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浒》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论文文献综述)
梁嘉瑜,陈靓灵,庄春美[1](2021)在《黑暗中的反抗,聚散里的力量——《水浒传》导读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专题方向学习本专题,意在进一步巩固阅读长篇章回体小说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向同伴表达自己的见解,并尝试联系现实生活辩证地看问题,一起探究水浒英雄人物的反抗之路,辨析水浒好汉惩恶扬善的反抗豪举及其以报天下不平为己任的侠义精神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宁鸟[2](2021)在《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文中提出整本书阅读作为增大学生阅读量,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提高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18个学习任务群之首。将整本书阅读正式纳入语文阅读课程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系统地学习阅读的方法,感悟作品的内涵,改变以往随意、浅层次的阅读,走向深度阅读。《水浒传》作为四大名着之一,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上有着独特优势。基于此,本文以《水浒传》为个案,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抓手来探究整本书阅读教学。绪论部分主要对语文核心素养下《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的缘起、意义等进行了相关阐释。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对整本书阅读教学及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进行了阐释,其次进一步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阐释。最后阐释了教师在语文核心素养关照下进行《水浒传》整本书的阅读教学的价值和学生进行学习的价值。第二章在语文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尝试进行《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首先对《水浒传》阅读教学相关的要素进行分析,包括阅读版本、作品特点等。其次阐述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标设计及其依据,并对语文核心素养下《水浒传》的整本书阅读和教学活动进行整体规划。第三章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层面出发从对《水浒传》的阅读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并对课堂教学实施中学生的部分活动情况进行展示。整个阅读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开学后的前三周让学生在假期学生概览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水浒传》的再次阅读,熟悉情节、人物,完成阅读任务,并查阅资料,了解作品相关背景。第二阶段进入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聚焦研讨活动。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抓手,设置相应的阅读任务推进课堂交流的进行。从语言层面出发,抓住作品特质,让学生充分体验作品的说书体特色和叙述视角的变化带来的艺术效果,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语言规律。从思维品质的培育出发,设置“联结看人物”“多维探主旨”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联结策略形成对人物更全面的认识,培养宏阔的思维。从审美素养的提升出发,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的人情美、悲剧美等,丰富学生审美体验,增强审美感知能力。从文化传承视野出发,通过学生自读交流呈现文化盛宴,丰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体验,引导学生进一步体悟作品蕴含的民族精神。最后一个部分对《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成效进行总结,对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反思,以期不断探索。
钟闻[3](2020)在《《水浒争鸣》第一辑至第十七辑文章总目》文中研究说明
钟闻[4](2020)在《《水浒争鸣》第一辑至第十七辑文章总目》文中研究表明第一辑(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湖北省水浒研究会编,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年4月出版。)1."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水浒争鸣》案头语(《水浒争鸣》编委会)2.《水浒》的真人真事(王利器)3.修绠山房梓《宣和遗事》跋(周绍良)4.《水浒传》与《宣和遗事》——口头文学所奠定的《水浒》基础之一(高明阁)
