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子弹击伤犬后肢心肌组织结构变化

高速子弹击伤犬后肢心肌组织结构变化

一、犬后肢高速枪弹伤心肌组织结构的改变(论文文献综述)

赵欣[1](2013)在《猪下肢软组织枪弹伤致肺远达效应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随着军事科技水平的发展,子弹致伤力的大幅度提升,导致四肢枪弹伤在战伤的比率逐渐增高。枪弹对机体的损伤,除枪弹导致的直接弹道损伤外,与原发伤相隔较远的远隔器官也会发生损伤,即远达效应。研究认为,枪弹伤所引发的远达效应主要是由机体应激反应所致[1]。近年来,虽然国内外学者对远达效应的致伤机制已有部分研究报道,但对远隔脏器出现的损伤及其病情进展变化的特点研究较少,尤其是对枪弹伤所致远隔脏器损伤早期的影像学表现以及影响这些表现的主要因素尚未见系统报道。该实验在本课题组既往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观察猪下肢软组织枪弹贯通伤诱发的生理生化变化及肺损伤早期病理学的变化特点;观察枪击前给予抗损伤药物防护(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维生素C2.0g、地塞米松2.0mg、安络血10mg)后,对猪下肢软组织枪弹贯通伤所致远隔脏器肺损伤的防护效果,为今后筛选预防和早期诊断肢体枪弹伤对肺远达效应损伤的有效指标。本研究拟采用64排螺旋CT,分析猪下肢软组织枪弹贯通伤致肺远达效应损伤早期影像学的改变及其特点;动态检测枪击前以及枪击后不同时间点血浆内皮素(ET)及皮质醇(COR)水平的变化,明确这些指标变化与枪击损伤之间的关系,以期发现远达损伤的发生机理,为有效监测、预防和减轻下肢软组织枪弹贯通伤致肺远达损伤提供可靠实验依据。目的:明确猪下肢软组织枪弹贯通伤所致肺远达效应的影像学、病理学及生物化学表现特点,探讨肺远达效应的特点及其发生机制;观察抗损伤药物对猪下肢软组织枪弹贯通伤所致肺远达效应的防护效果,为下肢软组织枪弹贯通伤损伤的早期影像学诊断及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一猪下肢软组织枪弹伤致肺的远达效应研究健康平原猪12只,雌雄不限,9~12月,45~55kg,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自制木质固定架。实验猪仰卧,将其四肢固定在固定架两侧。复制下肢软组织枪弹贯通伤动物模型,采用国产81-1式半自动步枪,子弹直径为7.62mm,采用美国GE LightSpeed VCT(64排螺旋VCT),动物麻醉成功后,在致伤前,先行胸部VCT扫描及耳缘静脉抽取静脉血,作为自身对照用的伤前影像及生化资料。从一侧下肢上段(股动脉前方1.0cm处)肌肉组织丰富处,避开骨骼和大血管,由内向外50cm近距离射击致软组织贯通伤,保证子弹着点准确,对侧衬以自制子弹阻尼装置。致伤后不清创,立即包扎止血,分别于枪击后5min、10min及25min各时间点行胸部VCT扫描及耳缘静脉血采集,进行血浆ET及COR检测。上述操作结束后,用10%氯化钾10mg心内注射处死动物,即刻开胸,剪断大血管放血,完整取出全肺,一部分肺标本在中性福尔马林中固定,一部分肺标本参照影像学显示的病变区取材,进行病理检查。实验二猪下肢软组织枪弹伤致肺远达效应的防护研究健康平原猪24只,雌雄不限,8~12月,40~55kg。动物来源、致伤武器、麻醉及致伤方法均同实验一。实验的动物随机分为药物防护组与实验组,每组12只。药物防护组枪击前3天给予抗损伤药物(每天静脉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维生素C2.0g、地塞米松2.0mg、安络血10mg)。实验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致伤前,所有动物先行胸部VCT扫描及抽取耳缘静脉血,作为自身对照用的伤前影像及生化资料。分别于致伤后5min,10min,25min及60min行胸部VCT扫描及耳缘静脉血采集,进行血浆ET及COR检测。上述操作结束后,方法同实验一,处死动物并进行相关病理检查。结果:1.猪下肢软组织枪弹伤可致肺脏远达效应损伤,在VCT图像上表现为双肺出现不同程度的条索状、斑片状及大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密度欠均匀,周边肺野显示透光度减低,部分肺段出现实变改变。肺间质可见渗出,肺实质亦见炎性渗出,细支气管炎症改变。所有动物均无血气胸表现。2.枪击后猪肺脏大体标本肉眼均可见肺表面大小程度不同的斑片状出血,边界清晰,呈暗红色或鲜红色,未见明显脏层胸膜和肺实质破裂。给予抗损伤药物的防护组猪肺脏大体标本肉眼仅见少量散在红色出血点。光镜下可见猪肺组织弥漫性出血,肺泡腔扩张、肺泡腔内充满红细胞,肺泡间隔增厚,呈蜂窝状改变,血管明显扩张、充血,肺间质出血、水肿,小叶出血、实变,支气管粘膜组织内可见炎细胞浸润。药物防护组镜下可见猪肺组织内少量出血,仅在少量肺泡腔内查见散在红细胞,肺泡间隔稍增厚,其内伴有少量炎性渗出及少量炎细胞浸润,血管轻度扩张。3.血浆ET及COR水平在枪击后呈明显上升趋势,枪击后各时间点均较枪击前升高,以枪击后10min最为显着(P<0.05)。而药物防护组枪击后血浆ET及COR水平较枪击前均有所增高,但ET无统计学差异(P>0.05),COR在枪击后10min较枪击前增高,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未防护组(实验组)相比较,增高的程度不显着。结论:1.猪下肢软组织枪弹伤可致肺远达效应损伤,早期即可通过胸部VCT发现其影像学改变,病理组织学观察也证实肺部间接损伤的存在,而且影像学的表现与病理改变伤情一致。2.病理学观察及生化研究提示应激反应参与了远达效应致肺损伤的形成过程。3.枪击前给予抗损伤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猪下肢软组织枪弹贯通伤致肺远达效应的损伤。

