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 World Drinking Record(论文文献综述)
沈丹洋[1](2021)在《基于社区和家庭的人群随机对照减盐干预试验效果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中国六地区对干预对象进行为期一年的强化减盐干预活动后,对减盐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干预影响因素,为日后在我国的社区中推广减盐干预活动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设计,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黑龙江萝北县、河北任县、青海贵德县、四川攀枝花东区、湖南津市市和江西横峰县共六个地区中随机抽取60个社区,从60个社区中随机抽取1576名调查对象。于2018年9-11月进行基线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24小时尿液收集和尿钠、尿钾等相关指标的检测。60个社区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为30个干预组和30个对照组,给予干预组人群1年的强化减盐干预措施,包括在干预社区张贴海报、发放宣传折页、播放减盐视频等公众宣传,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发放减盐支持性工具和家庭7天盐摄入量监测。对照组不接受特别的减盐干预措施,1年后随访,随访内容同基线调查。对不同组间及同组干预前后减盐知信行、尿钠、尿钾及血压进行描述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构建以个人为1水平,家庭为2水平,社区/村为3水平的三水平方差成分模型,结合倍差法对减盐知信行得分、24小时尿钠、尿钾及血压进行干预效果评价及干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在基线时调查1576名研究对象,干预1年后共有1419人参与随访调查,157人失访,失访率为9.96%。随访人群中共有73例不合格尿液。干预组中,饮酒情况在失访人群与随访人群中的分布存在差异(P=0.004)。对照组年龄、文化程度、地区、家庭年总收入和饮食口味在失访人群与随访人群中的分布存在差异(P<0.05)。基线时,家庭年总收入的分布和腰围在对照组和干预组人群中存在差异(P<0.05);随访时,家庭年总收入、家庭人数、口味、运动在对照组和干预组人群中的分布上有差异(P<0.05)。去除不合格尿液后对24小时尿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对照组人群的24小时尿钠比干预前低0.09(-0.29,-0.11))g/24h(P=0.452),干预组人群较干预前下降0.39g/24h(P<0.0001)。干预后,干预组人群比对照组人群24小时尿钠低0.35(-0.54,-0.16)g/24h(P=0.001)。多水平模型结合倍差法的分析中,调整年龄段、性别、教育水平、城市、饮食口味、饮酒、BMI、24小时尿钾变量后,干预净效应为24小时尿钠下降0.276(-0.467,-0.086)g/24h(P=0.004)。≥60岁、女性、初中教育水平、不饮酒有利于尿钠下降,而口味偏咸、BMI偏高不利于尿钠下降。在减盐知信行方面,干预后,对照组人群的部分减盐知识知晓率有提升,干预组人群减盐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减盐相关态度积极持有率均有提升,且干预组各条知识的知晓率均和减盐相关态度积极持有率在干预后均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人群“不食用腌制食品”和“外出就餐或点外卖时主动要求少盐”的行为持有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后干预组人群的此行为持有率大于对照组(P<0.05)。女性、40-60岁及≥60岁、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口味偏淡者、不饮酒、达到中等及以上强度运动有利于减盐KAP的提高,而没上过学、口味偏咸不利于减盐KAP的提高。去除不合格尿液后对24小时尿钾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对照组人群的24小时尿钾比干预前低65.51(-128.39,-2.64))mg/24h(P=0.004),干预组人群没有明显变化。干预后,干预组人群的24小时尿钾和对照组人群没有明显差异。多水平模型结合倍差法的分析中,调整年龄段、性别、教育水平、城市、饮食口味、饮酒、BMI、24小时尿钠变量后,尿钾的干预净效应依旧没有明显改变(P=0.124)。40岁以上、不吸烟、BMI偏高有助于尿钾增加,口味偏咸不利于尿钾增加。对血压进行单因素分析时,干预组和对照组人群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在干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改变没有统计学差异。调整年龄段、性别、教育水平、室外温度、饮食口味、饮酒、运动、BMI变量后,干预组人群的收缩压的上升幅度比对照组人群低1.742(-3.331,-0.153)mmHg(P=0.032),舒张压没有明显改变。女性、接受教育有利于血压的控制,而40岁以上、口味偏咸、BMI偏高不利于血压的控制。结论经过1年时间的减盐干预后,干预人群的减盐相关知识知晓率、积极态度持有率、部分减盐行为持有率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干预人群的24小时尿钠下降,收缩压下降,而24小时尿钾和舒张压没有明显改变,证明本研究的强化减盐干预措施有一定成效,可以在今后社区减盐活动中推广实施。同时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男性、口味偏咸者、饮酒者、超重肥胖者等重点人群的减盐干预,适当加大减盐干预力度,延长干预时间,以获得更理想的干预效果。
刘畅[2](2021)在《《扬州画舫录》画舫风物探考》文中提出《扬州画舫录》是清代人李斗撰写的着名笔记文集,在明清两代种类繁多的稗史笔记中,它作为重要的地方文献和珍贵的历史资料,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全书共十八卷,注重“以类相从”,在“仿《水经注》之例,分其地而载之”的总的体例安排下,每卷的结构上遵循“以地为经,以人物记事为纬”的组织形式,内中交织着小说、散文、诗歌、戏曲等诸种因素,广涉而有系统地缕叙了清代康乾时期,尤为乾隆全盛时期扬州大量社会现实生活之记载,既是扬州地方的,又是当时主流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作为清代中国社会的总体观照,是考据清代社会市井生活设计的重要文献。“画舫”指形制多样、装饰精美,集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水上交通工具和生活游乐场所。清代扬州“画舫”是中国古代民间游船发展的极盛点,并处在自身内涵集中凸显并被赋予新意义的转折点。“画舫”作为贯穿全书的交通工具和引子,出现在《扬州画舫录》的书名和记载风物的方方面面,载着作者李斗、帝王、官商、市民,引导他们游览于扬州的各地名胜,体会城市的风土人情,投射出人们对城市景观、生活方式、社会风俗的态度,体现了清代扬州社会风气的呈现与演进。本文以史学探究为指针,以《扬州画舫录》作为研究的文献原典进行解读,形成三条路径:首先,《扬州画舫录》文献记载本身的描述线,细读和剖析文献中对于清代扬州画舫和相关市井风物的记载;其次,通过文献寻求更多的佐证线,特别是佐证画舫的前缘,说明文献中记载内容的依据所在;最后,通过文献延伸关于文献阐述的意义和价值,包括对清代扬州市井生活、画舫的形式结构、画舫游的兴起对当时生活产生的影响。如是串联起对文献的诠释,以设计学视阈解读画舫背后呈现的清代扬州风物中的社会生活轨迹、思想观念转变、造物设计形态与功能的流变与演进,从而梳理出古代风物设计史线索。以此,观照“画舫”在古代中国设计史进程中,作为解读清代扬州市井风物的角色和意义,以至于《扬州画舫录》成为了明清时期,尤其是乾清时期的扬州风物志。
