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授斜面上物体的力分析

如何教授斜面上物体的力分析

一、怎样教斜面上物体受力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雪莹[1](2020)在《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高一力学问题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物理问题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却出现了将物理问题解决教学简化成题海战术的偏颇,使问题解决教学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因此制定有关物理问题的“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就显得很有必要。首先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问题及问题解决等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找出了问题解决教学的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及信息加工理论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上海某中学高一年级165名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高一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不强,并总结出了相应的影响因素。然后在调查研究所得结论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将高一力学问题进行了分类,并针对每类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物理问题教学策略。笔者在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这三大类力学问题的基础上又对问题进行了细分,将运动学问题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运动图像问题以及追及相遇问题;将静力学问题分为受力分析问题和共点力平衡问题;将动力学问题分为叠放体问题、关联速度类问题以及曲线运动问题。然后针对这八小类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教学策略:1.通过多种方式呈现问题;2.运用多种手段分析问题;3.多种方法解题,明确最优解法;4.多角度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其中在“运用多种手段分析问题”这一策略之下,又根据问题的特点设置了不同的具体策略: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1)运用“问题链”提供解题思路;(2)借助运动图像分析简化问题;(3)运用多种表征方式,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运动图像问题:(1)通过“问题链”整体把握问题;(2)赋予图像生活化的意义;(3)借助多媒体分析整理图像;(4)运用类比法分析图像。追及相遇问题:(1)通过“问题链”突破思维盲点;(2)借助坐标系分析物体的位移关系;(3)通过图像分析相遇问题。受力分析问题:(1)借助“问题链”引导学生分析问题;(2)借助物理模型,直观感受物体的受力情况;(3)巧用假设法,攻克接触力的分析难点;(4)通过类比法,感受运动情况对受力分析的影响。共点力平衡问题:(1)通过“问题链”建立解题思路;(2)运用物理模型,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叠放体问题:(1)通过“问题链”提供解题思路;(2)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相对滑动的条件;(3)借助示意图,寻找物体间的位移关系;(4)借助运动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关联速度类问题:(1)通过“问题链”提供解题思路;(2)运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加深对速度分解的认识;(3)从能量角度帮助学生突破速度关系。曲线运动类问题:(1)借助“问题链”提供解题思路;(2)实验探究,突破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3)运用比较法,研究平抛运动问题。最后针对所提出的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

田烨[2](2019)在《初中物理力学概念学习困难原因及解决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初中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学好初中物理不仅能够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以及科学严谨的思维态度。尤其是力学和电学部分,是贯通高中物理的基础。本人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成绩在八年级下学期出现了明显下滑,尤其是在学习了压强和浮力两章内容后,有许多学生感觉到理解困难、做题特别吃力。在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学情进行研究后,发现其中大部分学生存在共性问题,一是对力学基本概念理解困难,二是在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上出现错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人以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法为基础,首先编写配置性测试,以便掌握学生在力学概念学习上的困难点,再通过访谈调查,了解学生力学概念学习困难的原因。接着,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设计突破这些难点的方法,让这些方法通过矫正复习课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帮助他们突破力学概念学习难点,加深他们对力学概念的理解,帮助他们掌握力学问题的正确分析方法。除此之外,本课题中还针对矫正复习课的效果,利用计算机分析实验数据,对所设计突破方法的有效性以及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本研究能够帮助学生突破物理力学学习困难,并且对改进初中物理力学教学提供新思路。

魏敏[3](2020)在《基于自我效能感的高一物理习题教学策略的研究》文中指出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对组织和实施达成其自身设定的物理学习成就目标所需要的综合能力的信念。良好的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信心,让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目前,国内将自我效能感和具体的物理教学实际结合起来的相关研究还很少,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注重对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对拓展自我效能感理论在物理学科中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物理问题的解决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了解高一物理习题教学现状和高一学生的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自我效能感、建构主义及归因理论为指导,借鉴已有的相关问卷,编制了高一物理习题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和高一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量表,并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发现:高一学生的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没有达到较好程度。部分学生的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要给予必要关注。三个维度中,高一学生的物理学习一般学习效能和具体学习效能较好,学习意志效能较弱。高一物理习题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师以讲授为主,课堂缺少互动;习题未经编排且量大;教师讲授时间过多,学生学习情绪低落;课后师生沟通少,没有针对性地了解学情;部分学生缺少对学习的自我反思、计划性和主动性等问题,导致学生在解决物理习题时备受打击,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因此,在习题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好物理至关重要。针对调查研究的结果,结合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和高一物理习题教学中的现存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基于自我效能感的高一物理习题教学的四个策略:累积成功经验,增强学习自信策略;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调动良好学习心情策略;实施言语劝说,提升学生自我认知策略;利用榜样效应,激励学生自我坚持策略。教学实践研究表明(1)该策略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在物理具体学习效能和学习意志效能两个方面得到显著性提高,具体表现为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更愿意自我展示,遇到困境会主动找老师谈心;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对成败进行正确归因,并能够积极地进行自我预期;能够为自己树立学习榜样,调整学习策略,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实现自我激励。(2)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升,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与物理成绩具有显著正相关,有助于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3)学生整体水平尚未达到良好,且少部分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仍存在一些不良的学习心理,因此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长期研究观察,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变化加以更多的关注,以期改进策略。

