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校园管理信息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武雪[1](2021)在《黄土高原干旱区关川河“河长制”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指出河道管理与水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研究和构建河道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深入落实河长制和维护河流长效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甘肃省定西市境内的关川河是黄土高原干旱区的一条中小河流,水域资源和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河道渠化明显,在进行河道管理工作时存在基础资料较分散、水事处理效率不高、水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基于关川河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和“3S”等技术构建了“河长制”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融合了“河长制”管理制度和网格化管理手段,通过对河道进行多级单元网格划分,进一步实现河道的精细化和高效化管理。对“河长制”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中的关键问题和主要结论总结如下:(1)提出了河道网格化管理的划分标准和划分方式,构建了“1个水域带状网格和4类岸线功能区网格”,依据岸线控制线划分方法将岸线网格进行二级划分,这种网格划分为河道网格化管理提供了基础。(2)收集研究区内河道水文资料、水事管理资料及岸线管理资料,利用GIS平台构建河道基础数据库和管理信息数据库,综合考虑河道实际需求设计系统功能模块,常用模块包括水文水资源、水质、岸线网格管理、视频监控、数据查询和后台管理6部分。(3)采用“LAMP”模式进行系统开发,包括Linux操作系统,Apache网页服务器,My SQL数据库和PHP开发语言,进一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信息采集、存储、处理、查询和动态更新的能力,客户端运用B/S架构技术以缓解客户机载荷过大的问题,减少系统维护成本,通过MD5数据加密技术保证数据与帐号信息安全,维护系统的稳定。(4)“河长制”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中构建了流量管理平台子系统和视频监控子系统,流量管理平台子系统采用雷达水位计监测河道实时流量数据,通过Ajax技术获取河道24小时实时流量接口数据,采用Echarts技术实现动态数据的可视化并在流量管理平台子系统中展示;视频监控子系统主要采用无线高清视频监控实现对河道24小时无间断监控,以便随时查看河道,提高河道水务事件的处理速度与效率。(5)实现了最小生态流量和洪峰流量的预警预报功能,实时流量值超过设置的阈值时流量管理平台子系统进行预警,也可对未来24小时流量进行预测。(6)通过人工流速仪测流法验证河长制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自动测流数据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系统自动量测的实时流量数据误差较小,误差范围≤±0.05,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以便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精度。
武晓宇[2](2021)在《蓝狐、银狐、貉优质种源数据管理系统研制》文中指出种源数据的保存、管理与利用是动物育种中一项重要而又基础的工作,广泛而全面的品种资源储备是寻找和培育高品质、适应性强、符合人类需求狐、貉种源的基础。国内狐、貉养殖业信息管理多以人工记录、整理等方式为主,需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甚至个别养殖场无数据记录或是信息管理十分混乱,血缘不清、种源退化等现象普遍存在,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受到较大波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畜牧业朝着现代化、规模化方向飞速前进,加强狐、貉养殖业信息化管理,引入准确而高效的数据管理系统是适应养殖业新发展进程所迈出的重要一步。本研究基于大量相关知识积累及对规模化狐、貉养殖场的多次实地调研,结合养殖场内各项基本工作流程进行系统需求与可行性分析,并完成了系统整体功能设计及开发工具的选择,运用B/S架构、Linux操作系统、Java、JS、HTML、CSS编程语言、IntelliJIDEA编程工具、Redis数据库、Solr搜索服务器等最终实现了蓝狐、银狐、貉优质种源数据管理系统的构建。本系统整体结构由基本信息管理、成年公兽管理、成年母兽管理、幼兽管理、个体变动管理、疾病免疫管理、遗传管理、统计分析管理八个模块组成,运行于网络环境中,支持信息实时共享,可规范化保管狐、貉生产中所涉及的相关资料,多模块均具有编辑、删除、搜索、导出等功能。运用所存储数据可实现近交与亲缘系数计算、个体育种值估计、选种与配种计划制定、统计分析、免疫预警等功能。系统还设计了不同的用户角色,操作权限会根据用户角色的不同而不同,进一步提高了系统数据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本系统的应用有利于养殖者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助于管理者作出科学决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我国狐、貉养殖业种源管理工作奠定扎实基础,极大地推动了狐、貉养殖业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进程,有望从根本上解决行业内存在的种源退化严重等问题,有利于实现狐、貉优良品种的改良及培育,促进我国狐、貉养殖业逐步走上健康良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王磊[3](2021)在《高校校园招聘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且校园网的建设也越来越完善。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校园的管理工作当中。其中,校园的信息化招聘服务是高校信息技术管理的重要环节。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同时毕业生的人数也变得越来越多。