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仲丁酯的合成研究

新型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仲丁酯的合成研究

一、氨基甲酸酯类新杀虫剂仲丁威的合成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欣[1](2021)在《在线净化系统的建立及其在食品农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稳中向好,但各类食品安全事故仍然偶有发生。其中,农兽药残留是影响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因素,农兽药残留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农兽药残留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农兽药残留的快速准确检测对于监测和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农兽药残留的分析通常属于痕量级分析,需要样品前处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净化目标成分,除去食品基质,提高结果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本文以在线净化作为前处理新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检测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方法。该方法实现了前处理自动化,减少了繁琐的人工操作,有效地缩短了前处理的时间,可为食品中农兽药残留的分析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利用色谱分离的原理,设计并搭建了一种在线提取净化系统,使传统的离线固相萃取在线自动化。将样品提取液注入系统后,通过计算机软件对两个输液泵的流速及溶剂比例的控制实现目标分析物的富集和纯化等过程。建立了在线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番茄、大米和圆白菜中8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使用0.5%甲酸乙腈溶液进行提取,提取液用氮气吹干后复溶,复溶液进行在线净化后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进行分析。对提取溶剂和在线净化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8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使用在线净化时,3个加标水平下,回收率为73.76%~112.32%,RSDs(n=6)为1.41%~13.14%;LODs为0.01μg/kg~0.3μg/kg,LOQs为0.05μg/kg~1.0μg/kg。使用离线净化时,方法回收率为55.68%~99.13%,RSDs为1.48%~26.46%;LODs为0.05μg/kg~0.3μg/kg,LOQs为0.2μg/kg~0.9μg/kg,净化过程需近80 min。通过在线净化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前处理的效率,只需12 min即可完成样品净化,不需氮吹复溶等繁琐步骤。相对于离线固相萃取方法,该方法回收率高、重复性好,且快速环保,可用于植物性食品中8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检测。建立了在线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猪肉中9种喹诺酮类和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使用乙腈提取,上清液浓缩后用乙腈-水(1:19,v/v)复溶。复溶液完成净化后进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进行分析。对提取条件和在线净化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13种抗生素药物线性良好,使用在线净化时,回收率为75.17%~114.03%,RSDs为0.72%~9.72%;LODs为0.06μg/kg~0.4μg/kg,LOQs为0.2μg/kg~1.3μg/kg。离线净化方法回收率为72.03%~112.01%,RSDs为2.29%~10.34%。相对于离线净化方式,在线净化方法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样品处理的效率,结果准确可靠灵敏,能够满足9种喹诺酮类和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定量分析要求。综上所述,建立的在线提取净化系统可应用于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和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净化分析。在线提取净化方法有效缩短了前处理的时间,节省了实验操作的步骤,避免了固相萃取柱的活化、上样、淋洗和洗脱以及氮吹复溶等繁琐的步骤,相对于离线萃取方法,在准确度、灵敏度、重复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高添[2](2020)在《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一些农药残留测定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于食品样品中农兽药的最大残留量也相应的做出了规定。但因食品样品基质复杂,并且农兽药残留量一般较低,无法利用现有常用仪器对其进行直接检测。因此,以富集待测物、减轻或消除基质效应为目的的样品前处理过程成为仪器检测前所必须的步骤。随着对于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uon,SPE)和磁性固相萃取(Magnetic solid phase extractuon,MSPE)技术逐渐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领域。与传统的液液萃取样品前处理方法相比,这两项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更绿色环保等优点。吸附剂作为SPE和MSPE中的核心,受到了材料学界和分析化学界的广泛重视。因此对于稳定性好,选择性高,吸附能力强的吸附剂的开发仍是目前的工作重点。本文作者在系统的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制备合成了三种不同的多孔复合材料,并将它们分别用作SPE或MSPE的吸附剂。为了评估它们的吸附性能,将它们分别用于富集不同样品中的一些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苯基脲除草剂和苯甲酰脲杀虫剂)残留。使用液相色谱分离检测,建立了测定食品和环境样品中不同种类农药残留的新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重氮盐方法合成了一种氧化石墨烯基复合材料(DABP-GO)。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氮气吸附等温线对其进行了表征。DABP-GO对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表现出了良好的吸附能力。将DABP-GO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建立了一种检测蔬菜样品(冬瓜和小白菜)中痕量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线性范围为1.0~40.0ng/g,冬瓜样品中六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速灭威、残杀威、西维因、异丙威、仲丁威和乙霉威)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在0.3~0.5 ng/g和0.9~1.5 ng/g的范围内,小白菜样品中农药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在0.5~1.0ng/g和1.5~3.0 ng/g的范围内。当分析物浓度为40 ng/g时,日内相对标准偏差(n=5)为2.3~8.2%,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n=5)为4.5~9.2%2.以三苯基膦和苯为结构单元,Fe3O4为磁性源,经傅克氏反应制备了一种磁性超交联聚合物复合材料(Fe3O4/KAPs)。制备的Fe3O4/KAPs可作为磁性吸附剂吸附多种有机物,例如苯基脲除草剂(包括甲氧隆、灭草隆、绿麦隆、绿谷隆和炔草隆),邻苯二甲酸酯类,多环芳烃和氯酚。通过BET 比表面积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Fe3O4/KAPs进行了表征。经乙腈解吸后,各种待测物通过配有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定量检测。对于苯基脲除草剂,通过实验优化了吸附剂用量、萃取时间、样品pH值、离子强度、解吸剂种类和用量。在优化的条件下,五种苯基脲除草剂的响应在0.5到50 ng/mL的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出限在0.05~0.30 ng/mL范围,富集因子范围为60~297,回收率在91.8%~106.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4%。该方法应用于分析三种实际样品(瓶装混合果汁,牛奶和豆浆)中的苯基脲除草剂。结果表明,Fe3O4/KAPs作为磁性固相萃取吸附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3.将由二氨基联苯胺和对苯二甲醛合成的亚胺连接的多孔有机框架共价连接在氨基改性的Fe3O4的表面上,合成了一种磁性多孔有机框架。制备得到的磁性多孔有机框架(缩写为Fe3O4@DABPa)通过氮气吸附等温线、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手段进行了表征。Fe3O4@DABPa对于包括除虫脲、杀虫脲、氟铃脲、氟苯脲、氟虫脲和氟啶脲在内的苯甲酰脲类杀虫剂表现出了良好的吸附性能。通过将基于Fe3O4@DABPa的磁性固相萃取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合起来,建立了一种灵敏的检测环境水样和果汁样品中苯甲酰脲类杀虫剂的方法。该方法线性好(r>0.9900)、检出限低(0.05~0.2 ng/mL)、重现性较好(RSDs<9.55%)。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0.31~110.76%的范围内。该方法对某些实际样品中苯甲酰脲类农药的测定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王守英[3](2020)在《高压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快速筛查养殖环境及水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药是预防、控制病虫害,调节昆虫植物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制剂的总称。它不仅在农业和林业领域应用广泛,同时对调节水质、促进水产养殖的高产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其残留问题也日趋严重;环境中残留的农药在农作物、水生生物中得到蓄积,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水产品中残留的农药除了从环境(水和底泥)中富集而来,主要来源于养殖过程中农药或渔药的使用。目前种植业和养殖业常用的农药主要有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氨基甲酸酯类、咪唑类和三嗪类等等,这些农药均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人们食用含有农药残留较高的水产品或长期暴露于农药浓度较高的环境下可诱发癌症和一些慢性疾病,增加神经系统患病的风险,因此需对养殖环境和水产品中残留的农药进行监管,确保人类健康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目前,有关养殖环境和水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不同种类农药同时测定的研究更是甚少。现有的检测技术存在检测目标单一,检测种类少,很多农药还没有相应的检测方法等问题。另外,现有的监测手段主要是对已知药物的残留进行监测,无法知道测定对象中是否还含有其他药物,存在严重的漏检现象。由于检测技术的局限性,致使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养殖环境和水产品农药污染状况,水产品相关的安全隐患难以被发现,相关安全事故也难以得到正确判断和处理。