姚向龙,闫辉,王博[4](2017)在《强化“四点复习” 备战2017——力学部分》文中研究说明一、理解重点(一)六种典型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伦兹力。围绕力的有无、大小、方向、静效应(使物体形变的效应)、瞬时效应(F=ma)、对空间的累积效应(做功与否、对谁做功、做多少功、做正功还是负功)、对时间的累积效应(冲量)进行考查。(二)三种典型运动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围绕物体运动的轨迹、位移、速度、动量、动能、加速度及受力特征进行考查。

赵勇超[5](2019)在《高一物理中等生解题思维特点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解答物理习题是高中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解答习题的过程是高中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规律的过程,是构建其认知结构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其学习结果进行检测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会通过习题教学去发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不同学生解题时面对的不同问题,并据此帮助学生克服思维上的常见问题,进而提升其学习水平。但在实际教学中,习题教学的效果并不好,因为在进行习题讲解时,教师多注重习题的解答过程,不能根据学生的解题思维特点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导致之后学生仍会产生各种同样的错误。本文以认知心理学和物理教学论的观点为基础对解题进行分析,深入细致的探讨高一物理中等生在解题时的思维特点,为习题教学提供一些建议。首先,笔者采用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并与一线教师交流讨论形成物理解题思维过程的初步模型。然后,通过“德尔菲法”邀请3位一线名师对初步的模型进行判断、评价,最终建立中学生物理解题思维过程模型。该模型将物理解题过程分为:理解题意、寻找解答方案、解答、检查4个过程。4个过程下又分为对应的9个子过程和21种解题行为。根据该模型能够有效分析解题者的解题思维过程。然后,以上述学生物理解题思维过程模型为基础,对选择的4名高一中等生进行个案研究,揭示中学生物理解题思维过程的特点和水平。得到如下结论:(1)在“题意理解”阶段,中等生“重述题意”行为质量较优,但是很少使用“划线”“标注”,且其“画图”质量较差。(2)在“寻找解答方案”阶段,中等生很少通过“联系学过的习题分类”和“做过的题目”行为去识别题型,多是根据“尝试联系物理概念、规律”去探索题型。(3)在“解答”阶段,中等生“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及“列等式或方程”质量较高,能帮助其准确寻找已知量和未知量间关系。但是其“代数”行为质量较低,容易因带错数值造成求未知量错误。(4)在“检查”阶段,中等生在解答后不会主动进行检查,即便在受到要求需要检查时,检查质量也不高。(5)中等生解答物理习题时常出现的思维障碍有:探索题型障碍;求未知量障碍;检查障碍;解题过程不完整、不规范造成的思维障碍。笔者希望本研究得出的结论能为改善学生解题思维过程、提高习题教学和物理知识教学的针对性提供借鉴。因此文末,笔者也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吕源[6](2019)在《基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实践研究》文中认为国家的科学技术要得到持续发展,人才是根本保障,而高中教育对合格人才的培养既责无旁贷又举足轻重。进入21世纪,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是最近几年,提出了培养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在高中物理学科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习题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习题课不仅在高中物理总课时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而且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中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对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潮的影响,传统的习题课教学一是接受式学习,教师满堂灌,不给学生任何思考、讨论、合作学习、反思的机会;二是题海战术,让学生苦苦挣扎在频繁的解题练习之中。这些习题课是低效的课堂,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久而久之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更不会有效地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如何在高中物理习题课中落实新课改理念,改变传统的习题课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一课题值得探究和实践。本课题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和实验法等研究方法。本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研读相关文献资料,介绍了国内外对习题课教学的研究现状,综述了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的理论,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2、通过对笔者工作的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部分学生和物理教师的问卷调查,并辅以部分物理教师的访谈,比较深入地了解到目前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的现状,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归纳和剖析。3、依据调查的结果,在相关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笔者多年高中物理教学的经验,经过探索提出了一些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基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习题课教学策略。4、依据提出的教学策略,通过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践,经过检测证明实验班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班,佐证了相应策略的可行性。