所以在人员需求单位对毕业生进行招聘工作时会出现招聘时间过长、手续过于复杂、准备材料不充分等问题。如果仍然使用以前的招聘方式不仅会大大降低管理的效率而且不利于毕业生、招聘单位和管理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也不符合当今大量使用信息技术的趋势。因此,研究和开发一个高校校园招聘信息服务系统、实现高校毕业生招聘应聘流程的网络化跟踪,并通过网络搭建起毕业生、高校相关管理人员与人员需求单位的联系渠道,对于提高毕业生招应聘管理效率,减轻管理人员负担极具意义。本文以西南地区某高校毕业生招聘应聘事务管理工作为背景,在分析了国内外校园招聘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后,提出了建设本系统的必要性。作者通过使用UML动态建模技术,并结合该高校校园招聘工作原始业务流程,首先对该高校招聘业务流程再造,然后对整个校园招聘系统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并且对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之后,给出了系统部分操作界面和代码,通过使用黑盒测试技术完成编写测试用例和测试用例实践,并在测试完成后对测试过程中存在缺陷进行了说明。在本文的最后,作者对设计的系统进行了总结,并说明了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对未来系统的适用性进行了展望。
吴春明[4](2020)在《命题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文中研究表明命题是考试的核心环节。每年教育考试部门需要组织大量来自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老师开展各类考试命题工作。命题工作具有考试课程门数多、专业类别多及命题教师多等特点,如何对命题教师的信息进行有效管理成为命题工作的一大难题。调研发现,目前部分省市命题教师的选聘和管理工作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模式进行管理,尚未实现信息化。因此迫切需要一套适用于命题机构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提高命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以解决选聘命题教师等命题相关的系列问题。本文以某单位的命题管理工作流程为背景,首先对选聘命题教师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调研,并根据命题工作的各个环节,例如命题教师信息收集、命题教师选聘、命题教师培训等,提出命题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然后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将系统划分功能模块,对各模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设计和建模;最后应用C/S模式,使用Power Builder进行系统开发,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建立相应数据库和数据库表,完成具有命题教师信息管理、命题教师选聘、命题教师评价以及命题教师培训管理等功能的命题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经过测试,该命题教师信息管理系统较好地实现了对命题教师信息、命题记录和命题评价的实时记录。目前该系统已投入使用,系统的运用为教育考试部门遴选优秀教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提高了工作效率。
李宏伟,王力,胡先智,李博鑫,张晓宇[5](2020)在《基于IPv6校园网测速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实现校园网内端到端的网络测速,解决目前没有较好适应基于IPv6校园网的测速系统问题,采用C/S模式,客户机/服务器端分布于可供选择的目标区域,实现了端到端的测试.测试软件提供FTP下载等多种方式的网络测速方法,并给出当前网络的测速数据;设计了网络质量等级划分标准,根据等级标准评价当前的网络状况;在测速同时,提供了优质资源的本地化下载服务.
陈林会[6](2020)在《基于B/S模式的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在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中,最重要的部门是学校的教务管理部门。各院系的教务系统虽然都是围绕着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作为管理对象,实施一系列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但是不同的学校又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像本文的研究对象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有多个校区,在校学生上万人,学科行业性、应用性较强,与综合类大学的教学管理有较大不同,在学生的排课、选课、实验教学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有必要定制开发一套教务管理系统,以提高本学校的教务管理效率。本文以当前比较流行的Java EE开发平台,以及成熟的MySQL数据库来进行教务管理软件的设计。Java语言也是B/S开发模式下一种高效、具有良好跨平台特性的语言,所开发的软件扩展性较好,非常适合本高校业务部门多、需求变化多的实际。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教务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以用例图的形式,对本教务管理系统涉及的用户角色、功能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对本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如系统的性能、安全性等功能也进行介绍。根据分析,本系统总共可以划分为电子办公、数据中心、系统管理、学籍管理、教学管理、程序管理、个人助理七大功能模块。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设计部分分为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总体设计给出了教务系统的总体架构,以及网络物理部署结构。详细设计是教务系统设计的重点部分,也是本论文的核心。详细设计给出了各功能模块细分功能点的描述,以及部分功能的业务流程图、时序图的设计,并给出了部分代码类、对象的设计。详细设计还包括教务系统数据库设计。教务管理系统的实现与测试。介绍了教务管理系统的部分功能测试实例,以及教务管理系统的具体实现。教务管理系统的成功、稳定实施表明,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务管理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学生数据的获取更加便捷高效,有效促进了学校行政管理与教务、学生管理等管理工作的协调,并为学校各系统的对接与搭建提供了便利,实现了学校各级部门的协同管理,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更加透明、高效。