张彦旭[2](2011)在《猪后肢枪弹伤所致心肺远达效应的VCT表现与应激反应关系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高速投射物可以导致弹道以外远隔部位脏器的损伤,这种间接损伤在时间上包括瞬时损伤和继发损伤,主要是由枪弹伤的远达效应和机体的应激反应所致。尽管这种间接损伤的致伤机制及其影像学表现已有很多研究,但不同程度的枪弹伤伤情下的远隔脏器损伤程度是否一致;远隔脏器间接伤进展变化的时间特点及损伤早期致伤因素的分析,以及枪弹伤后心脏功能及形态学的影像学变化,还少见报道。由于研究显示计算机容积成像(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y,VCT)可以准确的反应肢体枪弹伤所致的肺间接伤的病理学特点,以及VCT对于心脏功能及形态的扫描与评价优势[4, 5],本研究通过制作不同伤情的猪后肢枪弹伤模型,利用VCT进行致伤早期多时间点的心肺间接伤形态学观察,并结合机体炎症反应指标(体温、白细胞总数、白介素-6)及血管活性物质(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进行分析,为阐明火器伤远隔脏器损伤的发生和演变规律提供实验依据。目的通过研究猪下肢不同伤情枪弹贯通伤,所致肺间接损伤致伤前后不同时间点VCT表现规律,以及心脏冠脉损伤的特点。结合测定炎症反应指标(体温、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白介素-6)与血管活性物质(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探讨下肢枪弹伤所致心肺间接伤的致伤机制,为平战时肢体枪弹伤伤病员的早期全面救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4只平原猪,雌性, 5-7个月,35-45kg,在有效固定情况下,采用国产81-1式半自动步枪,7.62mm子弹,根据伤情程度将实验猪分为轻伤组(M):软组织贯通伤,不伤及大血管及股骨;重伤组(S):伤及大血管,造成股骨骨折。两组分别于动物致伤前和致伤后瞬时、10min、40min、6h行胸部增强扫描,M组扫描肺脏同时进行心脏冠状动脉VCT扫描,层厚0.625mm,层距0.625mm,电压120kV,电流450-550mA,按估算法,标准算法分别进行轴位图像重建,重建层厚5mm,层间距0mm,测量时显示的窗位40HU,窗宽350HU;以层厚5mm,层间距0mm进行冠状位重建。分别于枪击前及枪击后瞬时、5min、10min、40min、6h取猪耳缘静脉血,按照实验设计需要进行白细胞总数、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血管紧张素Ⅰ(AngiotensinⅠ,AngⅠ)及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检测,及VCT扫描,静脉采血结束后,处死动物,即刻开胸,留取心肺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1、结果显示枪击瞬时S组的VCT异常征象的频数均较M组多。创伤瞬时,实验猪的肺间接伤主要表现为肺实质的渗出、实变、出血和肺间质渗出,伤后10 min可见胸腔积液、细支气管炎,并且上述肺实质变化除实变外,均较创伤瞬时加重;其中肺间质渗出、细支气管炎的发生较瞬时显着增加(P<0.05),但S和M组间未见显着性差异;S组较M组的胸腔积液发生率显着增加(P<0.05)。伤后40min,各种肺间接伤均有发展加重,其中细支气管炎的发生率,S组较M组显着升高(P<0.05)。伤后6h,肺实质和肺间质的损伤进一步加重,S组在渗出、实变、胸腔积液和肺间质渗出的发生率高于M组(P<0.05)。2、实验猪直肠温度在枪击伤后40min内变化不明显,但伤后6h的体温较枪击前上升1℃,M组和S组直肠温度变化趋势一致,但未见组间差异。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在枪击后呈下降趋势,但M组的枪击后各时间点的白细胞总数与枪击前比未见显着性差异,S组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在枪击后6h较枪击前显着下降(P<0.05)。枪击后各时间点S组和M组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无统计学差异。IL-6水平在枪击后呈上升趋势,S组和M组在枪击后10min后的各时间点IL-6水平均较枪击前显着上升(P<0.05)。此外,S组的IL-6水平在枪击后40min和6h较M组上升显着(P<0.05)。3、M组和S组中均存在IL-6水平变化与肺间接伤损伤程度发展有共同趋势的现象。