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数

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数

一、从小孩数数想起的(论文文献综述)

斯钦巴图[1](2013)在《东蒙古殖民地社会与文化的变动(1931-1945)》文中研究表明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1931—1945)的十四年里,内蒙古东部地区(以下简称东蒙古)被纳入“满洲国”管辖,东蒙古蒙古人扮演着建立“满洲国”的“国家主人”的重要角色,成为“满洲国”“五族协和”中的主要成员。在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随着日本侵略和殖民统治全面深入,东蒙古社会与文化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满洲国”历史研究中,“东蒙古”始终成为中外学者们关注的研究领域和焦点之一,无论是在整理史料还是在具体历史事件的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在积极吸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青旗》报(蒙古文)等“满洲国”时期出版的报刊资料等史料,把东蒙古殖民地社会与文化作为整体进行剖析,在东蒙古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宗教、信仰等具体领域,展开系统性和创新性探究,加深对日本殖民统治历史研究,从而,进一步推进了东蒙古区域史研究。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语、参考文献和附录等五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所运用的史料、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的价值意义与创新之处,对研究方法与相关界定作了必要说明。结语梳理全文,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一些观点。各章节提要如下:第一章简明阐述了日本侵略东蒙古和建立“满洲国”的过程,较为全面而详细记述了日本侵略者对东蒙古实施的殖民统治体制。第二章重点阐述了日本殖民时期东蒙古教育事业状况,分别对东蒙古中小学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女子教育、军警教育与日语教育及留学教育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第三章全面阐述了日本殖民时期东蒙古卫生事业历史状况,如巡回医疗、防疫与传染病防治、医疗机构建设和传播卫生知识等。第四章重点阐述了日本殖民时期东蒙古科技事业状况。首次作为专题对东蒙古科学研究机构以及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和普及等历史过程进行详尽论述。第五章全面阐述了日本殖民时期东蒙古新闻出版和文学艺术发展状况。力求详实梳理近代蒙古族文学、电影、广播、绘画等文化艺术及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脉络。第六章主要阐述了日本殖民时期东蒙古社会宗教信仰、改造喇嘛教以及创建成吉思汗庙历史过程,记述了祭祀敖包等传统活动赋予新内容的历史现象。附录部分主要介绍了日本殖民时期东蒙古出版发行的《青旗》报所刊载的历史史料和相关图表,有助于读者更进一步直观了解日本殖民时期东蒙古社会与文化变动的历史痕迹。

周瑄璞[2](2015)在《多湾》文中研究指明这部长篇.干2007年动笔:当然。构思。已经在多年前=或许每一个作家.都为着完成上帝赋予他的某种使命,之前的生活、成长.都是准备,那些痛苦、欢乐、疑问、表达,在某个时机之下,将有所归属。写作的过程,是一个历练自我、剖析自身的历程,以己为牺,呈现人性,尤其写到自己家族的一些历吏,显得更为严峻和凝重。似乎书写成为一种仪式、缅怀或审视。不停地自问.我到底是一个写作者,还是一个追寻者?是要为自己的先人树碑立传,还是将他们作为模本,放入人性的熔炉内冶炼、拷问和抚慰?怀着忐忑和谨慎,触动了自己长辈、先祖的一些故事。它们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作为只言片语、绯闻逸事或者确凿事件,不时来到耳边.一点点养育着我的好奇心和探知欲.连缀成脉络和画卷:人类有寻根的欲望,想知道自己的来处,哪怕回到平凡而卑微约泥土中.打探从未谋面的人,挖掘已然盖棺的事件。不美化,不夸大,不矫饰,真实地还原他们作为人的梦想、挣扎、破碎与含垢,这是写作的初衷。现在回头看始于八年前的这场书写,我还是在某些地方闪烁其词,有所退却,不敢或不愿意将不名誉不光彩的事情加在自己亲人身上,这或许是这部作品的小小遗憾,或者说既成风貌。好在有创作谈,这或许是在最后的关头,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有勇气说出真相:奶奶的前夫。并非土匪打死,而是在一次夫妻欢娱之后,痛饮凉水,暴病而亡。这听起来很不体面,也不高尚,可的确是事实,就像很多堂皇的事件,揭开幕布与装饰,里面总有不堪的原貌。世间事大多如此,看起来是上半身,其实多由下半身引发;人类为了下半身的享乐,动用上半身所有智慧与能量。八年前起笔时候,我还年轻,认为不如土匪打死来得无辜,较能说得出口。现在看来,一个年轻生命,不论怎样死去,都是无辜的;而活着的人,总要擦干眼泪面对今后的生活。

唐龙[3](2007)在《从汉达壮语词汇看汉壮语的接触》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试图通过一个壮语点——汉达壮语——广西大化县北景乡汉达村的壮语词汇的整体考察,以语素和结构为主要切入点,探讨壮语与汉语的接触关系,试论壮语受汉语影响的程度,为语言接触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个具体的参证。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简介汉达村和汉达壮语。第二章汉达壮语的语音系统:第一节简介汉达壮语的语音系统,包括声韵调及一些较普遍的变调现象,第二节对所设制的声韵调配合表作简单说明。第三章汉达壮语词汇:首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再举例说明汉达壮语词汇的构词方式。通过此章,区分出与汉语相同的和不同的构词方式。第四章汉达壮语词汇分析:第一节界定借词和本族词,着重界定借词,分老借词和新借词两类,说明各自的界定原则;第二节按本文的词汇分类,依次说明各类词汇的特点,并列举各类词汇所有条目,以供参考。第五章结论:从借词、语音、语素和结构、施加影响的汉语方言四方面,简单总结汉达壮语词汇系统所反应的汉达壮语与汉语的接触关系及汉语对汉达壮语的影响。此外,文后列三个附表,作为正文论证的参考。