张伟[7](2020)在《高铁接触网精细化检修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的不断增加,高铁接触网的规模日渐庞大,加之接触网设备众多、组成复杂、运行环境恶劣,导致高铁接触网运营维护的压力逐渐增大。当前的接触网检修管理系统对接触网设备管理较为粗放,自动化程度低,人员操作繁琐,无法准确反映所有接触网设备的真实面貌,无法实现接触网设备检修计划的自动编制及检修执行进度的可视化校核,导致接触网检修效率低,经济性和可靠性得不到保障。精细化的检修管理系统有利于提高接触网检修效率、提高其运营的经济性和可靠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以接触网为核心,以股道为单位,囊括所有接触网设备类型的接触网组织管理模型。以“杆号标准划分、股道单位编组”为原则,研究了接触悬挂、分段绝缘器、绝缘子、避雷器、隔离开关等单股道设备,以及线岔、硬横跨、软横跨等多股道设备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型,进而建立了高铁接触网设备精细化管理模型,实现了接触网设备物有所属,为接触网检修计划的自动编制与精细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奠定了数据基础。(2)研究了一种基于弹性周期区间的高铁接触网检修计划自动编制模型。以《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规定的预防性检修周期为依据,对其检修周期进行弹性拓展,以设备编制状态为决策变量,以超周期惩罚费用与检修路径代价为优化目标,结合多目标规划中的分层序列法思想设计模型的启发式求解算法。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符合工程实际需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实现了检修任务细分,有效加强了高铁接触网检修管理精细化。(3)研究了一种基于时变可靠度状态区间的高铁接触网检修计划自动编制模型。通过对接触网设备进行可靠性建模,考虑设备运行可靠度的时变性,应用以设备状态为中心的视情检修策略,在设备运行可靠度约束之下确定设备检修有效编制区间、运行极限状态、役龄回退等编制基础,以设备运行可靠度最大与检修路径代价最小为优化目标,并设计了相应的启发式求解算法。算例结果分析表明,该模型可解决因设备运行可靠度时变造成的“检修过剩”与“检修不足”,更加符合检修工作要求,提高了检修质量与效益,进一步促进了高铁接触网检修管理精细化。(4)在前述基础上进行高铁接触网精细化检修管理系统的开发。系统基于B/S与C/S架构相结合的方式,分别确立了IIS+ASP.NET+SQL Server的网站开发环境配置和基于Visual LISP语言的Auto CAD二次开发技术,依据高铁接触网精细化管理模型对系统数据库结构进行设计优化,建立单元化、关系型接触网设备云数据库,最后运用模块设计思路,确立系统具体结构模块,细划模块功能,实现高铁接触网精细化检修管理系统的开发。
翟源伟[8](2020)在《基于物联网的机房监控及预警平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对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数据中心机房的监测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数据中心机房内存放着各类维持网络稳定连接、保证全校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网络设备、服务器以及数据存储设备。当机房环境参数超出设备正常工作的阈值时,将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性能的稳定性。一旦设备发生故障,将会直接影响各类信息系统的平稳运行和网络的正常连接,可能会导致各单位业务运转的停滞。因此加强对数据中心机房环境的监控,建立环境异常预警机制,对保障网络设备的安全和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结合物联网技术,并根据某高校数据中心机房的实际需求,设计并实现了机房监控及预警平台。该平台由机房数据采集终端和机房监控终端两部分组成。其中机房数据采集终端部署在机房现场,使用树莓派作为主控单元,通过连接各类传感器和通信模块实现环境参数的采集和上传。当发现机房环境异常时,使用通信模块向机房工作人员发送报警短信。此外为防止机房图像泄露,使用基于混沌体系的数字图像加密算法来对机房图像进行加密。机房监控终端部署在服务器端,用于实现各类业务逻辑,主要分为Web应用、主程序服务和数据库服务。Web应用面向工作人员提供可视化服务,主程序服务实现对采集端上传数据的运算和分析,数据库服务用于实现各类数据的存储和查询。对于机房环境预测,本论文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组合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该组合预测模型通过BP神经网络将LSTM和Prophet两个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非线性组合,从而得到最终的预测值。使用了机房温度数据和三组不同领域的公开数据集对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和均方根误差两个评价指标相对于其他模型最优。因此本论文提出组合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和较高的预测精度,是一个有效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提前预知机房环境异常,并及时进行预警,可以有效的保障机房中各类设备的平稳运行,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孟珈霈[9](2020)在《抗震支吊架智能监测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抗震支吊架作为管道的支撑构件,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时监测抗震支吊架的工作状态,并及时反馈其损伤情况对结构整体的安全性和可靠度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外对于支吊架的监测系统研究却少之又少。