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DIR高级使用方法和技巧(论文文献综述)
姚祺雯[1](2021)在《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构建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以泰勒原理为框架,以民政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2019版)》为内容核心,构建融合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以期开发更规范、更具人文关怀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方法: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总结国内外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基本内涵和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国内养老护理员的培训需求,以民政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织包括56项具体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讲授法、示教法、情景模拟及视频播放等教学方式,共计130学时;评价包含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运用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考核法等。其中目标中单列一项“学员能够将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内化到职业活动中”,课程内容及组织和评价均将从文献总结归纳而来的“以人为中心”理念的内涵和实践应用策略贯穿其中。(2019版)》为内容核心,依据泰勒原理四要素——课程目标、内容、内容的组织及评价,初步构建融合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然后通过Delphi法,对15名养老领域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确立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90和0.867,均>0.70;第2轮咨询条目的变异系数在0.000~0.234之间,均小于0.25;两轮肯德尔和谐系数W分别为0.123、0.048(P<0.01),专家函询意见协调性较好,研究结果较为可信。最终形成的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其培训目标包含素养、知识、技能领域的4项目标,共16项具体培训规格,其中素养目标包含6项,知识包含5项,技能包含5项;内容包含5个模块共21项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组织包括56项具体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讲授法、示教法、情景模拟及视频播放等教学方式,共计130学时;评价包含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运用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考核法等。其中目标中单列一项“学员能够将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内化到职业活动中”,课程内容及组织和评价均将从文献总结归纳而来的“以人为中心”理念的内涵和实践应用策略贯穿其中。结论:本研究在系统文献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以《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2019版)》为内容核心,以泰勒原理目标、内容、组织、评价四要素为框架,构建了融合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将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融入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在培训中体现以人为中心照护的人格、了解老年人、培养关系、自主权和选择以及舒适护理的内涵,完善了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金婷[2](2021)在《《影像时代:中国电影简史》(第二章)汉英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研究中国电影的历史对于中国本土的电影事业发展和电影人的创作有重要的意义。此次项目由导师介绍,受外文出版社委托,对丁亚平先生的书籍《影像时代:中国电影简史》的第二章节进行初次翻译。根据知网数据,虽然国内外有不少关于电影发展的书籍和文章,但目前与该类相关的翻译作品较少。随着中国国际力量的明显提升,翻译该书籍能够让国际电影界对中国电影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次翻译报告梳理和总结了笔译工作的全部过程。通过列举实例,分析修改过程,重点论述了在“泰特勒三原则”理论的指导下,译者在词语,长难句,篇章风格三个方面所运用到的技巧与方法。除了一些中国特色的语言表达,此次原文本还包含了中国早期电影人在艰难抗战岁月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由于中文和英语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情感认知和表达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何做到“译文应完整复写出原作的思想”是最大的翻译难点。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得出结论:翻译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复杂”在于需要译者查阅积累专业知识,人物背景,文化差异;同时在翻译技巧的运用方面,鉴于1932到1937这段历史的独特性,在语言上有文言文和白话文交杂的情况,这种多变性需要译者根据原文的上下语境,包括故事发展,人物情感等,灵活运用,不能死搬硬套。此次翻译作品对研究相关历史条件下的文化冲突,社会进程乃至国际电影史等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也对翻译相同题材的作品有一定的价值。探索此种历史背景下的中国电影,可以拓展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新篇章,电影历史类的翻译也将有更广阔的传播空间。
