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人生观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刘鲜[1](2020)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贬谪古诗文对学生挫折教育的影响研究 ——以统编本教材为例》文中指出贬谪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对于中学生的挫折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价值。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一心只关注学生成绩,既不关注贬谪古诗文的独特人文价值,又不重视学生的挫折教育,导致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学资源的浪费和挫折教育的缺失。本研究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贬谪古诗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初中统编本教材中选录的贬谪古诗文蕴含的人文精神分类与归纳,从中剖析古代文人在遭遇巨大挫折——“贬谪”时的文化心理,并结合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的现状提出策略。具体从五个部分做出论述: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要论述了“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在贬谪古诗文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的意义,并概述了关于贬谪古诗文和挫折教育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界定了贬谪古诗文和挫折教育内涵,并阐述了相关理论。第三部分是对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贬谪古诗文的选文分析。首先,本研究汇总了教材中的贬谪古诗文;其次,将贬谪古诗文的内容依据不同主题进行分类;最后,提炼出贬谪古诗文对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意义。第四部分是关于贬谪古诗文对挫折教育影响的现状调查和统计分析,通过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的形式,了解教师和学生对通过贬谪古诗文进行挫折教育的看法,从中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结合选文分析和现状调查的结果,提出通过贬谪古诗文进行挫折教育的策略。本研究通过上述探讨,试图在统编本选录的贬谪古诗文中为中学生挖掘有利于挫折教育的教育资源,引发语文教师对挫折教育的关注,力求通过贬谪古诗文的教学提升中学生的抗挫能力。
江菲芷[2](2017)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生态人生观教育研究 ——以人教版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学者和环保主义者受西方生态文化思潮的影响,加上对我国生态危机的现实关怀,充分认识到生态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哲学、伦理学、美学、文学等文化领域率先掀起生态文化建设潮流,报刊、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体也相继加大生态文化教育的比重。新世纪以来,学校教育领域也自觉跟进生态文化教育步伐,中学语文教育率先垂范,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语文教材建设开始,已经意识到培养青少年生态文明素质的必要性。语文教材是人文素质教育和人的成长教育的重要阵地,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就是人文素质教育和人的成长教育的落实。尤其是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充分体现出编者意在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育人理念,将课文题旨集中在三大领域,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模块,以上三大课文模块,分别都有一些从生态和谐的三大领域编排生态文化教育的课文,旨在培养现代青少年积极、健康、进步的生态文明意识,最终汇集成当代生态人生观教育上来。因此,笔者认为,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施教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上,应以生态人生观教育为中心,才能将编者的良好愿望落实,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当代生态文明观念的新一代公民。然而,从笔者所展开的研究来看,我们的语文教育中生态文化教育和生态人生观培育依然任重道远。语文教材编写、语文新课标设立、语文教师的生态文化教育素质以及学生接受生态人生观教育的资源与环境等,均存在不足。本文仅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编写为例,阐述其三大不足并提出笔者不成熟的看法。主要表现为:一是教材选本普遍陈旧,新的生态文化或环境教育读本选入不足;二是三大生态和谐模块之间的内容比重不均衡,人与自我和谐的模块内容偏少;三是一些模块的生态教育缺乏系统性,选本缺乏生态和谐的整体意识,大部分选文还停留在现代性、主体性、人本主义的人生观层面。本文即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并试图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诚作抛砖引玉。本文主要内容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与难点、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第二部分主要阐述生态文化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等。第三部分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分析其选文模块与生态人生观教育之间的联系,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关系建构为核心,可以实现生态文明的人生观培育。第四部分从生态人生观培育视角出发,分析语文教材编选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本人不成熟的观点,期望将生态人生观教育在语文教育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予以实施。第五部分为结语,阐述当代生态环境教育视域下语文教育中落实生态人生观教育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徐雍[3](2019)在《“部编版”初中古诗文教学德育渗透研究》文中认为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终目的,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多方面的兴趣立足于社会,是可能的目的或选择性目的,也是间接目的或意向目的,道德培养是最高目的和必要目的,二者具有统一性”。