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理论在背靠背跳高教学中的应用

顺序理论在背靠背跳高教学中的应用

一、有序理论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傅鹤宇[1](2017)在《动作技能两侧迁移理论在体育教育专业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高校的田径课程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及学生的要求。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法来对高校田径课程的教学进行革新。动作技能两侧迁移理论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强化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在左右侧肢体全面发展且两侧间相互迁移的影响下,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兴趣;强化技术动作;提高学生素质,是符合当今社会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理念。本研究以动作技能两侧迁移理论为切入点,探讨两侧迁移教学理论的应用模式,利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多种科研方法探讨在田径背越式跳高项目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先对动作技能两侧迁移进行理论总结和梳理,通过专家调查法访谈确立实验的可行性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利用问卷调查法来搜集关于动作技能两侧迁移理论应用的方法。通过专家的评判来确定实验的可行性及制定实验内容和方案。随后进行实验研究,最终通过数理统计的方式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根据所得信息信息加以整合,得出以下结论:1.在田径课程中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采用动作技能两侧迁移理论指导的教学方法,应根据泛化、分化、自动化三个阶段安排教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围绕动作技能两侧迁移理论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体现双侧肢体的同步练习。应当先通过弱势侧肢体的技能传授,使其能够基本掌握技术动作之后,继而练习优势侧肢体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应当保证弱势侧肢体的训练时长不少于整体练习时间的1/3,在巩固与提高阶段进行优势侧练习,采取平时成绩、技术考核、理论考核三个维度进行评定。2.动作技能两侧迁移理论指导的教学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背越式跳高成绩无显着影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动作水平。同时提高学生的讲解能力,并加强实验对象的立定跳远、Illinois跑、闭眼单脚站立、闭眼原地踏步、四步助跑五级跨跳的身体素质测试成绩,对实验对象的自信心、学习兴趣起到积极的作用。3.采取动作技能两侧迁移理论进行田径项目的背越式跳高教学的指导过程要注意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势侧肢体的练习相对优势侧肢体的练习会让学生对错误的动作出现明显的感觉。在弱势侧肢体未达到初步掌握技术动作的阶段不建议进行优势侧练习。且弱势侧肢体教学、训练时长越长,迁移的效果越好。根据本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在进行动作技能两侧迁移理论教学时,应当注意学生本身优势侧与弱势侧素质差距不要过于明显,在进行弱势侧肢体训练时,应当保证在可承受范围内的强度和进度。2.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纠正错误教学法的应用。随时观察学生的动态,并且严格遵循教学原则,最大限度的预防意外损伤。3.在进行弱势侧肢体技术动作训练过程中,要求运动员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并且注意力高度集中。避免高估自己的能力,去尝试可能导致受伤的动作。

刘仰勋[2](2020)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微课在跳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体育院校普修课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提供了现实可能。从教学系统教的层面看,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支持。从学的层面看,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了基础,满足了多元化的需求和个性发展,提升了学习兴趣。然而,十余年的教育改革实践的探索所带来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的些微变化意味着重构教学过程尚需要更多的实践与多层面、多角度的不断探索。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尝试通过运用微课与动作技能为主的实践类课程有机融合,来强化体育专业院校学生在专业课程教学系统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为加快体育专业院校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网络、数字、个性、终身的教育体系以及“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新时代学习型社会提供一些思路。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以天津体育学院2018级体育教育专业的36名男学生为实验对象。根据天津体育学院田径普修课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安排,以背越式跳高为教学内容设计了微课素材,进行了9次课的教学实验。实验前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身体素质进行了调查与测试,以便确保实验的同质性。实验中在严格控制无关变量的条件下,实验班采用微课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以教师的教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验后将教学实验和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并得出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背越式跳高达标成绩的P值为0.034,小于0.05,存在显着性差异。2、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背越式跳高技评成绩的P值为0.024,小于0.05,存在显着性差异。3、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P值为0.036,小于0.05,存在显着性差异。4、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动作技能学习兴趣的P值为0.021,小于0.05,存在显着性差异。5、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P值均大于0.05,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依据研究结果,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跳高微课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者为本的教学理念,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出了现实可行的路径。2、跳高微课教学内容设计突出了学科重点和项目教学的重难点,同时将练习内容、手段视频与字幕、音效同步,实现了跳高教学与教育技术的有效结合和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同时为多感官共同参与动作技能学习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案例。3、跳高微课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依据个人需求和素质技能基础自主掌控学习进程、选择学习内容、调控练习密度,满足并实现了个性化学习的需求。4、跳高微课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促进了相关身体素质的发展。

