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酸与抑郁症之间的联系

叶酸与抑郁症之间的联系

一、叶酸与抑郁症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白雪,周莉,杨琴[1](2021)在《维生素B12辅助治疗焦虑抑郁状态的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焦虑/抑郁是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社会能力。近年来,营养障碍引发的精神疾患受到广泛关注。维生素B12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包括促进甲基转移、促红细胞成熟、保护髓鞘、参与神经递质合成、参与脱氧核酸合成等[1]。维生素B12缺乏可引起多种精神症状,如认知障碍、情绪障碍、人格行为改变、急性及慢性精神病[2,3]。研究发现,抑郁/焦虑症患者中血清维生素B12水平较健康人低[4]。

杨康,朱巧玲,周少雄,庄锡伟,彭健桥,欧阳佩雯[2](2021)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检测在育龄人群中的临床价值》文中认为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5,10-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是人体内叶酸代谢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代谢的关键酶,该酶具有多种基因多态性。C677T和A1298C基因多态性可影响酶的活性,其与不孕不育症、流产、出生缺陷、产后抑郁、肿瘤的发生和用药、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阐述C677T和A1298C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孕产相关疾病的关联,以期为育龄女性的个体化预防和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蒋瑜羽[3](2021)在《叶酸水平、MTHFR基因及MTRR基因多态性与宫颈鳞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初步探讨血清叶酸及膳食叶酸水平、MTHFR及MTRR基因多态性与宫颈鳞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或妇科病房诊治、均经病理确诊的病例共105例,其中对照组1(慢性宫颈炎和/或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对照组2(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研究组(宫颈鳞癌)各35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清标本的叶酸水平;以3.1ng/m L为临界值,分为叶酸水平正常组及叶酸水平缺乏组。采用食物频率法调查患者膳食叶酸摄入量,根据中国推荐叶酸摄入量,将≤400μg DFE/d的设为膳食叶酸不足组,>400μg DFE/d的设为膳食叶酸正常组。采用PCR-荧光探针法对各组血清标本中MTHFR基因的C677T位点及A1298C位点、MTRR基因的A66G位点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1.各组间年龄、怀孕次数、高危型HPV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叶酸水平比较:(1)研究组血清叶酸及膳食叶酸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2)血清叶酸水平与膳食叶酸水平呈正相关(r=0.301,P<0.05);(3)膳食叶酸缺乏时HPV感染风险增加(P<0.05)。3.叶酸代谢基因比较:(1)研究组MTHFR C677T的TT型及T等位基因的频数高于对照组(P<0.05);(2)三组MTHFR A1298C的各等位基因频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MTRR A66G的AG型及G等位基因的频数高于对照组1(P<0.05),对照组2 MTRR A66G的G等位基因的频数高于对照组1(P<0.05);(4)MTHFR的C/T等位基因、MTRR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有无HPV感染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4.叶酸含量与叶酸代谢基因多态性分析:(1)MTHFR C677T中TT型的血清叶酸含量低于CC型及CT型(P<0.05);(2)MTRR A66G中AA型血清叶酸含量高于AG型及GG型(P<0.05);(3)MTHFR A1298C各基因型与血清叶酸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叶酸基因多态性与膳食叶酸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叶酸含量及叶酸代谢基因多态性与宫颈鳞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1)宫颈鳞癌叶酸缺乏组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发生高于叶酸正常组且存在相关性(r=-0.408,P<0.05);(2)宫颈鳞癌叶酸缺乏组中低分化的发生高于叶酸正常组且存在相关性(r=-0.411,P<0.05);(3)宫颈鳞癌中MTRR A66G基因多态性与组织学分化存在相关性(r=-0.474,P<0.05)。结论:1.血清及膳食叶酸含量不足可能增加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风险,且血清叶酸与膳食叶酸相关,膳食叶酸缺乏可能进一步增加HPV感染率。2.血清叶酸含量不足可能促进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和低分化的发生。3.MTHFR的C/T等位基因、MTRR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多态性影响HPV感染率;MTHFR C677T与MTRR A66G基因多态性可能增加宫颈鳞癌发生风险,且MTRR A66G基因多态性可能促进了宫颈鳞癌低分化的发生。