西门杏庵[4](2019)在《你不是真正的快乐——关于青春的哲学思考》文中提出1.五月天:给快乐以标签。多日以后,我一边散步一边想一些乱七八糟的问题,想起跟友人去他家酒店的那个炎热的下午。朋友家的酒店里要开发一道新菜:"脆皖鱼"。中餐厅的师傅们没有足够的经验,把一条条体格庞大的鲜活脆皖鱼,拿着小鱼网逐个放到一格一格的海鲜池内。海鲜池的空间实在太小,脆皖鱼别说游

张好明[5](2009)在《PHEV复合电源及Halbach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汽车的发展时刻面临着环保和节能两大主题。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探索新途径,一方面控制汽车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推进各种汽车清洁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由于具有结构简单、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低噪声和节能等优点,成为当今汽车研究和开发热点之一。蓄电池管理技术、再生制动、电机本体及其驱动是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本文针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各种动力型电池的优缺点,然后确定了以锂离子电池为主的储能系统。通过对汽车行驶功率需求的建模,确定了基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锂离子电池能源系统参数,并对基于R5421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回路的保护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了保护低压附近工作时的场管,提出了基于CD4011锂离子电池下限自锁电路;为了消除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后电压参差不齐的现象,提高系统性能,提出了基于R5421、TL431和“飞渡电容”锂离子电池均衡电路。较准确、可靠地获得电池SOC是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中最基本和最首要的任务,因为SOC值直接反映了电池所处的状态,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策略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决定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功率在发动机和电动机之间如何进行有效分配的依据之一,也是优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提高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载电池使用效率,降低整车蓄电池成本的关键。论文分析了传统SOC预测方法以及其弊病,提出了基于模糊理论的锂离子电池SOC预测方法,在Matlab仿真环境下对锂离子电池的SOC模糊预测进行了仿真,与实验结果吻合;针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殊需要,设计了基于TMS320LF2407A锂离子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并对此智能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其次,对制约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一次充电电动行驶里程因素进行了研究。虽然蓄电池功率密度较低影响了其电动路程,但是城市运行工况下频繁刹车以及下坡刹车能量没有回收也是导致其里程较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汽车的能量有30%被用于刹车,因此,合理利用电制动,不仅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提供辅助制动功能,提高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整车制动性能,而且还能够通过回收制动能量来节约能源,延长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一次充电续驶里程,所以在现有的情况下对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的研究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论文针对超级电容和蓄电池的各自优点,提出了复合电源储能再生制动系统,并通过Matlab/simulink对复合电源的再生制动系统进行了仿真,根据复合制动系统回收能量确定了超级电容的参数,针对多超级电容系统进行了均衡设计。基于复合电源的并联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实现需求转矩在发动机和电机之间的最优分配,针对逻辑门限控制的缺点,论文提出了基于模糊理论的控制策略,然后在ADVISOR仿真软件的帮助下对此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模糊控制策略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性能远远优于基于逻辑门限控制策略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性能。接着,对应用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双向DC/DC变换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几种常用非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分析、比较,决定采用双向半桥变换器拓扑结构,并对双向半桥变换器的运行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根据双向DC/DC变换器的设计要求,确定了双向半桥变换器的元器件参数,使用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建立了双向DC/DC变换器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和计算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双向DC/DC变换器在实际系统中的实现,主要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并对双向DC/DC变换器进行了试验分析。最后,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力驱动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针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机高速、高效、高功率密度、低脉动转矩的特殊要求,引入了新型永磁同步Halbach电动机。在对其基本原理及特性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参考普通永磁同步电动机设计参数,采用场路结合的方法,利用Matlab语言建立了Halbach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其有限元分析模型。在普通永磁同步电动机DTC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Halbach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直接转矩控制模型。对基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Halbach永磁同步电动机电力驱动系统进行了软硬件设计,并对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两种控制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直接转矩控制的Halbach永磁同步电动机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鬼子[6](2007)在《一根水做的绳子——死于一九九九年的爱情》文中认为有一句话在心里藏着,总比心底里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好一些。人们不是时常地说:我就等你这句话。等来干什么呢?等来了不就是为了把那话藏在心里吗?藏来干什么?藏来养心呗,心里要是没有东西养,那心怎么活呀?阿香在心里摸了摸给她的那句话……