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这就使其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肩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前我国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开设了专门的道德与法制课程,然而仅仅依靠刻板说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不够的,还要依靠其他学科的辅助。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意味着语文课程不仅要提升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还肩负德育的功能。语文教材中选录的古诗文蕴含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古诗文教学能以“春风化雨”的熏陶感染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本研究以目前全国初中学生普遍使用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为基础,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所选录的古诗文篇目进行分析,归纳其中内含的德育资源,寻找德育渗透的策略,以此来指导语文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达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的目的。论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德育渗透进行研究,主体部分从四个方面进行:第一章是关于“部编版”初中古诗文教学德育渗透的相关理论与渗透意义分析,探究了“部编版”初中古诗文教学德育渗透的相关概念,同时对德育渗透的意义进行了概括。第二章对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德育渗透现状做了调查分析,并分析了“部编版”初中古诗文德育渗透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章概括了“部编版”初中古诗文内含的德育资源,从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道德教育资源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教育资源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一章论述了“部编版”初中古诗文教学德育渗透的策略,包括三种策略:一是审美教育渗透策略;二是互动探究渗透策略;三是生活德育渗透策略。
岳利玲[4](2016)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要素选编研究》文中指出语文教材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考察语文教材编写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明显的共通之处,便是各套教材对传统文化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重视和渗透。语文教材对于传统文化来说,是延续其生命的载体,是让传统文化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的河床,而传统文化之于语文教材,亦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本文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该套教材中传统文化要素的选编情况,在学习借鉴整套教材传统文化要素渗透的可取之处的同时,给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论文首先界定了“语文教材”、“传统文化”等核心概念,梳理了从古至今语文教材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情况,阐述了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传统文化的意义。文章主体部分由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要素的选编情况、选编评价及选编建议构成。在前人文化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的实际情况,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要素分为汉语言文字、传统文学文化、传统艺术文化、传统科学技术文化、传统民俗礼仪文化、传统历史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传统宗教文化这八大类,力图全方位、多层次地呈现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要素。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横向和纵向分析,我们看到了诸如内容安排丰富充实、依附载体多元互补、编排方式整散相间、教学要求与时俱进等优点。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像比重需更加合理、编排需更加严谨、建构需更加系统等有待改善之处。最后,笔者在借鉴、分析、思考、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化、择优化、体系化、渐进性、科学性等选编建议,力图使传统文化要素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实现真正的合理的选编。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要素的选编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在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要素关注的同时,还能为初中语文教材合理选编传统文化要素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从而促进语文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推动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
吴秀峰,张永刚,胡会群,何燕冰,龙启德[5](2017)在《诚立身,俭养德——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开始产生新的变化,教学目标从单纯的基础知识教学变为了三维目标教学,所谓三维目标是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情感与价值观则与德育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语文教育本身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初中阶段语文内容的学习相较于小学阶段有着很大的不同,一方面要对小学阶段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另一方面也要在教学过程
