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的药理实验及临床应用

大蒜的药理实验及临床应用

一、大蒜的药理实验及临床应用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郑永军[1](2012)在《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大蒜功能成分的分离提取及药理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蒜(Allium sativum L.)为百合科葱属植物的地下鳞茎,是着名的食药两用植物,富含有机硫化物、黄酮类化合物、皂苷类化合物和多糖等药用功能成分。近代医学研究表明,大蒜功能成分具有抑菌、降血脂、抗肿瘤、防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在医药和保健品领域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本论文利用分子印迹技术,从大蒜中分离提取出蒜氨酸、大蒜素和大蒜黄酮类化合物等大蒜功能成分,研究了4种大蒜提取物的药理活性。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一、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的设计与预组装针对从水相体系中分离提取大蒜功能成分存在的工艺复杂和分离困难等问题,以寻找能够在水相体系中有效分离蒜氨酸、大蒜素和大蒜黄酮类化合物的功能材料为目标,将分子印迹原理与现代配位化学理论相结合,构建了两种分子印迹识别模型。采用GAMESS软件包中的PM3基组优化了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的结构,分别采用非共价键和配位键两种结合模式计算了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组成的系列复合物的结合能(ΔE),通过比较复合物结合能的大小,探讨了采用不同结合方式所形成复合物的稳定性差异。在量化计算结果指导下,设计了基于金属配位识别模式的大蒜功能成分分子印迹分离体系,并采用光谱法实验对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进行预组装筛选,优化出用于分离大蒜功能成分的金属配位分子印迹识别模型用于指导功能配体和聚合物材料的合成。二、蒜氨酸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和性能研究合成了新型N (4苯乙烯基)草酰胺功能配体,以S丙基L半胱氨酸亚砜替代蒜氨酸作为“伪模板分子”,合成了S丙基L半胱氨酸亚砜Zn草酰胺配位单体,并以此配合物为功能配位单体,构筑对目标分离物蒜氨酸选择性识别的双金属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模型;采用悬浮聚合工艺,定向合成了对蒜氨酸具有较好识别性能的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通过评价蒜氨酸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目标分离物的识别性能和分离效果,从中筛选出分离度高、吸附容量大的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并应用于从水溶液中分离提取蒜氨酸。与目前所采用的普通阳离子树脂法相比,采用蒜氨酸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提取的蒜氨酸产品纯度达到73.6%。该方法为水相体系中氨基酸的分离提取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三、大蒜素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和性能研究合成了新型N (3丙氨基) N’(4苯乙烯基)草酰胺功能配体,以二丙基硫醚替代大蒜素作为“伪模板分子”,构筑对目标分离物大蒜素选择性识别的金属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模型;采用悬浮聚合工艺,定向合成了对大蒜素具有良好识别性能的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通过评价大蒜素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目标分离物的识别性能和分离效果,从中筛选出分离度高、吸附容量大的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并应用于从水溶液中提取大蒜素。采用大蒜素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提取的大蒜素产品纯度达到89.5%。为水相体系中微量硫醚类化合物的分离富集提供新的方法学支撑。四、大蒜黄酮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和性能研究以大蒜黄酮类化合物中含量最大的杨梅黄酮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在Zn(II)介导下,采用悬浮聚合工艺合成了对模板分子类似物具有选择性吸附的大蒜黄酮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通过评价这些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杨梅黄酮、槲皮素、芹菜素和山奈酚等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效果,从中筛选出分离度适宜、吸附容量大的大蒜黄酮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用于对大孔树脂提取的大蒜黄酮粗提物的分离纯化。大蒜黄酮粗提物经大蒜黄酮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分离纯化后,大蒜总黄酮含量达到81.2%,为大蒜黄酮的纯化和规模化制备奠定了基础。五、大蒜功能成分药理活性研究分别采用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筛选模型和MDCK细胞模型,从分子水平上和细胞水平上研究了蒜氨酸、大蒜素、大蒜黄酮和大蒜皂苷4个大蒜功能成分对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和抗甲型流感病毒活性。结果显示:大蒜黄酮的抗氧化活性IC50为2.064±0.026μg/mL,优于阳性对照药维生素C(3.876±0.203μg/mL);大蒜黄酮在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筛选模型中的IC50值为10.922±2.651μg/mL,在MDCK细胞模型的IC50值为3.15μg/mL,在细胞水平抗流感活性实验中与阳性药物扎那米韦处于同一水平,而选择性和最大无毒浓度均低于阳性药物。显示了良好的体外抗流感活性和潜在的应用前景,为新型抗流感活性化合物的发现提供了新思路。采用DPPH抗氧化模型和乙、丁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模型,研究了蒜氨酸、大蒜素、大蒜黄酮和大蒜皂苷4个大蒜功能成分抗氧化和对乙、丁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利用荧光光谱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大蒜黄酮类化合物(杨梅黄酮、槲皮素和山奈酚)与DNA的相互作用。以上这些药理活性研究为大蒜功能成分的药用开发奠定了科学基础。上述研究不仅开辟了大蒜功能成分分离提取的新途径,而且为大蒜黄酮类化合物在抗氧化和抗流感病毒等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对提升我国大蒜药用功能成分开发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叶迎,许京,王瑞海,苗青,刘丽梅[2](2017)在《大蒜多糖近10年在化学、工艺质量、药理及应用方面的总结》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大蒜作为传统的调味品,同时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属药食两用中药。传统上,大蒜主要用于消肿、解毒、杀虫;现代研究表明,大蒜在防治肿瘤、缓解三高、降低胆固醇以及延缓衰老等方面都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受到了众多学者青睐。大蒜主要含有蒜氨酸、大蒜辣素[其不稳定,分解生成小分子硫化物,主要包括二丙烯三硫化物(DATS),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ADS),二烯丙基硫化物(DAS)等,这些成分也是大蒜油的主要成分],蒜氨酸酶、大蒜挥发油、大蒜皂苷、大蒜多糖、微量元素等;其中,大蒜多糖是大蒜中一类重要的化学成分,它也是大蒜药效的物质基础之一。大蒜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在910 k Da,属于小分子杂多糖,水解发现其主要含有果糖、葡萄糖等,质量控制主要为检测总多糖和多糖分解后的单糖含量;大蒜中大蒜多糖的含量在70%以上;提取方法主要有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酶法等。大蒜多糖具有增强免疫、抗氧化、抗病毒、保肝、保护心肌、防止心肌纤维化等多种生物活性,可开发成药品与保健品;除此之外,它还可以作为食品原辅料,用于食品生产。因此,大蒜多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本文就近10年对大蒜多糖的组成、提取纯化方法、含量测定、药理活性、应用等内容进行了全面归纳总结,为其深入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马丽娜[3](2016)在《大蒜辣素抗缺血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种由于死亡信号触发或自身遗传基因控制所引起的主动死亡过程,对调控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细胞更新及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缺血性心脏病的病理过程中伴随着心肌细胞调亡。目前,临床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主要有血管紧张素抑制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硝酸酯类及钙通道阻滞剂。化学药物见效快、作用靶点明确,但往往伴有一定的副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近年来,诸多中医药工作者致力于抗心肌缺血研究,在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证实许多中药或提取物具备多种生理活性,同时还具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的优点。大蒜辣素是国际公认的大蒜主要活性成分,由蒜氨酸和蒜酶发生催化裂解反应而产生。研究表明,大蒜辣素具有多种心血管保护作用,如抗氧化、降血脂、改善心肌纤维化等,是当前心血管领域极具研究价值和开发前景的植物活性成分。然而关于大蒜辣素抗心肌缺血作用及机制的报道较少。实验部分目的:制作体内外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大蒜辣素对心肌缺血后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一1.