杜世洪[7](2008)在《脉辨 ——论话语互动的连贯基础》文中认为语言学界的连贯研究迄今为止已经有三十余年的历史。三十余年来,连贯作为热点问题在国内外虽然一直吸引着研究者的注意力,然而,有关连贯的两个基本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连贯是什么?连贯何以可能?对这两个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标志着连贯研究的不同认识。本研究的中心任务就是从既有的连贯研究出发,考察既有连贯研究所出现的问题的成因,重新确定连贯的概念性质,从话语互动的角度去考察连贯的形成机制,从而试图建立连贯研究的新方法——话语连贯的脉络辨析法,简称“脉辨法”。既有的连贯研究多倾向于把连贯确定为语篇特征,把连贯限定在篇章语言学的范畴。这样一来,对连贯的概念性质的认识就相应地出现了以语篇形式为中心的考察方法。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研究堪称连贯研究的语言形式法的典型方法,这种方法的立足点是把连贯当成一个形式化的科学概念,试图通过对语言形式手段的考察来揭示连贯的本质。然而,正如恩克维斯特所发现的那样,语言形式手段齐备却并不能保证连贯的开显。恩克维斯特所关注的这一问题,本研究把它称之为“恩克维斯特问题”。本研究从思考“恩克维斯特问题”出发,结合考虑国内学者张德禄对连贯研究尚无系统理论出现而感到的困惑,着眼于对日常话语互动所显现的连贯现象的反思,打算把连贯研究置于话语互动中来考察“连贯何以可能”这一问题。既有的连贯研究存在的局限有:第一,对连贯的概念性质认识不够充分,甚至误把“衔接”同“连贯”当成地位等同的姊妹概念;第二,局限于语篇研究,把连贯当成语篇的固有特征(或称内在特征),企图通过对连贯的构建方式的考察而有意无意地努力寻找或建立语篇连贯的普遍模式;第三,认识到了连贯的语义性质,但由于对语义的流变特性缺乏确定的衡量标准,从而无法以某种具体的方法来统领连贯研究。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认为,在概念性质上,连贯更多的是一个哲学概念,而不是一个形式化程度极高的科学概念:连贯反映的是话语双方的思维,关涉的是人的“在世问题”。在存在方式上,连贯具有开显和隐蔽的特性;连贯是话语互动的连贯,而不是固定语篇固有的连贯;连贯是话语双方在话语理解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在形成机制上,连贯表现为发话者和受话者双方话语的两两相接,而两两相接的基本单位就是双方连贯因子的两两相接;话语双方各自都有连贯因子,而连贯因子的集合就是个人的连贯因子库;个人连贯因子库的大小标志着个人话语累积的基本情况;话语双方在互动中需要进行立言、说事、表情和讲理等方面的交流,于是连贯的脉络可以分为语脉、意脉、情脉和理脉。在衡量方法上,对话语双方连贯的考察的核心就是双方在互动中的理解活动;话语理解就是双方在凸显的话语脉络层面上追求最大的共晓性;话语双方共晓性的达成反映了连贯与理性,连贯与知识,连贯与他心,连贯与纯粹经验,连贯与意向立场,连贯与交往理性等方面的关系。从连贯的脉络结构看,话语双方的不同脉络因子的贯通可以通过话语理解的合作原则来描述;话语双方对理解的合作原则的遵守与违背都是话语互动的正常现象,即无论是纯脉连贯的构建还是杂脉连贯的形成,都可在理解的合作原则下进行描述。本研究成文后分为七章。第一章导言,主要介绍本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的目标,研究的方法及观点预设。本章明确提出本研究的中心问题瞄准的是“连贯何以可能”。本章指出,连贯是话语互动的连贯,话语(包括口头和书面话语)之所以为话语就在于人的话语互动;话语并不是作为语言学的具体对象而存在,话语是生活形式、话语理解、以及话语共晓性的统一。话语互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就在于不同脉络层面的连贯构建。连贯研究就是对话语互动中不同脉络的贯通情况进行描述与分析,就是进行“脉”辨。连贯具有两两相接的机制,对连贯的考察就要采取断面分析。第二章连贯的语言学解释,是文本研究的文献综述。本章旨在理清既有连贯研究的现状,分析连贯研究现有问题的成因。本章梳理了语言学界连贯研究的既有成果,归纳了连贯研究的三类方法:语言形式法、语用推理法和认知心理法。本章指出,这三类方法基于一个共同认识就是连贯是给定的,连贯要么随语篇的存在而存在,要么存在于语境中,要么存在于大脑里;连贯研究的任务似乎就是挖掘语篇固有连贯的形成机制。在语言学的解释维度下,连贯是一个形式化的固有概念。本章明确指出连贯更多的是一个哲学概念,应该从哲学概念考察的维度去认识连贯。第三章连贯的哲学解释,是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本章从对连贯这一概念进行重新考察入手,从常识的角度、文章学的角度、心理学的角度和哲学的角度分析了连贯最基本的含义。本章强调,把连贯还原成最原初的关系的话,那么连贯的基本含义就是“两两相连”、“两两相接”或“两两相关”。连贯是人与人的连贯,而且这些领域本身关涉着人,关涉着人的在世。于是,本章指出,话语连贯是话语双方两个人的关系,而两个人的关系则可以进一步细分,即进行充分分析。在充分分析的视角下,话语互动的连贯直接关涉的是理性、交往理性、知识、纯粹经验、他心感知、意向立场等等。本章尝试性地考察了连贯与这些概念的关系。第四章话语连贯的规范性,是对本研究中心问题的仔细剖析。本章指出,连贯不是规则性问题,而是规范性问题。本章以规范作为尺度重点讨论了连贯的多样性及本质成因。连贯体现在话语片段上,而话语片段直接与语词、概念等直接相关。对语词与意义的不同理解正好反映的是话语连贯的多样性。话语累积的不同意味着话语双方连贯构建的不同。话语概念可分为原生概念和次生概念。次生概念的产生往往是以语词作为资源对原生概念的加工利用。在原生概念上我们可以谈论直接指称及指称物的存在,而在次生概念层面上,次生概念语词所指称的对象往往不在物理世界存在。连贯的基础是两两相接,而两两相接可能表现在话语片段或语词的对应上。所以,对话语片段、语词及其相应概念的考察实际上是对连贯的基本点进行考察。本章还讨论了不同的词义观,简略地评述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洛克、贝克莱、莱布尼兹、穆勒、弗雷格、罗素和斯特劳森等人的观点。对这些观点的回顾与评述,目的是为本研究的话语累积论所涉及的原生概念和次生概念寻找相应的理论渊源。本章提出了话语累积论和连贯因子说。第五章话语连贯与理解。主要提出连贯研究的新观点和方法。本章把话语脉络贯通所形成的连贯细分为语脉连贯、情脉连贯、意脉连贯和理脉连贯,详细界定了语脉、情脉、意脉和理脉着四个核心概念,并分别进行了例证说明。以理解为核心,本章在格莱斯会话合作原则的启示下,探讨了话语双方的理解本性。本章对陈嘉映提出的“理解的合作原则”做了扩展,提出了理解的合作原则的总原则及相应的四个守则。第六章理解的合作原则与连贯的脉络结构,主要对本研究建立的连贯研究方法进行分析论证。本章指出,理解的合作原则及其四个守则为衡量话语互动的连贯机制提供了描述性原则。从理解的合作原则的总原则看,话语双方至少要在一个凸显的脉络层面上追求话语的最大共晓性。话语理解并不以语言形式关系的理解为终极目标,而是话语双方在语脉、意脉、情脉、理脉上达成生活形式的理解。本章还按照首要脉络凸显的种类不同,分析了四种脉贯实例:即语脉凸显的杂脉连贯、情脉凸显的杂脉连贯、意脉凸显的杂脉连贯和理脉凸显的杂脉连贯。第七章结论,总结了本研究的全新思想,归纳了本研究的创新观点,并指出了本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