故本文在充分调研了土木主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开发和设计了针对抗震支吊架的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子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数据存储与管理子系统,以及数据分析与评估子系统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研发了一种低功耗、高灵敏度的无线加速度传感器。使用模块集成技术,将采集单元模块、微处理单元模块、无线收发模块及能量单元模块进行集成,完成了无线加速度传感器感知节点的制作。并通过与市场已推广使用的加速度传感器的性能对比测试,验证了所研发传感器的高精准度和高灵敏度。建立了松动螺栓的单自由度非线性简化模型,并通过多尺度方法从理论上阐释了螺栓松动状态下的非线性能量调制现象。基于此,构建了四种抗震支吊架的损伤预警指标: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特征频率预警指标、基于小波包分析的截断能量预警指标、基于第一阶IMF的非线性高频能量预警指标以及基于Hilbert边际谱的特征能量预警指标,其中,后两种预警指标是在时序多相关-希尔伯特黄变换和相关性阈值处理的基础上提出的。之后对四个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证明了四种预警指标对于定量判断螺栓松动程度的有效性和规律的相似性。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本文还建立了多指标、分级安全预警体系,通过划分各种预警指标的黄色和红色预警阈值来监测和预警抗震支吊架的实时工作状态。最后通过实地工程应用验证了该预警体系及系统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设计和开发了云平台终端软件。该软件可远程接收存储网关传来的传感器数据,并通过智能算法分析对应的预警指标值,判断预警信号是否发出。另外,用户还可以随时查看数据库中存储的历史数据和抗震支吊架的状态统计情况等信息,方便用户及时管理。
吴婷婷[10](2020)在《基于PHP的站群内容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网站开发技术的飞速发展,内容管理系统作为一个方便用户建设、管理、维护网站和信息内容的平台,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网站数量的增多、散乱的分布方式和数字化信息的大量增长,让人们不得不重视网站管理维护不便、资源浪费等问题。站群内容管理系统就提供了一个既能统一管理网站与内容,实现资源的整合与信息共享,又能对网站进行分级管理与维护的技术架构。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站群内容管理系统。本文详细介绍了站群内容管理系统发展与应用的背景以及应用的意义,在研究前期查阅了大量的研究论文与期刊,了解了内容管理系统和站群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还学习了相关的网站开发技术,例如PHP技术、前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接着研究了目前常见的站群内容管理系统的功能和使用,通过搭建使用这些系统,并进行功能、成本等方面的对比分析,选定了开源的基于PHP的站群内容管理系统作为优化对象。最后,在明确优化目标的基础上,针对系统的功能与不足,选择合适的优化方案完成系统功能的优化:利用CKEditor开源富文本编辑器,解决了大多数CMS系统都存在的Word图片自动粘贴上传的问题;采用QRCode.js与模板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页面分享二维码的功能,令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得到更便捷易用的体验。此外,本文还将优化后的站群内容管理系统应用于校内的竞赛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上,按照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的软件开发流程,设计并实现一个由主站和多个子站构成的竞赛信息门户网站,从而在实践中掌握系统优化后在多站点管理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情况。本文研究优化后的站群内容管理系统,有利于提高信息和数据的利用率,降低网站建设、维护的复杂度和成本,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功能完善、易用性高的网站建设平台。
二、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校园管理信息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校园管理信息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黄土高原干旱区关川河“河长制”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河道管理和信息化系统在河道管理中的应用 |
1.2.2 河长制研究进展 |
1.2.3 网格化研究及其在河道管理中的应用 |
1.2.4 河长制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标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2.2 水文水资源及河道管理情况 |
2.2.1 径流量 |
2.2.2 水文站布设 |
2.3 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概况 |
2.3.1 涉河建筑物管理 |
2.3.2 河道采砂管理 |
2.4 流域内供水设施概况 |
2.4.1 城镇供水设施 |
2.4.2 灌区灌溉设施 |
2.5 流域内水污染概况 |
第三章 河道多级单元网格划分 |
3.1 关川河多级网格划分 |
3.2 关川河多级网格划分依据和规范 |
3.3 关川河多级网格划分原则 |
3.4 关川河多级网格划分方法 |
3.5 关川河多级网格划分结果 |
3.5.1 一级网格 |
3.5.2 二级网格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河长制”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
