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地承包制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保证(论文文献综述)
胡涛,齐晔,孙鸿良[1](2021)在《中国生态农业四十年:回顾与展望——纪念生态农业理念倡导者马世骏先生逝世30周年》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追溯了马世骏先生倡导的生态农业理念的提出及其产生背景,对中国生态农业40年的发展进行了回顾,认为生态农业理念被广泛接受,并进入生态文明新阶段;生态农业技术经济体系建立、生态经济效益不断上升;生态农业对实现碳中和的作用逐渐凸显。同时,本文也指出了目前生态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生态农业的工程化、体系化程度仍不够高;生态农业与碳市场衔接度不高;市场上的生态农产品尚需消费者的更多认可;生态农业建设缺乏充分的政策支持;生态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程度依然偏低。展望未来的生态农业建设,作者认为:生态农业建设应更加工程化、智能化、低碳化;生态农产品的市场化价值提高;生态农业的政策更加精准化、协调化;我国的生态农业模式在国际市场上受到高度认可,产品可信度将不断提高。
李学林,王智,杨诗雨,陈梦婷[2](2021)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毛泽东农村建设思想及其当代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毛泽东农村建设思想推动了当时农村的经济进步、民生改善和农业发展。目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毛泽东农村建设思想中的有益理论对于新时代下乡村振兴的实现依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基于农村实际情况,发展和创新了毛泽东农村建设思想,提出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建设中采取坚持基层党组织的领导、鼓励农民协会参与农村事务的管理、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重视农民文化和医疗卫生事业、重视农村法治建设、加大法制宣传力度等方面的举措,以此积极推动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达到全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张荣庆[3](2021)在《加快土地流转 助推乡村振兴》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部分农户土地闲置撂荒的同时,一些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却无地扩大经营规模。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家庭土地承包制已不能完全适应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竞争要求,必须加快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土地有序流转,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经营水平,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党国英[4](2021)在《吃饭不忘承包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改革要满足产业增效、权利平等与社会稳定三方面发展要求。农户土地承包制的建立使这三方面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农户土地承包制已经存在40余年,而我国经济总量及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有农户土地承包制如不顺应这种变化做出调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会面临不少难题。
李芳[5](2021)在《乡镇农机化服务对农村经济的作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国家把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阶段农村工作的中心和基本目标,这不仅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农机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农村经济体系中,乡镇农机化服务是重要的管理服务环节,对农村经济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做好乡镇农机化服务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体系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笔者论述了做好乡镇农机化服务的意义,分析了乡镇农机化服务对农村经济的作用,指出了现阶段乡镇农机化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乡镇农机化服务的措施。旨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全新思路,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匡远配,彭云[6](2021)在《农地确权真的能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吗?——基于制度效力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地确权是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农地确权理论上是能促进农地流转的,从而实现农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农地确权真的能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吗?构建"产权界定、产权实施和制度环境"的制度效力分析框架,基于农地确权制度和农地产权制度的效力生成逻辑得出,确权颁证后农地产权制度安排的有效性对农地流转的适度规模效应产生决定性影响,并探究制度效力生成的现实约束以及抑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原因。因此,农地确权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创新农地确权方式、搭建农地流转平台激活农地市场、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农业信息技术专门人才队伍、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郭文力,张旭[7](2021)在《重振农村集体经济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文中提出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在精准扶贫取得全面决定性胜利后,在解决困扰我国农民千百年的温饱问题基础上,引领中国农民发展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选项。作为新时代涉及千家万户农民利益和农村农业总体发展趋势的新的农业改革,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是其政策实现途径。其所依托的主体不仅仅是个体农户,而主要是农村集体组织,即组织起来的农民。因此,在巩固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组织的作用,彰显集体生产优越性,是未来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时代[8](2021)在《后脱贫时期河北省脱贫攻坚问题分析与供给侧改革研究》文中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应对经济新常态的重大举措,脱贫攻坚是全面小康不落一人的重要保障。在后脱贫时期总结脱贫攻坚内涵与成就,深入分析河北省脱贫攻坚难点问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法找准发力点,旨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对接。