因此,急需建立养殖环境和水产品中多种类农药快速快速筛查技术,提高检测效率,快速实现残留农药的精准定性,为养殖环境和水产品中农药残留监管、隐患排查、风险评估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本项目针对水产品养殖过程农药污染特征及国内外农药残留监管热点,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构建农药筛查数据库,用于不同样品中农药残留的筛查定性。研究建立了87种农药同时测定的高通量仪器分析方法。根据水体、底泥和水产品的不同特点,对样品前处理技术进行了开发,分别建立了水体、底泥和水产品中87种农药残留的高通量快速筛查技术。最后对崇明地区的养殖环境和水产品中农药残留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对其污染特征和潜在的危害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如下:1. 利用标准溶液及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构建了87种农药的筛查定性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化合物的基本化学信息,色谱保留时间、母离子加合模式和精确质量数,特征碎片精确质量数等。该数据库凭借化合物的色谱、质谱指纹信息实现了样品中残留农药的准确定性。2. 通过质谱条件和液相色谱条件的研究,开发了87种农药同时分析的高通量仪器分析方法。最佳的液相色谱条件为:Accucore a Q-MS色谱柱(100 mm×2.1mm,2.6μm);流速:0.3 m L/min;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含5 mmol/L甲酸铵)和0.1%甲酸甲醇溶液(含5 mmol/L甲酸铵)。最佳质谱条件为:离子源:H-ESI源;喷雾电压:3200 V(+),2800 V(-);辅气加热温度:350℃;离子传输管温度:325℃;扫描模式:Full Scan/dd-MS2(Top N)模式;扫描范围:100~1000 m/z;分辨率:70000(Full MS);17500(MS/MS);触发阈值:5×105(Full MS);1×105(MS/MS)。在最佳仪器分析条件下,目标物峰形尖锐,灵敏度较高,4对同分异构体得到有效分离,实现了87种化合物准确定性的目的。3. 建立了养殖水体中87种农药同时测定的快速筛查方法,其中71种农药筛查限在0.002μg/L~0.04μg/L之间,11种农药筛查限在0.04μg/L~1μg/L之间,5种农药筛查限大于1μg/L。该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较好,灵敏度高,定性准确,可用于养殖水体中未知农药的快速定性和半定量分析。4. 建立了底泥中87种农药同时测定的快速筛查方法,其中75种农药筛查限在1μg/kg~25μg/kg之间,8种农药筛查限在25μg/kg~200μg/kg之间,4种农药筛查限大于200μg/kg。该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且准确度较高,可用于底泥中未知农药的快速定性和半定量分析。5. 建立了水产品中87种农药残留同时测定的快速筛查方法。在草鱼、虾基质中,有71种农药的筛查限在1μg/kg~25μg/kg之间;9种农药筛查限在25μg/kg~100μg/kg之间;7种农药筛查限大于100μg/kg。在河蟹基质中,有61种农药筛查限在1μg/kg~25μg/kg之间;6种农药筛查限在25μg/kg~100μg/kg之间;20种农药筛查限大于100μg/kg。该方法操作简便、适用性较强,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好,能够满足水产品中多种农药筛查的需求。6. 对崇明地区养殖环境和水产品进行农药残留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养殖水体的进水口农药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等领域的农药使用;2个池塘水中分别检出的阿维菌素、乙氧喹啉含量超过了400 ng/L,增加了水产品富集的风险;个别池塘有禁用渔药五氯酚钠检出,但含量未超过GB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10μg/L。(2)有2个池塘进水口底泥分别检出的辛硫磷和久效威,含量大于20μg/kg,应关注由此给水产品质量带来的风险。(3)水产品中乙氧喹啉、扑草净和辛硫磷检出频率较高;但残留量低,不超过2.00μg/kg,其中2个草鱼中乙氧喹啉残留量大于200μg/kg,超过了欧盟0.05 mg/kg限量标准的要求,今后应对此加以关注。

徐垒[4](2019)在《黄浦江流域水体中农药的赋存特征及高效净化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揭示黄浦江流域农药的分布和风险,分析了四个季节的16个采样点采集的水样中29种农药浓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及其对三种不同营养级生物(鱼类、水蚤和绿藻)的风险熵(RQ)。这29种农药包括4种氨基甲酸酯类,2种苯并咪唑类,6种烟碱类及酰胺类,2种有机磷类,9种三唑类和6种其他类。18种农药的检出频率为100%,反映了该地区农药的广泛使用。水样中目标农药的检出浓度范围为<LOQ–607.3 ng L-1,多菌灵的检出浓度最高(春季,607.3 ng L-1),噻嗪酮的检出浓度最低(夏季、秋季和冬季,<LOQ)。从太湖到入海口的农药浓度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郊区或市区达到最高值,这与农药的使用和这些地区的支流的汇入密切相关。与此同时,市区农药消耗量巨大,对地表水中农药浓度的贡献不容忽视。在市区及郊区,冬季29种农药总浓度(1037.6 ng L-1)高于夏季(788.82 ng L-1),表明低流量和低温可能导致冬季浓度较高。RQ值的空间和时间变化趋势与农药浓度的趋势基本一致。对于不同的生物,农药浓度和RQ值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对于鱼类、水蚤和绿藻来说,风险最高的农药分别是三唑类、氨基甲酸酯类、烟碱类及酰胺类。在河流采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评估了A、B、C、D四个自来水厂29种农药的浓度变化以及三类人群(成人、儿童、婴儿)的人体暴露风险水平,结果发现水厂原水中农药浓度在夏季或者秋季最低,在春季或者冬季最高。原水中农药浓度范围为<LOQ至2391.3 ng L-1,而出厂水中的浓度范围降低至<LOQ至269 ng L-1。经过水厂不同工艺处理后农药浓度降低显着,出厂水农药的平均浓度约为4.7 ng L-1,其中苯并咪唑类、有机磷类和其他类农药的去除率>85%,烟碱类及酰胺类平均去除率相对较低(51.4%)。深度处理工艺贡献率远高于传统处理工艺,低温会影响生物活性炭(BAC)工艺的去除效率。含超滤工艺的D水厂平均去除率要高于A、B、C三个水厂,表明超滤工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药的去除。总有机碳(TOC)与农药浓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选取的七种检出频率与检出浓度较高的农药中,R2最高达到了0.98(稻瘟灵),最低为0.87(水胺硫磷),这说明TOC可能是影响农药浓度分布的重要因素。人体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单个农药的预计每日摄入量(EDI)值远低于允许每日摄入量(ADI),这说明单个农药不存在慢性毒性风险,但是水体中多种农药可能发生协同作用,这有待继续研究。出厂水的EDI值相比原水降低了67%,且比ADI值低3至9个数量级。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处理工艺对农药的去除,在实验室水平上深入研究了高锰酸盐(PM)的有机活化与无机活化。PM是水处理中广泛使用的氧化剂,然而PM对微污染物的氧化速率是可变的,取决于某些微污染物的电子密度。本研究使用农药(多菌灵,CBZ)作为目标微污染物,分别比较了苯醌(BQ)和亚硫酸氢盐(BS)对PM的有机和无机活化。发现PM/BQ和PM/BS系统都可以加速CBZ的降解,具有不同的降解速率。PM/BS系统在15秒内完成CBZ的降解(去除率96.6%),而PM/BQ系统耗时2小时实现95.7%的去除。[PM]ο:[BS]ο和[PM]ο:[BQ]ο的最佳摩尔比分别为1:5和1:0.1。PM/BQ和PM/BS系统中CBZ的降解均取决于溶解氧(DO)浓度。当DO约为0.5 mg L-1时,PM/BQ和PM/BS系统在2 h后去除CBZ的比例分别仅为3.6%和36.8%,显着低于9.1 mg L-1 DO(去除率分别为95.7%和96.6%)。通过淬火实验推测PM/BQ系统的强化降解主要归因于Mn(III)和1O2的形成,而SO5·-和SO4·-的形成是PM/BS系统的加速降解的主要原因。Mn(III)在PM/BS系统中只发挥了有限的作用。确定了CBZ在PM/BQ和PM/BS体系中的转化产物,并提出了降解途径,包括脱氢、烷基化、羧化和羟基化反应。BS对PM的无机活化在不同水基质下表现出较高的降解速率和稳定性,表明其在水处理中的潜在工程应用价值。

夏玮彤[5](2019)在《仲丁威对映体立体选择性生物效应和降解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手性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手性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原子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但是其生物活性、毒性、环境行为等可能存在显着差异。仅从外消旋水平对手性农药进行评价显然不够准确。仲丁威是一种氨基甲酸酯类手性杀虫剂,用于田间防治褐飞虱、防治卫生害虫,至今尚无仲丁威对映体在环境中的选择性研究。本论文系统的探究了仲丁威对映体的选择性行为,为系统准确的评估其环境风险提供可靠数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乙腈和0.1%甲酸水(60:40,v/v),柱温20℃,流速0.3 mL/min,在大赛璐IG-3(粒径3 μm,ID 250 × 4.6 mm)手性色谱柱分离仲丁威对映体。比较仲丁威的实测圆二色谱图以及计算圆二色谱图确定了仲丁威对映体的绝对构型,同时测定两个对映体的比旋光度。最终确定从大赛璐IG-3手性色谱柱第一个被洗脱出来的对映体为R-(+)-仲丁威,第二个则为S-(-)-仲丁威。(2)建立了一个可靠灵敏的仲丁威对映体在蔬菜以及环境样品中的检测分析方法,能够满足仲丁威在蔬菜和环境样品的残留检测要求。仲丁威对映体在0.5~50 mg/L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R2>0.996),仲丁威对映体在这四种基质中的平均回收率为 81.4~102.2%之间,日内 RSDs(n=5)在 1.8~6.6%之间,日间 RSDs(n=15)为 3.0~5.7%之间,LOD 在 0.05~0.16 μg/kg 之间,LOQ 在 0.16~0.40 μg/kg 之间。(3)从对映体水平对仲丁威对映体进行三种靶标生物的杀虫活性以及酶抑制活性研究。室内测定结果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结果相似,R-(+)-仲丁威是高效体,S-(-)-仲丁威是低效体。R-体对褐飞虱和淡色库蚊的活性是S-体的2.7-3.0倍;仲丁威的S-体对家蝇几乎没有杀虫活性,S-仲丁威对苍蝇头部的乙酰胆碱酯酶几乎没有抑制活性;至于仲丁威外消旋与两个对映体对淡色库蚊幼虫粗酶和褐飞虱粗酶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R-体的活性是S-体的3.0-3.2倍。(4)从对映体水平对仲丁威的三种非靶标生物蛋白核小球藻、斑马鱼胚胎和HepG2细胞进行急性毒性研究,S-体的毒性是R-体的1.3~1.7倍。(5)研究了仲丁威对映体在田间条件下的黄瓜和不同土壤室内孵育试验的选择性降解。发现R-仲丁威在黄瓜上优先降解,S-仲丁威富集,R体的降解速度是S体的1.6倍。而在室内三种土壤孵育实验中,均未发现仲丁威的选择性降解。其中,有氧条件下仲丁威对映体的降解速度比渍水土壤中的速度快,说明好氧微生物在仲丁威对映体的土壤降解中起主要作用。仲丁威对映体在吉林土壤中的降解速度最快,江苏土壤次之,最后是江西土壤,其降解速度可能与土壤中有机碳和氮含量有关。在单一对映体江苏土壤孵育试验中,两个对映体的降解速度几乎相同,且没有对映体之间的转化。(6)建立了仲丁威对映体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分析方法,仲丁威对映体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回收率在97.2~99.3%之间,RSDs在1.0~1.8%之间。同时研究了仲丁威在肝微粒体中的选择性降解。仲丁威在肝微粒体的孵育体系中,R体和S体的降解速率相近,且仲丁威两个对映体之间不存在选择性差异,没有对映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王小兰[6](2019)在《新型多孔有机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一些农药残留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由于各类农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一些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农药种类繁多、样品基质复杂、目标物含量较低,这促使检测农药残留的高灵敏分析技术不断发展。