4.1 系统建设的需求分析 |
4.1.1 河长制管理业务需求分析 |
4.1.2 网格化管理业务需求分析 |
4.1.3 河道管理业务需求分析 |
4.1.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4.2 系统设计原则 |
4.3 系统架构设计 |
4.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4.3.2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
4.3.3 开发平台和运行环境 |
4.4 系统建设中相关核心技术 |
4.4.1 Web端相关技术 |
4.4.2 客户端相关技术 |
4.4.3 数据库技术 |
4.5 功能模块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河长制”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
5.1 用户登录界面和系统主界面 |
5.2 用户管理和后台管理 |
5.2.1 用户管理 |
5.2.2 后台管理 |
5.3 水文水资源模块 |
5.3.1 水文站点设置 |
5.3.2 实时流量动态监测 |
5.3.3 径流量 |
5.3.4 流量管理子系统 |
5.4 水质模块 |
5.5 岸线网格管理模块 |
5.5.1 涉河建筑物管理 |
5.5.2 排污口管理 |
5.6 视频监控模块 |
5.6.1 视频监控设施布设 |
5.6.2 无人机巡河视频 |
5.6.3 视频监控子系统 |
5.7 数据查询和通知公告 |
5.8 实现手机端登录 |
5.9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河长制”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测试分析 |
6.1 系统中实时流量数据的实现 |
6.1.1 监测断面的选择 |
6.1.2 实时流量监测方式的确定 |
6.1.3 实时流量数据的传输与反馈 |
6.1.4 实时流量数据的体现 |
6.2 流速仪测流 |
6.2.1 监测断面的选择 |
6.2.2 流速仪测流 |
6.3 系统中实时流量数据与流速仪测流数据的误差分析 |
6.4 系统应用的普适性和可行性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代码)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 |
导师简介 |
(2)蓝狐、银狐、貉优质种源数据管理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国内外狐、貉养殖业现状 |
1.2 国内狐、貉繁育概况 |
1.2.1 狐、貉选种标准 |
1.2.2 狐、貉选种方法 |
1.2.3 狐、貉选配方法 |
1.2.4 我国狐、貉繁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1.3 计算机技术在国内外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应用 |
1.3.1 计算机技术在国外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应用 |
1.3.2 计算机技术在国内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应用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蓝狐、银狐、貉优质种源数据管理系统构建基础 |
2.1 系统开发环境 |
2.1.1 硬件环境 |
2.1.2 软件环境 |
2.2 系统体系结构 |
2.2.1 C/S结构 |
2.2.2 B/S结构 |
2.2.3 C/S结构和B/S结构比较 |
2.2.4 体系结构选择 |
2.3 系统开发工具 |
2.3.1 编程工具 |
2.3.2 编程语言 |
2.3.3 Web服务器 |
2.3.4 系统数据存储与搜索 |
2.4 系统总体架构 |
2.5 系统需求分析 |
3 蓝狐、银狐、貉优质种源数据管理系统设计 |
3.1 系统整体设计 |
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3.2.1 基本信息管理子系统 |
3.2.2 成年母兽、成年公兽、幼兽管理子系统 |
3.2.3 个体变动管理子系统 |
3.2.4 疾病免疫管理子系统 |
3.2.5 遗传管理子系统 |
3.2.6 统计分析管理子系统 |
3.3 系统其他功能设计 |
3.3.1 系统用户角色 |
3.3.2 系统用户中心 |
4 蓝狐、银狐、貉优质种源数据管理系统的实现 |
4.1 系统登录界面 |
4.2 系统主界面 |
4.3 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
4.4 成年母兽、成年公兽、幼兽管理模块 |
4.5 个体变动管理模块 |
4.6 疾病免疫管理模块 |
4.7 遗传管理模块 |
4.8 统计分析管理模块 |
4.9 用户中心 |
5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
(3)高校校园招聘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概述 |
1.2 国内外研究背景和发展现状 |
1.3 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 |
1.4 研究的内容和主要工作 |
1.5 整体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 |
2.1 .NET框架 |
2.2 ASP.NET |
2.3 ADO.NET |
2.4 SQL Server |
2.5 B/S(Browser/Server)结构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总体目标及一般需求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2.1 系统业务需求 |
3.2.2 业务流程分解与再造 |
3.3 角色与业务功能分析 |
3.3.1 角色分析 |
3.3.2 业务功能分析 |
3.4 系统用例分析 |
3.5 系统用例模型 |
3.6 非功能需求 |
3.6.1 环境需求 |
3.6.2 性能需求 |
3.6.3 安全需求 |
3.7 可行性研究 |
3.7.1 技术可行性 |
3.7.2 经济可行性 |
3.7.3 社会可行性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角色的设计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2.1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2.2 系统建模 |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3.1 主要实体属性图 |
