretation |
2.1.1 Background knowledge collection |
2.1.2 Technical term preparation |
2.1.3 Equipment preparation |
2.2 Interpretation process |
2.3 After-interpretation Review and Relevant Issues |
Chapter 3 Literature Review |
3.1 Review of Studies on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pretiveTheory |
3.2 Review of Studies on the EST Interpretation |
Chapter 4 Theoretical Basis |
4.1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
4.2 Principles of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
4.2.1 Principle of faithfulness |
4.2.2 Principle of equivalence |
4.3 Triangular Model of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
4.3.1 Comprehension |
4.3.2 Deverbalization |
4.3.3 Re-expression |
Chapter 5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Applied to Launch Event Simulation Interpretation: A Case Study |
5.1 Difficulties in the EST Interpretation |
5.1.1 Difficulties in comprehension |
5.1.2 Difficulties in deverbalization |
5.1.3 Difficulties in re-expression |
5.2 Comprehension |
5.2.1 Comprehension of numbers |
5.2.2 Comprehension of acronyms |
5.2.3 Comprehension of terminology |
5.3 Deverbalization |
5.3.1 Conversion of part of speech |
5.3.2 Interpretation of passive sentences |
5.4 Re-expression |
5.4.1 Information supplement |
5.4.2 Information simplification |
5.4.3 Free translation |
5.5 Reflection after interpretation |
Chapter 6 Summary on Interpretation Task |
6.1 Summary of the Launch Event Simulation Interpretation |
6.2 Findings and Enlightenments |
6.3 Unsolved Problems and Thoughts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A |
Appendix B |
(4)《人工智能—系统红色警报》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egements |
Abstract in Chinese |
Abstract in English |
Chapter 1 Task Description |
1.1 About the Work |
1.2 About the Author |
1.3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
1.4 Research Significance |
Chapter 2 Process Description |
2.1 Preparation for the Translation |
2.2 Collection of References |
2.3 Schedule for Translation Process |
2.4 Proofreading & Translation Quality Control |
Chapter 3 Case Study |
3.1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2 The Application of Equal Value Translation |
3.2.1 The Equal Value Translation at Word Rank |
3.2.2 The Equal Value Translation at Phrase Rank |
3.2.3 The Equal Value Translation at Sentence Rank |
3.2.4 The Equal Value Translation at Paragraph Rank |
3.2.5 The Equal Value Translation at Discourse Rank |
Chapter 4 Conclusion |
4.1 Reflections of the Report |
4.2 Gains from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
(5)《口才上乘的黑人》(1、2章)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翻译文本概述 |
1.1 选题背景 |
1.2 任务描述 |
1.3 文本特点 |
1.3.1 内容特点 |
1.3.2 言语特点 |
第二章 翻译过程 |
2.1 译前准备 |
2.1.1 背景知识准备 |
2.1.2 翻译工具准备 |
2.1.3 理论准备 |
2.2 翻译过程 |
2.3 翻译难点 |
第三章 案例分析 |
3.1 黑人英语翻译案例分析 |
3.1.1 加注译法 |
3.1.2 套译 |
3.2 口语体对话翻译案例分析 |
第四章 翻译实践总结——问题与所得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6)剧本《筑堤人》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翻译任务描述 |
1.1 剧本《筑堤人》作者简介 |
1.2 剧本《筑堤人》作品介绍 |
1.2.1 剧本《筑堤人》的主要内容 |
1.2.2 剧本《筑堤人》的语言特点 |
1.3 剧本《筑堤人》翻译实践的意义 |
第二章 翻译任务过程 |
2.1 译前准备 |
2.2 翻译过程描述 |
2.3 译后编辑中借鉴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 |
第三章 SDL Trados Studio 2019辅助翻译《筑堤人》 |
3.1 计算机辅助翻译简介 |
3.1.1 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简介 |
3.1.2 SDL Trados Studio 2019软件简介 |
3.2 SDL Trados Studio 2019辅助翻译《筑堤人》的难点处理 |
3.2.1 潜台词翻译模糊化 |
3.2.2 译文体现戏剧语言的节奏化 |
3.2.3 译文体现戏剧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
第四章 基于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剧本翻译 |
4.1 计算机辅助翻译剧本的优势 |
4.2 计算机辅助翻译剧本的不足 |
第五章 剧本《筑堤人》翻译实践总结 |
5.1 本次翻译实践所得经验与收获 |
5.2 本次翻译实践仍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选取翻译任务中的材料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补偿策略研究 ——以《宇宙之中》的汉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摘要 |
abstract |
1. Introduction |
2. Task Description |
2.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book and the authors |
2.2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and report |
3. Process Description |
3.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s |
3.2 Translation schedule |
3.3 Quality control |
3.4 Research questions from translation |
4. Analytical Framework |
4.1 Literature review |
4.1.1 Studies on religion and science |