曾宁溪[4](2021)在《基于脉络丛叶酸转运-海马神经发生探讨补肾法抗LOD机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迟发性抑郁症(late-onset depression,LOD)大鼠模型,从脉络丛(choroidplexus,CP)叶酸转运-海马神经发生的角度探讨补肾治法方药二仙汤抗LOD的效应,揭示补肾治法方药抗LOD的神经药理学机制;同时丰富和创新中医“肾—脑髓体系”理论,并为今后补肾治法方药在防治老年性精神疾病中的运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抑郁症模型建立抑郁症模型采用慢性不可预计轻度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LOD模型的建立采用自然衰老合并CUMS。CUMS模型大鼠接受连续6周的CUMS,应激源包括:禁食(12h)、禁水(12h)、夜晚持续光照(20:00-次日8:00,12 h)、足底电击(1mA,2 s/次,每次间隔30 s,共电击10次)、湿笼(10h)、白噪音(85 db,5 h)、频闪(300次/min,5h)、束缚(12 h)、热水游泳(水温45℃,强迫游泳5 min)、并笼(4只接受应激的大鼠放入同一鼠笼,10h)、禁食禁水(24h)等。每日随机施加1-2种应激源并结合孤养,3天内避免出现相同的应激源。自然衰老大鼠为20月龄雄性Wistar大鼠。2.观察二仙汤对LOD大鼠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将雄性7-8周龄Wistar大鼠分为2小组:青年正常对照组(Control)、青年抑郁症组(CUMS);雄性20月龄Wistar大鼠分为4小组:正常自然衰老组(AGED)、迟发性抑郁症组(LOD)、二仙汤治疗LOD组(EXD)、氟西汀联合叶酸治疗LOD组(FLX+FOL);除Control组、AGED组,其余组大鼠均接受6周的CUMS;造模期间同时给予相应治疗干预,EXD组给予二仙汤(8g/kg/d)灌胃,FLX+FOL组给予氟西汀联合叶酸(氟西汀10mg/kg/d,叶酸1.8 mg/kg/d)灌胃,其余组予等量纯净水灌胃;造模结束后,通过行为学实验评估抑郁样行为和认知功能变化,其中糖水偏爱实验检测快感缺失、旷场实验检测自发活动能力、强迫游泳实验评估绝望情绪、T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3.观察二仙汤抗LOD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神经发生障碍的效应Western-blot检测海马组织巢蛋白(Nestin)、双皮质素(doublecortin,DCX)、神经元核心抗原(neuronal nuclei antigen,NeuN)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Ki-67/Nestin双阳性细胞数、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DCX 双阳性细胞数。4.观察各组大鼠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对原代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体外高浓度(corticosterone,CORT)模型模拟整体实验中抑郁症模型应激性高浓度皮质酮损伤;体外D-半乳糖(D-galactose,D-gal)老化模型模拟整体实验中有关衰老的改变;体外高浓度CORT合并D-gal模型模拟整体实验中LOD有关应激和衰老的改变。(1)观察CSF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CCK8法)。细胞共分为四个大组,分别是正常原代海马神经干细胞大组(含A、B、C、D、E、F、G组,共7个亚组)、原代神经干细胞的高浓度CORT模型大组(含H、I组,共2个亚组)、原代神经干细胞的D-gal老化模型大组(含J、K组,共2个亚组)、原代神经干细胞的高浓度CORT合并D-gal模型大组(含L、M、N、O组,共4个亚组),共计14个亚组。各亚组具体处理如下:A组:神经干细胞生长培养液作用72 h;B组:含10%Control组大鼠CSF的神经干细胞生长培养液作用72 h;C组:含10%CUMS组大鼠CSF的神经干细胞生长培养液干预72 h;D组:含10%AGED组大鼠CSF的神经干细胞生长培养液作用72 h;E组:含10%LOD组大鼠CSF的神经干细胞生长培养液作用72 h;F组:含10%EXD组大鼠CSF的神经干细胞生长培养液作用72 h;G组:含10%FLX+FOL组大鼠CSF的神经干细胞生长培养液作用72 h;H组:含120 μMCORT的神经干细胞生长培养液作用72h;I组:含10%CUMS组CSF+120 μM CORT的神经干细胞生长培养液培养作用72 h;J组:含40 mg/mL D-gal的神经干细胞生长培养液作用72 h;K组:用含10%AGED组大鼠CSF+40 mg/mL D-gal的神经干细胞生长培养液作用72 h;L组:用含120 μM CORT和40 mg/mL D-gal的神经干细胞生长培养液作用72 h;M组:含10%LOD组大鼠CSF+120 μM CORT+40 mg/mL D-gal的神经干细胞生长培养液作用 72 h;N 组:含 10%EXD 组大鼠 CSF+120μM CORT+40 mg/mL D-gal 的神经干细胞生长培养液作用72 h;O组:含10%FLX+FOL组大鼠CSF+120μM CORT+40 mg/mL D-gal的神经干细胞生长培养液干预72 h。(2)观察CSF对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免疫荧光检测BrdU/DCX双阳性细胞比例)细胞共分为四个大组,分别是正常原代海马神经干细胞大组(含A、B、C、D、E、F、G组,共7个亚组)、原代神经干细胞的高浓度CORT模型大组(含H、I组,共2个亚组)、原代神经干细胞的D-gal老化模型大组(含J、K组,共2个亚组)、原代神经干细胞的高浓度CORT合并D-gal模型大组(含L、M、N、O组,共4个亚组),共计14个亚组。各亚组具体处理如下:A组:神经干细胞分化培养液处理;B组:含10%正常大鼠CSF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培养液处理;C组:含10%CUMS组大鼠CSF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培养液处理;D组:含10%AGED组大鼠CSF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培养液干预;E组:含10%LOD组大鼠CSF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培养液处理;F组:含10%EXD组大鼠CSF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培养液处理;G组:含10%FLX+FOL组大鼠CSF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培养液干预;H组:含120 μM CORT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培养液处理;I组:含10%CUMS组CSF+120μM CORT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培养液培养处理;J组:含40 mg/mL D-gal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培养液处理;K组:用含10%AGED组大鼠CSF+40 mg/mL D-gal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培养液处理。