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洗治疗湿疹40例

中药外洗治疗湿疹40例

一、中药外洗治疗湿疹40例(论文文献综述)

余磊,王蕾,夏国守[1](2021)在《中药外洗方治疗阴囊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应用中药外洗治疗阴囊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2月-2021年3月收治阴囊湿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莫匹罗星擦涂患处;观察组应用中药外洗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洗治疗阴囊湿疹有显着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康雨菲,徐爱琴,王首帆[2](2021)在《急性湿疹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文中指出急性湿疹起病急,易反复发作,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中医治疗急性湿疹以其疗效佳、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等优势得到了患者和医师的青睐。近年来中医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通过中药内服、中药外用、中成药注射、穴位埋线、自血疗法、药线点灸等治疗方法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就以上方面对中医近几年来在急性湿疹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做一综述。

黄丽珍[3](2021)在《四物消风饮联合外治法治疗小儿慢性湿疹(血虚风燥型)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四物消风饮联合外治法治疗小儿慢性湿疹(血虚风燥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儿科在2020年0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符合标准的6个月至14岁小儿慢性湿疹(血虚风燥型)的4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应用四物消风饮联合外治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年龄、性别、主症积分(靶皮损程度、全身皮损面积、瘙痒程度)、兼症积分(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纳少、神疲、腹胀、便溏)及总体疗效等变化,运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40例患儿,其中男童22例,女童18例,最小年龄为6个月,最大年龄为13岁,平均年龄为5.568±3.789岁,其中以3-7岁患儿居多,男童多于女童,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趋势,符合流行病学的观察。(2)治疗4周后,临床治愈1例,显效37例,有效1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97.5%,且临床疗效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320,P>0.05)。(3)治疗前后中医主症积分、兼症积分和总积分比较差异显着(P=0.00,P<0.05)。治疗后患儿在皮损程度、皮损面积、瘙痒程度、红斑颜色、丘疹数量、糜烂程度、渗出及湿疹浸润等方面均得到有效缓解或消除,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着(P=0.00,P<0.05)(4)治疗期间,有1例患儿服药中药出现腹痛等不适症状,经调整用药,与患儿家属充分解释病情后,患儿家属决定继续参与实验,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2.50%。结论:(1)四物消风饮联合外治法在治疗小儿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疗效显着。(2)四物消风饮联合外治法能有效改善湿疹患儿皮损程度、皮损面积、瘙痒程度、红斑颜色、丘疹数量、糜烂程度及渗出等症状。(3)四物消风饮联合外治法在治疗小儿慢性湿疹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高,操作简便,适合临床应用。

林子量[4](2021)在《甘草润肤膏外用治疗手足皲裂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手足皲裂症是临床常见的角化性皮肤疾病,具体可分为手部皲裂和足部皲裂。本病多好发于秋冬季节,主要表现为干燥增厚的皮肤角质层在温度变化、机械性摩擦、受压或接触化学性清洁剂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出现沿皮纹分布的细小裂隙,并进一步增长越深。但疾病初期除皮肤外观变得粗糙不美观外,并无其他明显症状,大部分患者均不甚重视,直至裂纹加重伴有疼痛、出血等表现,为患者的起居生活带来不少困扰和痛苦,并严重干扰他们的工作学习。此外手足皲裂亦可作为临床症状与其他皮肤病同时出现,如湿疹、冻疮、鱼鳞病、掌跖角化症等,临床上应加以区分鉴别。目前治疗手足皲裂症临床常见药物包括尿素、水杨酸、糖皮质激素等,主要有润肤、角质松解、愈裂止痛等功效。中医方面本病又称为“皲裂疮”,古时相关病名记载包括:“裂口疮”、“干裂疮”、“龟手”、尸脚”、“肉裂”、“手足皲裂”、“裂手裂脚”等。中医方面主要考虑本病由于气血失和,外感风寒,血瘀凝滞,肌肤失养所致,辨证属血虚风燥证或脾虚血燥证。治疗可予局部外用油脂润肤生肌,配合内服健脾益气,养血润燥之品如归脾汤、当归饮子等。本次研究主要观察对象甘草润肤膏乃用甘草油为底方,配合《证治准绳》记载“一上散”(苦参、白芷、火硝、枯矾、荆芥穗、寒水石、白及)为基础加减而成,结合现代科技,以乳膏形式呈现,主要有清热润燥、止痒愈裂之效。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初步评价甘草润肤膏对治疗手足皲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自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门诊招募符合手足皲裂症诊断患者共34名,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受疫情原因未能招募足够受试者,实际完成例数29人,分别为:试验组14人,对照组15人)。试验组应用甘草润肤膏,对照组则应用尿素软膏,针对较严重的Ⅱ、Ⅲ度患者加用封包、修剪磨皮治疗。14日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如受试者于1疗程治愈则提前结束观察。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就用药后疗效进行相关评估及分析讨论。结果:在2观察周期结束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50.00%和46.67%(P=1.000),总有效率为92.86%和80.00%(P=0.598),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未有统计学上差异。试验过程中两组受试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暂未能证明甘草润肤膏整体疗效较尿素软膏为佳,未来可进一步完善相关研究以证明甘草润肤膏可作为临床治疗手足皲裂的更佳选择。问题与展望:未来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使患者对疾病有更深认识,重视对待,按时用药,加强对皮肤的养护,避免因皮肤干燥而出现手足皲裂。