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是实现高灵敏度检测的关键。固相萃取技术(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和磁性固相萃取技术(Magnetic Solid-phase Extraction,MSPE)以操作简单、萃取时间短、有机溶剂用量少等优点在样品前处理技术中脱颖而出。而吸附剂是高效SPE和MSPE的关键,所以新型吸附剂是研究者目前研究的重点。本论文在详细查阅、调研和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制备出几种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将其用作SPE和MSPE吸附剂,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或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相结合,建立了高灵敏度检测农药残留的新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1,3,5-三甲酰基间苯三酚(Tp)和对二氨基偶氮苯(Azo)之间醛-胺席夫碱缩合反应,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通过简单环保的机械化学研磨法成功制备了一种共价有机框架材料TpAzo。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粉末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和热重分析对TpAzo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TpAzo具有片状形貌,丰富的孔隙结构和较高的热稳定性。研究了将其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萃取果汁,番茄和白萝卜样品中的苯基脲类杀虫剂(benzoylurea insecticides,BUs)。实验考察了影响TpAzo的萃取效率的主要因素。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进行分析,在最佳条件下,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待测物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果汁样品为1.0-160.0 ng mL-1,番茄和白萝卜样品为0.5-80.0 ng g-1,相关系数为0.9956-0.9999。同时该方法获得了较低的检出限:果汁样品为0.1-0.2 ng mL-1,番茄和白萝卜样品为0.05-0.1 ng g-1。分析物的回收率为84.1%-108.6%。此外,通过萃取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邻苯二甲酸酯、苯基脲类除草剂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研究了TpAzo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TpAzo与分析物之间的π堆积和疏水相互作用对吸附起重要作用。2.合成了基于邻羟基偶氮苯的有机聚合物,并将其作为固相萃取(SPE)的吸附剂,用于牛奶、白葡萄酒和果汁样品中五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速灭威、西维因、异丙威、丁苯威和乙霉威)农药残留的萃取。对影响SPE的主要因素(样品体积、上样速率、样品溶液pH、解吸条件以及SPE柱的可重复利用性)进行了优化。在最佳条件下,牛奶和白葡萄酒样品中待测物的线性范围为1.0-320.0 ng mL-1,果汁样品的线性范围为0.5-160.0 ng mL-1,相关系数为0.9956-0.9998。氨基甲酸酯的方法回收率为82.0%-110.0%,果汁样品的待测农药的检出限为0.06-0.20 ng mL-1,牛奶和白葡萄酒样品中待测农药的检出限为0.12-0.40 ng mL-1。通过萃取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氨基甲酸酯类、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内分泌干扰物和多环芳烃),研究了吸附剂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剂与分析物之间存在的氢键有利于吸附,但强疏水性对吸附具有不利影响。3.在水溶液中合成了磁性多孔有机聚合物的复合材料(MOPs),该方法环境友好。将MOPs用作磁性固相萃取(MSPE)吸附材料,建立了一种从果汁中检测苯基脲除草剂(灭草隆、绿麦隆、异丙隆和绿谷隆)的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实际样品待测农药的线性范围为1.0-160.0 ng mL-1,相关系数为0.9996-0.9999。四种苯基脲除草剂的方法回收率为90.5-107.9%。在两种实际样品中待测农药的检出限为0.1-0.2 ng mL-1。4.通过共沉淀法合成磁性多孔共价三嗪基有机聚合物(M-PCTP)。M-PCTP结合了PCTP的多孔和Fe3O4纳米颗粒的磁性性质,具有多孔结构和良好的磁性。研究了将M-PCTP用作磁性固相萃取(MSPE)吸附剂从柠檬水样品中萃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杀威、西维因、异丙威、仲丁威和乙霉威),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在最佳条件下,实际样品中待测农药的线性范围为0.1-0.6至80.0 ng mL-1,相关系数为0.9882-0.9983。该方法对五种氨基甲酸酯的方法回收率为86.7-106.7%。柠檬水样品中待测农药的检出限为0.02-0.20 ng mL-1。

杨保军[7](2019)在《褐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褐飞虱是危害水稻最重要的害虫之一,容易暴发成灾,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一直以来,防治褐飞虱的主要措施是使用化学杀虫剂,然而化学杀虫剂过度使用已经导致田间褐飞虱种群对大部分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为了解决褐飞虱防治中有效药剂品种不足、抗药性风险突出等问题,近年来加大了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chlorpyrifos)的用量,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毒死蜱抗性问题。阐明褐飞虱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生化与分子机制是抗性治理的基础,褐飞虱对杀虫剂的抗性主要涉及靶标不敏感和由解毒酶过量表达所引起的代谢抗性。乙酰胆碱酯酶(AChEs)点突变可造成昆虫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靶标不敏感。代谢抗性通常是由羧酸酯酶(CarEs)、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P450s)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等解毒酶酶系量或质的改变所引起。害虫抗药性伴随的适合度代价是抗药性治理的基础之一,对害虫的有效防治至关重要。为了明确褐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机制和由此带来的适合度代价,在室内筛选获得毒死蜱抗性褐飞虱品系的基础上,本研究着重从靶标变异和代谢增强两个方面阐明其抗药性机制,并对抗性试虫的适合度代价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褐飞虱抗药性治理提供理论支撑。一、褐飞虱AChE点突变对毒死蜱敏感性的影响以田间褐飞虱种群为初始虫源,用毒死蜱连续筛选9代和不筛选获得了一个抗性品系R9和一个相对敏感品系S9,R9品系抗性倍数为253.08倍。在抗性品系中,增效剂 PBO(piperonyl butoxide)和 TPP(triphenyl phosphate)对毒死蜱均表现出一定增效作用,但增效倍数均在3.0以下,表明还有非代谢抗性机制如靶标抗性参与褐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与S9品系相比,R9抗性品系试虫AChEs粗蛋白对底物碘代硫代乙酰胆碱(ATChI)具有较低的亲和力(Km)和较低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表明靶标不敏感可能参与了褐飞虱对毒死蜱抗性的形成。对比R9和S9的AChE序列,在R9品系试虫乙酰胆碱酯酶1(NlAChE1)发现三个点突变(G119S、F331C和I332L),而在乙酰胆碱酯酶2(NlAChE2)没有任何点突变。异源重组NlAChE1的G119S和F331C突变体,发现这两个突变体对毒死蜱的敏感性显着降低。虽然I332L并不影响毒死蜱对NlAChE1的敏感性,但可以增强对F331C的敏感性,即双突变F331C/I332L造成的NlAChE1敏感性下降更多;同时,I332L还可以弥补F331C造成的NlAChEl对内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催化效率下降的不利影响,从而维持AChE的正常功能,有利于双突变在抗性个体中的维持和稳定。二、羧酸酯酶和P450酶系在褐飞虱对毒死蜱抗性中的作用对R9品系进一步用毒死蜱筛选至16代,获得毒死蜱抗性品系R16(抗性倍数为404.33)。在R16品系中的增效实验结果显示,TPP的增效倍数为2.55,PBO为6.34,而DEM未表现出显着的增效作用,表明羧酸酯酶和P450酶系均参与了对毒死蜱的代谢抗性。从NCBI褐飞虱基因组数据库中获得与杀虫剂抗性相关的羧酸酯酶基因11个、P450家族CYP3和CYP4家族的基因38个,并对这些基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褐飞虱R16抗性品系有4个羧酸酯酶基因出现过量表达,其中α酯酶NlXP一022186544.1基因的表达量增加最高,差异倍数大于12;有9个P450基因出现过量表达,其中Clade 3家族有4个基因过量表达,以CYP6AY1表达差异最高,达14倍;Clade4家族有5个基因出现过量表达,以CYP4C67表达差异最高,达6.6倍。RNAi分析了 4个过量表达的羧酸酯酶在毒死蜱对R16品系敏感性中的作用,发现N1XP022186544.1基因对抗性产生所发挥作用最大,表明这一基因可能参与褐飞虱对毒死蜱抗性的形成。此外还建立了褐飞虱体内毒死蜱代谢物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检测方法,以4000 μg/mL毒死蜱(CPS)点滴处理褐飞虱4龄若虫,12 h后死虫样品中可检测到有毒死蜱生物增毒转化代谢物毒死蜱氧(CPO)出现。由于过量表达的P450基因较多,且P450涉及到毒死蜱的增毒和解毒代谢两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实验,挖掘参与毒死蜱抗性形成的P450基因。三、温度对褐飞虱抗毒死蜱品系适合度代价的影响以毒死蜱抗性品系R9和相对敏感品系S9为供试昆虫,比较了不同温度对抗性品系适合度代价的影响。构建的两个品系生命表结果表明,25℃条件下R9抗性品系的相对适合度只有S9的0.21。同时发现,R9品系适合度代价与温度有关,高温下适合度代价提高,而低温下适合度代价降低,比如32℃时的相对适合度为0.17,而18℃时相对适合度为为0.53。经恒温热激处理,与S9品系相比,R9品系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而在冷激处理后二者恢复时间相当。褐飞虱抗药性提升了抗性试虫对低温的适合能力,对环境因子适应能力的增强加大了褐飞虱对毒死蜱抗性扩散的风险。