张武玉玲(Truong Vu Ngoc Linh)[3](2020)在《越南语汉越词研究》文中指出自古以来,中越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频繁接触,越南语深受汉语影响。为满足交际需要,越南语多次从汉语借入大量词语,它们被称为汉越词。汉越词是汉语和越南语长期接触的产物,是现代越南语词汇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渗透到越南语词汇的各个层次,并制约着越南语的语体风格。“汉越音”“汉越语”“汉语借词”“汉越词”“汉源词”均是学界沿用的术语,针对不同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观点、使用的术语也不同。本研究以越南语汉越词为研究对象,统一使用“汉越词”这一术语。本文以汉越词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全面描述汉越词语音、语义、语法和表达特点的基础上,以越南官方出版的不同类型代表性报纸《人民报》《青年报》为语料依据,统计不同领域媒体语言的汉越词出现频率及使用特点;以越南中部城市洞海市为调查地,采用实地观察法、图像搜集法以及访谈式问卷调查法,调查汉越词在城市牌匾用文中的使用情况、市民所持态度和期望,并据此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以洞海市不同社会特征的调查对象为问卷调查被试,考察洞海市居民和大学生的语言使用、汉越词的知晓和使用特点,以及相关的语言态度。本研究试图通过以上描写和调查分析,较全面地揭示汉越词在不同领域的使用现状和特点,弥补以往汉越词研究的不足。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汉越词的描写方面。为适用越南语的特点,汉语词借入越南语后经历了语音、语义、构词方式的加工改造,并逐渐定型。汉越词以汉语音译形式为主,既保留了古汉语的语音特点,又在长期本土化过程中发展出了多种语音变体形式;词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构词和自造式汉越词方面,其中构词方式以并列复合式和偏正式为主,另有使用汉越语素构造的新词;词义变化主要涉及词义缩小、词义扩大和词义转移;汉越词成语可分为完全音译自汉语成语和汉越成语变体两类,后者主要使用越南语素代替、改造汉越语素或完全使用越南语语素。报纸语言汉越词使用方面。政治、经济类报道中,汉越词使用率相当高,其数量随时事变化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有一定差异;教育类报道汉越词使用的比例高于文化和文艺类报道。与越南改革开放前相比,改革开放后汉越词在政治领域的使用率高于文化和文艺领域。随着国际交流的扩大和深入,大量汉越词进入越南语词汇系统,并促进了汉越词的进一步本土化。与此同时,越南语口语和书面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英语词汇。牌匾用文方面。城市牌匾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们提供信息,是城市语言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表明,多数被试支持牌匾使用越英双文,部分被试认为应当使用越南文单文,少数被试表示接受使用外文单文。多数被试希望牌匾能够“更加国际化”“为顾客提供方便”“代表国家形象”。牌匾中出现的汉越词使用率高达78.8%,体现出汉越词在官方语言使用方面的重要地位。语言能力、语言使用及汉越词使用方面。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大学生不同专业被试的媒体接触和语言使用存在差异,多数被试学习英语,其次是汉语、俄语,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均不高;被试接触频率最高的媒体是社交网络,各类媒体接触以越南语为主。被试对汉越词的认知与使用存在滥用和误用问题;多数被试不能明确区分越南语词和汉越词的使用场景,这在书面语(如报纸、公文、课堂或会议发言)等正式场合较为普遍。本文全面考察了汉越词的结构特点以及不同领域中的使用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汉越词使用的因素,预测了汉越词的发展趋势,为汉越词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
教育部[4](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张涛[5](2020)在《土地利用分类中图像分类技术的探讨》文中认为土地利用分类是基于人们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区分的过程,其目的是统计并掌握土地利用信息以便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是土地管理决策机制的重要支撑:保障其决策流程中的反馈信息精准快速地传递。基于此,精度和效率这一难点已成为制约土地决策科学性的重要因素,而解决上述难点的关键在于图像分类技术的突破。因此,如何有效地应用图像分类技术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土地资源的管理意义重大。本文研究了土地利用分类工作中图像分类技术的应用问题。指出了图像分类在大数据背景下也是统计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了其实现流程和相关的训练技并论证了应用层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针对精度兼顾效率这一共性难点提出了构建图像分类模型的思路以期改进实际工作中的不足。在迁移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模型整合方法并结合自身经验设计了2个应用于土地利用分类工作的模型架构:第一个是Res Net-50整合模型,第二个是集成了整合VGG16和Xception的组合模型。本文以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为蓝本构建土地数据库,并利用上述设计的2个模型进行土地利用分类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Res Net-50整合模型的总体精度高达97.35%,效率为0.0318秒/张;组合模型的总体精度高达96.57%,效率为0.026秒/张。两者各有千秋,有效地改进了土地利用分类工作中的精度兼顾效率难题,助力于土地管理决策水平的提高。
李昊[6](2020)在《汽车发动机AR检修系统开发与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现代日常生活的必备元素。同时,汽车维修行业规模也日益扩大。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系统,其结构复杂,涉及原理繁多,是维修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在发动机维修相关工作中,存在结构认知困难、检修效率低下、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针对汽车发动机检修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文以四缸直列水冷式汽油发动机(CA4GA1)为例,基于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初步设计并开发了汽车发动机AR检修系统。将其用于相关企业培训设备维修人员、学校检修教学、用户自行维修操作等场景。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实现汽车发动机检修操作的准确规范指导,提高发动机维修质量与维修效率。本系统硬件选用安卓系统手机。按照汽车发动机维修要求和方法进行开发,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简要分析了课题背景以及研究意义,介绍了AR技术,重点分析了国内外对AR技术在设备培训、教学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2)结合发动机结构与维修特点,确定了系统的功能要求与整体框架,通过分析各种开发工具,确定了系统的开发路线。(3)对三维建模软件的选择、使用和建模操作过程优化进行了研究,并深入探索了模型的优化、装配和文件的保存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技巧及问题规避。(4)深入研究了系统开发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图像检测追踪技术,三维注册技术,空间坐标系下矩阵的变换计算原理,界面的交互设计及优化操作,实现AR交互中旋转缩放、文字视频出现、模型高亮显示的程序编写,顶点优化及带宽模型优化技术,系统的测试及发布,系统基于Lua脚本的热更新方案的选择。(5)阐述了系统所能实现的AR检修及认知的效果,系统操作演示说明,对开发成果以及不足之处进行总结,为以后相关研究做出展望。经实践,本成果能够起到对汽车发动机检修的高效辅助作用,适用于企业发动机维修人员培训、学校检修教学以及用户自行检修等方面。系统具有实时性、直观性、便携性的优势。可以增强互动趣味、提高汽车发动机检修效率,也为其他学科的借鉴使用提供经验。