何静茹[5](2020)在《《变色龙》文本解读与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崇军[6](2020)在《《绿野仙踪》评点研究》文中认为《绿野仙踪》是一部成书于乾隆年间,融神魔、世情、历史、英雄传奇多题材于一体的长篇章回小说。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多位评家的关注与评点。就《绿野仙踪》评点话语而言,其中或剖析作品主题思想,或分析艺术特色,往往独具慧眼,振容发聩,其中涉及小说理论和小说批评理论的论述较为出色,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其思想价值和文学理论价值均不可忽视。因此,本文拟将所见《绿野仙踪》的评点材料,结合小说文本自身,以清中叶小说发展的历史节点与小说评点演变的发展特征为参照,着重论述《绿野仙踪》评点的特色以及小说理论内涵,从而发掘该小说评点的主要价值。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首先,绪论对《绿野仙踪》的研究现状、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等方面做了一个总体性的介绍。第一章,对参与到《绿野仙踪》评点中来的评点者虞大人、陶家鹤进行一个探讨,并对化名为虞大人的真实面目进行一个推断;另一方面对《绿野仙踪》评点本两种版本系统做一个基础性的说明与介绍,并比较各版本之间的优劣和完整程度,最优版本的研究价值又体现在何处,为本文确定研究的对象,对研究范围进行一个界定。第二章,主要是结合小说文本,总结和概括《绿野仙踪》评点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安排、叙事技法运用等方面的小说创作理论内涵,从中反映出《绿野仙踪》评点在小说理论发展史中的地位与价值,以及受前人小说理论什么样的影响做一个对比性的研究。第三章,是对《绿野仙踪》评点的主要特色与价值进行讨论。在评点模式上对金圣叹的学习体现在何处、通过以《水浒传》为比较对象折射出评者怎样的小说观、在评点话语中又体现出评者怎样的评点格局,这些都是本章主要讨论的问题。总的来说,《绿野仙踪》的评点不仅有助于深化该小说的文本解读与研究,其本身兼容并包宏阔的批评视野也值得称道。除此之外,该书的评点充当了金圣叹接受史研究一个重要的节点,如要评价金圣叹的小说批评价值,此评点本即可为一个生动的文本佐证。
季欣妍[7](2020)在《基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高中小说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说阅读教学始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新课标中18个学习任务群之首,率先进入广大语文教育研究者的视野。由于单篇小说教学模式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长久存在稳固的基础,小说“整本书阅读”在高中阶段的教学应用仍处在尝试阶段,“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思想尚未深入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关“整本书阅读”的研究也不够系统完善。时代变革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都对当下的语文教育发起了新的挑战,“整本书阅读”就是这一挑战中的具体实践之一。面对这一挑战,学生在高考压力与浮躁的阅读环境下难免感到无所适从,而教师也因缺乏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及面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时自身相对薄弱的知识基础稍显手足无措,从而难以把握“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施。本文关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下的长篇小说阅读,从在高中阶段进行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探讨入手,采用价值研究、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发现“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在实施的探索阶段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进行归因后提出教学实施策略。本文第一章主要探讨高中小说“整本书阅读”的教育价值,分别从小说本身的教育价值与在高中小说阅读中实施“整本书阅读”的价值两方面入手,探讨小说文体特点与“整本书阅读”教学在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的优势,深入探究在高中语文课程的小说阅读部分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的必要性;第二章对“整本书阅读”在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与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与教师的访谈结果分析,探寻问题出现与存在的原因;第三章结合调查、访谈发现的问题与语文课程实施新的理念,融合“整本书阅读”与其他教学方法,提出“整本书阅读”在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为广大语文教师进行高中小说“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实施提供了一定的路径参考。
苏宁宁[8](2018)在《“271”教学模式下的中学语文古典白话小说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古典白话小说是中学语文教材所选文体之一,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都节选自中国古典文学名着,不仅承载着中国古典文化,亦蕴含着丰富文学艺术精华。探索适合古典白话小说这一文体的教学模式,是完成中学语文古典白话小说教学目标的基础,也是提升中学生文学鉴赏水平、提高中学生古典文化素养的途径。虽然近年不乏教学模式的探索者,也有不少新型的教学模式付诸实践,但没有针对古典白话小说探索教学模式者。故本文以“271”教学模式为切入点,以“‘271’教学模式下的古典白话小说教学”为研究对象,在查阅古典白话小说教学、教学模式及“271”教学模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访谈、课堂观察和实物资料收集分析展开研究,反思、优化这一教学模式下的古典白话小说教学,进而为探索中学语文古典白话小说教学模式提供可行的思路。论文由三大部分构成:绪论、正文和结语。基本结构及主要成果如下: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界定了与本研究相关的三个主要概念,同时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做了梳理,进行综述。