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星花金龟的为害及防治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徐韬,张广杰,杨柳,羌松,马德英,刘玉升[1](2021)在《白星花金龟室内外繁育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根据新疆气候特点和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 Lewis生物学特性,探究在新疆人工繁育白星花金龟的可行性及潜力,以期为白星花金龟在新疆的人工繁殖和转化利用畜禽粪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牛粪为繁育基质,在适宜季节分别在室内外保育白星花金龟的蛹及作为成虫产卵基质,最终统计比较室内外成虫的羽化及产卵情况。【结果】室外露天条件更利于白星花金龟的羽化,老熟幼虫做土室26 d后羽化出成虫,比室内及室外棚下处理提前4 d。在化蛹30 d后进入羽化高峰期,持续13 d,羽化率83%。成虫雌雄比接近1∶1,雌虫羽化时间早于雄虫1-3 d。白星花金龟成虫室内外产卵量差异不显着(P<0.05),室内单雌产卵量109.80粒,室外105.94粒,成虫羽化后30-35d进入产卵高峰期,第60天室内外成虫产卵量显着下降(P<0.05),甚至不产卵。【结论】白星花金龟规模化人工繁育在新疆是可行性的,在室外自然条件和室内控温条件下白星花金龟繁育的效果差异不显着。
李明杰,于海洋,胡安,王威龙,王少山[2](2021)在《白星花金龟聚集信息素的分离鉴定及引诱效果》文中认为【目的】明确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 Lewis聚集信息素的有效成分,为白星花金龟的绿色防控提供支持。【方法】通过动态顶空法收集白星花金龟雌虫、雄虫和雌雄虫混合挥发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收集的挥发物进行分析鉴定,并利用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仪和Y型嗅觉仪测定白星花金龟对8种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选择反应。【结果】白星花金龟雌虫、雄虫和雌雄虫混合挥发物中皆鉴定出8类15种化合物,包括6种烷烃类、2种酚类、2种芳香烃类、1种烯类、1种吡啶类、1种胺类、1种醇类和1种酮类。EAG试验结果表明,白星花金龟对8种化合物都有EAG反应,且不同挥发物间、同种挥发物不同浓度间的EAG反应存在差异。白星花金龟对蒎烷胺、3,4-二甲基-6-乙基苯酚、2,3-二甲基苯乙酮和2,6,10,14-四甲基十七烷4种挥发物的EAG反应相对值在1μg/μL时达到最大,对萘、苯并噻唑、百里酚和正十四烷4种挥发物的EAG反应相对值在10μg/μL时达到最大。行为选择反应表明,白星花金龟雌成虫、雄成虫对2,3-二甲基苯乙酮有明显趋向性,选择反应率大于70%,对2,6,10,14-四甲基十七烷、萘、苯并噻唑、百里酚和正十四烷5种物质均表现出显着或极显着的驱避效果,对3,4-二甲基-6-乙基苯酚和蒎烷胺表现出了性别上的差异,雄虫对3,4-二甲基-6-乙基苯酚表现出显着的趋向性,对蒎烷胺表现出显着的驱避性,而雌虫对这2种挥发物却无明显反应。【结论】2,3-二甲基苯乙酮对白星花金龟雌成虫、雄成虫有明显的引诱效果,2,6,10,14-四甲基十七烷、萘、苯并噻唑、正十四烷和百里酚有较强的驱避作用,推测2,3-二甲基苯乙酮是白星花金龟聚集信息素的有效组分。
李潘潘[3](2021)在《白星花金龟对畜禽粪污转化能力的研究》文中指出
蔡欢欢,胡西旦·买买提,王忠跃,刘永强,王少山[4](2021)在《白星花金龟成虫在吐鲁番葡萄上的发生规律及寄主对其繁殖能力的影响》文中提出近年来,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 Lewis (Coleoptera:Scarabaeidae)已经成为吐鲁番葡萄、桃等果树成熟期的重要害虫。为明确其在吐鲁番葡萄上的发生规律,连续两年调查了新疆吐鲁番亚尔镇白星花金龟成虫的发生时期,并对日活跃高峰期和产卵高峰期进行了分析,同时开展了寄主对白星花金龟成虫繁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星花金龟成虫在新疆发生时期为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发生高峰期为6月中旬;产卵高峰期为7月上中旬;日活跃高峰期有两个,分别为10:00-12:00和16:00-18:00;不同寄主对白星花金龟成虫繁殖的影响不同,该虫单独取食葡萄不产卵,取食番茄、西瓜、桃和杏的成虫繁殖能力高于取食桑葚的试虫。