王金焰[6](2019)在《“部编本”初中语文生态自然环境题材作品教学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上遭受的巨大代价,让越来越多的国人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归根到底就是对国人进行生态观教育,以期望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具备环保意识,形成正确的社会生态观。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学生处于成长和学习的重要阶段,正是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的黄金时期,充分发挥学生在中学阶段思想意识观念成长的作用,建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更有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生态观不仅仅是环境的保护,更是学生素质的发展和学校素质教育的综合体现,因而在中学进行生态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将从教学的价值取向角度,围绕初中生态自然环境题材作品进行多角度展开叙述。绪论部分涉及选题缘由、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证明目前教材中的生态自然环境研究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第一章谈到生态自然环境视野下的初中语文教育,首先进行“生态自然环境”、“教学价值取向”等概念的相关界定,以期能够在这个范畴内进行理性阐述。其次,阐释初中语文教材在生态自然环境中的地位与表现,能更好地帮助读者了解当前教材的动态和教学方向。第二章主要对生态自然环境题材作品进行价值取向分析,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出发,从美学价值、人文价值、社会价值三个方向逐层分析作品的内在价值,并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详述。第三章从教学策略入手,分析当前教材的教学特点,并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合理性的教学方法。第四章主要从生态自然环境教育的教学案例出发,分析当前生态自然环境题材作品教学案例的特点,并针对教学现状提出建议,针对教材当中的篇目进行教学案例设计,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建议。本文主要从生态自然环境价值取向的角度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本进行分析,针对目前的生态问题以及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进行解剖,期望能够合理的改善目前课堂生态自然环境教学现状,促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全面发展。
罗丹丹[7](2015)在《初中语文教材德育内容及其实践路径探析 ——以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文中认为加强学生道德教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提出要“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强调“文以载道”,“文”何以载“道”,就在于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资源,其中,语文课文皆为古今中外精萃之作,因此,语文教材本身即是很好的德育素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并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德育价值,切实实践语文教材的德育功能。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在一线初级中学使用率较高,且发展较为成熟,因此,选择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德育功能的实践路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于研究对象是静态的文本材料,在研究方法方面以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为主。本研究遵循以下五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缘由、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是初中语文教材德育价值解读。这部分主要包括初中语文教材的德育价值取向和初中语文教材的德育价值体现两部分。其中,前者主要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分析相关学者对语文教材德育价值取向的研究;后者是将教材作为德育内容的载体,探究初中语文教材的德育价值体现,强调对语文教材中德育内容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德育认知能力,促使学生德育品质的形成。第三部分是初中语文教材德育内容分析。教材是是实现语文课程价值取向的关键,本部分在概述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基本情况之后,通过对教材的“选文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综合实践系统”等四个方面的系列分析来探讨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所蕴含的德育内容,为研究语文教材德育功能的实践路径奠定基础。第四部分是初中语文教材德育的实践路径。按照方法的存在形态和功能特性,将初中语文教材德育功能的实践路径分为外显性德育实践路径和渗透性德育路径。其中,从“直接讲授”、“榜样示范”、“强化推动”、“主题实践”四个方面探讨外显性德育实践路径;从“以现代传媒为载体”、“与知识教学相结合”、“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三个方面探讨渗透性德育实践路径。第五部分结论与建议。根据前文的内容分析,总结得出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德育内容特点有三:一是体现了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二是反映了《中学生德育大纲》的要求;三是在时下主流德育价值观念方面欠缺。为更好的践行语文教材的德育功能,提出“把握三维教学目标”、“重视德育实践”、“关注学生主体”三点建议,以期真正发挥语文教材的德育功能,为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尽微薄之力,也为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何永宏[8](2019)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文人困厄主题古诗文教育价值初探》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文人困厄”主题的古诗文所占比例较大,笔者认为这类文章有几方面的价值:一是审美教育价值。这些文章是古诗文中的经典篇目,有鲜明的文体特色,文章的艺术手法独特,作者的情感深厚,给学生带来审美体验;二是德育价值。这些文章的思想和精神值得中学生学习,笔者总结了有四类:爱国主义、奋勇拼搏、逆境成才、敬业济世,这些精神既与儒家优秀文化有关,又有利于学生的德育;三是挫折教育价值。这些文章的创作主体面对挫折的态度及做法值得中学生学习,是挫折教育极佳的案例,作者把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国家的思考融入在文章中,透过文章的内容和创作背景及作者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到他们在人生面临挫折时内心的思考与最后的抉择。