刘洋洋[3](2017)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背越式跳高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着社会的进步,在教育领域由先进科学技术引导的新型教育教学理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在高校田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腾空、翻转等高难度动作的学习过程中,如何能更好的让学生掌握这些技术动作,一直是体育教师研究的重点。因此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目的在于解决由于技术动作复杂,学习起来较困难的问题,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动作表象,在有限的课时中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技术动作规范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为优化田径教学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田径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提供一些可能的思路。本研究采用实验对比的形式,在结合国内外翻转课堂研究的基础上,将翻转课堂应用于体育院校田径普修课的背越式跳高教学实践中,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采取的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参与实验的对象均为背越式跳高初学者,主要教学目标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教会零基础的背越式跳高学习者,且能够熟练的完成技术动作,并能够进行教学示范。实验过程中采用的不同教学模式,导致两班教学进度,教学形式,课堂师生角色与任务都发生了变化。在教学实验完成后,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中的总体表现情况进行评估对比后发现,两种教学模式下的背越式跳高成绩并无明显的差异、但实验班技术动作的质量和学习表现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班,因此得出结论如下:一、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搭建了师生共同交流的平台,较传统教学模式更易建立师生学习的共同体,更方便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学生之间合作探究和课后自学的能力都有所增加,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二、背越式跳高学习过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建立动作技术的表象,更好的掌握技术动作,并且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快的学习,发掘自身潜能,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三、两种教学模式从教学结果来说,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两种教学模式同样具有效果,实验班在提高纵跳能力上略高。达标成绩方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略高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技术动作形成质量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背越式跳高的短时间教学应用中技评成绩要好于达标成绩。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从教学效果来说,两种教学模式都具有较高的认同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前准备与课堂学习环境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结构优化和学生学习质量提高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王奇[4](2011)在《录像反馈法对跳高技能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录像反馈教学是在教学中应用摄录器材将学生的技术动作、战术配合以及教学实习情况拍摄下来,现场及时(延时)反馈或教学后集中多媒体反馈教学,师生共同进行比对和分析,提高教学指导的针对性,使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较大提高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反馈教学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原理结合教学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反馈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课堂信息由原来的单向传递变为多向传递,其特点是在教师的引导F,让学生边学习、边思考、边总结、边创造,再将所掌握的知识输出,利用反馈对学习进行检验、调节、选择、控制,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教学实验法五种研究方法,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反馈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基本原理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从理论上证实“反馈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以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评价的实施、教学反馈的调节等为研究思路,以普通高校在田径教学中的背越式跳高技能教学为研究对象,利用对比教学实验来探讨录像反馈教学对大学生运动技能习得、运动兴趣、心理因素等的影响。同时,为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观念的更新提出建议,进而为拓宽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实证依据。本人经过为期四周的预实验和十二周的正式实验,对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田径选修课班级四十名学生进行背越式跳高的实验研究。实验班学生教学中运用了录像反馈教学,对照班学生采用常规教学,通过实验前后对两班学生在身体素质、学习兴趣、心理影响以及技能掌握和成绩指标等方面进行数理统计,将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如下实验研究结论:1.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在常规教学基础上附加录像反馈教学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取得显着的学习效果。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背越式跳高过程中的助跑、助跑与起跳、过杆和落垫技术进行比较,实验班的整体技评均明显高于对照班,两班数值存在显着性差异,说明体育技能教学中运用录像反馈教学是可行的、有效的。2.实验教学后,在专项技能成绩方面实验班学生的总体成绩要明显高于对照班。结果是检验过程的重要依据,从成绩的差异上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技能的掌握以及其它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最终成绩上的差异,说明体育教学中有录像反馈教学要比与无录像反馈教学更好地提高学生运动成绩。3.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实验前后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背越式跳高教学中运用“录像反馈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个体主动性,同时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智能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4.根据“录像反馈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完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可以在课堂上灵活地、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运用“录像反馈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视域出发,是完全可取且符合现代信息科技技术融入于体育教学中。使大学生在学校期间熟练掌握一到二项运动技能,培养运动兴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吴俊洋[5](2016)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在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背越式出现以后多年来一直是当今世界跳高技术的潮流,背越式的出现对世界跳高技术的发展以及成绩的提高起到十分深远的影响,所以在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田径主修专业日常技术教学中,背越式已成为一门必修的技术。而在实际的背越式教学过程中,想要真正的了解并且完全掌握该项技术却十分不易,其原因可能是教师对背越式的认知存在差异,会出现不规范的教学方法、手段,使得学生了解、掌握该技术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无论从技术动作的结构还是技术的概念来看,起跳技术都是重中之重。起跳的目的是将人体水平方向的运动改变为垂直方向的运动,将人体水平运动时产生速度尽可能的转变为垂直向上的速度,通过人体的上下肢的摆动产生动力使人体绕起跳腿旋转,是顺利完成过杆动作的保证。从技术动作结构上讲,背越式起跳教学可以包括右腿的支撑、摆腿、摆臂及左腿的缓冲和蹬伸等方面的教学(以左腿为起跳腿、右腿为摆动腿为例)。本文以生物力学基本原理为理论依据分析其在背越式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找出其出现错误动作的原因,望能为背越式教学提供理论参考。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将背越式中会涉及到的一些零散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系统化,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分析得出其在背越式教学中的应用规律。本文从动力学、运动学、转动力学原理这三个运动生物力学基本原理在背越式跳高起跳教学中的应用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起跳技术教学中应用动力学原理可分析起跳过程中人体受力情况,力的大小、方向的变化及力作用的效果;起跳过程中能量的转换、损耗等问题。(2)起跳技术教学中应用运动学原理可分析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支撑身体姿态、助跑最后两步水平速度、摆动腿摆动速度及方式、左腿放脚角度、左腿快速蹬伸所需时间等问题。(3)起跳技术教学中应用转动力学原理分析所有有关人体转动的动作,人体在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的转动可分为绕各个关节轴的局部转动和人体整体绕基本轴的转动两类。在起跳技术教学中主要解决起跳过程中起跳腿制动时身体、手臂及摆动腿的转动、以及提高人体局部环节转动效果的途径与方法等问题。(4)应用相关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概括分析背越式起跳动作,人体在做背越式时其运动的方式不只有平动或转动,也不是单一生物力学原理作用的结果。只有综合运用各有关力学原理进行系统的研究概括才能更好的指导背越式技术教学和训练的发展。