李友安,徐奇峰,徐小平[7](2018)在《2018年高考物理备考专题——力学部分》文中认为一、高频考点梳理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是同一命题组多年来对课程理念和命题原则的系统演绎。对该试题的研究,经历对命题专家的学习过程,有利于领悟新的课程理念,正确把握高中物理课程的核心知识,深化对高考考试大纲的理解,优化高中教学过程,提高高考复习的有效性。

逄艳玲[8](2020)在《高三学生物理模型建构能力的现状研究》文中指出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一般分为学习理解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是学生物理学科能力的最高层次,物理模型建构能力是指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能从物理问题中找出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各个要素构建物理模型描述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2020年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开局之年,在新课标、新高考的政策下,学生的物理模型建构能力的发展状况如何,存在怎样的问题,以及面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都需要对学生的能力现状进行调查。本文针对高三学生物理模型建构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首先,全面阐述了调查的背景、目的、意义,并针对整个调查做出相应规划;通过对调查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厘清物理模型、物理模型建构过程以及物理模型能力评价指标等发展演变历程,并对不同学者提出的问题以及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综述;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此调查中评价指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学生对于物理学习态度、解题习惯、听课习惯以及学生的物理模型认知水平,并利用学生模型自评表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自我模型学习的评价倾向;通过习题和原始物理问题全方面了解学生各个能力培养的现状,将采集数据按不同班级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整个调查结果进行成因分析和总结,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教学实践建议;最后,分析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的方式并对未来的调查研究做出展望。调查问卷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影响学习建模能力的水平,学生对待物理学习方法偏向于记忆,大部分学生认为物理模型是对物理现象或者物理问题的一种简化,同时也是一种物理学习的方法;通过学生物理模型自评表了解到基础班和提高班学生整体上认为自己对于基本物理的模型的掌握情况是较好的,基本上达到了认识并能够应用的程度,但整体上提高班的自评得分要高于基础班。并且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成正相关,学习成绩较好的班级对于基础物理模型的认识更加深刻;在习题与原始物理问题测试卷中发现学生在两种情境下的物理建模能力水平不同,提高班在习题情境中不同组别建模能力水平较高且差别不大,而在原始物理问题情景中不同组别建模能力差别较大;基础班在习题情境中不同组别建模能力差别较大,原始物理中不同组别水平较低且差别不大。研究表明有确定的知识运用范围时学生表现出的建模能力水平是较高的,原始物理问题更能反映学生在建模过程中对于问题情境分析与物理表征的能力;利用课堂观察及调查数据分析出学生现阶段物理模型建构能力现状主要是由学生因素、教师因素、与任务变量三种因素造成的,针对成因,提出物理建模教学应采取思维可视、“问题串”逼近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水平。

本刊编辑部试题工作室[9](2013)在《高中物理最新试题精选》文中指出

魏本杰[10](2020)在《新课标下高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上世纪末以来,世界各个国家以及部分国际组织都在研究如何让本国或本地区的民众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新生活,核心素养因此应运而生。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2017年版新课程标准发布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进入核心素养时代。山东省自2017年开始实行新课程改革,但是前两年出现了在新课程方案下按照新课标、使用旧教材来开展教育教学的状况。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2019年入学的高一新生是第一批使用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的学生,因此,面向2019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证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由以下6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第二部分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理论概述。对核心素养、物理核心素养的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了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新课标下高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现状调查。依据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学业质量要求和实施建议编写高一物理核心素养水平测试题,并对测试题进行信度和效度测量。在2019级高一新生入学时实施试题前测,初步调查当前高一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现状。第四部分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一物理教学实践。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使用19版新教材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记录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开展情况,包括教师教学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等,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四主互动、升华素养”教学模式。第五部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一物理教学实践分析。学期结束后对学生实施试题后测,对比研究高一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提升情况,对比分析了男女生之间、不同班级之间、不同任课教师之间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情况,并分析了高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测试题的使用情况。通过问卷调查了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情况。第六部分为总结展望。通过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在教学中注重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水平的提升有明显作用;学生性别、班级氛围、任课教师等因素对学生核心素养水平提升影响明显。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新课标下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证研究,研究使用新教材的高一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情况。