邵航[7](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城市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发现与情报提取》文中研究指明城市是现代人类最重要的聚居空间,也是人类文明的数据洪流交汇集中的枢纽。城市中的食品质量安全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源于食品领域的安全隐患可能通过我们未知的发生机理,演化为各类危及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不明形态突发事件。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了及时防范化解潜在的食品安全及其衍生危机,依托数据挖掘技术的食品安全事件预警防控体系,应该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防控的前哨阵地。本文的研究从海量的食品安全数据中开展深度数据挖掘,以数据科学发展前沿的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技术为方法,以面向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的情报科学为手段,以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的食品科学的经典知识为背景,发现隐性知识,并最终提取为食品安全情报,直接作用于食品安全事件乃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管防控,从而防范化解重大社会公共安全隐患。本文的研究将主要围绕如下五大重点任务展开:(1)探索和构建基于数据挖掘的新型社会公共安全情报分析提取体系模型。在总结“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和“情报提取与情报分析”两大板块前人研究所涉及的基础理论、研究流程和基本范式的基础上,独立地提出了数据驱动的PMDA-DIKI公共安全情报分析提取体系模型。该模型描述了多源数据变为安全情报的过程中,数据处理流程和数据存在形态的基本演进路径,同时也定义了从数据出发进行公共安全情报提取的操作步骤,即:采取“加工处理→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算法激活”的手段,使数据按照“数据→信息→知识→情报”的级次逐步被提取为所需要的公共安全情报。在以食品安全数据为研究对象时,采取了“三分法”,将食品安全数据类型划分为准结构化食品安全数据、半结构化食品安全数据、非结构化食品安全数据,有利于根据数据结构特征的差异,有的放矢地采用更加契合的机器学习算法,开展知识发现与情报提取。该模型的建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依据。(2)针对准结构化的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数据,采用基于R语言的广度优先的Apriori算法和Quantum GIS软件,展开了食品安全情报提取。结果表明武汉地区食品安全事件在时间上表现出冬春季高发,在空间上表现出长江北岸严重于长江南岸,在地理分布上沿“鄂东走廊”呈西北-东南向递减;以“最小支持度=0.0135,最小可信度=0.1”的参数设置,在隐性规律上提炼出“{黄曲霉毒素B1→调味品→芝麻酱}”和“{糖精钠→蔬菜制品→萝卜丁}”等重要关联规则。该研究为武汉地区食品安全风险,乃至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的防范化解均提供了有益参考。(3)针对半结构化的食品安全理化指标数据,以CART和Adaboost算法,结合部分依赖图,以及社会网络分析开展了食品安全情报提取。结果表明经过训练的CART和Adaboost决策树对新输入猪肉脯的理化指标识别率达到了90%以上;部分依赖图显示“蛋白质23-35g/100g,挥发性盐基氮18-28mg/100g”时猪肉脯质量安全水平最高;社会网络分析法发现了“铅-蛋白质-脂肪”等隐性关系链条,为食品生产工艺的过程控制提供了有益参考。(4)针对非结构化的食品安全图像数据,采取像素色值分析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展开了食品安全情报提取。首先使用RGB像素色值分析提取出“安全”和“不安全”的30个宜昌蜜橘样本的像素特征,以EMD算法进行聚类分组,并以荧光标记进行定量评估;然后使用Rprop神经网络对基于果皮成色的宜昌蜜橘的质量安全水平进行了预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为基于图像的食品质量无损检测技术提供了有益参考。(5)讨论了城市食品安全情报系统的现实构建问题,提出以“专业化城市公共安全情报工作站”的形式实现城市食品安全情报工作系统。结果表明,专业化的情报分析队伍、矩阵化的组织架构、专业智库式的工作流程和面向大数据处理的工作环境能够满足城市食品安全情报系统构建的现实需求。该系统的构建,为城市食品质量安全,甚至其他公共安全情报体系的现实层面的实现提供了可参考案例。本文使用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的技术方法,从公共安全情报的角度,对城市食品安全的监管防控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持,同时也探索出一条具备在其他公共安全领域应用潜质的新型公共安全情报分析提取途径。
樊凡[8](2020)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衰弱状态及血清白蛋白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与目的:脑卒中(stroke)是我国导致死亡和残疾的首要病因,而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严重影响患者卒中后生活质量且极大的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迄今为止,临床上针对PSCI早期预测方法欠缺、预警体系不够完善以及由此导致的治疗方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因此早期识别和干预是防治PSCI的重要策略,但其相关预警指标仍处于探索阶段。衰弱(Frailty)是指多系统生理储备能力降低导致机体易损性增加的状态,增加了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出现各种不良预后的风险。白蛋白(Albumin)是人体血液中一种多功能的蛋白质,具有维持机体营养、抗炎、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功能,且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它可能与衰弱之间存在潜在的联系。