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粉煤灰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

精选粉煤灰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

一、精选粉煤灰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蒙井[1](2021)在《纳米材料改性粉煤灰-水泥路用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文中认为混凝土路面性能的衰退主要是源于混凝土材料的破坏,包括早期收缩开裂以及在服役过程中的疲劳开裂等,进而引起路面结构的破坏。粉煤灰具有火山灰活性,用其替代部分水泥制备的混凝土,性能可以长期发展,从而抵抗外部作用导致的性能衰退。此外,纤维的引入可以降低路面收缩开裂以及疲劳破坏的风险。然而,低钙粉煤灰火山灰反应活性低,以及纤维与水泥基体界面结合力弱等问题,是制约采用粉煤灰和纤维制备具有长期服役性能的混凝土和建造长寿命混凝土道路的瓶颈问题。纳米材料有望提高粉煤灰火山灰反应活性以及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力,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性能,为提高混凝土的长期服役性能提供保障。另一方面,纳米材料对于路面混凝土的改善作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分散效果。因此,本文对纳米材料改性粉煤灰、纤维及其路用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和性能提升规律与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提出了以粉煤灰为纳米材料分散载体,制备纳米Ti O2改性粉煤灰-水泥混凝土的方法。将纳米Ti O2与粉煤灰混合,然后通过球磨法将纳米Ti O2团聚体打开并吸附在粉煤灰表面。研究了球磨时间及纳米Ti O2与粉煤灰的比例等因素对分散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分散载体比例和球磨参数等优化工艺。在不改变混凝土传统施工工艺的情况下制备了纳米Ti O2改性粉煤灰-水泥基材料。分析了纳米Ti O2改性粉煤灰水化产物特征,研究了纳米Ti O2改性粉煤灰-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发展规律与影响因素。利用该方法制备的掺量为20%的纳米Ti O2改性粉煤灰水泥基材料,7d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提高达37.74%和39.11%,克服了低钙粉煤灰活性低所导致的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且强度发展慢的难题,表明纳米Ti O2改性粉煤灰结构既可以高效分散纳米材料,同时提高粉煤灰早期的表面反应活性及其与水泥基体的界面咬合力,显着提升了粉煤灰在路面混凝土中的应用潜力。其次,针对PVA纤维与水泥基体界面结合较差的问题,利用PVA纤维表面富含羟基的特点,提出了常温常压快捷原位生长纳米Si O2的PVA纤维表面改性方法。研究了反应时间等参数对纤维表面纳米Si O2形貌、粒度和厚度等影响特性,确定了可在PVA纤维表面均匀生长粒径38nm的Si O2改性工艺;研究了表面纳米Si O2改性层与PVA纤维之间的附着力,及其对PVA纤维表面粗糙度提升近6倍的界面机械咬合力促进效应;并揭示了纳米Si O2改性层通过与水泥水化产物氢氧化钙反应促进界面性能的改性机理;实现了1%改性PVA纤维即可大幅提高水泥基材料的抗折强度和变形性能。该方法高效、常温、适用于PVA纤维表面改性和规模化生产,为提高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提供了保障。第三,综合利用纳米材料改性粉煤灰和改性纤维,基于传统施工工艺制备了纳米改性混凝土,系统地研究了纳米改性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混凝土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关系。通过对混凝土微观结构和成分的分析,揭示了纳米改性混凝土的增强机理。针对路面混凝土长期经受循环荷载作用的特点,研究了纳米改性混凝土的弯折疲劳性能。研究发现,界面增强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疲劳性能。对于机场跑道所要求的疲劳周期N=104时,纳米改性混凝土对应的疲劳极限提高了23%。研究发现,纤维的引入可以提高混凝土耗散能量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增强界面结合力进一步提高,显示了纳米改性提高路面混凝土疲劳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的价值。最后,对混凝土在环约束收缩下的开裂性能进行研究,评价了微界面纳米改性对混凝土抗收缩开裂的影响。发现利用纳米改性的纤维可以有效地抑制混凝土收缩并降低开裂风险,保障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及抗环境侵蚀能力。然后基于COMSOL有限元进行数值计算,预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时空分布,评价了纳米改性对混凝土在氯盐环境下服役寿命的影响。发现通过内掺纳米改性的粉煤灰,改善了水泥基体的孔结构,可使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降低42%,在相同保护层厚度下,较普通混凝土的服役寿命高50%以上。最后通过对比普通混凝土和纳米改性混凝土用于路面的可靠度和耐久性设计示例,发现在相同路面等级要求下,纳米改性混凝土可以有效降低材料用量。微界面纳米改性制备的混凝土应用于配筋路面,能够有效地抑制开裂、抵抗氯离子侵蚀和综合疲劳应力作用,是发展长寿命混凝土路面的有效策略。

于华洋,马涛,王大为,王朝辉,吕松涛,朱兴一,刘鹏飞,李峰,肖月,张久鹏,罗雪,金娇,郑健龙,侯越,徐慧宁,郭猛,蒋玮[2](2020)在《中国路面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0》文中认为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地支撑了国家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年来,与路面工程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等不断涌现。该综述以实际路面工程中所面临的典型问题、国家科技奖的技术创新内容、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秀中文权威期刊的论文、Web of Science中的高被引论文的关键词为依据,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路面工程7大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涵盖了:智能环保路面技术、先进路面材料、先进施工技术、路面养护技术、路面结构与力学性能、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及路面再生技术等。可为路面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与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谭文欣[3](2020)在《油基岩屑在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结构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在页岩气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固废物油基岩屑,因为其难降解、含油高、危险大,是国家明文规定的危险废弃物。随着石油行业的发展,产量剧增的油基岩屑严重制约着行业的发展,也给环境的保护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所以对油基岩屑的资源化处理,以及将油基岩屑产量化的应用成为促进行业发展,实现生态平衡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预处理后的油基岩屑,通过室内试验及理论分析研究将其应用到四级公路(钻前公路、施工便道及等外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结构中,油基岩屑的掺入使水泥混凝土的主要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下降明显,研究利用聚丙烯纤维改性其性能,保证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及相关环境标准的同时,实现油基岩屑最大化的资源利用。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为:(1)通过研究不同比例油基岩屑对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抗弯拉强度、抗渗性的影响发现:油基岩屑对相关性能的影响是随着掺量的逐渐增大,水泥混凝土试件的性能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且三种性能不满足设计标准时的油基岩屑掺入比例分别为25%、15%、25%。油基岩屑掺入比为15%时,对抗弯拉强度值的影响最为明显,下降幅度达7.5%。(2)耐磨性、抗冻性、干缩性在随着一定量油基岩屑的掺入时,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油基岩屑掺量为5%时,试件耐磨性及抗冻性均优于基准组试验,掺入量为10%时干缩性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但随着继续加大掺入比例,大量的油基岩屑使试件的性能持续下降。(3)为实现油基岩屑的更大化利用,提高满足性能要求时油基岩屑的掺入比例,探究使用聚丙烯纤维改性掺入油基岩屑的水泥混凝土,研究发现:不同量纤维的掺入,水泥混凝土相关性能均得到显着的改善,其中抗弯拉强度值的提升最为明显,满足设计标准时油基岩屑的掺量提升至20%。但纤维量的增加,其改性的效果呈现出先强后弱的趋势,纤维过量发生缠结团聚,使纤维的增强效果降低,最佳的聚丙烯纤维掺量为1.0kg/m3。(4)通过环境分析及经济评价,最终确定应用于四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结构的最佳设计方案为油基岩屑掺量为133.2kg/m3,掺入比为20%,聚丙烯纤维掺量为1.0kg/m3,水泥掺量为341kg/m3,水量为157kg/m3,粗集料量1236kg/m3,细集料量为532.8kg/m3。

