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公有资产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焕[1](2010)在《公有制主体地位衡量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旨在研究建立一整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衡量标准和评价体系,为贯彻落实“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做一些建设性的探索。本文立足国情,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是本文对如何正确把握和贯彻落实公有制主体地位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作了一些探索性的解答。在理论上有利于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二是在思想上有利于克服和澄清人们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认识误区,准确把握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科学内涵与现实状况,进一步统一和深化人们对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认识;三是本文对构建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衡量标准、评价体系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在实践中对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有利于把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真正落到实处。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按照中央与地方,局部与全局区别对待,不同地区和不同产业分类指导的要求,研究设计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衡量标准、评价体系。在研究路径上,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一是以准确把握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内涵和社会总资产的统计范围为研究突破口,全面深入分析了公有制主体地位科学内涵,以引导人们正确评价和把握我国现阶段的公有制主体地位,纠正对公有制主地地位的误解和误判;二是以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基本要求的具体化、可操作化为研究主线,研究探索衡量和实现“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科学标准、评价体系,把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要求落到实处;三是以打破在公有制主体地位评判上过于意识形态化或淡化意识形态的倾向为研究的主攻方向,纠正和防止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上“左”和右的错误,把对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评判建立在客观、公正、科学的基础上。本文最终形成了三方面的研究成果:一是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科学内涵和社会总资产的统计范围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二是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衡量标准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个底限标准;三是构建了中央、省、市、县四级公有制主体地位评价指标体系。
龙绍双[2](1997)在《公有制主体地位量的规定性和质的规定性》文中提出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有一段非常明确的论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这对公有制“主体地位”作了非常清楚的量和质的界定,对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这一关系社会主义性质,同时关系中国改革方向、前途的根本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指导
张作云[3](2016)在《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质和量的规定性》文中研究说明对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研究,不仅要有量的界定,更要有质的分析。首先,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依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对一些模糊认识加以澄清。其次,要把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放到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乃至生产关系的结构体系中,从质和量既对立又统一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还要研究和关注与此相关的一些具有较强针对性和现实性的问题。再次,还要研究和关注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两种相反发展的可能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力争向好的可能性,促进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断巩固和发展。
郭飞[4](2008)在《深化中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若干思考》文中认为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是我国现阶段确立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所有制结构的基本理论依据。妥善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相互关系,使两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关键在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其量的优势主要应指公有经营性净资产在社会经营性净资产中占优势,其质的优势应集中表现在社会主义经济能够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劳动生产率。应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布局的特殊性,合理规划并不断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进一步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任锴荣[5](1998)在《试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实践的发展推动改革理论的发展,改革理论的发展又促进改革实践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党对所有制理论的认识有了重大突破,这些突破,集中体现在十五大报告的有关论述中。本文就报告中关于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
乔桂芬[6](2008)在《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辩证思考》文中认为全面把握公有制主体地位,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公有制主体地位中质与量、静态与动态、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整体与重点、宏观与微观等五个方面的辩证关系。公有制占主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因此,全面把握公有制主体地位,就应从这五个辩证统一关系全面把握以上两个方面。
郝明传[7](1999)在《在竞争中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文中指出 公有制为主体,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可以不容置疑地说,不管改革如何深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都不能动摇。但是,如何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如何认识公有制为主体的含义?如何在实践中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些都是我们要搞清楚、解决好的问题。关于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关于国有经济的控制和主导作用,这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已阐述得十分清楚。本文仅就公有资产“要有量的优势”和“更要注重质的提高”略做探讨。
孙宗伟[8](2015)在《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含义、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包括公有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据优势地位和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与对公有制主体地位变化的认识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发生了重要变化。从今后发展趋势看,随着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随着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估计会进一步得到提升,但国有经济的生存空间将会进一步收缩,国有资本投资方向也会有结构性变化。
李杰[9](2013)在《坚持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多维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关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界定我国政策已有明显规定,但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面临了复杂的现实困境,出现了认识上的激烈纷争。当前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必须进行多维思考,包括:将社会总资产和公有资产的范畴划为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行政事业公益性资产三方面;应当从四个视角分别统计测算,综合对比分析公有资产的数量占比才是科学的;通过国有经济在关键行业和领域是否居支配地位及宏观调控效果能力考察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状况;通过现实的分配方式剖析是否公有性质的分配占主导。根据以上四个维度的论析,发现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明显削弱,为此应进行四个维度的相应改革。
张蕊卉[10](2008)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国有经济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的重要历史关头,从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角度,对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和发展进行研究和探索,是一个新的视角和创造。因此,探索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这一命题,极具重要意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这是我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形成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指导方针。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形成和发挥,要极大地促进公有制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反过来,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公有制经济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提供着更为坚强的后盾和依托。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经济形势空前活跃。但全民所有制经济在某些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新的概括后,人们对公有制经济是否还处于社会主义的主体地位问题上提出了质疑。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对“公有制为主体”进行正确地认识。本文就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存在的现状及弊端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具体对策措施。
二、为什么公有资产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为什么公有资产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论文提纲范文)