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制作急性心梗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①假手术组;②模型组;③盐酸地尔硫草注射液阳性对照组(1.5mg/kg);④大蒜辣素注射液低剂量组(1.2 mg/kg);⑤大蒜辣素注射液中剂量组(1.8mg/kg);⑥大蒜辣素注射液高剂量组(3.6mg/kg)。腹腔注射给药3周后,取材。2.采用HE染色法检测组织病理学特征;采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中CK、LDH、MDA、SOD的含量或活性;亚甲蓝光谱法检测血浆中H2S水平;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Bax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及mRNA的含量。实验二1.选用H9c2细胞系为研究对象,给予不同剂量的大蒜辣素(0.1~100μM)处理12h后,采用MTT法检测大蒜辣素对正常H9c2细胞活力的影响,确定大蒜辣素的给药剂量。2.制备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模型,将H9c2细胞培养于37℃、5%CO2的三气培养箱中,通入纯度为95%的N2平衡培养箱中的02,使排气口检测O2浓度≤1%。3.将H9c2细胞分为5组:①空白对照组;②缺血缺氧模型组;③大蒜辣素注射液低剂量组(0.2μM);④大蒜辣素注射液中剂量组(1μM);⑤大蒜辣素注射液高剂量组(5μM)。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剂标记法检测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JC-1法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MDA含量和SOD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Caspase-3、Nrf2 及 HO-1 蛋白的表达。4.为探讨大蒜辣素抗细胞凋亡作用与H2S的关系,使用了 H2S合成酶抑制剂PAG。将H9c2细胞分为4组:①缺血缺氧模型组;②大蒜辣素注射液组(5μM);③大蒜辣素注射液(5μM)+PAG组;④PAG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5.为探讨大蒜辣素药理作用与NO的关系,本研究使用了 NO合成酶的抑制剂LNAME。将H9c2细胞分为4组:①缺血缺氧模型组;②大蒜辣素注射液组(5μM);③大蒜辣素注射液(5μM)+LNAME组;④LNAME组。检测细胞内NO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eNOS、Bax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一1.假手术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心肌间质未出现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心肌细胞结构紊乱,空泡变形、肿胀,心肌纤维化,甚至可见局灶性坏死区;而阳性药对照组和大蒜辣素给药组,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心肌局灶性坏死减少,心肌细胞核大小均匀,未见明显肿胀。2.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CK的含量显着升高(P<0.05),LDH的含量有升高趋势(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对照组和大蒜辣素给药组CK及LDH的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同时,阳性对照组和大蒜辣素给药组,MDA含量均显着降低,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3.与未给予大蒜辣素组相比,大蒜辣素给药组血浆中H2S的含量均显着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4.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而阳性对照组和大蒜辣素给药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着降低(P<0.05)。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Bax蛋白及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户<0.05),而Bcl-2蛋白及mRNA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大蒜辣素高剂量组Bax蛋白及mRNA水平均明显下降,中剂量和高剂量组Bcl-2蛋白及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但大蒜辣素低剂量组Bax、Bcl-2蛋白及mRN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二1.大蒜辣素对正常H9c2细胞的影响与Control组比较,大蒜辣素的给药剂量在0.1~10μM区间内,H9c2细胞活性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当大蒜辣素的给药剂量达到25~100μM时,H9c2细胞的活性明显降低(P<0.05)。2.大蒜辣素对H9c2细胞凋亡的影响2.1镜下观察显示,Control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形态清晰完整,呈梭形。单纯I/H组细胞受损严重,细胞边缘模糊,部分细胞皱缩变圆,脱落,漂浮在培养基中。与单纯I/H相比,大蒜辣素预处理组细胞受损程度减轻,细胞状态有明显改善,皱缩脱落、漂浮在培养基中的细胞数量减少。2.2与Control组相比,单纯I/H组细胞的活力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损伤模型制作成功。与单纯I/H组进行比较,大蒜辣素给药组细胞活力均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与Control组相比,单纯I/H组细胞的凋亡率显着增加(P<0.05)。与单纯I/H组相比,大蒜辣素给药组细胞的凋亡率均显着降低(P<0.05)。2.4与Control组相比,单纯I/H组细胞中Ca2+水平明显增加(P<0.05),表明H9c2细胞出现Ca2+超载。而大蒜辣素给药组细胞内Ca2+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关系。与单纯I/H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 Control组JC主要以聚合物形式存在,细胞呈现红色荧光,而绿色荧光很弱;单纯I/H组JC-1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细胞的绿色荧光非常强,而红色荧光很弱,表明单纯I/H组细胞内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与单纯I/H组相比,大蒜辣素(5μM)处理组细胞的绿色荧光减弱,红色荧光增强。2.6与Control组相比,单纯I/H组细胞中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单纯I/H组相比,大蒜辣素(5μM)给药组Bax、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大蒜辣素(1μM、5μM)给药组Bcl-2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3.大蒜辣素抗H9c2细胞凋亡作用与H2S的关系加入H2S合成酶抑制剂PAG后,大蒜辣素对Bax、Bcl-2蛋白的调控作用被明显抑制;而单用PAG组,细胞中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量变化不明显,与I/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大蒜辣素抗H9c2细胞凋亡作用与NO的关系与Control组相比,单纯I/H组细胞NO含量和eNOS的表达量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I/H组相比,大蒜辣素预处理组心肌细胞NO含量和eNOS表达量显着增加(P<0.05)。加入NO合成酶抑制剂LNAME后,大蒜辣素的上述作用被明显抑制。同时,加入LNAME后,大蒜辣素调控Bcl-2和Bax的作用也被明显抑制,而单用LNAM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大蒜辣素抗H9c2细胞凋亡与氧化应激的关系与Control组相比,单纯I/H组细胞中MDA的含量显着升高,SOD的活性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I/H组相比,大蒜辣素(1μM、5μM)给药组可显着降低MDA的含量;大蒜辣素(0.2μM、5μM)给药组还可显着提高SOD的活性(P<0.05);表明大蒜辣素具有抗氧化作用。与Control组相比,单纯I/H组H9c2细胞中Nrf2表达呈现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O-1表达量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I/H组相比,大蒜辣素给药组Nrf2的表达均升高,尤其以大蒜辣素(1μM、5μM)给药组升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蒜辣素给药组HO-1的表达量均呈现升高趋势,尤其以大蒜辣素(1μM、5μM)给药组升高明显(P<0.05),表明大蒜辣素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结论:1.大蒜辣素能够改善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特征,减少CK、LDH酶的渗出,降低心肌组织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抑制促凋亡蛋白Bax及mRNA表达,同时促进抗调亡蛋白Bcl-2及mRNA表达,表明大蒜辣素对心肌缺血诱导的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2.缺血缺氧环境可诱导H9c2细胞发生调亡,主要表现为:细胞活力下降,细胞调亡率增加,细胞内Ca2+超载,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促凋亡蛋白Bax及Caspase-3的表达升高,抗调亡蛋白Bcl-2的表达降低。3.大蒜辣素能够增强H9c2细胞活力,减少缺血缺氧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同时能够抑制细胞内Ca2+超载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下调Bax、Caspase-3蛋白表达以及促进Bcl-2蛋白表达,表明大蒜辣素在体外能够抑制心肌细胞凋亡。4.大蒜辣素能够抑制Bax蛋白表达及促进Bcl-2蛋白表达,而H2S合成酶抑制剂PAG能逆转大蒜辣素抗细胞凋亡作用,表明大蒜辣素的抗细胞凋亡作用可能与H2S信号分子相关。5.大蒜辣素能够上调缺血缺氧模型H9c2细胞内eNOS蛋白的表达水平,提高细胞内NO的含量。而NO合成酶抑制剂能够逆转大蒜辣素调节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作用,表明大蒜辣素的抗细胞凋亡作用可能与激活内源性保护通路eNOS/NO有关。6.大蒜辣素能够有效降低H9c2细胞中MDA含量,显着升高SOD活性,促进Nrf2合成和核转位、进而促进下游抗氧化蛋白HO-1的表达,表明大蒜辣素的抗凋亡作用可能与激活Nrf2/HO-1抗氧化应激信号通路有关。