L组:用含120 μM CORT和40 mg/mL D-gal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培养液处理;M组:含10%LOD组大鼠CSF+120 μM CORT+40 mg/mL D-gal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培养液处理;N组:含10%EXD组大鼠CSF+120μM CORT+40 mg/mL D-gal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培养液处理;O组:含10%FLX+FOL组大鼠CSF+120 μM CORT+40 mg/mL D-gal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培养液处理。5.观察二仙汤对LOD大鼠血浆、CSF、海马组织中5-甲基四氢叶酸(5-Methyltetrahydrofolate,5-MTHF)含量的影响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CSF、海马组织的5-MTHF含量;分析血浆中的5-MTHF含量、CSF中的5-MTHF含量、海马中的5-MTHF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CSF中5-MTHF含量与海马组织中Nestin、DCX、NeuN蛋白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海马中5-MTHF含量与海马组织中Nestin、DCX、NeuN蛋白含量之间的相关性。6.观察二仙汤对CP紧密连接及叶酸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1)整体实验中,Western-blot、免疫荧光法检测CP组织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叶酸 α 受体(folate receptor α,FRα)、还原型叶酸转运体(reduced folate carrier,RFC)、质子耦合叶酸转运体(proton-coupled folate transporter,PCFT)蛋白的表达。分析CSF中5-MTHF含量与CP组织中FRα、RFC、PCFT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分析CSF中5-MTHF含量与CP组织中ZO-1蛋白含量之间的相关性。(2)体外实验中,采用原代脉络丛上皮细胞高浓度CORT模型模拟抑郁症的脉络丛上皮细胞的CORT损伤;原代脉络丛上皮细胞D-gal模型模拟自然衰老大鼠的脉络丛上皮细胞相关改变;原代脉络丛上皮细胞高浓度CORT合并D-gal模型模拟LOD大鼠脉络丛上皮细胞的细胞状态。原代脉络丛上皮细胞分为7组:①对照组(Control):用脉络丛上皮细胞生长培养液作用72 h;②高浓度CORT模型组(CORT):用含120 μM CORT的脉络丛上皮细胞生长培养液作用72 h;③D-gal老化模型组(D-gal):用含40 mg/mL D-gal的脉络丛上皮细胞生长培养液作用72 h;④高浓度CORT合并D-gal模型组(CORT+D-gal):用含120μM CORT+40 mg/mL D-gal的脉络丛上皮细胞生长培养液作用72h;⑤二仙汤冻干粉低剂量组(EXDL):用含120 μM CORT+40mg/mLD-gal+二仙汤冻干粉500 mg/mL的脉络丛上皮细胞生长培养液作用72 h;⑥二仙汤冻干粉高剂量组(EXDH):用含 120μM CORT+40 mg/mL D-gal+二仙汤冻干粉 1000 mg/mL的脉络丛上皮细胞生长培养液作用72 h;⑦氟西汀+叶酸组(FLX+FOL):用含120 μM CORT+40 mg/mL D-gal+氟西汀55 μM+叶酸40 μg/mL的脉络丛上皮细胞生长培养液作用72 h。Western-blot、免疫荧光检测 ZO-1、FRα、RFC、PCFT 蛋白表达,qPCR 检测 FRα、RFC、PCFT mRNA表达;检测各组脉络丛上皮细胞的跨上皮电阻。结果:1.二仙汤改善LOD大鼠抑郁症状及认知障碍青年抑郁症大鼠及LOD大鼠均出现快感缺失、自发活动减少、绝望情绪等抑郁症状,并伴随学习记忆障碍,且LO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更为显着,二仙汤的治疗可缓解LOD大鼠快感缺失、自发活动减少、绝望情绪等抑郁症状并减轻学习记忆障碍。2.二仙汤改善LOD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及神经发生障碍青年抑郁症大鼠及LOD大鼠均出现海马Nestin、DCX、NeuN蛋白表达减少,DG区Ki-67/Nestin双阳性细胞、BrdU/DCX双阳性细胞减少,LOD大鼠更为显着;二仙汤的治疗可上调LOD大鼠海马Nestin、DCX、NeuN蛋白表达,增加LOD大鼠DG区Ki-67/Nestin双阳性细胞数、BrdU/DCX双阳性细胞数。3.各组大鼠CSF对原代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1)各组CSF对原代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与A组比较,B、C、D、F、G组原代神经干细胞增殖率升高,E组增殖率下降;与B组比较,C、D组原代神经干细胞增殖率下降。与A组比较,H、J、L组原代神经干细胞增殖率减少;与H组相比,I组神经干细胞增殖率无明显变化;与J组比较,K组神经干细胞增殖率改变不明显;与L组相比,M组神经干细胞增殖率显着下降,N组与O组增殖率上升。(2)各组CSF对原代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影响与A组比较,B、D、F、G组BrdU/DCX双阳性细胞比增高,C组BrdU/DCX双阳性细胞比例无差异,E组BrdU/DCX双阳性细胞比例下降;与B组相比,C组BrdU/DCX双阳性细胞比例下降。与A组比较,H、J、L组BrdU/DCX双阳性细胞比例下降;与H组比较,I组BrdU/DCX双阳性细胞比例下降;与J组比较,K组BrdU/DCX双阳性细胞比例升高;与L组比较,M组BrdU/DCX双阳性细胞比例减少,N、O组BrdU/DCX双阳性细胞比例升高。4.二仙汤增加LOD大鼠CSF、海马中5-MTHF含量(1)各组大鼠血浆5-MTHF含量无差异,LOD大鼠出现CSF、海马5-MTHF含量减少,二仙汤的治疗逆转了 LOD大鼠的CSF、海马5-MTHF含量减少。(2)CSF中5-MTHF含量与海马组织中5-MTHF含量呈现相关性;CSF中的5-MTHF含量与海马组织Nestin、DCX、NeuN的蛋白表达均存在相关性;海马中的5-MTHF含量与海马组织Nestin、DCX、NeuN的蛋白表达均存在相关性。5.二仙汤改善CP叶酸转运、调控CP紧密连接(1)整体实验中,青年抑郁症大鼠、自然衰老大鼠CP组织叶酸转运蛋白FRα、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减少,LOD大鼠CP组织叶酸转运蛋白FRα、RFC、PCFT蛋白及紧密连接蛋白ZO-1减少,二仙汤的治疗可上调LOD大鼠CP组织FRα、RFC、PCFT、ZO-1 蛋白。(2)高浓度CORT合并D-gal条件下原代脉络丛上皮细胞FRα、RFC、PCFT蛋白及其mRNA表达减少,ZO-1蛋白表达减少;二仙汤冻干粉的干预可上调高浓度CORT合并D-gal条件下脉络丛上皮细胞FRα、RFC、PCFT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以及上调ZO-1蛋白表达。(3)CSF中5-MTHF含量与CP组织中FRα、RFC、PCFT蛋白表达均呈现相关性;CSF中5-MTHF含量与CP组织中ZO-1蛋白表达呈现相关性。结论:1.LOD大鼠自主活动明显下降,出现严重的学习记忆障碍,具有中医所述肾阳不足,髓海不充的病机特点。补肾治法代表方二仙汤能明显改善LOD大鼠的行为异常和认知障碍。2.LOD大鼠CSF组分发生改变并导致海马神经元损伤和神经发生障碍。补肾治法代表方二仙汤可以通过改变LOD大鼠CSF的组分,减轻海马损伤和促进海马神经发生。3.LOD大鼠CP结构受损以及叶酸转运障碍使CSF中叶酸含量明显降低,并导致神经发生障碍和神经元损伤。补肾治法代表方二仙汤可以减轻LOD大鼠CP结构损伤、调节CP叶酸转运蛋白的表达,增加CSF中叶酸含量。4.CP分泌CSF和转运叶酸是中医肾精上通于脑,填补脑髓功能发挥的重要机制之一;而CSF成分的变化可能是中医肾-脑相通的介质之一。