赵丽[5](2021)在《三株白僵菌代谢产物的杀虫抑菌活性测定及挥发性成分分析》文中提出白僵菌属(Beauveria)真菌是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菌,在农林病虫害生物防治中应用广泛。本论文研究了白僵菌属常见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不同菌株代谢产物的杀虫、抑菌活性,并对各菌株代谢产物进行了GC/MS/MS分析,为开发利用白僵菌代谢产物资源提供依据。具体结果如下:1、白僵菌代谢产物的杀虫活性研究根据死亡率、致死中时等指标比较不同白僵菌菌株代谢产物对鞘翅目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幼虫和半翅目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成虫的活性。结果表明:布氏白僵菌菌株Bb05代谢产物对两种昆虫均显示出较高的杀虫活性。2、白僵菌代谢产物物的抑菌活性研究根据菌落直径、菌丝生长抑制率等指标比较不同白僵菌菌株代谢产物对黄瓜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的活性。结果表明:布氏白僵菌菌株Bb05代谢产物对黄瓜灰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3、白僵菌代谢产物的GC/MS/MS分析利用GC/MS/MS对3株白僵菌菌株Bb04、Bb05、Bb07代谢产物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3株白僵菌菌株代谢产物中存在烷烃类15种、醇类11种、酯类10种、含氮有机物4种、酮类3种、酚类2种、醛类1种、醚类1种、酸类1种,共计9类,48种化合物。白僵菌菌株Bb04、Bb05共同拥有化合物11种,白僵菌菌株Bb04、Bb07共同拥有化合物17种,白僵菌菌株Bb05、Bb07共同拥有化合物15种。从3株白僵菌菌株Bb04、Bb05、Bb07代谢产物中,分别检测到30、21、32种化合物。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正三十二烷、正二十一烷、2,3-丁二醇等化合物的相对百分比含量较高。
陆畅[6](2021)在《五种金龟子幼虫寄主偏好研究》文中提出金龟子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其幼虫身体呈C形,长期生活在土下,取食植物地下营养部位,是危害严重的地下害虫。金龟子幼虫形态多样,习性复杂,研究其寄主偏好有助于了解其发生规律和危害方式,对提出新的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金龟子幼虫生存环境隐蔽,人们对其寄主选择和寄主偏好研究甚少。本研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技术比较了五种金龟子幼虫的嗅觉器官的超微形态结构,通过剪除实验验证了触角和下颚须在寄主选择过程中的作用,并利用六臂嗅觉仪比较了五种金龟子幼虫对玉米、大豆、花生、马铃薯的寄主选择偏好。研究发现:1.铜绿异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触角末端具有7个锥型感器和1个掌状感器,下颚须末节顶端有超过16个锥型感器;蒙古异丽金龟Anomala mongolica触角末端具有8个锥型感器和1个掌状感器,下颚须末节顶端具有21个锥型感器;多色异丽金龟Anomala smaragdina触角端节末端具有8个锥型感器和1个掌状感器,下颚须末节顶端具有多于21个锥型感器;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触角端节末端具有33个锥型感器,下颚须末节顶端具多于14个锥型感器;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触角端节末端具有7个锥型感器,下颚须末节顶端具有多于13个锥型感器。通过比较发现,五种金龟子幼虫的触角均有锥型感器、下颚须末端均着生锥型感器,且在下颚须末节发现了指型感器。三种丽金龟幼虫的下颚须末节端部着生锥型感器,感器数量多于触角末节端部。五种金龟子幼虫具有相似的感器类型,但在数量上有明显差异。2.本研究以蒙古异丽金龟A.mongolica为研究对象,通过剪除实验比较触角和下颚须的功能差异。研究发现80±10.00%的对照组幼虫可以对寄主植物表现出明显的趋性,剪除触角的幼虫仅有7±5.77%对寄主植物表现出明显趋性,剪除下颚须的幼虫有20±10.00%对寄主植物表现出明显趋性,同时剪除触角和下颚须的幼虫有23±5.77%对寄主植物表现出趋性。结果表明,触角和下颚须在金龟子幼虫寄主定位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触角可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3.本研究选取我国为害较重的五种金龟子幼虫,运用六臂嗅觉仪比较其对主要旱田作物(玉米、大豆、花生、马铃薯)的寄主选择偏好。研究发现,铜绿异丽金龟A.corpulenta最偏好取食大豆;蒙古异丽金龟A.mongolica和暗黑鳃金龟H.parallela幼虫最偏好玉米;多色异丽金龟A.smaragdina最偏好花生;白星花金龟P.brevitarsis在试验中对四种作物未表现出明显的偏好。