笔者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文人困厄主题古诗文为例,探究这类文章的教育价值,并进行了初步尝试,以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有利于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增强,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陶芳铭[9](2017)在《初中德育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学校道德教育主要资料的德育教科书,其文本中所蕴含的德育价值内容对树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从文本中探究德育教科书价值取向的嬗变与发展,是对德育教科书选择和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解读,是对学校德育价值取向的反思。论文以“初中德育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为题,按照初中德育教科书如何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国优秀文明成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分析框架,重点以新课改以来教育科学出版社的初中《思想品德》实验教科书为分析对象,并辅以各个阶段德育课程标准(大纲)的解读和其他出版社德育教科书文本的对比研究,剖析我国初中德育教科书所蕴含的价值取向。论文尝试从初中德育教科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外国优秀文明成果的借鉴和吸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与融合”三部分对初中德育教科书实际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初中德育教科书的价值追求”对德育教科书价值取向进行总结与展望,从如何处理好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外国与中国的关系对初中德育教科书价值走向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德育教科书价值取向的分析探讨,论文认为,从实然的角度来看,我国初中德育教科书在空间上体现了人类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融合,在时间上反映了其价值取向恒定与嬗变的特点;从应然的角度来看,我国初中德育教科书中应该努力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平衡、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的整合。从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初中德育教科书价值取向的实然也反映了应然的要求。未来德育教科书的发展应该立足中国当下,正确处理好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外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充分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纳外国优秀文明成果,在倡导人类共同价值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渗透融合到德育课程和教科书之中。
郑男[10](2020)在《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德育内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自古以来,德育一直是教育的重要领域和重要内容,但德育不能简单地归纳为“机械性的教学”或者“特定的德育学科”,真正的德育应该以开放的姿态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学校德育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思想政治伦理课改进加强的同时,其他各门课要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伦理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这一论断明确指出了学科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涵,在学校德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教科书德育内容的构成和呈现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德育内容的构成具有德育内容要素丰富、德育内容的比重具有阶段性变化和注重强化人际维度德育内容的特点;德育内容的呈现具有生动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本研究通过访谈小学英语教师,了解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德育内容教学实施的现状,发现其存在隐蔽德育内容难以挖掘、德育方式单一枯燥、英语学科德育价值没有引起重视的问题。最后,基于对教科书德育内容构成、呈现和教学现状的分析,本研究从增加文化维度德育内容、拓展热爱祖国内容、科学布局德育内容、协调各体系德育内容四个方面提出对小学英语教科书德育内容的设置建议;从提高教师学科德育意识、准确把握教科书德育内容、加深对课程标准和德育文件理解、丰富德育方式等方面提出教学建议。
二、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人生观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人生观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语文教材中贬谪古诗文对学生挫折教育的影响研究 ——以统编本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贬谪古诗文与挫折教育的内涵界定 |
(一)贬谪古诗文与挫折教育的概念界定 |
(二)贬谪古诗文与挫折教育的理论基础 |
二、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贬谪古诗文选文分析 |
(一)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贬谪古诗文汇总 |
(二)挫折教育下的贬谪古诗文主题分类 |
1.忧伤前途,抑郁怨愤 |
2.自我排遣,忘情自然 |
3.赠答劝慰,寄情亲友 |
4.执着坚毅,关怀生命 |
5.勇担责任,爱国忘身 |
6.自我调适,恬淡豁达 |
(三)贬谪古诗文对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意义 |
1.培养积极思维,使学生学会排解消极情绪 |
2.培养坚毅性格,使学生敢于应对挫折 |
3.培养健康人格,使学生树立正确挫折观 |
三、贬谪古诗文对挫折教育影响的现状调查及统计分析 |
(一)调查概况 |
1.学生调查问卷设计说明 |
2.教师访谈提纲设计说明 |
(二)调查数据分析 |
1.学生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2.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1.学生层面 |
2.教师层面 |
四、利用贬谪古诗文进行挫折教育的策略 |
(一)学生学习策略 |
1.领悟贬谪古诗文人文内涵,探索挫折教育实质 |
2.组织贬谪古诗文兴趣小组,认识挫折教育价值 |
(二)教师教学策略 |
1.立足贬谪古诗文的文化意义,渗透挫折教育 |
2.通过贬谪文人坎坷经历,实施挫折教育 |
3.通过贬谪古诗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挫折教育 |
4.组织贬谪古诗文活动教学,落实挫折教育 |
(三)学校策略 |
1.组织相关教研活动,加强挫折教育 |
2.开发校本教材,优化挫折教育 |