申始占[9](2021)在《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困境的法理透视》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全面深化,如何在法理层面突破"三权分置"的理论困境始终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而造成困境的原因也被武断地定义为经济学逻辑和法学逻辑之差异。但是,通过对"包产改革"的历史考察可知,农地改革中的经济学逻辑和法学逻辑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对立。对"三权分置"改革而言,推进经营权物权化以加强土地与资本的结合程度是立法设计的必然回应。学科逻辑对立的背后隐藏的是大陆法系私法理论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割裂。对于中国法理学的理想图景建设而言,如何有效融合现代私法理论与公有制经济体制是一项艰辛且充满浪漫主义的重大课题。
刘美娟[10](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演进研究 ——以湖南省宁乡市为例》文中指出
二、土地承包制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保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土地承包制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保证(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生态农业四十年:回顾与展望——纪念生态农业理念倡导者马世骏先生逝世30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1 生态农业理念的提出及其产生背景 |
2 中国生态农业40年回顾 |
2.1 生态农业理念被广泛接受,并进入生态文明新阶段 |
2.2 生态农业技术经济体系建立、生态经济效益不断上升 |
2.3 生态农业对实现碳中和的作用逐渐凸显 |
3 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
3.1 生态农业的工程化、体系化程度仍不够高 |
3.2 生态农业与碳市场衔接度不高 |
3.3 市场上的生态农产品尚需消费者的更多认可 |
3.4 生态农业建设缺乏充分的政策支持 |
3.5 生态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程度依然偏低 |
4 生态农业建设展望 |
4.1 生态农业建设更加工程化、智能化 |
4.2 生态农业发展更加低碳化 |
4.3 生态农产品的市场化价值提高 |
4.4 生态农业的政策更加精准化、协调化 |
4.5 我国的生态农业模式在国际市场上受到高度认可,产品可信度将不断提高 |
5 结语 |
(2)乡村振兴视域下毛泽东农村建设思想及其当代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毛泽东农村建设思想的形成条件 |
(一)毛泽东农村建设思想形成的理论条件 |
1. 马克思的农村发展思想 |
2. 传统的重农思想 |
(二)毛泽东农村建设思想形成的实践条件 |
1. 混乱的近代中国 |
2. 落后的农村经济 |
3. 穷困的农民生活 |
二、毛泽东农村建设思想的内容 |
(一)农村开展民主政治的思想 |
1. 建立农村基层政权,参与民主管理 |
2. 发挥农民主体性,鼓励农民管理村务 |
(二)农村大力发展经济的思想 |
1. 走合作化道路,实现农业机械化 |
2. 走集体化模式,发展商品经济 |
(三)农村完善公共事业的思想 |
1. 强化农民教育,提高农民文化水平 |
2. 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 |
(四)农村建立法制体系的思想 |
1. 制定农村宪法 |
2. 完善农民土地法 |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毛泽东农村建设思想的当代启示 |
(一)加强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 |
1. 坚持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工作 |
2. 鼓励农民协会参与农村事务 |
(二)深化农村的经济改革 |
1. 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
2.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
(三)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
1. 重视农民文化教育 |
2. 重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
(四)完善乡村振兴的法制体系 |
1. 重视农村法治建设 |
2. 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
四、结语 |
(3)加快土地流转 助推乡村振兴(论文提纲范文)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土地制度改革 |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 |
三、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建议 |
1. 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 |
2. 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 |
3. 引导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
4. 规范土地流转程序 |
5. 建立土地流转价格评估机制 |
6. 健全纠纷调处机制 |
7. 加大各级财政奖补力度 |
8. 积极推行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和流转保险制度 |
9.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结束语 |
(4)吃饭不忘承包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户土地承包制的建立是中国当代改革史上的一座丰碑 |
二、农户土地承包制改革为何倒退不得 |
三、沿市场化方向深化农村改革 |
(一)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增效 |
(二)关于缩小城乡收入与公共服务差距 |
(三)关于建立乡村社会内生稳定机制 |
(5)乡镇农机化服务对农村经济的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做好乡镇农机化服务的意义 |
2 乡镇农机化服务对农村经济的作用 |
2.1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
2.2 创新农村经营体制 |
2.3 提高农村生产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发展 |
2.4 促进农民经济收入的稳步增长 |
3 乡镇农机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
3.1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 |
3.2 农机化服务和保障体系不完善 |
3.3 农机化管理机制不健全 |
3.4 缺乏农机化专业人才 |
4 提升乡镇农机化服务的对策措施 |
4.1 培育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 |
4.2 构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