本研究通过形态学方法观察了不同种类金龟子幼虫的嗅觉器官超微形态特征,用剪除实验验证了触角和下颚须在寄主定位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同时利用六臂嗅觉仪比较分析了五种金龟子幼虫对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的寄主选择偏好,为进一步研究金龟子幼虫的寄主选择机制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提出新的有效的金龟子幼虫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周智颖[7](2020)在《葡萄园白星花金龟发生规律与诱杀技术研究》文中认为2017年4月-2018年8月在吐鲁番和陕西不同品种葡萄园中对白星花金龟的发生规律和诱杀技术进行研究,结论如下:1.在不同品种葡萄园发生规律的调查结果表明:5月初白星花金龟在不同品种葡萄园发生,发生的基本规律为先缓慢增加,达到最大数量后先缓慢减少,再迅速减少。根据不同葡萄品种的不同成熟期,7月或者8月在葡萄成熟时为害数量达到最大值,葡萄采摘完后,白星花金龟开始迅速迁飞到别的地方。2.白星花金龟在不同品种葡萄植株为害部位和数量调查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上均对果实为害最严重,在葡萄芽上次之,为害最轻的为葡萄幼叶,同时,白星花金龟对葡萄花也存在为害现象。3.白星花金龟在同一品种不同土壤葡萄园发生规律调查结果表明:白星花金龟在3种不同土壤中的葡萄园中发生时间及数量无明显差异,都发生在5月初,7月中旬数量达到最大,为普遍发生。4.尝试一种新的操作简单诱杀葡萄园白星花金龟的技术,提出的诱杀配方为不同含量的毒死蜱均匀撒至切开的西瓜果肉中,因不喷施而对环境无污染。田间测试结果表明,西瓜毒饵诱杀与过去常用的糖醋液诱杀效果一致,可作为辅助诱杀白星花金龟手段,在田间大面积推广。应用性价比最高的方法即西瓜中撒放含量为26%的毒死蜱防治该虫。5.本研究首次利用高效低毒杀虫剂和微生物杀虫剂联用,利用诱饵法控制蛀果甲虫的一种新方法。利用绿僵菌和苦参碱作为生物杀虫剂,用诱饵诱集蛀果甲虫白星花金龟,在用药量极少的情况下可以控制果园内白星花金龟的发生,在果实成熟期有效预防葡萄等多汁水果被甲虫蛀食。有望将该技术推广到其它蛀果害虫的防治中,在一定条件下以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实现对蛀果害虫的绿色防控。
蔡欢欢[8](2020)在《白星花金龟成虫的寄主转移规律和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 Lewis,属鞘翅目(Coleoptera)金龟科(Scarabaeidae)花金龟亚科(Cetoniinae),对新疆的果树和农作物造成重大的威胁。由于新疆独特的农牧区结构使得牲畜粪便为白星花金龟幼虫提供了理想的滋生场所,而水果等作物又为成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这使得该虫成为了新疆农业生产的重要威胁,该虫不但可通过取食造成直接影响,受害部位还易产生酸腐等次生病害,进一步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本文采用传统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DNA分子追踪技术,筛选了白星花金龟成虫在寄主间的转移规律的研究方法,对该虫的寄主植物种类进行了鉴定,分析了其在不同寄主间的转移规律,同时开展了白星花金龟成虫防控技术研究,为白星花金龟成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吐鲁番地区白星花金龟成虫的发生动态气味引诱剂法调查发现:白星花金龟成虫从5月下旬开始出现,6月中旬达到发生高峰期,随后虫量逐渐降低,8月底虫量基本消失,10月上旬结束,为害时间长达4个多月。(2)筛选白星花金龟成虫种群发生规律调查方法为了明确白星花金龟成虫在寄主间的转移规律,首先对三种调查方法(气味引诱剂法、系统调查法以及DNA分子追踪技术)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气味引诱剂诱集法能够反应田间虫量及消长规律,但无法判定真实寄主;系统调查法能够判定真实寄主,但不能代表田间真实虫量;DNA分子追踪技术能够解决前两种方法的弊端,可用于白星花金龟成虫寄主间转移规律的研究。(3)明确了白星花金龟成虫在吐鲁番地区的寄主植物种类DNA分子追踪技术表明白星花金龟成虫寄主共有17科26属27种植物,分别为葡萄、桑树、榆树、李、桃、蔷薇、月季、杏、蜀葵、杨树、番茄、柳树、沙枣、甜瓜、瓜尔豆、棉花、柽柳、葎草、西瓜、槐树、玉米、核桃、草香豌豆、莴苣、枣、山冬麦、戟叶鹅绒藤。其中取食最多的寄主是葡萄,其次是桃。(4)明确了白星花金龟成虫在吐鲁番多果树作物区的转移规律DNA分子追踪技术明确了白星花金龟成虫在寄主间转移规律:6月上旬取食葡萄,到6月中旬部分成虫转移到桃和杏上;6月底至7月初部分成虫又转移到沙枣上;到8月,白星花金龟成虫只取食葡萄。(5)白星花金龟成虫控制技术研究通过试验测定了不同位置、不同颜色以及不同类型诱捕器对白星花金龟成虫诱集的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距离地面1米和1.5米处以及葡萄架面上部的诱捕器中诱集到的白星花金龟成虫比葡萄架面下部的数量多;2)在葡萄成熟前葡萄园外白星花金龟成虫的诱集量较多,而在葡萄成熟期葡萄园内白星花金龟成虫的诱集量较多;3)白星花金龟成虫更喜欢红色;4)新型诱捕器诱集到的白星花金龟成虫的数量较多。(6)寄主种类对白星花金龟成虫产卵的影响不同寄主对白星花金龟成虫繁殖能力的影响试验表明:白星花金龟成虫产卵量在寄主间存在差异,在饲养初期(6月21日-27日),取食西红柿的成虫产卵量最高,到7月上中旬达到产卵高峰期,取食桑葚产卵量最低,取食其他寄主产卵量无明显差异。