3.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挫折教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2)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生态人生观教育研究 ——以人教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二、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中学语文教育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二)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
(三)生态文明教育的可行性 |
(四)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人生观培育 |
三、生态人生观培育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体现 |
(一)宏观层面的统计分析 |
(二)微观层面的文本解读 |
四、初中语文教材在生态人生观培养上的不足与对策 |
(一)教材选文缺少当代生态文明教育范本 |
(二)三大模块比重不均衡 |
(三)选文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 |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部编版”初中古诗文教学德育渗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的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的创新点 |
第一章 “部编版”初中古诗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概念及意义 |
第一节 “部编版”初中古诗文教学德育渗透的相关概念 |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 |
二、“部编版”初中古诗文德育教育 |
三、“部编版”初中古诗文德育资源 |
四、“部编版”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
第二节 “部编版”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
一、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
二、弥补德育课程的不足,发挥古诗文教学的德育优势 |
三、完善学校德育制度,激发全社会的德育意识 |
四、以德育反促智育,提高古诗文的教学效果 |
第二章 “部编版”初中古诗文教学德育渗透现状调查 |
第一节 “部编版”初中古诗文教学德育渗透现状调查 |
一、教师问卷的内容及结果分析 |
二、学生问卷的内容及结果分析 |
第二节 “部编版”初中古诗文德育渗透探究的必要性 |
一、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现状令人担忧 |
二、学校的德育制度尚不完善 |
三、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德育要求 |
第三节 “部编版”初中古诗文德育渗透探究的可行性 |
一、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与德育的紧密关系 |
二、“部编版”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的使用 |
三、语文学科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
第三章 “部编版”初中古诗文内含的德育资源 |
第一节 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分析 |
一、忠君报国的高尚情操 |
二、文人志士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情怀 |
三、热爱祖国神奇秀丽的大好河山 |
第二节 道德修养教育资源分析 |
一、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资源 |
二、分辨是非能力的培养资源 |
第三节 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教育资源分析 |
一、健康的爱情观 |
二、优良的价值观 |
三、积极的人生观 |
第四章 “部编版”初中古诗文教学德育渗透的策略 |
第一节 审美教育渗透策略 |
一、通过诵读法,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 |
二、利用微写作教学,体会古诗文的思想美 |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现古诗文的画面美 |
第二节 互动探究渗透策略 |
一、在古诗文阅读分享中,提高个人思想认识 |
二、引导课后辩论,创建道德两难情境讨论 |
第三节 生活德育渗透策略 |
一、举办古诗文名句展示会,展开德育实践渗透 |
二、再现古诗文生活场景,营造德育渗透情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后记 |
(4)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要素选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设想 |
第一章 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要素选编概说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语文教材 |
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
三、传统文化 |
四、传统文化要素 |
第二节 语文教材与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 |
一、古代语文教材与传统文化 |
二、近代语文教材与传统文化 |
三、现代语文教材与传统文化 |
第三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要素选编的意义 |
一、适应初中生个体成长之所需 |
二、实现语文课程目标之所需 |
三、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所需 |
四、培养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之所需 |
第二章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要素选编情况 |
第一节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要素选编内容 |
一、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要素的分类 |
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要素选编的具体内容 |
第二节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要素选编分析 |
一、教材中传统文化选编的纵向分析 |
二、教材中传统文化建构的横向分析 |
第三章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要素选编评价及建议 |
第一节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要素选编的优点 |
一、内容安排丰富充实 |
二、依附载体多元互补 |
三、编排方式整散相间 |
四、教学要求与时俱进 |
第二节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要素选编不足之处 |
一、内容需调整,体现公平性 |
