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风景名胜区博物馆的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晨曦[1](2022)在《2021中国智慧景区TOP300》文中提出疫情终结的那一天,就是文旅涅盘新生的那一刻由《中国国家旅游》《互联网周刊》以及德本咨询、投研电讯等四家机构联袂调研和评选的"2021中国智慧景区TOP300"榜单在京揭晓,八达岭—慕田峪长城旅游区、颐和园、故宫博物院、西安市华清池景区、布达拉宫、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圆明园遗址公园、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泰山、华山荣膺前十名。
张英楠,王辉,修冬莹[2](2022)在《吉林松花湖风景名胜区与相邻自然保护地的空间格局关系》文中指出对吉林松花湖风景名胜区应用GIS空间叠置分析技术,解析其空间格局及与周边自然保护地的重叠区域。结果表明:区内共有4处重叠区域,其中与松花江"三湖"保护区和松花湖省级森林公园完全重叠;与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重叠面积3 820 hm2,占其总面积6.7%;与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重叠面积5 014 hm2,占其总面积8.8%。通过分析其重叠区域空间关系及内部存在的矛盾冲突问题,提出下一步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措施及建议。
王星光,张帆[3](2021)在《求是唯实,一代宗师——《荆三林文集》推介》文中研究指明荆三林先生一生着述等身,在诸多学术领域均有建树。《荆三林文集》一书汇集了荆先生在考古与博物馆学、科技史、社会史、文化遗产与旅游等领域的部分研究成果,为我们了解荆先生学术贡献、学习其学术思想和治史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先生否定"中华文化外来说",力求建立中国文化之自信;长期耕耘于博物馆学与考古学,对其在中国的建立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并在中国生产工具史与佛教石窟艺术史等领域开创先河,独树一帜,增强了我国科技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晚年钩沉,推动中原历史文化研究和旅游事业发展。荆先生以解决国家民族发展中的时代难题为研究旨趣,他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求是唯实的学术品格和突出的学术成就,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李田田,颜璐,刘作君[4](2021)在《基于UGC杭州西湖旅游要素形象游客感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借助第三方平台上的文本数据,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例,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以内容分析法对文本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西湖""杭州""美丽""景点""风景"排名前五的高频词表明游客着重关注旅游要素中的"游"、"养"、"学"。2.由高频词多维网状结构图可知游客对旅游要素的看重程度。3.游客对景区的总体满意度很高,评价以积极情绪为主。4.根据研究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提升游客的重游率。
程国繁,覃庆炎,张竞翔,李章炳,路豪,马光磊,王亦凡[5](2021)在《贵州罗甸大小井风景名胜区地质遗迹资源景观特征及其保护与开发建议》文中认为为了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罗甸大小井风景名胜区内得天独厚的地质遗迹资源,以旅游地学新理论和新方法为指导,在前人地质科研成果,特别是近年完成的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查调研,对罗甸大小井风景名胜区景区内地质遗迹的区域地质、类型特征、景观价值、开发现状等进行初步研究,并结合区位条件分析,提出景区地质遗迹保护及开发利用建议。研究成果对贵州省喀斯特贫困山区充分利用特色资源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陈耀政,黄玉莉,颜朝芳,黄鑫[6](2021)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风景名胜区精细化管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大多存在多头管理、重叠设置、边界不清、责权不明等问题,而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的这些问题尤为突出,各管理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协调,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和系统的协调管控措施,未能完全按照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标准来保护、管理和利用绝美的世界级自然景观资源和旅游资源。文章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突出的管控问题,通过解读政策文件、研究现状和趋势,在协调三条控制线的基础上,对所涉及各类控制线进行优化整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研究提出适合地方的精细化管控规策略和办法,坚持以科学规划为空间治理手段,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共治新机制,以期为当前风景名胜区普遍存在的、复杂的多线管控情况提供参考,引导风景名胜区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良性发展。