李武国[4](2020)在《粉煤灰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介绍了粉煤灰室内试验的主要内容,包括粉煤灰技术指标、粉煤灰掺入量和粉煤灰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对粉煤灰室内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粉煤灰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结论证实,粉煤灰能够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张淑梅[5](2019)在《石灰石矿粉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各地公路从重建设到建养并重的发展,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各种病害也日益突显出来,这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冻性能、耐磨性能、耐久性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对水泥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性能进行研究,以提高水泥混凝土的使用寿命。石灰石在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石灰石矿粉是工业废料,若能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加入一定量的石灰石矿粉,还能提高路面的抗冻性和耐久性,将工业废料利废为宝,那必将有很大的市场应用空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石灰石矿粉作为混凝土的掺合料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石灰石矿粉混凝土的合理使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对石灰石矿粉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应用于公路工程项目中。通过设定硅粉和粉煤灰的用量一定,掺入不同量的石灰石矿粉后,试验测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冻性能、抗折性能、耐久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石灰石矿粉作为混凝土掺合料在水泥路面中的应用,若石灰石矿粉的用量为10%的时候,混凝土的质量损失最小,抗冻性能最佳,抗压强度最好,抗折强度良好,耐久性能好。因此,石灰石矿粉用量为10%的混凝土各项力学性能综合最佳,又可以有效利用工业废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深入研究。

王黎[6](2019)在《自修复微胶囊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开裂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如何使得材料实现自修复功能已成为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针对水泥基材料自修复的研究很多,微胶囊自修复作为比较常用的被动修复方法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采用微胶囊方法进行水泥基材料自修复时,研究学者多采用微胶囊封装液态胶粘剂,将其植入水泥基材料中,分析修复前后水泥基材料的力学、耐久性能,评价微胶囊的修复效率。而将微胶囊方法应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中,对其在车辆、环境荷载下开裂行为的研究则未见报导。应用微胶囊方法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自修复的首要条件是保证其能够承受车辆及温度荷载的作用而不发生提前破裂,即微胶囊的囊壁材料应具有一定的抗裂性;而应用的最终目的则是在路面出现裂纹时,裂纹能够穿破微胶囊,即微胶囊的囊壁材料应具有一定的可裂性,基于此研究目的,本文开展了自修复微胶囊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开裂行为研究。与宏观路面尺寸相比,微胶囊的尺寸比较小(通常小于1000μm),在同一尺度对两者进行研究不现实,必须采用多尺度方法。本文建立两尺度宏-细观分析模型对微胶囊的力学行为进行分析,在宏观尺度,将含微胶囊的自修复水泥混凝土视为各向同性的均质材料,在细观尺度,视为水泥混凝土和微胶囊组成的两相复合材料。在尺度划分的基础上,根据微胶囊的掺量及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对各尺度材料的体积分数进行计算,作为微胶囊修复水泥混凝土材料的等效热力学常数预估的基础。同时,对细观尺度几何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介绍。加入微胶囊之后,水泥混凝土的等效热力学参数将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采用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理论方法,从微观尺度出发对水泥混凝土的等效弹性常数进行预估,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进行验证,说明理论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将囊芯简化为不可压缩固体,采用理论方法对微胶囊的等效热力学参数进行分析,并将微胶囊作为水泥混凝土中的一项夹杂,对含微胶囊的水泥混凝土的等效热力学参数进行预估。引入耦合多尺度方法,对车辆与温度荷载耦合作用下自修复水泥混凝土中微胶囊的应力进行分析。根据耦合多尺度的原理,对细观模型施加周期性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根据合适的强度准则寻找模型的应力敏感单元,提取应力敏感单元高斯积分点处的应变分量,并将其作为细观模型的平均应变施加至细观模型,依此对微胶囊的囊壁应力进行分析。此外,对可能影响囊壁应力水平的因素,如囊壁弹性模量、囊壁厚度/囊芯半径比、微胶囊尺寸及超载作用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对微胶囊的抗裂性进行评价。当混凝土中出现裂纹时,裂纹的扩展能够穿破微胶囊,是微胶囊修复的最终目的。将微胶囊掺加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中,微胶囊与水泥混凝土之间的界面强度可能会影响裂纹的扩展路径,本文联合采用扩展有限元及内聚力模型的,对水泥混凝土路面中微胶囊的可裂性进行分析。裂纹在水泥混凝土中的扩展采用扩展有限元模拟,在微胶囊与水泥混凝土界面则采用内聚力模型模拟。此外,分析囊壁弹性模量、囊壁厚度/囊芯半径比及粘结强度对微胶囊囊壁可裂性的影响,对微胶囊的可裂性进行评价。本文建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中自修复微胶囊的抗裂性和可裂性分析方法能够为微胶囊修复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有助于微胶囊设计参数的优化,对适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微胶囊囊壁弹性模量、囊壁厚度/囊芯半径比、微胶囊尺寸及微胶囊与水泥混凝土基体之间的粘结强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李海波[7](2019)在《混杂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混凝土的发展经历了传统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三个阶段,在高性能混凝土中出现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无粗骨料混凝土,分别是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无宏观缺陷水泥基复合材料(MDF)、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和地质聚合物混凝土,以解决混凝土工作性能差、强度低、压折比大、韧性低和耐久性差的问题以及解决生态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问题。混杂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借鉴了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和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的配合比设计思路,在混凝土中剔除了粗骨料,并加入了矿物掺合料和混杂纤维,充分利用矿物掺合料的粉体增强效应和混杂纤维的混杂效应,来改善或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强度、韧性和耐久性。