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柱面发散梯度折射率棒状透镜的光传播轨迹解析解族

非柱面发散梯度折射率棒状透镜的光传播轨迹解析解族

一、非圆柱形发散梯度折射率棒透镜光线传播轨迹的解析解族(论文文献综述)

廖廷俤,邱锦辉,林金豆[1](1990)在《非圆柱形发散梯度折射率棒透镜光线传播轨迹的解析解族》文中提出本文研究光线在具有非圆柱形等折射率面的发散型梯度折射率棒透镜中的传播规律,提出在轴向弱非匀条件(即dg-1(z)/dz<<1下近轴子午光线轨迹的一种解析表达式.从该解析式的解析解,棒透镜梯度参数g(z)所满足的条件出发,导出棒透镜的折射率分布族.文中给出了两个线性无关的光线传播轨迹的解析解族,并以一种发散型棒透镜为例讨论了近轴成像特性.

万腾[2](2009)在《梯度折射率透镜传输特性研究及光纤耦合系统设计》文中指出随着梯度折射率光学理论,光学设计理论基础的不断发展,利用梯度折射率光学可减少光学系统组件,简化加工工艺,为科技工程设计师们提供了一条使光学系统向微型化、轻型化、优质化、易装配等方向发展的新途径。因此梯度折射率透镜在光学通信等方面的光学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斯光束在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传输特性,以及梯度折射率透镜在光纤耦合中的应用。首先:分析了高斯光束在梯度折射率非线性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从波动方程出发,利用变分法,最终求得高斯光束在梯度折射率非线性介质中传输时束斑半径、曲率半径和光强的表达式,主要分析了非线性因子和其他因素对束斑半径和光强的影响,以及高斯光束在非线性梯度折射率棒透镜中的自聚焦性质。其次:本文设计并采用双梯度折射率透镜系统来实现高斯光束在光纤中的耦合,采用等效薄透镜理论分析了多种因素对耦合的影响,以及双梯度折射率透镜系统较单梯度折射率透镜耦合在系统稳定性方面的提高,得到透镜及整个耦合系统参数选择的一般性结论。

谬廷[3](1994)在《梯度折射率棒中传播的高斯光束轨迹解析解及其存在条件的讨论》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提出光束轨迹方程的一般解,导出解析解的存在条件,推广了文献[1]的光线传播理论,文中以一特定梯度折射率棒为例,讨论了高斯光束在棒中的传播特性。

杨群[4](2004)在《梯度折射率聚合物微球光纤准直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梯度折射率(Gradient refractive index, GRIN)微球透镜是一类具有极简单几何形状的新型光学器件,主要依靠介质内特殊的非均匀折射率分布实现其各种光学功能。因其光学性能优越,且有体积小、光路短、重量轻、易于批量生产、便于集成等优点,在微小光学、集成光学、光通讯中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受到广泛地重视。 本工作从梯度折射率介质光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对球对称GRIN微球透镜的光学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选择两种适当单体,采用悬浮扩散共聚法制备出聚合物梯度折射率微球透镜;测量所得透镜的折射率分布曲线和其他光学参数。 在此基础上,对用各种不同参数的均匀介质微球透镜和GRIN微球透镜制作光纤耦合准直器的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证明用GRIN微球透镜可以制备性能更为优越的光纤准直器,并获得一批具有参考价值的技术参数;同时,我们分别用玻璃均匀折射率微球透镜,以及我们自制的聚合物GRIN微球透镜制作了一批光纤准直器(可简称为S-透镜准直器),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的结果一致。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 简要介绍梯度折射率光学、高分子梯度折射率材料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及本工作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二章 阐述了一般GRIN球透镜的基础理论及球透镜的典型模型—Maxwell鱼眼微球透镜的各种光学性能,说明了此类透镜的优越性。 第三章 介绍了悬浮扩散共聚法制备GRIN微球透镜的工艺过程,及对所制备的聚合物球透镜的折射率分布、透过率、不圆度等光学参数进行的测量。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制备过程中工艺条件的改善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第四章 根据球对称梯度折射率介质内光线传输的基本理论,对各种不同参数的Maxwell鱼眼微球透镜和我们制备所得GRIN聚合物球透镜的准直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计算。为便于比较,对不同折射率的均匀介质微球透镜的准直性能也一并进行了计算,从理论上证明了研制GRIN球透镜光纤准直器的优越性。 第五章 介绍分别用玻璃和聚合物均匀折射率微球透镜,以及我们自制的安徽大学硕士毕业论文摘要聚合物GRIN微球透镜制作光纤准直器的研制过程,并对其准直性能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第六章归纳全文,对本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要做的工作做一总结和展望。