伤后10 min,随着IL-6水平上升,不同伤情的两组动物肺部间接伤的程度也呈明显上升趋势。伤后40min,6h ,渗出、实变和细支气管炎的发展保持和IL-6水平一样的上升趋势,出血和肺间质渗出发展范围变化不明显。4、M组中在枪击后双侧冠状动脉直径减小,10min时所测量直径最小,利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统计P﹥0.05。冠状动脉直径的变化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变化趋势与生化指标各个时间点的变化基本一致。5、M组中血管紧张素Ⅰ在枪击前的水平与其他4个时间点比较发生显着变化(P<0.05),伤后40min与伤后5min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合折线图考虑在伤后40min AngⅠ已逐渐接近枪前水平;AngⅡ:枪击前与枪击后10min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的枪击前水平与枪击瞬时、伤后5min和伤后10min之间变化明显,伤后40min与枪击瞬时、伤后5min和伤后10min之间有变化(P<0.05),结合折线图考虑在伤后40min内皮素已基本恢复枪前水平。结论1、猪后肢轻度和重度枪弹伤贯通伤所致的瞬时远隔脏器肺损伤与枪弹伤伤情程度一致。2、枪击猪后肢后,远隔脏器肺部损伤逐渐加重,发展趋势与机体应激性炎症指标变化趋势相一致。3、枪击猪后肢所致的软组织贯通伤(轻度伤)瞬间,在应激反应及冲击波的血流扰动影响下,可导致血管内皮受损,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4、猪后肢枪弹软组织贯通伤(轻度伤)后所致的远隔心脏冠状动脉的内径最小的时间点与AngⅡ及ET浓度最高值的时间点基本一致,在远达效应对冠脉的影响中,AngⅡ及ET起了重要作用。5、VCT在心脏冠状动脉扫描时对呼吸频率及心率要求较严格,心脏远达效应损伤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256排CT、320排CT及心脏双源CT的使用,在后期实验的不断补充及改进中,我们预计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鄢兰元[3](2010)在《人下颌骨枪弹伤有限元仿真及致伤生物力学变化初步研究》文中提出无论战时或平时,颌面部火器伤研究始终是颌面部创伤研究中的重点问题。枪弹伤损伤过程的动态研究及生物力学分析一直是火器伤研究中的难点,由于以往对于枪弹伤损伤过程的研究大多是以尸体、动物或人工材料模型实验为主,难以精确分析枪弹伤的动态损伤过程并进行相关生物力学分析。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是当今工程分析中获得最广泛应用的数值计算方法,由于其通用性和有效性,并伴随着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作(CAM)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实验建立几何外形高度相似的人下颌骨枪弹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Mimics、LS-DYNA软件动态仿真人下颌骨枪弹伤致伤过程,探讨有限元法在颌面部火器伤动态模拟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下颌骨数据通过MIMICS软件进行三维实体重建,建立人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LS-DYNA软件中模拟7.62mm弹丸以不同入射角度致伤下颌骨过程,分析致伤过程中下颌骨生物力学参数变化。结果:1.建立人下颌骨枪弹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的人下颌骨枪弹伤三维有限元模型与实体标本几何形态一致,可以旋转、缩放、切割,便于多角度观察。共包括30497个单元(其中四面体:5927个,五面体:78个,六面体:23480个),164613个节点,成功模拟不同入射角度7.62mm弹丸下颌骨的致伤过程;2.同一射击条件下下颌骨枪弹伤模型出口面积大于入口面积;3.子弹以90度、67.5度入射下颌角时下颌骨的最大应力位于非撞击侧的下颌角内侧面,而子弹以45度入射下颌角时下颌骨的最大应力位于撞击侧的下颌角外侧面;4.下颌骨损伤过程中应力主要集中在下颌角、下颌骨体部、颏部,髁状突颈部。结论:有限元仿真可动态模拟人下颌骨弹丸致伤过程,人下颌骨枪弹伤的生物力学特点是应力波造成各部分应力改变会在下颌角、下颌骨体部、颏部、髁状突颈部等下颌骨薄弱区域集中,出现传导改变和传导中断,形成较强大的应力梯度。