此外,衰弱和白蛋白均与脑卒中及其预后密切相关,且二者与认知障碍及痴呆同样具有相关性,然而目前尚无研究探索二者与PSCI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初步探讨衰弱、白蛋白与PSCI之间的相互关联,但PSCI发生机制复杂,可能需要联合不同生理途径的指标来预警PSCI,因此本研究将进一步探讨衰弱联合血清白蛋白与PSCI的相关性,从而为PSCI相关危险因素和预警指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7月2019年11月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年龄>50岁且发病48小时以内的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FRAIL量表评估的方式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对其进行衰弱评估,根据衰弱评估分数将患者分为衰弱组(FRAIL分数≥3分)和非衰弱组(FRAIL分数<3分)。在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收集血液标本,由临床检验科专业人员完成血清白蛋白检测,将血清白蛋白浓度≤40g/L定义为低白蛋白水平。在卒中发生后24h内和3个月时分别通过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MMSE分数≤26分定义为认知功能障碍。依据卒中后3个月时MMSE评分将患者分为PSCI组和非PSCI组。此外,在衰弱分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非衰弱/正常白蛋白组、非衰弱/低白蛋白组、衰弱/正常白蛋白组、衰弱/低白蛋白组。结果:1.患者筛选流程和基线特征:本研究共纳入39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排除不符合研究标准患者146例和失访患者32例,最终共将219例患者资料纳入统计分析。其中PSCI患者145例(66.21%),衰弱患者68例(31.05%),低白蛋白水平患者89例(40.64%),平均血清白蛋白浓度40.64±3.44g/L。非PSCI与PSCI组间年龄、LDL-C、CRP以及高血压比例存在显着差异,性别、BMI、受教育程度、入院MMSE评分、入院NIHSS评分等其他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衰弱与衰弱组间年龄、CRP、HDL-C、CAD比例存在显着差异,而性别、BMI、入院MMSE评分、入院NIHSS评分等其他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衰弱与PSCI的相关性:PSCI患者的衰弱比例与高FRAIL分数的比例显着高于非PSCI患者;所有患者的FRAIL分数与卒中后3个月MMSE分数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衰弱(OR=3.451,95%CI:1.584-7.518,P=0.002)以及FRAIL评分3分(OR=3.688,95%CI:1.329-10.230,P=0.012)、4+分(OR=7.627,95%CI:1.852-31.412,P=0.005)均与PSCI发生显着相关。3.血清白蛋白与PSCI的相关性:PSCI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浓度以及低白蛋白水平比例显着高于非PSCI患者;所有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浓度与卒中后3个月MMSE分数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OR=0.791,95%CI:0.708-0.884,P<0.001)以及低白蛋白水平与PSCI发生显着相关(OR=2.976,95%CI:1.492-5.939,P=0.002)。4.衰弱与血清白蛋白的相关性:衰弱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浓度以及低白蛋白水平比例显着高于非衰弱患者;所有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浓度与FRAIL分数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OR=0.801,95%CI:0.720-0.892,P<0.001)以及低白蛋白水平(OR=2.815,95%CI:1.479-5.361,P=0.002)与衰弱存在相关性。5.衰弱联合血清白蛋白与PSCI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同时存在衰弱与低白蛋白水平的患者发生PSCI的概率更大(OR=7.166,95%CI:2.233-22.992,P=0.001)。结论:1.卒中前衰弱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3个月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2.低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3个月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3.衰弱和低血清白蛋白水平或许可以作为PSCI相关的预警指标,但单一生理途径的指标可能难以准确的预警PSCI发生发展,因此,衰弱联合血清白蛋白可能更准确的预测PSCI的发生。
杜青玉[9](2020)在《武汉市公办幼儿园园长胜任力研究》文中认为园长是幼儿园的核心领导者,对引领幼儿园和教师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颁布,对园长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要求。学前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对高素质园长队伍的需求。无论是就落实政策法规而言还是从实际需要出发,园长专业素质的提升都显得尤为紧迫。当前,胜任力理论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有关校长胜任力的探究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驱动下成果颇丰,各种校长胜任力模型得以构建。然而作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引领者的园长,在胜任力方面的研究仍处于形单影只状态。因此,本研究将公办幼儿园园长与胜任力理论相结合,挖掘绩效普通园长与绩效优异园长之间存在差异的鉴别性胜任特征,构建园长胜任力模型,发挥公办优秀园长的模范作用,为提升园长胜任力提供参照。全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基于文献综述对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理论基础和研究设计进行阐述。第二部分,构建园长胜任力模型。本研究以武汉市公办幼儿园园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绩效优异组和绩效普通组,并进行行为事件访谈。通过对所收集的行为事件进行编码分析,数据处理,结果表明绩效普通组园长与绩效优异组园长在以下5大族群10项胜任特征上存在显着差异:成就导向、创新意识、人际沟通、培养他人、团队领导、专业知识、分析式思考、自信心、灵活性和组织承诺。并基于10项胜任特征所属的5类族群,初步构建了园长胜任力“木桶”模型。第三部分,基于胜任特征对优秀园长的个人特质进行探讨。由于个人特质类胜任特征较为特殊,故本章节通过访谈优秀园长,对其进行单独探讨。结果发现优秀园长应具备五项个人特质类胜任特征:关爱孩子、优良的道德品质、独具特色的办园理念、用人所长的能力和阳光的个性。第四部分,综合上述研究,构建公办幼儿园园长胜任力模型,并从内涵、等级行为、案例描述三个方面对模型中的胜任特征进行描述。最后结合胜任力模型,就其在园长胜任力提升方面、在园长的考核选用方面和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提出应用建议。第五部分,回顾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研究反思。