曾健勇[7](2021)在《新时代自然保护地探索——以金鸡岭风景名胜区规划为例》文中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是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中国下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一经提出便备受关注,中央乃至地方的有关部门为贯彻落实这一思想而不懈努力。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是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之一,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对此做出了详细要求。其中风景名胜区作为我国自然保护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独立类型[1],对其的保护利用自然也被纳入这一体系中,我国风景名胜区的事业发展迈上历史新台阶。金鸡岭地处韶关市,是广东的八大名山之一,所在金鸡岭风景名胜区是广东省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与风景名胜资源。本文以金鸡岭风景名胜区规划为例,探索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要求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背景下,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的创新理念、规划重点和具体方法,为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理解与实施提供新的视角。
肖湘宇,曾蕾[8](2021)在《后申遗时代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利用研究——以老司城景区详细规划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分析总结了"后申遗时代"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4大问题及老司城自身的资源特点,针对性地提出整体性保护、低干扰展示、活态化利用、衍生性发展4个方面的策略,以猛洞河风景区老司城景区详细规划为例,从保护培育、交通组织、设施建设、功能布局、风景游赏、居民调控、产业提升等方面探讨在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的编制要求下,如何落实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利用策略,从而避免僵硬保护和过度开发,平衡遗产保护展示和景区发展需求的关系。
李平[9](2021)在《湛江湖光岩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发展策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旅游提倡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旅游经济,为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本文结合文献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运用态势分析法(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SWOT)对湖光岩发展生态旅游进行分析,研究湖光岩生态旅游发展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了湖光岩生态旅游发展的策略。
吴俊芳,汪银[10](2021)在《黔东南州康体休闲旅游业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家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全域旅游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等发展规划背景下,有效利用地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强化康体休闲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已成为近年来学界的关注热点。贵州省黔东南州是国家级重点旅游区域,其康体休闲旅游业的兴起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综合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在梳理总结黔东南州康体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后,得出结论:(1)黔东南州独有的原生民族文化、原始自然生态以及原貌历史遗存等资源成为康体休闲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2)黔东南州当地丰富的康体休闲旅游产品主要包括民族传统体育及民俗节庆类、山地竞赛类、农业农耕类、森林探险类以及水上娱乐类等五大类康体休闲旅游资源;(3)黔东南州康体休闲旅游发展存在资金投入匮乏、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技术人才缺乏、运营管理出现脱节、创新思路错位和统筹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若干创新黔东南州康体休闲旅游业发展的路径建议。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其他类似地区促进康体休闲文化旅游产业的振兴与发展提供可借鉴模式。
二、浅谈风景名胜区博物馆的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风景名胜区博物馆的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2021中国智慧景区TOP300(论文提纲范文)
疫情终结的那一天,就是文旅涅盘新生的那一刻 |
智慧的“溢出” |
从容是更好的风景 |
智慧景区的下一步是元宇宙? |
结语 |
(2)吉林松花湖风景名胜区与相邻自然保护地的空间格局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吉林松花湖风景名胜区基本概况 |