王璐[5](2021)在《低T3与高Hcy血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与预后的影响及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schemia,ACI)是最常见的一类急性脑血管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大脑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所致。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成为当今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及生存质量的疾病之一。ACI的早期评估及预后判断非常重要,多项研究表明早期血清学标记物的作用,然而我国基层医院受限于医疗资源条件有限,许多特异性指标无法检测。因此,急需寻找能够早期预测ACI严重程度及疗效和预后、并便于基层医院实施的生化指标,为进一步评估ACI治疗方案提供依据。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症是ACI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cy水平增高可显着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甲状腺激素在人体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甲状腺功能减退及亚临床甲减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我们前期工作发现,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综合征的发生和急性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T3水平的测定对于估计出血量和梗死面积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由于T3为代谢相关指标,对Hcy水平及其他物质代谢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且Hcy和T3在基层医院便于检测,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于ACI患者的血清Hcy、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其他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样本分析,针对不同严重程度的ACI患者合并高Hcy、低T3血症的研究,力图寻找高Hcy与低T3血症的关系,探讨高Hcy、低T3血症与患者卒中严重程度和预后之间的关系,为ACI的病情评估及治疗提供指导。并通过对高Hcy血症的ACI患者进行叶酸治疗,观察其干预前后的临床表现及T3等相关各项指标的变化,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Hcy、低T3综合征的患者治疗提供简便的、符合伦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手段和方法。研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进行试验设计,根据临床指南诊断标准,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我科收治的未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一般资料、检测血液生化指标、评估患者卒中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并对存在高Hcy血症的患者进行叶酸干预,治疗12周后随访并收集相关资料。分析Hcy、T3含量与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以及降Hcy治疗对血清学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影响。研究结果1、高Hcy组患者和正常Hcy组相比,C反应蛋白[0.85(0.50,2.94)vs.0.50(0.50,1.85)mg/L]、尿酸(369.59±109.70 vs.319.25±85.70μmol/L)、低密度脂蛋白[2.25(1.85,2.98)vs.2.04(1.59,2.62)mmol/L]及D-二聚体[0.49(0.30,1.16)vs.0.38(0.23,0.99)mg/L]水平均显着升高,而T3(1.43±0.33vs.1.53±0.30nmol/L)及FT3(4.18±0.77vs.4.48±0.67pmol/L)水平降低。高Hcy组较正常Hcy组的低T3血症发生率(12.5%vs.5.7%)更高。两组患者在梗死灶大小、NIHSS评分值、m Rs评分值、颈动脉斑块发生部位及其他研究指标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2、低T3组患者和正常T3组相比,Hcy[17.39(13.92,24.49)vs.14.03(11.14,18.44)μmol/L]及D-二聚体[(0.46,3.23)vs.0.41(0.25,0.99)mg/L]水平升高而淋巴细胞绝对值[1.29(0.81,1.69)vs.1.70(1.25,2.08)×109]水平降低。低T3组患者中等面积(34.6%vs.16.9%)和大面积梗死灶(15.4%vs.4.5%)的占比显着升高,NIHSS评分及m Rs评分更低,存在中重度功能损伤(NIHSS>4)的占比(46.2%vs.23.2%)和短期内预后不良(m Rs>2)的占比(65.4%vs.40.8%)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方面无显着差异。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Hcy血症(OR=2.530,95%置信区间:1.071~5.975)是低T3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高Hcy患者较正常患者更容易伴发低T3综合征。4、叶酸干预治疗后,高Hcy患者的Hcy水平分别为22.0.±10.54vs.11.91±3.70μmol/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分别为4.51±2.02vs.3.72±1.24×109、粒淋比分别为379.66±312.56vs.225.87±103.99%,尿酸水平分别为364.61±111.09vs.309.16±99.29μmol/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本研究表明,Hcy、T3与ACI有密切的关系,是ACI治疗和预后的重要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高Hcy患者更易伴发低T3血症,高Hcy血症是低T3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ACI中合并高Hcy、低T3综合征的患者,叶酸干预治疗可以影响患者的炎症和代谢状态、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因Hcy、甲状腺激素检测方便,叶酸干预的临床可操作性强,可作为基层医院对ACI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手段。