林金豆,邹义榕,廖廷俤[5](1990)在《非圆柱形等折射率面梯度折射率透镜的成像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研究了等折射率面为非圆柱形类的梯度折射率透镜的光线传播和近轴成像特性,给出了透镜的高斯参数及近轴成像公式。

石市委[6](2003)在《梯度折射率聚合物微球透镜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工作研究一类具有梯度折射率(Gradient refractive index,GRIN)分布的高分子聚合物微球透镜。它是一种新型光学器件,主要依靠介质特殊的非均匀折射率分布实现各种光学功能,具有几何形状简单、体积小、光路短、重量轻、易于批量生产等特点,在微小光学、集成光学、光通讯中具有广泛的的应用前景。本工作对此种透镜的光学性能进行理论分析,选择两种适当聚合物单体利用悬浮扩散共聚的方法加工制备此类微球透镜,测量所得透镜的折射率分布曲线和其它光学参数,并对此种梯度折射率微球透镜的成像特性进行了评价。本论文对上述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阐述。 第一章 简要介绍梯度折射率光学器件、微小光学及高分子梯度折射率材料的发展和现状,以及本工作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介绍了一般球梯度折射率光学器件的光线理论,并以Maxwell鱼眼微球透镜模型为例研究球梯度微透镜在成像及光耦合方面的性能,显示此类透镜的应用前景。 第三章 介绍应用悬浮扩散共聚法制备高分子GRIN透镜的机理,高分子材料的筛选、应用悬浮扩散共聚法制备GRIN微球透镜的工艺过程及对各种反应条件的控制。 第四章 介绍对所制备的此种介质球透镜的透过率、不圆度等重要光学参数的测量。重点阐述利用剪切干涉技术测量微球透镜的折射率分布曲线的方法和测量结果。 第五章 从测量所得折射率分布曲线出发,根据梯度介质球内光线传输的理论模型,用四阶runger-kutta方法进行光线追迹,计算了此种梯度球的纵横向球差等光学特性,给出所制作梯度折射率微球透镜成像性能的评价。 第六章 对本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要做的工作做一简要总结和展望。

