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毛和牦牛毛内部结构的透射电镜研究

驼毛和牦牛毛内部结构的透射电镜研究

一、驼毛、牦牛毛内部结构透射电镜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郭祥[1](2012)在《含斜鳞片毛绒类纤维识别模式的研究及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使用德国蔡司(Zeiss)Axioskop2 mot plus光学显微镜的微分干涉差(DIC)图像采集系统和明场图像采集系统,对驼绒、牦牛绒、狐狸绒、兔毛、貂绒、貉绒纤维的鳞片和髓腔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并对驼绒、牦牛绒与羊绒、羊毛进行了判别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1)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作为浸没液对图像进行采集;(2)统计分析各类纤维鳞片特征和髓腔特征;(3)根据纤维特征确定识别模式对驼绒、牦牛绒与羊绒、羊毛进行判别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癸醇作为浸没液采集几类毛绒纤维图像,制样容易,采集清晰度高。(2)羊绒、羊毛、绵羊绒、驼绒、牦牛绒等毛绒纤维表面各类型鳞片所占比例具有一定差异。兔毛、蓝狐绒、貉绒、貂绒髓腔所占比例具有差异。(3)识别模式联合判别时,驼绒与羊绒相互之间的误判率低于10%,与羊毛之间的相互误判率(除白驼绒误判为拉伸羊毛的概率为10.53%)低于6%。与绵羊绒之间的相互误判率低于9%。(4)识别模式联合判别时,牦牛绒与羊绒相互之间的误判率低于8%,与羊毛之间的相互误判率低于25%。与绵羊绒之间的相互误判率低于17%。

牛梅[2](2009)在《抗菌羊毛纤维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功能性纺织品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进程,今后的纺织品生产,功能性将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作为人类有史以来应用最久,最多的传统纤维天然纤维—羊毛纤维不仅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而且它具有许多其它纤维不能与之媲美优良的特性。但是作为天然蛋白质纤维—羊毛本身并不具有抗菌功能,它的制品往往为细菌提供了生存的“温床”,对人体健康及环境造成一定的威胁。随着人们对时尚的追求,功能性羊毛制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亲睐。于是赋予天然羊毛纤维抗菌功能就成了当前所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攻坚任务。我国又是羊毛生产的重要大国,这就为研究更多更好的抗菌羊毛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验首先研究了不同紫外光(UV)辐照时间对羊毛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对UV辐照羊毛纤维表面的改性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然后制备了载银纳米SiO2抗菌剂(SLS)与壳聚糖-载银二氧化硅抗菌剂(CCTS-SLS),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详细讨论;最后以SLS与CCTS-SLS为抗菌功能材料,采用化学接枝的方法制得抗菌羊毛纤维,并对抗菌羊毛纤维结构、性能以及抗菌层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JSM-6700F型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样品的形貌;通过JEM-2010型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Y-2000型X射线衍射仪(XRD)、FTIR1730红外光谱测试仪(IR)和RFS100/S型拉曼光谱仪(FTR)表征了样品的结构;利用LABTAM-8410型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S)和ESCALABMKⅡ型多功能电子能谱仪(XPS)表征了样品中的银含量;通过DT-40型差热-热重分析仪表征了样品的热性能;采用活菌计数法、最小抑菌浓度法或振荡烧瓶法对各样品的抗菌性能进行了测试。同时还测试了羊毛纤维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通过上述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结论:(1)随着辐照时间的增加,羊毛纤维结晶度在不断下降,分子结构中无序化程度提高。羊毛纤维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断裂强度在不断下降。UV辐照可在羊毛纤维表面形成活性自由基和悬键,并引入许多新的基团,可进行接枝改性。(2)制备的SLS抗菌剂,抗菌剂呈球形,其平均粒径约60nm,且分布均匀。SLS抗菌剂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3)采用最佳工艺制备的SLS抗菌羊毛纤维,表面形成了一层厚约200 nm的抗菌层,抗菌层与羊毛纤维以价键形式结合,使其摩擦性能和抗菌耐洗涤性能提高。