崔之府[6](2020)在《圆圈助跑组合练习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越式跳髙是当前体育院校田径普修课教学中学生重点学习掌握的项目之一。因其技术的复杂性以及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较高,使得学生在技术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错误现象,如何在当前教学时数有限的条件下,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整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是背越式跳高教学现在急待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根据运动技能形成原理、背越式跳高技术原理,通过观察、访问有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田径教师、笔者的教学实验,创新设计出“圆圈助跑组合”练习手段,将其应用到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加以控制和诱导,促进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更快更好地完整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为新形式下背越式跳高教学革新探索出一些有益途径、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参考。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根据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背越式跳高技术原理以及教学中学生易犯错误等方面,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具体分析的基础之上,将圆圈助跑设计组合,对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8级的两组学生(第14组和第15组)共32人进行了实验研究,从实验后的结果分析得知圆圈助跑组合练习对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有积极作用,进而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较快、较好的完整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组采用圆圈助跑组合练习进行背越式跳高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手段设计是满足于背越式跳高技术原理的,能成功、有效运用于背越式跳高教学中。(2)圆圈助跑组合练习能有效提高各技术环节的发挥,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技术环节技评成绩都存在显着差异,对助跑技术、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起跳技术提高更为明显。(3)圆圈助跑组合练习能够有效诱导、控制弧线助跑时身体内倾姿势、稳定助跑节奏、提高快速起跳能力及跑跳结合能力。(4)实验组学生的达标成绩和综合得分更为突出,圆圈助跑组合练习注重完整技术教学,对提高成绩具有显着优势。

张学忠[7](1991)在《有序理论在背跃式跳高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 有序原理是“三论”的三大原理之一.系统的观点认为,任何一种客观事物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着,任何一种系统,是由若干个要素组成的,要素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成了系统的结构.一个系统的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称为有序,由高级向低级发展,称为无序.