夏俊翔[10](2020)在《排辊成型参数化建模技术及工艺参数转化的研究》文中提出排辊成型是高质量圆形直缝焊管的先进柔性生产方式,但成型轧辊数量众多,生产不同规格产品时需要调整辊位参数或更换少量轧辊,以传统的实验与试轧方式改进生产工艺,需要多次试轧,会造成极大材料浪费和时间浪费。论文以HFW660焊管排辊成型机组为对象,利用SolidWorks作为二次开发平台,研发出直缝焊管排辊成型快速CAD系统,实现了该机组全系列管径的快速参数化建模,并可实时更新辊位参数和辊型参数的修改。系统为现场技术人员优化和开发排辊成型工艺提供了重要工具。该几何建模实现了完全参数化过程,并很好解决了CAD与CAE模型间的有效衔接,从而大大提高了排辊成型的建模-模拟-优化的效率。运用系统可将原来耗时一星期的产线建模时间缩短在几分钟内完成,所开发的程序界面友好,适合于现场技术人员开发新产品及工艺优化使用。设备的成型段是高频焊管排辊成型的核心工序段,本文对HFW660排辊机组的成型段局部机架轧辊的工艺参数和设备参数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机架装配图推导出部分机架轧辊理论工艺参数的转化公式,主要有夹送机架、弯边机架、粗成型机架、精成型机架等,并对比了转化后设备参数的的理论测量值与现场实际测量值,验证了转化公式的合理性与可靠性,保证机组成型工艺的正确与精准,为现场辊位参数的顺利调整提供便利。
二、DIR高级使用方法和技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IR高级使用方法和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构建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化养老逐渐成为养老必然趋势 |
1.1.2 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亟待改善 |
1.1.3 国家政策对养老护理员培训的支持 |
1.1.4 养老护理员培训现状 |
1.2 研究现状 |
1.2.1 泰勒原理 |
1.2.2 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目标 |
1.2.3 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内容 |
1.2.4 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内容的组织 |
1.2.5 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评价 |
1.2.6 以人为中心照护的定义 |
1.2.7 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 |
1.2.8 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在养老护理员培训中的应用 |
1.2.9 《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2019 版)》 |
1.2.10 述评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初步构建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 |
2.1 总结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内涵及其在养老护理员照护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
2.1.1 研究方法 |
2.1.2 研究过程 |
2.1.3 研究结果 |
2.2 总结我国养老护理员的培训需求 |
2.2.1 研究方法 |
2.2.2 研究过程 |
2.2.3 研究结果 |
2.3 初步构建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 |
2.3.1 研究方法 |
2.3.2 研究过程 |
2.3.3 研究结果 |
第三章 完善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 |
3.1 研究方法 |
3.2 专家函询过程 |
3.2.1 设计函询问卷 |
3.2.2 遴选专家条件 |
3.2.3 专家函询数据处理 |
3.3 专家函询结果 |
3.3.1 专家一般资料 |
3.3.2 专家积极程度 |
3.3.3 专家权威程度 |
3.3.4 专家协调程度 |
3.3.5 专家函询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4.1 课程构建的科学性分析 |
4.2 培训课程的内容分析 |
4.2.1 培训目标 |
4.2.2 培训内容 |
4.2.3 培训内容的组织 |
4.2.4 培训评价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本研究创新点和局限性 |
5.2.1 本研究创新点 |
5.2.2 本研究局限性 |
5.3 建议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在养老护理员照护能力培训中的应用进展 |
1 以人为中心照护的概述 |
1.1 以人为中心照护的概念 |
1.2 以人为中心照护的内涵 |
2 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在养老护理员照护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
2.1 生活照护能力培训 |
2.2 沟通能力培训 |
2.3 痴呆症精神行为症状管理能力培训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第一轮函询问卷 |
附录二 “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第二轮函询问卷 |
附录三 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 |
致谢 |
本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2)《影像时代:中国电影简史》(第二章)汉英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Chapter Two Process of Translation |
2.1 Analysis of Source Text |
2.2 Parallel Text Reading |
2.3 Translation Tools |
2.4 Translation Theory Adopted as a Guidance |
Chapter Three Analysis of Skills Adopted in Translation |
3.1 Analysis at Lexical Level |
3.1.1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 |
3.1.2 Translation of Four-Character Structure Phrases |
3.2 Analysis at Syntactic Level |
3.2.1 Addition and Omission |