刘艳玲,雷金繁,白岗栓,燕志辉,庞录侠[9](2020)在《关中平原樱桃园白星花金龟子的发生与防治》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樱桃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关中平原部分樱桃园在成熟期白星花金龟子暴发,导致樱桃果实减产或绝收,严重降低了樱桃园的经济收入。白星花金龟子危害樱桃期为樱桃成熟期,不能开展化学防治。针对白星花金龟子的危害状况,介绍了白星花金龟子的危害特性、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提出防治白星花金龟子应从清洁樱桃园卫生、诱捕成虫、生物防治幼虫等方面着手,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周旭凌,胡增丽,张未仲,赵龙龙,李捷,李庆亮,刘朝红,韩凤,杜海燕[10](2020)在《金龟子对植物气味趋避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金龟子危害园艺作物较为严重,且不易防治。目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是化学防治施药量大,易造成环境污染及农药残留。采用间作诱集、驱避植物的农业措施是防治金龟子的有效途径。本文根据金龟子对植物趋避现象,从植物挥发物气体成分及筛选、金龟子触角结构、嗅觉相关蛋白等方面综述了金龟子对植物挥发性气味趋避机制研究进展。表明利用植物气味对金龟子的诱集或驱避作用,在田间合理间作不同作物,均对金龟子有防治作用;评价筛选对金龟子有作用的挥发性气味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段是触角电位分析及相关技术;金龟子各种嗅觉蛋白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味结合蛋白与化学感受蛋白的功能与定位上。通过本综述了解了金龟子与植物互作的研究重点,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方向。
二、白星花金龟的为害及防治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星花金龟的为害及防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白星花金龟室内外繁育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主要实验原料 |
1.1.2 主要实验仪器或器具 |
1.2 实验方法 |
1.2.1 白星花金龟室内外羽化效果研究 |
1.2.2 室内室外成虫产卵效果对比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白星花金龟室内外羽化效果对比 |
2.1.1 不同环境下白星花金龟羽化数量动态 |
2.1.2 不同环境下白星花金龟雌雄虫羽化情况 |
2.1.3 不同环境未成功羽化原因分析 |
2.2 室内室外成虫产卵效果对比 |
3 结论与讨论 |
(2)白星花金龟聚集信息素的分离鉴定及引诱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昆虫 |
1.2 白星花金龟体表挥发物收集及分析鉴定 |
1.3 供试挥发物 |
1.4 触角电位测定 |
1.5 行为反应测定 |
1.6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白星花金龟体表挥发物成分分析 |
2.2 白星花金龟雌、雄成虫对8种挥发物的EAG反应 |
2.3 白星花金龟对不同挥发物的行为选择反应 |
3 讨论 |
(4)白星花金龟成虫在吐鲁番葡萄上的发生规律及寄主对其繁殖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虫源与材料 |
1.2 白星花金龟成虫种群发生规律 |
1.3 白星花金龟成虫日活跃高峰期 |
1.4 寄主种类对白星花金龟成虫产卵的影响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白星花金龟成虫种群发生规律 |
2.2 白星花金龟成虫日活跃高峰期 |
2.3 寄主种类对白星花金龟成虫产卵的影响 |
3 讨论 |