谷万里[4](2007)在《大蒜素对寒凝血瘀心肌缺血气体信号分子调控及微循环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肌缺血性疾病,均属于中医血瘀证范畴。寒凝血瘀是缺血性心脏病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型,前期临床研究表明,大蒜素能够作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多个发病环节,具有中药多靶点起效的特性,对缺血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尤其对寒证的治疗作用明显优于热证。大蒜素对寒凝血瘀证的治疗作用与历代文献记载的大蒜具有温通活血作用颇为一致,提示大蒜素也可能具有温通活血的作用,发挥对寒凝血瘀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寒凝血瘀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从大蒜素对气体信号分子调控和对微循环的改善,揭示大蒜素温通活血治疗寒凝血瘀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及药理机制,并对血瘀证和寒凝血瘀心肌缺血患者的微循环进行观测。方法:本研究分为理论探讨、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三大部分。(1)理论探讨:围绕研究目的,从寒凝血瘀心肌缺血的证治研究、气体信号分子与活血化瘀研究、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三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2)实验研究:①首先采用间断反复冷应激和垂体后叶素(Pit)联合造模的方法,建立了大鼠寒凝血瘀心肌缺血病证结合模型:将大鼠分别装入笼内,置于-5℃±1℃环境中,连续3h,使大鼠全身暴露于低温环境。然后将大鼠取出,恢复20℃±1℃室温,并给予Pit20U/kg/d腹腔注射,连续3天。造模第3天,大鼠寒凝血瘀心肌缺血模型造模成功。同时,从大鼠外观状况、体温、舌耳微循环血氧饱和度(StO2)、心电图、血液生化指标、心肌病理、染色等方面对模型进行了综合评价。②在大鼠寒凝血瘀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观察了大蒜素对寒凝血瘀心肌缺血的一般生理指标(证候、体温、心电图)、生化指标(FT3、FT4、TSH、cTnT、MDA、SOD)、血管舒缩活性肽(CGRP、ET)、心肌病理的作用。③从大蒜素对气体信号分子NO、NOS、H2S和对心肌eNOS、ET-1mRNA表达的影响,研究了大蒜素对寒凝血瘀心肌缺血的气体信号分子调控机制。④从可视光微循环StO2、微血管内皮细胞Caveolin-1、CD34、心肌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研究了大蒜素对寒凝血瘀心肌缺血微循环的影响。(3)临床研究:①通过对健康成人筛查,取得舌、面部可视光StO2正常值,并测定血瘀证患者活血化瘀治疗前后的舌、面部可视光StO2,对血瘀证的微循环功能进行了临床研究。②通过对急诊PCI及溶栓治疗后的急性期AMI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和MCE检查,评价心肌微循环,观测寒凝血瘀心肌缺血的心肌微循环特点。结果:(1)大鼠外观状况观察评价,符合中医寒凝血瘀证候表现:耳温和肛温降低分别反映了寒冷因素对外周和内部体温的影响;耳、舌StO2降低表明外周微循环的功能减退;心电图J点的变化可判断心肌缺血模型的成立;心脏StO2降低表明心肌微循环功能受损;心率的减慢、血清FT3、FT4、TSH的降低反映了寒的征象;血浆ET的增高反映了血管痉挛、血瘀的情况;心肌组织病理切片、染色证实了模型心肌缺血、坏死的存在。应用具有热性药属性的抗心肌缺血药硝酸甘油治疗进行反证,显着改善了各项指标,验证了模型的寒凝血瘀心肌缺血诊断。综合上述各项指标,可以确定采用间断反复冷应激和Pit联合造模的方法建立的大鼠寒凝血瘀心肌缺血病证结合模型成立,符合中医理论。(2)大蒜素对寒凝血瘀心肌缺血的一般指标、生化指标、血管舒缩活性肽调节、心肌病理均有改善作用:低剂量大蒜素可明显减少寒凝血瘀心肌缺血大鼠心肌中MDA含量,增加SOD活力。(3)在对气体信号分子调控机制方面,大蒜素低剂量明显能上调eNOSmRNA表达,促进eNOS的合成,显着提高大鼠心肌组织NOS、NO含量;中剂量能显着提高血浆H2S含量,降低心肌组织H2S合酶含量。(4)在微循环方面,大蒜素中、低剂量能显着提高寒凝血瘀心肌缺血大鼠的耳、舌、心脏StO2,大蒜素中剂量能显着降低Caveolin-1的表达,增加CD34的表达,减轻心肌超微结构病变程度,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5)临床研究表明,可视光StO2面部最低,口唇最高;舌各部位的StO2值以舌面最高,活血化瘀治疗后各部位StO2明显增高。(6)超声心动检查寒凝血瘀证患者对负荷试验的反映更明显,MCE心尖k值显着低于非寒凝血瘀证。结论:(1)间断反复冷应激和Pit联合造模的方法建立的大鼠寒凝血瘀心肌缺血模型符合中医证候特点。(2)大蒜素具有多重作用机制,能针对寒凝血瘀心肌缺血的多个发病环节,通过调控气体信号分子和改善微循环,多层面发挥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以中、低剂量作用最佳。①大蒜素能提高心肌组织抗氧化能力,保护缺血心肌;通过调控血管活性肽CGRP、ET的作用,拮抗由于造模因素所致的冠脉痉挛收缩,舒张血管,改善心电图J点变化,降低cTnT,减轻心肌缺血损伤。②大蒜素对寒凝血瘀心肌缺血的气体信号分子调控机制是:通过上调eNOSmRNA表达,下调ET-1mRNA表达,升高NOS,促进NO的释放,同时下调H2S,多方面发挥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③大蒜素对寒凝血瘀心肌缺血的心肌微循环具有改善作用:能增加心肌组织毛细血管数量,作用于微血管内皮细胞的Caveolin-1,升高外周耳、舌和心肌组织的StO2,维持心肌氧供和氧利用,改善微循环功能。(3)可视光StO2测定是一种新的定量评价组织微循环功能的指标,对血瘀证舌、面部望诊的客观化研究有重要价值。(4)AMI患者介入治疗后MCE检测,寒凝血瘀者较非寒凝血瘀者心肌微循环受损有加重趋势。(5)应用中药大蒜的单体化合物有效成分大蒜素,也要辨证用药,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