王照[3](2021)在《方回酒诗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是酒的故乡,更是诗的沃野,在千年的轮回中,诗与酒仿佛就已注定是不可分割的宿命。酒与诗也承载着我国古代文人的脱俗灵性与独特情感,从那时起,诗酒自结缘一家便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从《诗经》滥觞,到魏晋时期的诗酒风流,再发展至唐宋已蔚为大观,诗酒文化在这长期的历史积淀中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和传统色彩的文化。每个时代都有好酒、因酒闻之人,也有不少的文人因酒而传下千古佳话、趣闻,宋末的方回也位列其中,在大环境所属风气的影响下,自觉地参与进这场饮酒的盛宴中来。方回作为宋元之际着名的诗人、诗论家,在晚年归乡后闲来无事,醉心于诗文创作,并自比陆放翁,现存诗歌两千余首,均收录于《桐江续集》中,而在方回的这些诗歌里,酒诗就有五百余首,占其诗歌总量的五分之一,本文以方回酒诗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这五百余首酒诗进程整理研读,归纳并分析方回酒诗的创作成因、思想情感、审美意蕴等,并以此探讨方回酒诗在宋代诗歌以及整个酒诗史中的独特地位。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首先对方回酒诗的创作成因进行概述。从宋朝社会经济、饮酒风气、饮酒的文化背景与方回的个人际遇等方面来分析方回酒诗的创作成因。第二章主要对方回酒诗中所蕴含着的不同的思想情感进行鉴赏,同时探索诗歌中酒的意义和价值。第三章主要论述方回酒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从酒诗中体现出的生活化的特点、酒诗的用典,以及组诗的表现形式来等方面来进行论述。第四章写方回酒诗的独特地位在于对以酒入诗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前朝酒诗创作内在结构和文化精神的总结,成为宋代诗酒传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同时也分析其酒诗中存在的不足。方回晚年对酒的吟咏从不曾停止,他的酒诗也是对其晚年心境的一个写照,是他在回顾成长经历、仕途经历时消忧解愁的良药,更是他坦然面对生活中一切不如意时的慰藉。美酒浇开诗之花,美诗溢出酒之香,方回的酒诗浸透着他热烈而真挚的情感,对方回酒诗的研究,可以使读者从另一方面认识方回其人及其诗歌特点,进而为更加深入的研究方回诗歌以及文学贡献提供借鉴与依据。
赵敉亚[4](2021)在《陆游诗歌的疾病书写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疾病自先秦时期即进入文学创作,此后一直是文学书写的重要对象。作为南宋诗坛最杰出的诗人,陆游现存的9000余首诗歌中,有1203首有关疾病书写,约占他现存诗歌总量的13%。对于陆游诗歌的疾病书写这一问题一直很少有人关注,本文基于此对陆游诗歌中的疾病书写进行研究,考察陆游的疾病与自我治疗途径,分析疾病与陆游诗歌的关系,试图揭示陆游面对疾病与死亡的心理历程与情感态度,体会陆游对自身生命状态的审视及其中蕴含的浓重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同时,学界对于陆游罹患病种在现代医学上的落实方面较为欠缺,这对于客观全面认识陆游又是一重要问题,因此希望通过本文能够补前人研究些许不足。本文将分成四章对陆游诗歌中的疾病书写进行探讨。第一章分析陆游的身体状况和自我治疗途径。首先将陆游所患主要疾病进行具体病种考索,将所患疾病落实到现代医学的病症上。然后通过分析陆游的养生和学医两方面的思想和实践来考察其对疾病的自我治疗途径。第二章分析蕴藏于陆游诗歌中的病与痛。首先考察陆游疾病书写诗歌的创作概况。梳理入蜀前、入蜀后和退居山阴三个时期陆游的身体疾病状况,分析每一时期疾病书写诗歌创作的特点与原因。其次探究陆游诗歌的疾病书写方式以及疾病书写诗歌中蕴涵的情感内涵,从整体上把握陆游诗歌中的疾病表达。最后考察陆游疾病书写诗歌中体现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感受陆游对疾病与生死的豁达态度。第三章探讨疾病与陆游诗歌创作的关系。首先分析疾病对陆游诗歌创作数量、题材和风格方面的影响。其次分析诗歌创作对陆游疾病的反向治疗功能。疾病与诗歌创作之间相互作用,紧密相关。第四章分析陆游诗歌中的疾病之殇与疾病接纳。首先分析疾病之殇,即疾病给陆游的生活带来的不便,主要表现在疾病与饮酒、出游的矛盾碰撞上。其次分析疾病接纳,即陆游在佛道思想影响下与疾病的和解。儒家建功立业的理想与儒家人格是陆游疾病成殇以及在诗歌中大量书写疾病的根源,但陆游又从道教、佛教思想中寻得精神抚慰,最终实现了与疾病的和解与共处。
付婕[5](2021)在《魏晋饮食文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文学作品中常见关于饮食生活的书写。魏晋时期是我国文学自觉与饮食新变的重要阶段,研究这一时期的饮食文学,对于深入考察魏晋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研究:绪论部分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概述本文的研究缘起。我国饮食文化在魏晋时期有了长足发展。伴随着政权更替、人口迁徙和民族融合,我国原有的饮食结构、烹饪方式等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南北方物种的交换、少数民族饮食的传人、饮食典籍的书写、分食制向合食制的转变都对整个中国饮食文化史有着重要意义。这一时期缘体物而抒情的文学理念逐步深入,文人创作更加植根于现实,题材的选择更加宽泛,饮食生活更加广泛地进入了文学书写的范畴,饮食与文学的双向互动,对于二者发展都有着积极正向的促进作用。第二,关于魏晋饮食文学的现有研究不足。学界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社会生活史、民俗史的范畴,对于文学与饮食关系的研究明显不足,依旧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第一章论述魏晋饮食文学概况。首先区分魏晋饮食生活有着非日常与日常之分:非日常饮食部分通过对宴饮集会与岁时节令饮食活动书写的观察,勾勒出上层阶级的饮食概况。宴饮集会部分以建安公宴诗为例,探讨其缘情体物的创作出发点;岁时节令以三月三上巳节为例,研究不同时期民俗饮食书写的不同。日常饮食则通过对这一时期主食、蔬菜、水果三个品类的研究,概括出魏晋时期饮食结构丰富多变的特点,及饮食进入文学书写的新动向。第二章论析诗赋中的饮食书写。饮食进入文学书写的领域,使得诗赋题材范围扩大,同时也标志着饮食书写由礼制到日常的转变。诗赋中的饮食在反映日常生活、抒情言志、表达时人的情趣与审美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酒作为这一时期饮食生活的重要角色,为酒作赋的现象十分普遍,第二节集中研究自汉至魏晋酒文学主题的变化。此外,魏晋之际因隐逸之风颇盛,对于隐士群体饮食文化的研究也格外重要。本节以陶渊明的诗文为例,挖掘其诗文中的饮食描写特征。第三章研究笔记小说中的饮食书写。主要观察《搜神记》与《世说新语》中的与饮食相关的材料。饮食在志怪、志人小说中发挥了不同作用。志怪小说从“沟通鬼神”“显示怪异”“提供线索”“塑造人物”“展现孝行”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志人小说则从“彰显风度”“表现豪奢”“展现才能”“体现情趣”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本文最后附魏晋南北朝饮食诗文条目表、《搜神记》饮食条目与《世说新语》饮食条目表。标明出处、作者、涉及到的饮食及人物。
林振[6](2021)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卒中诊疗文本信息提取方法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一、研究背景:脑卒中(Stroke)在我国已经成为头号死因,增加了国家医疗卫生负担。在过去的十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脑卒中的预后有所改善,其患病率和发病率仍在持续上升,给社会造成巨大经济负担。现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中,由于提供急性脑卒中护理、查明脑卒中的原因及预防脑卒中并发症一般在入院的第一周内完成,因此以往的研究一般将脑卒中患者大于6到8天的住院时长定义为长时间住院,而长时间住院是住院费用增加的独立影响因素,虽然患者住院时间越长,能够接受治疗的时间越久,但是患者预后不一定好。研究长时间住院(大于7天)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是否长时间住院有助于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床位使用的灵活性,从而降低管理成本和医疗护理成本,并可以依据这些因素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途径和规划出院计划,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长,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电子病历是真实世界大数据中质量较高的部分,包含了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其中非结构化部分信息所占比重大,占总量的80%以上,然而其利用率低,无法直接用于传统的统计分析。