俞莲实[8](2008)在《民国时期城市生育节制运动的研究 ——以北京、上海、南京为重点》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思想、妇女与家庭、社会与医疗、国家四个方面探讨民国时期生育节制运动。民国时期生育节制运动的研究,虽然已发表了不少值得借鉴的成果,不过由于资料的限制,这些研究尚有诸多需要再行商榷之处。本文在挖掘、整理大量报刊杂志、书籍、广告、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生育节制运动的思想基础、妇女和家庭对节育的态度、节育的医疗化、避孕药物的广告和销售,以及国民政府的生育政策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评估。在研究方法上,笔者主要采用思想史、社会性别史、政治史的不同视角,分析了妇女、家庭、社会、国家对生育节制的不同反应、态度、立场,以及国家和个人之间“生育权力”关系的重建。尤其笔者借鉴社会性别史的研究典范,反映作为生育主体的女性在生儿育女的过程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及生育的医疗化、制度化对妇女身体和生育行为所造成的性别压力。本文力图揭示民国时期生育节制运动的思想基础、社会发展情形,及其对国家生育政策的影响,从而发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母性自决和家庭幸福为主要诉求的生育节制运动,经过三四十年代节育的医疗化、制度化的过程逐渐转变为改善人口素质、提高民族优生的医疗、政治手段。这必然导致近代医疗和国家权力对家庭生育空间的干涉和控制,妇女和家庭的生育行为完全服从于社会和国家的公共目的,国家和个人之间发生新的生命权力(bio—power)关系。结果,生育从“个人私事”转变为“国家公事”,妇女和家庭的“生育权”归属于国家。

阿乙[9](2017)在《早上九点叫醒我》文中指出一许佑生将在抵达艾湾后听说她(金燕)更多的事。她不时望向广袤、深邃、清晰以至过于清晰、安静但又预示着某种不平凡躁动(仿佛随时会从中跃出一头鲨鱼来)的蓝色天空。几朵白云缓慢飘移。它可能覆盖至蒙古一直覆盖至山顶之马那不时飘扬而起又坠下的尾梢。她为它完全的镇定与置身事外而震惊。地上到处是潲水与残酒的味道,这让人反胃、恶心、憎恨的味道使人联想起昨夜整个村庄在饮食方面的狂欢。

刘赛雄[10](2018)在《H.G.威尔斯社会小说的失范主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是英国爱德华时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产量高,而且内容涵盖广,涉及科学、文学、政治、历史、生物、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其中,威尔斯依靠亦幻亦实的科学幻想作品,让他获得“科幻界的莎士比亚”的美誉,凭借对社会现实予以讽刺表达的社会小说,让他赢得“狄更斯继承人”的美称,加上晚期对世界范围内的前瞻性创作,更是被郭沫若评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威尔斯的社会小说继承了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优秀传统,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从1900年前后起创作了一系列社会讽刺小说,描绘了英国转型期的社会状况,记述了许多小人物既令人心酸又令人发笑的坎坷历程。本文以社会学理论中的“失范”为切入口,采用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从生态失范、经济失范、教育失范和道德失范等四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威尔斯《爱情与路维宪先生》、《吉普斯》、《托诺-邦盖》和《波里先生传》等四部社会小说,展示了作家对工业文明转型时期英国社会失范状况的书写,并从时代影响、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三个方面分析失范主题的书写缘由,进一步考察作家对良序社会的探索途径。威尔斯出身于“经济困顿”的中下层资产阶级家庭,在机缘巧合和自身努力下接受了一段有限的初等教育。十四岁的时候,迫于生活的压力离开学校,走上了药店学徒和布店学徒的谋生之路。十八岁的时候,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开始学习科学知识。毕业留校任教后,开始尝试写作,从此走上了专职作家的道路。这一艰难的成长历程不仅锤炼了他的品格,磨砺了他的意志,还为他今后各类作品,尤其是社会小说的创作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原始素材。在威尔斯笔下,几乎所有社会小说的主人公都是“缺少教育机会的受害者”,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中下层资产阶级的生存状况。作为在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世界强国,英国从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时候开始,不断推行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充分发展了国内的自由资本主义,但同时也加剧了经济的无政府状态和社会的贫困问题,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威尔斯继承现实主义小说的优良传统,深刻地思考着英国转型时期社会失范的问题,具有令人深思的哲理性和批判性。威尔斯的四部社会小说对转型社会中失范主题的书写,主要体现在生态、经济、教育和道德等四个方面。在生态方面,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英国正处于工业文明迅猛发展的时期,自然环境的状态、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威尔斯从失谐的乡村、失衡的城镇和失序的都市等三方面描绘了生态失范的景象。在经济方面,工业文明给英国带来了繁荣昌盛,也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大变革。在此社会背景下,经济关系开始变得复杂和功利化,威尔斯从欺诈式的生产、悖论性的流通和炫富性的消费等三个方面揭露了经济失范的状况。在教育方面,1870年英国《初等教育法》颁布后,政府开始广设公立学校,逐步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然而在威尔斯的笔下折射出不成熟的自我教育、氛围缺失的家庭教育和职能缺位的国民教育等失范状况。在道德方面,受重商主义、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环境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出现滑坡,情感关系出现异化。威尔斯通过小说人物冷漠的亲情、功利的爱情和虚伪的友情等三个方面,展示当时社会背景下道德失范的现状。可以说,威尔斯社会小说对社会失范问题的书写,既反映了英国转型时期的社会状况,又预示着英国旧的社会结构面临着解体的风险。威尔斯社会小说创作于爱德华时代,这在英国历史上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整个社会的规范体系和价值体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社会结构呈现失范的状态。如何实现良序社会的转型发展,这是威尔斯毕生不断探索和努力追求的问题。威尔斯个人成长经历、小说人物思想无不体现了其探索良序社会的愿望和过程,具体表现在对科学教育的反思、费边社会主义的探索及道德认同与社会规范整合愿景等三个方面。在科学教育的反思上,威尔斯是努力走出宗教束缚的“离经叛道者”,成为一名接受科学教育的底层“幸运儿”,并最终成为反思科学进步的“科幻小说家”。在费边社会主义的探索上,威尔斯曾加入费边社,作家从路维宪的幻想、马斯特曼的挣扎到尤尔特的妥协等情节,向读者展示出当时费边社会主义者只希望在政治上妥协,没有在经济、社会变革、未来筹划等方面显示出自己的决心与努力,呈现出一种政治上的空想,他的政治构序之路也只能就此作罢。在道德认同与社会规范整合愿景上,威尔斯通过路维宪的抉择、吉普斯的回归、乔治的省悟及波里的救赎等小说人物的不同结局,最终转向了对道德规范的探寻之路,从而实现自我的认识,最终回归德性的精神发展。在这一系列的社会小说中,威尔斯以充满调侃的口吻介绍了英国世纪之交的社会失范状况,也婉转地表达了他自己历经时代裂变后的忧思隐衷。他创造性继承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揭露出时代的黑暗面,批判社会各领域中的失范现实,与同时代作家一道书写那个时代的“焦虑”。威尔斯并不追求“詹姆斯式”的语言表达上的精致美感,而是忠实于社会现实,“指出个体遭遇的变幻莫测与随机性”,传达出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写实旨趣。他的最大贡献并非为社会失范的英国开出救世良方,而是为“爱德华盛世”号准了脉搏。威尔斯煞费苦心所精心构筑的失范结构,对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和中国转型时代的文化建设而言,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从小孩数数想起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小孩数数想起的(论文提纲范文)

