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改良A.D.A法脱硫技术革新成果汇编(论文文献综述)
刘凤玉[1](2010)在《栲胶脱硫副产物一种新回收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栲胶脱硫法是我国目前在煤化工气体净化领域广泛应用液相脱硫技术之一。但是该法也存在湿法脱硫的不足,即伴随脱硫过程发生一些副反应,产生多种副产物,致使影响生产。栲胶脱硫主要副产物有Na2S2O3、NaSCN,两者在栲胶脱硫废液中的含量较大,并且有很好的经济价值。栲胶脱硫废液中副产物的回收一直无成熟的工艺,因此栲胶脱硫液中副产物回收技术研究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首先对栲胶脱硫废液的组分进行了分析,并测定Na2S2O3、NaSCN、Na2SO4、Na2CO3、NaHCO3五种物质在水和栲胶溶液中的溶解度,为回收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对各副产物溶解度的测定发现,硫代硫酸钠和硫氰酸钠在栲胶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大,难以采用浓缩结晶的方法直接回收。实验还发现硫酸钠在栲胶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如果将溶解度较大的硫代硫酸钠转化成溶解度较小的硫酸钠再加以回收。以前的文献大多是向脱硫废液中加入浓硫酸把硫代硫酸钠氧化成硫酸钠,但是这样会产生SO2对环境造成再次污染。本文采用轻质多孔的膨胀珍珠岩为载体,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可以漂浮于水面的TiO2/EP光催化剂。并进行了XRD、SEM、EDS、BET等一系列表征。实验对影响硫代硫酸钠光催化氧化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发现浓度为100 mg/L的100 mL硫代硫酸钠溶液,TiO2/EP的用量为0.2 g,pH=10.0,光照时间为3 h时其催化氧化效果最好,转化率达到91.8%。由于能较长时间漂浮于水面,便于大面积抛洒并易于拦截和回收,具有使用开发价值。硫酸钠在有机溶剂甲醇乙醇中的溶解度很小,而硫氰酸钠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选用了无水甲醇乙醇作为第二溶剂对硫酸钠进行了回收,回收率高达90%以上。采用了蒸发结晶的方法回收硫氰酸钠,并考察了温度和搅拌速率对其回收率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操作条件为转速350r/min,操作温度45℃。
董升普[2](1981)在《合成氨厂脱硫工艺用缓蚀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合成氨厂的原料气——半水煤气中含有一定量的硫化氢气体和有机硫。硫化氢气体不仅腐蚀设备、管道和气柜,并使变换触媒中毒,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必须脱险。 1978年化工部指示我所为山东省鲁南化肥厂试制研究一种试用于加压改良A·D·A脱硫系统抗硫化氢腐蚀的缓蚀剂。该厂由于采用含硫量较高的本地土焦作为造气原料,因而半水煤气中硫化氢含量较高,一般在
大中型氨厂技革成果汇编编写组[3](1977)在《说明》文中指出 在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取得伟大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一个“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革命群众运动正在蓬勃向前发展,全国化肥技术情报协作组为了配合全国大中型氨厂大搞技术革新,挖潜翻番,多产化肥,支援农业,在各省市(自治区)情报站的积极配合下和各生产厂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了湖北化工设计院、山东省化工设计院和上海化工研究院共同进行大中型氨厂技术革新成果汇编。现将直径2.745米固定层煤气炉系统技术革新成果,改良A.D.A法脱硫技术革新成果以及铜洗塔内件技术革新成
二、二、改良A.D.A法脱硫技术革新成果汇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改良A.D.A法脱硫技术革新成果汇编(论文提纲范文)
(1)栲胶脱硫副产物一种新回收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选题意义 |
1.1 脱硫方法概述 |
1.1.1 干法脱硫 |
1.1.2 湿法脱硫 |
1.1.3 湿式氧化法 |
1.2 栲胶脱硫机理流程及脱硫过程中的副产物 |
1.2.1 栲胶脱硫机理 |
1.2.2 栲胶法脱硫过程中的副反应 |
1.3 栲胶脱硫废液中副产物处理的意义 |
1.3.1 防止污染保护环境 |
1.3.2 回收副产物 |
1.4 脱硫废液副产物处理回收方法 |