曾园[8](2017)在《对传统与现代背越式跳高技术教法的相关手段的解析》文中指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检索法、视频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实验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国内部分体育院系背越式跳高精品课程、相关优秀跳高运动员视频以及成都体育学院2013—2015级体育系田径专选班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手段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1、现代背越式跳高的弧线助跑作用包括:(1)实现起跳后身体自然背对横杆过杆的起始动作需要(2)实现获得更大垂直起跳能力的同时,又获得自然的倒翻空间(3)缩短起跳点与横杆投影点距离2、起跳时摆动腿完成300攻杆摆腿起跳不仅是起跳和腾空时完成合理的自然转体的需要,也是相对降低身体的垂直过杆速度的需要。3、实现最大垂直起跳的最优化定型动作必然是摆动腿摆动完成趋于水平位制动和小腿呈垂直状的勾脚、起跳腿竖直起跳和踝关节完成最大背伸、摆动腿的异侧臂完成肱骨水平与肘关节呈垂直状的制动、摆动腿同侧臂靠近耳朵完成直臂微屈的肩上充分上举的制动。4、支撑状态下的“桥式”过杆动作其身体所受合外力矩不为零,是依靠起跳腿臀大肌预先完成远固定收缩完成的;而腾空状态下的“桥式”过杆动作其身体所受合外力矩为零,只有依靠臀中肌完成两端固定收缩拉动摆动腿与躯干完成相向运动来实现。两者肌肉力学特点以及用力肌肉等具有显着差异,其最终形成的“桥式”过杆动作本质也截然不同。5、传统教学法是基于表象的主观性认识的形式依据,其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当前背越式跳高技术发展的需要;现代教学法是基于理论依据的客观性认识,其相应的教学手段是符合未来背越式跳高技术发展前沿的需要。6、传统教学法由11种结构单一的教学手段组成,每个教学手段的进程是相对独立存在,其关联性和系统性不足,其中的部分手段所形成的分解技术与完整技术中的局部动作要求不符,所掌握的技术也非常粗糙;现代教学法由37种细致丰富的教学手段组成,每个教学手段的进程是环环相扣,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系统性,各教学手段都具有承前启后的严密系统关系,掌握的技术为相对精细与标准。7、传统教学法其教学手段的选择是以追求直观视觉(“桥式”过杆动作)展现为根本,而违背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客观实质;现代教学法其相应的教学手段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的“三关”——摆放腿臂关、攻杆与过杆关和弧线助跑起跳关,而最终“桥式”过杆动作的展现都是掌握相关技术后的必然结果。

王凉爽[9](2017)在《PBL教学法在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背越式跳高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也在积极的寻求着自己的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报告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体育教育人才的重任。学校应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老师输出,学生接收的模式。当前,传统教学法仍旧主宰着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堂,导致许多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和综合能力缺失,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基础教育工作的要求。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是体育教育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将PBL教学法应用到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中,旨在探讨PBL教学法在田径普修课教学中的教学效果,为田径教学寻求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出有益尝试。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专家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选定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5级两个班36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根据选定的教学内容背越式跳高,实验班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实验结束后,对两班学生的运动成绩,技评成绩,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中运用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在运动成绩方面没有显着性差异,而在技评成绩方面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2.在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中运用PBL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显着地效果。3.PBL教学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虽然在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方面没有显着性差异,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显着效果。4.PBL教学法解决了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差的困境,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也为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郭奇旭[10](2018)在《PBL教学法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方法,因其独特的教学组织形式而被多数教师所认可。师范专业的体育教育是体育教师培养的摇篮,对于新的教学方式的借鉴和学习是有必要的,其中学校体育教学的形式也在努力向多元化的教学方向发展,国家倡导的教学改革在各高校蓬勃展开,学校对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综合能力及对学生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已做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一个新目标。PBL教学法不受传统教学方法的框架和模式的限制,能够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不足。PBL教学法的出现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能力。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以“PBL教学法”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来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一个理论的依据。问卷调查法根据本文的需要设计并下发了问卷以了解学生对PBL教学法的理解和认可。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问卷及数据进行合理的统计以获得本文所需的数据。所以对PBL教学法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研究获得以下几点结论1、通过本次教学实验,对学生六周背越式跳高理论成绩测试,实验组学生均值为72.5526,对照组学生均值为60.0263,学生在理论成绩测试中整体提高12.5263。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成绩,两者之间具有显着性的差异(P<0.05)。可以看出PBL教学法在背越式跳高过程中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能力有明显的提高。2、经过六周教学,对学生进行背越式跳高半程分解技术动作测试评定,通过数据反映,第一阶段学生整体提高5.2632,第二阶段学生整体提高6.3158,第三阶段学生整体提高5.2632。在三个阶段中每一个阶段实验组的学生成绩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成绩,在每一个阶段两者之间都存在着显着性的差异(P<0.05)。所以PBL教学法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有十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六周技术动作分解教学过程中,PBL教学法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思维扩散,情景联想时会结合多学科知识,有些学生思维发散性很强,造就学生对技术动作联想太过于复杂,因此会出现“画蛇添足”效应。以及对学习技术动作会出现很多偏离性问题,这些问题对整个技术动作影响并不是很大反而影响教学时间。3、经过十二周教学,对学生进行背越式跳高全程技术动作评定的测试。从数据反映实验组均值为78.684,对照组均值为65.000.可以看出学生在技术评分整体提高13.684。实验组学生技评更加优于对照组学生。两者之间具有显着性的差异(P<0.05)。说明PBL教学法在背越式跳高教学过程中有特别好的教学效果。4、经过十二周教学,对学生进行背越式跳高成绩测试。从数据中看出背越式跳高实验组男(1.3500±0.05923),实验组女(0.9115±0.14480)跳高成绩明显更加优于对照组男(1.1960±0.09073),对照组女(0.8769±0.13955)跳高成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会针对所学习内容出现各类各种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和理解更加加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正确动作的规范性。在规范标准的技术动作基础上练习背越式跳高,所以学生成绩会有很大幅度的提高。5、十二周教学实验结束以后对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学生对问卷反馈回来的情况,可以清楚看出在背越式跳高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问题解决能力,理论认知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背越式跳高兴趣培养能力,这些方面数据反应出实验组的学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学生(P<0.05)。所以PBL教学方法在背越式跳高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各个方面能力都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显着。6、在本学期的背越式跳高教学中,以十二周实验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教学方法满意程度问卷调查,从学生反馈信息来看,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学生对本教学方法非常认可。本教学方法在背越式跳高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成绩显着提高,学生对教学方法有了积极肯定的态度。