周博[8](2019)在《福建省九龙江、晋江和闽江表层水中农药复合污染特征及初步安全风险评价》文中提出农药在保障农产品生产和供给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也导致了严重的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农药在生产和使用中,通过多种渠道进入水环境,威胁着饮用水水质安全和水生生态系统安全。我国批准生产使用的农药多达400多种,也呈现从高毒高残留向低毒低残留、从脂溶性向水溶性的发展趋势,但是,水中多种类农药同时存在的复合污染相关研究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针对我国常用的349种农药,利用LLE和SPE前处理方法,结合GC-MS和LC-MS/MS检测技术,建立了表层水中多种类农药的同时分析方法体系,应用于福建省主要饮用水源(九龙江、晋江、闽江)表层水中农药复合污染的研究,摸清农药复合污染特征,并进行了初步的安全风险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表层水中多种类农药同时分析方法体系的建立针对选定的349种目标农药,根据其极性(脂溶性和水溶性)差异,分别利用GC-MS和LC-MSMS检测技术,结合LLE和SPE前处理富集和净化技术,建立了表层水中多种类农药同时分析的方法体系,240种中弱极性农药选用LLE+GC-MS分析,109种强极性和离子型农药选用SPE+LC-MS/MS法检测。针对适用于LLE+GC-MS分析的240种目标农药,在最优化的质谱参数和分离条件下,90%以上的目标农药在浓度范围线性良好,R2均大于0.99,仪器检出限在0.5~10 μg/L之间。采用替代物法为定量手段,在加标浓度20 ng/L水平下,192种农药的回收率在44.5~128.6%之间,RSD(n=4)范围在0.8~30.4%;在加标浓度100 ng/L水平下,223种农药回收率在46.2~124.6%之间,RSD(n=4)范围在1.5~36.6%。方法检出限在0.1~20 ng/L之间。针对适用于SPE+LC-MS/MS分析的109种目标农药,在最优化的质谱参数和分离条件下,90%以上的目标农药在浓度范围线性良好,R2均大于0.99,仪器检出限在0.01~20 μg/L之间。采用替代物法为定量手段,在加标浓度20 ng/L水平下,94种农药的回收率在45.4~128.4%之间,RSD(n=4)范围在0.8~19.1%;在加标浓度100 ng/L水平下,89种农药回收率在40.8~127.9%之间,RSD(n=4)范围在1.5~19.8%。方法检出限在0.1~5.0 ng/L之间,充分满足表层水中多种类农药的检测需求。方法灵敏、准确、可靠,充分满足表层水中多种类农药检测的相关要求。2.福建主要饮用水源水中农药复合污染特征研究运用上述建立的分析方法,分别于2018年5月、10月、11月对九龙江、晋江和闽江55个站位表层水中的农药污染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相较于国内外研究,本次检出农药种类更为多样和复杂,九龙江、晋江和闽江分别检出农药16类46种、12类25种和13类29种;各站位检出农药总量范围为42.2~2022.1 ng/L、63.1~343.9 ng/L、231.0~443.3 ng/L。三条水系的检出农药特征如下:(1)除了传统农药外,唑类、苯胺类、甲氧丙烯酸酯类、新烟碱类、脲类和嘧啶类等农药对检出总量贡献较大;(2)整体上,九龙江检出种类最多、检出浓度也较高,闽江次之,九龙江和闽江中检出总量最大的是唑类农药,而晋江中检出总量最大的是苯胺类农药;(3)三江在各站位的检出总量呈现一定规律,九龙江检出总量自上游至下游成增大的趋势,支流检出浓度和种类整体较高;晋江中下游检出浓度明显高于上游;闽江由于唑类农药比值高达70%,各站位检出总量相差不大。(4)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新型农药的检出情况:如新烟碱类农药的噻虫胺和噻虫嗪在三江的一半站位均有检出;吡草酮(Cmax:139.6ng/L,100%)在闽江中高频、高浓度检出:嘧霉胺、烯酰吗啉以及醚菌酯在晋江、闽江为高频、低浓检出(100%,<10.0 ng/L);嘧啶类农药氟苯嘧啶醇仅在九龙江检出;(5)九龙江流域检出浓度大于200.0 ng/L的农药有多菌灵、粉唑醇和特丁隆,其中多菌灵的最高浓度达911.8 ng/L;晋江中苯胺灵的检出浓度最高,为172.5 ng/L,闽江中吡草酮的检出浓度最高,为139.6 ng/L,其他检出农药的浓度均低于100.0 ng/L。3.福建省主要饮用水源水中检出农药的初步安全风险评价依据我国《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技术细则》及国内外相关水质标准,对福建省三个主要饮用水源水中检出农药进行了初步安全评价。其中,以检出最高浓度计算,九龙江中多菌灵、特丁隆、乙草胺和氧乐果等10种农药超出对应限值,而晋江仅有苯胺灵、闽江仅有吡草酮检出浓度超过对应限值。以风险商值法计算检出农药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结果表明:大多数检出农药处于低风险水平,仅多菌灵在三条流域均处于中等风险和高风险之间;九龙江相较于晋江和闽江,检出的高风险农药最多,氯虫苯甲酰胺、乙草胺、氧乐果的风险商值极高,尤其值得关注。本研究结果为水中多种类农药的分析监测提供了技术手段,为风险评价和农药管理提供了科学数据。

李江平[9](2019)在《蔬菜大棚从业环境对健康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职业环境暴露对健康的影响已得到众多研究者的证实,而一定数量的农业从业者在农业行为过程中长期处于高危险因素的暴露,其对从业者的健康影响已受到卫生行政部门和学者们的关注。相比于其他农业从业人员,大棚从业者的生产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长期高温高湿的密闭环境以及无季节限制的作业时间和高频率的农药使用等容易导致有毒有害物质的累积暴露,同时结合高强度的体力劳作,作业环境对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影响,而蔬菜大棚从业者作为城市每日新鲜蔬菜供应链的基础,其健康状态和影响因素应当得到关注和重视。目的:根据研究对象的问卷调查信息和健康体检信息以及大棚蔬菜及棚内土壤农药残留检测信息,研究棚内作业环境暴露对蔬菜大棚从业者的健康影响,进而拟合环境暴露和健康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作业环境暴露和健康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问卷调查部分研究对象来源于银川市郊的四个大棚蔬菜种植村,采用结构化的调查问卷于2015年到2017年进行连续三年的问卷调查,每年不重复的随机抽取对应村子的居民小组一个,将所有大棚从业者作为潜在的受访对象,在获得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法获取个人基本信息和从业情况以及健康状况等相关资料。问卷数据初步核查后录入Epidata数据库进行对比检查,然后采用多重填补方法对缺失值进行填补,依据棚内工作特征采用潜在类别分析将从业者聚类,并根据类别采用遗传倾向匹配得分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匹配为高低两暴露组,对匹配后自我报告系统性疾病进行差异性检验,将检验具有统计学显着性的疾病采用有向无环图法进行疾病致病因素的通路分析。第二:客观测量部分研究对象来源于问卷调查中的部分样本,在问卷调查过程中若从业者同意接受健康体检和棚内样本的采集则将其作为此部分的研究对象,健康体检工作由银川市国泰医院健康体检车和医生统一进行;棚内蔬菜和土壤的样品采集采用梅花布点法,其中蔬菜主要采集其食用部分,同时兼顾空间的上、中、下位置及蔬菜成熟情况,五个点共采集蔬菜约为0.5千克,土壤样本在采集前先将5cm的表皮土壤清除,采集5到15cm深度的土壤作为样本,每个点采样约0.2Kg,每棚采样总计约1Kg,采集后的样本于6小时之内送回实验室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农药残留和生理生化指标按照人棚一对一匹配后进行缺失数据的多重填补,填补后的数据采用断点回归的方法确定农药残留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从而判定影响的因果效应。结果:研究结果分两部分展示,分别为问卷调查和客观测量指标,如下:第一:问卷调查部分共1368名大棚从业者完成问卷调查,根据棚内从业特点将其划分为两组,高暴露组和低暴露组,匹配后的数据显示高暴露组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病率为7.91%,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患病率为15.56%,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为21.43%,三种系统疾病的患病率显着高于低暴露组。棚内工作年限在心血管疾病的致病网络上具有统计学显着性,工作年限每增加一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提高7.6‰;混合农药使用频率高、喷洒过程中不检查器械是否漏药和低个人防护措施得分对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具有显着促进作用,分别可以提高13.56%,20.11%和42.62%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发生;亲自喷洒农药比例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原因,高比例亲自喷洒农药的从业者可提高14.90%的发生机率,较长的农药喷洒间隔可以降低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率,每延长一天喷洒农药即可降低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的1.21%。第二:客观测量部分影响机体生理生化指标的蔬菜农药残留数量较土壤农药残留多,同时一部分农药残留对指标的影响跳跃点较国家农药残留量的限值低;蔬菜农药残留中的氨基甲酸酯类对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的影响中克百威和甲萘威可有效降低LDL-C的含量,而仲丁威则可增加其含量;拟除虫菊酯类(氟氯氰和氯氰菊酯)可升高LDL-C在机体内的含量;而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灭线磷)对LDL-C的影响则是抑制的。蔬菜农药残留的氨基甲酸酯类中的仲丁威对IgG(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的影响具有促进作用,而甲萘威对其则是抑制的;同样,灭线磷对IgG的影响是抑制的。蔬菜和土壤农药残留对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显着性,其中蔬菜中的氟氯氰可升高MCH的含量,而甲萘威、氰戊菊酯、灭线磷、马拉硫磷和毒死蜱则对MCH的影响是负向的;土壤中的速灭威对MCH的影响是抑制的,甲基对硫磷和杀螟硫磷对MCH的影响是积极的。结论:本文得到以下几点研究结论:⑴蔬菜大棚从业环境高暴露组的心血管系统疾病、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的患病率高于低暴露组;⑵棚内工作环境对健康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中以心血管系统疾病、骨骼肌肉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主要环境致病因素包括大棚从业年限、农药混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得分以及防护意识等;⑶蔬菜农药残留可影响从业者的生理生化指标;⑷蔬菜和土壤农药残留均会影响MCH,可能会造成从业者贫血的发生;⑸部分农药残留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点较国家农药残留限值低,可能由于长期低剂量的农药暴露导致集体对农药残留的敏感性增加。

朱诗君[10](2018)在《Pseudomonas sp.XWY-1降解西维因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西维因(Carbaryl,1-萘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和林业害虫防治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由于西维因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对人类和生态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2008年欧盟化学药品审查委员会将其列为第三类致癌物质,并提出禁止使用西维因。我国已经将西维因列为限制使用农药,但是目前仍在地表水中检测到西维因。因此,环境中的西维因需要消除。微生物在西维因降解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分离到一株西维因降解菌株Pseudomonas sp.XWY-1;推测了菌株XWY-1中的西维因降解途径;克隆了其西维因水解酶基因;鉴定了西维因水解酶的关键氨基酸残基;分析了菌株XWY-1的基因组并发现质粒pXWY带有西维因降解相关的基因簇;研究了质粒pXWY的水平转移情况。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阐明细菌降解西维因的分子机制。一、西维因降解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通过富集培养的方法,从西维因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西维因降解菌株XW Y-1。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基于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Pseudomonas sp.。菌株XWY-1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7.0。当250 mL三角瓶的装液量小于100.0 mL时,菌株XWY-1的生长良好。菌株XWY-1可以利用葡萄糖、麦芽糖、琥珀酸和甘油作为碳源生长,其中葡萄糖为最适碳源。菌株XWY-I可以利用硝酸钾、氯化铵、尿素、蛋白胨、酵母浸提物及甘氨酸作为氮源生长,其中酵母浸提物为最适氮源。二、菌株XWY-1降解西维因的特性研究及代谢途径的推测菌株XWY-1可以利用西维因作为唯一碳源生长。