通过流动度试验、抗压强度试验、抗折强度试验以及收缩性试验,1)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法,探究了矿物掺合料(硅灰、粉煤灰、微珠和矿粉)对水泥砂浆工作性能、力学强度和收缩性能的影响,进而确定了无粗骨料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2)在无粗骨料混凝土基准配合比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变量的分析方法,探究了在单掺钢纤维或聚丙烯纤维情况下,纤维体积掺量变化对单一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的流动度、强度和韧性的影响;研究了在同时掺有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情况下,纤维体积掺量变化对无粗骨料混凝土的流动度、强度和韧性的影响。论文得到的主要成果如下:1)根据极差分析的结果,得出了矿物掺合料对水泥砂浆工作性能、力学强度和收缩性能影响的显着性水平。2)得到了矿物掺合料(硅灰、粉煤灰、微珠和矿粉)对水泥砂浆工作性能、力学强度和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确定了无粗骨料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为,水泥:矿粉:微珠:硅灰:砂=1000:50:50:100:900。3)得出了随纤维体积掺量变化,单一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强度和韧性的发展趋势;随纤维体积掺量变化,混杂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强度和韧性的发展趋势。4)得到了钢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的荷载-挠度曲线、聚丙烯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的荷载-挠度曲线以及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的荷载-挠度曲线。5)配制了一种掺加1.5%钢纤维和0.5%聚丙烯纤维的混杂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其流动度为160mm,抗压强度为114.4MPa,抗折强度为19.2MPa,韧性指数I5为5.62,等效弯曲强度为8.38MPa。该混凝土具有自密实、高强、高韧性的特点。

李虹橙[8](2018)在《可融冰含盐陶粒混凝土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蓄盐路面技术作为一种主动型除冰雪技术,是利用在路面铺筑材料中掺有抑制雨雪冻结效果的盐化物,借助车辆对路面的磨耗、孔隙渗透压力及毛细管现象的共同作用,让融冰盐成分缓慢析出,从而使路面具有融雪和抑制冻结的性能。本文通过对蓄盐路面中融冰盐融雪抑冰的作用机理分析,证实了主动型除冰雪技术的有效性。采用页岩陶粒为盐分载体进行浸盐吸附,实现了含盐陶粒的制备。同时为提高页岩陶粒的盐分吸附量,对陶粒进行微破碎处理,试验证明该方法能显着提高材料的吸附性能,较完整陶粒其筒压强度下降幅度仅4%,而1h的吸水率提高了24.1%,而且在浸泡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能有效提高盐溶液对陶粒内部孔系结构的渗透。在此基础上,利用聚合物改性水泥净浆对含盐陶粒进行覆裹处理,实现了盐分的缓释,也提高了含盐陶粒的颗粒强度。通过含盐陶粒混凝土的性能试验,探究了含盐陶粒掺量对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材料的耐磨性能做出了分析,试验发现随着含盐陶粒对骨料碎石的替代率增大,含盐陶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较普通混凝土均会有所下降,耐磨性能要低于普通混凝土;通过浸泡溶析试验,得出了含盐陶粒混凝土的盐分释放规律,当含盐陶粒对骨料碎石的替代率大于50%时,单位时间内的盐分析出量即可满足融雪抑冰的要求;根据低温冻结实验,发现单位面积内含盐陶粒的分布密度越大,其抑制路面冻结的效果越明显;结合混凝土材料振捣液化机理,对影响含盐陶粒混凝土中的陶粒分布匀质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含盐陶粒混凝土的振捣工艺。

方灶生[9](2018)在《除冰盐条件下疏水性水泥混凝土路面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泥路面因其具有稳定性好、刚度大、施工简便、维修费用低、原料丰富易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工程建设中。在我国北方冬季,为保证交通顺畅,人们普遍采用撒除冰盐手段清除路表积雪,但在长期使用除冰盐情况下,路面耐久性变差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超疏水防护材料应用于路面水泥混凝土,制备了一种疏水性路面水泥混凝土(Hydrophobic Pavement Cement Concrete,以下简称 HPCC),并研究了其在除冰盐环境下的耐久性能。同时借助SEM和XRD等微观试验,对其表面微观形貌及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且分析了其防护机理,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依据超疏水理论研制了一种用于水泥路面的超疏水防护材料,然后用其处理普通混凝土试件表面,制备出了 HPCC模型试件;(2)相比普通路面水泥混凝土(Ordinary Pavement Cement Concrete,以下简称OPCC)试件,HPCC试件表面接触角高达150.7°,超疏水防护材料具有良好的疏水、自清洁及渗透性能,其渗透深度达2~3mm;(3)盐冻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浓度,3.5%NaCl中OPCC试件表面破坏程度最为严重,而相同浓度中HPCC试件质量损失率及强度损失率均比OPCC试件低。相同浓度Na2SO4中HPCC试件质量损失率在200次盐冻循环时仅为OPCC试件的40%。NaCl与Na2SO4的共同作用加速了混凝土的破坏,但3.5%(NaCl+Na2SO4)中HPCC试件强度损失率仅为OPCC试件的48.9%。相比OPCC,HPCC具有较优异的抗盐冻性能;(4)微观试验结果表明,OPCC试件与HPCC试件表面晶体结构种类相同,且由超疏水防护材料形成的微-纳米二级粗糙结构正是HPCC抗盐冻破坏的关键所在;(5)对水泥路面进行疏水化处理对其强度影响甚微;当磨耗厚度达3mm时,其表面接触角依然达到96.7°,表明疏水性路面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相比普通路面,疏水性路面的抗滑性稍有降低,但依然满足要求。此外,疏水性路面具有可观的长期经济效益。

陈宽标[10](2018)在《水泥混凝土路面预制拼装快速修复技术的数值模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水泥混凝土路面预制拼装快速修复技术是选择使用后场预制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对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部位进行更换的一种快速、环保、经济的新型修复技术,水泥混凝土面板板的预制及养护等工序均在后场进行,现场仅需进行旧板的清除与基层凿平及新板的吊装与接缝处理,只需4~6小时即可开放交通,该技术具有开放交通快、造价成本低、耐久性好、环境影响小、现场施工适应性强等优点。水泥混凝土路面预制拼装快速修复关键技术主要有预制板结构设计、预制板吊装方案设计、预制板传荷方案设计、基层凿平技术、预制板调平和接缝处理技术及预制板破坏防治措施等。目前国内对该技术研究较少,且尚未形成可以指导应用的一整套技术方法。论文主要采用有限元分析方式,系统的分析了各类预制拼装快速修复关键技术,为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首先,论文进行了预制板结构设计的分析,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单块预制板路面结构模型,分析了静荷载作用下预制板尺寸对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并结合实际路面板块划分情况,提出了四种方案修复整块预制板。并基于四种修复方案进行了预制板路面结构力学响应敏感性参数的分析、日温度变化预制板路面结构温度应力的分析以及预制板吊装方案设计的分析。结果表明:尺寸大的板荷载应力较小,但温度应力及吊装时板底拉应力均较大;小尺寸板虽然荷载应力相对较大,但是温度应力及吊装时板底拉应力均较小;且预制板板底主拉应力与基层模量及土基模量均成反比。其次,论文进行了预制板传荷方案设计的分析,基于四种修复方案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预制板路面结构传荷模型,首先分析了路面结构分别在动荷载和静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及传荷能力情况,确定了路面结构静力传荷模型的可靠性,然后分析了传力杆布设方式及传力杆参数对传荷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新型GFRP杆在预制板路面结构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传荷能力与传力杆间距成反比,与传力杆模量成正比,现行的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中传力杆的布设同样能够适用于预制板路面结构传力杆的布设;GFRP传力杆应用于路面传荷装置时,采用36mm直径以10cm间距布设时才能达到传统钢质传力杆按照规范最低要求30cm铺设时的路面接缝传荷能力。再次,论文进行了调平层的研究与分析,基层与预制板之间采用调平材料进行填充,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对调平层材料性能提出要求,并通过试验研究对调平材料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论文调配的调平层材料能够满足超重荷载作用下的路用性能要求,具有可靠的路用性能,且在施工工艺上与传统基层调平材料相比具有较大优势。最后,论文进行了预制板路面裂纹防治的研究,建立带有裂纹的预制板路面结构,分析无防治措施下裂纹尖端应力和应力强度因子在车辆轴载作用下变化规律以及防治措施下裂纹尖端应力和应力强度因子在静载作用下变化情况,结合重载下路面结构裂纹扩展情况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预制板板底应力和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均与FRP模量及粘贴界面刚度成反比;FRP的加入不仅能够延缓或阻止裂纹的扩展,还能够提高路面结构的承载力。