(5)三株白僵菌代谢产物的杀虫抑菌活性测定及挥发性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白僵菌的研究概况 |
1.1.1 白僵菌的分类和地位 |
1.1.2 白僵菌对昆虫的致病机制 |
1.1.3 白僵菌代谢产物的活性 |
1.1.4 白僵菌在农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
1.2 问题和展望 |
1.3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菌株 |
2.1.2 供试虫源 |
2.1.3 培养基 |
2.1.4 主要试剂 |
2.1.5 主要仪器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白僵菌代谢产物的制备 |
2.2.2 白僵菌代谢产物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活性研究 |
2.2.3 白僵菌代谢产物对白星花金龟幼虫的活性研究 |
2.2.4 白僵菌与黄瓜灰霉菌的平板对峙培养 |
2.2.5 白僵菌代谢产物对黄瓜灰霉菌的活性研究 |
2.2.6 白僵菌代谢产物的GC/MS/MS分析 |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白僵菌代谢产物的色泽及产量 |
3.2 白僵菌代谢产物的活性研究 |
3.2.1 白僵菌代谢产物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活性研究 |
3.2.2 白僵菌代谢产物对白星花金龟幼虫的活性研究 |
3.2.3 白僵菌代谢产物对黄瓜灰霉菌的活性研究 |
3.3 白僵菌代谢产物的GC/MS/MS分析 |
4 讨论 |
4.1 白僵菌代谢产物的杀虫活性研究 |
4.2 白僵菌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
4.3 白僵菌代谢产物的活性物质分析 |
4.3.1 白僵菌代谢产物的杀虫活性物质分析 |
4.3.2 白僵菌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物质分析 |
4.3.3 白僵菌代谢产物的其他活性物质分析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五种金龟子幼虫寄主偏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金龟子幼虫寄主偏好研究进展 |
1.1 金龟子幼虫的研究概况 |
1.1.1 金龟子的分类地位与分布 |
1.1.2 金龟子幼虫的食性 |
1.1.3 植食性金龟子幼虫的为害及寄主植物种类 |
1.2 地下昆虫寄主选择的研究概况 |
1.2.1 地下昆虫寄主选择的研究进展 |
1.2.2 金龟子幼虫寄主选择的研究进展 |
1.3 昆虫嗅觉器官形态结构研究概况 |
1.3.1 昆虫触角形态结构研究概况 |
1.3.2 昆虫下颚须形态结构研究概况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金龟子幼虫嗅觉器官形态结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供试虫源 |
2.1.2 试验用具及仪器 |
2.1.3 幼虫饲养 |
2.1.4 供试材料处理 |
2.1.5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 |
2.2 试验结果 |
2.2.1 铜绿异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 |
2.2.2 蒙古异丽金龟Anomala mongolica Faldermann |
2.2.3 多色异丽金龟Anomala smaragdina Ohause |
2.2.4 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 |
2.2.5 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Lewis) |
2.3 小结 |
第三章 金龟子幼虫嗅觉器官的功能验证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虫源 |
3.1.2 供试植物 |
3.1.3 试验用具及仪器 |
3.1.4 六臂嗅觉仪 |
3.1.5 供试材料处理 |
3.1.6 组装试验仪器 |
3.1.7 金龟子幼虫嗅觉器官的功能验证 |
3.1.8 试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2 试验结果 |
3.3 小结 |
第四章 五种金龟子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偏好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虫源 |
4.1.2 供试植物 |
4.1.3 试验用具及仪器 |
4.1.4 植物栽培 |
4.1.5 供试材料处理 |
4.1.6 组装试验仪器 |
4.1.7 五种金龟子幼虫对不同作物寄主偏好 |