(1)东蒙古殖民地社会与文化的变动(1931-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日本殖民统治东蒙古体制的形成
    第一节 日本侵占东蒙古
        一、 日本“满蒙政策”与东蒙古
        二、 日本侵占东蒙古和“满洲国”的成立
        三、 菊竹实藏的东蒙古政策
    第二节 日本殖民统治东蒙古中央与省级管理体制
        一、 “满洲国”参议制度
        二、 殖民统治东蒙古中央机构的沿革
        三、 殖民统治东蒙古省级管理机构的演变
        四、 兴安总省
    第三节 东蒙古行政、军警、司法制度
        一、 东蒙古行政管理制度
        二、 东蒙古军警制度
        三、 东蒙古司法制度
第二章 东蒙古殖民地时期教育
    第一节 东蒙古教育管理体制与政策
        一、 东蒙古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
        二、 东蒙古教育政策
    第二节 中小学教育、女子教育和家庭教育
        一、 中小学教育
        二、 女子教育
        三、 家庭教育
    第三节 职业教育、军警教育、体育教育、音乐教育
        一、 职业教育
        二、 军警教育
        三、 体育教育
        四、 音乐教育
    第四节 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
        一、 中等学校
        二、 高等学校
    第五节 社会教育
        一、 东蒙古社会教育
        二、 东蒙古“协和会”
    第六节 师资培训与教科书编辑
        一、 师资培训
        二、 教科书的编辑印刷
    第七节 日语教学与留日教育
        一、 日语教学
        二、 东蒙古留日学生
第三章 东蒙古卫生事业的变化
    第一节 东蒙古卫生政策与管理体制的确立
        一、 “满洲国”卫生管理体制的确立
        二、 东蒙古卫生管理体制
    第二节 巡回医疗、与传染病的防治
        一、 巡回医疗
        二、 传染病的防治
        三、 医疗机构建设
        四、 革新喇嘛医
    第三节 卫生职业教育
        一、 兴安医学院
        二、 通辽助产士学校
        三、 选派学生学习医学和助产术
    第四节 卫生知识的传播及其影响
        一、 宣传医学基础知识
        二、 强化卫生观念,改善卫生状态
        三、 运动锻炼、保持健康的新理念
第四章 东蒙古科技事业
    第一节 东蒙古科技管理体制
        一、 “满洲国”科技管理机构
        二、 东蒙古科学技术研究机构
    第二节 科学考察、社会调查及其成果
        一、 日本殖民调查机构
        二、 调查活动及其成果
    第三节 科学知识的传播
        一、 科学知识的传播
        二、 近代蒙古语术语的形成
第五章 东蒙古殖民地文学艺术及新闻出版业
    第一节 蒙古族文学及新闻出版机构
        一、 蒙古会馆
        二、 蒙民厚生会
        三、 蒙民裕生会
        四、 蒙民振兴会
        五、 蒙文编译馆
        六、 青旗社
        七、 开鲁蒙文学会
        八、 蒙古留日同乡会
    第二节 文学作品与作家群的形成
        一、 诗人与诗歌创作
        二、 散文家及其代表作
        三、 小说创作
        四、 女性写作者队伍逐步形成
        五、 科普作品与学术研究
    第三节 蒙古族儿童文学盛行
        一、 设置“儿童文学专栏”
        二、 儿童文学体裁
    第四节 电影、广播、绘画、音乐和剧
        一、 电影
        二、 广播
        三、 绘画
        四、 音乐和剧
    第五节 东蒙古与西蒙古文化交流
        一、 《青旗》报宣传西蒙古
        二、 东蒙古与西蒙古教育往来
        三、 东蒙古与西蒙古文化交流
第六章 殖民统治与东蒙古宗教信仰
    第一节 日本殖民时期东蒙古喇嘛教与祭祀活动
        一、 东蒙古喇嘛教历史状况
        二、 改造喇嘛教
        三、 传统祭祀活动
    第二节 奉建成吉思汗庙
        一、 奉建成吉思汗庙设想的提出
        二、 成吉思汗庙创建过程
        三、 成吉思汗庙落成典礼盛况
        四、 奉建成吉思汗庙的历史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二 “满洲国”东蒙古区域略图
附录三 日本殖民时期东蒙古文化机构分布示意图
附录四 《青旗》报刊载的部分题词与相关记事
附录五 年历对照表
致谢