4.3.2 数据库的表结构 |
4.4 系统安全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系统前端主界面 |
5.2 管理员后台登录 |
5.3 管理员系统管理 |
5.4 职位类别管理 |
5.5 专业信息管理 |
5.6 毕业生用户管理 |
5.7 毕业生简历管理 |
5.8 毕业生求职管理 |
5.9 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管理 |
5.10 系统安全实现 |
5.11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阶段 |
6.1.1 单元测试 |
6.1.2 集成测试 |
6.1.3 系统测试 |
6.2 测试方法 |
6.3 测试用例 |
6.4 测试结果 |
6.5 测试缺陷说明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总结 |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命题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命题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 |
2.1 开发技术分析 |
2.1.1 系统架构技术介绍 |
2.1.2 SQL Server2012 数据库简介 |
2.1.3 Power Builder技术介绍 |
2.2 命题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2.3 命题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性能需求分析 |
2.4 命题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研发的可行性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命题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
3.1 命题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
3.1.1 命题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架构设计 |
3.1.2 命题管理业务流程 |
3.2 命题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详细设计 |
3.2.1 命题教师信息管理 |
3.2.2 教师培训管理 |
3.2.3 大纲编写管理 |
3.2.4 教师遴选管理 |
3.2.5 命题质量分析管理 |
3.3 命题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3.3.1 数据库模型设计 |
3.3.2 数据表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命题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 |
4.1 教师信息管理 |
4.1.1 教师信息的录入 |
4.1.2 教师信息修改 |
4.1.3 教师信息查询 |
4.2 教师选聘 |
4.2.1 命题任务管理 |
4.2.2 教师遴选 |
4.2.3 命题角色设置 |
4.2.4 工作结果录入 |
4.2.5 教师工作查询 |
4.3 教师培训 |
4.3.1 培训项目和任务管理 |
4.3.2 培训人员选择 |
4.3.3 培训信息查询 |
4.3.4 培训统计表 |
4.4 大纲编写与质量分析 |
4.4.1 大纲编写 |
4.4.2 质量分析 |
4.5 系统功能测试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5)基于IPv6校园网测速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需求分析 |
1.1 系统设计目标 |
1.2 可行性分析 |
1)经济可行性. |
2)技术可行性. |
3)运行可行性. |
1.3 系统功能及测试设备需求 |
1)用户终端设备. |
2)校园网接入速率测试系统. |
3)客户端软件 |
2 详细设计与实现 |
2.1 技术平台 |
2.2 设计过程 |
2.3 测速原理 |
2.4 测速步骤及功能实现 |
2.5 服务器记录及统计模块设计 |
结 语 |
(6)基于B/S模式的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简介 |
2.1 C/S模式和B/S模式 |
2.2 系统开发环境的选择 |
2.3 系统数据库环境的选择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需求分析 |
3.1 业务现状分析 |
3.1.1 学校教务管理现状分析 |
3.1.2 业务问题分析 |
3.2 用户分析 |
3.3 系统功能需求 |
3.3.1 电子办公功能 |
3.3.2 学籍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3.3.3 教学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3.3.4 程序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3.3.5 个人助理功能需求分析 |
3.4 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系统开发模式 |
4.3 系统总体设计 |
4.4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4.4.1 电子办公功能结构设计 |
4.4.2 学籍管理功能结构设计 |
4.4.3 教务管理功能结构设计 |
4.4.4 程序管理功能结构设计 |
4.4.5 个人助理功能结构设计 |
4.5 业务流程设计 |
4.6 系统网络拓扑设计 |
4.7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7.1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4.7.2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
4.8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
4.8.1 通知公告处理功能详细设计 |
4.8.2 成绩管理功能详细设计 |
4.8.3 教务管理处理功能详细设计 |
4.8.4 学籍管理功能详细设计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教务系统首页 |