在改性过程中,抗菌羊毛纤维分子的有序化程度提高,使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制备的抗菌羊毛纤维长度较长,细度变细,卷曲回复率和卷曲弹性率高,这些均有利于提高它的纺织加工性能。(4)制备的CCTS-SLS抗菌剂,为层状无定形镶嵌结构,具有CTS与SLS两者的分子结构特征,SLS颗粒包裹在了壳聚糖分子层中,所形成的颗粒大小约110nm左右,颗粒的外围被厚约4nm的CTS分子层包覆,并且复合物中的银含量与SLS相似。CCTS-SLS复合物的缓释性能较好,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5) CCTS-SLS-Wool抗菌羊毛纤维,品质良好,手感柔软,颜色与原羊毛纤维颜色接近,并且CCTS-SLS抗菌剂是以价键形式接枝在了羊毛纤维表面,其分子结构的有序化程度与原羊毛接近。它的力学性能、摩擦性能、热稳定性和抗菌耐洗涤性能与原羊毛纤维相比均有提高。利用外场诱导方法即UV辐照的方法对天然羊毛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并将纳米抗菌功能基团通过接枝反应,形成化学键结合的纳米抗菌功能材料/纤维界面层,本质上区别于传统的物理吸附,实现了纤维的抗菌功能长效性、高力学性能和低成本,提高了羊毛纤维的应用与功能等级,改善了其可纺性、服用性和功能内涵,使其性价比和附加值得以提升,并克服了传统处理法水溶液排量多、污染大的问题,有利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提出的天然羊毛纤维表面纳米功能化改性机理,为建立天然纤维/纳米功能材料结合界面结构化学模型奠定了基础,对高性能功能纤维设计与生产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刘贵,石先军,于伟东[3](2007)在《羊绒鉴别检测综述》文中研究表明基于羊绒自身的特点及在鉴别检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指出准确鉴别和检测羊绒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国内外已有的羊绒鉴别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分析探讨并评价其方法的重要性和适用性;同时介绍国外新的羊绒检测方法,对目前羊绒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旨在寻求一种高效、准确而又适用的羊绒鉴别检测方法。

侯秀良[4](2002)在《山羊绒纤维结构与热学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山羊绒产量、质量居世界首位。提高后整理水平是山羊绒工业目前的工作重点。文献上对山羊绒的基础研究大多以鉴别山羊绒与细支羊毛为目的,本文侧重于研究山羊绒纤维的结构与热学性能,并与细支羊毛作比较。 首次采用激光共焦显微拉曼光谱技术,对比研究了山羊绒、羊毛纤维的二硫键含量、蛋白质分子链的二级结构,表明山羊绒纤维胱氨酸二硫键含量约为羊毛的60%,而其有序α—螺旋含量高于羊毛。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比研究了两种纤维的结晶结构,首次明确提出山羊绒纤维结晶度高于羊毛纤维,细支羊毛纤维的结晶度、α-结晶度分别为山羊绒纤维的81%及76%。 采用DSC,比较研究了两种纤维的熔融相变以及玻璃化转变。两种纤维的DSC熔融曲线都具有双熔融峰,熔融温度没有明显差异,双熔融峰的形态有细微差异。山羊绒纤维的玻璃化温度比羊毛纤维高约5℃,转变范围宽约5℃。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的TMA模式表明山羊绒单纱在219℃发生收缩,在230℃发生突变伸长。首次认为山羊绒纤维在干态与湿态下的熔融机理可能不同:在干态下,山羊绒纤维双股α-螺旋链可能解链,导致大分子发生相对滑移,纱线突变伸长,而在湿态下,结晶的α—螺旋链转变为无规卷曲链,纱线发生过缩。 采用高温染样机及有关热箱,研究了热处理对山羊绒纱线、纤维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山羊绒纱线在热处理过程中,含水率越高,损伤越严重。与松弛蒸纱相比,张紧蒸纱后的山羊绒纱线的强伸性能下降较多,尤其是断裂伸长率。130℃以上的松弛煮纱使山羊绒纤维结晶熔融,纱线发生过缩。120℃、5min张紧蒸纱使山羊绒纤维的初始模量下降,屈服区伸长率减小,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率减小。首次提出了山羊绒纱线在张紧状态、松弛状态经120℃蒸汽处理不同时间、经98℃、130℃的沸水松弛热处理后纤维二硫键构象、蛋白质分子链二级结构、结晶度以及玻璃化温度均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与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含水率及张力等因素有关。 采用吴雄英等人研制的扭矩测定装置及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的拉伸应力松弛模式,研究了两种纱线的扭转定形及拉伸定形性能。首次得到山羊绒纱线的扭矩松弛速率、拉伸应力松弛速率均慢于羊毛纱线,即山羊绒纱线扭转及拉伸定形性能均差于羊毛的结论。 采用单纤维强力机及DCS一500型岛津强力机,分别研究了山羊绒单纤维的强伸性能及纤维集合体的压缩性能。山羊绒纤维比强度、初始模量高于羊毛纤维、弹性特征更明显的力学性能证实山羊绒纤维结晶度高于羊毛纤维。与分梳的细绵羊毛相比,山羊绒纤维集合体压缩力小约20%,压缩力松弛慢,压缩弹性好:山羊绒的压缩力随卷曲密度或纤维直径的提高而提高;纤维集合体压缩力小,手感柔软。 本文的研究更深入地认识了山羊绒与细支羊毛纤维在结构、热学性能、强伸性能方面的异同点,对于合理制定山羊绒制品的后整理工艺、洗涤熨烫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另外,客观地表征了山羊绒纤维优良的手感柔软性及压缩弹性。