1.1 自然资源 |
1.2 水文资源 |
1.3 珍稀野生动植物 |
1.4 景观资源 |
2 空间格局分析 |
2.1 数据来源 |
2.2 数据处理过程 |
2.3 空间分布格局 |
2.4 重叠区域分析 |
2.5 矛盾冲突问题分析 |
2.5.1 城镇建成区 |
2.5.2 村庄 |
2.5.3 永久基本农田和耕地 |
2.5.4 矿业权 |
2.5.5 集体人工商品林 |
2.5.6 设施建筑 |
3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及风景名胜区调整建议 |
3.1 重叠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结果 |
3.1.1 松花江“三湖”保护区 |
3.1.2 松花湖省级森林公园 |
3.1.3 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 |
3.1.4 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 |
3.2 风景名胜区调整建议 |
4 结论与展望 |
(3)求是唯实,一代宗师——《荆三林文集》推介(论文提纲范文)
一、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研究 |
二、科技史研究 |
三、历史研究 |
四、旅游与文化遗产类研究 |
五、结语 |
(4)基于UGC杭州西湖旅游要素形象游客感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及研究概况 |
(一)引言 |
(二)研究概况 |
二、建立游客感知模型 |
三、数据分析 |
(一)高频词分析 |
(二)社会网络分析 |
(三)游客情感分析 |
四、研究讨论 |
(一)结论 |
(二)建议 |
(5)贵州罗甸大小井风景名胜区地质遗迹资源景观特征及其保护与开发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罗甸区域地质背景 |
1.1 罗甸区域地层 |
1.2 地质构造 |
2 地质遗迹资源及评价 |
(1)地质遗迹旅游类型丰富,分布集中,品级一流 |
(2)地质遗迹科研价值意义重大 |
(3)地质遗迹美学观赏价值高 |
3 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1)交通条件亟需改善 |
(2)资源归类错位,优势资源定位不明 |
(3)管理较为混乱,区内及周边环境较差 |
(4)地质遗迹景观的研究亟盼深入 |
4 景观保护及开发利用建议 |
5 结语 |
(6)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风景名胜区精细化管控(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漓江风景名胜区概况 |
3 管控问题梳理 |
3.1 管控多重无序,矛盾冲突复杂 |
3.2 管控精度不足,民生问题突出 |
4 管控建议策略 |
4.1 统筹协调规则,双向调整界线 |
4.1.1 管控协调技术路线 |
4.1.2 管控协调优化方案 |
4.2 分类细化管控内容,建立正负面清单 |
4.2.1 人类活动控制与管理 |
4.2.2 设施控制与管理 |
4.2.3 清单管理建议 |
5 结论 |
(7)新时代自然保护地探索——以金鸡岭风景名胜区规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新时代的自然保护地概述 |
1.1 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与自然保护地体系 |
1.2 风景名胜区 |
2 金鸡岭风景名胜区面临问题 |
2.1 风景资源遭破坏,保护利用均需优化 |
2.1.1 自然景源受损,景观价值和环境承载力下降 |
2.1.2 部分人文景源保护利用程度不足,吸引力不强 |
2.2 游憩系统不完善,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
2.2.1 过境交通穿越其中,割裂风景名胜区,游览交通组织欠佳 |
2.2.2 旅游服务设施配置不均、类型单一、部分设施陈旧,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
3 探索生态友好型风景名胜区规划 |
3.1 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风景资源修复体系的建立 |
3.1.1 目标导向: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风景资源修复体系的建立 |
3.1.2 风景资源识别与评价:识别生态和风景资源因子,评估风景资源,划定风景资源修复区 |
3.1.3 风景资源修复:制定“地景、水景、生景、园景、建筑”的修复对策,恢复风景名胜区风貌 |
3.1.4 风景资源管控:创新管控体系,设立“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人的活动”分类管控和视廊,落实风景资源修复内容 |
(1)落实分类管控措施,明确用地对应的风景资源修复对策 |
(2)景、镇、江视廊控制与建筑高度控制 |
3.2 低冲击游憩系统的构建 |
3.2.1 构建有机统一、便捷低碳绿色、丰富多彩的内外交通系统 |
3.2.2 统筹考虑风景名胜区和镇区条件,因地制宜配套与共享设施资源,提升服务水平 |
4 结语 |
(8)后申遗时代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利用研究——以老司城景区详细规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后申遗时代世界文化遗产面临的困境 |
2.1 孤立保护,隔离遗产与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关系 |
2.2“冻结式”保护,功能弱化,掣肘区域发展 |
2.3 过度开发,超负荷旅游,破坏遗产原真性 |
2.4 低端开发,产品粗劣,扭曲文化价值 |
3 老司城景区资源评述及整体定位 |
3.1 资源概况与价值 |
3.2 整体定位 |
4 后申遗时代老司城遗址的保护性利用策略 |
4.1 整体性保护 |
4.1.1 分级保护 |
4.1.2 分类保护 |
4.2 低干扰开发 |
4.2.1 合理的功能分区 |
4.2.2 低碳的游赏交通 |
4.2.3 适宜的游人容量 |
4.2.4 低强度设施建设 |
4.3 活态化利用 |
4.3.1 典型景观 |
4.3.2 活态主体 |