王琳,杨兴花[5](2012)在《大蒜素在心血管疾病中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大蒜素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上具有降血压、扩血管、降低血脂、抗心律失常、降低缺血心肌耗氧、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本文查阅了大蒜素在心血管方面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综述大蒜素在心血管疾病中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大蒜素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胡铭,李明强[6](2017)在《大蒜素药理作用及药用制剂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大蒜素为脂溶性有机含硫化物,按含硫原子数分为一硫化物、二硫化物、三硫化物、四硫化物[1],具有抗菌消炎、抗肿瘤、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力及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理功能。大蒜素是在大蒜细胞遭到破坏时,激活蒜氨酸酶,分解蒜氨酸生成。蒜氨酸为水溶性氨基酸类化合物,性能稳定,也称为大蒜素前体物质。近年来,对大蒜素的开发研究逐渐增多,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大蒜素药理作用及其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郑侠[7](2012)在《大蒜与氯吡格雷药物相互作用》文中认为1研究目的大蒜(Allium Sativuml)为百合科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下鳞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脂肪、多糖和矿物质。在日常生活中作为一种调味类蔬菜使用。在中国、印度、日本和埃及,都有将大蒜药用的记载,许多国家和民族都积累了用大蒜来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丰富经验。因此,大蒜古老的药用传统使它成为一种民间医药、替代或补充药物。随着对大蒜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大蒜制剂的不断研制和开发,大蒜的药理作用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近代研究发现,大蒜除传统的“清热解毒、消炎杀菌”作用外,还具有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凝集、降血脂、扩血管以及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等效应。大蒜的药理作用机制正被现代科学技术证明,大蒜的预防与治疗试验虽处于早期阶段,但有许多研究显示大蒜具有潜在的药理作用。氯吡格雷(clopidogrel)属噻吩并吡啶类药物,是一个前体药物,本身不具有药理活性,在肝脏经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与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体P2Y12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二硫键,不可逆阻断ADP与其受体的结合,阻断了ADP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促进腺苷酸环化酶依赖的前列腺素E1刺激的扩血管物质激活磷酸蛋白的磷酸化,抑制纤维蛋白原受体GPIIb/IIIa活化,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在服用常规剂量氯吡咯雷后,一般将生化上不能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临床心血管事件反复发作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氯吡格雷抵抗与细胞色素P4503A4的代谢活性相关。发现血小板聚集功能和CYP3A4活性呈明显负相关。合并用药抑制CYP3A4或以CYP3A4为底物的药物均可阻滞氯吡格雷生物转型形成活性代谢物。长期食用大蒜可能对肝脏药物代谢酶P450活性产生诱导或抑制效应,从而引起自身或其他合用药物代谢的改变和导致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本文从药效学和药动学两方面对大蒜与氯吡格雷的药物相互作用进行探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2研究方法2.1大蒜与氯吡格雷药理作用研究取NIH小鼠160只,体重(18-22g),随机分为8组,每组各20(雌雄各10只)只,即正常对照组,大蒜低剂组,大蒜中剂组,大蒜高剂组,氯吡格雷组,大蒜低剂加氯吡格雷组,大蒜中剂加氯吡格雷组,大蒜高剂加氯吡格雷组。灌胃给药两个星期后测定小鼠出、凝血时间。取SD大鼠分组按不同方案给药,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大鼠体内对氧磷脂酶-Ⅰ活性和血常规。2.2大蒜对氯吡格雷药动学的影响建立LC-MS/MS法测定体内氯吡格雷的方法,对血浆中氯吡格雷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灌胃给药大蒜提取物两个星期对氯吡格雷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的影响。2.3大蒜对细胞色素酶P450酶活性的影响建立LC-MS/MS法测定体内咪达唑仑的方法,以咪达唑仑为探针药物,研究灌胃给药大蒜提取物两个星期对咪达唑仑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根据咪达唑仑药动学参数的变化判断大蒜提取物对细胞色素P450酶的诱导或抑制作用。大鼠灌胃给药大蒜提取物两个星期,取肝、十二指肠和肾,Western-blot测定CYP3A蛋白的表达。3结果与结论3.1大蒜提取物可以延长小鼠的出、凝血时间,大蒜与氯吡格雷合用可以增强氯吡格雷的抗凝血作用,大鼠灌胃给药大蒜提取物两个星期,发现大蒜提取物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与氯吡格雷合用可以显着提高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大蒜与氯吡格雷合用对血常规无影响。3.2大蒜提取物可以改变氯吡格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提高氯吡格雷的生物利用度。与正常对照组比,单次给药氯吡格雷和多次给药氯吡格雷大蒜组大鼠体内氯吡格雷及其活性代谢产物最大血药浓度C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都明显增大。3.3灌胃给药大蒜提取物两个星期可以显着增加咪达唑仑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实验表明大蒜提取物可以诱导大鼠体内的CYP3A酶,Western-blot测定CYP3A蛋白结果进一步表明灌胃给药大蒜提取物两个星期可以诱导大鼠体内CYP3A蛋白的表达。