在30℃下,它可以在30 h内完全降解50.0 mg·L-1的西维因。菌株XWY-1降解西维因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0。当250 mL三角瓶装液量小于100.0 mL时,菌株XWY-1对西维因的降解效果良好。接种量的增加促进菌株XWY-1降解西维因。通过HPLC-MS/MS鉴定菌株XWY-1降解西维因的代谢产物,但只检测到了 1-萘酚。因此,我们测定了菌株对已报道的典型西维因降解途径中关键代谢产物的利用情况,它们包括1-萘酚、水杨酸和龙胆酸,结果显示菌株XWY-1可以利用这些底物作为唯一碳源生长。据此,我们推测在菌株XWY-1中存在典型的西维因降解途径,即西维因首先水解成1-萘酚,然后转化为水杨酸,水杨酸羟化生成龙胆酸,再经过一系列步骤,最后进入TCA循环。三、西维因水解酶基因mcbA的克隆表达及关键氨基酸残基的鉴定西维因水解酶是负责西维因降解起始步骤的酶。我们通过建立转座子插入突变文库的方法从菌株XWY-1中克隆到一个大小为2364 bp西维因水解酶基因mcbA。将mcbA在E.coli BL21进行异源表达,并对产物进行了纯化。产物在SDS-PAGE上的大小约为80.0 kDa,与推测的蛋白大一致。McbA属于脂酶家族,该酶水解西维因的最适条件为40℃和pH 7.0。Cu2+与Hg2+显着抑制酶活,而Co2+、Ni2+与Zn2+显着促进酶活,Ca2+与Fe2+对酶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Mn2+对酶活没有明显影响。McbA可以水解多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其中对异丙威的水解活性最高,其后依次是仲丁威、西维因、呋喃丹、涕灭威与残杀威。但是没有检测到McbA对灭多威与杀线威的水解活性。McbA水解西维因的Km和kcat值分别为77.67±12.31μM和2.12±0.10 s-1。通过Interpro在McbA的447aa-594aa区域预测到一个PHP-like区域,该区域包含 5 个组氨酸残基,分别为 His451、His464、His467、His477 及 His504。通过 overlap PCR获得将5个组氨酸残基分别替换为丙氨酸残基以及将His467与His477同时替换为丙氨酸的突变酶,分别为 McbAH451A、McbAH464A、McbAH467A、McbAH477A、McbAH504A和 McbA1 H467A&H477A。酶活测定显示,McbAH467A、McbAH477A、McbAH504A 以及McbAH467A&H477A分别失去 67.32%、21.72%、98.66%与 92.72%的活性,而 McbAH451A与McbAH464A的酶活与野生型McbA没有明显差异。因此His504是McbA的最关键氨基酸残基,而His467与His477同样对McbA水解西维因有很大的影响。四、菌株XWY-1的基因组分析委托上海凌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定了菌株XWY-1的基因组。它的大小为6,297,253 bp,包括一个染色体(5,902,716 bp;G+C%为 61.9%)以及一个质粒 pXWY(394,537 bp;G+C%为 56.3%)。基因组的全局比对表明Pseudomonas sp.XWY-1 基因组与P.putida KT2440、P.putida F1、P.putida ND6 以及Pseudomonas sp.C5pp 的基因组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分析了菌株XWY-1对芳香族化合物的代谢网络,表明菌株XWY-1可以降解多种芳香族化合物,随后通过KEGG分析了该菌的含氮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的代谢网络,表明菌株XWY-1具有代谢多样性。通过与P.putida KT2440的对比发现,两个菌株在这些化合物的代谢网络上呈现高度的相似性。在质粒pXWY的269,196 bp-318,071 bp处找到了一个大小为48,876 bp的基因簇。它与已报道的Pseudomonas sp.C5pp中位于染色体上的一个西维因降解基因簇mcb(mcbABCDEFGHIJKLMNOPQ)有很高的相似性,因此推测质粒pXWY在菌株XWY-1中负责西维因的降解。五、质粒pXWY的功能验证及其水平转移的初步研究通过质粒消除得到一株无质粒的突变菌株XWY-NP。该菌株丧失了降解西维因、1-萘酚、水杨酸以及龙胆酸的能力,这些结果表明质粒pXWY在菌株XWY中负责西维因的降解。研究了质粒 pXWY 在菌株 XWY-1 与受体菌株 Alcaligenesfaecalis JQ135、P.putida KT2440、Sphingomonas sp.RW1、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PR4、Paenarthrobacter sp.YJN-5间的水平转移。发现pXWY能转移到A.faecalis JQ135与P.putda KT2440中,将其分别命名为JQ135-pXWY和KT2440-pXWY。在不添加西维因的LB培养基中对菌株进行传代时,质粒pXWY可以在原宿主菌株XWY-1中稳定传代,但是在菌株JQ135-pXWY和KT2440-pXWY稳定性不高。在JQ135-pXWY中传至第二代时,质粒pXWY的丢失率在90.0%以上,而KT2440-pXWY的质粒丢失率约为60.0%。添加西维因有利于维持质粒pXWY的稳定,在500.0 mg·L-1的西维因存在的条件下,质粒pXWY可以在KT2440-pXWY中稳定传代。KT2440-pXWY可以在30 h内降解将近50.0 mg·L-1的西维因,意味着质粒pXWY赋予它降解西维因的能力,这也表明质粒pXWY在生物修复西维因污染环境方面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二、氨基甲酸酯类新杀虫剂仲丁威的合成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氨基甲酸酯类新杀虫剂仲丁威的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在线净化系统的建立及其在食品农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农兽药残留分析的检测方法
        1.1.1 气相色谱法
        1.1.2 液相色谱法
        1.1.3 毛细管电泳法
        1.1.4 免疫分析法
    1.2 食品中农兽药残留分析的前处理方法
        1.2.1 液-液萃取
        1.2.2 固相萃取
        1.2.3 固相微萃取
        1.2.4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
        1.2.5 QuEChERS
        1.2.6 其它提取方法
    1.3 在线固相萃取技术
        1.3.1 在线固相萃取技术原理及特点
        1.3.2 在线固相萃取的过程
        1.3.3 在线净化柱
        1.3.4 在线固相萃取技术在农兽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1.4 立题背景与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在线提取净化系统的搭建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与设备
        2.2.2 一种破碎离心一体装置的设计
        2.2.3 在线提取净化系统的搭建
        2.2.4 在线净化系统的一般操作流程
    2.3 结果与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在线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植物源性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标准溶液的配制
        3.2.4 样品前处理及净化方法
        3.2.5 色谱条件
        3.2.6 质谱条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色谱条件的优化
        3.3.2 质谱条件的优化
        3.3.3 样品提取溶剂的选择
        3.3.4 复溶溶剂中乙腈体积分数的优化
        3.3.5 在线净化条件
        3.3.6 线性关系和检出限
        3.3.7 回收率和精密度
        3.3.8 两种净化方法的比较
        3.3.9 实际样品的测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在线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猪肉中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残留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2.3 标准溶液的配制
        4.2.4 样品前处理及净化方法
        4.2.5 色谱条件
        4.2.6 质谱条件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色谱条件的优化
        4.3.2 质谱条件的优化
        4.3.3 样品提取条件的选择
        4.3.4 复溶溶剂中乙腈体积分数的优化
        4.3.5 在线净化条件
        4.3.6 线性关系和检出限
        4.3.7 回收率和精密度
        4.3.8 两种净化方法的比较
        4.3.9 实际样品的测定
    4.4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一些农药残留测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缩写表
1 引言
    1.1 多孔复合材料
        1.1.1 氧化石墨烯基复合材料
        1.1.2 多孔有机聚合物复合材料
    1.2 样品前处理技术
        1.2.1 固相萃取
        1.2.1.1 固相萃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1.2.1.2 固相萃取的优点
        1.2.2 磁性固相萃取
    1.3 近期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依据及其主要内容
2 仪器与试剂
    2.1 仪器
    2.2 试剂
3 氧化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用于固相萃取蔬菜中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3.1 实验部分
        3.1.1 色谱条件
        3.1.2 DABP-GO的制备
        3.1.3 蔬菜样品的制备
        3.1.4 固相萃取过程
    3.2 结果与讨论
        3.2.1 DABP-GO复合物的表征结果与分析
        3.2.2 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
        3.2.3 方法评价
        3.2.4 实际样品分析
        3.2.5 复合物的重复利用性
        3.2.6 与其他吸附剂的比较
        3.2.7 与其他已报道的方法的比较
    3.3 结论
4 磁性编织芳香聚合物复合材料作为新型吸附剂用于磁性固相萃取有机物
    4.1 实验部分
        4.1.1 色谱条件
        4.1.2 制备Fe_3O_4/KAP
        4.1.3 样品制备
        4.1.4 磁性固相萃取过程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材料选择
        4.2.2 Fe_3O_4/KAP的表征
        4.2.3 条件优化
        4.2.4 方法评价
        4.2.5 实际样品分析
        4.2.6 与其他方法比较
        4.2.7 吸附其他化合物
    4.3 结论
5 磁性多孔有机框架复合材料用于富集水样和饮料样品中的苯甲酰脲类杀虫剂
    5.1 实验部分
        5.1.1 色谱条件
        5.1.2 Fe_3O_4@DABPa的制备
        5.1.2.1 制备Fe_3O_4@SiO_2-NH_2
        5.1.2.2 制备DABPa
        5.1.2.3 制备Fe_3O_4@DABPa
        5.1.3 样品制备
        5.1.4 磁性固相萃取过程
    5.2 结果与讨论
        5.2.1 DABPa适用性的探究
        5.2.2 Fe_3O_4@DABPa的优化
        5.2.3 Fe_30_4@DABPa 的表征
        5.2.4 条件优化
        5.2.5 方法评价
        5.2.6 实际样品分析
        5.2.7 与其他方法比较
    5.3 结论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3)高压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快速筛查养殖环境及水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农药和水产品概述