(3)从汉达壮语词汇看汉壮语的接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汉达村与汉达壮语
    1.1 汉达村
    1.2 汉达壮语
第二章 汉达壮语的语音系统
    2.1 音系
    2.2 汉达壮语声韵调配合表
第三章 汉达壮语词汇
    3.1 汉达壮语词汇分类统计
    3.2 汉达壮语构词方式
第四章 汉达壮语词汇分析
    4.1 汉借词和本族词的界定
    4.2 汉达壮语词汇的特点
第五章 结论:汉语对汉达壮语的影响
    5.1 汉达壮语的汉借词
    5.2 汉语对汉达壮语语音的影响
    5.3 语素和结构
    5.4 词汇反应汉语平话和西南官话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声韵调配合表
附录二: 汉达壮语单音节老借词与平话字音对照表
附录三: 汉达壮语词汇总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出版成果目录

(4)你不是真正的快乐——关于青春的哲学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五月天:给快乐以标签。
2. 杜甫:给青春以作伴。
3. 李安:给老年以孤独。
4. 苏格拉底:给思想以助产。
5. 王维:给风流以“正名”。

(5)PHEV复合电源及Halbach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池发展概况
    1.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的发展概况
    1.4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的发展概况
    1.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动机及驱动技术的发展概况
        1.5.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动机发展概况
        1.5.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技术的发展概况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智能管理系统的研究
    2.1 引言
    2.2 基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能源系统参数研究
        2.2.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匀速行驶功率需求研究
        2.2.2 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行驶所需电能研究
        2.2.3 标准能源模块
    2.3 基于R5421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硬件保护电路设计
        2.3.1 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保护芯片
        2.3.2 基于主控芯片R5421锂离子电池保护电路设计
    2.4 锂离子电池均衡电路拓扑研究
        2.4.1 传统多串锂电池组的缺陷
        2.4.2 基于专用芯片能耗型均衡电路拓扑
        2.4.3 能量反馈性均衡电路拓扑
    2.5 基于模糊理论的锂离子电池SOC预测
        2.5.1 修正系数
        2.5.2 模糊控制器
        2.5.3 SOC模糊预测仿真模型
        2.5.4 放电倍率及温升对SOC预测影响研究
        2.5.5 模糊预测结果与实际放电结果比较
    2.6 锂离子电池智能管理系统研究
        2.6.1 锂离子电池智能管理系统
        2.6.2 锂离子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实现研究
    2.7 锂离子电池智能管理系统试验
    2.8 总结
第三章 基于复合电源的PHEV再生制动及控制策略的研究
    3.1 引言
    3.2 传统再生制动的弊病
        3.2.1 基于蓄电池再生制动
        3.2.2 基于飞轮电池再生制动
    3.3 基于复合电源的再生制动
        3.3.1 超级电容
        3.3.2 基于复合电源再生制动电路结构研究
    3.4 基于再生制动超级电容参数研究
        3.4.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学模型
        3.4.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制动模型
        3.4.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制动可回收能量研究
        3.4.4 超级电容容量的研究
        3.4.5 超级电容均衡电路的研究
    3.5 基于复合电源PHEV控制策略的研究
        3.5.1 并联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目标研究
        3.5.2 基于ADVISOR2002逻辑门限控制策略研究
        3.5.3 基于ADVISOR2002模糊控制策略研究
        3.5.4 两种控制策略仿真比较
    3.6 总结
第四章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双向DC/DC变换器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无源低损双向半桥工作拓扑分析
        4.2.1 无源低损BOOST升压电路工作原理
        4.2.2 无源低损BUCK降压电路工作原理
    4.3 无源低损双向半桥变换器元件参数的研究
        4.3.1 开关元件的选择
        4.3.2 额定功率储能电感L的设计
        4.3.3 输入输出电容的计算
        4.3.4 并联缓冲电容C的设计
        4.3.5 串联缓冲电感L_1的设计
        4.3.6 变压器的功率选择
    4.4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双向半桥变换器仿真
        4.4.1 双向半桥模型
        4.4.2 双向半桥正向工作时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4.5 双向半桥实现及实验研究
        4.5.1 控制电路设计
        4.5.2 双向半桥试验分析
    4.6 总结
第五章 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力驱动装置的研究
    5.1 引言
    5.2 Halbach电机的基本原理及性质
        5.2.1 HALBACH电机的基本原理
        5.2.2 HALBACH电机的基本性质
    5.3 基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albach永磁同步电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5.3.1 HALBACH永磁同步电动机计算机辅助设计
        5.3.2 基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HALBACH样机参数
        5.3.3 样机有限元分析
    5.4 Halbach电机DTC控制方式研究
        5.4.1 HALBACH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原理
        5.4.2 直接转矩控制中空间电压矢量
        5.4.3 空间电压矢量对HALBACH永磁同步电动机磁链的影响
        5.4.4 空间电压矢量对HALBACH永磁同步电动机转矩的影响
        5.4.5 零空间电压矢量对HALBACH永磁同步电动机磁链的影响
        5.4.6 零空间电压矢量对HALBACH永磁同步电动机转矩的影响
        5.4.7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磁链分区
    5.5 基于Halbach永磁同步电动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驱动装置设计
        5.5.1 电力驱动系统硬件设计
        5.5.2 电力驱动系统软件设计
    5.6 Halbach永磁同步电动机样机调试试验
    5.7 基于复合电源新型永磁同步电动机的DTC试验
    5.8 i_d=0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试验分析
    5.9 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7)脉辨 ——论话语互动的连贯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本研究的选题缘由
    1.2 本研究的目标
    1.3 本研究的主要方法与观点预设
    1.4 本研究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连贯的语言学解释
    2.1 恩克维斯特问题与张德禄困惑
        2.1.1 连贯的认识要求
        2.1.2 连贯的概念性质
        2.1.3 关于连贯认识的分歧与统一
        2.1.4 连贯的开显与隐蔽
    2.2 连贯的语言学解释
        2.2.1 连贯的二元性特征
        2.2.1.1 显性与隐性之分
        2.2.1.2 主观与客观之分
        2.2.1.3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分
        2.2.2 连贯研究的三类方法
        2.2.2.1 语言形式法
        2.2.2.2 语用推理法
        2.2.2.3 认知心理法
        2.2.3 语言学解释的范围与视角
    2.3 基于语言学解释的连贯认识及其突破
    2.4 语言学解释面临的根本问题
        2.4.1 衔接的无效性
        2.4.2 连贯的必要性
        2.4.3 连贯的不确定性
    2.5 本研究对话语互动与连贯的基本认识
        2.5.1 话语的存在基础
        2.5.2 连贯的特性
        2.5.3 连贯的断面分析
        2.5.3.1 断面分析的基本内容
        2.5.3.2 断面分析的认知视角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连贯的哲学解释
    3.1 哲学中的连贯
        3.1.1 常识中的连贯
        3.1.2 文章学中的连贯
        3.1.3 心理学的连贯
        3.1.4 哲学中的连贯
    3.2 连贯与理性
        3.2.1 话语与理性
        3.2.2 理性与话语起源
        3.2.2.1 关于语言起源的思考
        3.2.2.2 最初的语言怎么产生
        3.2.2.3 唱与说的关系
        3.2.2.4 理性与语言的共同演化
        3.2.3 演化与个人话语的累积
    3.3 连贯与知识
        3.3.1 关于知识的考察
        3.3.2 知识的种类
        3.3.3 共有话语知识
    3.4 连贯与他心
        3.4.1 他心问题的由来
        3.4.2 他心问题的性质
        3.4.3 他心问题的消解
        3.4.4 话语分析的他心问题
    3.5 连贯与纯粹经验
        3.5.1 詹姆士的纯粹经验
        3.5.2 西田对纯粹经验的认识
        3.5.3 话语互动中的纯粹经验
    3.6 连贯与意向立场
        3.6.1 丹尼特的意向立场
        3.6.2 意向立场视角下的话语互动
    3.7 连贯与交往理性
        3.7.1 Reason与Rationality的区分
        3.7.2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
        3.7.3 主体间性与话语互动
        3.7.4 交往理性对话语分析的启示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话语连贯的规范性
    4.1 连贯的多样性与规范性
        4.1.1 连贯的多样性与一致性
        4.1.2 连贯的规范性
        4.1.2.2 连贯是规范而不是规则
        4.1.2.3 连贯基于两两相接
        4.1.2.4 两两相接的条件限制
    4.2 语词和话语片段
        4.2.1 话语片段与概念的关系
        4.2.1.1 词、事物、概念
        4.2.1.1.1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4.2.1.1.2 洛克、贝克莱、莱布尼兹的观点
        4.2.1.1.3 穆勒、弗雷格的观点
        4.2.1.1.4 特定描述话与话语片段
    4.3 连贯因子
        4.3.1 话语片段的活性
        4.3.2 原生概念和次生概念
        4.3.3 话语的累积差异
        4.3.4 连贯因子的种类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话语连贯与理解
    5.1 不同话语脉络的连贯
        5.1.1 语脉和语脉连贯
        5.1.2 情脉与情脉连贯
        5.1.3 意脉与意脉连贯
        5.1.3.1 意脉与索绪尔的符号概念
        5.1.3.2 意脉与词义三要素
        5.1.3.3 意脉与词义类型
        5.1.4 理脉与理脉连贯
        5.1.4.1 理脉及其表现
        5.1.4.2 理脉与可预见性话语
    5.2 话语理解
        5.2.1 关于理解的理解
        5.2.1.1 理解的内容
        5.2.1.2 理解的方法
        5.2.1.3 理解的条件
        5.2.2 话语理解的合作原则
        5.2.2.1 对“原则”的理解
        5.2.2.2 格莱斯合作原则与格莱斯问题
        5.2.2.3 维特根斯坦的自然理解论
        5.2.2.4 陈嘉映的理解的合作原则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理解的合作原则与连贯的脉络结构
    6.1 理解的合作原则的四个守则
        6.1.1 因子同类守则
        6.1.2 因子等量守则
        6.1.3 因子活性方式守则
        6.1.4 脉络一致守则
    6.2 理解的合作原则的运用
        6.2.1 遵守的情况
        6.2.2 违背的情况
        6.2.2.1 因子同类而不等量
        6.2.2.2 因子相异而脉络错乱
    6.3 连贯的脉络结构
        6.3.1 纯脉连贯
        6.3.2 杂脉连贯
        6.3.3 脉贯实例分析
        6.3.3.1 语脉首先凸显的杂脉连贯
        6.3.3.2 意脉首先凸显的杂脉连贯
        6.3.3.3 情脉首先凸显的杂脉连贯
        6.3.3.4 理脉首先凸显的杂脉连贯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本研究的全新思想
    7.2 本研究的创新汇总
    7.3 本研究的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后记