陈广安,王玮[4](2009)在《火器伤引起远隔脏器(间质)损伤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

陈广安[5](2009)在《猪后肢枪弹伤前后肺循环VCT形态学及生化指标变化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枪弹伤给人类带来伤害从未间断过,高速子弹对机体损伤的伤情也越来越复杂。一方面原发弹道本身损伤机体,包括出血、灼伤、疼痛等改变及全身应激反应等,另一方面枪弹伤在弹道周围形成瞬时空腔压力,引起血管内血流扰动波造成远隔器官损伤。虽然枪弹伤远隔器官损伤机制并不完全清楚,但目前认为枪弹伤是否导致远隔脏器损伤至少与以下两点有关:第一是损伤时组织吸收的能量,研究发现当能量值超过367.6焦耳就可发生,并随着能量加大远隔脏器的损伤也随之加重。第二与远隔脏器组织的含气含水量、粘滞性、密度相关。肺脏是人体组织结构最为疏松的脏器之一,而心血管系统的密闭管道又符合原发伤道瞬时空腔压力传导的结构条件。因此,在枪弹伤发生时呼吸循环系统是最易受损的远隔脏器。鉴于呼吸循环系统所担负的重要生理功能,该系统的损伤将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近年来64排CT的应用,使无创的心肺形态和功能检查进入了全新时代,结合对血浆中与应激反应相关激素和血管活性物质的检测,综合分析猪后肢枪弹伤前后肺循环64排CT形态学及血浆生化指标变化的特点,定会为火器伤远隔脏器损伤的机制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目的:采用64排CT评价猪后肢枪弹贯通伤前后不同时间点肺血管管径和容积的变化,结合对各时间点与应激相关激素及血管活性物质检测,综合分析猪后肢枪弹贯通伤对肺灌注的影响。方法:普通家猪,雌性,4-5m,35-40kg,12只,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采用81-1自动步枪,子弹7.62mm,枪击猪后肢制成下肢软组织贯通伤-肺损伤的动物模型,分别于致伤前和致伤后3min、10 min、25min、40min时间点,采用64排CT进行胸部常规及增强扫描,利用VCT AW4.2工作站自带软件进行后处理,测量各时间点1-5级肺血管管径和容积变化;同时,在上述时间点经耳缘静脉采血,检测血浆中COR、ET、T-AOC、MAD、SOD的浓度变化。进行不同级别肺血管管径及肺血管容积变化与血浆生化指标的对照分析。结果:经t检验,1.致伤前及致伤后3min、10 min、25min、40min各时间点双肺1-5级动静脉管径的变化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致伤后3 min两肺下叶外基底段动脉的血管容积较致伤前增加(P<0.05);致伤后10 min较致伤前减少(P<0.05);致伤后10min较致伤后3 min两肺下叶外基底段动脉的血管容积减少(P<0.05);致伤后25min较致伤后10 min两肺下叶外基底段动脉的血管容积增加(P<0.05);致伤后40min与25min两肺下叶外基底段动脉的血管容积无明显变化(P>0.05)。致伤后25min、40min两肺下叶外基底段动脉的血管容积恢复至致伤前水平(P>0.05)。3.致伤前后血浆中T-AOC、SOD、MDA生化值的在各时间点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4.血浆ET浓度致伤后10min与致伤前比较(P<0.05),血浆COR浓度致伤后10min、25min、40min与致伤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浆ET、COR浓度在致伤后10min达到最高峰。结论:1、64排CT增强扫描及重建技术能够显示与分析致伤前后肺血管管径及肺血管容积的变化。2、通过对致伤前后肺血管管径及容积变化的64排CT测量分析,发现1-5级肺动静脉血管的管径在致伤前和致伤后3min、10min、25min及40min各时间点改变不明显;而在致伤后3min肺血管容积增加最明显,其后缓慢下降,25min恢复至致伤前水平。3、致伤前后肺血管容积变化与血浆ET、COR测量值呈相反趋势,而血浆中T-AOC、SOD、MDA则无特异性变化。