吕岩[6](2021)在《中国中东部地区老年人膳食模式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使用老年抑郁量表简版(GDS-15)评估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抑郁状态,建立该人群膳食模式,探索影响膳食模式与抑郁症状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膳食模式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1月至7月抽取隶属于中国中部、东部的山西省、安徽省、河南省、湖南省、山东省和江苏省共1652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通过问卷获取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膳食摄入、抑郁情绪评估(本研究中GDS-15得分≥5分定义为出现抑郁症状)、体力活动及身体测量(身高、体重)信息。数据整理后,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连续型变量中符合正态分布者以x±s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者以M(P25,P75)描述;分类变量以频数(n)和构成比(%)描述。分别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型变量)、Mann-Whitney U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型变量)和χ2检验(分类变量)分析变量的两组间差异。应用因子分析获取调查老年人的膳食模式。运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得到每一种膳食模式的影响因素。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膳食模式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分析使用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根据每一种膳食模式的因子得分,将其划分为Q1~Q4组。将每种膳食模式的Q1~Q4组分别赋予该组因子得分的中位数,进行趋势性检验。结果:排除能量摄入异常者,最终纳入研究共1635人,中部地区906人(55.4%),东部地区729人(44.6%);男性795人(48.6%),女性840人(51.4%);出现抑郁症状者414人(25.3%)。(1)与中国老年人膳食平衡宝塔(2010)推荐摄入量相比,调查老年人谷薯类及杂豆类基本可以达标;40%~50%的老年人蛋类摄入不足;超过60%老年人蔬菜类、水果类、鱼虾禽类、畜肉类、大豆类及坚果、奶类及奶制品摄入不足。(2)本研究共得到5种膳食模式,依次是素食膳食模式(以杂豆类、粗杂粮、大豆及制品、薯类高摄入而畜肉类低摄入为主)、传统膳食模式(以蔬菜类、畜肉类、粮谷类、水果类摄入为主)、现代膳食模式(以奶类及奶制品、蛋类、水果类摄入为主)、禽肉-坚果膳食模式(以家禽类、坚果类、薯类摄入为主)和酒-水产品膳食模式(以酒精、薯类、水产品摄入为主)。(3)膳食模式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居住地、居住状况、婚姻状况、退休前职业类别、教育程度、月人均收入、每周锻炼频率、吸烟状况、脑卒中患病、糖尿病患病、高血压患病是膳食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膳食模式的影响因素不同。(4)抑郁症状影响因素:女性、少数民族、居住状态为独居、患病总数越多者抑郁症状发生风险更高。而受教育程度越高、月人均收入越多、每周锻炼1~2次、每周锻炼≥5次者抑郁症状发生风险较低。(5)膳食模式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依从传统模式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风险更低;依从酒-水产品模式和禽肉-坚果模式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风险更高。亚组分析结果表明,除了传统模式和酒-水产品模式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外,在男性亚组和每周锻炼频率≥3次亚组中,禽肉-坚果模式与较高的抑郁症状发生风险相关。以上关联独立于混杂因素。结论:本研究中的老年人群存在明显的膳食摄入不平衡状况。传统膳食模式与较低的抑郁症状发生风险相关;酒-水产品模式、禽肉-坚果模式与抑郁症状发生风险较高相关。对于老年人群,保证能量充足摄入,在膳食多样性的基础上丰富水产品、坚果、杂豆、大豆及制品、蔬菜、水果、粗杂粮和奶类及奶制品的摄入可能有利于预防抑郁症状。