二、精选粉煤灰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精选粉煤灰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纳米材料改性粉煤灰-水泥路用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混凝土路面
        1.2.2 路用混凝土
        1.2.3 粉煤灰-水泥混凝土
        1.2.4 纤维增强水泥混凝土
        1.2.5 纳米材料改性混凝土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共混球磨制备纳米TiO_2改性粉煤灰-水泥基复合材料
    2.1 引言
    2.2 共混球磨分散方法
        2.2.1 NMs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分散
        2.2.2 共混球磨法分散NMs
    2.3 NT改性粉煤灰-水泥基复合材料制备
        2.3.1 原材料
        2.3.2 制备方法
        2.3.3 分析测试方法
    2.4 NT改性粉煤灰
        2.4.1 纳米改性粉煤灰的表面形貌
        2.4.2 纳米改性粉煤灰的粒径分布
        2.4.3 纳米改性粉煤灰的覆盖率
    2.5 NT改性粉煤灰-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
        2.5.1 球磨时间对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5.2 NT掺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5.3 不同分散方法对纳米改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6 力学性能的改性机理
        2.6.1 早期水化反应分析
        2.6.2 水化产物分析
        2.6.3 微观结构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纳米SiO_2改性PVA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纤维表面原位生长纳米SiO_2
        3.2.3 PVAF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3.2.4 表征方法
    3.3 NS改性PVAF
        3.3.1 NS改性PVAF的表面形貌
        3.3.2 NS改性PVAF的表面粗糙度
        3.3.3 NS改性PVAF的表面活性及耐碱性
    3.4 纳米改性对PVAF增强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4.1 PVAF增强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
        3.4.2 力学性能增强的机理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纳米材料改性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NMs改性砂浆的制备
        4.2.2 NMs改性混凝土的制备
        4.2.3 力学性能表征方法
    4.3 NMs类型和掺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4.3.1 NMs类型的选择
        4.3.2 NMs掺量的优化
    4.4 微界面纳米改性粉煤灰-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4.4.1 混凝土不同龄期的力学性能
        4.4.2 对折压比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纳米材料改性对混凝土抗折疲劳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方法
        5.2.1 混凝土的制备
        5.2.2 加载方式
        5.2.3 参数确定
    5.3 混凝土的疲劳寿命
        5.3.1 粉煤灰对混凝土疲劳性能的影响
        5.3.2 粉煤灰表面纳米改性对混凝土疲劳性能的影响
        5.3.3 纤维对混凝土疲劳性能的影响
        5.3.4 纳米改性纤维对混凝土疲劳性能的影响
        5.3.5 混凝土疲劳寿命和疲劳极限预测
    5.4 混凝土的疲劳损伤
        5.4.1 循环荷载-变形曲线
        5.4.2 刚度系数的演变规律
        5.4.3 能量耗散的演变规律
        5.4.4 残余应变的演变规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纳米材料改性对路用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6.1 引言
    6.2 纳米改性对混凝土收缩开裂性能的影响
        6.2.1 实验方法
        6.2.2 自由收缩
        6.2.3 开裂风险预测
    6.3 纳米改性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
        6.3.1 实验方法
        6.3.2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6.3.3 服役寿命预测
    6.4 纳米改性混凝土的路面应用
        6.4.1 路面设计
        6.4.2 耐久性设计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中国路面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0(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0 引言(长沙理工大学郑健龙院士提供初稿)
1智能环保路面技术
    1.1 自净化路面技术(长沙理工大学金娇老师提供初稿)
        1.1.1 光催化技术
        1.1.2 自清洁技术
        1.1.3 其他自净化技术
        1.1.4 自净化路面技术发展展望
    1.2 凉爽路面技术(长沙理工大学金娇老师提供初稿)
        1.2.1 路面热反射技术
        1.2.2 相变调温技术
        1.2.3 其他路面调温技术
        1.2.4 凉爽路面技术发展前景
    1.3 自感知路面技术(长安大学蒋玮老师提供初稿)
        1.3.1 基于外部手段的感知技术
        1.3.2 基于感知元件的感知技术
        1.3.3 基于自感知功能材料的感知技术
        1.3.4 自感知技术发展前景
    1.4 主动除冰雪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徐慧宁老师提供初稿)
        1.4.1 自应力弹性铺装路面
        1.4.2 低冰点路面
        1.4.3 能量转化型路面
        1.4.4 相变材料融冰雪路面
        1.4.5 主动融冰雪路面研究前景
    1.5 自供能路面技术(长安大学王朝辉老师提供初稿)
        1.5.1 道路压电能量采集技术
        1.5.2 道路热电能量采集技术
        1.5.3 光伏路面能量采集技术
        1.5.4 路域能量采集技术发展前景
    1.6 透水降噪路面技术(长安大学蒋玮老师提供初稿)
        1.6.1 透水降噪路面材料组成设计
        1.6.2 路面材料性能与功能
        1.6.3 路面功能衰变与恢复
        1.6.4 透水降噪路面发展前景
2先进路面材料
    2.1 自愈合路面材料(由长沙理工大学金娇老师提供初稿)
        2.1.1 基于诱导加热技术的自愈合路面材料
        2.1.2 基于微胶囊技术的自愈合路面材料
        2.1.3 其他自愈合路面材料
        2.1.4 自愈合路面材料发展展望
    2.2 聚氨酯混合料(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刘鹏飞老师提供初稿)
        2.2.1 聚氨酯硬质混合料
        2.2.2 聚氨酯弹性混合料
        2.2.3 多孔聚氨酯混合料
        2.2.4 聚氨酯桥面铺装材料
        2.2.5 聚氨酯混合料的服役性能