4.3 完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 |
4.4 培养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人才 |
5 总结 |
(6)农地确权真的能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吗?——基于制度效力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农地制度效力生成逻辑:制度要素框架和制度效力链 |
2.1 产权界定明晰是农地制度效力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
(1)产权关系界定明晰化是农地制度效力产生的前提 |
(2)产权主体权责清晰化是农地制度效力产生的内在动力 |
(3)产权收益分配制度化是农地制度效力产生的激励力 |
(4)产权组织治理现代化是农地制度效力产生的保障 |
2.2 产权实施到位是农地制度效力生成的关键 |
(1)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产权实施的制度前提 |
(2)村民自治是产权实施的制度保障 |
(3)农地流转市场是产权实施的有效场域 |
(4)农业信息技术是产权实施的有效手段 |
2.3 制度环境影响是农地制度效力生成的重要条件 |
(1)政府执行力是农地制度效力生成的政策环境 |
(2)经济环境是农地制度效力生成的制度背景 |
(3)社会制度是农地制度效力生成的有力支撑 |
(4)法律制度是农地制度效力生成的重要保障 |
3 农地确权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现实约束 |
3.1 过分注重产权界定阻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
(1)农地确权成本高导致投入产出不对等 |
(2)禀赋效应(1)的产生阻碍农地流转市场化的发展 |
3.2 产权实施缺位阻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
(1)劳动力异地转移引起激励效应弱化 |
(2)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不足导致增收效应弱化 |
3.3 制度环境制约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 |
(1)行政治理思维固化影响村民自治制度效力 |
(2)计划经济思维弱化农地产权市场化 |
(3)农地社会保障功能长期存在抑制农地流转 |
4 农地确权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建议 |
4.1 创新农地确权模式推动农地有序流转 |
4.2 搭建农地流转平台激活农地市场 |
4.3 培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农业规模化经营 |
4.4 建设农业信息技术人才队伍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
4.5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促进农地流转 |
4.6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助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
(7)重振农村集体经济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论文提纲范文)
一、重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乡村振兴建设的基本前提 |
二、稳定土地承包制基础上发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优势是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建设的制度保障 |
第一、维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加强农村土地使用的规范管理。 |
第二、规范农业用地的经营管理,保证基本农田的经营效益。 |
第三、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体系,推进规模农业建设。 |
三、依托集体化经营模式建设规模农业是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建设的必然途径 |
(8)后脱贫时期河北省脱贫攻坚问题分析与供给侧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脱贫攻坚内涵解读与河北省取得的成就 |
(一)脱贫攻坚的理论意义 |
(二)脱贫攻坚的实践意义 |
二、后脱贫时期河北省脱贫攻坚难点问题分析 |
(一)脱贫基础薄弱 |
(二)贫困群体内生动力弱 |
(三)扶贫产业发展能力弱 |
(四)贫困识别反馈机制弱 |
三、后脱贫时期河北省脱贫攻坚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 |
(一)脱贫攻坚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 |
(二)后脱贫时期河北省脱贫攻坚任务中的供给侧要素分析 |
四、后脱贫时期河北省脱贫攻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议 |
(一)政策供给的因层施策、导向精准 |
(二)生产要素供给的因地制宜、配置精准 |
(三)科学技术供给的因业升级、接入精准 |
五、结论 |
(9)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困境的法理透视(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经济学和法学逻辑的关联性:以“包产到户”改革为例 |
第一,介入时机的关联性。 |
第二,理论支撑的关联性。 |
第三,制度细化的关联性。 |
三、“三权分置”改革的出台动因与实现路径 |
(一)“三权分置”改革的出台动因分析 |
第一,制度的约束。 |
第二,现实的催化。 |
(二)“三权分置”改革的实现路径分析 |
四、“三权分置”改革困境的法理注解 |
五、结论与反思 |
四、土地承包制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保证(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生态农业四十年:回顾与展望——纪念生态农业理念倡导者马世骏先生逝世30周年[J]. 胡涛,齐晔,孙鸿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1(12)
- [2]乡村振兴视域下毛泽东农村建设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 李学林,王智,杨诗雨,陈梦婷.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12)
- [3]加快土地流转 助推乡村振兴[J]. 张荣庆.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1(10)
- [4]吃饭不忘承包制[J]. 党国英. 中国经济报告, 2021(05)
- [5]乡镇农机化服务对农村经济的作用分析[J]. 李芳. 南方农机, 2021(16)
- [6]农地确权真的能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吗?——基于制度效力的视角[J]. 匡远配,彭云. 科学决策, 2021(08)
- [7]重振农村集体经济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J]. 郭文力,张旭. 农业经济, 2021(08)
- [8]后脱贫时期河北省脱贫攻坚问题分析与供给侧改革研究[J]. 时代.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04)
- [9]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困境的法理透视[J]. 申始占. 河北法学, 2021(09)
-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演进研究 ——以湖南省宁乡市为例[D]. 刘美娟. 贵州财经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