胡斌,匡海学,辛运杰,王雨笛,王知斌,姜海,王秋红[8](2019)在《大蒜降血脂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心血管疾病(CVD)防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今后10年CVD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从总体上看,中国CVD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CVD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CVD刻不容缓。因此,开发安全、有效、廉价的CVD防治药物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民生工程。大蒜是一种常用的药食两用中药材,资源丰富,应用历史悠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学者对大蒜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大蒜具有降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血压、抗心肌缺血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以及抗肿瘤、抗菌、消炎、杀虫、调节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诸多药理活性。本文从大蒜调节血脂代谢入手,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均表明大蒜具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其机制主要与抑制脂质合成过程的关键酶及调节脂质代谢的相关因子有关,本文就大蒜的降血脂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以期掌握其研究动向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大蒜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莫敏[9](2020)在《用于治疗急性肺损伤的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初步药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由肺炎、败血症、创伤等非心源性刺激引起的肺部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40%,以弥漫性肺泡损伤、难治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氧化应激和炎症是该病的重要致病机制。尽管在ALI治疗中使用了一系列的治疗方法,如吸入一氧化氮和糖皮质激素,但这些治疗方法都没有被证明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或改善存活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研发用于治疗ALI的补充和替代药物是十分迫切的。大蒜(Allium sativum),球根状的多年生植物,已被证明拥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这主要归因于其中的有机硫化合物成分。SAMC是大蒜中的水溶性含硫化合物之一,具有抗癌、抗炎、抗氧化、抗癌、保肝、预防COPD等多种药理活性。虽然SAMC的药理作用研究在不断发展,但是其溶解性也限制了其进一步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将SAMC制成新剂型以改善其理化性质的报道;此外,对SAMC的药理活性的研究多集中在抗癌活性的评价,鲜有将SAMC应用于治疗ALI的研究报道。因此,本课题拟通过制备纳米混悬剂来改善SAMC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并且对SAMC应用于治疗ALI的药效及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SAMC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表征;(2)SAMC纳米混悬剂冻干制剂的制备;(3)SAMC体外抗炎抗氧化作用及机制研究;(4)SAMC纳米混悬剂对小鼠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1.SAMC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表征:该部分研究内容包括建立SAMC的含量测定方法学、SAMC纳米混悬剂的处方筛选、制备工艺优化和理化性质表征。首先,采用高压微射流均质法制备SAMC纳米混悬剂,并且以粒径、粒径分布和短期物理稳定性为指标进行处方筛选和工艺优化,考察稳定剂的种类、药物与稳定剂的比例、均质压力和均质循环次数对SAMC-NS的粒径和PDI的影响。然后,对最优处方进行理化性质的评价,包括粒径、PDI、Zeta电位值、外观和透射电镜形态。结果表明,SAMC纳米混悬剂呈现澄清透明溶液状,透射电镜图显示粒子形态呈现类球形,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75.93±4.66 nm,PDI为0.124±0.025,Zeta 电位值为-18.97±1.05 mV。2.SAMC纳米混悬剂冻干制剂的制备:该部分的研究内容包括考察SAMC纳米混悬剂的冻干工艺、SAMC-NS冻干品的质量评价、饱和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的测定。为进一步提高SAMC纳米混悬剂的稳定性,我们采用冷冻干燥法将SAMC-NS制成冻干制剂。以冻干品的外观、色泽和再分散性为考察指标,对常用的冻干保护剂以及加入量进行了筛选,最终选择5%(w/v)的甘露醇作为SAMC纳米混悬剂的冻干保护剂。对冻干品进行质量评价,包括冻干品外观、再分散性、复溶后的粒径、PDI和Zeta电位值。质量评价结果显示SAMC-NS冻干制剂呈现疏松细腻的白色多孔粉末、再分散性良好、复溶后粒径为394.60±9.51 nm,PDI为 0.450±0.090,Zeta 电位为-18.43±5.61 mV。对 SAMC-NS 冻干粉、SAMC 原料药以及SAMC与辅料混合物的饱和溶解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将SAMC制成纳米混悬剂后,其溶解度为1.87±0.05 mg/ml,比起SAMC的原料药,溶解度有显着的提高。用浆法考察SAMC-NS冻干制剂的体外溶出行为,结果表明,SAMC-NS冻干粉末大大提高了 SAMC的溶出速率。在2 min时,SAMC-NS冻干粉的累积溶出度高达93.9%,而原料药仅为21.0%,原料药与辅料的物理混合物仅为17.9%,SAMC-NS的累积溶出度提升了近5倍。3.SAMC体外抗炎抗氧化作用及机制研究:该部分的研究内容包括炎症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测定、氧化应激标志物的测定以及SAMC抗炎和抗氧化相关信号通路的探究。采用LPS刺激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细胞建立体外模型,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SAMC处理细胞。24 h后,测定炎症和氧化应激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并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实验结果显示,SAMC可以通过减少NO的分泌量、降低TNF-α、IL-6和IL-1β的mRNA的表达水平来减弱炎症反应。同时,SAMC可以减少MDA的含量,增加SOD和GSH的水平来逆转氧化应激。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SAMC发挥体外抗炎和抗氧化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是抑制NF-κB信号通路和激活Nrf2信号通路。4.SAMC纳米混悬剂对小鼠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该部分的研究内容包括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的建立、SAMC-NS对ALI小鼠肺水肿程度的影响、肺组织病理评价、SAMC-NS抗炎和抗氧化作用评价以及相关信号通路的探索。采用气管滴注的方式建立体内ALI小鼠模型,30 min后,分别灌胃给药SAMC-NS(10、30、60 mg/kg)或阳性对照药N-乙酰半胱氨酸(NAC,500 mg/kg)。24 h后处死小鼠,收集小鼠的肺灌洗液及肺组织进行SAMC-NS的药效学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给予ALI小鼠SAMC-NS治疗后显着改善了 ALI小鼠肺组织的病理损伤,减弱了肺水肿程度。肺灌洗液中的炎性细胞计数和ELISA实验结果证明,SAMC-NS可以通过抑制炎性细胞的渗入和浸润以及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分泌来调节炎症。另外,对肺组织匀浆中氧化应激标志物的测定结果指出,SAMC-NS通过降低MDA的水平以及减少抗氧化物SOD和GSH的消耗来减轻LPS引起的氧化应激。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手段探究SAMC-NS治疗ALI的机制。实验结果显示,SAMC-NS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抑制炎症介质iNOS和COX2的蛋白表达来调节炎症。同时,SAMC-NS通过激活Keap1/Nrf2信号通路来上调抗氧化/解毒蛋白的表达来逆转氧化应激,包括HO-1和NQO1蛋白。综上,SAMC-NS对ALI的治疗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NF-κB 和 Keap1/Nrf2 信号通路。综上所述,本课题首先针对SAMC的溶解性不佳问题,采用高压微射流均质法制备了 SAMC纳米混悬剂,并考察了其理化性质。另外,为进一步提高SAMC-NS的稳定性,本课题通过冷冻干燥技术将SAMC纳米混悬剂制成冻干粉剂并且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将SAMC制成纳米混悬剂后显着提高了其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然后,本课题在细胞和动物两个水平评价了 SAMC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显示,SAMC对急性肺损伤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是SAMC可以通过调控NF-κB和Nrf2信号通路来有效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