邵瑞[7](2005)在《用梯度折射率聚合物微球制作表面漫射材料的研究》文中提出本工作研究的是具有梯度折射率(Gradient refractive index,GRIN)分布的聚合物微球在表面漫射材料上的应用。GRIN聚合物微球是一类新型光学器件,主要依靠介质特殊的非均匀折射率分布以实现各种光学功能。因其光学性能优越,且有体积小、光路短、重量轻、易于批量生产、便于集成等优点,在微小光学、集成光学、光通讯中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受到广泛地重视。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隐形技术的概念,以及目前隐形技术的一些基本情况,并指出视频隐形目前开发较少,而表面漫射是视频隐形的一种形式,分析了GRIN聚合物微球制作表面漫射材料的可能。进而选择两种合适的聚合物单体,利用悬浮扩散共聚的方法加工制备获得此类微球,并测得了所得微球的的折射率分布曲线和其他光学参数。在此基础上,根据球对称梯度折射率光学的基本理论,推导了其合适的工作条件,并进一步使用了光线追迹进行严格的计算,验证了理论推推导的正确性,明确了用其制作表面漫射材料能够达到的性能指标。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和第二章 主要介绍了隐形材料的现状,表面漫射的概念,分析了均匀玻璃微球的漫射性能以及GRIN聚合物微球作表面漫射材料的可能。 第三章 对梯度折射率光学和高分子梯度折射率材料作了基本的介绍,重点介绍了球对称梯度折射率介质内部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 介绍了应用悬浮扩散共聚法制备高分子GRIN微球的机理,并分析了对所制备的微球的折射率分布、透过率、不圆度等重要光学参数的测量。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第五章 以Maxwell鱼眼透镜理论模型为对象,分析了用Maxwell鱼眼透镜制作漫射面材的漫射效果。接着根据梯度介质球内光线传输的理论,分析了提高梯度折射率微球漫射效果所需要的工作条件,并用光线追迹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GRIN微球用作表面漫射材料具有的前景。 第六章 对全文进行总结,对本课题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俞强[8](2004)在《GRIN聚合物微球用作回归反射材料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工作研究的是具有梯度折射率(Gradient refractive index,GRIN)分布的聚合物微球在回归反射材料上的应用。GRIN聚合物微球是一类新型光学器件,主要依靠其特殊的非均匀折射率分布实现各种光学功能。它具有简单、高度对称的几何形状,且透明度好、体积小、光路短、质轻、可批量生产,在微小光学、集成光学、光通讯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回归反射材料的概念和回归反射材料研制的现状,分析了用GRIN聚合物微球制作回归反射材料的可能性。进而选择两种适当的聚合物单体,利用悬浮扩散共聚的方法加工制备获得此类微球透镜,并测量了所得透镜的折射率分布曲线和其它光学参数。在此基础上,根据球对称梯度折射率光学的基本理论和光线追迹的严格计算,估算了用其制作回归反射材料能够达到的性能指标,并通过优化计算寻找到最佳技术参数,为提高回归反射材料的性能指明了方向。 第一、二章简要介绍了回归反射的概念、回归反射材料的现状,分析了传统均匀介质微球回归反射材料的性能。第三章在球对称梯度折射率介质的光学理论基础上分析一种具有理想梯度折射率分布的透镜回归反射性能,并引出了用GRIN聚合物微球制作回归反射材料的可能性。第四章先介绍应用悬浮扩散共聚法制备高分子GRIN透镜的机理,随后介绍了对所制备的微球的折射率分布、透过率、不圆度等重要光学参数的测量。第五章从上一章测量所得折射率分布曲线出发,根据梯度介质球内光线传输的理论模型,用光线追迹的方法分析了327#微球透镜的反光性能,并对最佳性能条件进行了总结分析,发现效果提高并不明显,进而在第六章中提出了提高GRIN聚合物微球回归反射性能的两个基本途径,并用光线追迹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终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对结果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解释。在最后一章里,分析了梯度折射率聚合物微球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劣势,同时提出了日后工作的改进方向。

陈力[9](2005)在《GRIN聚合物微球用作平行光束至光纤的耦合器的耦合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梯度折射率(Gradient refractive index,GRIN)微球透镜是一类具有极简单几何形状的新型光学器件,主要依靠介质内特殊的非均匀折射率分布实现其各种光学功能。因其光学性能优越,且有体积小、光路短、重量轻、易于批量生产、便于集成等优点,在微小光学、集成光学、光通讯中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受到广泛地重视。 本工作从梯度折射率介质光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对球对称GRIN微球透镜的光学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选择两种适当单体,采用悬浮扩散共聚法制备出聚合物梯度折射率微球透镜;测量所得透镜的折射率分布曲线和其他光学参数。 在此基础上,对用各种不同参数的GRIN微球透镜以及均匀球的耦合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证明用GRIN微球透镜耦合性能比均匀球更优越。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 简要介绍梯度折射率光学、高分子梯度折射率材料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及本工作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二章 阐述了一般GRIN球透镜的基础理论及球透镜的典型模型—Maxwell鱼眼微球透镜的各种光学性能,说明了此类透镜的优越性。 第三章 介绍了悬浮扩散共聚法制备GRIN微球透镜的工艺过程,及对所制备的聚合物球透镜的折射率分布、透过率、不圆度等光学参数进行的测量。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制备过程中工艺条件的改善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第四章 根据球对称梯度折射率介质内光线传输的基本理论,对各种不同参数的Maxwell鱼眼微球透镜耦合效率进行了系统的计算。为便于比较,对不同折射率的均匀介质微球透镜的耦合效率也一并进行了计算,从理论上证明了GRIN球透镜在光纤耦合方面的的优越性。 第五章 根据球对称梯度折射率介质内光线传输的基本理论,对逆向梯度的Maxwell鱼眼微球透镜进行理论分析,推导出逆向Maxwell鱼眼微球透镜的焦距公式,并对它的耦合效率进行理论计算。 第六章 归纳全文,总结出梯度折射率聚合物微球透镜的优势和劣势,并