4.1.2 The Skopos theory |
4.1.3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strategy |
4.2 Analytical framework |
4.2.1 Definition of Skopos theory |
4.2.2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under Skopos theory in Belonging to the Universe |
5. Case Analysis |
5.1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under the Shopos rule |
5.2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under the coherence rule |
5.3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under the fidelity rule |
6.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ppendix |
(8)开封市第三十三中学足球训练项目口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原文 |
译文 |
翻译报告 |
1 翻译任务描述 |
1.1 翻译任务来源 |
1.2 口译资料简述 |
1.3 翻译项目意义 |
1.4 委托方性质 |
1.5 翻译任务的具体要求 |
2 翻译过程 |
2.1 译前准备 |
2.1.1 术语表的制定 |
2.1.2 翻译理论的准备 |
2.1.3 翻译计划的制定 |
2.1.4 足球口译策略回顾 |
2.2 口译过程 |
2.3 译后评价 |
3 翻译案例分析 |
3.1 听力理解对口译的影响 |
3.1.1 语内知识对听力理解的影响 |
3.1.2 语外知识对听力理解的影响 |
3.2 “译文产出精力”对口译的影响 |
4 总结 |
4.1 口译实践回顾及相关思考 |
4.2 对未来工作的启发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9)释意派口译理论视阈下关于2019年苹果公司新品发布会的模拟口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1.Description of the Interpreting Task |
1.1 Background of the Task |
1.2 Source of the Interpreting Task |
1.3 Features of the Interpreting Task |
1.4 Objectives of the Interpreting Task |
1.5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rpreting Task |
2.Interpreting Process |
2.1 Preparations for the Interpreting Task |
2.1.1 Thematic Preparation |
2.1.2 Material Preparation |
2.1.3 Terminology Preparation |
2.1.4 Plans Preparation |
2.2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preting Task |
2.3 Post-Interpreting Issues |
2.3.1 Interpreter Evaluation |
2.3.2 Others’Evaluations |
2.3.3 Mistakes and Analysis |
3.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Introduction to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
3.1.1 Three Aspects of Interpretive Theory |
3.1.2 Triangle Model of Interpreting under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
3.2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to Related Fields |
3.3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to Interpretation |
3.3.1 Semantic Conversion |
3.3.2 Sentence Reconstruction |
4.Case studies in Details |
4.1 Transference |
4.2 Segmentation |
4.3 Omission |
4.4 Paraphrase |
5.Summary of the Report |
5.1 Major Difficulties of the Interpreting Task |
5.2 Experience from the Interpreting Task |
5.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Interpreting Practice |
References |
Appendixes |
Appendix I:Terminology |
Appendix II:Notes of the interpretation |
Appendix III:Original Transcripts of the Speech |
Appendix IV:Actual Transcripts of the Interpretation |
Appendix V:Improved Transcripts of the Interpretation |
Appendix VI:Publications and Honors |
Appendix VII:Acknowledgments |
(10)《告别日》(节选)英译汉实践报告 ——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翻译任务描述 |
1.1 翻译材料简介 |
1.2 项目翻译意义 |
1.3 内容介绍及翻译重难点 |
第二章 译前分析和译前准备 |
2.1 节译部分文本分析 |
2.2 翻译辅助工具准备 |
第三章 理论框架 |
3.1 功能翻译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3.2 目的论三大原则 |
3.3 目的论对本次翻译实践的指导 |
第四章 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案例分析 |
4.1 翻译策略 |
4.2 翻译技巧 |
4.2.1 增词法 |
4.2.2 省词法 |
4.2.3 主、被动语态转换 |
4.2.4 语序转换 |
4.2.5 语义引申及补充 |
第五章 翻译实践总结 |
5.1 翻译经验与教训 |
5.2 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谈谈only的位置(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策略研究 ——三部译着的翻译报告[D]. 罗琳.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英汉机器翻译字幕质量评估实验报告[D]. 余邡棋.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3]释意理论指导下的2019年苹果秋季发布会模拟口译实践报告[D]. 毛涟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4]《人工智能—系统红色警报》翻译报告[D]. 金鹏. 暨南大学, 2019(02)
- [5]《口才上乘的黑人》(1、2章)翻译实践报告[D]. 于青. 青岛大学, 2019(02)
- [6]剧本《筑堤人》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报告[D]. 陈琪.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7]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补偿策略研究 ——以《宇宙之中》的汉译为例[D]. 杜潇毅.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03)
- [8]开封市第三十三中学足球训练项目口译报告[D]. 徐浩. 河南大学, 2020(02)
- [9]释意派口译理论视阈下关于2019年苹果公司新品发布会的模拟口译实践报告[D]. 侯静.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10]《告别日》(节选)英译汉实践报告 ——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D]. 杜占占.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