第一章是对中学语文古典白话小说及其教学的理论研究。通过对课标及教材占比的分析,明确中学语文古典白话小说的地位,进而结合选文分析了中学语文古典白话小说在篇幅、语言、时代、审美、构思、叙述等方面的特点,总结了在教学上的知识性、人文性和艺术性特点,最后阐述了中学语文古典白话小说的作用。第二章针对“271”教学模式下的中学语文古典白话小说教学现状展开研究。以实施“271”教学模式的滨州行知中学为调查对象,从教学模式的五个构成要素上对这一学校践行的“271”教学模式进行全面论述。而后针对古典白话小说教学,通过访谈、观察及实物收集获取资料,在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阐述现状。第三章是对“271”教学模式下中学语文古典白话小说教学的反思,分师生情况和教学模式两大方面对调查现状进行分析,明确“271”教学模式在古典白话小说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及不足。第四章是本研究的成果之一,在前文反思的基础上,结合古典白话小说的特点,从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实现条件、评价要素四个方面对“271”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总结出教学目标制定要点、教学评价要点,并将教学程序与实现策略相结合,在分析各环节要点的基础上,设计出运用“271”教学模式进行古典白话小说教学的完整流程图。第五章是本研究的第二项成果,通过前面四章的分析,总结出探索古典白话小说教学模式的关注点:要切合文本特点,要以课标为基础,要适合学情,要符合教学条件,要借鉴先进的理念及模式。结语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不足之处及针对选题的研究感悟。
亓庆凯[9](2017)在《《水浒传》中李逵形象生成史》文中认为李逵形象因水浒故事为人熟知,几乎贯穿水浒故事的发展始末,其人物特性也未因故事推演而削弱,原因便是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李逵形象塑造以及水浒故事创作并非作家独立完成,而是历经诸多时代累积后,最终才渐趋成熟。宋代李逵形象始见于史书典籍及其他作品中,可视为李逵形象演变过程的萌芽与雏形阶段。史书典籍中对于李逵形象略有涉及,文学作品中也有较为简略的介绍,也成为后世创作的滥觞。由于文献资料有限,对宋代李逵形象的研究便关注于代表性的史书典籍和文学作品。到了元代,李逵形象集中表现于元杂剧中的水浒杂剧部分。水浒杂剧是元杂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李逵是水浒杂剧中极具代表性角色,因此重点放在与李逵相关的水浒杂剧中,分析李逵独特的外在形貌和性格特征等方面。同时将元代水浒杂剧中李逵形象与《水浒传》中相对比,以求更清晰把握其时代特征和艺术魅力。元代是水浒故事演变历程中承上启下阶段,也可视为李逵形象生成的过渡时期。明清时期,小说创作发展到顶峰,《水浒传》更是其中的扛鼎之作,李逵形象也得以成熟展现,因此这一时期的李逵形象研究便主要以《水浒传》为对象。介绍李逵的形象特征和塑造背景,分析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并通过情义英雄,粗蛮莽汉和趣味丑角三种形象来展现。在《水浒传》成书与流传之后,明清时期有诸多水浒续作在模仿的基础上力图推陈出新,或抒发己见而进行创作,这一时期可视为《水浒传》的后续影响阶段。同时,李逵形象也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性和独特的创作意图。本文按照历史脉络并结合文本作品来探究李逵形象的生成演变,系统的展现其生成历程,并对于整体性把握水浒故事演变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刘霞云[10](2017)在《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文体的文化透视(1978-2013)》文中认为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文体为我们研究长篇小说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论文包含两方面的努力,一是从本体视角考察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文体发展演变的大致状貌,二是以存在的文体发展状貌为借镜,将其放置于多元的文化语境中以探究成因。基于此,论文以文化学为主导视角,采用宏观把握与微观分析、理论阐述与文本解读相结合的方法,侧重从文化思潮如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大众文化思潮等来探究其对作家文体选择的影响;从文化资源如地域文化、东方“合和”文化、古典文学传统等对作家的精神渗透来探究文体变异现象的生成;同时,还从作家的文化心理如政治文化心理、代际文化心理、女性文化心理等来分析文体与文化之间密切的互融互渗关系。论文根据本体视角下长篇小说文体发展所表征出的阶段性特征,采用线性论述方式,将新时期以来三十余年分成新时期初、80年代中后期、20世纪末、新世纪以来四个时间段,从结构样式、叙述方式、语言形态等文体要素出发,历时勾勒出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文体发展的大致脉络。在此基础上,再采用共时性论述方式,分别从文化思潮的冲击、文化资源的渗透以及文化心理的诉求等角度剖析文化因素对文体生成的影响。最后,结合文化视角下文体发展现状,对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文体发展的限度及可能性维度做出反思与考量。论文认为,当代长篇小说在时代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创作主体和文类自身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合力下,已跃居时代中心文类地位,这中心地位不仅体现在作品外在的如出版量、参与作家群体等可量化指标上,还体现在大家对长篇小说文体逐步增温的关注度上。细梳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文体发展的演变镜像,新时期初为缓慢的苏醒和尝试期,80年代中后期为积极的崛起期,20世纪末则进入狂热的实验期,新世纪之后则进入内敛、多元的圆熟探索期,这些足显文界对文体一路走高的关注度。