        2.2.6 聚氨酯混合料发展前景
    2.3 纤维改性沥青(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大为老师提供初稿)
        2.3.1 碳纤维
        2.3.2 玻璃纤维
        2.3.3 玄武岩纤维
        2.3.4 合成纤维和木质纤维
        2.3.5 纤维改性沥青发展前景
    2.4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大为老师提供初稿)
        2.4.1 多聚磷酸改性剂的制备与生产
        2.4.2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性能
        2.4.3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
        2.4.4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改性机理
        2.4.5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与传统聚合物改性沥青对比分析
        2.4.6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技术发展展望
    2.5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长安大学王朝辉老师、长沙理工大学吕松涛老师提供初稿)
        2.5.1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制备
        2.5.2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性能
        2.5.3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相关规范
        2.5.4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发展前景
    2.6 桥面铺装材料(长安大学王朝辉老师提供初稿)
        2.6.1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
        2.6.2 环氧沥青混凝土
        2.6.3 桥面铺装材料发展前景
3先进施工技术
    3.1 装配式路面(同济大学朱兴一老师提供初稿)
        3.1.1 装配式水泥混凝土铺面
        3.1.2 地毯式柔性铺面
        3.1.3 装配式路面发展前景
    3.2 智能压实技术(东南大学马涛老师提供初稿)
    3.3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技术(同济大学朱兴一老师提供初稿)
        3.3.1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理念
        3.3.2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要点
        3.3.3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技术发展前景
    3.4 大温差路面修筑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徐慧宁老师提供初稿)
        3.4.1 大温差作用下沥青路面性能劣化行为
        3.4.2 大温差地区路面修筑技术要点
        3.4.3 大温差地区路面设计控制
        3.4.4 大温差地区路面修筑技术发展前景
4路面养护技术
    4.1 路面三维检测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峰老师提供初稿)
        4.1.1 路面三维检测用于病害识别
        4.1.2 路面三维检测用于表面构造分析
        4.1.3 路面三维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4.2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智能养护(北京工业大学侯越老师提供初稿)
    4.3 功能性/高性能预防性养护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峰老师提供初稿)
        4.3.1 裂缝处治
        4.3.2 雾封层
        4.3.3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
        4.3.4 碎石封层和纤维封层
        4.3.5 薄层罩面和超薄罩面
        4.3.6 预防性养护技术发展趋势
    4.4 超薄磨耗层技术(华南理工大学于华洋老师提供初稿)
        4.4.1 国内外超薄磨耗层发展历史
        4.4.2 国内外常见超薄磨耗层技术简介
        4.4.3 超薄磨耗层材料与级配设计
        4.4.4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5路面结构与力学性能
    5.1 基于数值仿真方法的路面结构力学分析(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刘鹏飞老师提供初稿)
        5.1.1 基于有限元法的路面结构分析研究现状
        5.1.2 基于离散元法的路面结构分析研究现状
        5.1.3 未来展望
    5.2 路面多尺度力学试验与仿真(浙江大学罗雪老师提供初稿)
        5.2.1 基于纳微观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多尺度试验与仿真研究
        5.2.2 基于细微观结构观测的多尺度试验与仿真研究
        5.2.3 未来展望
    5.3 微观力学分析(浙江大学罗雪老师提供初稿)
        5.3.1 分析微观力学模型
        5.3.2 数值微观力学模型
        5.3.3 未来展望
    5.4 长寿命路面结构(长沙理工大学吕松涛老师提供初稿)
6固废综合利用技术
    6.1 工业废渣(武汉理工大学肖月老师提供初稿)
        6.1.1 钢渣再利用
        6.1.2 其他工业废渣
        6.1.3 粉煤灰再利用
    6.2 建筑垃圾(武汉理工大学肖月老师提供初稿)
        6.2.1 建筑固废再生骨料
        6.2.2 建筑固废再生微粉
    6.3 生物油沥青(长安大学张久鹏老师提供初稿)
        6.3.1 生物沥青制备工艺
        6.3.2 生物沥青改性机理
        6.3.3 生物沥青抗老化性能
        6.3.4 生物沥青再生性能
        6.3.5 生物沥青其他应用
        6.3.6 生物沥青发展前景
    6.4 废轮胎
        6.4.1 大掺量胶粉改性技术(东南大学马涛老师提供初稿)
        6.4.2 SBS/胶粉复合高黏高弹改性技术(华南理工大学于华洋老师提供初稿)
        6.4.3 温拌橡胶沥青(华南理工大学于华洋老师提供初稿)
7路面再生技术
    7.1 热再生技术(北京工业大学郭猛老师提供初稿)
        7.1.1 高RAP掺量再生沥青混合料
        7.1.2 温拌再生技术
        7.1.3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洁净化技术
        7.1.4 热再生技术未来展望
    7.2 高性能冷再生技术(东南大学马涛老师提供初稿)
        7.2.1 强度机理研究
        7.2.2 路用性能研究
        7.2.3 微细观结构研究
        7.2.4 发展前景

(3)油基岩屑在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结构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油基岩屑的处理利用研究现状
        1.2.2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发展研究现状
        1.2.3 纤维改性水泥混凝土的发展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2 试验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
    2.1 试验材料
        2.1.1 油基岩屑
        2.1.2 水泥
        2.1.3 粗集料
        2.1.4 细集料
        2.1.5 聚丙烯纤维
    2.2 配合比设计
        2.2.1 配合比设计原则
        2.2.2 配合比设计方法
    2.3 本章小结
3 油基岩屑水泥混凝土的主要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研究
    3.1 试件的制作
    3.2 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3.2.1 试验方法
        3.2.2 试验分析
    3.3 抗弯拉强度试验研究
        3.3.1 试验方法
        3.3.2 试验分析
    3.4 耐磨性试验研究
        3.4.1 试验方法
        3.4.2 试验分析
    3.5 抗冻性试验研究
        3.5.1 试验方法
        3.5.2 试验分析
    3.6 抗渗性试验研究
        3.6.1 试验方法
        3.6.2 试验分析
    3.7 干缩性试验研究
        3.7.1 试验方法