(8)民国时期城市生育节制运动的研究 ——以北京、上海、南京为重点(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目的
    第二节 研究史回顾
    第三节 若干定义、研究范围的界定
    第四节 主要资料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章节安排
第二章 传统中国的生育控制文化
    第一节 传统生育观念
    第二节 传统生育控制行为及其方法
    第三节 传统人口控制思想
    第四节 晚清"马尔萨斯主义"的传播
    小结
第三章 民国时期"生育节制"思想的形成
    第一节 桑格夫人的两次访华及中国社会的反响
        一、桑格夫人的生育节制论
        二、桑格夫人的两次访华
        三、有关节育书籍以及"生育节制专刊"的出版
    第二节 关于"生育节制"的四大论战
        一、母性自决与生育节制
        二、新性道德与生育节制
        三、人口问题与生育节制
        四、优生学与生育节制
    小结
第四章 妇女、家庭与生育节制
    第一节 母性神话与妇女的现实
        一、塑造母性:成为母亲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吗
        二、妇女节育的三大理由
        三、知识妇女对节育的态度及节育知识水平
    第二节 城市小家庭的生育节制
        一、城市家庭的小型化
        二、城市小家庭对节育的态度
        三、城市小家庭节育之理由
    第三节 城市妇女、家庭的节育方法
        一、避孕、绝育
        二、堕胎
    小结
第五章 社会、医疗与避孕药物
    第一节 知识分子与节育运动:二十年代节育运动的实践
        一、北京产儿制限研究会
        二、中华节育研究社
        三、生产限制诊查所
        四、二十年代节育运动的评估
    第二节 医疗、公共卫生与生育节制:三四十年代节育诊所的推广
        一、上海节育研究社与其节育指导所
        二、北平妇婴保健会与其节育指导所
        三、各地医院的节育指导科:以南京鼓楼医院、北京博爱医院为中心
        四、中国优生节育协进会
    第三节 避孕药物的广告与销售
        一、中医避孕药物
        二、西医避孕药物
        三、避孕药物广告的评估
    小结
第六章 国民政府的生育政策
    第一节 国民党人对生育节制的态度
    第二节 "民族保育政策纲领案"的拟定
    第三节 国家之生育管理:妇婴保健事业的开展
    第四节 婚前健康检查的施行
    小结
结语
《附录》
    附录一:《民国时期生育节制运动年表》
    附录二:《人口副刊》目录
    附录三:《节育者通信》选录
    附录四:《参考文献》
后记