    1.2 农药的种类及其毒性
    1.3 水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及危害
    1.4 国内外对水产品中农药残留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
    1.5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综述
        1.5.1 样品前处理技术
        1.5.2 检测技术
        1.5.2.1 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1.5.2.2 气相色谱法(GC)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
        1.5.2.3 免疫分析法和毛细管电泳法
        1.5.2.4 光谱分析法
        1.5.2.5 新型检测技术
    1.6 选题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数据库的构建和仪器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前言
    2.2 数据库的构建
        2.2.1 目标物的确定
        2.2.2 仪器与试剂
        2.2.3 标准溶液的配制
        2.2.4 数据库的建立
    2.3 仪器分析方法的建立
        2.3.1 质谱条件的优化
        2.3.2 色谱柱的选择
        2.3.3 流动相的优化
        2.3.4 仪器检出限及线性范围
        2.3.5 最佳仪器分析条件
    2.4 筛查定性标准的设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养殖环境(水体、底泥)中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筛查方法的建立
    3.1 前言
    3.2 仪器设备与实验材料
        3.2.1 仪器设备
        3.2.2 试剂与材料
        3.2.3 标准溶液的配制
    3.3 仪器分析条件及定性、定量方法
    3.4 实验部分
        3.4.1 水体中农药残留前处理方法研究
        3.4.1.1 样品的采集、制备与处理
        3.4.1.2 富集材料的优化
        3.4.1.3 洗脱溶剂的优化
        3.4.1.4 水样富集体积的优化
        3.4.2 底泥中农药残留前处理方法研究
        3.4.2.1 样品的采集、制备与处理
        3.4.2.2 提取剂及提取方法
        3.4.2.3 净化方法
        3.4.3 方法有效性评估实验
    3.5 结果与讨论
        3.5.1 水体部分
        3.5.1.1 富集材料的优化
        3.5.1.2 洗脱溶剂的优化
        3.5.1.3 富集体积的优化
        3.5.2 底泥部分
        3.5.2.1 提取剂的优化
        3.5.2.2 净化剂的优化
    3.6 最佳样品前处理方法
    3.7 方法有效性评价
        3.7.1 基质效应
        3.7.2 筛查限
        3.7.3 准确度和精密度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产品中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筛查方法的建立
    4.1 前言
    4.2 仪器、试剂与材料
        4.2.1 仪器设备
        4.2.2 试剂与材料
        4.2.2.1 标准品
        4.2.2.2 试剂
        4.2.2.3 材料
    4.3 标准溶液的配制
    4.4 仪器分析条件及定性定量方法
    4.5 实验部分
        4.5.1 样品来源及制样方法
        4.5.2 提取方法的研究
        4.5.2.1 提取溶剂与提取方式的优化
        4.5.2.2 缓冲盐的优化
        4.5.2.3 提取剂中酸性介质的优化
        4.5.3 净化方法的研究
        4.5.3.1 鱼虾类水产品
        4.5.3.2 高脂肪高色素水产品
        4.5.4 针式滤膜的选择
        4.5.5 方法有效性评估实验
    4.6 结果与讨论
        4.6.1 提取方法的研究
        4.6.1.1 提取剂与提取方式
        4.6.1.2 缓冲盐
        4.6.1.3 提取剂中酸性介质的添加
        4.6.2 净化方法的研究
        4.6.2.1 鱼虾类水产品
        4.6.2.2 高脂肪高色素水产品
        4.6.3 针式滤膜的优化
    4.7 最佳样品前处理方法
    4.8 方法有效性评价
        4.8.1 基质效应
        4.8.2 筛查限
        4.8.3 准确度和精密度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崇明地区养殖环境和水产品中农药污染状况初步调查
    5.1 前言
    5.2 仪器与样品
        5.2.1 仪器、试剂与材料
        5.2.2 样品采集与制备
        5.2.2.1 样品采集
        5.2.2.2 样品制备
    5.3 实验部分
        5.3.1 样品前处理方法
        5.3.2 仪器分析条件
        5.3.3 定性与定量方法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水体环境中农药筛查结果与特征分析
        5.4.2 底泥环境中农药筛查结果与特征分析
        5.4.3 水产品中农药筛查结果与特征分析
    5.5 崇明地区养殖环境及水产品农药残留状况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成果

(4)黄浦江流域水体中农药的赋存特征及高效净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农药的分类,应用及其危害
    1.2 黄浦江流域简介
    1.3 传统饮用水处理工艺及其对农药类微污染物的去除
        1.3.1 混凝沉淀
        1.3.2 过滤
        1.3.3 消毒
    1.4 深度处理工艺简介
        1.4.1 臭氧/活性炭工艺
        1.4.2 高级氧化工艺
        1.4.3 膜工艺
    1.5 高锰酸盐的活化工艺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药剂与仪器
        2.1.1 目标农药的选择
        2.1.2 实验药品
        2.1.3 分析仪器
    2.2 实验操作方法
        2.2.1 采样以及样品富集方法
        2.2.2 降解实验,UV-Vis光谱扫描实验及转化产物实验方法
    2.3 分析方法
        2.3.1 采集水样分析方法
        2.3.2 风险评估方法
        2.3.3 降解样品,UV-Vis光谱扫描样品及转化产物样品分析方法
第三章 黄浦江29种农药的时空变化:发生,来源分析和生态风险评估
    3.1 采样点描述
    3.2 目标农药的检出频率和检出浓度范围
    3.3 黄浦江农药浓度的变化
        3.3.1 农药浓度的空间变化
        3.3.2 农药浓度的时间变化
    3.4 黄浦江风险评估的变化
        3.4.1 风险评估的空间变化
        3.4.2 风险评估的时间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探究29种农药在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去除效果:为期一年的水厂采样调查
    4.1 水厂工艺简介
    4.2 原水与出厂水中目标农药浓度的检出浓度及检出频率
    4.3 原水中农药浓度的时间变化
    4.4 不同水处理工艺段农药浓度的变化
    4.5 人体风险暴露评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锰酸盐氧化加速农药降解:有机和无机活化的对比
    5.1 PM/BQ和 PM/BS体系对CBZ降解的比较
    5.2 PM/BQ和 PM/BS体系的活化机制
        5.2.1 DO的作用
        5.2.2 PM/BQ和 PM/BS体系中关键中间活性物质的识别
    5.3 水基质对CBZ降解的影响
    5.4 PM/BQ和 PM/BS体系降解CBZ的转化产物
    5.5 PM/BS体系降解噻虫嗪和甲霜灵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实验结论
    6.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仲丁威对映体立体选择性生物效应和降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手性和手性农药简介
    2 手性化合物拆分的研究进展
        2.1 结晶法
        2.2 生物酶法
        2.3 色谱法
    3 手性农药立体选择性活性研究
    4 手性农药立体选择性毒性研究
    5 手性农药立体选择性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
        5.1 手性农药异构体立体选择性评价指标
        5.2 手性农药在土壤中环境行为的研究
        5.3 手性农药在水中环境行为的研究
        5.4 手性农药在作物中选择性降解研究
        5.5 手性农药在动物中选择性行为的研究
    6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6.1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简介
        6.2 仲丁威简介
    7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仲丁威对映体分析方法研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材料
        1.2 仪器与设备
        1.3 仲丁威对映体分离以及条件优化
        1.4 仲丁威对映体比旋光度与绝对构型的确定
        1.5 样品前处理
        1.6 方法验证
    2 结果与讨论
        2.1 仲丁威对映体分离条件的优化
        2.2 仲丁威对映体比旋光度和绝对构型的确定
        2.3 线性关系与基质效应
        2.4 准确度和精密度
    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仲丁威对映体立体选择性活性研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药剂
        1.2 供试靶标昆虫
        1.3 生物活性测定
        1.4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测定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仲丁威对映体对靶标生物的活性差异
        2.2 乙酰胆碱酯酶的蛋白浓度
        2.3 仲丁威对映体对靶标酶的活性差异结果
    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仲丁威对映体立体选择性急性毒性研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材料
        1.2 供试生物
        1.3 急性毒性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仲丁威对映体的急性毒性差异
    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仲丁威对映体在黄瓜和土壤中的立体选择性降解研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材料
        1.2 仪器与设备
        1.3 田间施药试验
        1.4 土壤孵育试验
        1.5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条件
        1.6 样品前处理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仲丁威对映体在黄瓜中的选择性降解
        2.2 土壤孵育试验
    3 结果与讨论
第六章 仲丁威对映体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立体选择性代谢研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材料