目前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从非结构化的电子病历中提取信息,运用NLP技术将非结构化的文本转换为结构化数据能够有效减少人工阅读文本提取数据的时间,提高了非结构化数据的可用性,从而可以实现大规模文本的自动处理。电子病历由不同的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内容结构不同,数据提取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其中出院小结主要包括了患者的诊断、症状体征、治疗情况等内容,在进行结构化提取时主要涉及命名实体识别(Named Entity Recognition,NER)、迁移学习、相似度匹配等技术;入院记录包含了患者既往史、个人史、查体等信息,针对诸如烟酒史信息进行提取,主要涉及文本分类技术。二、研究目的:1、针对电子病历中的入院记录和出院小结两部分文本,分别开发NLP技术流程,利用NER、迁移学习、文本相似度匹配、文本分类等技术,将非结构化数据转换成可供分析的结构化数据。2、基于提取的结构化数据,增加信息量,构建住院时长是否大于7天的预测模型,为临床决策及资源配置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三、研究内容:1、基于出院小结的NLP算法研究及应用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构建了Word2vec+BILSTM+CRF、Word2vec+IDCNN+CRF、BERT+BILSTM+CRF、BERT+IDCNN+CRF、ERNIE+BILSTM+CRF、ERNIE+IDCNN+CRF等6种模型进行疾病、药物、手术、影像学检查、症状等5种医疗命名实体的识别,评价指标采用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采用最优模型提取实体,构建半结构化数据库。为了进一步从半结构化数据库中提取出结构化数据,构建BERT、ERNIE、ABCNN等3种文本相似度匹配模型,评价指标为准确率,采用最优模型构建协变量提取器。最后探索在缺血性脑卒中NER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迁移学习技术,提高出血性脑卒中的实体识别效果。2、基于入院记录的NLP算法研究及应用构建BERT、BERT+Text CNN、BERT+Text RNN、ERNIE、ERNIE+Text CNN、ERNIE+Text RNN等六种模型进行吸烟史、饮酒史的文本分类,评价指标为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采用其中的最优模型提取患者烟酒史的信息,构建结构化数据。3、脑卒中结构化数据库的构建结构化数据库构建方面,病案首页部分直接提取包括性别、年龄、入院年份、入院病情等级等数据;入院记录部分根据文本分类研究结果,采用总体效果最佳的模型提取烟酒史数据;出院小结部分,通过实体识别后的协变量提取器,采用最优模型,分别提取疾病、药物、手术、影像学检查、症状等数据。4、脑卒中患者住院时长预测模型构建基于生成后的结构化数据库,采用Logistic回归、K近邻、朴素贝叶斯,以及集成学习中的随机森林、自适应增强、梯度提升树等6个模型来预测住院时长是否大于7天。在训练集中进行5折交叉验证,最后使用测试集评估各模型的性能。最后将模型与仅利用病案首页的数据构建的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四、研究结果:1、基于出院小结的NLP算法研究结果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实体识别中,ERNIE+IDCNN+CRF总体识别效果最优,F1值为90.27%;在疾病的实体识别方面,Word2vec+BILSTM+CRF模型取得了最高的F1值,为88.77%;药物实体的识别方面,BERT+IDCNN+CRF的F1值最高,为91.92%;在影像学检查的实体识别方面,BERT+IDCNN+CRF的效果最好,F1为89.82%;在手术的实体识别方面,ERNIE+BILSTM+CRF的效果最好,F1为91.23%;在症状的实体识别方面,ERNIE+IDCNN+CRF的效果最好,F1为96.59%。在文本相似度匹配模型的比较中,ERNIE的总体准确率达到了99.11%,BERT为97.64%,ABCNN为93.89%,且ERNIE在疾病、影像学检查、手术、症状等实体的匹配中均为匹配效果最好的模型。在出血性脑卒中的实体识别中,基于迁移学习的模型的总体F1值为86.62%,高于直接应用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的75.01%及混合两种疾病数据后训练得到的85.46%。2、基于入院记录的NLP算法研究结果吸烟史的文本分类中,BERT模型效果最佳,F1值达到了99.25%,其中,“不吸烟”的分类中BERT模型效果最好,F1值为99.64%,“已戒烟”的分类效果BERT和ERNIE的F1值均达到了98.73%,“吸烟”的分类效果BERT仍然效果最佳,F1值为98.14%。饮酒史的总体分类效果BERT+Text RNN效果最佳,F1值达到了97.47%,其中“不饮酒”的分类中ERNIE+Text CNN最好,达到99.47%,“已戒酒”的分类中BERT+Text CNN的分类效果最好,F1值为96.10%,“饮酒”的分类中BERT+Text RNN模型的F1值最高,为95.06%。3、脑卒中结构化数据库的构建结果通过前述研究,构建了关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结构化数据库,数据库共纳入2009年至2019年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6053人。数据库的来源包括了病案首页、入院记录和出院小结三部分,不同的部分的数据格式不同,病案首页部分提取的数据包括性别、年龄、入院年份和入院病情等级。入院记录部分根据文本分类研究结果,采用总体效果最佳的模型,吸烟史的提取采用BERT模型,饮酒史的提取采用BERT+Text RNN模型,构建患者烟酒史的结构化数据。出院小结部分,通过实体识别后的协变量提取器,采用ERNIE模型,分别提取了疾病、药物、手术、影像学检查和症状等相关协变量。4、脑卒中患者住院时长预测模型的比较结果基于NLP技术构建的各住院时长预测模型的AUC值的比较中,集成学习的模型要优于其他单一的分类模型。基于病案首页ICD编码提取的协变量数为15个,而应用NLP技术提取的协变量数达到了43个。基于病案首页ICD编码的Logistic回归的预测模型中,共纳入8个预测因子,而基于NLP技术构建的Logistic回归的预测模型中,共纳入16个预测因子,通过NLP技术提取协变量构建的住院时长预测模型的AUC值均显着高于仅利用病案首页构建的预测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五、研究结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出院小结的实体识别模型,ERNIE+IDCNN+CRF总体识别效果最优;在文本相似度匹配模型中,ERNIE的效果最好。在出血性脑卒中的实体识别中,基于迁移学习的模型的效果优于直接应用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及混合两种疾病数据后训练得到的模型;吸烟史的文本分类中,BERT模型总体效果最好,饮酒史的文本分类中,BERT+TextRNN总体效果最好。住院时长预测模型中,集成学习的模型要优于其他单一的分类模型;通过NLP技术提取协变量构建的住院时长预测模型预测效果显着高于仅利用病案首页构建的预测模型,反映了NLP提取协变量的有效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郭蕾蕾[7](2021)在《魏晋身体世界 ——以《世说新语》为中心》文中提出魏晋是传统身体观转折的一个重要时期,以《世说新语》为中心,无论是对身体自然感性的张扬,还是对作为经验之源的身体感的强调,甚或是对一种“秀骨清相”的身体审美理想的凝结,身体在此时期呈现出远伦理而近审美、越名教而任自然、排众数而崇个性、重个体的鲜明趋向。可以说,是这些活生生的身体行为现象具身体现和丰富了“魏晋风度”与“人的觉醒”的具体内涵。从身体角度看,魏晋社会“人的觉醒”的时代主题主要在三个维度上展开:第一章身体实践,主要是立足于身体才是我们实践和活动的组织者、承担者这一事实,以期通过这些具体的、多样化的身体行为方式,来省察交往的身体在它处身的世界中所具有的解构与建构的双重意义指归—“越名教”“任自然”。第二章身体经验,即是说身体作为实践经验的积淀者、综合者乃至认识世界的工具,魏晋人在以身体为参照系度量世界,将世界身体化的过程中,因为格外推崇身体“感”,加之传统“天人合一”哲学观的影响,其一方面奠定了魏晋人“情本体”的身体观,另一方面形成了魏晋时代以“清”为核心的身体美感标准。第三章身体再现,首先从身体“容止”的审美风尚与人的觉醒的关联中,看身体审美在魏晋时代的特殊意义内涵;其次以魏晋时代的人物画为例,看魏晋“通神”与“传韵”的身体审美再现观背后,所彰显的中国美学的精神实质—生命美学;最后,当身体凝结为一种“秀骨清相”的身体审美意象时,从“服饰”的角度来反观中西方的身体审美情结,以期在这种对比中更好地把握和体认民族审美文化心理的特殊性。总之,身体的实践、经验和再现作为进入魏晋世界的三种思路,因为始终遵循着身体的自然属性与文化建构因素二者之间须臾不可分离的现实,所以,当我们从魏晋人的处身性境遇出发,审视魏晋人交往行为的矛盾性、身体感的丰富性和身体再现的特殊性时,“人的觉醒”的时代内涵便在这一系列身体现象中获得了具体的言说。