二、有序理论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序理论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动作技能两侧迁移理论在体育教育专业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田径运动独特的价值在当代体育教育需求中要求教学方法的创新
        1.1.2 运动技能形成特点对教学方法创新的要求
        1.1.3 体育教育专业背越式跳高教学方法创新要求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两侧迁移的概念
        1.4.2 优势侧肢体
        1.4.3 弱势侧肢体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内研究现状
        1.5.2 国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3.1 问卷的设计
        2.2.3.2 问卷的效度检验
        2.2.3.3 问卷的信度检验
        2.2.4 实验法
        2.2.5 数理统计法
三、结果与分析
    3.1 动作技能两侧迁移的理论分析
        3.1.1 两侧迁移产生的机制
        3.1.2 迁移的分类
        3.1.3 两侧迁移应用于背越式跳高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3.2 动作技能两侧迁移理论教学应用方案的设计
        3.2.1 动作技能两侧迁移理论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实施阶段的设计
        3.2.2 动作技能两侧迁移理论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设计
        3.2.3 动作技能两侧迁移理论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教学内容选择
        3.2.4 动作技能两侧迁移理论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教学方法的设计
        3.2.5 动作技能两侧迁移理论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评价方式制定
        3.2.6 动作技能两侧迁移理论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教学步骤设计
    3.3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分析
        3.3.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分析与讨论
        3.3.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分析与讨论
        3.3.3 动作技能两侧迁移教法对学生平衡素质的影响分析
        3.3.4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灵敏素质的比较分析
    3.4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跳高经验及技术水平的差异性对比
        3.4.1 实验前两组学生跳高经验及技术水平的差异性对比
        3.4.2 实验后两组学生跳高经验及技术水平的差异性对比
    3.5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心理素质差异性对比
    3.6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达标成绩比较分析与讨论
    3.7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理论认知比较分析与讨论
        3.7.1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对技术动作理解认知程度的比较分析
        3.7.2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对技术动作讲解能力的比较分析
    3.8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教学效果比较分析
        3.8.1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习兴趣的比较分析
        3.8.2 实验组和对照组上课出勤率的比较分析
四、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2)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微课在跳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体育院校普修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时代背景
        1.1.2 政策背景
        1.1.3 现实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和微课特点剖析
        2.1.1 互联网+教育的概念
        2.1.2 微课的概念
        2.1.3 微课的特点
    2.2 微课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多元智能理论
        2.2.3 自主学习理论
        2.2.4 移动学习理论
        2.2.5 掌握学习理论
    2.3 国外微课研究现状
        2.3.1 国外微课理论研究现状
        2.3.2 国外微课设计应用的研究现状
    2.4 国内微课研究现状
        2.4.1 国内微课在理论上研究现状
        2.4.2 国内微课在基础学科教学中设计与制作的研究现状
        2.4.3 国内微课在基础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2.4.4 国内微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设计与制作的研究现状
        2.4.5 国内微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2.4.6 国内微课在田径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2.4.7 国内微课在高校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
    2.5 我国高校田径教学现状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微课在体育院校田径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1 微课教学的实验设计
        4.1.1预备实验
        4.1.2正式实验
    4.2 微课在体育院校田径普修课教学中设计的前期分析
        4.2.1 实验对象技能学习的需求分析
        4.2.2 田径普修课教学大纲分析
        4.2.3 实验对象起点能力分析
    4.3 微课设计的目的
        4.3.1 学生方面
        4.3.2 教师方面
        4.3.3 田径课程方面
    4.4 微课设计的原则
        4.4.1 以“微”为先原则
        4.4.2 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4.4.3 因材施教原则
        4.4.4 实用性原则
        4.4.5 趣味性原则
        4.4.6 以创新为“核心”原则
    4.5 微课教学设计
        4.5.1 确定主题
        4.5.2 微课教学设计思路
        4.5.3 微课教学进度安排
        4.5.4 微课脚本设计
    4.6 微课的制作和平台应用
        4.6.1 微课的材料收集和制作
        4.6.2 微课平台的应用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前研究结果与分析
        5.1.1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身体形态方面的对比分析
        5.1.2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对比分析