朱启航[10](2020)在《大蒜素和槲皮素对铅中毒鸡肝脏的保护效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铅是环境中常见的一种有毒重金属污染物,可以通过饲料经消化道威胁家禽的健康。肝脏是铅毒性损伤的关键靶器官之一。据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是铅导致机体损伤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大蒜素和槲皮素是两种具有很强抗氧化能力的植物提取物,可以抑制细胞发生脂质过氧化,提高机体抗氧化防御水平,并还能通过螯合重金属离子,促进体内重金属的排泄。为了探究大蒜素和槲皮素对动物铅中毒的防控作用,本试验以鸡为对象,将96只10日龄的鸡随机分为8组,每组公母各半,分别为对照组、铅组、大蒜素组、槲皮素组、大蒜素与槲皮素共处理组,铅与大蒜素共处理组、铅与槲皮素共处理组、铅与大蒜素和槲皮素共处理组,对照组鸡每日灌胃0.5ml超纯水,铅的染毒方式为醋酸铅溶液灌胃(160 mg Pb/kg·bw/d),大蒜素给药方式为拌饲(150 mg/kg.bw/d),槲皮素给药方式也为拌饲(600 mg/kg·bw/d),连续处理90 d,研究了大蒜素和槲皮素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铅致鸡肝脏毒性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其机制。1.铅对鸡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保护效应为探究铅对鸡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大蒜素和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保护效应,分别在试验第30 d、60 d、90 d对鸡颈静脉采血用作血液常规、血液生化,血清铅浓度检测;记录90 d内鸡体重的变化;90 d后剖检采集鸡完整的肝、肾、脑、脾、心,称重并计算脏器指数;测定肝脏铅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铅组鸡体重下降,但差异不显着(p>0.05)。与铅组相比,大蒜素和槲皮素单独或联合治疗组体重升高,但差异也均不显着(p>0.05);与对照组相比,铅组鸡肝、肾指数均显着升高(p<0.05),血清铅浓度、肝脏铅浓度均极显着升高(p<0.01),RBC、Hb从第60 d开始显着或极显着下降(p<0.05或p<0.01),血清Alb、TP、Glo在第90 d显着或极显着下降(p<0.05或p<0.01)。血清 AST、LDH、UA、CR、CK 从第 60 d 开始显着升高(p<0.05或p<0.01)。与铅组相比,大蒜素和槲皮素单独或联合治疗能够显着降低肝指数、肾指数(p<0.05),显着或极显着降低鸡血清、肝脏铅含量(p<0.05或p<0.01),显着或极显着地缓解铅引起的RBC、Hb、AST、LDH、Alb、CK病理性异常变化(p<0.05或p<0.01)。和铅与大蒜素共处理组相比,铅与大蒜素和槲皮素共处理组第30 d血清铅浓度时显着下降(p<0.05),第90 d时UA、CR显着降低(p<0.05)。与铅与槲皮素共处理组相比,铅与大蒜素和槲皮素共处理组在第30 d、90 d血清铅浓度显着下降(p<0.05),第90 d时血清LDH显着下降(p<0.05),其余变化不显着。结果表明,铅能够影响鸡全身多脏器多系统的生长发育,并且在肝脏大量积蓄,大蒜素和槲皮素单独或联合使用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效应,其中大蒜素和槲皮素联合应用对各脏器具有保护效应更明显。2.铅对鸡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保护效应为探究铅对鸡肝脏抗氧化能力的损伤机制及大蒜素和槲皮素单独或联合应用的抗氧化保护作用,试验检测了第90 d采集的各组肝脏组织的MDA含量和抗氧化酶GSH、GSH-PX、GSH-ST、CAT、SOD、T-AOC的活性,同时检测肝脏抗氧化微量元素Fe、Mn、Cu、Zn、Se含量。结果显示:在第90d时,与对照组比较,铅组鸡肝组织的MDA含量极显着升高(p<0.01),GSH 活性、GSH-PX、GSH-ST、CAT、SOD 活性、T-AOC活性显着或极显着下降(p<0.05或p<0.01),Fe、Mn、Cu、Zn、Se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与铅组相比,大蒜素和槲皮素单独或联合治疗组GSH、GSH-PX、GSH-ST、CAT、SOD、T-AOC 活性均上升(p>0.05 或p<0.05),MDA 含量均显着或极显着下降(p<0.05或p<0.01);与大蒜素或槲皮素单独治疗组相比,大蒜素和槲皮素联合治疗组 GSH、GSH-PX、GSH-ST、CAT、SOD、T-AOC 升高(p<0.05或p>0.05),MDA 含量下降(p<0.05或p>0.05),Fe、Mn、Cu、Zn、Se 含量略有升高(p>0.05)。结果表明,铅能够破坏鸡肝脏的氧化防御系统,大蒜素和槲皮素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鸡肝脏氧化防御系统起一定保护效应,且大蒜素和槲皮素联合应用对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保护效应更佳。3.铅对鸡肝脏的病理损伤情况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保护效应为了探究铅对鸡肝脏的组织学变化情况及大蒜素和槲皮素单独或联合应用对其的保护效应,试验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的方法对第90 d采集的各组鸡肝脏组织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铅组鸡肝脏损伤明显,表现为肝细胞点状坏死,胞核固缩深染或碎裂,少量棕黄色色素沉积,血管周围可见较多淋巴细胞、异嗜性粒细胞浸润。铅组超微结构也出现了出现了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表现为细胞核皱缩,核膜受损,染色质边际化,线粒体空泡化,线粒体嵴断裂、消失;与铅组相比,铅与大蒜素共处理组、铅与槲皮素共处理组、铅与大蒜素和槲皮素共处理组肝脏的组织、细胞核、线粒体损伤都有所减轻,其中铅与大蒜素和槲皮素共处理组效果最为明显。结果表明,铅对鸡肝脏组织和细胞造成损伤,大蒜素和槲皮素单独或联合应用均具有一定保护效应,其中大蒜素和槲皮素联合应用对铅中毒鸡肝脏组织和细胞有更好的保护效应。4.铅对鸡肝脏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保护效应为了探究铅对鸡肝脏的毒性机制及大蒜素和槲皮素对其的保护机制,本试验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第90 d采集的各组肝脏线粒体凋亡通路Bax蛋白表达,用qRT-PCR检测Bcl-2、Bax、CytC、Caspase-3、Caspase-9的转录情况。结果显示: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铅组Bax表达量升高;与铅组相比,大蒜素和槲皮素单独或联合治疗组Bax蛋白表达量均降低。qRT-PCR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铅组Bcl-2/B ax比值极显着降低(p<0.01),CytC、Caspase-3、Caspase-9转录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槲皮素组Bcl-2/Bax转录水平比值显着升高(p<0.05);与铅组相比,大蒜素和槲皮素单独或联合治疗组Bcl-2/Bax转录水平比值极显着升高(p<0.01),CytC、Caspase-3、Caspase-9转录水平极显着降低(p<0.01);与大蒜素或槲皮素单独治疗组相比,大蒜素和槲皮素联合治疗组Bcl-2/Bax转录水平比值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 或p<0.01),CytC、Caspase-3、Caspase-9 转录水平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结果表明,铅能够通过线粒体凋亡通路对动物肝细胞造成损伤,大蒜素和槲皮素单独或联合应用均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从而发挥保护效应,其中大蒜素和槲皮素联合应用对肝细胞有更好的保护效应。结论:铅可影响鸡多脏器的生长发育,损伤血液系统,并在肝脏发生积蓄,进而对鸡肝脏造成一定的氧化损伤,破坏肝组织和肝细胞的超微结构,激活肝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大蒜素和槲皮素单独或联合均可提高肝脏抗氧化性能、缓解铅对肝组织的破坏,并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缓解铅所致的肝细胞损伤,且联合作用的保护效应更加明显。

二、大蒜的药理实验及临床应用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蒜的药理实验及临床应用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大蒜功能成分的分离提取及药理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概述
        1.1.1 大蒜的植物学特性
        1.1.2 大蒜研究的历史
        1.1.3 我国大蒜产业现状与高值化开发
        1.1.4 大蒜功能作用的物质基础
    1.2 蒜氨酸的研究进展
        1.2.1 蒜氨酸的提取、合成
        1.2.2 蒜氨酸的药理活性
    1.3 大蒜素的研究进展
        1.3.1 大蒜素的提取、合成
        1.3.2 大蒜素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1.4 大蒜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4.1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1.4.2 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1.5 分子印迹技术在药学中的应用
        1.5.1 分子印迹技术原理
        1.5.2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1.5.3 分子印迹在药学中的应用
        1.5.4 分子印迹技术存在的问题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大蒜功能成分配位分子印迹识别体系的设计与预组装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量化计算
        2.2.4 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预组装的紫外可见光谱(UV)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分子印迹识别模式的计算模型构建
        2.3.2 分子印迹识别模型的评价与优化
        2.3.3 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预组装实验的紫外可见光谱(UV)分析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蒜氨酸配位 MIP 微球的制备、吸附性能及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SPCS Zn VO 配位单体的合成
        3.2.4 蒜氨酸配位 MIP 微球的制备
        3.2.5 SPCS Zn VO 配位单体和 MIP 微球的表征
        3.2.6 蒜氨酸配位 MIP 微球的吸附性能测试
        3.2.7 蒜氨酸配位 MIP 微球在蒜氨酸分离提取中的应用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新型苯乙烯基草酰胺功能配体的合成与表征
        3.3.2 蒜氨酸配位 MIP 微球的制备与处理条件的优化
        3.3.3 蒜氨酸配位 MIP 微球的表征
        3.3.4 蒜氨酸配位 MIP 微球的吸附性能研究
        3.3.5 蒜氨酸配位 MIP 微球树脂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大蒜素配位 MIP 微球的制备、吸附性能及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和材料
        4.2.2 仪器
        4.2.3 PS Zn AVO 配合物的合成
        4.2.4 大蒜素配位 MIP 微球的制备
        4.2.5 PS-Zn-NAVO 配合物和 MIP 微球的表征
        4.2.6 大蒜素配位 MIP 微球的吸附性能测试
        4.2.7 大蒜素配位 MIP 微球在大蒜素分离提取中的应用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新型苯乙烯基草酰胺功能配体的合成与表征
        4.3.2 大蒜素配位 MIP 微球的制备与处理条件的优化
        4.3.3 大蒜素配位 MIP 微球的表征
        4.3.4 大蒜素配位 MIP 微球的吸附性能研究
        4.3.5 大蒜素配位 MIP 微球树脂的应用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大蒜黄酮配位 MIP 微球的制备、吸附性能及应用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与材料
        5.2.2 仪器
        5.2.3 MYR-Zn-VP 配位单体的合成
        5.2.4 大蒜黄酮配位 MIP 微球的制备
        5.2.5 MYR-Zn-VP 配合物和黄酮配位 MIP 微球的表征
        5.2.6 大蒜黄酮配位 MIP 微球的吸附性能测试
        5.2.7 黄酮配位 MIP 微球在大蒜黄酮分离提纯中的应用
    5.3 结果与讨论
        5.3.1 MYR-Zn-VP 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5.3.2 大蒜黄酮配位 MIP 微球的表征
        5.3.3 黄酮配位 MIP 微球的吸附性能研究
        5.3.4 黄酮配位 MIP 微球树脂的应用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大蒜功能成分体外抗流感病毒活性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样品和试剂
        6.2.2 主要仪器
        6.2.3 大蒜功能成分的 H1N1 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研究
        6.2.4 大蒜功能成分细胞水平抗甲型流感病毒研究
    6.3 结果与讨论
        6.3.1 H1N1 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筛选结果
        6.3.2 大蒜功能成分细胞水平抗甲型流感病毒活性研究结果
        6.3.3 结果讨论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大蒜功能成分抗氧化及抑制双酰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7.1 引言
    7.2 实验部分
        7.2.1 样品和试剂
        7.2.2 主要仪器
        7.2.3 DPPH 自由基清除模型的筛选
        7.2.4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模型的筛选
        7.2.5 丁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模型的筛选
    7.3 结果与讨论
        7.3.1 大蒜功能成分 DPPH 抗氧化模型筛选结果
        7.3.2 大蒜功能成分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筛选结果
        7.3.3 大蒜功能成分丁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筛选结果
        7.3.4 结果讨论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黄酮类化合物与 DNA 的相互作用研究
    8.1 引言
    8.2 实验部分
        8.2.1 仪器
        8.2.2 试剂与材料
        8.2.3 荧光光谱滴定
    8.3 结果与讨论
    8.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论文发表与研究成果