白雪[7](2021)在《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与焦虑抑郁状态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与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本实验为一项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首次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共计117名,时间范围为2020年02月至2020年12月,对照组为同时间段健康体检者,共计141名。第一部分: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使用抑郁评分量表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评分量表即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来评估研究对象的焦虑抑郁状况。患者血清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的检测方法为化学发光法,采用酶分析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第二部分:将117名焦虑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予以单独维生素B12治疗、维生素B12+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单独抗焦虑抑郁药物共治疗3月。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病例组及健康对照组间维生素B12、叶酸、HCY水平的差异,各组治疗前后的HAMD、HAMA、SDS、SAS评分差异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维生素B12水平与焦虑抑郁状态之间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焦虑抑郁状态组血清维生素B12水平(272.48±145.29)pg/ml较健康对照组(390.17±150.81)pg/ml显着低下(P<0.05),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4.91±6.37)μmol/L高于对照组(11.81±10.61)μmol/L(P<0.05),而叶酸水平在病例组(11.07±4.97)ng/ml与对照组(11.86±5.12)ng/ml间无显着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清维生素B12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焦虑抑郁状态显着相关,其OR分别为4.01(95%CI:1.77-9.12)、2.38(95%CI:1.33-4.26),可使发生患焦虑抑郁风险增加。维生素B12作为焦虑抑郁状态的辅助治疗药物,可降低焦虑抑郁状态患者治疗后评分(P<0.05),可改善焦虑抑郁相关症状。结论:1.焦虑抑郁状态患者发生维生素B12缺乏比例较高,血清维生素B12水平较健康者显着低下,HCY水平较健康者高,两组间叶酸水平无显着差异。2.维生素B12缺乏与焦虑抑郁状态相关,可增加患病风险。3.维生素B12治疗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疗效更佳,且安全性高。