        5.1.3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比分析
        5.1.4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动作技能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5.2 实验后研究结果与分析
        5.2.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对比分析
        5.2.2 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对比分析
        5.2.3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动作技能达标成绩对比分析
        5.2.4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技评成绩对比分析
        5.2.5 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比分析
        5.2.6 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动作技能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5.3 讨论与分析
        5.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学生动作建构效果分析
        5.3.2 多元智能学习理论下,微课在教学中的设计及合理性分析
        5.3.3 自主学习理论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
        5.3.4 移动学习理论下,学生学习效率分析
        5.3.5 掌握学习理论下,学生动作技能掌握情况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本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
    附件六
致谢
个人简历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背越式跳高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综述
    1.2 选题依据
    1.3 选题意义
        1.3.1 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思想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1.3.2 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完成高难动作的学习
2 文献综述
    2.1 翻转课堂的起源
    2.2 翻转课堂的定义与特征
    2.3 翻转课堂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理论
        2.3.2 联通主义
        2.3.3 自主学习理论
    2.4 翻转课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4.1 国外翻转课堂研究现状
        2.4.2 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有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背越式跳高教学的阐述
        4.1.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
        4.1.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几种误区
        4.1.3 实施翻转课堂的限制与挑战
        4.1.4 背越式跳高项目分析
    4.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4.2.1 高校背越式跳高教学应用翻转课堂模式的条件
        4.2.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辅助工具的研究
        4.2.3 高校背越式跳高教学实施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4.3 对翻转课堂背越式跳高教学模式的概述
        4.3.1 教学目标
        4.3.2 教学方法
        4.3.3 教学重难点分析
        4.3.4 教学内容设计
        4.3.5 教学流程的实施
    4.4 两种背越式跳高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
        4.4.1 两种背越式跳高教学模式教学进度的对比分析
        4.4.2 教学实验中两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形式各维度的对比分析
        4.4.3 教学实验中两种教学模式师生主要教学和学习任务对比分析
    4.5 背越式跳高教学中两种教学模式的实验结果分析
        4.5.1 身体指标的效果分析
        4.5.2 技评和达标成绩学习效果的分析
        4.5.3 技评学习指标的效果分析
    4.6 背越式跳高教学中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4.6.1 学生在背越式跳高教学学习形式认同情况的分析
        4.6.2 学生课前准备情况的调查分析
        4.6.3 对于两种教学模式师生、生生合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4.6.4 两种教学模式对于学习效果的调查分析
        4.6.5 两种教学模式课堂形式各维度对比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件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录像反馈法对跳高技能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1 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方法、反馈、反馈法、反馈教学法、录像反馈法、运动技能
        1.4.2 反馈教学的国内外理论基础研究现状
        1.4.2.1 国外研究现状
        1.4.2.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反馈教学法的国内外实证性研究现状
        1.4.4 录像反馈教学法的实证性研究现状
        1.4.5 存在的问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实验法
        2.2.4.1 实验对象
        2.2.4.2 实验时间及地点和人员
        2.2.4.3 实验目的
        2.2.4.4 实验内容及过程
        2.2.4.5 实验器材、设备
        2.2.4.6 实验程序设计与控制
        2.2.5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结果
        3.1.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身体形态特征、身体素质变化状况分析
        3.1.2 录像反馈教学与非录像反馈教学对跳高技能的影响
        3.1.3 录像反馈教学与非录像反馈教学对跳高成绩的影响
        3.1.4 实验班、对照班学生对背越式跳高教学后满意程度调查评价
        3.1.5 录像反馈教学对改变学生心理、技能学习兴趣影响的探讨
        3.1.6 实验班、对照班学生对录像反馈教学与常规教学的效果评价调查
        3.1.7 同行专家教师对录像反馈教学的效果评价调查
    3.2 讨论与分析
        3.2.1 录像反馈教学对运动技能影响的探讨
        3.2.2 录像反馈教学对改变教师的教学能动性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教学质量起到推动作用
        3.2.3 录像反馈教学有助于教师对个体差异性进行区别对待
        3.2.4 录像反馈教学对改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探讨
        3.2.5 录像反馈教学在体育教学运用中尚存问题探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附件