二、比重需合理,体现梯度性 |
三、编排需严谨,体现科学性 |
四、建构需系统,体现整体性 |
第三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合理选编传统文化要素的建议 |
一、多元化选编 |
二、择优化选编 |
三、体系化选编 |
四、渐进性选编 |
五、科学化选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部编本”初中语文生态自然环境题材作品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与趋势 |
第一章 基于生态自然环境视野下的初中语文教育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生态与生态自然环境 |
(二)教学价值与教学价值取向 |
二、生态自然环境教育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与表现 |
(一)“部编本”教材的由来 |
(二)生态自然环境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地位与作用 |
(三)“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特点与生态自然环境教学优势 |
(四)“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生态环境题材作品目录 |
第二章 生态自然环境题材作品的价值取向分析 |
一、生态自然环境题材作品的美学价值 |
(一)提升生态自然审美情趣 |
(二)追求作品生态自然美的表达 |
二、生态自然环境题材作品的人文价值 |
(一)追求“知行合一”的生态实践能力 |
(二)构建“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主义 |
三、生态自然环境题材作品的社会价值 |
(一)提升学生生态环境教育水平 |
(二)营造人与自然的生态共存精神内核 |
第三章 生态自然环境作品教学策略研究 |
一、当前生态自然环境教学特点 |
(一)教材选文具有时代性与针对性 |
(二)选文缺少当代生态文明教育范本 |
(三)生态自然环境作品教学创新性不足 |
二、生态自然环境题材作品教学理念探析 |
(一)挖掘作品深层次生态环境教育意识 |
(二)培养学生公共生态服务意识与能力 |
(三)加强生态环境教学设计创新意识 |
(四)树立生态自然环境校本课程开发意识 |
第四章 生态自然环境题材作品教学案例分析与设计 |
一、当前教学案例的优势与不足 |
(一)模式化教学有利于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
(二)生态自然环境作品教学独特性分析较弱 |
(三)教学实践活动的操作性有待提高 |
二、生态自然环境教育教学建议与设计 |
(一)关注“人性”生态环境教育观 |
(二)转变师生生态环境意识解读观 |
(三)提升师生生态环境教育学习观 |
(四)生态自然环境题材作品教学案例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7)初中语文教材德育内容及其实践路径探析 ——以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意义 |
(三) 概念界定 |
(四) 研究综述 |
(五) 研究设计 |
一、初中语文教材德育价值解读 |
(一) 初中语文教材的德育价值取向 |
(二) 初中语文教材的德育价值体现 |
二、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德育内容分析 |
(一) 选文系统 |
(二) 助读系统 |
(三) 作业系统 |
(四) 综合实践系统 |
三、初中语文教材德育实践路径 |
(一) 外显性德育实践路径 |
(二) 渗透性德育实践路径 |
四、结论与建议 |
(一) 结论 |
(二)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8)中学语文教材中文人困厄主题古诗文教育价值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新课标强调立德树人 |
二、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情况不容乐观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有利于更好的落实新课标立德树人的要求 |
二、有利于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提高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文人困厄”主题研究综述 |
二、中学语文教学德育研究 |
三、古诗文与德育教育研究 |
四、中学生挫折教育研究 |
第一章 中学语文教材与“文人困厄”主题古诗文的关系辩证 |
第一节 “文人困厄”主题古诗文的概念 |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人困厄”主题古诗文篇目 |
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材中“文人困厄”主题古诗文的发展演变 |
一、士阶层困厄的原因 |
二、士大夫阶层困厄的原因 |
第二章 “文人困厄”主题古诗文中的儒家文化解读 |
第一节 “文人困厄”主题中彰显的理想人格——君子 |
一、君子的仁义观 |
二、君子的爱国热情 |
三、君子的理想信念 |
第二节 儒家文化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下的当代中学生价值观 |
一、立志成才、德才兼备的理想信念 |
二、真诚善良、乐于助人的社会关爱 |
三、乐天知命、不忧不惧的处事态度 |
第三章 语文课堂与当代中学生的“困厄挫折”教育 |
第一节 中学生挫折教育问卷调查分析 |
一、中学生面对的挫折类型 |
二、挫折类型的形成原因 |
三、中学生面对挫折的态度 |
第二节 语文课堂中重视中学生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
一、让学生与家人相亲 |
二、让学生与学校相融 |
三、让学生与社会和解 |
第三节 “文人困厄”主题古诗文对当代中学生“困厄挫折”的激励意义 |
一、“文人困厄”主题古诗文的创作主体对中学生挫折的激励意义 |
二、“文人困厄”主题古诗文在“阅读教学”中的正面意义 |
三、“文人困厄”主题古诗文在写作教学中的现代意义 |
第四章 “文人困厄”主题古诗文教学研究 |
第一节 “文人困厄”主题古诗文阅读教学研究 |
一、“文人困厄”主题古诗文阅读教学角度 |
二、“文人困厄”主题古诗文阅读教学简案 |
第二节 中学生挫折教育写作教学研究 |
一、命题作文写作:我看挫折 |
二、学生作文中对挫折看法的精彩语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中学生挫折教育问卷调查 |
附录 B:中学生焦虑量表 |
附录 C:中学生抑郁量表 |
附录 D:中学生心理健康自测量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9)初中德育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概念界定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
2 初中德育教科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
2.1 德育教科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选择 |
2.2 德育教科书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
2.2.1 家国情怀教育 |
2.2.2 社会关爱教育 |
2.2.3 人格修养教育 |
2.3 德育教科书中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承接 |
3 初中德育教科书对外国优秀文明成果的借鉴与吸纳 |
3.1 德育教科书中外国优秀文明成果的内容选择 |
3.2 德育教科书关于外国优秀文明成果的体现 |
3.2.1 和平发展思想 |