虽然文体本身无高低优劣之分,但作为“有意味”的形式,文体向来注重与作品思想力的有机融合,以此观之,文坛上能做到如此有机融合的作品对应于浩瀚的长篇创作稍显单薄,且由于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一路走高的文体探索活动中还不乏涌现放逐小说意义,极致追求形式感的形式主义者,而政治文化心理的依附,又使部分作家放逐了小说的表达形式,存有故事本体论倾向。而大众文化对文体的消解、代际文化心理导致作家梯队构成的断代窘况,以及长篇写作大众化所带来的文类常识失范等现象,合在一起促成了文体探索的困境。面对如此限度,良性文学生态的营造、多重文化的汇通与融合等,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不同代际作家之间的良性互动,引导作家对小说文体常识的恪守与突破等,这些又为作家的文体探索提供了强劲的精神支持。从文类本体角度看,文体探索作为当代长篇小说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学现象,它的存在、发展及未来趋势烛照出长篇小说“艺术”地发展史;从创作主体角度看,文体探索的历程是一部中国作家精神心灵的成长史;从诸多影响成因看,文体探索过程又是一部中国文化因子的交织与语境的变迁史。一切文体现象都打上了时代文化的烙印。
二、《水浒》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浒》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论文提纲范文)
(1)黑暗中的反抗,聚散里的力量——《水浒传》导读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专题方向 |
专题准备 |
第一课段 |
第二课段 |
第三课段 |
第四课段 |
(2)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 |
二、整本书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然途径 |
三、当下阅读状况对整本书阅读的呼唤 |
四、整本书阅读是适应新时期古典名着考察的方法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现状综述 |
一、语文核心素养 |
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整本书教学研究 |
三、《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 |
第一章 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概述 |
第一节 语文核心素养和整本书阅读内涵 |
一、语文核心素养 |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 |
第二节 语文核心素养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融通 |
一、语文核心素养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指明方向 |
二、整本书阅读可以更系统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
第三节 语文核心素养下《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 |
一、语文核心素养下《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的价值 |
二、语文核心素养下《水浒传》整本书阅读“学”的价值 |
第二章 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分析 |
一、《水浒传》版本的确定 |
二、《水浒传》的文本特点 |
三、选择《水浒传》的原因 |
第二节 《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的设立及依据 |
一、《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设立依据 |
二、《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 |
第三节 《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规划 |
一、《水浒传》整本书阅读学程规划 |
二、《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指导 |
第三章 语文核心素养下《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 |
第一节 前期阅读 |
一、制作人物卡片 |
二、代表性情节梳理 |
第二节 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课堂聚焦活动 |
一、研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
二、品说书体艺术特色 |
第三节 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课堂聚焦活动 |
一、联结看人物 |
二、多维探主旨 |
第四节 基于审美鉴赏素养的课堂聚焦活动 |
一、另眼品人物,发现阳刚美 |
二、细节描写处,体悟人情美 |
三、关键情节处,感受悲剧美 |
第五节 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课堂聚焦活动 |
一、在文化体认中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二、在反思中传承传统文化 |
第四章 《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反思 |
第一节 《水浒传》整本书阅读的成效 |
一、帮助学生构建整本书阅读方法 |
二、有效提升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
三、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效能感 |
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
第二节 《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困难 |
一、教学设计的困难 |
二、实施过程的困难 |
三、阅读教学活动评价的困难 |
第三节 《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建议 |