(2)大蒜多糖近10年在化学、工艺质量、药理及应用方面的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大蒜多糖中的单糖组成
    1.1 大蒜粗多糖中的单糖
    1.2 精制多糖中的单糖
2 大蒜多糖的提取和纯化
    2.1 大蒜多糖的提取
    2.2 多糖的纯化
        2.2.1 初步纯化———脱蛋白和脱色
        2.2.2 进一步纯化———分级沉淀法和柱色谱法
3 大蒜多糖的含量测定
4 大蒜多糖的药理活性
    4.1 护肝作用
    4.2 免疫调节的作用
    4.3 抗氧化作用
    4.4 益生作用
    4.5 抗凝血作用
    4.6 对心肌细胞的作用
    4.7 抗肿瘤作用
    4.8 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4.9 抗病毒
5 大蒜多糖的应用
6 小结

(3)大蒜辣素抗缺血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中英文索引
综述一 心肌细胞凋亡与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1 细胞凋亡的基本概念
    2 细胞凋亡的基本机制
    3 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
    4 心肌细胞凋亡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
    5 心肌缺血后细胞凋亡的防治
    6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大蒜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 大蒜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2 大蒜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
    3 目前国内大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4 大蒜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的进展和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实验一 大蒜辣素对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实验二 大蒜辣素对缺血缺氧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4)大蒜素对寒凝血瘀心肌缺血气体信号分子调控及微循环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寒凝血瘀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大蒜素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综述三 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理论探讨一寒凝血瘀心肌缺血的证治研究
    理论探讨二气体信号分子与活血化瘀研究
    理论探讨三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一 寒凝血瘀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研究二 大蒜素对寒凝血瘀心肌缺血的作用观察
        实验(一) 一般生理指标观察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实验(二) 生化指标观察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实验(三) 对血管舒缩活性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实验(四) 病理形态学观察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研究三 大蒜素对寒凝血瘀心肌缺血气体信号分子的调控研究
        实验(一) 大蒜素对气体信号分子NO、H25 的作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实验(二) 大蒜素对eNOS、ET-1mRNA 表达影响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研究四 大蒜素对寒凝血瘀心肌缺血微循环影响的研究
        实验(一) 可视光微循环血氧饱和度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实验(二) 微血管内皮细胞Caveolin-1、CD34 免疫组化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实验(三) 心肌毛细血管超微结构观察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一 可视光微循环血氧饱和度临床研究
        研究(一) 可视光分光法检测健康成人血氧饱和度的临床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研究(二) 可视光分光法评价血瘀证患者血氧饱和度的临床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临床研究二 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后心肌声学造影微循环观察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文章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编、参编的着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

(5)大蒜素在心血管疾病中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大蒜素的药理作用
    1.1 扩张血管与降血压
    1.2 降血脂
    1.3 抗心律失常
    1.4 降低缺血心肌耗氧, 保护心肌
    1.5 抑制血小板聚集
2 结语

(6)大蒜素药理作用及药用制剂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大蒜素药理作用
    1.1 抗微生物
    1.2抗肿瘤
    1.3 免疫调节作用
    1.4 抗氧化与防治心血管病的作用
2 大蒜素制剂
    2.1 大蒜酊
    2.2 大蒜油胶丸
    2.3 片剂
    2.4 大蒜素胶囊
    2.5大蒜注射液
3 大蒜素现有制剂存在的问题
4 展望

(7)大蒜与氯吡格雷药物相互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与立题依据
    第一节 大蒜的研究概况
    第二节 氯吡格雷研究概况
    第三节 立题依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与结果分析
    第一章 大蒜与氯吡格雷药理作用研究
        第一节 大蒜与氯吡格雷合用对小鼠出、凝血时间的影响
        第二节 大蒜与氯吡格雷合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研究
        第三节 大蒜与氯吡格雷对大鼠体内对氧磷脂酶-Ⅰ及血常规的影响
    第二章 大蒜对氯吡格雷药动学的影响
        第一节 生物样品中氯吡格雷LC-MS/MS分析方法的建立
        第二节 大蒜对氯吡格雷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第三章 大蒜对大鼠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影响
        第一节 生物样品中咪达唑仑LC-MS/MS分析方法的建立
        第二节 大蒜提取物对咪达唑仑药动学影响
        第三节 大蒜对大鼠体内CYP3A4表达的影响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大蒜降血脂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大蒜主要化学成分
2 大蒜的降血脂作用
    2.1 降低胆固醇
    2.2 降低甘油三酯
3 降血脂机制
    3.1 对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 (HMG-CoA还原酶) 的影响
    3.2 对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的影响
    3.3 对脂肪生成酶的影响
    3.4 其他机制
4 讨论