        3.7.2 试验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聚丙烯纤维改性油基岩屑水泥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4.1 改性试验设计
    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2.1 抗压强度试验分析
        4.2.2 抗弯拉强度试验分析
        4.2.3 耐磨性试验分析
        4.2.4 抗冻性试验分析
        4.2.5 抗渗性试验分析
        4.2.6 干缩性试验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环境评价及经济分析
    5.1 环境评价
    5.2 经济分析
        5.2.1 直接效益
        5.2.2 间接效益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粉煤灰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粉煤灰室内试验的主要内容
    1.1 粉煤灰的技术指标
    1.2 粉煤灰的掺入量
    1.3 粉煤灰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2 粉煤灰室内试验的结果分析
    2.1 改善水泥混凝土性能
    2.2 提高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和抗磨性能
    2.3 降低水泥水化速度和泌水率
3 粉煤灰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中应用的问题
    3.1 容易出现收缩裂缝
    3.2 冬季施工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4 粉煤灰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对策
    4.1 采取技术措施,预防收缩裂缝
    4.2 加强施工管理,防止质量问题发生
5 粉煤灰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效果
    5.1 社会效益
    5.2 经济效益
    5.3 环境效益
6 结语

(5)石灰石矿粉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意义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石灰石矿粉及石灰石矿粉混凝土的特性分析
    2.1 石灰石矿粉的特性
        2.1.1 石灰石矿粉的活性效应
        2.1.2 加速水化效应
        2.1.3 石灰石矿粉的减水效应
        2.1.4 石灰石矿粉的颗粒形貌效应
    2.2 石灰石矿粉混凝土的特性
        2.2.1 减小混凝土泌水和离析
        2.2.2 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好
        2.2.3 混凝土的收缩较小
        2.2.4 混凝土结构更密实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试验
    3.1 原材料及性能指标
    3.2 试验主要仪器及设备
    3.3 试验设计
    3.4 试验方法
        3.4.1 试件的制作与养护
        3.4.2 试件的成型工艺
        3.4.3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3.4.4 混凝土快速冻融试验
        3.4.5 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石灰石矿粉对水泥混凝土性能影响分析
    4.1 石灰石矿粉对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研究
        4.1.1 概述
        4.1.2 水泥混凝土路面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
        4.1.3 石灰石矿粉掺量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机理
        4.1.4 试验结果及分析
    4.2 石灰石矿粉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抗冻性能影响研究
        4.2.1 混凝土的相关概述
        4.2.2 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抗冻性的主要因素
        4.2.3 试验分析
        4.2.4 试验总结
    4.3 石灰石矿粉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折性能影响研究
        4.3.1 概述
        4.3.2 混凝土抗折性能的影响因素
        4.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4 石灰石矿粉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能影响研究
        4.4.1 石灰石矿粉混凝土孔隙率影响
        4.4.2 石灰石矿粉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影响
        4.4.3 石灰石矿粉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性能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自修复微胶囊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开裂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泥混凝土的自修复研究现状
        1.2.2 微胶囊对水泥混凝土的自修复研究
        1.2.3 多尺度分析方法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自修复水泥混凝土路面多尺度模型的建立
    2.1 自修复水泥混凝土路面多尺度模型的尺度划分
    2.2 水泥净浆中各相的体积分数计算
        2.2.1 水泥水化模型的建立
        2.2.2 水泥净浆中各相体积分数的确定
        2.2.3 水泥净浆中各相体积分数的验证
    2.3 水泥砂浆/混凝土中各相体积分数的确定
    2.4 自修复水泥混凝土中各相体积分数的确定
    2.5 多尺度几何模型的建立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修复水泥混凝土等效热力学参数预估
    3.1 细观力学基本理论介绍
        3.1.1 Mori-Tanaka方法
        3.1.2 复合球模型
        3.1.3 广义自洽模型
        3.1.4 分步夹杂方法
    3.2 水泥混凝土等效弹性常数预估
        3.2.1 水泥净浆的等效弹性常数预估
        3.2.2 水泥混凝土等效弹性常数预估
        3.2.3 水泥混凝土等效弹性常数的验证
    3.3 微胶囊的等效热力学参数预估
        3.3.1 微胶囊等效弹性常数预估
        3.3.2 微胶囊等效热膨胀系数预估
    3.4 自修复水泥混凝土等效热力学参数预估
        3.4.1 自修复水泥混凝土等效弹性常数预估
        3.4.2 自修复水泥混凝土等效热膨胀系数预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中微胶囊抗裂性分析模型研究
    4.1 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场分析
        4.1.1 温度翘曲应力分析
        4.1.2 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场分析
    4.2 车辆和温度荷载作用下水泥混凝土路面应力分析
        4.2.1 模型的假设和基本参数
        4.2.2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应力分析
        4.2.3 应力集中位置确定
    4.3 基于耦合多尺度的微胶囊囊壁应力分析
        4.3.1 耦合多尺度原理
        4.3.2 周期性边界条件
        4.3.3 微胶囊囊壁应力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中微胶囊的抗裂性分析
    5.1 微胶囊物理参数对囊壁应力的影响
        5.1.1 囊壁弹性模量对囊壁应力的影响
        5.1.2 微胶囊尺寸对囊壁应力的影响
        5.1.3 囊壁厚度/囊芯半径比对囊壁应力的影响
    5.2 超载率对囊壁应力的影响
    5.3 微胶囊在水泥混凝土中的抗裂性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中微胶囊可裂性分析模型研究
    6.1 裂纹扩展数值模拟方法
        6.1.1 扩展有限元
        6.1.2 内聚力模型
    6.2 水泥混凝土中微胶囊的断裂模拟方法
    6.3 断裂力学基本理论
        6.3.1 裂纹的主要型式
        6.3.2 裂纹尖端应力场和位移场
        6.3.3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
        6.3.4 裂纹扩展判定准则