赵海婷[5](2021)在《金起凤外洗2号方治疗手足慢性湿疹临床研究》文中认为慢性湿疹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病之一,手足是其好发部位。湿疹病因复杂,往往病程长而容易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心理健康。西医推荐治疗以外用糖皮质激素为主,但不良反应较多,停药后易反复。中医治疗相对因人而异、灵活多变,外用方剂多以清热燥湿祛风、活血化瘀为主,或结合针灸、火针等中医特色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东直门医院皮肤科名老中医金起凤教授是首批全国有独特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名老中医,运用中医药治疗皮肤科常见及疑难重症有显着疗效。金教授认为慢性湿疹局部皮损处病机与整体的风湿热郁不同,是久病气血两亏不能荣养皮肤导致了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的产生,加之气虚不能固摄肌表、抵御外邪,外界风、湿邪侵袭,内外诸邪合而为病。据此,他提炼出经验方外洗2号方,起到燥湿祛风、行气活血、杀虫止痒之功,在临床病案记载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尚缺少临床数据支持其有效性。目的本研究主要目的为探究金起凤外洗2号方治疗手足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对皮损处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采取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根据相应的中西医诊断和纳排标准,最终共纳入手足慢性湿疹患者共27例,予金起凤外洗2号方(蛇床子、苍耳子、苦参、猪牙皂、土槿皮、川椒)煎汤外洗,每日2次,疗程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第2周、第4周记录同一固定皮损部位的湿疹面积及严重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评分、瘙痒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价(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应用意大利SOFTPLUS皮肤检测仪检测固定同一皮损处的水分、弹性、酸碱度、黑色素、经皮水分流失值(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并拍照留取资料。用药结束4周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复发情况。收集的数据应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结局指标为EASI评分。结果(1)受试者经过治疗EASI评分有所下降,总有效率为81.4%。复发率7.4%。瘙痒VAS评分及DLQI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与治疗4周的EASI评分下降及瘙痒VAS评分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患者皮损处的水分含量、经皮水分流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黑色素、弹性、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例(12.5%)受试者出现了可能与试验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考虑为接触部位的慢性湿疹急性发作。结论(1)金起凤外洗2号方治疗手足慢性湿疹有效,治疗2周与治疗4周疗效相当。(2)金起凤外洗2号方能缓解手足慢性湿疹局部瘙痒,降低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且能部分改善皮损处的皮肤屏障功能;(3)金起凤外洗2号方治疗手足慢性湿疹时部分患者的皮损急性发作,可能与药物相关,需进一步改良与深入研究。

易景媛[6](2020)在《婴幼儿湿疹的中医外治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与变态反应有密切关系的皮肤病,我国一般人群的发病率为7.5%,而发达国家,成人约10%,儿童的发病率高达30%[1]。其中婴幼儿湿疹是常见病、多发病,又称为特应性皮炎,有研究表明新生儿期至3岁是婴幼儿湿疹的高发期[2]。它具有明显渗出倾向,反复发作,伴剧烈瘙痒,婴幼儿语言表达不清,口服喂药困难,易反复搔抓致感染,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

陈宏[7](2020)在《清热凉血除湿方治疗湿热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赵学义导师的经验方(清热凉血除湿方)治疗湿热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就诊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湿热型亚急性湿疹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以内服清热凉血除湿方联合外用地奈德乳膏,对照组40例仅外涂地奈德乳膏治疗。治疗2周后以症状积分进行比较,治疗期间嘱患者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食物,记录疗效评分并且记录有无不良反应等,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的疗效进行评价,分析清热凉血除湿方的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两组各项症状评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患者的瘙痒评分、各症状评分、EASI评分、皮损面积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患者进行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经过检验分析,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4.单项症状的积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单项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面积一项评分大于0.05),说明治疗后各单项症状均能不同程度的得到缓解。5.安全性观察;整个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及药物副作用。结论:清热凉血除湿方对于湿热型亚急性湿疹的疗效确切有效且安全。