谢芳诚,张国文,于滨[5](1984)在《驼毛、牦牛毛内部结构透射电镜研究》文中认为 本文对驼毛、驼绒、牦牛毛、牦牛绒,以及驼绒加工后的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所用方法是:先用乙醚和乙醇脱去毛纤维背复的脂汗,其次用硫基乙酸还原,2%的OsO4水溶固定,染色,乙醇梯度脱水,Epon812环氧树脂包埋,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通过多次试验分别获得了这些毛纤维的微观结构象。其结构分为(1)角质层(即鳞片),角质层与角质层,角质层与皮质层之间的连接物;(2)皮质层,在皮质层中有正皮质细胞和付皮质细胞,以及每个细胞内的细胞核残留物和细胞间物质。文中对所得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对比,讨论了多种毛纤维结构的异同。并对驼绒缩绒后以及驼绒酸性媒介染色后结构的变化作了叙述,这对毛纺工业的选材加工工艺等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为分析研究对比,文中给出了大量的微观结构照片,此处给出了驼绒和牦牛绒付皮质细胞内基质+微原纤结构的图象。

谢芳诚,张国文,于滨[6](1983)在《驼毛、牦牛毛内部结构透射电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本文对驼毛、驼绒、牦牛毛、牦牛绒,以及驼绒加工后的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所用方法是:先用乙醚和乙醇脱去毛纤维背复的脂汗,其次用硫基乙酸还原,2%的OsO4水溶固定,染色,乙醇梯度脱水,Epon812环氧树脂包埋,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通过多次试验分别获得了这些毛纤维的微观结构象。其结构分为(1)角质层(即鳞片),角质层与角质层,角质层与皮质层之间的连接物;(2)皮质层,在皮质层中有正皮质细胞和付皮质细胞,以及每个细胞内的细胞核残留物和细胞间物质。文中对所得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对比,讨论了多种毛纤维结构的异同。并对驼绒缩绒后以及驼绒酸性媒介染色后结构的变化作了叙述,这对毛纺工业的选材加工工艺等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为分析研究对比,文中给出了大量的微观结构照片,此处给出了驼绒和牦牛绒付皮质细胞内基质+微原纤结构的图象。

二、驼毛、牦牛毛内部结构透射电镜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驼毛、牦牛毛内部结构透射电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含斜鳞片毛绒类纤维识别模式的研究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毛绒类纤维简介
        1.1.1 毛绒类纤维形态特征
        1.1.2 几类毛绒类纤维理化性能研究
        1.1.3 含斜鳞片毛绒类纤维简介
    1.2 毛绒纤维鉴别方法
        1.2.1 感官识别法
        1.2.2 机械识别法
        1.2.3 物理识别法
        1.2.4 化学识别法
        1.2.5 图像识别法
        1.2.6 其他方法
    1.3 计算机图像技术在纺织领域研究
        1.3.1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1.3.2 计算机图像采集工具
        1.3.3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1.4 本课题发展现状及研究内容
        1.4.1 本课题发展现状
        1.4.2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部分
    2.1 试验材料及制样器材
    2.2 试验仪器
        2.2.1 图像采集系统
        2.2.2 计算机及软件
    2.3 试验方法
        2.3.1 试样制备
        2.3.2 图像采集
        2.3.3 数据采集及统计
        2.3.4 判别分析
        2.3.5 统计算法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有机溶剂对采集清晰度影响的研究
        3.1.1 五种有机溶剂条件下图像采集清晰度的分析
        3.1.2 有机溶剂的选择与分析
    3.2 特种动物纤维部分特征分布的研究
        3.2.1 特种动物纤维鳞片类型分析及分布研究
        3.2.2 特种动物(毛皮动物)纤维中有髓部分所占比例分析