李冬冬[8](2021)在《脑卒中电子病历文本数据结构化方法研究及应用》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电子病历是指医疗工作人员在日常医疗活动中产生的、使用数字化形式表示的各类医疗记录,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所有医疗相关的信息。电子病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医疗知识信息,包括疾病、诊断、症状、治疗、手术、影像、时间、人口学信息等,按信息的组成形式可以分为结构化信息和非结构化信息。结构化信息是可以组成结构规则的行列数据,直接用于医学研究,由于结构化信息的内容是事先规定的条目,具有条目涵盖范围的局限性和条目内容更新的滞后性。非结构化数据涵盖的内容较广,并且隐含有逻辑推理、因果相关等语义信息。电子病历中的非结构化数据主要是文本数据,研究者可根据研究目的抽取文本中感兴趣的医疗信息,对医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1]。抽取医疗文本中的目标信息需要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而后将提取的信息进行结构化形成数据库,可为分析疾病的相关因素、探索疾病与其他因素的潜在联系?构建医疗知识图谱等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本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脑卒中患者电子病历中的入院记录和出院小结文本。电子病历文本中主要包括三大类型的信息:一是实体类信息,主要是指医疗相关概念、时间相关概念、数字相关概念及其他相关概念的实例,如疾病名称?药物名称?治疗名称?检查名称?手术名称等信息;二是实体属性类信息,在本研究中主要是指描述医疗文本中实体存在与否的限定修饰的信息,如患者是否具有某些既往史、个人史等;三是实体关系类信息,主要是指医疗文本中实体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语义关系,如疾病和药物的治疗关系?检查结果和疾病诊断的推断关系等。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信息抽取方法,能够自动提取文本的多层特征表示和内在的语义关联信息,相比于基于规则和统计的传统特征提取方法,其具有更高效的特征提取能力和更优秀的信息抽取效果。循环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是深度学习的经典算法,该算法及其改进算法结合机器学习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通用领域的文本如百科文本、新闻语料等,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电子病历文本,较少有研究针对该病种专业领域,探索深度学习算法的可行性、适用性,也很少有研究来探索适用于抽取该领域文本信息的语料准备和标注方法、分析讨论不同算法的优缺点、构建适合该领域文本数据结构化的深度学习算法。研究目的:围绕脑卒中患者电子病历中文本数据的结构化问题,针对电子病历文本中的实体、实体属性、实体关系等不同类别信息,分别探索构建适用于该类别的信息提取算法及其优化算法,从而确定脑卒中患者电子病历文本信息抽取的最优算法。并将生成的结构化数据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不良预后危险因素分析,和患者医疗知识信息知识图谱的初步构建中,以期为脑卒中电子病历文本数据的结构化处理和结果应用提供方法学支持和参考。研究方法:脑卒中患者电子病历文本中,包括实体类的信息、实体属性类的信息、实体关系类的信息。本研究根据信息类型的不同,分别研究探索了适用于该信息类型的算法,主要步骤是精准标注语料、构建不同算法、训练和调优算法结果、分析和讨论算法特点。三类信息的抽取方法研究包括:一是病历文本中的实体信息,创新的通过词典和工具两种方法标注文本语料,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预训练模型(Pretrained Model)、词汇增强技术(Lexicon Enhancement)、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CRF)等算法,构建了适用于病历文本的Bi LSTM+CRF、BERT+Bi LSTM+CRF、BERT+IDCNN+CRF、BERT+Flat-Lattice+CRF等4种命名实体识别算法;二是病历文本的实体属性信息,标注了4类实体属性的语料,构建了适用于病历短文本的BERT、BERT+Bi LSTM、BERT+DPCNN等3种实体属性分类算法;三是病历文本的实体关系信息,标注了实体关系语料,并根据不同算法特点进行标注方式的改进,基于流水式抽取模型、结构化预测联合模型、多任务学习联合模型3种方式,构建了3种目前最先进的关系抽取算法。分析和讨论了不同算法的优劣点和适用场景,评价了算法在脑卒中病人电子病历文本信息抽取的作用。研究探索抽取的脑卒中病人电子病历信息在实例中的应用。一是脑卒中患者伴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研究,将抽取的信息进行整理,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分析和讨论各因素的影响;二是脑卒中医疗知识图谱的初步构建,利用关系抽取算法搭建医疗实体问答模块,利用NEO4J图形数据库构建知识图谱,挖掘与疾病有关系的其他实体信息。研究结果:本研究针对脑卒中患者电子病历构建多种算法,进行了信息抽取相关实验。一是电子病历实体识别算法实验,通过对比4种模型,BERT+Bi LSTM+CRF模型的效果最优,其准确率为92.85%、召回率为92.91%、F1值为92.88,循环神经网络预测精度更高,卷积神经网络预测速度更快,词汇增强方法召回率为94.07%;二是电子病历实体属性分类算法实验,BERT分类模型效果最优,4个分类任务的准确率在98%以上、召回率在99%以上、F1值在98以上,用分类模型来抽取电子病历中的既往史、个人史等信息的效果优于命名实体模型、关系抽取模;三是电子病历实体关系抽取算法实验,以多任务学联合模型效果最优,关系抽取的准确率为77.60%、召回率为72.99%、F1值为75.23。应用上述算法对12688份病历进行信息抽取,既包括结构化信息中有的患者一般信息、体格检查信息,也包括个人史、既往史、专科检查等结构化信息中不存在、蕴含在病历文本中的信息。将所有抽取的信息用于脑卒中患者伴失语的危险因素分析,发现相关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脉搏、呼吸等;通过关系抽取信息,构建了医疗实体关系问答模块和初步的知识图谱,高血压相关的常用药物为氨氯地平、硝苯地平、阿司匹林等,脑梗塞相关的常用药物为阿司匹林、阿替普酶、瑞伐他汀等,糖尿病相关的常用药物为二甲双胍、胰岛素、阿卡波糖等。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患者电子病历三种不同类型信息的抽取,通过算法构建和训练测试,主要有以下结论:一是电子病历中的实体类别信息,通过直接将实体内容标注为实体进行训练,而后进行实体识别从而实现实体信息的抽取,比关系抽取模型效果更好,可以得到更好的实体识别预测效果,其中BERT+Bi LSTM+CRF是最优模型,说明循环神经网络对文本的序列标注任务,有着独特的优势,BERT+Flat-Lattice+CRF模型可以通过增加医学词汇信息的方式提高模型效果,可能会比BERT+Bi LSTM+CRF精度更高;二是电子病历中的实体属性类别信息,主要是既往史、个人史等含有否定词、修饰词的实体属性信息,该类信息通过命名实体识别、实体关系抽取等方法的效果均不如分类模型,其中以BERT分类模型最佳,添加其他循环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可能会导致模型更加复杂和过拟合,效果反而下降;三是电子病历中的实体关系类别信息,多任务学习联合模型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该模型既有编码层的共享参数特点,又有预测阶段的多任务训练的特点,通过增加多头注意力机制,可以实现更好的效果。电子病历信息的抽取对于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结构化的医疗数据信息可应用于临床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也可构建知识图谱和问答系统,实现医疗知识的系统融合、语义理解和深度挖掘。通过系统化的医疗知识,可以探究临床中的潜在问题,为进一步的医学研究提供线索和数据支撑。