        1.2 仪器与设备
        1.3 试验动物
        1.4 大鼠肝微粒体的制备和蛋白浓度测定
        1.5 仲丁威对映体体外代谢和酶反应动力学研究
        1.6 样品前处理
        1.7 检测条件
        1.8 方法确证
        1.9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方法确证
        2.2 仲丁威对映体在大鼠肝微粒体的立体选择性代谢
        2.3 仲丁威对映体在大鼠肝微粒体的酶反应动力学研究
    3 本章小节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新型多孔有机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一些农药残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固相萃取(SPE)
        1.1.1 SPE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1.1.2 SPE的优点
    1.2 磁性固相萃取(MSPE)
        1.2.1 MSPE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1.2.2 MSPE的优点
    1.3 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Porous organic polymer,POPs)
        1.3.1 POPs在 SPE和 MSPE中的应用
    1.4 本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2 仪器与试剂
    2.1 仪器
    2.2 试剂
3 机械化学合成共价有机框架有效萃取苯基脲杀虫剂
    3.1 实验部分
        3.1.1 TpAzo的合成
        3.1.2 样品制备
        3.1.3 SPE过程
        3.1.4 HPLC条件
    3.2 结果与讨论
        3.2.1 TpAzo的表征
        3.2.2 SPE条件优化
        3.2.3 吸附机理的探究
        3.2.4 基于COF SPE的分析方法开发
        3.2.5 与其他方法的对比
    3.3 结论
4 邻羟基偶氮苯类有机聚合物用于富集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4.1 实验部分
        4.1.1 BD-THB-POP的制备
        4.1.2 样品制备
        4.1.3 SPE过程
        4.1.4 色谱条件
    4.2 结果与讨论
        4.2.1 BD-THB-POP的表征
        4.2.2 SPE条件的优化
        4.2.3 吸附机理的研究
        4.2.4 基于BD-THB-POP SPE的分析方法的开发
    4.3 结论
5 磁性多孔有机聚合物有效萃取苯基脲除草剂
    5.1 实验部分
        5.1.1 MOPs的制备
        5.1.2 MSPE过程
        5.1.3 色谱条件
    5.2 结果与讨论
        5.2.1 MOPs的表征
        5.2.2 MSPE条件优化
        5.2.3 基于MOPs MSPE的分析方法的开发
    5.3 结论
6 磁性多孔共价三嗪有机聚合物在检测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的应用
    6.1 实验部分
        6.1.1 M-PCTP的合成
        6.1.2 MSPE过程
        6.1.3 色谱和质谱条件
    6.2 结果与讨论
        6.2.1 M-PCTP的表征
        6.2.2 MSPE条件优化
        6.2.3 基于M-PCTP MSPE的分析方法的开发
    6.3 结论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7)褐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昆虫抗药性产生的理论基础与机制
        1.1 抗药性产生的理论基础
        1.2 抗药性产生的机制
    2 稻飞虱抗药性现状与机制研究进展
        2.1 稻飞虱对主要防控药剂抗性发展与现状
        2.2 稻飞虱对主要杀虫剂的抗性机制
    3 稻飞虱的抗药性治理
        3.1 抗性遗传
        3.2 交互抗性
        3.3 抗性适合度代价
        3.4 抗性治理的策略
    4 毒死蜱毒理学研究现状
        4.1 毒死蜱的使用
        4.2 毒死蜱作用机制
        4.3 毒死蜱在生物体内的代谢
    5 稻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研究现状
        5.1 解毒酶介导的稻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
        5.2 乙酰胆碱酯酶介导的稻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
    6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褐飞虱AChE点突变对毒死蜱敏感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主要试剂
        1.3 生物测定
        1.4 AChEs粗蛋白的提取
        1.5 NlAChE活性测定
        1.6 褐飞虱AChEs基因克隆
        1.7 褐飞虱AChEs的突变检测
        1.8 NlAChEs在Sf9细胞系的表达
        1.9 NlAChE重组体敏感性测定
        1.10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褐飞虱对毒死蜱抗性选择
        2.2 增效剂在毒死蜱对不同褐飞虱种群毒力中的作用
        2.3 不同褐飞虱种群AChE粗提取物的鉴定
        2.4 抗性和田间褐飞虱NlAChEs的突变检测
        2.5 重组NlAChEs的动力学分析
        2.6 重组NlAChEs对抑制剂和杀虫剂的敏感性
    3 讨论
第三章 羧酸酯酶和P450酶系在褐飞虱对毒死蜱抗性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主要试剂
        1.3 生物测定和增效试验
        1.4 褐飞虱羧酸酯酶和P450s酶系基因序列的获取
        1.5 RNA提取
        1.6 实时荧光定量PCR cDNA合成
        1.7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1.8 RNA干扰
        1.9 褐飞虱体内毒死蜱代谢物HPLC检测
        1.10 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测定和增效实验
        2.2 增效剂对毒死蜱毒力的影响
        2.3 羧酸酯酶基因表达差异
        2.4 P450基因表达差异
        2.5 羧酸酯酶基因RNAi分析结果
        2.6 毒死蜱代谢物HPLC检测色谱条件
        2.7 毒死蜱代谢物HPLC检测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温度对褐飞虱抗毒死蜱品系适合度代价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试验药剂
        1.3 生物测定
        1.4 25℃下生命表构建
        1.5 不同温度下不同种群生命表构建
        1.6 温度敏感性检测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25℃下不同种群生命表参数
        2.2 不同温度下不同种群生命表参数
        2.3 热激和冷激的恢复能力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Ⅰ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授权
致谢

(8)福建省九龙江、晋江和闽江表层水中农药复合污染特征及初步安全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农药概述
        1.2.1 农药的发展及主要种类
        1.2.2 我国农药生产和使用情况
    1.3 水环境中农药的来源与危害
        1.3.1 水环境中农药的来源
        1.3.2 水环境中农药的危害
    1.4 水环境中多种类农药复合污染研究进展
        1.4.1 水环境中多种类农药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4.1.1 仪器分析方法研究
        1.4.1.2 前处理方法研究
        1.4.2 饮用水源水中农药复合污染调查研究进展
    1.5 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及水生生态风险评价技术
        1.5.1 饮用水源水质安全评价
        1.5.2 饮用水源中农药的水生生态风险评价技术
    1.6 课题提出、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课题提出
        1.6.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水中多种类农药同时分析方法体系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及药品
        2.2.2 仪器设备
        2.2.3 仪器条件
        2.2.4 水样预处理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仪器条件的优化
        2.3.1.1 GC-MS仪器条件的优化
        2.3.1.2 LC-MS/MS仪器条件的优化
        2.3.1.3 仪器检出限和仪器定量限的确定
        2.3.2 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2.3.2.1 针式滤膜的选择
        2.3.2.2 SPE条件的优化
        2.3.3 水中多种类农药同时分析方法验证
        2.3.4 方法检出限与方法定量限的确定
        2.3.5 质量控制
        2.3.6 基底效应评估
    2.4 本章小节
第3章 福建省主要饮用水源水中农药复合污染特征研究
    3.1 引言
    3.2 样品采集与处置
        3.2.1 采样及实验器材
        3.2.2 采样站位的确定
        3.2.3 样品采集和保存
        3.2.4 样品预处理方法
        3.2.5 样品分析的质量控制方法
    3.3 结果讨论
        3.3.1 样品分析的质量控制结果
        3.3.2 九龙江、晋江、闽江的总体复合污染特征
        3.3.2.1 总体检出农药种类
        3.3.2.2 农药总体检出频率与浓度水平
        3.3.2.3 总体检出农药站位分布情况
        3.3.2.4 重点检出农药类别
        3.3.3 九龙江农药复合污染特征
        3.3.3.1 检出农药种类
        3.3.3.2 检出农药频率与浓度水平
        3.3.3.3 检出农药站位分布情况
        3.3.4 晋江农药复合污染情况
        3.3.4.1 检出农药种类
        3.3.4.2 检出农药频率与浓度水平
        3.3.4.3 检出农药站位分布情况
        3.3.5 闽江的农药复合污染特征
        3.3.5.1 检出农药种类
        3.3.5.2 检出农药频率与浓度水平
        3.3.5.3 检出农药站位分布情况
    3.4 本章小节
第4章 福建省主要饮用水源水中检出农药的水质安全和水生生态风险的初步评价
    4.1 引言
    4.2 福建省主要饮用水水源农药安全评价
    4.3 福建省主要饮用水源水中农药水生生态风险的初步评价
        4.3.1 九龙江、晋江、闽江的总体水生生态风险情况
        4.3.2 九龙江饮用水源水中农药水生生态风险评价
        4.3.3 晋江饮用水源水中农药水生生态风险评价
        4.3.4 闽江饮用水源水中农药水生生态风险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语
    5.1 本研究的成果与贡献
    5.2 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蔬菜大棚从业环境对健康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问题提出