朱国荣[10](2007)在《聚合物轴向GRIN材料及器件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梯度折射率材料(Gradient-Index,GRIN)是一种新型的光学材料,在光纤通讯系统及微型光学系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们可具有简单的几何形状,主要依靠介质折射率的非均匀性实现各种光学功能。因其体积小、光路短、重量轻、性能优越、易于生产、便于集成等优点,已受到广泛的重视。已成功研究开发的梯度折射率光学器件多采用无机材料制备,对高分子梯度折射率材料的研究则开始较晚,特别是对聚合物梯度折射率光学器件的研制刚起步。本工作将梯度折射率光学器件和聚合物梯度折射率材料两方面的课题结合起来,对不同配比的两种单体(MMA-6FBA)的混合溶液进行聚合反应,研究该体系折射率变化的范围,并分析了所得聚合物折射率随配比的变化关系。然后采用凝胶一扩散共聚法,用有机材料研制聚合物轴向梯度折射率材料,期望解决某些理论和工艺技术上的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首先介绍了梯度光学材料的发展、现状和类型,并介绍了梯度折射率材料的类型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选题设想和依据。第二章:介绍了轴向GRIN平板的光线轨迹方程,并分析了轴向GRIN平板的一个光学特性。第三章:讨论了高分子的化学结构对高分子材料光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制备轴向梯度折射率平板的单体体系的选择条件。分析了不同配比的两单体混合共聚情况,并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的用量及聚合时间在聚合反应中的影响。第四章:介绍了梯度光学材料制备的类型及方法,采用凝胶—扩散共聚法制备聚合物梯度折射率平板的实验过程和机理。并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的用量及聚合时间在聚合反应中的影响。第五章:分析了对聚合物轴向GRIN平板折射率的测量原理及测量步骤,并从模拟图样中计算出折射率分布情况。第六章:用光线追迹分析了轴向GRIN透镜成像的球差,并对该种光学器件与同等均匀介质透镜的球差作比较。第七章:归纳全文,并对本课题的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工作作了最后总结和展望。

二、非圆柱形发散梯度折射率棒透镜光线传播轨迹的解析解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圆柱形发散梯度折射率棒透镜光线传播轨迹的解析解族(论文提纲范文)

(1)非圆柱形发散梯度折射率棒透镜光线传播轨迹的解析解族(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发散棒透镜的光线方程及其解
三、近轴子午光线方程的解析解
四、抛物型发散棒透镜的近轴成像特性
五、结论