张静[9](2021)在《动机性访谈在社区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对社区衰弱前期和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依从性的影响,为社区开展衰弱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首先,通过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兰州市某两个社区年龄≥65岁老年人的衰弱现状和现存健康问题进行调查;然后,为衰弱前期和衰弱老年人制定个体化照护计划,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动机性访谈对社区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依从性的影响。第一部分:社区老年人衰弱及健康现状调查。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便利抽取兰州市某两个社区184例年龄≥65岁的老年人进行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研究工具包括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Fried衰弱表型、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odified Fall Efficacy Scale,MFES)、微型营养评定法(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short Form,ICI-Q-SF)、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15,GDS-15)、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Instrumental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IADL)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BI);以及身高、体重、腰围、上臂围、腓肠肌围、握力、5米步速、视力、听力等身体测量指标。采用SPSS22.0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第二部分:动机性访谈对社区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依从性的影响。以第一部分调查结果为基础,便利抽取42例衰弱前期与衰弱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21)和对照组(n=21),最终每组纳入20例。试验组开展每周1次,每次30~60min,共4次的一对一、面对面动机性访谈,对照组进行常规随访,且两组均实施由健康管理小组根据CGA结果制定的个体化照护计划。结局指标包括社区衰弱老年人对个体化照护计划的依从性、衰弱状态和健康问题的改变。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Fisher确切概率法、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协方差分析,而质性分析采用主题分析法。研究结果1.社区老年人衰弱及健康现状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198份,有效问卷184份,有效率92.93%。纳入研究对象中无衰弱61人(33.1%),衰弱前期103人(56.0%),衰弱20人(10.9%)。一般资料中,不同衰弱状态在年龄、婚姻状况、健康满意度、视力、患病情况和服药情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A中,不同衰弱状态在MFES、MNA、PSQI、社会支持、GDS-15、MMSE、IADL、BI得分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动机性访谈对社区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依从性的影响(1)接受动机性访谈的社区衰弱老年人对各项研究对象主导类措施的依从人数占比高于仅接受常规方法的老年人。(2)由于试验组对照护计划的依从性仍有待提高,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老年人在衰弱状态和健康问题的改变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干预前相比,试验组的步速、握力、跌倒效能、睡眠质量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干预后有所提高(P<0.05),而对照组的握力和跌倒效能也有所提高(P<0.05)。(3)对20例研究对象的质性访谈结果显示:(1)影响老年人依从性的内在影响因素包括生理层面(年龄、健康状况等)、心理和精神层面(认知能力、健康知识储备、抑郁焦虑情绪、传统观念或宗教信仰、文化程度、是否具备自我管理意识与经验等)、社会层面(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居住情况和人际交往等)。(2)外在影响因素包括健康管理小组的专业能力和态度、照护计划可行性两个方面。研究结论1.社区老年人衰弱患病率高,衰弱前期和衰弱老年人的个体化健康问题有待予以综合性的措施改善。应对存在高龄、丧偶、离异或分居、健康满意度差、视力差、患病种类多、服药种类多、跌倒效能下降、营养水平低、睡眠质量差、社会支持水平低、存在抑郁情绪、认知水平下降、生活自理能力水平下降等问题的社区衰弱前期和衰弱老年人予以重视。2.动机性访谈对社区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的依从性具有一定的正性作用,但社区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的依从性仍有待加强,应结合影响依从性的内、外在因素对动机性访谈和个体化照护计划作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赵紫文[10](2020)在《晚明草书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是探究特定历史时期内特定书体发展的研究型论文,即以“晚明”为时间限定,以“草书”为研究对象。其中,“晚明”是社会发展及审美意识的重要转型期,“草书”是极具个性及表现力的书体。两者的交融,无论是形体还是审美,都形成了诸多极具特殊性的艺术现象。本文试以形体发展、审美风格、理论批评等问题为探究视角,根据史料文献及图版资料,在前贤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晚明社会变迁的迹象与草书发展的特性之间的关联性为切入点,深入晚明草书的表现形态及细节变化,阐释其嬗变与流变的规律。并试图深化对其发展特徵的认识,揭示影响这一时期草书发展的成因、变化及旨趣。文章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主要是对晚明草书发展的背景,及基于本体的诸多形态所进行的研究。所涉内容为:绪论部分是对晚明草书领域的学术研究情况所进行的梳理。同时,对相关概念、范围、方法等进行简要的阐释;第一章总体论述晚明草书继承与发展的背景及基本形态,从社会生态、书体生态、承袭的观念及途径等方面进行论述;第二章主要讨论晚明草书笔法形态的正统探索与个性延展的相关问题,从历代笔法流变中审视晚明草书家对笔法谱系的吸取情况,并探究晚明草书“正统笔法”观念的细微构成,以及各位书家之间笔法理念的差异化。同时对笔法的实践条件、类型、特徵等进行阐释,并对“个性化线变”的利弊进行辩证分析;第三章是针对晚明草书墨法形态的维度开拓与创造的研究,从晚明之前的墨法运用及理论中,总结墨法流变的规律与规约,并阐释晚明至清代对墨法突破与总结的特徵。以此考察墨法在晚明“泛化”的成因,并对晚明草书“创造性墨变”的维度及特徵进行探索;第四章主要涉及晚明草书字法形态的择用与形体再草化的问题。在深入草书字法的发展内涵,及晚明草书字法的发展状态中,对符号草法和形体字法的改造予以细致探究,总结了晚明草书草法中的一些形变规律和特点;第五章以晚明草书结体形态的奇异形变及空间特徵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梳理从晋唐到晚明草书结体空间的流变,从单字、字组、长字组、纵向行形等角度,探讨草书结体空间的异变及奇异性;第六章主要讨论晚明草书章法与势的表现提升,及审美视域的拓展,通过设定参照系与测算参数的方式,对晚明草书章法的字间距问题进行寻绎。同时,对章法的欹正关系进行考察,通过“横中心倾角线”和“横行线律动”的方式进行尝试性阐释,得出数据和相关结论以辅助论述。另,对草书章法的区域对比与表现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笔势、体势等进行探究;第七章是从明代文艺思想与书学理论的同步关系出发,结合明代前期、中後期,书学理论的变化与特徵,对晚明草书相关的理论进行讨论。并以此为基础对晚明草书的历史地位进行重新分析。下编是为配合正文研究所编《晚明草书字形汇编》,收集了晚明董其昌、邢侗、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以及傅山等书家的草书作品共420件,分为4100余个字头,共32220个草书字形。