    6.4 基于扩展有限元与内聚力模型的微胶囊可裂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中微胶囊的可裂性分析
    7.1 囊壁弹性模量对微胶囊可裂性的影响
    7.2 粘结强度对对微胶囊可裂性的影响
    7.3 囊壁厚度/囊芯半径比对微胶囊可裂性的影响
    7.4 微胶囊的可裂性评价
    7.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创新点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混杂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强混凝土的发展及现状
        1.1.2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及现状
    1.2 无粗骨料混凝土的发展及现状
        1.2.1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
        1.2.2 无宏观缺陷水泥基复合材料(MDF)
        1.2.3 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CC)
        1.2.4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
    1.3 混杂纤维混凝土研究现状
    1.4 混杂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的应用
        1.4.1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
        1.4.2 在桥梁伸缩缝中的应用
        1.4.3 在钢桥面铺装中的应用
        1.4.4 在地震和火灾中的应用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材料及试验
    2.1 水泥
    2.2 集料
    2.3 矿物掺合料
        2.3.1 硅灰
        2.3.2 矿粉
        2.3.3 粉煤灰
        2.3.4 微珠
    2.4 聚丙烯纤维
    2.5 钢纤维
    2.6 减水剂及消泡剂
第三章 无粗骨料混凝土的配制
    3.1 试验方案
    3.2 试验方法及设备
        3.2.1 流动度试验
        3.2.2 抗压和抗折强度试验
        3.2.3 收缩性试验
        3.2.4 搅拌成型工艺
    3.3 试验结果
    3.4 极差分析
    3.5 矿物掺合料对水泥砂浆工作性能的影响
        3.5.1 现象分析
        3.5.2 原因分析
    3.6 矿物掺合料对水泥砂浆力学强度的影响
        3.6.1 现象分析
        3.6.2 原因分析
    3.7 矿物掺合料对水泥砂浆收缩性能的影响
        3.7.1 现象分析
        3.7.2 原因分析
    3.8 确定无粗骨料混凝土基准配合比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杂纤维对无粗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0 试验方案
    4.1 试验方法
    4.2 混杂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的流动度
        4.2.1 单一纤维体积掺量对无粗骨料混凝土流动度的影响
        4.2.2 混杂纤维体积掺量对无粗骨料混凝土流动度的影响
        4.2.3 纤维对无粗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影响的原因分析
    4.3 混杂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4.3.1 单一纤维体积掺量对无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4.3.2 混杂纤维体积掺量对无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4.3.3 纤维对无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的原因分析
    4.4 混杂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的抗折强度
        4.4.1 单一纤维体积掺量对无粗骨料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影响
        4.4.2 混杂纤维体积掺量对无粗骨料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影响
        4.4.3 纤维对无粗骨料混凝土抗折强度影响的原因分析
    4.5 混杂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的弯曲韧性
        4.5.1 韧性评价方法
        4.5.2 荷载-挠度曲线
        4.5.3 纤维对无粗骨料混凝土弯曲韧性的影响分析
        4.5.4 纤维对无粗骨料混凝土弯曲韧性影响的原因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8)可融冰含盐陶粒混凝土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蓄盐路面除冰雪的作用机理及技术特性分析
    2.1 物质的能量理论及相关概念
    2.2 融冰盐融雪抑冰的作用机理
    2.3 蓄盐路面除冰雪的技术特点
        2.3.1 蓄盐路面的作用方式
        2.3.2 蓄盐路面的技术优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缓释型含盐陶粒的制备技术研究
    3.1 蓄盐集料的技术特性
        3.1.1 融冰盐的类型选择
        3.1.2 陶粒载体的技术特性及应用
    3.2 含盐陶粒的焙烧制备
        3.2.1 含盐陶粒的烧制原料
        3.2.2 含盐陶粒的烧制方法
    3.3 以高强页岩陶粒为载体的含盐陶粒制备
        3.3.1 碎石型页岩陶粒的材料特性
        3.3.2 页岩陶粒的浸盐吸附处理
        3.3.3 含盐陶粒的覆裹缓释处理
        3.3.4 含盐陶粒的盐分缓释性能分析
        3.3.5 缓释覆裹层的微观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含盐陶粒混凝土路用性能及盐分释放规律研究
    4.1 含盐陶粒混凝土的制备
        4.1.1 试验原材料
        4.1.2 配合比设计
        4.1.3 试验方法
    4.2 含盐陶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试验
        4.2.1 含盐陶粒掺量对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4.2.2 含盐陶粒掺量对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影响
        4.2.3 含盐陶粒掺量对水泥混凝土耐磨性能的影响
    4.3 含盐陶粒混凝土的浸泡溶析试验
        4.3.1 溶液电导率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4.3.2 混凝土表层的盐分释放规律分析
        4.3.3 混凝土内部的盐分释放规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含盐陶粒混凝土的除冰雪性能研究
    5.1 含盐陶粒混凝土的低温冻结试验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含盐陶粒混凝土的抑冻和融冰性能分析
        5.2.1 含盐陶粒混凝土的抑冻性能
        5.2.2 含盐陶粒混凝土的融冰性能
        5.2.3 混凝土盐分析出量与材料抑冰融冰的关系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含盐陶粒混凝土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6.1 陶粒振动离析的机理
    6.2 含盐陶粒的分层度试验
        6.2.1 试验基准配合比
        6.2.2 匀质性的试验方法
    6.3 影响含盐陶粒匀质性的因素
        6.3.1 砂率对含盐陶粒匀质性的影响
        6.3.2 粉煤灰掺量对含盐陶粒匀质性的影响
        6.3.3 振捣时间对含盐陶粒匀质性的影响
        6.3.4 含盐陶粒振捣工艺应用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本文的创新点
    7.3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9)除冰盐条件下疏水性水泥混凝土路面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除冰盐对路面水泥混凝土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超疏水材料及其在路面混凝土应用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超疏水表面相关理论
        1.3.2 超疏水材料在公路工程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
        2.1.1 水泥
        2.1.2 集料
        2.1.3 粉煤灰