(2)梯度折射率透镜传输特性研究及光纤耦合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
第二章 激光器、高斯光束概述
    2.1 激光器、高斯光束
        2.1.1 激光器简述
        2.1.2 LD 激光器及其光束特性
    2.2 本章小节
第三章 梯度折射率透镜概述
    3.1 梯度折射率光学简介
    3.2 梯度折射率透镜的分类
        3.2.1 轴向梯度折射率透镜
        3.2.2 球面梯度折射率透镜
        3.2.3 径向梯度折射率透镜
    3.3 径向梯度折射率透镜的应用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光耦合理论
    4.1 光纤通信中的光耦合
    4.2 光源与光纤的耦合理论
    4.3 在光纤端面制作微透镜的耦合系统
    4.4 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耦合特性分析
        4.4.1 空间调整容忍度
        4.4.2 光纤本身特性对耦合效率的影响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高斯光束在非线性GRIN 透镜棒中的传输
    5.1 基本理论
        5.1.1 模型建立
        5.1.2 高斯光束传输分析
        5.1.3 逆抛物线型GRIN 透镜的传输特性
    5.2 计算结果与讨论
        5.2.1 数值模拟
        5.2.2 结论
    5.3 本章小节
第六章 GRIN 透镜在光纤耦合中的应用
    6.1 透镜对高斯光束的变换
        6.1.1 理论分析
        6.1.2 结果分析
    6.2 GRIN 光纤透镜耦合应用
        6.2.1 模型建立
        6.2.2 理论分析
        6.2.3 计算讨论
        6.2.4 GRIN 光纤透镜的最大光斑半径
    6.3 本章小节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4)梯度折射率聚合物微球光纤准直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T
第一章 引言
    1.1 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1.2 高分子GRIN光学材料简介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球对称梯度折射率器件的光学性质
    2.1 球对称梯度折射率分布介质的光学基础
    2.2 Maxwell鱼眼介质的光学性质
    2.3 Maxwell鱼眼微球透镜的光学性质
        2.3.1 Maxwell鱼眼球透镜
        2.3.2 Maxwell鱼眼球透镜的成像、像差及焦距
        2.3.3 Maxwell鱼眼微球透镜的复合结构
第三章 梯度折射率微球透镜的制备与测量
    3.1 梯度折射率微球透镜的制备
        3.1.1 GRIN器件的制作方法简介
        3.1.2 悬浮扩散共聚法制备高分子GRIN微球透镜
    3.2 梯度折射率聚合物微球光学性能的测量
        3.2.1 GRIN微球的基本参数测量
        3.2.2 折射率分布的测量
第四章 梯度折射率微球准直性能的研究
    4.1 Maxwell鱼眼微球透镜的准直性能
        4.1.1 理论分析
        4.1.2 计算结果
    4.2 梯度折射率聚合物微球的准直性能
        4.2.1 球梯度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4.2.2 计算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梯度折射率聚合物微球光纤准直器的研制
    5.1 光纤用准直器产品的现状及开发新产品的意义
    5.2 实验可行性的研究与验证
    5.3 器件的制作及其生产标准化的前景
    5.4 二次准直的潜力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6)梯度折射率聚合物微球透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梯度折射率光学器件的发展历史简介
    1.2 微小光学概述
    1.3 高分子GRIN光学材料简介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球梯度折射率器件的光学性质
    2.1 球对称梯度折射率分布介质的光学基础
    2.2 Maxwell鱼眼介质的光学性质
    2.3 Maxwell鱼眼微球透镜的光学性质
        2.3.1 Maxwell鱼眼球透镜
        2.3.2 Maxwell鱼眼球透镜的成像.像差及焦距
        2.3.3 Maxwell鱼眼球透镜的耦合效率
        2.3.4 Maxwell鱼眼微球透镜的复合结构
第三章 梯度折射率微球透镜的制作
    3.1 GRIN器件的制作方法简介
    3.2 悬浮扩散共聚法制备高分子GRIN球透镜
        3.2.1 悬浮扩散共聚法
        3.2.2 悬浮扩散共聚法的扩散过程
        3.2.3 悬浮扩散共聚合单体体系的选择
        3.2.4 预聚微球的制备
        3.2.5 扩散共聚过程
第四章 梯度折射率微球光学性能的测量
    4.1 GRIN微球的基本参数测量
        4.1.1 透过率测量
        4.1.2 球粒径.不圆度及表面张力的测量
    4.2 折射率分布的测量
        4.2.1 剪切干涉法测量原理
        4.2.2 样品切片的制作
        4.2.3 折射率匹配液的配置
        4.2.4 测量结果
第五章 梯度折射率微球透镜成像性能的评价
    5.1 光线追迹计算的理论基础
        5.1.1 球梯度介质中的光线追迹简介
        5.1.2 光线微分方程的降阶
        5.1.3 光线追迹迭代公式的推导
        5.1.4 折射率分布曲线的拟合
        5.1.5 光线追迹的检验公式
    5.2 光线追迹程序的编制
        5.2.1 光线追迹程序编制思路
        5.2.2 光线追迹程序流程图
    5.3 程序的验证
    5.4 计算结果与分析
        5.4.1 焦距
        5.4.2 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5.4.3 球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用梯度折射率聚合物微球制作表面漫射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隐形材料的现状
        §1.1.1 雷达、红外隐形
        §1.1.2 光学隐形
    §1.2 本研究工作的意义
第二章 均匀玻璃微球的漫射效果
第三章 梯度折射率材料简介
    §3.1 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3.2 高分子GRIN光学材料简介
    §3.3 球对称GRIN分布介质的光学基础
        §3.3.1 球对称GRIN介质中光线的平面性
        §3.3.2 球对称GRIN介质中的沿光线不变量
        §3.3.3 球梯度介质中光线的弯曲方向
        §3.3.4 球对称介质中光线方程的解
第四章 GRIN微球的制备和测量
    §4.1 GRIN微球的制备
        §4.1.1 悬浮扩散共聚法
        §4.1.2 悬浮扩散共聚法的扩散过程
        §4.1.3 悬浮扩散共聚合单体体系的选择
        §4.1.4 悬浮扩散共聚法制备GRIN聚合物微球
    §4.2 GRIN微球光学性能的测量
        §4.2.1 透过率测量
        §4.2.2 球粒径、不圆度及表面张力的测试