(9)早上九点叫醒我(论文提纲范文)

(10)H.G.威尔斯社会小说的失范主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背景及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选题意义
    0.2 威尔斯研究综述
        0.2.1 国外威尔斯研究综述
        0.2.2 国内威尔斯研究综述
    0.3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
        0.3.1 研究内容
        0.3.2 研究方法
        0.3.3 主要创新之处
    0.4 主要概念界定
        0.4.1 社会小说
        0.4.2 社会转型
        0.4.3 社会秩序与失范
第1章 威尔斯社会小说失范主题的书写
    1.1 威尔斯社会小说的生态失范
        1.1.1 怀旧的村庄与失谐的乡村生态
        1.1.2 工业化发展与失衡的城镇生态
        1.1.3 城市化进程与失序的都市生态
    1.2 威尔斯社会小说的经济失范
        1.2.1 “自由放任”与欺诈性的生产行为
        1.2.2 交通广告业繁荣与悖论性的流通关系
        1.2.3 “一夜暴富”与炫富性的消费观念
    1.3 威尔斯社会小说的教育失范
        1.3.1 “机械的学习计划”与“不成熟”的个体智育
        1.3.2 “无能为力的父母”与氛围缺失的家庭教育
        1.3.3 “悲惨的智识命运”与职能缺位的国民教育
    1.4 威尔斯社会小说的道德失范
        1.4.1 寄居生活与冷漠的亲情
        1.4.2 攀附新富与功利的爱情
        1.4.3 “向上流社会看齐”与虚伪的友情
第2章 威尔斯社会小说失范主题的书写缘由
    2.1 英国转型社会的时代影响
        2.1.1 信仰危机与威尔斯社会小说的宗教维度
        2.1.2 科学发展与威尔斯社会小说的思想维度
        2.1.3 社会变迁与威尔斯社会小说的失范维度
    2.2 威尔斯家庭背景的影响
        2.2.1 经济困顿的下层阶级家庭
        2.2.2 传统有限的家教影响
        2.2.3 情感淡漠的家庭关系
    2.3 威尔斯独特成长经历的影响
        2.3.1 “支离破碎”的童年教育
        2.3.2 艰难坎坷的求职历程
        2.3.3 喜忧相参的大学经历
第3章 威尔斯社会小说对良序社会的探索
    3.1 科学教育的反思
        3.1.1 离经叛道者:走出宗教束缚
        3.1.2 教育“幸运儿”:接受科学教育
        3.1.3 科幻小说家:反思科学进步
    3.2 费边社会主义的探索
        3.2.1 激进者:路维宪的幻想
        3.2.2 抗争者:马斯特曼的挣扎
        3.2.3 空想者:尤尔特的妥协
    3.3 道德认同与社会规范整合愿景
        3.3.1 反躬自省:路维宪的抉择
        3.3.2 返璞归真:吉普斯的回归
        3.3.3 蓦然回首:乔治的省悟
        3.3.4 凤凰涅磐:波里的救赎
第4章 威尔斯社会小说失范主题的书写意义
    4.1 威尔斯小说的艺术表现
        4.1.1 威尔斯小说的整体创作特点
        4.1.2 威尔斯社会小说与同时代作家作品的比较
    4.2 威尔斯社会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4.2.1 西方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4.2.2 威尔斯社会小说对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
    4.3 威尔斯社会小说的现实意义
        4.3.1 “日不落帝国”失范问题的预警
        4.3.2 中国良序社会建构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中国威尔斯研究学位论文
附录(二) 中国威尔斯研究期刊论文
附录(三) 威尔斯简谱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从小孩数数想起的(论文参考文献)

  • [1]东蒙古殖民地社会与文化的变动(1931-1945)[D]. 斯钦巴图. 内蒙古大学, 2013(11)
  • [2]多湾[J]. 周瑄璞. 作家, 2015(17)
  • [3]从汉达壮语词汇看汉壮语的接触[D]. 唐龙. 广西大学, 2007(05)
  • [4]你不是真正的快乐——关于青春的哲学思考[J]. 西门杏庵. 南腔北调, 2019(10)
  • [5]PHEV复合电源及Halbach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技术的研究[D]. 张好明. 江苏大学, 2009(09)
  • [6]一根水做的绳子——死于一九九九年的爱情[J]. 鬼子. 小说月报(原创版), 2007(02)
  • [7]脉辨 ——论话语互动的连贯基础[D]. 杜世洪. 华东师范大学, 2008(11)
  • [8]民国时期城市生育节制运动的研究 ——以北京、上海、南京为重点[D]. 俞莲实. 复旦大学, 2008(03)
  • [9]早上九点叫醒我[J]. 阿乙. 作家, 2017(01)
  • [10]H.G.威尔斯社会小说的失范主题研究[D]. 刘赛雄. 湘潭大学, 2018(12)

标签:;  ;  ;  ;  

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