(5)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在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2.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划分的研究
        2.2.2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方面的研究
        2.2.3 应用运动生物力学对起跳技术分析的研究
        2.2.4 影响背越式跳高起跳效果方面的研究
3.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3.2 专家访问法
    3.3 生物力学分析法
    3.4 系统分析法
4.研究内容
    4.1 动力学原理在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4.1.1 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定理
        4.1.2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中对人体的受力分析
        4.1.3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中牛顿三定律的应用
        4.1.4 从能量角度分析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
        4.1.5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中错误动作的动力学分析
    4.2 运动学原理在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4.2.1 运动学的基本理论
        4.2.2 摆动腿技术教学的运动学分析
        4.2.3 起跳腿技术教学的运动学分析
        4.2.4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中错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4.3 转动力学原理在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4.3.1 转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4.3.2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的转动力学分析
        4.3.3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中错误动作的转动力学分析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参考文献
7.致谢

(6)圆圈助跑组合练习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弧线助跑技术是背越式跳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1.2 弧线助跑起跳技术是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1.1.3 目前的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缺乏行之有效的助跑练习手段。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背越式跳高技术的研究
        1.3.2 背越式跳高教学的研究
        1.3.3 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技术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教学实验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教学实验
    3.1 实验时间
    3.2 实验地点
    3.3 实验器材
    3.4 实验对象
    3.5 实验目的
    3.6 实验控制
    3.7 实验组圆圈助跑组合练习设计原理、内容与安排
        3.7.1 实验组“圆圈助跑”组合练习设计原理
        3.7.2 实验组“圆圈助跑”组合练习设计内容
        3.7.3 实验组“圆圈助跑”组合练习手段的教学安排
    3.8 对照组练习的安排
    3.9 考核办法
        3.9.1 技术评定
        3.9.2 成绩达标
4 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后结果对比分析
        4.1.1 实验前两组学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4.1.2 实验前、实验后两组学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4.2 实验后的结果对比分析
        4.2.1 两组学生实验后背越式跳高各环节技术的技评成绩对比分析
        4.2.2 两组学生实验后的背越式跳高技术综合得分对比分析
        4.2.3 两组学生实验后的背越式跳高达标成绩对比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致谢

(8)对传统与现代背越式跳高技术教法的相关手段的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与传统教学法相关的文献综述
        2.1.1 弧线助跑相关的文献综述
        2.1.2 起跳相关的文献综述
        2.1.3 过杆相关的文献综述
    2.2 与现代教学法相关的文献综述
        2.2.1 弧线助跑相关的文献综述
        2.2.2 起跳相关的文献综述
        2.2.3 过杆相关的文献综述
    2.3 教学方法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检索法
        3.2.2 观察法
        3.2.3 实地调查法
        3.2.4 实验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对相关技术的教学手段的调查结果
        4.1.1 起跳技术的教学手段的调查结果
        4.1.2 弧线助跑技术的教学手段的调查结果
        4.1.3 过杆技术的教学手段的调查结果
    4.2 背越式跳高相关技术的原理分析
        4.2.1 弧线助跑的理论依据
        4.2.2 起跳的理论依据
        4.2.3 过杆的理论依据
    4.3 传统与现代教学法教学手段的对比分析
        4.3.1 两种教学法主要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
        4.3.2 两种教学法教学手段内容的对比分析
        4.3.3 两种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各教学手段目的的对比分析
    4.4 现代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方法原理分析
        4.4.1 起跳教学方法的原理分析
        4.4.2 弧线助跑教学方法的原理分析
        4.4.3 过杆教学方法的原理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致谢