5.2 电子办公功能的实现 |
5.3 学籍管理功能的实现 |
5.4 教学管理功能的实现 |
5.5 程序管理功能的实现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方法 |
6.2 测试环境及工具 |
6.3 系统功能测试 |
6.3.1 测试用例设计 |
6.3.2 功能测试结果 |
6.4 系统性能测试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高铁接触网精细化检修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高铁接触网检修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
1.3 高铁接触网检修编制策略及应用研究现状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高铁接触网设备精细化管理模型的研究 |
2.1 接触网系统的组成 |
2.2 高铁接触网设备组织管理模型 |
2.2.1 接触网设备宏观组织管理模型 |
2.2.2 接触网设备微观组织管理模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弹性周期区间的高铁接触网检修计划自动编制方法 |
3.1 建模基础 |
3.1.1 建模要素 |
3.1.2 问题描述 |
3.1.3 前提及假设 |
3.2 模型构建 |
3.2.1 参数及变量说明 |
3.2.2 目标函数 |
3.2.3 约束条件 |
3.3 模型求解策略 |
3.3.1 求解算法设计 |
3.3.2 算法步骤及流程 |
3.4 算例分析 |
3.4.1 算例设计 |
3.4.2 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时变可靠度状态区间的高铁接触网检修计划自动编制方法 |
4.1 基于时变可靠度的接触网设备建模 |
4.1.1 时变可靠度 |
4.1.2 基于时变可靠度的检修决策模型 |
4.2 建模基础 |
4.2.1 问题描述 |
4.2.2 接触网设备可靠性模型 |
4.2.3 检修役龄回退 |
4.2.4 设备极限状态 |
4.2.5 设备检修有效编制区间 |
4.2.6 前提及假设 |
4.3 接触网状态检修编制模型构建 |
4.3.1 参数及变量说明 |
4.3.2 目标函数 |
4.3.3 约束条件 |
4.4 模型求解策略 |
4.4.1 求解算法设计 |
4.4.2 算法步骤及流程 |
4.5 算例分析 |
4.5.1 算例设计 |
4.5.2 结果分析与对比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铁接触网精细化检修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 |
5.1 系统需求分析 |
5.1.1 目标用户分析 |
5.1.2 功能需求分析 |
5.2 系统开发架构设计 |
5.2.1 系统整体架构 |
5.2.2 系统开发架构 |
5.3 系统具体模块设计 |
5.3.1 网站主系统 |
5.3.2 检修沙盘辅助管理系统 |
5.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4.1 数据库概念设计 |
5.4.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5.5 网站主系统实现 |
5.5.1 系统管理模块 |
5.5.2 检修管理模块 |
5.5.3 设备数量统计模块 |
5.5.4 检修情况统计模块 |
5.5.5 数据报表生成模块 |
5.6 检修沙盘辅助管理系统实现 |
5.6.1 系统设置模块 |
5.6.2 线条状设备模块 |
5.6.3 点状单项设备模块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基于物联网的机房监控及预警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1 机房监控 |
1.2.2 系统架构 |
1.2.3 传感器技术 |
1.2.4 通信技术 |
1.2.5 机房环境预测分析 |
1.3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1.3.1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本课题创新点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机房监控及预警平台数据采集端设计 |
2.1 监控对象 |
2.2 机房数据采集终端设计 |
2.2.1 主控设备 |
2.2.2 温湿度传感器 |
2.2.3 摄像头模块 |
2.2.4 水浸传感器 |
2.2.5 数据通信模块 |
2.2.6 图像加密 |
2.2.7 跨网段通信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机房监控终端设计 |
3.1 功能需求 |
3.2 机房监控终端设计 |
3.2.1 数据库设计 |
3.2.2 主程序服务设计 |
3.2.3 web应用 |
3.3 监控终端运行界面展示 |
3.3.1 登录界面及修改密码界面 |
3.3.2 平台主页面 |
3.3.3 温、湿度页面 |
3.3.4 机房图像页面 |
3.3.5 报警记录页面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机房环境预测算法研究 |
4.1 时间序列定义 |
4.2 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
4.2.1 ARIMA模型 |
4.2.2 LSTM网络模型 |
4.2.3 Prophet模型 |
4.2.4 LSTM-Prophet组合模型 |
4.3 实验与结果分析 |
4.3.1 实验环境与数据来源 |
4.3.2 ARIMA模型 |
4.3.3 LSTM网络模型 |
4.3.4 Prophet网络模型 |
4.3.5 LSTM-Prophet组合模型 |
4.3.6 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9)抗震支吊架智能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抗震支吊架简介 |
1.2.1 抗震支吊架组件构成 |
1.2.2 抗震支吊架作用与工作原理 |
1.3 抗震支吊架智能监测系统概述 |
1.3.1 监测系统设计准则 |
1.3.2 监测系统组成 |
1.4 国内外研究历史 |
1.4.1 无线传感器技术研究历史 |
1.4.2 损伤诊断算法研究历史 |
1.4.3 抗震支吊架监测系统研究历史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无线加速度传感器的开发 |
2.1 无线传感器的节点组成及集成技术 |
2.1.1 检测单元 |
2.1.2 微处理单元 |
2.1.3 无线收发单元 |
2.1.4 能量单元 |
2.2 无线传感器数据采集软件 |
2.3 无线加速度传感器性能测试 |