二、A World Drinking Record(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 World Drinking Record(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社区和家庭的人群随机对照减盐干预试验效果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一、前言 |
1.1 盐与健康 |
1.2 减盐的重要意义 |
1.3 盐摄入来源及现状 |
1.4 国外减盐干预实践研究进展 |
1.5 国内减盐干预实践研究进展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3.1 研究简介及技术路线 |
3.2 研究设计 |
3.2.2 样本量计算 |
3.2.3 社区的选择 |
3.2.4 调查对象的选择 |
3.3 基线调查 |
3.3.1 询问调查 |
3.3.2 体格检查 |
3.3.3 实验室检测 |
3.4 干预对象及干预措施 |
3.4.1 开展社区减盐宣传 |
3.4.2 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
3.4.3 发放减盐支持性工具 |
3.4.4 监测家庭7天盐摄入量 |
3.5 随访调查及调查实施过程 |
3.6 指标定义 |
3.6.1 基本指标 |
3.6.2 减盐相关知信行指标 |
3.6.3 其它结果指标 |
3.7 质量控制 |
3.7.1 调查前的质量控制 |
3.7.2 调查开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3.7.3 干预过程的质量控制 |
3.7.4 数据清理及分析质量控制 |
3.8 分析方法 |
四、研究结果 |
4.1 中国六地区随访和失访研究对象基本特征比较 |
4.2 24小时尿钠干预效果分析 |
4.2.1 随访人群基本特征 |
4.2.2 24小时尿钠干预前后比较 |
4.2.3 24小时尿钠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
4.3 减盐知信行干预效果分析 |
4.3.1 随访人群基本特征 |
4.3.2 干预前后减盐知识知晓率变化 |
4.3.3 干预前后减盐态度持有率变化 |
4.3.4 干预前后减盐行为持有率变化 |
4.3.5 减盐知识得分的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
4.3.6 减盐态度得分的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
4.3.7 减盐行为得分的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
4.4 24小时尿钾干预效果分析 |
4.4.1 随访人群基本特征 |
4.4.2 24小时尿钾干预前后情况比较 |
4.4.3 24小时尿钾干预效果分析 |
4.5 血压干预效果分析 |
4.5.1 随访人群基本特征 |
4.5.2 血压干预前后情况比较 |
4.5.3 血压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
五、讨论 |
5.1 强化减盐措施对减盐知信行的影响 |
5.2 强化减盐措施对24小时尿钠、尿钾和血压的影响 |
5.3 优势与不足 |
六、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
综述 基于社区的不同减盐干预措施效果评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扬州画舫录》画舫风物探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缘起 |
二、研究范畴、对象与相关概念界定 |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与论述思路 |
第一章 《扬州画舫录》文献诠释 |
第一节 画舫录记 |
一、李斗生平 |
二、行旅历程 |
三、文心会友 |
第二节 历史背景 |
一、城池水系 |
二、盐商富庶 |
三、文化繁荣 |
四、天子南巡 |
五、社会风尚 |
六、方志编修 |
第三节 文献述考 |
一、版本辑要 |
二、版本考订 |
三、辑录实例 |
四、佐证考辩 |
第二章 画舫前缘——画舫陈迹演变探寻 |
第一节 “舫”的解字 |
一、“水”与“舟”的哲学 |
二、“方”“舟”解字 |
三、“舫”的象形会意 |
第二节 “舫”的由变 |
一、从“并木”到“并舟” |
二、“双体画舫”的产生 |
三、“舫”的内涵转变 |
第三节 画舫遗存 |
一、实物遗存 |
二、图像遗存 |
第四节 外籍载录 |
一、外籍友人访华游记 |
二、中外游船比较 |
第三章 扬州画舫——“画舫”的百态生活 |
第一节 扬州“舫”源 |
一、驳船改造 |
二、当地制造 |
三、域外引进 |
第二节 名号牌匾 |
一、画舫雅称 |
二、画舫舫扁 |
第三节 功能种类 |
一、座船与水上交通 |
二、御舟与天子南巡 |
三、酒船与湖上盛宴 |
四、灯船与湖上夜游 |
五、花船与扬州花市 |
六、歌船与笙歌戏曲 |
七、堂客船与清代女性 |
八、妓舸与小秦淮风月 |
九、龙船与龙船市 |
十、买卖船与湖上商业 |
十一、书画船 |
第四节 画舫形制 |
一、画舫之“形” |
二、画舫之“饰” |
三、画舫之“具” |
第五节 画舫游路 |
一、城门水关 |
二、画舫码头 |
三、景点聚集 |
第四章 画舫游事——与游人雅趣的互相映照 |
第一节 李斗游记 |
一、江园七夕夜游 |
二、秋思山房水行避暑 |
第二节 游事雅趣 |
一、画舫礼仪 |
二、画舫娱乐 |
三、游事服务 |
第三节 画舫交游 |
一、诗会雅集 |
二、湖上交游 |
三、湖上叫化 |
第四节 画舫泛游 |
一、西湖舟游 |
二、秦淮画舫 |
三、苏州画舫 |
第五章 画舫游“兴”——风物风貌的流变兴衰 |
第一节 画舫“市” |
一、“市”“会”习俗 |
二、花市、庙会与朝山进香游 |
三、百业竞驰 |
第二节 陆上画舫 |
一、造园中的“画舫”记载 |
二、从舫居到舫屋 |
三、别致陆地游 |
第三节 奢靡之游 |
一、清扬之“奢” |
二、上行下效与炫耀性消费 |
三、游宴奢靡 |
第四节 画舫禁游 |
第五节 画舫游衰 |
结语 |
附件一: 李斗行旅年谱 |
附件二: 《扬州画舫录》版本对照表 |
附录三: 《扬州画舫录》记载画舫相关内容一览表 |
附件四: 佐证文献一览表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方回酒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意义 |
二、酒诗界定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方回人生际遇及酒诗创作背景 |
第一节 方回的人生际遇与酒 |
第二节 宋代经济的繁荣与饮酒之风 |
第三节 酒与文人心理的契合 |
第二章 方回酒诗中的情感寄托 |
第一节 闲适恬淡的心境 |
第二节 嗟贫叹老的感伤 |
第三节 感旧抒怀的慨叹 |
第四节 家国情怀的书写 |
第三章 方回酒诗的艺术特色 |
第一节 题材、内容的生活化 |
第二节 对组诗创作的继承与发展 |
第三节 典故的运用 |
第四章 方回酒诗的独特地位与局限 |
第一节 方回酒诗的独特地位 |
第二节 方回酒诗的局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陆游诗歌的疾病书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陆游的身体状况与自我治疗 |
第一节 陆游罹患病种考索 |
一、疟疾、消渴与肺病 |
二、眼疾、风眩与头风 |
三、足疾、腰臂病与风湿 |