        3.2.3 特种动物(毛皮动物)纤维中髓腔所占比例的分析
    3.3 识别模式的分析研究
        3.3.1 识别模式有效性的研究
        3.3.2 传统特种动物绒纤维径轴参数的分析研究
        3.3.3 传统特种动物纤维径高比的分析研究
    3.4 识别模式的判别研究
        3.4.1 传统特种动物纤维径轴参数模式下的判别分析
        3.4.2 传统动物纤维径高比模式下的判别分析
        3.4.3 传统动物纤维两种模式下的判别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抗菌羊毛纤维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天然纤维的种类及应用
    1.2 羊毛纤维的结构特征
        1.2.1 羊毛纤维的组织结构
        1.2.2 羊毛纤维的分子结构
        1.2.3 羊毛的品质特征
    1.3 天然纤维表面改性技术
        1.3.1 天然纤维表面改性概述
        1.3.2 天然纤维表面接枝的方法
    1.4 功能纤维
    1.5 羊毛纤维表面改性技术
        1.5.1 羊毛纤维表面改性方法
        1.5.2 羊毛纤维功能化
        1.5.3 抗菌羊毛纤维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光辐照对羊毛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2.1 实验部分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实验设备
        2.1.3 样品光辐照处理
        2.1.4 结构与性能表征
    2.2 结果与讨论
        2.2.1 辐照时间对羊毛纤维失重的影响
        2.2.2 辐照时间对羊毛纤维形貌的影响
        2.2.3 辐照时间对羊毛纤维聚集态结构的影响
        2.2.4 辐照时间对羊毛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
        2.2.5 辐照时间对羊毛纤维色差的影响
    2.3 辐照在羊毛纤维表面的反应机理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载银纳米SiO_2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
    3.1 实验部分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实验设备
        3.1.3 载银纳米SiO_2抗菌剂的制备
        3.1.4 形貌与结构分析
        3.1.5 缓释性能测试
        3.1.6 抗菌性能测定
    3.2 结果与讨论
        3.2.1 载银纳米SiO_2抗菌剂的形貌
        3.2.2 载银纳米SiO_2抗菌剂的超微观结构
        3.2.3 载银纳米SiO_2抗菌剂的晶体结构及银形态的分析
        3.2.4 载银纳米SiO_2抗菌剂的缓释性能
        3.2.5 载银纳米SiO_2抗菌剂的抗菌性能
    3.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载银纳米SiO_2抗菌羊毛纤维的结构与性能及其抗菌层的形成机理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实验设备
        4.1.3 抗菌羊毛纤维样品的制备
        4.1.4 结构与成分表征
        4.1.5 接枝吸附率计算
        4.1.6 羊毛纤维长度、细度、卷曲性测试
        4.1.7 抗菌性能测试
        4.1.8 力学性能测试
        4.1.9 摩擦性能测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抗菌功能溶液实验参数优化
        4.2.2 不同工艺对抗菌羊毛纤维接枝吸附率的影响
        4.2.3 不同工艺对抗菌羊毛纤维抗菌率的影响
        4.2.4 抗菌羊毛纤维抗菌层的形成
        4.2.5 抗菌羊毛纤维的聚集态结构
        4.2.6 抗菌羊毛纤维的性能
    4.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壳聚糖-载银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
    5.1 壳聚糖的结构与性质
        5.1.1 壳聚糖的结构
        5.1.2 壳聚糖的生物学性质
    5.2 壳聚糖的改性
    5.3 壳聚糖在羊毛工业中的应用
    5.4 材料与方法
        5.4.1 材料与试剂
        5.4.2 实验设备
        5.4.3 载银纳米SiO_2抗菌剂(SLS)的制备
        5.4.4 壳聚糖-载银纳米SiO_2抗菌剂(CCTS-SLS)的制备
        5.4.5 结构与成分表征
        5.4.6 缓释性能测试
        5.4.7 最小抑菌浓度(MIC)测试
    5.5 结果与讨论
        5.5.1 不同因素对CCTS-SLS的MIC影响
        5.5.2 质量比、醋酸浓度和交联时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 值影响