2.3.1 动态性能实验 |
2.3.2 能耗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抗震支吊架智能算法及安全预警体系的建立 |
3.1 抗震支吊架损伤形式 |
3.2 螺栓非线性振动模型的建立与共振分析 |
3.3 抗震支吊架预警指标的构建 |
3.3.1 基于FFT的特征频率预警指标 |
3.3.2 基于WP的截断能量预警指标 |
3.3.3 基于MCTS-HHT的能量预警指标 |
3.4 抗震支吊架预警指标实验研究 |
3.4.1 实验装置及步骤 |
3.4.2 实验分析结果 |
3.5 抗震支吊架安全预警方法 |
3.5.1 安全预警体系的建立 |
3.5.2 安全预警阈值的设定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云平台的设计和开发 |
4.1 云平台开发方法 |
4.2 网络结构设计 |
4.3 技术框架设计 |
4.4 软件界面模块设计 |
4.5 移动端APP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抗震支吊架智能监测系统应用案例 |
5.1 工程概况 |
5.2 智能监测系统构建 |
5.3 抗震支吊架状态评估 |
5.3.1 抗震支吊架正常工作状态 |
5.3.2 抗震支吊架黄色预警状态 |
5.3.3 抗震支吊架红色预警状态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6.2 创新点展示 |
6.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10)基于PHP的站群内容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网站开发与管理的发展历程 |
1.2.2 国内外内容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创新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相关技术介绍 |
2.1 内容管理系统概述 |
2.1.1 内容管理系统的概念 |
2.1.2 内容管理系统的发展 |
2.2 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
2.2.1 站群和站群管理系统的概念 |
2.2.2 站群内容管理系统的优势 |
2.3 B/S开发模式介绍 |
2.3.1 B/S模式工作机制 |
2.3.2 B/S模式的优点 |
2.4 PHP简介 |
2.4.1 PHP特性 |
2.4.2 PHP框架 |
2.5 AJAX技术介绍 |
2.6 数据库技术介绍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站群内容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
3.1 常见站群内容管理系统的研究与探索 |
3.1.1 PHP168开源平台 |
3.1.2 博达站群系统 |
3.1.3 JEECMS |
3.1.4 迅睿CMS和POSCMS |
3.1.5 WordPress系统 |
3.2 站群内容管理系统的对比与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站群内容管理系统的优化 |
4.1 优化目标 |
4.2 系统优化需求分析 |
4.2.1 系统优化的功能需求 |
4.2.2 系统优化的非功能需求 |
4.3 系统优化的实现 |
4.3.1 Word图文导入功能的优化 |
4.3.2 页面分享二维码的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竞赛信息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5.1 需求分析 |
5.1.1 需求概述 |
5.1.2 系统功能需求 |
5.1.3 系统非功能需求 |
5.1.4 系统可行性分析 |
5.2 系统设计 |
5.2.1 系统架构设计 |
5.2.2 系统功能设计 |
5.2.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3 系统实现 |
5.3.1 用户权限管理模块 |
5.3.2 内容管理模块 |
5.3.3 信息发布模块 |
5.3.4 站群管理模块 |
5.3.5 系统设置模块 |
5.3.6 信息展示模块 |
5.4 系统测试 |
5.4.1 系统功能测试 |
5.4.2 系统性能测试 |
5.4.3 兼容性测试 |
5.4.4 安全性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校园管理信息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黄土高原干旱区关川河“河长制”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D]. 武雪.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9)
- [2]蓝狐、银狐、貉优质种源数据管理系统研制[D]. 武晓宇.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8)
- [3]高校校园招聘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D]. 王磊.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命题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D]. 吴春明. 广西大学, 2020(07)
- [5]基于IPv6校园网测速系统设计与实现[J]. 李宏伟,王力,胡先智,李博鑫,张晓宇.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20(S1)
- [6]基于B/S模式的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林会.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7]高铁接触网精细化检修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 张伟.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6)
- [8]基于物联网的机房监控及预警平台[D]. 翟源伟.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9]抗震支吊架智能监测系统研究[D]. 孟珈霈. 东南大学, 2020(01)
- [10]基于PHP的站群内容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D]. 吴婷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