二、怎样教斜面上物体受力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怎样教斜面上物体受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高一力学问题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问题的概念
        2.1.2 “问题解决”的内涵及其特征
        2.1.3 问题解决教学及一般模式
        2.1.4 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多元智能理论
        2.2.3 信息加工理论
第3章 高一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问卷设计
    3.3 调查对象及方式
    3.4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4.1 高一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3.4.2 高一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第4章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高一力学问题教学策略
    4.1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运动学问题教学策略
        4.1.1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教学策略
        4.1.2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运动图像问题教学策略
        4.1.3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追及相遇问题教学策略
    4.2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静力学问题教学策略
        4.2.1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受力分析问题教学策略
        4.2.2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共点力平衡问题教学策略
    4.3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动力学问题教学策略
        4.3.1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叠放体问题教学策略
        4.3.2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关联速度类问题教学策略
        4.3.3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曲线运动类问题教学策略
第5章 力学问题“问题解决”教学中学生学习状况的实验研究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设计
        5.2.1 样本选择
        5.2.2 自变量
        5.2.3 因变量
        5.2.4 无关变量控制及控制
    5.3 实验步骤
    5.4 实验结果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A 调查问卷
附录 B 高一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附录 C 教学案例
致谢

(2)初中物理力学概念学习困难原因及解决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案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掌握学习法
        2.1.1 掌握学习法的适用范围
        2.1.2 掌握学习法的实施程序
    2.2 教育目标分类学
    2.3 注意规律
第3章 力学概念学习困难原因分析及突破策略设计
    3.1 调查问卷的形成
    3.2 重力的概念
        3.2.1 对重力大小的判断
        3.2.2 对重力方向的认识
        3.2.3 对重力作用点的理解
    3.3 弹力的概念
        3.3.1 对弹力是否存在的判断
        3.3.2 对弹力方向的判断
        3.3.3 对弹力作用点的判断
    3.4 摩擦力的概念
        3.4.1 对摩擦力是否存在的判断
        3.4.2 对滑动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判断
        3.4.3 对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判断
    3.5 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理解
    3.6 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理解和区分
    3.7 关于受力分析的问题
        3.7.1 受力分析中对受力物体和施力的区分
        3.7.2 受力分析中多画、漏画力的问题
    3.8 难点及突破方法总结
第4章 针对力学概念学习困难的矫正复习课设计
    4.1 设计理念
    4.2 矫正复习课教学设计
    4.3 学生反馈情况
    4.4 实验结果分析总结
第5章 总结、反思与展望
    5.1 研究反思
        5.1.1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5.1.2 关注“学困生”的成长
        5.1.3 关注全体学生
    5.2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力学概念掌握情况配置性测试卷
附录2 力学概念掌握情况形成性测试卷
附录3 力学概念学习复习矫正课反馈访谈提纲
致谢