        5.5.3 实验方案优化
        5.5.4 CCTS , SLS 和 CCTS-SLS 的形貌
        5.5.5 红外光谱分析
        5.5.6 CTS, CCTS, SLS 和CCTS-SLS 晶体结构
        5.5.7 CCTS-SLS 的缓释性能
        5.5.8 CCTS-SLS 的抗菌性能
    5.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壳聚糖-载银纳米二氧化硅抗菌羊毛纤维的结构与性能及其抗菌层的形成机理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讨论
        6.2.1 抗菌剂浓度对羊毛纤维抗菌性能的影响
        6.2.2 抗菌羊毛纤维的形貌结构
        6.2.3 抗菌羊毛纤维的红外光谱分析
        6.2.4 抗菌羊毛纤维的聚集态结构
        6.2.5 抗菌羊毛纤维的性能
    6.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论
创新点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3)羊绒鉴别检测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已有鉴别检测方法及其特点
    2.1 形态和特征上的鉴别方法
    2.2 形态或颜色变化处理的观察鉴别
    2.3 羊绒组成的光谱分析法
    2.4 碱溶度差异法
    2.5 生物芯片法
3 问题与思考
    3.1 形态结构特征的把握与精准度认定
    3.2 特征参数的边界条件
    3.3 羊绒纤维直径界定问题
    3.4 羊绒、纱线和制品中羊绒的测定
    3.5 其他可能快速鉴别羊绒的特征及方法
4 结论与展望

(4)山羊绒纤维结构与热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山羊绒纤维概述
        1 山羊绒术语解释
        2 山羊绒纤维的细度
        3 世界山羊绒分类及其特征
        4 我国山羊绒加工业概述
    第二节 山羊绒纤维结构、性能研究现状
        1 山羊绒、细支绵羊毛纤维结构共同点
        2 山羊绒、细支绵羊毛纤维结构不同点
        3 山羊绒纤维性能研究现状
        4 饲养条件对山羊绒纤维结构、性能等的影响研究
    第三节 角朊纤维湿热定形机理综述
        1 粘结定形机理
        2 永久定形机理
    第四节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山羊绒纤维结构研究
    第一节 山羊绒纤维化学结构研究
        1 角朊纤维化学结构的特点
        2 山羊绒纤维的氨基酸组成及其分析方法
        3 采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技术研究角朊纤维的化学结构及二级结构的现状
        4 实验
        5 实验结果与讨论
        5.1 红外光谱图分析
        5.2 拉曼光谱图分析
        5.2.1 山羊绒、羊毛纤维拉曼光谱带解释
        5.2.2 山羊绒、羊毛纤维二硫键含量不同
        5.2.3 山羊绒、羊毛纤维二级结构的无序程度不同
        6 小结
    第二节 山羊绒纤维结晶度研究
        1 前言
        2 广角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角朊纤维结构的现状
        3 角朊纤维结晶度的研究现状
        4 实验
        5 实验结果与讨论
        5.1 山羊绒、羊毛纤维WAXD曲线比较、分析
        5.2 山羊绒、羊毛纤维DSC曲线比较、分析
        5.3 WAXD、DSC所测山羊绒、羊毛纤维相对结晶度的比较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山羊绒纤维热学性能研究
    第一节 采用DSC研究山羊绒纤维的熔融性能
        1 前言
        2 实验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山羊绒、羊毛纤维熔融性能的相同点
        3.2 山羊绒、羊毛纤维双熔融峰形态的差异
        4 小结
    第二节 采用TMA研究山羊绒纱线的热机械性能
        1 前言
        2 实验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山羊绒单纱在不同负荷下的位移-温度关系
        3.2 山羊绒纤维在干热空气中的熔融机理
        4 小结
    第三节 采用DSC测定山羊绒纤维的玻璃化温度
        1 前言
        2 实验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山羊绒纤维几种实验方法的DSC曲线比较
        3.2 山羊绒与羊毛纤维玻璃化转变的比较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热处理对山羊绒纱线及纤维性能的影响
    1 前言
    2 实验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热处理对山羊绒纱线强伸性能、长度及颜色的影响