(9)PBL教学法在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背越式跳高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要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
        1.1.2 体育师资的培养要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
        1.1.3 高校体育教学要符合大学生的思维特点
        1.1.4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的改革要选择适合自身的方法
    1.2 研究意义
    1.3 PBL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1.4 PBL教学法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征
        1.4.1 PBL教学法的基本要素
        1.4.2 PBL教学法的主要特征
    1.5 PBL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1.5.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5.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5.3 情境学习理论
        1.5.4 合作学习理论
    1.6 相关文献综述
        1.6.1 国外有关PBL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1.6.2 国内有关PBL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1.6.3 国内体育学科中PBL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1.6.4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的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专家调查法
        2.2.4 问卷调查法
        2.2.5 教学实验法
        2.2.6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测结果与分析
        3.1.1 实验前两班学生背越式跳高基础、认知水平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
        3.1.2 实验前两班学生身体形态和专项身体素质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
    3.2 实验后测结果与分析
        3.2.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运动成绩和技评成绩的比较与分析
        3.2.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兴趣的比较与分析
        3.2.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比较与分析
        3.2.4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的比较与分析
        3.2.5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比较与分析
        3.2.6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创新能力的比较与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10)PBL教学法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背越式跳高姿势的出现改革和提高了跳高运动的现状
        1.1.2 背越式跳高项目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1.1.3 PBL教学法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实验设计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PBL教学法的应用价值与研究创新点
        1.3.1 PBL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1.3.2 研究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PBL教学法概念的界定
    2.2 PBL教学法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2.3 PBL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创新性研究
    2.4 PBL教学法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5 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教学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PBL教学方法在背越式跳高中的实验设计与教学应用
    4.1 教学方法的实验设计
        4.1.1 教学实验研究目的
        4.1.2 实验研究假设
        4.1.3 实验研究对象
        4.1.4 实验变量的控制
        4.1.5 实验前测内容
        4.1.6 实验班分组
        4.1.7 实验课时安排
    4.2 PBL教学方法在背越式跳高普修课运用
        4.2.1 问题导向学习(PBL)情景创设
        4.2.2 问题导向学习(PBL)小组讨论
        4.2.3 问题导向学习(PBL)自主学习
        4.2.4 问题导向学习(PBL)学习反思
        4.2.5 问题导向学习(PBL)自我评估
    4.3 PBL教学方法在背越式跳高普修课教学组织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前测试结果与分析
        5.1.1 实验组、对照组学生实验前身体素质的对比分析
    5.2 实验中测结果与分析
        5.2.1 PBL教学法对学生背越式跳高理论影响对比分析
        5.2.2 PBL教学法对学生六周半程分解技术动作对比分析
    5.3 实验后测试结果与分析
        5.3.1 实验后PBL教学法对学生背越式跳成绩对比分析
        5.3.2 实验后学生对问题解决能力对比分析
        5.3.3 实验后学生对理论认知能力对比分析
        5.3.4 实验后学生对合作学习能力对比分析
        5.3.5 实验后学生对背越式跳高兴趣培养能力对比分析
        5.3.6 实验后学生对教学满意程度对比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有序理论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动作技能两侧迁移理论在体育教育专业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傅鹤宇. 东北师范大学, 2017(02)
  • [2]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微课在跳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体育院校普修课为例[D]. 刘仰勋.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背越式跳高中的实验研究[D]. 刘洋洋. 广州体育学院, 2017(03)
  • [4]录像反馈法对跳高技能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D]. 王奇. 首都体育学院, 2011(04)
  • [5]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在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中的应用[D]. 吴俊洋. 苏州大学, 2016(12)
  • [6]圆圈助跑组合练习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崔之府.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 [7]有序理论在背跃式跳高教学中的应用[J]. 张学忠.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02)
  • [8]对传统与现代背越式跳高技术教法的相关手段的解析[D]. 曾园. 成都体育学院, 2017(12)
  • [9]PBL教学法在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背越式跳高教学为例[D]. 王凉爽. 东北师范大学, 2017(02)
  • [10]PBL教学法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郭奇旭. 山西师范大学, 2018(04)

标签:;  ;  ;  ;  ;  

顺序理论在背靠背跳高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