(3)基于自我效能感的高一物理习题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国内外相关研究
        1.3.2 物理习题教学国内外相关研究
    1.4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自我效能理论
        2.1.2 建构主义理论
        2.1.3 归因理论
    2.2 概念界定
        2.2.1 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
        2.2.2 物理习题教学策略
        2.2.3 物理问题解决能力
第3章 调查研究
    3.1 调查的实施
        3.1.1 问卷的编制
        3.1.2 问卷调查的实施
        3.1.3 交流与观察的实施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
        3.2.2 高一物理习题教学现状
        3.2.3 交流与观察的结果分析
    3.3 调查结论与启示
第4章 基于自我效能感的高一物理习题教学策略
    4.1 累积解决习题的成功经验,增强学习物理的自信策略
        4.1.1 导学式预习方案预热成功体验
        4.1.2 梯度式习题设计创造成功体验
        4.1.3 差异化课堂提问助力成功体验
    4.2 营造愉悦的习题教学氛围,调动良好的学习心情策略
        4.2.1 施行“小导师”制度,调节课堂氛围
        4.2.2 合理分配讲练时间,把控课堂节奏
    4.3 实施言语劝说,提升学生自我认知策略
        4.3.1 肯定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
        4.3.2 引导学生反思并进行正确归因
    4.4 利用榜样效应,激励学生自我坚持策略
        4.4.1 展现教师魅力,发挥榜样作用
        4.4.2 树立同伴榜样,发挥激励作用
第5章 习题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5.1 实践过程
        5.1.1 实践目的及原则
        5.1.2 实践对象及过程
        5.1.3 实践工具
    5.2 案例分析
        5.2.1 《自由落体运动》习题教学案例分析
        5.2.2 《共点力平衡》习题教学的案例分析
        5.2.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习题教学的案例分析
    5.3 实践结果与分析
        5.3.1 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数据分析
        5.3.2 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数据分析
        5.3.3 实验班和对照班前后测数据对比分析
        5.3.4 实验班各维度效能水平前后测数据对比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调查问卷
附录2 高一物理习题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
附录3 《自由落体运动》的课后作业设计
附录4 《共点力平衡》导学式预习案及习题设计
附录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导学式预习案及习题设计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高一物理中等生解题思维特点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问题的阐述
    1.3 研究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问题解决理论的研究现状
        2.1.2 物理问题解决过程理论的研究现状
        2.1.3 中学生物理解题思维的研究现状
    2.2 解题思维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信息加工理论
        2.2.3 物理学习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概念澄清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思路
    3.4 研究方法
    3.5 研究工具
第四章 物理解题思维过程模型的建立
    4.1 建立物理解题思维过程的模型
        4.1.1 解题思维过程模型的初步建立
        4.1.2 解题思维过程模型的最终结果
    4.2 对物理解题思维过程模型的说明
第五章 高一物理中等生物理解题思维特点的实证研究
    5.1 实证研究的设计
    5.2 个案分析
        5.2.1 测验卷中解题思维个案分析
        5.2.2 作业中解题思维个案分析
    5.3 高一物理中等生解题思维特点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中学生物理解题思维过程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 B 物理解题思维过程模型
附录 C 中学生物理解题思维测验卷
致谢

(6)基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思路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方法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物理解题能力
        2.1.2 物理习题、习题课
        2.1.3 实践、教学实践
    2.2 习题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2.3 习题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功能
    2.4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4.1 杜威的教育理论
        2.4.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3 最近发展区理论
        2.4.4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3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1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及分析
        3.1.1 调查的目的
        3.1.2 调查工具的制作
        3.1.3 调查的实施
        3.1.4 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3.1.5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情况访谈
    3.2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影响学生解题能力提高的主要问题
4 基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策略研究
    4.1 加强习题课教学的开放性
        4.1.1 加强习题选择的开放性
        4.1.2 加强习题课教学的开放性
    4.2 注重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
        4.2.1 注重审题训练的有效性
        4.2.2 注重不同题型相应解题策略运用的有效性
    4.3 凸显解题思维训练的经常性
        4.3.1 凸显解题建模训练的经常性
        4.3.2 凸显解题变式训练的经常性
        4.3.3 凸显解题思维方法训练的经常性
    4.4 强化习题教学反馈的及时性
        4.4.1 强化习题课堂反馈的及时性
        4.4.2 强化学生作业反馈的及时性
        4.4.3 强化考试评讲反馈的及时性
    4.5 增强习题课教学的艺术性
        4.5.1 增强针对性教学的艺术性
        4.5.2 增强赏识教育的艺术性
        4.5.3 增强课堂细节的艺术性
        4.5.4 增强现代教学手段的艺术性
    4.6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4.6.1 促进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解题习惯
        4.6.2 促进学生养成迎难而上的解题习惯
        4.6.3 促进学生养成注重规范的解题习惯
        4.6.4 促进学生养成总结反思的解题习惯
5 基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实践研究
    5.1 实验方案的设计
    5.2 实验过程
        5.2.1 《试卷评讲》习题课教学案例
        5.2.2 第一轮复习习题课《动能定理》教学案例
    5.3 实验效果分析
    5.4 实践的几点体会
6 结束语
    6.1 研究的收获
    6.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2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4 泰兴市第一高中2017-2018秋学期第一次阶段物理测试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高三学生物理模型建构能力的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调查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物理模型研究综述
        一、模型
        二、物理模型
    第二节 物理建模研究综述
        一、建模与物理建模
        三、建模教学实践
    第三节 物理建模能力研究综述
        一、能力与物理建模能力
        二、物理建模能力发展历程
        三、建模能力评价工具研究
    第四节 物理模型建构能力现状调查研究综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物理模型分类理论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访谈法
        二、问卷法
        三、观察法
    第三节 物理模型建立方法理论
第四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调查对象
    第三节 调查研究工具
        一、问卷设计
        二、测试卷设计
        三、学生建模能力测评指标
        四、访谈提纲
第五章 模型现状调查数据分析
    第一节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物理学习态度分析
        二、学生对于模型本质的认识
        三、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习惯调查
        四、学生在物理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习惯自评
        五、问卷结果分析
    第二节 学生物理模型自评分析
    第三节 习题情境中学生应用模型能力的分析研究
        一、提高班学生口语报告分析
        二、基础班学生口语报告分析
    第四节 原始物理问题情境中学生模型建构能力的分析研究
        一、提高班学生口语报告分析
        二、基础班学生口语报告分析
    第五节 两种情景下的对比分析
        一、提高班数据分析
        二、基础班数据分析
    第六节 :教师课堂教学记录片段分析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调查结果与成因分析
        一、调查结果
        二、成因分析
    第二节 教学实践建议
        一、思维可视化促进建模教学
        二、利用“问题串”逐渐逼近策略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一、问题与反思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专著
    中文文献
    英文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件7
致谢