    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3.1 研究目标
        3.2 研究内容
        3.3 技术路线
    4 研究意义
第一部分 问卷调查
    第1章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测量工具及方法
        3 抽样
        4 伦理审批和知情同意
        5 统计分析流程
    第2章 数据预处理
        2.1 问卷调查数据
        2.1.1 问卷数据特征描述
        2.1.2 缺失及其机制检测
        2.1.3 新变量计算及依据
    第3章 暴露程度的分组
        3.1 简介
        3.1.1 潜在类别分析的基本原理
        3.1.2 潜在类别分析软件
        3.2 潜变量指标选择
        3.3 潜在类别分析
        3.4 基本信息比较
    第4章 倾向匹配及分析结果
        4.1 Rubin因果模型[28]
        4.2 倾向匹配简介
        4.3 倾向匹配分析
    第5章 健康影响的通路分析
        5.1 有向无环图(DAGs)
        5.2 有向无环图分析软件
        5.3 有向无环图初步绘制
        5.3.1 心血管系统疾病DAG
        5.3.2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DAG
        5.3.3 消化系统疾病DAG
        5.4 分析结果及最终图形
        5.4.1 心血管疾病
        5.4.2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
        5.4.3 消化系统疾病
    第6章 本部分讨论
        6.1 心血管系统疾病
        6.2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
        6.3 消化系统疾病
        6.4 其他系统疾病
        6.5 研究局限性
第二部分 客观测量部分
    第1章 材料与方法
        1 农药残留样本采集
        1.1 样本采集
        1.2 农残检测
        1.2.1 样本处理
        1.2.2 检测条件
        1.2.3 农药标准品离子流图
        1.2.4 定性、定量分析
        1.3 样本检测
        1.3.1 土壤样本
        1.3.2 蔬菜样本
        1.4 实验所有仪器和试剂
        1.5 健康体检
        1.6 统计分析
    第2章 数据预处理
        2.1 数据基本描述
        2.2 缺失描述及机制检测
    第3章 农药残留超标分析
    第4章 相关性分析
        4.1 生化指标
        4.2 生理指标
    第5章 断点回归
        5.1 简介
        5.2 分析软件
        5.3 分析结果
        5.3.1 生化指标
        5.3.1.1 蔬菜农药残留
        5.3.1.2 土壤农药残留
        5.3.2 生理指标
        5.3.2.1 蔬菜农药残留
        5.3.2.2 土壤农药残留
    第6章 本部分讨论
        6.1 蔬菜农药残留
        6.1.1 生化指标
        6.1.1.1 LDL-C
        6.1.1.2 CK-MB
        6.1.1.3 IgG
        6.1.2 生理指标
        6.2 土壤农药残留
        6.2.1 生化指标
        6.2.2 生理指标
        6.3 研究局限
主要结论
创新点及不足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附录

(10)Pseudomonas sp.XWY-1降解西维因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与缩略词说明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概述
        1.1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发展历史
        1.2 氨基甲酸酯杀虫剂的物化性质及毒性机理
        1.3 西维因的物化性质与毒性
    2 西维因的降解
        2.1 物理降解
        2.2 化学降解
        2.3 生物降解
    3 西维因的微生物降解进展
        3.1 西维因降解微生物
        3.2 西维因降解途径研究
        3.3 西维因降解基因的研究
        3.4 西维因降解酶的研究
    4 待研究问题的提出以及本研究的意义
    5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西维因降解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培养基与试剂
        1.2 降解菌株的富集与分离
        1.3 西维因降解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
        1.4 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测定与分析
        1.5 降解菌株系统发育地位的确定
        1.6 西维因的测定
        1.7 菌体生长量测定
        1.8 环境因素对菌株XWY-1生长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西维因降解菌株的分离
        2.2 菌株XWY-1的形态特征及部分生理生化特征
        2.3 菌株XWY-1的系统发育地位
        2.4 环境条件对菌株XWY-1生长的影响
    3 本章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菌株XWY1降解西维因的特性研究及代谢途径的推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培养基与试剂
        1.2 西维因浓度的测定
        1.3 菌株XWY-1的生长量的测定
        1.4 菌株XWY-1的种子液培养
        1.5 菌株XWY-1对西维因的降解与生长
        1.6 环境因素对菌株XWY-1降解西维因的影响
        1.7 菌株XWY-1降解西维因的代谢产物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株XWY-1对西维因降解与生长
        2.2 环境因素对菌株XWY-1降解西维因的影响
        2.3 菌株XWY-1的西维因降解途径推测
    3 本章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西维因水解酶基因mcbA的克隆表达及关键氨基酸残基的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培养基与试剂
        1.2 转座子插入突变文库的建立
        1.3 转座子侧翼序列扩增及序列分析
        1.4 西维因水解酶基因的基因回补
        1.5 西维因水解酶基因的表达及产物的纯化
        1.6 McbA的酶学特性
        1.7 McbA关键氨基酸残基的鉴定
        1.8 McbA水解活性的定义以及动力学常数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转座子插入突变文库的建立与突变子的筛选
        2.2 西维因水解酶mcbA的克隆
        2.3 西维因水解酶基因mcbA的回补
        2.4 西维因水解酶基因mcbA的表达及产物的纯化
        2.5 McbA的酶学特性
        2.6 McbA关键氨基酸残基的鉴定
    3 本章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菌株XWY1的基因组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与试剂
        1.2 菌株XWY-1的基因组测序与序列分析
        1.3 菌株XWY-1的系统发育分析
        1.4 菌株XWY-1的基因组功能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株XWY-1的基因组测序
        2.2 菌株XWY-1的系统发育地位
        2.3 菌株XWY-1的代谢网络分析
        2.4 质粒pXWY的功能分析
        2.5 质粒pXWY上西维因降解基因簇的分析
    3 本章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质粒pXWY的功能验证及水平转移的初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培养基与试剂
        1.2 质粒pXWY的消除
        1.3 质粒pXWY在不同菌株间的水平转移
        1.4 质粒pXWY在宿主菌中的稳定性
        1.5 质粒pXWY在菌株XWY-1与KT2440-pXWY中的降解表型
    2 结果与分析
        2.1 质粒pXWY的消除
        2.2 基因mcbD的功能分析及验证
        2.3 质粒pXWY在不同菌株间的转移
        2.4 质粒pXWY在菌株XWY-1、JQ135-pXWY以及KT2440-pXWY中的稳定性
        2.5 质粒pXWY在菌株XWY-1与KT2440-pXWY中的西维因降解表型
    3 本章讨论
    4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主要创新点
存在问题及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本研究所用试剂与缓冲液
    附录2 菌株XWY-1的16S rRNA基因序列
    附录3 SEFA-PCR测序拼接结果
    附录4 菌株XWY-1的基因组分析
        1. 菌株XWY-1基因组中的管家基因
20kb)'>2. 菌株XWY-1中假定的大型GIs(>20kb)
        3. 芳香族化合物,含氮硫化合物的代谢网络相关基因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氨基甲酸酯类新杀虫剂仲丁威的合成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在线净化系统的建立及其在食品农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 刘欣. 江南大学, 2021(01)
  • [2]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一些农药残留测定中的应用[D]. 高添.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1)
  • [3]高压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快速筛查养殖环境及水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研究[D]. 王守英.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4]黄浦江流域水体中农药的赋存特征及高效净化工艺研究[D]. 徐垒. 青岛大学, 2019(03)
  • [5]仲丁威对映体立体选择性生物效应和降解研究[D]. 夏玮彤.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6]新型多孔有机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一些农药残留中的应用[D]. 王小兰.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7]褐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机制研究[D]. 杨保军.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8]福建省九龙江、晋江和闽江表层水中农药复合污染特征及初步安全风险评价[D]. 周博. 厦门大学, 2019(09)
  • [9]蔬菜大棚从业环境对健康的影响研究[D]. 李江平. 宁夏医科大学, 2019(08)
  • [10]Pseudomonas sp.XWY-1降解西维因的分子机制研究[D]. 朱诗君.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新型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仲丁酯的合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