第二节 陆游疾病的自我治疗途径 |
一、养生以防病:疾恙天教学养生 |
二、学医以治病:放翁原本亦药翁 |
第二章 蕴藏于陆游诗歌中的病与痛 |
第一节 陆游疾病书写诗歌创作概况 |
一、入蜀前:衰态转眼足 |
二、入蜀后:晚途衰病要人扶 |
三、退居山阴:羸疾止还作 |
第二节 陆游诗歌中的疾病表达 |
一、陆游诗歌的疾病书写方式 |
二、陆游疾病书写诗歌情感内涵 |
第三节 陆游疾病书写诗歌思想意蕴 |
一、病中的时间意识与时间体验 |
二、病中的生命意识与生死观念 |
第三章 疾病与陆游诗歌创作之关系 |
第一节 疾病对诗歌数量的影响 |
一、诗因病废:还病久废诗 |
二、诗因病多:诗句杂吟呻 |
第二节 疾病对诗歌题材风格的影响 |
一、以病入诗的题材扩展 |
二、疾病影响下的诗风形塑 |
第三节 诗歌对疾病的反向治疗功能 |
一、以诗赋愁与病情宣泄 |
二、病中自嘲与自我开解 |
第四章 陆游诗歌中的疾病之殇与疾病接纳 |
第一节 病与酒:病思羁怀惟付酒 |
一、因病止酒的无奈 |
二、酒对疾病的逆向治愈 |
第二节 病与游:闲游且散怀 |
一、因病废游的遗憾 |
二、出游对病中情绪的消解 |
第三节 佛道思想影响下与疾病的和解 |
一、疾病之殇的形成根源 |
二、道教思想的精神抚慰 |
三、佛教思想的心灵慰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魏晋饮食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一章 魏晋饮食文学概况 |
第一节 丰富的日常饮食 |
一、主食类 |
二、蔬菜类 |
三、水果类 |
第二节 盛美的宴饮集会 |
第三节 独特的岁时节令 |
第二章 诗赋中的饮食书写 |
第一节 诗赋中饮食的功用 |
一、反映生活 |
二、抒情言志 |
三、表达情趣与审美 |
第二节 酒赋主题的变迁 |
第三节 隐士诗文的饮食书写 |
第三章 笔记小说中的饮食书写 |
第一节 《搜神记》中的饮食书写 |
一、沟通鬼神 |
二、显示怪异 |
三、提供线索 |
四、塑造人物 |
五、展现孝行 |
第二节 《世说新语》中的饮食书写 |
一、彰显风度 |
二、表现豪奢 |
三、展现才能 |
四、表达情趣 |
余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一) 魏晋南北朝饮食诗条目表 |
(二) 《世说新语》饮食条目表 |
(三) 《搜神记》饮食条目表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基于深度学习的卒中诊疗文本信息提取方法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概述 |
一、研究背景 |
(一)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点 |
(二)真实世界大数据 |
(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
1、命名实体识别 |
2、文本匹配 |
3、文本分类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一、研究内容 |
(一)脑卒中非结构化数据研究 |
(二)实例应用 |
二、技术路线 |
三、资料来源及研究平台 |
第三部分 基于脑卒中患者出院小结的非结构化数据算法研究 |
一、引言 |
二、研究方法 |
(一)命名实体识别部分算法研究 |
1、预训练模型 |
2、神经网络模型 |
3、条件随机场 |
4、迁移学习 |
(二)协变量提取器部分算法研究 |
(1)BERT |
(2)ERNIE |
(3)ABCNN |
三、缺血性脑卒中实例应用 |
(一)命名实体识别 |
1、数据来源 |
2、数据预处理 |
3、实验设置 |
4、实验结果 |
(二)半结构化实体数据库构建 |
(三)协变量提取器 |
1、数据集构建 |
2、实验设置 |
3、实验结果 |
四、出血性脑卒中实例应用 |
1、数据来源 |
2、模型构建 |
3、实验结果 |
五、讨论与小结 |
第四部分 基于脑卒中患者入院记录的非结构化数据算法研究 |
一、引言 |
二、文本分类算法研究 |
(一)BERT |
(二)BERT+TextCNN |
(三)BERT+TextRNN |
(四)ERNIE |
三、实例应用 |
(一)数据来源 |
(二)非结构化数据预处理 |
(三)实验设置 |
1、BERT |
2、BERT+TextCNN |
3、BERT+TextRNN |
4、ERNIE相关模型 |
(四)实验结果 |
1、吸烟史分类效果 |
2、饮酒史分类效果 |
四、讨论与小结 |
第五部分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脑卒中结构化数据库构建与应用 |
一、研究背景 |
(一)数据库构建 |
(二)住院时长分析 |
二、研究方法 |
(一)数据库构建 |
(二)模型构建 |
1、数据集 |
2、协变量及结局的定义 |
3、预测模型 |
4、模型评价指标 |
三、研究结果 |
(一)患者基本情况 |
7天的相关因素'>(二)住院时长>7天的相关因素 |
(三)预测模型效果比较 |
(四)与病案首页提取数据的比较 |
四、讨论与小结 |
第六部分 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总结 |
二、研究特色和创新点 |
三、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深度学习在脑卒中诊疗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致谢 |
(7)魏晋身体世界 ——以《世说新语》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第一章 身体实践 |
第一节 “礼岂为我辈设也”:身体的实践 |
第二节 “许实有济胜之具”:身体实践与自然美 |
第三节 “乘兴而往,兴尽而归”:交往中的身体 |
第二章 身体经验 |
第一节 “卿类社树”:身体的诗性比譬 |
第二节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身体的情感超越 |
第三节 “清鉴贵要”:以“清”为核心的身体美感 |
第三章 身体再现 |
第一节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身体的独立 |
第二节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再现身体 |
第三节 “秀骨清相”:身体意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8)脑卒中电子病历文本数据结构化方法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概述 |
一、研究背景 |
(一)电子病历文本的概念及特点 |
(二)电子病历文本的信息情况 |
(三)信息抽取技术的研究现状 |
(四)电子病历信息抽取的主要作用 |
(五)电子病历文本信息抽取的主要问题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与步骤 |
一、研究内容与步骤 |
(一)基于脑卒中患者电子病历实体信息抽取算法研究和评价 |
(二)基于脑卒中患者电子病历实体属性信息抽取算法研究和评价 |
(三)基于脑卒中患者电子病历实体关系抽取算法研究和评价 |
(四)实例应用 |
二、研究技术路线 |
三、课题来源与研究平台 |
第三部分 基于信息抽取方法的病历文本结构化研究 |
一、信息抽取相关算法介绍 |
(一)命名实体识别算法 |
(二)文本分类算法 |
(三)关系抽取算法 |
二、脑卒中患者电子病历实体信息抽取 |
(一)语料准备 |
(二)标注方法 |
(三)实体信息抽取模型构建 |
(四)模型训练结果 |
(五)分析和讨论 |
三、脑卒中患者电子病历实体属性信息抽取 |
(一)语料准备和标注方法 |
(二)实体属性信息抽取模型构建 |
(三)模型训练结果 |
(四)分析和讨论 |
四、脑卒中患者电子病历实体关系信息抽取 |
(一)语料准备 |
(二)标注方法 |
(三)实体关系信息抽取模型研究 |
(四)实体关系信息抽取模型构建 |
(五)模型训练、模型结果、分析和讨论 |
(六)分析和讨论 |
第四部分 实例应用 |
一、脑卒中患者失语相关因素分析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分析讨论 |
二、病历文本实体关系知识图谱的初步构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分析讨论 |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特色和创新点 |
三、研究的局限性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9)动机性访谈在社区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3 现有研究局限性 |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5 操作性定义 |