赵欣,王玮[6](2009)在《高速投射物致远达效应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

雷涛[7](2009)在《猪下颌骨枪弹伤三维有限元仿真模拟》文中研究指明无论战时或平时,颌面部火器伤研究始终是颌面部创伤研究中的重点问题。枪弹伤损伤过程的动态研究及生物力学分析一直是火器伤研究中的难点,由于以往对于枪弹伤损伤过程的研究大多是以尸体、动物或人工材料模型实验为主,难以精确分析枪弹伤的动态损伤过程并进行相关生物力学分析。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是当今工程分析中获得最广泛应用的数值计算方法,由于其通用性和有效性,并伴随着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作(CAM)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实验建立几何外形高度相似的猪下颌骨枪弹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VPG、LS-DYNA、PREPOST软件动态仿真猪下颌骨枪弹伤致伤过程,部分仿真数据与动物实验结果相比较,探讨有限元法在颌面部火器伤动态模拟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电脑模拟部分:将CT所获得的本地猪下颌骨DICOM数据通过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然后利用ANSA软件划分网格建立猪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将三维有限元模型导入VPG软件中设置各项参数和边界条件,在LS-DYNA软件中计算7.62mm弹丸致伤过程,计算结果导入LS-PREPOST软件进行分析。动物实验部分:采用本地新鲜离体猪头10只(重5.7-6.2kg),固定于致伤架上,致伤瞄准点位于咬肌中点于下颌角骨面上的投射点,采用7.62mm弹丸垂直入射致伤,致伤时采用铜丝靶与六路瞬态测速仪记录并计算弹丸射入(V1)及射出速度(V2),计算其撞击能量E1= V102 m/2和致伤能量E2=(V12-V22) m/2,同时电脑显示并记录应变数值及曲线,伤后记录伤道情况。所得各项数据与有限元模型模拟结果相比较。结果:1.建立了几何外形高度相似的猪下颌骨枪弹伤三维有限元模型。下颌骨:四面体628465个,五面体2604个,六面体50833个,节点数322670;弹丸:四面体7053个,节点数3512。该模型网格质量高于以往文献报道的下颌骨有限元模型。2.成功仿真了7.62mm弹丸对猪下颌骨致伤的动态过程,模拟出骨渣飞溅和骨折线,入口处骨缺损直径为1.07cm,出口处骨缺损直径为2.73cm。3.通过材料属性、边界条件及载荷的引入和调整,成功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获得了7.62mm弹丸侵彻猪下颌骨(下颌角部位)时应力云图、应变云图、应力—时间变化曲线、应变—时间变化曲线及不同位置应力、应变值等数据。4.成功记录猪下颌骨枪弹伤动物实验各项数据:入射速度、射出速度、致伤能量、出入口直径、应变曲线、伤道情况等。5.仿真数据与动物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拟伤道及动态损伤过程与实际致伤结果近似。结论:1.运用MIMICS、ANSA软件建立猪下颌骨枪弹伤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方法较以往建模方法有较大的改进,明显提高了模型的力学相似性和几何相似性,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和开发前景。2.运用VPG、LS-DYNA、LS-PREPOST软件能够逼真的模拟弹枪弹伤猪下颌骨动态损伤过程,伤道情况与动物实验相似。3.应用三维有限元法能够很好的进行枪弹伤生物力学研究,通过网格的划分、材料属性、约束条件及载荷的引入和调整,较准确的模拟了猪下颌骨枪弹伤应力、应变分布,所获得的计算结果,与动物实验数据及相关文献数据有较高的一致性,证明该建模方法及模拟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韩非[8](2007)在《猪胸部枪弹伤后眼组织超声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早期观察》文中认为背景胸部枪弹伤为严重的创伤,由于常常伤及肋骨、肋间动脉,并发血气胸、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存活率很低。胸部枪弹伤约占战争时期全部受伤者的12%,平时胸部枪弹伤的发生率为3.1%~11.8%之间,平均为7.9%,但在一些枪支管理不严的国家,胸部枪弹伤发生率有的竟高达23%。现代武器致伤力显着增大,使伤情更加复杂,死亡率更高,有资料统计,战场上,胸部枪弹伤死亡率高达60.1%,其中心脏枪弹伤抵达医院前死亡率最高。死亡原因早期多为心脏、大血管损伤和失血性休克、呼吸衰竭,经抢救复苏后常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由于胸部枪弹伤早期死亡率非常高,人们忙于进行心肺复苏,很难有时间观察胸部以外的其他脏器改变,但是,随着抢救水平的提高,伤者存活时间不断延长,以及对远达效应的深入研究,人们也开始关注胸部枪弹伤后全身脏器的改变。