        3.1.1 热处理温度的影响
        3.1.2 水分的影响
        3.1.3 张力的影响
        3.1.4 热处理时间的影响
        3.2 热处理对山羊绒单纤维强伸性能的影响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湿热处理对山羊绒纤维微观结构的影响
    第一节 湿热处理对山羊绒纤维化学结构的影响
        1 前言
        2 实验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红外光谱分析
        3.2 拉曼光谱分析
        3.2.1 二硫键谱带的变化
        3.2.2 半胱氨酸谱带的变化
        3.2.3 无序肽链酰胺Ⅲ振动谱带(1248cm~(-1))及肽链主链酰胺Ⅰ区1630-1685cm~(-1)的变化
        4 小结
    第二节 湿热处理对山羊绒纤维结晶度的影响
        1 前言
        2 实验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WAXD曲线分析
        3.2 DSC曲线分析
        3.3 热处理后山羊绒纤维WAXD相对结晶指数与DSC相对α-结晶度的相关性
        4 小结
    第三节 湿热处理对山羊绒纤维玻璃化温度的影响
        1 前言
        2 实验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山羊绒纱线的扭转定形及拉伸定形性能
    1 前言
    2 扭矩测定装置简述
        2.1 扭矩测定装置组成部分
        2.2 扭矩测定装置测定原理
    3 实验
        3.1 实验材料
        3.2 扭转、扭矩松弛及扭转定形性能测试
        3.3 拉伸应力松弛性能测试
    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1 扭转、扭矩松弛及扭转定形性能
        4.1.1 扭矩-捻回数关系
        4.1.2 扭矩松弛性能
        4.1.3 预加张力对山羊绒纱线扭转定形程度的影响
        4.1.4 热箱温度对山羊绒纱线扭转定形程度的影响
        4.2 拉伸松弛及定形性能
        4.2.1 山羊绒、羊毛单纱拉伸松弛性能对比
        4.2.2 定形温度对山羊绒单纱拉伸定形程度的影响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山羊绒纤维力学性能研究
    第一节 山羊绒纤维强伸性能研究
        1 前言
        2 实验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山羊绒、羊毛纤维强伸性能对比
        3.2 山羊绒、羊毛纤维应力-应变曲线的理论解释
        3.3 山羊绒、羊毛纤维应力-应变曲线的粘弹性模型
        3.3.1 采用Vangheluwe非线形三元件粘弹性模型拟合山羊绒、羊毛纤维的应力-应变曲线
        3.3.2 采用Manich模型拟合山羊绒、羊毛纤维的应力-应变曲线
        4 小结
    第二节 山羊绒纤维集合体压缩性能研究
        1 前言
        2 实验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山羊绒纤维集合体压力-变形曲线
        3.2 纤维集合体在圆筒中的排列状态及同一样品不同试样对压缩力的影响
        3.3 山羊绒纤维集合体压缩力-密度指数关系
        3.4 三种山羊绒、绵羊绒压缩性能对比
        3.5 压缩松弛性能
        3.6 多次重复压缩对同一试样压缩性能的影响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全文总结
    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得到的主要结论
    2 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3 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驼毛、牦牛毛内部结构透射电镜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含斜鳞片毛绒类纤维识别模式的研究及评价[D]. 郭祥. 北京服装学院, 2012(02)
  • [2]抗菌羊毛纤维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D]. 牛梅. 太原理工大学, 2009(02)
  • [3]羊绒鉴别检测综述[J]. 刘贵,石先军,于伟东. 中国纤检, 2007(02)
  • [4]山羊绒纤维结构与热学性能研究[D]. 侯秀良. 东华大学, 2002(01)
  • [5]驼毛、牦牛毛内部结构透射电镜研究[J]. 谢芳诚,张国文,于滨. 电子显微学报, 1984(04)
  • [6]驼毛、牦牛毛内部结构透射电镜研究[A]. 谢芳诚,张国文,于滨. 第三次中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二), 1983

标签:;  

驼毛和牦牛毛内部结构的透射电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