一、整本书阅读,教师先行 |
二、从已有研究成果中吸取营养 |
三、完善整本书阅读评价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水浒争鸣》第一辑至第十七辑文章总目(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辑(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湖北省水浒研究会编,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年4月出版。) |
第二辑(湖北省《水浒》研究会《水浒争鸣》编委会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8月出版。) |
第三辑(湖北省《水浒》研究会《水浒争鸣》编委会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1月出版。) |
第四辑(湖北省《水浒》研究会《水浒争鸣》编委会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7月出版。) |
第五辑(张国光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8月出版。) |
第六辑(张国光、佘大平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2月出版。) |
第七辑(张虹、喻斌主编,武汉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 |
第八辑(张虹、刘启方主编,崇文书局2006年6月出版。) |
第九辑(张虹、康传忠、曹先锋主编,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
第十辑(张虹、刘春龙主编,崇文书局2008年10月出版。) |
第十一辑(张虹、马成生、王益庸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 |
第十二辑(张虹、浦玉生主编,团结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 |
第十三辑(张虹、浦玉生主编,团结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 |
第十四辑(张虹、浦玉生主编,团结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 |
第十五辑(张虹、王益庸主编,万卷出版公司2014年11月出版。) |
第十六辑(张虹、浦玉生、窦应元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
第十七辑(景遐东、浦玉生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 |
(6)《绿野仙踪》评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绿野仙踪》评点者与版本 |
第一节 《绿野仙踪》评点者述论 |
(一)评者虞大人 |
(二)评者陶家鹤 |
第二节 《绿野仙踪》版本概况 |
(一)版本介绍 |
(二)抄本与刻本优劣比较 |
第二章 《绿野仙踪》评点的理论内涵 |
第一节 人物形象论 |
(一)形象的劝惩性意蕴 |
(二)人物塑造理论内涵 |
第二节 情节结构论 |
(一)情文相生:线性叙事的主要法则 |
(二)精巧严密:叙事结构的基础要求 |
第三节 叙事技法论 |
(一)避与犯:叙事技法的主要法则 |
(二)虚与实:叙事技法的基础要求 |
第三章 《绿野仙踪》评点的主要特色 |
第一节 踵武圣叹:评点模式的复现 |
(一)文法技法的格外关注 |
(二)评点视域与行文风格的承袭 |
(三)语言风格的模仿 |
第二节 对标水浒:小说标准的抉择 |
(一)故事情节应当巧妙 |
(二)句法字法应当精当 |
(三)人物塑造应当逼真 |
(四)叙事艺术应当高妙 |
第三节 旁征博引:评点格局的彰显 |
(一)评点话语的选择:经史子集的引入 |
(二)评点视域的延伸:创作理论的阐发 |
(三)评点视野的拓展:戏曲批评的观照 |
第四节 入情入理:评点美学的追求 |
(一)创作指向的入情入理 |
(二)小说读者的通情达理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7)基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高中小说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问题 |
(三) 研究现状 |
1. 关于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研究 |
2. 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相关研究 |
(四) 研究方法 |
(五) 研究意义 |
1. 理论价值 |
2. 现实意义 |
一、 高中小说“整本书阅读”的教育价值 |
(一) 小说的教育价值 |
1. 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教师重视小说阅读教学 |
2. 小说阅读教学有益于“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 |
(二) 整本书阅读理念在高中小说教学中的价值 |
1. 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经典作品的整体认知 |
2. 有助于学生形成经典作品的阅读习惯 |
3. 有助于学生学习正确的长篇小说阅读方法 |
4. 有助于学生增加文学作品阅读量并开阔视野 |
二、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视域下高中小说教学的问题归因 |
(一) 当前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问题 |
1. 关于小说阅读教学的调查 |
2. 关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调查 |
(二) 当前高中小说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1. 当前小说阅读教学的问题审视与原因探寻 |
2. 现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实践的问题审视与原因探寻 |
三、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视域下高中小说教学的实施策略 |