目的通过制作胸部枪弹伤动物模型,利用超声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胸部枪弹伤后早期眼组织、血管变化、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并结合病理检查,进行对照分析,了解胸部枪弹伤后眼部组织结构、视网膜血流灌注及功能改变。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小型猪10只,雌雄各半,体重15.0-17.8kg。2.麻醉:氯胺酮15 mg/kg、阿托品0.02 mg/kg颈部肌注,待动物安静后固定,建立耳缘静脉通道,并以3 g/L戊巴比妥钠静滴维持麻醉。3.致伤情况:致伤武器为国产77式手枪,口径7.62mm,初速度320m/s,射距1m,室外靶场致伤。动物固定后,以右胸第5前肋间隙避开心脏及大血管略斜向外上(与垂直线成20-30度角)为射击路径,制作胸部贯通伤模型。4.检查(1)伤后立即检查伤口局部,测量出入口面积,伤口常规清创、加压包扎。肉眼及眼底镜观察眼情况。(2)超声检查:仪器:ALOKA-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于动物伤前及伤后1/2、6、12、24小时对双眼进行检测,观察眼部各组织,并测量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仪器:日本佳能CF-60UD眼底照相机,常规拍摄彩照、黑白照,并拍摄荧光眼底照片,计算耳-视网膜循环时间(E-RCT)、视网膜循环时间(RCT)、视网膜完全充盈时间。5.取材及标本处理:动物死亡或处死后立即解剖,取出各组织脏器,作光镜检查。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结果进行处理分析。主要结果1.眼外观:20只眼伤前观察均未见异常,伤后存活7只猪(14只眼)中6只眼角膜混浊,4只眼玻璃体轻度混浊,其余未见异常。2.二维超声表现:伤后眼形态大小正常,层次清楚,4只眼玻璃体少许点状强回声,其中2只可见部分性玻璃体后脱离(PVD),1只伴有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球后未见异常回声。3.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致伤后24h内,视网膜中央动脉PSV、EDV均减低,RI增大,较伤前有显着改变(P<0.05);伤后24小时,存活动物视网膜中央动脉PSV、EDV缓慢回升,RI也逐渐下降。4.眼底照相结果:伤前及伤后眼底均未见出血、渗出。5.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E-RCT:致伤前(7.0±0.6)秒,伤后1小时(9.6±1.0)秒,延长1~4秒,较伤前有显着变化(P<0.05);RCT,致伤前(2.3±0.5)秒,伤后1小时(2.6±0.5)秒,延长0~1秒,较伤前无显着改变(P>0.05),视网膜完全充盈时间:伤前(12.6±0.8)秒,伤后1小时(25.6±2.4)秒,延长9~16秒,较伤前有显着变化(P<0.01)。6.病理结果眼: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血管扩张、血细胞瘀积,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水肿,偶见神经层与感觉层间少许渗液致局限性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肺:肺实质广泛充血、瘀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瘀血,肺泡上皮细胞水肿,间隔断裂,肺间质灶性急性炎细胞渗出,部分肺泡内充满大量血细胞,局部肺大泡形成。心:心肌细胞局灶变性,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间质水肿,纤维肿胀,偶见断裂,心内膜有不同程度出血。脑:脑细胞疏松肿胀,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局灶神经元呈退行性改变,偶见灶性出血。血管:主动脉弓内皮细胞肿胀,部分脱落呈不连续状,平滑肌细胞疏松,肺动脉及上腔静脉弹力内膜排列紊乱。肝:小叶间静脉扩张瘀血,包膜下出血,肝窦内瘀血,肝细胞轻微肿胀。脾:毛细血管扩张瘀血。肾:间质瘀血,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球囊腔变小。结论1.胸部枪弹伤后远隔部位脏器的损伤确实存在。2.高频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可为胸部枪弹伤后早期眼组织变化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提高临床救治水平。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证实胸部枪弹伤后,眼部循环速度明显减慢,由此带来的缺血、缺氧将导致视功能受损。