3.2.2 Rearrangement |
3.2.3 Conversion |
3.2.4 Negation |
3.2.5 Transformation of the Active Voice |
3.2.6 Creative Translation |
3.3 Analysis at Textual Level |
Chapter Four After-Translation |
4.1 Findings and Limitations |
4.2 Evaluation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Acknowledgements |
Bibliography |
Appendixes |
(3)越南语汉越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意义 |
二、汉越词的概念界定与历史分期 |
(一) 概念界定 |
(二) 历史分期 |
三、汉越词研究综述 |
(一) 音系研究 |
(二) 词汇研究 |
(三) 其他研究 |
(四) 以往研究不足 |
四、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理论依据 |
(一) 研究内容 |
(二) 调查研究方法 |
(三) 理论依据 |
第一章 汉越词的描写 |
第一节 语音特点 |
一、语音系统 |
二、汉越词的形成及发展 |
三、汉语音保留与分化并存 |
四、汉越词与越南语本族词的语音对应 |
第二节 词汇特点 |
一、词义对应的越南语本族词 |
二、无词义对应的越南语本族词 |
第三节 词义变化 |
一、词义扩大 |
二、词义缩小 |
三、词义转移 |
第四节 词性变化 |
一、词义不变,词性改变 |
二、词义、词性均改变 |
第五节 构词特点 |
一、单音节汉越语素特点 |
二、构词方式 |
三、构词方式变体 |
四、自造式汉越词 |
第六节 汉越词成语 |
一、越南语中的汉语成语 |
二、汉越成语变体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报纸语言汉越词使用调查 |
第一节 《人民报》和《青年报》的汉越词使用 |
一、《人民报》中汉越词的使用 |
二、《青年报》中的汉越词使用 |
三、《人民报》和《青年报》中汉越词使用对比 |
第二节 《人民报》和《青年报》中汉越词的特点和变化 |
一、汉越词的语音变化 |
二、汉越词的词汇变化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广平省洞海市牌匾用文及汉越词调查 |
第一节 调查概况 |
一、调查点和调查对象 |
二、问卷结构及调查方法 |
第二节 洞海市牌匾用文 |
一、牌匾用文种类 |
二、牌匾用文现状 |
第三节 市民对牌匾用文的态度 |
一、外语学习情况 |
二、对牌匾用文的态度 |
第四节 越南语言政策的历史沿革与洞海市牌匾用文的历史变迁 |
一、越南语言政策的历史沿革 |
二、洞海市牌匾用文的历史变迁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语言能力、语言使用及汉越词使用调查 |
第一节 语言能力调查 |
一、学习外语的种类 |
二、外语能力 |
第二节 语言使用调查 |
一、日常生活语言使用 |
二、专业阅读和写作的语言使用 |
三、语言使用的社会差异分析 |
第三节 汉越词的使用现状 |
一、使用领域 |
二、词语选择与使用 |
三、汉越词成语使用 |
四、汉越词使用的语境 |
第四节 语言使用的差异分析 |
一、词语使用 |
二、词义识别 |
三、成语使用 |
四、句子使用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一、语言使用调查结论 |
二、语言能力与语言使用 |
第五章 汉越词使用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预测 |
第一节 影响因素 |
一、外部因素 |
二、内部因素 |
第二节 发展趋势预测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结语: 汉越词使用的总结与反思 |
一、汉越词使用的总结 |
二、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人民报》文章篇目表 |
附录二: 《青年报》文章篇目表 |
附录三: 越南广平省洞海市民及大学生牌匾用文态度调查问卷 |
附录四: 洞海市民和大学生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调查问卷 |
附录五: 洞海市学生语言使用调查问卷 |
后记 |
(5)土地利用分类中图像分类技术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关于土地利用分类的研究现状 |
1.2.2 关于图像分类的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2 土地利用分类中图像分类技术的理论认知 |
2.1 图像分类的界定 |
2.2 图像分类的原理 |
2.3 图像分类的实现 |
2.3.1 基础组件—层 |
2.3.2 训练的“引擎”—损失函数和基于梯度的优化器 |
2.4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类的训练技巧 |
2.4.1 降低过拟合的技巧 |
2.4.2 “跳出”局部极小点的技巧 |
2.4.3 解决梯度消失的技巧 |
2.5 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3 土地利用分类的模型构建 |
3.1 构建模型的准则 |
3.1.1 提升模型性能,改进土地分类精度问题 |
3.1.2 提高模型效率,改进土地分类效率问题 |
3.2 构建模型的基础 |
3.3 模型压缩 |
3.4 模型整合 |
3.5 构建模型 |
3.5.1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整合的Res Net-50 整合模型 |
3.5.2 集成了VGG16和Xception整合模型的组合模型 |
4 土地利用分类的实证分析 |
4.1 土地数据库的构建 |
4.1.1 图像数据的收集和预处理 |
4.1.2 建立土地数据库 |
4.2 工作平台的搭建和指标体系的选择 |
4.2.1 工作平台的搭建 |
4.2.2 指标体系的选择 |
4.3 基于Res Net-50 整合模型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 |
4.4 基于集成多个整合模型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 |
5 结论与展望 |
5.1 论文结论 |
5.2 结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6)汽车发动机AR检修系统开发与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背景及课题研究意义 |
1.1.1 问题提出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 |
1.3 论文基本思路和框架结构 |
1.3.1 基本思路 |
1.3.2 框架结构 |
第2章 汽车发动机AR检修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开发的指导思想 |
2.2 系统框架组成与功能要求 |
2.2.1 系统框架组成 |
2.2.2 系统功能要求 |
2.3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
2.3.1 建模软件分析与选择 |
2.3.2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
2.3.3 显示设备 |
2.4 系统开发方案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汽车发动机AR检修系统的三维建模及优化 |