4.1.8 试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4.2 试验结果 |
4.2.1 铜绿异丽金龟幼虫寄主偏好 |
4.2.2 蒙古异丽金龟幼虫寄主偏好 |
4.2.3 多色异丽金龟幼虫寄主偏好 |
4.2.4 暗黑鳃金龟幼虫寄主偏好 |
4.2.5 白星花金龟幼虫寄主偏好 |
4.3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讨论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7)葡萄园白星花金龟发生规律与诱杀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葡萄害虫种类变化和发生变异的原因 |
1.1.1 生物因素 |
1.1.2 人为因素 |
1.1.3 种植区域 |
1.1.4 气候变化 |
1.1.5 作物栽培模式 |
1.1.6 遗传变异 |
2.1 白星花金龟的概述 |
2.1.1 白星花金龟形态特征 |
2.1.2 白星花金龟的生活史及习性 |
2.1.3 白星花金龟在新疆各地区的发生规律 |
3.1 白星花金龟在葡萄园的传统综合防治措施 |
3.1.1 农业防治混搭化学防治 |
3.1.2 物理防治 |
4.1 试验葡萄的性状特点 |
4.1.1 无核白 |
4.1.2 无核白鸡心 |
4.1.3 马奶子 |
4.1.4 巨峰 |
5.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白星花金龟在不同品种葡萄园、葡萄植株为害部位发生规律研究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白星花金龟在不同品种葡萄园发生规律 |
2.3.2 白星花金龟在四种葡萄植株不同部位为害规律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白星花金龟在不同土质葡萄园发生规律研究 |
3.1 前言 |
3.2 调查方法 |
3.3 结果分析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西瓜毒饵诱杀白星花金龟的技术试验 |
4.1 前言 |
4.2 研究材料与方法 |
4.2.1 研究材料 |
4.2.2 研究方法 |
4.2.3 数据统计分析 |
4.3 结果分析 |
4.4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环境友好型及操作简单诱杀蛀果甲虫的新技术 |
5.1 前言 |
5.2 研究材料与方法 |
5.2.1 研究材料 |
5.2.2 研究方法 |
5.2.3 数据统计分析 |
5.3 结果分析 |
5.3.1 防效分析 |
5.3.2 死虫染菌率分析 |
5.3.3 果实受害降低率与死虫染菌率相关性分析 |
5.4 结论与讨论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白星花金龟成虫的寄主转移规律和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白星花金龟的生物学习性 |
1.1.1 白星花金龟的发生与危害现状 |
1.1.2 白星花金龟成虫发生规律 |
1.1.3 白星花金龟生物学特性 |
1.2 白星花金龟防控技术 |
1.2.1 农业防治 |
1.2.2 化学防治 |
1.2.3 物理防治 |
1.2.4 生物防治 |
1.3 植食性昆虫寄主种类的鉴定 |
1.3.1 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间的关系 |
1.3.2 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关系的测定方法 |
1.3.3 DNA分子追踪技术 |
1.4 昆虫对寄主的识别定位 |
1.5 研究思路 |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1.5.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白星花金龟成虫种群发生规律调查方法评价 |
2.1 试验地点 |
2.2 试验材料 |
2.2.1 供试昆虫和植物 |
2.2.2 试验试剂 |
2.2.3 试验仪器 |
2.2.4 常用培养基的配置 |
2.3 试验方法 |
2.3.1 气味引诱剂法对白星花金龟成虫发生动态的研究 |
2.3.2 系统调查法对白星花金龟成虫在寄主间的发生动态研究 |
2.3.3 DNA分子追踪技术对白星花金龟成虫转移规律的研究 |
2.4 数据分析 |
2.5 结果与分析 |
2.5.1 白星花金龟年度发生动态 |
2.5.2 白星花金龟在不同作物间的发生动态 |
2.5.3 不同葡萄品种上白星花金龟的发生动态 |
2.5.4 DNA分子追踪技术鉴定白星花金龟成虫的寄主植物种类 |
2.6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基于分子追踪技术的白星花金龟的寄主种类及转移规律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建立潜在寄主植物DNA库 |