毛新远,陈燕,王发强,许建阳,蒲朝煜,张驰[9](2006)在《犬后肢枪弹伤后脑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肢体枪弹伤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制作6只犬实验模型,分别于左后肢枪击伤前后进行脑18F-FDG-PET(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显像及犬脑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对比枪伤前后PET图像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脑PET图像判读:比较枪伤前后犬脑PET图像,枪伤后犬大脑皮层代谢普遍性增高,右侧额、顶、颞、枕叶放射性增高明显。统计学处理:枪伤前后犬脑单位时间放射性计数的均值、最小值、最大值统计比较,枪伤后犬脑18F-FDG代谢明显增加,其均值显着增加,与枪伤前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其最大值亦明显增加,与枪伤前北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病理检查:光镜下脑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变化。结论肢体枪弹伤后脑葡萄糖代谢明显增高。

殷作明[10](2005)在《高原高寒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伤道特点及其对机体全身反应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由于对高原火器伤认识不足, 过去高原战争一直沿用低海拔地区战伤救治模式,导致高原战伤早期治疗时机的延误,增加感染率、伤残率和死亡率。历史遗留的边境争端和少数分裂主义图谋不轨等问题,决定了我国边境高原地区的安全至关重要,研究高原高寒山地地区战时火器伤的特点、治疗原则和阶梯救治方案迫在眉睫, 但至今为止国内外尚没有相关研究报道。为此,本实验在海拔为3 658m 的高原现场,模拟战时环境,研究高原高寒战时环境高原枪弹伤局部病理生理的特点及其对机体的影响,为高原高寒地区战时枪弹伤救治原则和阶梯救治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数据,为未来重点方向军事斗争做好卫勤学准备。主要内容及方法实验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高原高寒平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的伤道病理生理的特点。24 头小型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 每组8只。用7.62mm 钢心弹丸20m 射距射击清醒动物,在不同环境复制火器伤模型。分别于伤前、伤后2h、6h、12h、1d、2d、3d 取伤道肌肉组织定量测定组织损伤、炎症反应、伤道感染、能量代谢和血液灌注等方面的指标。第二部分:高原高寒平、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对机体全身反应的影响。动物分组及模型同第一部分。分别于伤前、伤后10min、30min、2h、6h、12h、1d、2d、3d、5d 采静脉血测定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全身代谢、脂质过氧化和重要器官功能的指标。主要结果与结论: 1. 阐明了高原高寒地区平时枪弹伤局部伤道的特点研究表明,高原地区子弹飞行速度快于平原,子弹撞击组织时的能量也较平原地区高。与平原地区相比,伤道组织损伤范围大、组织血液灌注低、组织细胞损伤程度重。伤道肌肉组织能量物质和代谢酶活力低于平原,组织细胞能量代谢障碍重于平原地区。但高原平时组伤道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水肿轻于平原地区,伤道组织感

二、犬后肢高速枪弹伤心肌组织结构的改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犬后肢高速枪弹伤心肌组织结构的改变(论文提纲范文)

(1)猪下肢软组织枪弹伤致肺远达效应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实验一 猪下肢软组织枪弹伤致肺的远达效应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猪下肢软组织枪弹伤致肺远达效应的防护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2)猪后肢枪弹伤所致心肺远达效应的VCT表现与应激反应关系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 高速枪弹伤
    2 高速枪弹伤致伤瞬时所致的远达效应
    3 远达效应与应激反应的区别、重叠
    4 心肺解剖结构特点、重要性、损伤特点
    5 无创的心肺检查方法
    综上所述
实验一 不同程度猪下肢枪弹伤所致肺间接伤的VCT表现与应激性炎症的关系
    引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猪后肢枪弹软组织贯通伤VCT冠脉成像与血管活性物质关系的实验研究
    引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3)人下颌骨枪弹伤有限元仿真及致伤生物力学变化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人下颌骨枪弹伤有限元仿真及致伤生物力学变化初步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人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人下颌骨枪弹有限元侵彻数值仿真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人下颌骨枪弹伤致伤生物力学变化初步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
    致谢
文献综述 口腔颌面部现代火器伤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撰写论文情况