3.1 建模方法及选择 |
3.1.1 建模方法及特点 |
3.1.2 建模需求 |
3.2 建模过程及优化 |
3.2.1 基于Solid Works的建模过程及优化 |
3.2.2 基于多种模型导入方式的实现 |
3.2.3 基于3ds Max的建模及优化 |
3.3 其他优化操作及技巧 |
3.3.1 贴图及渲染技术 |
3.3.2 动画及视频的制作技术 |
3.3.3 单位和坐标的差异规避 |
3.3.4 规避警告提示的模型回导入检查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汽车发动机AR检修系统开发过程关键技术研究 |
4.1 开发平台及AR识别类型 |
4.2 构建开发环境 |
4.3 增强现实系统功能的实现 |
4.3.1 图像的检测及追踪 |
4.3.2 图像识别的实现 |
4.3.3 界面主要交互功能的实现 |
4.3.4 AR交互操作的实现 |
4.4 三维注册技术 |
4.4.1 基于硬件传感器的注册技术 |
4.4.2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注册技术 |
4.4.3 混合注册技术 |
4.5 三维注册技术中的数学原理 |
4.5.1 三维空间的坐标系 |
4.5.2 基础变换矩阵 |
4.5.3 坐标空间转换 |
4.6 模型优化处理策略 |
4.6.1 顶点优化技术 |
4.6.2 带宽优化技术 |
4.7 应用的更新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汽车发动机AR检修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构成 |
5.2 系统功能的实现 |
5.2.1 整体功能认知的实现 |
5.2.2 结构认知与原理模块的实现 |
5.2.3 构造与检修模块的实现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7)基于数据挖掘的城市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发现与情报提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价值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数据科学与食品安全交叉研究的国内现状 |
1.3.2 数据科学与食品安全交叉研究的国外现状 |
1.3.3 数据科学在公共安全情报领域的应用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5.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城市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发现与情报提取相关理论 |
2.1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
2.1.1 食品安全数据的获取与预处理 |
2.1.2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的实现 |
2.1.3 关联规则算法与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数据处理 |
2.1.4 决策树型算法与食品安全理化指标数据处理 |
2.1.5 色值分析算法与食品安全数据图像数据处理 |
2.2 情报提取与情报分析 |
2.2.1 情报分析的典型范式 |
2.2.2 以目标为中心的情报分析方法 |
2.2.3 结构化的情报分析方法 |
2.2.4 大数据时代的情报获取路径 |
2.2.5 PMDA-DIKI情报体系模型的重要性与可试点领域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数据的关联规则情报提取 |
3.1 研究目标 |
3.2 数据收集与数据探索 |
3.2.1 武汉食品安全事件数据收集 |
3.2.2 武汉食品安全事件的时间特征 |
3.2.3 武汉食品安全事件的空间特征 |
3.2.4 武汉食品安全事件频繁项集的数量特征 |
3.3 数据挖掘与结果分析 |
3.3.1 基于着色散点的规则空间可视化 |
3.3.2 基于着色矩阵的规则空间可视化 |
3.4 规则提炼与可视分析 |
3.4.1 冗余关联规则的删除与规则精炼 |
3.4.2 食品安全关联规则的可视化分析 |
3.5 情报提取与决策建议 |
3.5.1 地理信息系统在情报提取领域的应用 |
3.5.2 武汉食品安全事件地理空间情报可视化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食品安全理化指标数据的质量预测情报提取 |
4.1 研究目标 |
4.2 数据收集与数据探索 |
4.2.1 猪肉脯质量安全数据收集 |
4.2.2 猪肉脯质量安全数据探索 |
4.3 数据挖掘与结果分析 |
4.3.1 分类回归树算法与猪肉脯质量安全预测 |
4.3.2 自适应增强算法与猪肉脯质量安全预测 |
4.3.3 部分依赖图分析与理化指标局部最优组合 |
4.4 两种算法的预测结果与运行效率对比 |
4.4.1 分类回归树算法与自适应增强算法预测结果对比 |
4.4.2 分类回归树算法与自适应增强算法运行效率对比 |
4.5 情报提取与决策建议 |
4.5.1 社交网络分析在情报提取领域的应用 |
4.5.2 基于社交网络分析的理化指标隐蔽网络关系发现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食品安全图形图像数据的模式识别情报提取 |
5.1 研究目标 |
5.2 准备和获取图像 |
5.2.1 材料与仪器 |
5.2.2 图像获取与图像处理 |
5.3 图像识别算法实现与结果分析 |
5.3.1 像素色值分析算法 |
5.3.2 向量相似度距离聚类分析 |
5.3.3 不同质量安全等级柑橘的橘青霉覆盖面积测定 |
5.3.4 不同质量安全等级柑橘的像素色值分布特征分析 |
5.4 情报提取与决策建议 |
5.4.1 神经网络模型在情报提取领域的应用 |
5.4.2 基于柑橘果皮成色的柑橘质量安全风险预测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城市食品安全情报系统的现实构建 |
6.1 情报系统构建的现实条件与现实需求 |
6.1.1 情报系统构建的现实条件 |
6.1.2 情报系统构建的现实需求 |
6.2 面向需求的组织结构设计 |
6.3 面向需求的工作流程设计 |
6.4 面向需求的工作环境设计 |
6.4.1 硬件配置需求 |
6.4.2 办公空间设计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本研究开展的社会调研与社会实践 |
附录2 本研究出具的结构化情报研判报告 |
A.城市公共安全结构化情报研判报告 1-基于地理空间情报 |
B.城市公共安全结构化情报研判报告 2-基于开源情报 |
C.城市公共安全结构化情报研判报告 3-基于图像情报 |
附录3 本研究涉及的主要数据 |
A.武汉地区食品安全事件行政处罚数据集(2014-2019,英译) |
B.半结构化猪肉脯质量安全理化指标数据集(英译) |
C.宜昌蜜橘质量安全图像采集数据 |
附录4 本研究涉及的算法的R语言源程序 |
A.关联规则挖掘的Apriori算法源程序 |
B.决策树挖掘的CART和Adaboost算法源程序 |
C.图像识别挖掘的EMD算法源程序 |
附录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与奖励 |
A.已发表的科技论文和投稿中的科技论文 |
B.学科竞赛及获得奖励 |
C.发明专利及其他应用成果 |
附录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
(8)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衰弱状态及血清白蛋白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基金资助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与资料 |