4.4 衍生性发展 |
5 结语 |
(9)湛江湖光岩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发展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
二、湖光岩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
(一)优势(S) |
1. 生态旅游环境优良,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
2. 湛江教育基地建成,旅游市场扩大 |
3. 湛江交通网络完善,旅游交通便利 |
(二)劣势(W) |
1. 旅游知名度有待提高 |
2. 旅游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
3. 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
(三)机遇(0) |
1. 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
2. 良好的政策支持条件 |
(四)挑战(T) |
1. 生态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
2. 旅游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发展趋势 |
三、湖光岩风景名胜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原则 |
(一)保护优先的原则 |
(二)整体布局的原则 |
(三)融合发展的原则 |
四、湖光岩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措施 |
(一)挖掘特色生态旅游资源,合理设计生态旅游线路 |
(二)结合多种旅游形式,丰富生态旅游产品 |
(三)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提高生态旅游知名度 |
(四)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游客生态旅游体验 |
(五)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提高生态旅游满意度 |
(六)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 |
(10)黔东南州康体休闲旅游业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研究方法 |
2.1 文献分析法 |
2.2 实地调查法 |
2.3 专家访谈法 |
2.4 逻辑分析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黔东南州概况 |
3.1.1 经济结构 |
3.1.2 民族类型 |
3.1.3 气候条件 |
3.1.4 水文环境 |
3.1.5 地貌特征 |
3.1.6 交通现况 |
3.2 黔东南州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
3.3 黔东南州康体休闲旅游资源类型 |
3.3.1 民族传统体育及民俗节庆康体休闲旅游资源 |
3.3.2 山地竞赛类康体休闲旅游资源 |
3.3.3 农业农耕类康体休闲旅游资源 |
3.3.4 森林探险类康体休闲游资资源 |
3.3.5 水上娱乐类康体休闲旅游资源 |
3.4 黔东南州康体休闲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
3.4.1 资金投入匮乏,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 |
3.4.2 技术人才缺乏,运营管理出现脱节 |
3.4.3 创新思路错位,统筹规划不合理 |
3.5 黔东南州康体休闲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路径 |
3.5.1 开发“康体、休闲、文化、旅游”四位一体的新模式 |
3.5.2 集聚项目群打造精品带,创新融资模式汇聚技术与人才 |
3.5.3 打破旅游季节陷阱,保障景区能够四季有活动全域总联动 |
4 结束语 |
四、浅谈风景名胜区博物馆的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2021中国智慧景区TOP300[J]. 晨曦. 互联网周刊, 2022(02)
- [2]吉林松花湖风景名胜区与相邻自然保护地的空间格局关系[J]. 张英楠,王辉,修冬莹. 吉林林业科技, 2022(01)
- [3]求是唯实,一代宗师——《荆三林文集》推介[J]. 王星光,张帆. 河南博物院院刊, 2021(03)
- [4]基于UGC杭州西湖旅游要素形象游客感知研究[J]. 李田田,颜璐,刘作君.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21(04)
- [5]贵州罗甸大小井风景名胜区地质遗迹资源景观特征及其保护与开发建议[J]. 程国繁,覃庆炎,张竞翔,李章炳,路豪,马光磊,王亦凡. 贵州农机化, 2021(03)
- [6]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风景名胜区精细化管控[A]. 陈耀政,黄玉莉,颜朝芳,黄鑫.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规划实施与管理), 2021
- [7]新时代自然保护地探索——以金鸡岭风景名胜区规划为例[A]. 曾健勇.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风景环境规划), 2021
- [8]后申遗时代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利用研究——以老司城景区详细规划为例[A]. 肖湘宇,曾蕾.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风景环境规划), 2021
- [9]湛江湖光岩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发展策略分析[J]. 李平. 旅游纵览, 2021(18)
- [10]黔东南州康体休闲旅游业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 吴俊芳,汪银.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