(5)猪后肢枪弹伤前后肺循环VCT形态学及生化指标变化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实验一 猪后肢枪弹伤前后肺循环vCT形态学变 化的多点动态测量分析
    引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实验二 猪后肢枪弹伤前后血生化指标变化及与肺血管容积变化趋势分析
    引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6)高速投射物致远达效应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远达效应的发现及定义
2 远达效应的发生条件及规律特点
    2.1 发生条件
    2.2 规律特点
3 远达效应的发生机理[6, 13~16]
4 应激反应、远达效应与创伤后并发症的关系
5 组织器官远达效应伤情表现
    5.1 肺脏远达效应表现
    5.2 心脏远达效应表现
    5.3 脑损伤远达效应表现
    5.4 腹腔脏器损伤远达效应表现
    5.5 眼部远达效应表现
6 远达效应的诊断和治疗

(7)猪下颌骨枪弹伤三维有限元仿真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猪下颌骨枪弹伤三维有限元仿真模拟
    前言
    第一部分 猪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猪下颌骨7.62mm 弹丸致伤实验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猪下颌骨枪弹伤动态模拟、生物力学初步研究及验证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有限元法在颌骨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撰写论文情况

(8)猪胸部枪弹伤后眼组织超声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早期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猪胸部枪弹伤后眼组织超声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早期观察
    前言
    第一部分 猪胸部枪弹伤后眼组织超声检查早期观察及伤情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猪胸部枪弹伤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早期观察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总结
    致谢
    照片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胸部枪弹伤及其远达效应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文章

(10)高原高寒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伤道特点及其对机体全身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伤道特点及其对机体全身反应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主要仪器
        主要试剂及药品
        主要液体的配制
        主要实验方法
        实验设计
    结果
        第一部分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伤道的特点
        实验一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伤道组织损伤的特点
        实验二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伤道周围炎症反应的特点
        实验三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伤道感染的特点
        实验四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伤道肌肉能量代谢的特点
        实验五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伤道血流灌注的特点
        第二部分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对机体全身反应的影响
        实验一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后全身应激反应的特点
        实验二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的特点
        实验三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后全身脂质过氧化情况
        实验四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后全身代谢的特点
        实验五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后重要脏器的损伤的特点
    讨论
    全文总结
    致谢
    照片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高原火器伤的历史与现状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免疫增强性肠内膳食在严重战创伤治疗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论着、专着、课题、成果

四、犬后肢高速枪弹伤心肌组织结构的改变(论文参考文献)

  • [1]猪下肢软组织枪弹伤致肺远达效应的实验研究[D]. 赵欣. 第四军医大学, 2013(01)
  • [2]猪后肢枪弹伤所致心肺远达效应的VCT表现与应激反应关系的对比研究[D]. 张彦旭. 第四军医大学, 2011(04)
  • [3]人下颌骨枪弹伤有限元仿真及致伤生物力学变化初步研究[D]. 鄢兰元. 第三军医大学, 2010(04)
  • [4]火器伤引起远隔脏器(间质)损伤的研究进展[J]. 陈广安,王玮.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9(06)
  • [5]猪后肢枪弹伤前后肺循环VCT形态学及生化指标变化的相关研究[D]. 陈广安. 第四军医大学, 2009(03)
  • [6]高速投射物致远达效应的研究进展[J]. 赵欣,王玮. 西南国防医药, 2009(07)
  • [7]猪下颌骨枪弹伤三维有限元仿真模拟[D]. 雷涛. 第三军医大学, 2009(06)
  • [8]猪胸部枪弹伤后眼组织超声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早期观察[D]. 韩非. 第三军医大学, 2007(04)
  • [9]犬后肢枪弹伤后脑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实验研究[J]. 毛新远,陈燕,王发强,许建阳,蒲朝煜,张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04)
  • [10]高原高寒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伤道特点及其对机体全身反应的影响[D]. 殷作明. 第三军医大学, 2005(01)

标签:;  

高速子弹击伤犬后肢心肌组织结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