2 研究方法 |
实验结果 |
1 患者纳入 |
2 衰弱与PSCI的相关性分析 |
3 血清白蛋白与PSCI的相关性分析 |
4 衰弱与血清白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
5 衰弱联合血清白蛋白与PSCI的相关性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武汉市公办幼儿园园长胜任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 幼教事业的发展呼唤优秀园长 |
(二) 胜任力理论为园长专业素质研究提供新思路 |
(三) 个人研究兴致所在 |
二、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 园长相关研究 |
(二) 胜任力相关研究 |
(三) 概念界定 |
四、理论基础 |
(一) 组织行为学理论 |
(二)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五、研究设计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内容 |
(三) 研究方法 |
(四)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幼儿园园长胜任特征模型研究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样本 |
(一) 确定绩效标准 |
(二) 选择研究样本 |
三、研究工具 |
(一) 《幼儿园园长胜任力访谈提纲》 |
(二) 《幼儿园园长胜任力辞典》 |
(三) 《幼儿园园长胜任特征核检表》 |
四、研究过程 |
(一) 行为事件访谈 |
(二) 访谈内容编码 |
(三) 访谈结果分析 |
五、研究结果 |
(一) 绩优组与绩普组访谈时间与访谈长度分析 |
(二) 绩优组与绩普组胜任特征频数分析 |
(三) 绩优组与绩普组胜任特征平均分数分析 |
(四) 公办幼儿园园长胜任力模型初构 |
(五) 核检表胜任特征验证分析 |
第二部分 优秀园长个人特质类胜任特征探究 |
一、个人特质类胜任特征简介 |
二、研究过程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 优秀园长个人特质类胜任特征的提取 |
(二) 优秀园长五项个人特质类胜任特征介绍 |
第三部分 公办幼儿园园长胜任力模型及应用建议 |
一、武汉市公办幼儿园园长胜任力模型 |
(一) 公办幼儿园园长胜任力模型要义 |
(二) 公办幼儿园园长胜任力模型解析 |
二、幼儿园园长胜任力模型的实践运用与建议 |
(一) 对于教育部门而言,有助于丰富园长考核选用体系 |
(二) 对于园长个人而言,有助于指明专业发展方向 |
(三) 对于园长培训而言,有助于提升园长胜任力培训有效性 |
(四)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有助于明晰职业发展目标 |
第四部分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排辊成型参数化建模技术及工艺参数转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高频直缝焊管概述 |
1.2.1 直缝焊管高频感应焊接工作原理 |
1.2.2 高频直缝焊管加工工艺进程及发展趋势 |
1.3 高频焊管排辊成型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
1.4 Solid Works二次开发技术简介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圆形直缝焊管辊弯成型的工艺设计原理 |
2.1 HFW直缝焊管传统辊花设计方式 |
2.1.1 圆周弯曲成型方式 |
2.1.2 边缘弯曲成型方式 |
2.1.3 中心弯曲成型方式 |
2.1.4 综合弯曲成型方式 |
2.2 基于传统成型工艺改进的排辊成型花形设计方式 |
2.2.1 排辊成型与传统压弯成型花形对比 |
2.2.2 改进的排辊成型辊花设计步骤 |
2.3 柔性排辊成型轧辊空间位置的确定理论 |
2.3.1 HFW660排辊机组的辊位分析 |
2.3.2 基于下山曲线函数与开口度函数的辊位约束 |
2.3.3 φ406.4mm钢管排辊成型举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HFW660排辊成型CAD系统开发介绍 |
3.1 直缝焊管排辊机组几何模型构建方式 |
3.2 HFW660排辊成型机组产线模型的确立 |
3.3 HFW高频直缝焊管排辊柔性成型CAD系统简介 |
3.4 HFW660焊管排辊成型参数化设计CAD系统结构框架 |
3.5 HFW660排辊成型CAD系统各窗体作用 |
3.5.1 排辊成型CAD系统的总体作用 |
3.5.2 创建模型窗体介绍 |
3.5.3 模型装配窗体介绍 |
3.5.4 尺寸函数计算窗体介绍 |
3.5.5 辊位参数计算窗体介绍 |
3.5.6 辊花设计窗体介绍 |
3.5.7 快速建模窗体介绍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HFW660排辊成型设备部分理论工艺参数转化 |
4.1 HFW660焊管成型设备辊位参数的转化基础 |
4.2 理论辊位参数转化过程所涉及的三个参数 |
4.3 部分排辊成型设备辊位参数转化公式的建立 |
4.3.1 夹送机架辊位参数转化 |
4.3.2 弯边机架辊位参数转化 |
4.3.3 粗成型机架辊位参数转化 |
4.3.4 精成型机架辊位参数转化 |
4.4 轧辊辊位参数转化理论测量值与设备实际测量值对比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附录3 论文使用的主要程序 |
四、DIR高级使用方法和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构建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D]. 姚祺雯. 河北大学, 2021(09)
- [2]《影像时代:中国电影简史》(第二章)汉英翻译实践报告[D]. 金婷.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9)
- [3]越南语汉越词研究[D]. 张武玉玲(Truong Vu Ngoc Linh).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5]土地利用分类中图像分类技术的探讨[D]. 张涛. 兰州财经大学, 2020(02)
- [6]汽车发动机AR检修系统开发与关键技术研究[D]. 李昊.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1)
- [7]基于数据挖掘的城市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发现与情报提取[D]. 邵航.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
- [8]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衰弱状态及血清白蛋白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D]. 樊凡. 成都医学院, 2020(08)
- [9]武汉市公办幼儿园园长胜任力研究[D]. 杜青玉.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10]排辊成型参数化建模技术及工艺参数转化的研究[D]. 夏俊翔. 武汉科技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