3.3.2 白星花金龟成虫体内植物DNA扩增率 |
3.3.3 白星花金龟取食寄主植物的种类 |
3.3.4 不同时期白星花金龟取食的寄主植物 |
3.3.5 不同年度白星花金龟取食的寄主植物 |
3.4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白星花金龟成虫控制技术研究 |
4.1 试验地点 |
4.2 试验昆虫与材料 |
4.2.1 供试虫源与水果 |
4.2.2 试验材料 |
4.3 试验方法 |
4.3.1 不同位置诱捕器诱杀效果评价 |
4.3.2 不同颜色诱捕器诱杀效果评价 |
4.3.3 不同类型诱捕器诱杀效果评价 |
4.3.4 诱捕器的防治效果 |
4.3.5 寄主种类对白星花金龟成虫产卵的影响 |
4.3.6 白星花金龟成虫日活跃高峰期 |
4.4 数据分析 |
4.5 结果与分析 |
4.5.1 不同位置诱捕器诱杀效果评价 |
4.5.2 不同颜色诱捕器诱杀效果评价 |
4.5.3 不同类型诱捕器诱杀效果评价 |
4.5.4 诱捕器的防治效果 |
4.5.5 寄主种类对白星花金龟成虫产卵的影响 |
4.5.6 白星花金龟成虫日活跃高峰期 |
4.6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9)关中平原樱桃园白星花金龟子的发生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布范围及危害特征 |
2 形态特征 |
2.1 成虫 |
2.2 卵 |
2.3 幼虫 |
2.4 蛹 |
3 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
3.1 幼虫 |
3.2 蛹 |
3.3 成虫 |
3.4 卵 |
4 关中平原樱桃园白星花金龟子暴发的原因 |
4.1 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
4.2 农村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
4.3 生态环境建设 |
4.4 果园土壤管理的转变 |
4.5 白星花金龟成虫活动范围广 |
5 防治措施 |
5.1 农业防治 |
(1)清洁果园卫生。 |
(2)加强果园土壤管理。 |
(3)人工捕作。 |
5.2 诱捕 |
(1)糖醋酒液诱捕。 |
(2)厩肥诱捕。 |
(3)成虫诱捕。 |
(4)腐烂果实诱捕 |
5.3 趋避成虫 |
(1)以虫趋虫。 |
(2)间套蓖麻(Ricinus communis)。 |
5.4 生物防治 |
(1)园内散养鸡、猪。 |
(2)果园撒施蓖麻叶、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叶、烤烟(Nicotiana tabacum)下脚料。 |
(3)选用生物性农药。 |
(10)金龟子对植物气味趋避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金龟子对植物气味趋性 |
2 金龟子趋性机制研究 |
2.1 植物挥发物气体成分 |
2.2 挥发性气体成分筛选 |
2.3 触角结构 |
2.4 嗅觉相关蛋白 |
3 总结 |
四、白星花金龟的为害及防治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白星花金龟室内外繁育技术研究[J]. 徐韬,张广杰,杨柳,羌松,马德英,刘玉升. 应用昆虫学报, 2021(04)
- [2]白星花金龟聚集信息素的分离鉴定及引诱效果[J]. 李明杰,于海洋,胡安,王威龙,王少山. 应用昆虫学报, 2021(04)
- [3]白星花金龟对畜禽粪污转化能力的研究[D]. 李潘潘.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4]白星花金龟成虫在吐鲁番葡萄上的发生规律及寄主对其繁殖能力的影响[J]. 蔡欢欢,胡西旦·买买提,王忠跃,刘永强,王少山. 植物保护, 2021(03)
- [5]三株白僵菌代谢产物的杀虫抑菌活性测定及挥发性成分分析[D]. 赵丽.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6]五种金龟子幼虫寄主偏好研究[D]. 陆畅. 沈阳农业大学, 2021(05)
- [7]葡萄园白星花金龟发生规律与诱杀技术研究[D]. 周智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8]白星花金龟成虫的寄主转移规律和控制技术研究[D]. 蔡欢欢.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9]关中平原樱桃园白星花金龟子的发生与防治[J]. 刘艳玲,雷金繁,白岗栓,燕志辉,庞录侠.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6)
- [10]金龟子对植物气味趋避机制研究进展[J]. 周旭凌,胡增丽,张未仲,赵龙龙,李捷,李庆亮,刘朝红,韩凤,杜海燕. 中国农学通报,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