        §4.2.3 折射率分布的测量
第五章 GRIN聚合物微球的漫射性能的研究
    §5.1 Maxwell鱼眼漫射效果的研究
        §5.1.1 麦克斯韦鱼眼微球表面漫射材料
        §5.1.2 麦克斯韦鱼眼微球内的光线轨迹
        §5.1.3 麦克斯韦鱼眼微球表面漫射材料光学性质的研究
        §5.1.4 计算结果与分析
    §5.2 梯度折射率聚合物漫射性能的研究
        §5.2.1 球梯度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5.2.2 运用于表面漫射材料的光线追迹编程
        §5.2.3 计算结果及分析
第六章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8)GRIN聚合物微球用作回归反射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回归反射的概念和回归反射材料的现状
        1.1.1 回归反射的概念
        1.1.2 回归反射材料的研究现状
    1.2 本研究工作的意义
第二章 传统回归反射材料及其性能
    2.1 回归反射材料简介
        2.1.1 基本分类
        2.1.2 基本应用
        2.1.3 回归反射微球的制作工艺
    2.2 均匀介质微球的回归反射性能分析
第三章 一种具有理想回归反射性能的GRIN理论模型
    3.1 梯度折射率材料简介
        3.1.1 梯度折射率光学器件发展简介
        3.1.2 高分子GRIN光学材料简介
        3.1.3 球对称梯度折射率分布介质的光学基础理论
    3.2 一种具有理想回归反射性能的GRIN理论模型
        3.2.1 Luneburg透镜中光线轨迹的理论推导
        3.2.2 Luneburg透镜回归反射性能的评价
第四章 GRIN聚合物微球的制作及性能测量
    4.1 GRIN聚合物微球的制作
        4.1.1 悬浮扩散共聚法概述
        4.1.2 悬浮扩散共聚合单体体系的选择
        4.1.3 悬浮扩散共聚法制备GRIN聚合物微球
    4.2 GRIN聚合物微球基本性能参数的测量
        4.2.1 透过率测量
        4.2.2 球粒径、不圆度及表面张力的测试
        4.2.3 折射率分布的测量
第五章 自制GRIN聚合物微球用作回归反射材料的性能分析
    5.1 光线追迹简介
        5.1.1 球梯度介质中的光线追迹简介
        5.1.2 光线微分方程的降阶
        5.1.3 光线追迹迭代公式的推导
        5.1.4 折射率分布曲线的拟合
        5.1.5 光线追迹的检验公式
        5.1.6 运用于回归反射膜的光线追迹编程
    5.2 自制GRIN聚合物微球用作回归反射材料的性能分析
第六章 GRIN聚合物微球用作高性能回归反射材料的研究
    6.1 改变折射率差值
    6.2 通过改变中心折射率值和折射率差值得双重改善
    6.3 结果与分析
第七章 应用前景与展望
    7.1 梯度折射率聚合物微球在实际应用的优势和劣势
    7.2 改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9)GRIN聚合物微球用作平行光束至光纤的耦合器的耦合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1.2 高分子GRIN光学材料简介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球对称梯度折射率器件的光学性质
    2.1 球对称梯度折射率分布介质的光学基础
    2.2 Maxwell鱼眼介质的光学性质
    2.3 Maxwell鱼眼微球透镜的光学性质
        2.3.1 Maxwell鱼眼球透镜
        2.3.2 Maxwell鱼眼球透镜的成像、像差及焦距
        2.3.3 Maxwell鱼眼微球透镜的复合结构
第三章 梯度折射率微球透镜的制备与测量
    3.1 梯度折射率微球透镜的制备
        3.1.1 GRIN器件的制作方法简介
        3.1.2 悬浮扩散共聚法制备高分子GRIN微球透镜
    3.2 梯度折射率聚合物微球光学性能的测量
        3.2.1 GRIN微球的基本参数测量
        3.2.2 折射率分布的测量
第四章 微球透镜祸合性能的研究
    4.1 均匀微球透镜的耦合性能
    4.2 梯度折射率微球透镜的耦合性能
        4.2.1 理论分析
        4.2.2 计算结果
        4.2.3 与均匀介质微球透镜的比较
第五章 逆梯度微球透镜祸合性能的研究
    5.1 理论分析
    5.2 计算结果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10)聚合物轴向GRIN材料及器件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梯度折射率光学材料的发展及现状
    1.2 梯度折射率材料的类型
        1.2.1 轴向梯度折射率材料(A.GRIN)
        1.2.2 径向梯度折射率材料(R.GRIN)
        1.2.3 球对称梯度折射率材料(S.GRIN)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轴向梯度折射率平板的基本理论
    2.1 轴向梯度折射率平板中的光线方程
    2.2 轴向梯度折射率平板的特性
第三章 不同折射率均质聚合物平板的制备
    3.1 聚合物梯度折射率材料
        3.1.2 高分子梯度折射率材料的特点
        3.1.3 化学组成和结构对聚合物材料光学性能的影响
        3.1.4 聚合物材料透光率的测定
    3.2 单体的选择及其特点
        3.2.1 单体体系的选择条件
        3.2.2 单体及聚合物折射率的测量
        3.2.3 单体体系的选择
        3.2.4 含氟聚合物的特点
    3.3 不同折射率均质聚合物平板的制备过程
        3.3.1 实验过程
        3.3.2 实验的过程与结果的影响因素
        3.3.3 折射率测量结果
        3.3.5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聚合物轴向梯度折射率平板的制备
    4.1 聚合物梯度折射率材料的类型及制备方法
    4.2 凝胶-扩散共聚法制备聚合物 GRIN平板原理
        4.2.1 直接凝胶-扩散共聚法
        4.2.2 分层凝胶-扩散共聚法
    4.3 聚合物轴向梯度折射率平板的制备过程
        4.3.1 直接凝胶-扩散共聚制备聚合物轴向GRIN平板
        4.3.2 分层凝胶-扩散共聚制备聚合物轴向GRIN平板
        4.3.3 实验的过程与结果的影响因素
        4.3.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聚合物轴向 GRIN平板折射率分布的测量
    5.1 实验部分
        5.1.1 测量装置原理及折射率计算的理论分析
        5.1.2 样品切片的制备
        5.1.3 折射率匹配液的配制
    5.2 模拟图样分析折射率分布情况
第六章 聚合物轴向 GRIN透镜的研究
    6.1 GRIN透镜的光线追迹
        6.1.1 光线追迹简介
        6.1.2 光线微分方程的降阶
        6.1.3 光线追迹迭代公式的推导
        6.1.4 折射率分布曲线的拟合
        6.1.5 光线追迹的检验公式
    6.2 轴向 GRIN透镜的球差
        6.2.1 轴向GRIN透镜的球差理论分析
        6.2.2 计算结果
        6.2.3 一种轴向GRIN透镜的模型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非圆柱形发散梯度折射率棒透镜光线传播轨迹的解析解族(论文参考文献)