(10)新课标下高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1.2.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理论概述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认知学习理论
        2.1.2 建构主义
        2.1.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1 核心素养
        2.2.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第3章 新课标下高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现状调查
    3.1 调研对象和方法
    3.2 高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测试题的编制
        3.2.1 测试题的初步编制
        3.2.2 测试题的初测及难度、区分度、信度分析
        3.2.3 测试题的重测及难度、区分度、信度分析
        3.2.4 测试题的效度分析
        3.2.5 高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测试题的试题分析
    3.3 高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测试题前测统计分析
        3.3.1 测试题前测总分各项数据分析
        3.3.2 测试题前测物理核心素养各方面具体分析
    3.4 高一物理核心素养水平测试题前测调查结论
第4章 新课标下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一物理教学实践
    4.1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教学研究,提升教师教学素养
        4.1.1 教师集体研究新课标,提升教师业务素养
        4.1.2 教师集体研究新教材,提升教师业务素养
        4.1.3 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进行教学研讨,提升教师业务素养
        4.1.4 .积极参加新课标、新教材的研讨活动,提升教师业务素养
    4.2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一物理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4.2.1 探索“四主互动、升华素养”高效课堂
        4.2.2 教学设计精细化,突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4.2.3 运用更多新技术、教学手段多样化
        4.2.4 开展常态化研讨课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化
    4.3 基于核心素养的分层次教学
        4.3.1 学案设计合理,符合不同素养水平的学生
        4.3.2 通过“网络课堂”等线上教学方式对重点难点进行专项补充
    4.4 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设计
        4.4.1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4.4.2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第5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一物理教学实践分析
    5.1 高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试题前后测总体对比分析
        5.1.1 前后测总分对比分析
        5.1.2 前后测成绩提升男女生对比分析
        5.1.3 前后测成绩提升班级对比分析
        5.1.4 前后测成绩提升教师对比分析
    5.2 测试题各题前后测具体分析
        5.2.1 成绩有较大提升的题目分析
        5.2.2 成绩有提升但变化不大的题目分析
        5.2.3 成绩有小幅降低的题目分析
    5.3 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方面的核心素养水平分析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结论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高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试题
附录Ⅱ 高一物理核心素养水平试题答题卡
附录Ⅲ 关于高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科学态度与责任的调查问卷
致谢

四、怎样教斜面上物体受力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高一力学问题教学策略研究[D]. 李雪莹.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2]初中物理力学概念学习困难原因及解决策略研究[D]. 田烨.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3]基于自我效能感的高一物理习题教学策略的研究[D]. 魏敏.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4]强化“四点复习” 备战2017——力学部分[J]. 姚向龙,闫辉,王博.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7(Z1)
  • [5]高一物理中等生解题思维特点的个案研究[D]. 赵勇超.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7)
  • [6]基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实践研究[D]. 吕源. 扬州大学, 2019(02)
  • [7]2018年高考物理备考专题——力学部分[J]. 李友安,徐奇峰,徐小平.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8(Z1)
  • [8]高三学生物理模型建构能力的现状研究[D]. 逄艳玲.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9]高中物理最新试题精选[J]. 本刊编辑部试题工作室.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3(Z1)
  • [10]新课标下高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证研究[D]. 魏本杰.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如何教授斜面上物体的力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