(1)公有制主体地位衡量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制定和构建公有制主体地位衡量标准与评价体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
2 制定和构建公有制主体地位衡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
3 制定和构建公有制主体地位衡量标准与评价体系的基本依据 |
3.1 制定和构建公有制主体地位衡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 |
3.1.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要实行公有制与消灭私有制的基本原理为理论依据 |
3.1.2 坚持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5 大以来学界关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 |
3.1.3 坚持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关于公有制主体地位论述的演进与发展创新为理论依据 |
3.1.4 坚持以公有制主体地位在我国现阶段的功能及坚持的目的为理论依据 |
3.1.5 坚持以相关统计学原理为理论依据 |
3.2 制定和构建公有制主体地位衡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实际依据 |
4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科学内涵 |
4.1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
4.1.1 对“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的定性分析 |
4.1.2 对“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的定量分析 |
4.2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
4.2.1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
4.2.2 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
4.2.3 公有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
5 公有制主体地位衡量标准 |
5.1 制定公有制主体地位衡量标准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
5.2 公有制主体地位衡量标准的界定 |
5.2.1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
5.2.2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
6 公有制主体地位评价指标体系 |
6.1 构建公有制主体地位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三条基本原则 |
6.1.1 层次性原则 |
6.1.2 导向性原则 |
6.1.3 系统性原则 |
6.2 构建公有制主体地位分层评价指标体系 |
6.2.1 公有制主体地位评价指标 |
6.2.2 公有制主体地位分层评价指标体系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质和量的规定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同观点评析 |
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及其内涵 |
三、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质的规定性 |
四、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量的规定性 |
五、研究和分析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4)深化中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若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妥善处理所有制结构中主体与辅体的相互关系, |
二、公有经营性净资产在社会经营性净资产中不仅要有量的优势, 也要有质的优势 |
三、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 进一步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
(6)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辩证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从质与量的辩证关系上把握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1.1 从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关系中正确把握公有资产的“优势地位” |
1.2 从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关系中正确把握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
2 从静态和动态的辩证关系上把握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2.1 从静态和动态的辩证统一关系中正确把握公有资产的“优势地位” |
2.2 从静态和动态的辩证统一关系中正确把握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
3 从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的辩证关系上把握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4 从提高国有经济整体控制力和重点控制力的辩证关系上把握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5 从宏观和微观的辩证关系上把握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5.1 从宏观和微观的辩证统一关系中正确把握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 |
5.2 从宏观和微观的辩证统一关系中正确把握公有制经济的效益 |
(9)坚持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多维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认识差异产生的争议及现实困境 |
二、公有制的范畴界定及数量优势 |
三、国有经济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
四、公有性质的分配方式应为主体 |
(10)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目的 |
1.1.3 选题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目前对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现状研究目前有以下观点 |
1.2.2 关于目前如何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3.1 实证分析方法 |
1.3.2 比较分析方法 |
1.3.3 文献分析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点、重点及难点 |
1.4.1 论文的创新点 |
1.4.2 论文的重点及难点 |
第2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 |
2.1 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的提出 |
2.2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形成 |
2.3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 |
第3章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必要性 |
3.1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 |
3.1.1 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的需要 |
3.1.2 适应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
3.2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
3.2.1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的需要 |
3.2.2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保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 |
3.3 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 |
3.3.1 公有制经济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坚实经济基础 |
3.3.2 发展和谐社会的保证 |
3.3.3 为应对突发性重大公共事件提供有效的保障 |
第4章 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现状分析 |
4.1 关于目前公有制主体地位现状的量化分析 |
4.1.1 目前公私经济的资本所占的比重 |
4.1.2 目前公私经济就业人员所占的比重 |
4.1.3 目前公私经济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 |
4.2 目前公有制主体地位存在问题的定性分析 |
4.2.1 国有经济发展的现状 |
4.2.2 集体所有制经济发展现状 |
4.2.3 混合经济中公有制经济的现状 |
第5章 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错误理论观点的误导 |
5.1.1 "国退民进"论 |
5.1.2 "包袱"论 |
5.2 对中央正确部署的误解 |
5.2.1 公有制的主体内涵 |
5.2.2 对"主体"与"主导"的误解 |
5.3 在实践中的错误做法 |
5.3.1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明卖实送 |
5.3.2 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化公为私 |
5.3.3 股份制改革中对外资的放权让利 |
第6章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对策措施 |
6.1 科学确立公有制为主体的数量限制 |
6.2 采取切实措施提出公有制经济的"质" |
6.2.1 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
6.2.2 实施全面创新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6.2.3 坚持对外开放,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6.3 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 |
6.3.1 强化法律责任,加大对国有资产保护力度 |
6.3.2 发展评估事业,加强对资产评估的管理 |
6.3.3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法规体系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为什么公有资产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论文参考文献)
- [1]公有制主体地位衡量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王文焕. 浙江理工大学, 2010(06)
- [2]公有制主体地位量的规定性和质的规定性[J]. 龙绍双. 内部文稿, 1997(23)
- [3]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质和量的规定性[J]. 张作云.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6(01)
- [4]深化中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若干思考[J]. 郭飞. 中国社会科学, 2008(03)
- [5]试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J]. 任锴荣. 前进, 1998(09)
- [6]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辩证思考[J]. 乔桂芬.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08(04)
- [7]在竞争中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J]. 郝明传. 内部文稿, 1999(12)
- [8]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含义、现状以及发展趋势[J]. 孙宗伟.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5(03)
- [9]坚持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多维思考[J]. 李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1)
- [10]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探索[D]. 张蕊卉. 东北大学,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