(一) 教材使用策略 |
1. 由小说经典的删节版向“原典”扩展阅读 |
2. 鼓励在阅读过程中“批注式”使用教材 |
(二) 阅读方法选择策略 |
1. 在高中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用“读书笔记”教学 |
2. 在高中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采用“专题阅读”模式 |
3. 在高中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使用“项目式学习”安排 |
(三) 教学实践策略 |
1. 内容设置 |
2. 课时安排 |
3. 评价方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学生问卷 |
附录 2 访谈提纲 |
后记 |
(8)“271”教学模式下的中学语文古典白话小说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四、概念界定 |
五、研究方法及手段 |
第一章 中学语文古典白话小说及其教学特点 |
一、中学语文古典白话小说的地位 |
二、中学语文古典白话小说的特点 |
三、中学语文古典白话小说教学特点 |
四、中学语文古典白话小说的作用 |
第二章 “271”教学模式下的中学语文古典白话小说教学现状 |
一、滨州行知中学“271”教学模式概述 |
二、滨州行知中学古典白话小说教学现状 |
第三章 “271”教学模式下的中学语文古典白话小说教学现状反思 |
一、师生情况反思 |
二、教学模式情况反思 |
第四章 “271”教学模式下的中学语文古典白话小说教学优化策略 |
一、教学目标优化——分层设置、关注情感与文体 |
二、教学程序及实现条件优化——师生参与、完善步骤与策略 |
三、评价要素优化——师生互评、重视过程与发展 |
第五章 “271”教学模式运用对中学语文古典白话小说教学模式探索的启示 |
一、中学语文古典白话小说教学模式要适合文本特点 |
二、中学语文古典白话小说教学模式要紧扣课程标准 |
三、中学语文古典白话小说教学模式要适应学生情况 |
四、中学语文古典白话小说教学模式要符合教学条件 |
五、中学语文古典白话小说教学模式要综合借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
附录Ⅱ |
致谢 |
附件 |
(9)《水浒传》中李逵形象生成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宋代雏形期的李逵形象 |
(一) 史书中的史实李逵形象 |
(二) 文学作品中确立地位的李逵形象 |
二、元代过渡期的李逵形象 |
(一) 元杂剧中的李逵戏 |
(二) 水浒戏中的李逵形象 |
1.李逵的外貌特征 |
2.李逵的性格特征 |
3.元代水浒戏与《水浒传》中李逵形象比较 |
三、明代成熟期的《水浒传》中李逵形象 |
(一) 莽汉形象的塑造 |
(二) 李逵的形貌及背景 |
(三) 李逵的性格特征 |
1.情义英雄 |
2.粗蛮莽汉 |
3.率性无赖 |
四、李逵形象对后世的影响 |
(一)小说创作方面 |
(二)水浒杂剧创作方面 |
(三)水浒传奇创作方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文体的文化透视(1978-2013)(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论题的缘起 |
二、研究现状及可开拓空间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研究意义与价值 |
第一章 本体视角下长篇小说文体的发展与演变 |
第一节 新时期初:落寞的整齐划一 |
第二节 80年代中后期:暗涌的异质新构 |
第三节 20世纪末:高蹈的实验狂欢 |
第四节 新世纪以来:圆熟的多维探索 |
第二章 文化思潮的冲击与长篇小说的文体革命 |
第一节 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与文体的西化 |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与文体的反叛 |
第三节 大众文化思潮与文体的消解 |
第三章 文化资源的渗透与长篇小说的文体变异 |
第一节 立足于地域文化的文体表达 |
第二节 东方“合和”文化与文类互融 |
第三节 古典文学传统与文体“返祖” |
第四章 文化心理的诉求与长篇小说的文体自觉 |
第一节 政治文化心理与文体的规约 |
第二节 代际文化心理与文体的差异 |
第三节 女性文化心理与文体的张力 |
第五章 限度与维度的长篇小说文体发展考量 |
第一节 极致的文化拥趸与文体的局限 |
第二节 文学生态的营造与文体的突围 |
第三节 文化的汇融与文体发展的可能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四、《水浒》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论文参考文献)
- [1]黑暗中的反抗,聚散里的力量——《水浒传》导读设计[J]. 梁嘉瑜,陈靓灵,庄春美. 语文教学通讯, 2021(Z2)
- [2]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 宁鸟.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水浒争鸣》第一辑至第十七辑文章总目[J]. 钟闻. 水浒争鸣, 2020(00)
- [4]《水浒争鸣》第一辑至第十七辑文章总目[A]. 钟闻. 《水浒争鸣》(第十八辑), 2020
- [5]《变色龙》文本解读与教学研究[D]. 何静茹.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20
- [6]《绿野仙踪》评点研究[D]. 陈崇军.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7]基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高中小说教学研究[D]. 季欣妍.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8]“271”教学模式下的中学语文古典白话小说教学研究[D]. 苏宁宁. 伊犁师范学院, 2018(07)
- [9]《水浒传》中李逵形象生成史[D]. 亓庆凯. 渤海大学, 2017(08)
- [10]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文体的文化透视(1978-2013)[D]. 刘霞云. 南京师范大学,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