(9)用于治疗急性肺损伤的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初步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一、ALI研究概况
        1 ALI的定义及历史背景
        2 ALI的发病机制
        3 ALI的治疗现状
    二、SAMC研究现状
        1 SAMC概述
        2 SAMC的药理作用
        3 SAMC用于治疗ALI的理论基础
        4 SAMC理化性质
    三、纳米混悬剂给药系统
        1 纳米混悬剂概述
        2 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3 纳米混悬剂的应用
    四、本课题设计思路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表征
    一、引言
    二、实验仪器与试药
        1 实验仪器
        2 实验试剂与材料
    三、实验方法
        1 SAMC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 SAMC-NS的基本处方和制备工艺
        3 SAMC-NS的粒径、PDI和Zeta电位的测定
        4 SAMC-NS制备工艺的考察
        5 SAMC-NS的处方筛选
        6 最优处方三批重现性考察
        7 SAMC-NS的理化性质考察
    四、实验结果
        1 SAMC含量测定方法考察结果
        2 SAMC-NS工艺考察结果
        3 SAMC-NS制剂处方筛选结果
        4 最佳处方与工艺
        5 三批样品重现性结果
        6 SAMC-NS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
    五、讨论
    六、本章小结
第三章 SAMC纳米混悬剂冻干制剂的制备
    一、引言
    二、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1 实验仪器
        2 实验试剂
    三、实验方法
        1 冻干工艺的确定
        2 SAMC-NS冻干制剂的质量评价
        3 SAMC-NS冻干制剂的饱和溶解度测定
        4 SAMC-NS冻干制剂的体外溶出度研究
    四、实验结果
        1 冻干处方筛选结果
        2 SAMC-NS冻干制剂的质量评价
        3 SAMC-NS冻干制剂的饱和溶解度测定结果
        4 SAMC-NS冻干制剂的体外溶出结果
    五、讨论
    六、本章小结
第四章 SAMC体外抗炎抗氧化作用及机制研究
    一、引言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
        1 实验仪器
        2 药物与试剂
        3 实验细胞
        4 实验试剂配制
    三、实验方法
        1 NR8383细胞培养
        2 细胞活力测定(CCK-8法)
        3 体外模型的建立
        4 SAMC对LPS诱导的NR8383细胞分泌NO的影响
        5 SAMC对LPS诱导的NR8383细胞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mRNA的影响
        6 SAMC对LPS诱导的NR8383细胞中MDA、SOD、GSH的影响
        7 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相关蛋白的表达
    四、实验结果
        1 SAMC对NR8383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2 SAMC减少LPS诱导的NR8383细胞中NO的生成
        3 SAMC抑制LPS诱导的NR8383细胞中炎症因子的释放
        4 SAMC对NR8383细胞中MDA、SOD、GSH的影响
        5 SAMC抑制LPS激活的NF-κB炎性信号通路
        6 SAMC激活抗氧化信号通路Nrf2
    五、讨论
    六、本章小结
第五章 SAMC纳米混悬剂对小鼠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
    一、引言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
        1 实验仪器
        2 试剂与药物
        3 实验动物
    三、实验方法
        1 Balb/c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的建立
        2 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3 BALF中各类炎症细胞计数
        4 BALF中的蛋白浓度测定
        5 肺组织湿重/干重比(W/D)的测定
        6 肺组织病理评估
        7 肺组织匀浆的制备
        8 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测定
        9 BALF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测定
        10 肺组织匀浆中氧化应激指标MDA、GSH和SOD含量的测定
        11 Western blot法检测炎性信号通路NF-κB和抗氧化信号通路Nrf2相关蛋白的表达
        12 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的相关蛋白
    四、实验结果
        1 SAMC纳米混悬剂减弱LPS诱导的ALI小鼠的肺水肿程度
        2 SAMC纳米混悬剂改善ALI小鼠的肺组织病理损伤
        3 SAMC纳米混悬剂减少ALI小鼠BALF中总细胞和炎性细胞的数量
        4 SAMC纳米混悬剂降低ALI小鼠肺组织中MPO活力
        5 SAMC纳米混悬剂抑制ALI小鼠BALF中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的产生
        6 SAMC纳米混悬剂减轻ALI小鼠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
        7 SAMC纳米混悬剂抑制LPS诱导的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及相关炎性介质的表达
        8 SAMC纳米混悬剂激活Nrf2信号通路并且诱导相关抗氧化基因的表达
        9 SAMC纳米混悬剂减轻体内LPS诱导的ALI通过NF-κB和Nrf2信号通路
    五、讨论
    六、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大蒜素和槲皮素对铅中毒鸡肝脏的保护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铅对动物肝脏影响的研究进展
        1 铅及铅的理化性质
        2 我国农业环境及农畜产品中铅污染的现状
        3 铅对动物的主要毒性作用
        4 铅对动物肝脏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5 铅对动物肝脏毒性机理的研究进展
        5.1 铅与肝脏氧化损伤
        5.2 铅与肝细胞凋亡
        6 铅动物肝脏毒性解毒及其解毒机理研究进展
    第二章 大蒜素与槲皮素药理作用及其在养鸡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 大蒜素的研究进展
        1.1 大蒜素的来源及其理化特性
        1.2 大蒜素在机体内的代谢和分布
        1.3 大蒜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1.4 大蒜素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
        2 槲皮素的研究进展
        2.1 槲皮素的来源及其理化特性
        2.2 槲皮素在机体内的代谢和分布
        2.3 槲皮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2.4 槲皮素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
        3 大蒜素与槲皮素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一章 铅对鸡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的保护效应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与处理
        2.2 血液相关指标检测
        2.3 血铅检测
        2.4 脏器指数测定
        2.5 肝组织中铅的测定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铅对鸡体重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保护效应
        3.2 铅对鸡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保护效应
        3.3 铅对鸡血清学指标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保护效应
        3.4 铅对鸡脏器指数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保护效应
        3.5 铅中毒鸡血清和肝脏中的铅浓度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效应
        4 讨论
    第二章 铅对鸡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的保护效应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与处理
        2.2 肝脏氧化指标的测定
        2.3 肝脏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铅对鸡肝脏抗氧化相关物质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保护效应
        3.2 铅对鸡肝脏微量元素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保护效应
        4 讨论
    第三章 铅对鸡肝脏的病理损伤及大蒜素、槲皮素的保护效应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与处理
        2.2 肝组织病理组织学观察
        2.3 肝组织超微结构观察
        3 结果
        3.1 铅对鸡肝脏组织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效应
        3.2 铅对鸡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保护效应
        4 讨论
    第四章 铅对鸡肝脏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的保护效应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与处理
        2.2 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Bax蛋白表达
        2.3 qRT-PCR检测肝脏线粒体凋亡通路基因转录水平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铅对鸡肝脏Bax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保护效应
        3.2 铅对鸡肝脏细胞线粒体通路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保护效应
        4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大蒜的药理实验及临床应用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大蒜功能成分的分离提取及药理活性研究[D]. 郑永军.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1)
  • [2]大蒜多糖近10年在化学、工艺质量、药理及应用方面的总结[J]. 叶迎,许京,王瑞海,苗青,刘丽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10)
  • [3]大蒜辣素抗缺血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作用及机制研究[D]. 马丽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4)
  • [4]大蒜素对寒凝血瘀心肌缺血气体信号分子调控及微循环影响的研究[D]. 谷万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5]大蒜素在心血管疾病中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王琳,杨兴花.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02)
  • [6]大蒜素药理作用及药用制剂研究进展[J]. 胡铭,李明强. 现代医药卫生, 2017(18)
  • [7]大蒜与氯吡格雷药物相互作用[D]. 郑侠.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8]大蒜降血脂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 胡斌,匡海学,辛运杰,王雨笛,王知斌,姜海,王秋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08)
  • [9]用于治疗急性肺损伤的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初步药学研究[D]. 莫敏. 山东大学, 2020(02)
  • [10]大蒜素和槲皮素对铅中毒鸡肝脏的保护效应[D]. 朱启航. 扬州大学, 2020

标签:;  ;  ;  ;  ;  

大蒜的药理实验及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