3.2.2 公平正义思想 |
3.2.3 民主自由思想 |
3.3 德育教科书中外国与中国文明的汇通 |
4 初中德育教科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与融合 |
4.1 德育教科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选择 |
4.2 德育教科书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
4.2.1 国家价值目标 |
4.2.2 社会价值取向 |
4.2.3 个人价值准则 |
4.3 德育教科书中价值观的全面融合 |
5 初中德育教科书的价值追求 |
5.1 初中德育教科书价值取向的总结 |
5.1.1 体现了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统一 |
5.1.2 反映了教科书价值取向的恒定与嬗变 |
5.1.3 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憾与不足 |
5.2 初中德育教科书价值取向的可能走向 |
5.2.1 坚持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的统一 |
5.2.2 体现国际性和保持民族性的结合 |
5.2.3 注重文化的承接古今与融汇中外 |
5.3 德育教科书价值取向的实然与应然 |
6 结语 |
6.1 本研究主要观点概述 |
6.2 本研究的初步探索与不足 |
6.2.1 初步的探索 |
6.2.2 不足与局限 |
6.3 尾声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10)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德育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选题缘由 |
1.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 |
2.小学阶段是道德形成的重要阶段 |
3.英语课程具有丰富的德育意蕴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思路 |
3.研究方法 |
(四)文献综述 |
1.核心概念的界定 |
2.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德育内容的构成分析 |
(一)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德育内容的分析维度 |
1.小学英语教科书德育内容的维度分析 |
2.小学英语教科书不同维度德育内容的构成要素 |
(二)不同年级小学英语教科书德育内容的设置 |
1.三年级英语教科书德育内容凸显自我规范 |
2.四年级英语教科书德育内容倾向维护集体 |
3.五年级英语教科书德育内容突出生态意识 |
4.六年级英语教科书德育内容强化文化意识 |
(三)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德育内容的构成特点 |
1.不同维度德育内容均有体现,德育内容要素丰富 |
2.注重强化人际维度德育内容 |
3.德育内容的比重具有阶段性变化 |
三、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德育内容的呈现分析 |
(一)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单元主题德育内容的呈现 |
1.单元主题贴近学生生活,蕴含丰富的德育价值 |
2.不同年级段单元主题德育内容存在显着差异 |
(二)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插图德育内容的呈现 |
1.插图数量随着年级的提高而递减 |
2.教科书插图偏重体现文化维度的德育内容 |
(三)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结构体系德育内容的呈现 |
1.各体系全面呈现不同维度德育内容,分布广泛 |
2.各体系深度融入德育内容,布局合理 |
(四)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德育内容的呈现特点 |
1.德育内容的呈现具有生动性 |
2.德育内容的呈现具有完整性 |
3.德育内容的呈现具有系统性 |
四、小学英语教科书德育内容教学实施的现状 |
(一)小学英语教科书德育内容教学实施分析 |
1.教师对教科书德育内容认识、理解及重视程度 |
2.教师提炼德育目标的情况 |
3.教师进行德育时所选择的方法 |
(二)小学英语教科书德育内容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1.隐蔽的德育内容难以挖掘 |
2.德育方式单一枯燥 |
3.英语学科的德育价值没有引起重视 |
五、小学英语教科书德育内容设置建议和教学建议 |
(一)教科书德育内容设置建议 |
1.增加教科书文化维度的德育内容比重 |
2.适当扩展热爱祖国的内容,凸显主流价值观 |
3.科学布局德育内容,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
4.协调不同体系德育内容比重,满足各体系的功能特性 |
(二)教学建议 |
1.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科德育重要性的认识 |
2.教师要准确把握教科书德育内容,提升育人质量 |
3.教师要加深对英语课标和相关德育文件的理解和内化 |
4.教师要采用丰富多样的德育方式,强化德育效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小学英语教科书单元主题德育内容明细表 |
附录2:各年级小学英语教科书德育内容明细表 |
附录3:小学英语教科书结构体系德育内容明细表 |
附录4:小学英语教科书插图数量统计表 |
致谢 |
四、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人生观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语文教材中贬谪古诗文对学生挫折教育的影响研究 ——以统编本教材为例[D]. 刘鲜. 延安大学, 2020(12)
- [2]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生态人生观教育研究 ——以人教版为例[D]. 江菲芷. 黄冈师范学院, 2017(02)
- [3]“部编版”初中古诗文教学德育渗透研究[D]. 徐雍.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8)
- [4]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要素选编研究[D]. 岳利玲. 扬州大学, 2016(02)
- [5]诚立身,俭养德——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A]. 吴秀峰,张永刚,胡会群,何燕冰,龙启德.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五卷), 2017
- [6]“部编本”初中语文生态自然环境题材作品教学研究[D]. 王金焰. 湖北师范大学, 2019(08)
- [7]初中语文教材德育内容及其实践路径探析 ——以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D]. 罗丹丹. 西南大学, 2015(12)
- [8]中学语文教材中文人困厄主题古诗文教育价值初探[D]. 何永宏.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9]初中德育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 陶芳铭. 浙江大学, 2017(10)
- [10]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德育内容研究[D]. 郑男.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