  • [1]非圆柱形发散梯度折射率棒透镜光线传播轨迹的解析解族[J]. 廖廷俤,邱锦辉,林金豆. 光学学报, 1990(01)
  • [2]梯度折射率透镜传输特性研究及光纤耦合系统设计[D]. 万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01)
  • [3]梯度折射率棒中传播的高斯光束轨迹解析解及其存在条件的讨论[J]. 谬廷. 中国激光, 1994(01)
  • [4]梯度折射率聚合物微球光纤准直器的研究[D]. 杨群. 安徽大学, 2004(03)
  • [5]非圆柱形等折射率面梯度折射率透镜的成像研究[J]. 林金豆,邹义榕,廖廷俤.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03)
  • [6]梯度折射率聚合物微球透镜的研究[D]. 石市委. 安徽大学, 2003(04)
  • [7]用梯度折射率聚合物微球制作表面漫射材料的研究[D]. 邵瑞. 安徽大学, 2005(03)
  • [8]GRIN聚合物微球用作回归反射材料的研究[D]. 俞强. 安徽大学, 2004(03)
  • [9]GRIN聚合物微球用作平行光束至光纤的耦合器的耦合性能研究[D]. 陈力. 安徽大学, 2005(03)
  • [10]聚合物轴向GRIN材料及器件的研制[D]. 朱国荣. 安徽大学, 2007(06)

标签:;  ;  

非柱面发散梯度折射率棒状透镜的光传播轨迹解析解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