刘虹宏[8](2021)在《抑郁症认知功能损害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抑郁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境障碍,主要表现为心情低落、思维缓慢、行为主动性降低、且在认知功能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等。认知功能的损害在过去被认为伴随抑郁症的情绪症状出现,而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认知损害是抑郁症一项核心症状,独立于情绪症状存在。认知功能的作用至关重要,关乎生活与学习的各个方面,认知损害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功能康复。本文探究分析了认知功能损害的特征,探讨了抑郁症认知损害的机制、评估方法和干预措施,旨在为抑郁症的准确识别、预防以及治疗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那一凡,谭玲[9](2021)在《叶酸在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相关疾病中的合理应用》文中指出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代谢通路上的中间代谢产物,多年来的研究结果已证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脑卒中、抑郁、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慢性肾脏病等疾病的发生有关。尽管叶酸可以有效降低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但其在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相关疾病中可能存在超适应证、超剂量等不合理用药现象。建议临床在应用叶酸时,应采取规范的给药剂量及实施个体化用药。

李洁[10](2021)在《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营养现状调查分析与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老年抑郁症(Late-life depression,LLD)是威胁老年人心理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食欲减退是LLD患者首要的最常见症状,常反复就诊于消化科治疗,经久不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甚至伴机体生理代谢紊乱,因此,及时有效的营养风险评估和营养干预非常重要。而照顾者的营养素养是患者营养改善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对LLD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探讨对照顾者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目的了解LLD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影响其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制定LLD患者照顾者的营养素养干预措施,探讨干预效果,以期为LLD患者营养管理模式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抽取2019年6月~2020年9月在河南省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住院的LLD患者263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与患者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63名非抑郁症老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微型营养评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同时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测。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营养不良或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LLD患者的照顾者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THBC)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每次健康教育时间为15~30分钟,4次/周。采用老年抑郁症营养素养问卷在患者入院第二天、干预8周后评价两组照顾者的营养素养,并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液指标进行评价,最后进行干预效果分析。3.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u检验、Mann Whitney U检验、单因素x2检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LLD住院患者中营养不良者占27.38%,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者占57.41%,营养良好者仅占15.21%,营养不良发生率显着高于非抑郁症老年人(P<0.05)。抑郁严重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照顾者营养素养、咀嚼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体育锻炼频率为LLD患者营养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LLD患者的血液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以及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压积水平均低于非抑郁症老年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施基于ITHBC的干预后,干预组照顾者各项营养知识知晓率、多数营养态度的得分及多数营养行为得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得分及“食用水产品的频率”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照顾者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总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及自身干预前水平(P<0.001)。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血液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红蛋白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血液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BMI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LLD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偏高。影响LLD住院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为抑郁严重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照顾者营养素养、咀嚼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体育锻炼频率。2.基于ITHBC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LLD患者照顾者营养知识知晓率,改善其不良营养态度和行为,对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叶酸与抑郁症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叶酸与抑郁症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维生素B12辅助治疗焦虑抑郁状态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检测指标
        1.2.2 分组及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维生素B12、叶酸、t Hcy水平比较
    2.2 病例组基础资料、治疗前后HAMD、HAMA、SDS、SAS评分比较
3 讨论

(2)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检测在育龄人群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MTHFR概述
    1.1 MTHFR的基因结构
    1.2 MTHFR基因多态性
T突变'>1.2.1 MTHFR 677C>T突变
C突变'>1.2.2 MTHFR 1298A>C突变
2 MTHFR基因多态性在女性人群中的分布特征
3 MTHFR基因多态性检测在育龄人群的临床意义
    3.1 MTHFR基因多态性与妊娠相关疾病
    3.2 MTHFR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出生缺陷相关性
    3.3 MTHFR基因多态性与产后疾病相关性
4 小结与思考