1.5 光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1.6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7 论文内容 |
第二章 栲胶脱硫废液组分测定 |
2.1 引言 |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2.3 栲胶脱硫废液中各组分含量测定方法 |
2.3.1 测定方法 |
2.3.2 脱硫液中总钒含量的测定 |
2.3.3 脱硫液中硫代硫酸钠含量的测定 |
2.3.4 脱硫液中硫氰化钠含量的测定 |
2.3.5 栲胶脱硫液中碳酸钠、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 |
2.3.6 栲胶脱硫液中硫酸钠含量的测定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脱硫液中栲胶含量的测定结果 |
2.4.2 脱硫液中总钒含量的测定结果 |
2.4.3 脱硫液中硫代硫酸钠含量的测定结果 |
2.4.4 脱硫液中硫氰化钠含量的测定结果 |
2.4.5 栲胶脱硫液中碳酸钠、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结果 |
2.4.6 栲胶脱硫液中硫酸钠含量的测定结果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栲胶脱硫液组分溶解度的测定 |
3.1 引言 |
3.1.1 固液平衡体系溶解度测定方法 |
3.1.2 影响溶解度测定的因素 |
3.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3.3 试验方法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硫代硫酸钠溶解度测定结果 |
3.4.2 硫氰酸钠溶解度测定结果 |
3.4.3 硫酸钠溶解度测定结果 |
3.4.4 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度测定 |
3.4.5 硫氰酸钠、硫代硫酸钠、硫酸钠在栲胶溶液中溶解度比较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TiO_2/EP 催化剂的制备及硫代硫酸钠的氧化实验 |
4.1 引言 |
4.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4.3 TiO_2/EP 催化剂的制备 |
4.3.1 制备方法 |
4.3.2 结果与讨论 |
4.4 催化剂的表征 |
4.4.1 表征方法 |
4.4.1.1 XRD 表征 |
4.4.1.2 催化剂孔结构及孔分布的测定(BET) |
4.4.1.3 FT-IR 表征 |
4.4.1.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分析 |
4.4.1.5 EDS 微区元素分析 |
4.4.2 结果与讨论 |
4.4.2.1 XRD 分析 |
4.4.2.2 BET 测试 |
4.4.2.3 FT-IR 分析 |
4.4.2.4 SEM 分析 |
4.4.2.5 EDS 微区元素分析 |
4.5 硫代硫酸钠的催化氧化实验 |
4.5.1 实验方法 |
4.5.2 结果与讨论 |
4.5.2.1 不同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4.5.2.2 焙烧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4.5.2.3 焙烧时间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4.5.2.4 硫代硫酸钠溶液初始浓度对转化率的影响 |
4.5.2.5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pH 值对转化率的影响 |
4.5.2.6 催化剂用量对转化速率的影响 |
4.5.2.7 光照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 |
4.5.2.8 反应温度对硫代硫酸钠转化率的影响 |
4.5.2.9 催化剂活性寿命的研究 |
4.6 硫代硫酸钠光催化氧化的动力学研究 |
4.6.1 实验方法 |
4.6.2 结果与讨论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硫酸钠和硫氰酸钠的回收 |
5.1 引言 |
5.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5.3 硫酸钠的回收 |
5.3.1 实验方法 |
5.3.2 结果与讨论 |
5.4 硫氰酸钠的回收 |
5.4.1 实验方法 |
5.4.2 结果与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二、改良A.D.A法脱硫技术革新成果汇编(论文参考文献)
- [1]栲胶脱硫副产物一种新回收技术的研究[D]. 刘凤玉. 太原理工大学, 2010(10)
- [2]合成氨厂脱硫工艺用缓蚀剂[J]. 董升普. 陕西化工, 1981(03)
- [3]说明[J]. 大中型氨厂技革成果汇编编写组. 化肥工业, 197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