第二章 社区老年人衰弱及健康现状调查 |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章 动机性访谈在社区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中的应用 |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1 主要结论 |
2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老年综合评估调查问卷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七日饮食记录表 |
附录7 七日运动记录表 |
附录8 预防跌倒宣传册 |
附录9 改善睡眠宣传册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晚明草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上编:专题研究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一) 晚明草书的特质需要多维探索与系统研究 |
(二) 晚明草书的深入研究需要“书体”与“字体”理论相结合 |
(三) 研究中的“过誉”与“误读”需要以批评的视域重新思考 |
二、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一) 书法史论中涉及晚明草书研究的成果 |
(二) 草书体研究中涉及晚明草书研究的成果 |
(三) 以晚明草书家为研究对象的成果 |
三、概念界定及研究范围 |
(一) “晚明”的界定及研究书家的范围 |
(二) “草书”的界定及研究材料的范围 |
四、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框架 |
(二)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晚明草书继承与发展的背景及基本形态 |
第一节 晚明草书继承与发展的社会生态 |
一、繁荣与衰飒——经济结构变化下的社会转型 |
二、僭越与世俗——政治力量失衡下的士人行为转变 |
三、彰异与抒发——文艺思想与美学观念下的草书“抒情化”倾向 |
四、递传与趣尚——文人圈层对刻帖及草书鉴藏的关注 |
第二节 晚明草书继承与发展的书体发展背景 |
一、草书形体潦草化的滥觞阶段 |
二、草书的发生与形成阶段 |
三、草书的形定与调整阶段 |
四、草书的标准确立与突破阶段 |
五、草书风格的延展与探索阶段 |
第三节 晚明草书继承的观念及途径 |
一、法崇魏晋独宗羲献——晚明草书继承的理想观念 |
二、融合汉唐延扩宋元——晚明草书继承的实践途径 |
三、汲取同代承延为继——晚明草书对明前中期草书特徵的汲取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晚明草书笔法形态的正统探索与个性延展 |
第一节 古法再造:草书笔法的流传及明代对笔法谱系的接受 |
一、草书笔法的流变述略 |
二、明代对草书笔法谱系的接受 |
第二节 晚明草书“正统笔法”观念及其构成 |
一、董其昌、邢侗草书笔法正统意识的构建及坚守 |
二、张瑞图、倪元璐、黄道周草书笔法正统观念的构建 |
三、王铎、傅山的草书笔法正统观念的多维构成 |
第三节 晚明草书家个体笔法理念的差异化 |
一、“平淡”与“雄强”——董其昌与王铎草书笔法理念的比较 |
二、董其昌的“疑问”——董其昌对张瑞图新型笔法的态度 |
三、“遒”“媚”之间——倪元璐与黄道周笔法理念的侧重 |
四、“用笔”与“信笔”——关于王铎与傅山草书笔法理念中“随意性”的探讨 |
第四节 晚明草书笔法的实践延展 |
一、晚明草书实践条件与笔法的关联性 |
二、晚明草书笔法实践的类型及特徵 |
三、晚明草书笔法“个性化线变”的价值与缺失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晚明草书墨法形态的维度开拓与创造 |
第一节 聚墨成形:魏晋至晚明时期墨法理念流变的阶段性 |
一、魏晋至唐对墨法观念的基础构建 |
二、唐代墨法的整体渐变 |
三、元至明前中期的自觉反思与调试 |
四、晚明至清代对墨法的突变及总结 |
第二节 晚明草书墨法在实践中“泛化”的成因 |
一、物体条件方面的因素 |
二、草书家主观能动方面的作用 |
第三节 晚明草书“创造性墨变”的维度及特徵 |
一、“淡墨”非“淡” |
二、“浓重焦渴”施以“力感” |
三、“涨墨”与“破墨”的利弊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晚明草书字法形态的择用与再草化 |
第一节 美草法之最奇:草书字法的内涵及晚明字法的特徵 |
一、晚明之前草书字法的发展状态 |
二、晚明草书字法意识及特徵 |
第二节 晚明草书符号草法的择用与改造 |
一、主要符号 |
二、其他符号 |
第三节 晚明草书形体字法再草化的类型 |
一、极简草化 |
二、极繁草化及楷行化 |
三、异写形变及奇异草化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晚明草书结体形态的奇异形变及空间特徵 |
第一节 因时相传:晋唐到晚明草书结体空间演化规律述略 |
一、从“简炼组合”到“缭绕连绵” |
二、从“衡匀合度”到“矛盾对冲” |
三、从“点线结合”到“点线成面” |
第二节 晚明草书单字结体的形变与奇异性 |
一、字形:展大与形扩 |
二、部件:位移与逾越 |
三、结体:缭绕与支离 |
四、空间:疏密与缩放 |
第三节 晚明草书字组结体的构成类型及特徵 |
一、均称平衡类 |
二、动态变化类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晚明草书章法与势的表现提升及审美视域的拓展 |
第一节 晚明草书章法的字间距构成问题寻绎 |
一、设定参照系与参数的测算方法 |
二、以参数视角考察晚明草书章法的字间距情况 |
第二节 晚明草书章法的欹正关系探微 |
一、“横中心倾角线”和“横行线律动” |
二、从横向律动角度看晚明草书的欹正对立 |
第三节 晚明草书章法的区域对比与表现力 |
一、区域平衡的逐步突破 |
二、微观与宏观空白的营造 |
第四节 晚明草书势的嬗变与审美视域的拓宽 |
一、晚明草书势的类型及特徵 |
二、晚明草书审美视域拓宽的成因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晚明草书理论形态的构建及其历史地位 |
第一节 明代文艺思想与书学理论的关系 |
一、文艺思想对明代书学理论的影响 |
二、明代前期及中後期书学理论的特徵 |
第二节 承袭与转化:晚明草书相关理论述评 |
一、新古两极:徐渭、项穆 |
二、遵古纳新:董其昌、邢侗、赵宦光、李日华 |
三、依古反思:王铎、黄道周、傅山 |
第三节 推崇与思索:晚明草书的历史地位 |
本章小结 |
附表:《本文研究所见晚明草书作品表》 |
参考文献 |
一、图版资料 |
二、古代文献 |
三、现代着作 |
四、学位论文 |
五、期刊文章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後记 |
下编:《晚明草书字形汇编》 |
一、介绍 |
二、凡例 |
三、索引 |
四、正文 |
四、A World Drinking Record(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社区和家庭的人群随机对照减盐干预试验效果评估[D]. 沈丹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2]《扬州画舫录》画舫风物探考[D]. 刘畅.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1)
- [3]方回酒诗研究[D]. 王照.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4]陆游诗歌的疾病书写研究[D]. 赵敉亚.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魏晋饮食文学研究[D]. 付婕. 山东大学, 2021(02)
- [6]基于深度学习的卒中诊疗文本信息提取方法研究及应用[D]. 林振.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
- [7]魏晋身体世界 ——以《世说新语》为中心[D]. 郭蕾蕾. 西藏民族大学, 2021(08)
- [8]脑卒中电子病历文本数据结构化方法研究及应用[D]. 李冬冬.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
- [9]动机性访谈在社区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中的应用[D]. 张静. 兰州大学, 2021(09)
- [10]晚明草书研究[D]. 赵紫文. 吉林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