(3)叶酸水平、MTHFR基因及MTRR基因多态性与宫颈鳞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宫颈癌相关病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5例临床病例报告
附录2:健康危险因素评估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4)基于脉络丛叶酸转运-海马神经发生探讨补肾法抗LOD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答辩委员会名单及评定意见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迟发性抑郁症的发病及病理机制
    第二节 迟发性抑郁症中的认知障碍
    第三节 迟发性抑郁症中的脉络丛损伤及叶酸转运障碍
    第四节 迟发性抑郁症的中西医治疗
第二章 立论依据
第三章 LOD大鼠抑郁症状、认知障碍及二仙汤的干预作用
    一、技术路线图
    二、材料
    三、方法
    四、结果
    五、讨论
第四章 LOD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神经发生障碍及二仙汤的干预作用
    一、技术路线图
    二、材料
    三、方法
    四、结果
    五、讨论
第五章 LOD大鼠脑脊液组分对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影响及二仙汤的干预作用
    一、技术流程图
    二、材料
    三、方法
    四、结果
    五、讨论
第六章 LOD大鼠血浆、脑脊液、海马组织中5-MTHF含量及二仙汤的干预作用
    一、技术流程图
    二、材料
    三、方法
    四、结果
    五、讨论
第七章 LOD大鼠CP叶酸转运的变化及二仙汤的干预作用
    一、技术路线图
    二、材料
    三、方法
    四、结果
    五、讨论
第八章 综合讨论
结语
创新点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主要英文缩略语(按首字母排序)
    附录二 CUMS造模流程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5)低T3与高Hcy血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与预后的影响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血清Hcy及T3 水平与卒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一、研究对象
        (一)纳入标准
        (二)排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一般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
        (三)影像学检查
        (四)量表、疾病定义
        (五)分组
    三、研究步骤
    四、统计学分析
    五、结果
        (一)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
        (二)高Hcy 组和正常Hcy 组的资料比较
        (三)低T3 组和正常T3 组的资料比较
        (四)低T3 综合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六、讨论
第二部分 叶酸干预对高Hcy卒中患者临床及T3 相关指标的影响
    前言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治疗方法
        (三)观察指标
        (四)随访
    二、统计学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患者一般情况
        (二)叶酸治疗后Hcy的改变
        (三)叶酸治疗后甲状腺功能的改变
        (四)叶酸治疗后炎症相关指标的改变
        (五)叶酸治疗后代谢相关指标的改变
        (六)叶酸治疗后NIHSS评分的变化
    四、讨论
全文总结、创新性及局限性
    一、研究结论
    二、创新性
    三、不足之处及下一步打算
参考文献
综述 卒中后抑郁发生中的内分泌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
致谢

(6)中国中东部地区老年人膳食模式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调查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与焦虑抑郁状态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英文缩写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维生素 B12 缺乏的不典型临床表现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8)抑郁症认知功能损害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抑郁症认知功能损害的表现
2 抑郁症认知功能损害机制的研究
3 认知功能损害的评估
4 抑郁症认知功能损害的干预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叶酸在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相关疾病中的合理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
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
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抑郁
4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
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hathy,DPN)
6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 disease,CKD)
7 讨论

(10)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营养现状调查分析与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文献回顾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理论基础
第一部分 LLD住院患者营养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ITHBC的健康教育对照顾者营养素养的干预效果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1. 本文研究结论
    2.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老年抑郁症及其营养现状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叶酸与抑郁症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维生素B12辅助治疗焦虑抑郁状态的效果观察[J]. 白雪,周莉,杨琴.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08)
  • [2]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检测在育龄人群中的临床价值[J]. 杨康,朱巧玲,周少雄,庄锡伟,彭健桥,欧阳佩雯. 当代医学, 2021(21)
  • [3]叶酸水平、MTHFR基因及MTRR基因多态性与宫颈鳞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D]. 蒋瑜羽.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4]基于脉络丛叶酸转运-海马神经发生探讨补肾法抗LOD机制[D]. 曾宁溪.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5]低T3与高Hcy血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与预后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 王璐.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6]中国中东部地区老年人膳食模式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研究[D]. 吕岩. 山东大学, 2021(12)
  • [7]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与焦虑抑郁状态相关性研究[D]. 白雪.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8]抑郁症认知功能损害研究进展[D]. 刘虹宏.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9]叶酸在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相关疾病中的合理应用[J]. 那一凡,谭玲.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04)
  • [10]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营养现状调查分析与干预研究[D]. 李洁. 新乡医学院, 2021(01)

标签:;  ;  ;  ;  ;  

叶酸与抑郁症之间的联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