        2.1.4 减水剂
        2.1.5 疏水材料及外加剂
        2.1.6 盐溶液
    2.2 HPCC制备
    2.3 试验方法
        2.3.1 超疏水防护材料基本性能试验
        2.3.2 盐冻试验
        2.3.3 微观试验
        2.3.4 疏水性路面路用性能试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除冰盐环境下疏水性路面水泥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
    3.1 HPCC的制备及试验方案设计
        3.1.1 材料组成设计及制备
        3.1.2 超疏水防护材料基本性能研究
        3.1.3 试验设计
    3.2 NaCl盐溶液环境下冻融对HPCC耐久性影响研究
        3.2.1 混凝土质量损失
        3.2.2 强度损失分析
        3.2.3 外观形态
    3.3 HPCC在Na_2SO_4盐溶液冻融环境下耐久性影响分析
        3.3.1 质量损失影响
        3.3.2 强度损失
        3.3.3 表观现象分析
    3.4 NaCl和Na_2SO_4混合盐溶液环境中冻融对HPCC耐久性影响研究
        3.4.1 质量损失分析
        3.4.2 强度损失影响
        3.4.3 外观形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疏水性路面水泥混凝土表面微观结构及其防护机理分析
    4.1 除冰盐对路面水泥混凝土的破坏
        4.1.1 物理剥蚀破坏机理
        4.1.2 化学侵蚀作用机理
    4.2 HPCC表面微观分析
        4.2.1 微观形貌(SEM)观测
        4.2.2 晶体结构(XRD)表征
    4.3 HPCC防护作用机理分析
        4.3.1 水载有害离子对路面混凝土的损伤机理
        4.3.2 表面化学构造方面的防护作用机理
        4.3.3 表面物理改善方面的防护作用机理
        4.3.4 表面防护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疏水性路面路用性能测试评价及经济效益分析
    5.1 研究目的
    5.2 力学性能
        5.2.1 抗压强度
        5.2.2 抗折强度
    5.3 耐磨耗性能
        5.3.1 试验方法
        5.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 抗滑性能
        5.4.1 试验方法
        5.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5 经济效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10)水泥混凝土路面预制拼装快速修复技术的数值模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及应用现状
        1.2.1 国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1.2.2 国内研究及应用现状
    1.3 ABAQUS软件简介及其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预制板结构分析与设计
    2.1 预制板路面结构模型的建立
        2.1.1 路面结构静力模型
        2.1.2 模型基本参数
        2.1.3 相互作用及边界条件
        2.1.4 单元选取与网格划分
        2.1.5 车辆荷载
    2.2 预制板路面结构静力分析
        2.2.1 临界荷位选择
        2.2.2 摩阻系数对路面结构响应的影响
        2.2.3 预制板尺寸分析及方案设计
        2.2.4 基层模量对预制板路面结构响应的影响
        2.2.5 地基模量对预制板路面结构响应的影响
        2.2.6 不同轴载对预制板路面结构响应的影响
    2.3 预制板路面结构温度场分析
        2.3.1 路面结构温度场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2.3.2 温度应力与温度翘曲应力
        2.3.3 ABAQUS热分析理论及热传导方式
        2.3.4 热分析模型
        2.3.5 不同尺寸板温度应力分析
    2.4 预制板吊装分析
        2.4.1 模型的建立
        2.4.2 不同尺寸板吊装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预制板路面结构传荷分析与设计
    3.1 水泥混凝土接缝工作原理及模型的确定
    3.2 传荷能力的评价指标
    3.3 传荷模型的建立
        3.3.1 基本假设
        3.3.2 模型参数
        3.3.3 相互作用及边界条件
        3.3.4 单元类型与网格划分
    3.4 静载与动载作用下预制板路面结构传荷对比分析
        3.4.1 静力模型与动力学模型的区别
        3.4.2 动力模型模态分析
        3.4.3 静力模型与动力模型计算结果对比
    3.5 传荷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3.5.1 不同尺寸板传力杆间距设计
        3.5.2 传力杆模量对传荷能力的影响
    3.6 GFRP传力杆传荷能力的计算分析
        3.6.1 传统传力杆的弊端
        3.6.2 GFRP传力杆
        3.6.3 计算结果及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设置调平层的预制板路面结构分析及材料研究
    4.1 预制板路面调平层的提出
    4.2 设有调平层的预制板路面结构有限元分析
        4.2.1 调平层厚度及模量对预制板路面结构响应的影响
        4.2.2 不同轴载对调平层结构的力学响应
    4.3 调平层结构试验研究
        4.3.1 试验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
        4.3.2 试件抗折性能试验
        4.3.3 试件抗压性能试验
        4.3.4 试件干缩性能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含裂纹预制板路面结构的分析与防治措施
    5.1 断裂力学基础与裂纹防治措施
    5.2 模型的建立
        5.2.1 基本假设
        5.2.2 模型参数
        5.2.3 相互作用及边界条件
        5.2.4 网格类型与单元划分
        5.2.5 本章计算工况
    5.3 计算结果
        5.3.1 无裂纹路面结构加铺FRP力学响应
        5.3.2 FRP模量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5.3.3 FRP粘贴界面刚度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5.4 超重轴载预制板路面裂纹扩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精选粉煤灰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纳米材料改性粉煤灰-水泥路用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D]. 蒙井.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2]中国路面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0[J]. 于华洋,马涛,王大为,王朝辉,吕松涛,朱兴一,刘鹏飞,李峰,肖月,张久鹏,罗雪,金娇,郑健龙,侯越,徐慧宁,郭猛,蒋玮. 中国公路学报, 2020(10)
  • [3]油基岩屑在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结构中的应用研究[D]. 谭文欣.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4]粉煤灰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J]. 李武国. 交通世界, 2020(07)
  • [5]石灰石矿粉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性能的影响研究[D]. 张淑梅. 河北工业大学, 2019(06)
  • [6]自修复微胶囊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开裂行为研究[D]. 王黎. 长安大学, 2019(01)
  • [7]混杂纤维无粗骨料混凝土性能研究[D]. 李海波.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8]可融冰含盐陶粒混凝土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研究[D]. 李虹橙.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6)
  • [9]除冰盐条件下疏水性水泥混凝土路面性能研究[D]. 方灶生. 长沙理工大学, 2018(07)
  • [10]水泥混凝土路面预制拼装快速修复技术的数值模拟分析[D]. 陈宽标.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精选粉煤灰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