冯晨[8](2019)在《消风散在皮肤科应用的文献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消风散在皮肤科疾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及质量评估,探讨陈实功着《外科正宗》经典方“消风散”在近代皮肤科疾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及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在1999年至2018年这20年间,应用消风散治疗皮肤科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具体方法为:以“消风散”为检索词进行高级检索,得到应用消风散治疗皮肤科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整理本方治疗皮肤科疾病的临床文献。分析总结消风散治疗皮肤科疾病的发表年份、适应范围、治疗方法、疗程、疗效、随访,用药安全性评价,以及分析文献发表期刊级别、评估文献质量。结果:由检索共获得的419篇文献中,本研究共纳入53篇文献。涉及14种皮肤科疾病,以治疗荨麻疹、湿疹为多,其辩证多为风热型、湿热型。联合它药及它法在应用上更为广泛,并随症型加减药物治疗。治疗疗程常为4周。有效率较高,疗效优于对照组。回访多为过敏性皮肤科疾病,且复发比率较低,且低于对照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且均较轻微。文献发表期刊级别总体一般。Cochrane评价条目评分结果为:8个4分,41个3分,4个2分;53个研究偏倚均为中等程度,纳入文献总体质量尚可。结论:1.消风散可用于治疗14种常见皮肤病,以荨麻疹、湿疹为多,其辩证多为风热型、湿热型。2.应用消风散治疗皮肤科疾病时,单用消风散加减,或联合它药、它法,疗效显着,总有效率高;3.应用消风散治疗皮肤病复发率低,用药安全性高。4.单用消风散加减,或联合它药、它法治疗皮肤科疾病副作用小、用药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5.消风散治疗皮肤病疗程常见为4周。

刘冬莲[9](2019)在《中药外洗治疗手足皲裂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泽肤洗方治疗血虚风燥证手足皲裂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本课题选择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手足皲裂性湿疹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外用泽肤洗方(苦参、蛇床子、大枫子、火麻仁、亚麻子、桃仁、杏仁、川椒),将药物煎煮为约2000ml液体,药液温度30℃时,将患处浸泡于药液中,浸泡时间30分钟,每日2次;对照组予以尿素软膏直接涂在患处,并加以搓擦,每日2次。以2周为一个疗程,详细记录治疗前后皮损形态,皮损面积,瘙痒程度以及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对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1.综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有效率为71.42%,比较两组有效率,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主、客观症状积分的组内比较,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治疗后主、客观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两组进行治疗后主观症状(瘙痒感)积分的组间比较,得出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后治疗组主观症状(瘙痒感)的改善较对照组有显着差异;两组进行治疗后客观症状积分(HECSI积分)的组间比较,得出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后治疗组客观症状(HECSI积分)改善较对照组有显着差异。在客观症状的改善方面,治疗组在脱屑、肥厚方面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皲裂、皮损面积方面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5)。2.在安全性方面,治疗组出现2例患者正常皮肤处有轻度色素沉着,嘱患者避免强光照射,注意防晒,后症状缓解,未停止治疗;治疗组中1例患者浸泡中药后皮损处有轻微刺痛,与患者沟通,后继续坚持治疗,无明显不适感。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0%。对照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泽肤洗方治疗手足皲裂性湿疹有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治疗组虽有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但不良反应率较低,采取对症处理后症状均缓解,未影响治疗。

徐红鹏[10](2017)在《温阳除湿汤治疗寒湿蕴脾型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及对IFN-γ、IL-4水平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温阳除湿汤治疗寒湿蕴脾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同时检测慢性湿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免疫细胞因子的表达,比较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以期阐述温阳除湿汤治疗寒湿蕴脾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慢性湿疹提供一种新的药物和思路。方法: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招募60名寒湿蕴脾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温阳除湿汤,每日一剂,免煎颗粒(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温水冲400ml分早、晚两次内服。对照组予以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规格为5mg/片,由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0183)温水内服,每次一片,一日一次。治疗28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一个疗程。在治疗前、治疗第4周进行EASI、VAS、生活质量评价、慢性湿疹生存质量量表以及中医全身证候积分评分,在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末进行复发情况判定。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IL-4、IFN-γ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EASI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全身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6%,对照组为70%,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清IL-4水平均降低,IFN-γ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外周血清IL-4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温阳除湿汤治疗寒湿蕴脾证慢性湿疹疗效确切,显着优于盐酸左西替利嗪对照组,在改善患者皮损体征,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效果显着。(2)温阳除湿汤可调节外周血IL-4、IFN-γ水平。

二、中药外洗治疗湿疹4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外洗治疗湿疹40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外洗方治疗阴囊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2)急性湿疹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研究
2 中药内服
    2.1 传统中药方剂
    2.2 经验方
    2.3 中成药制剂
3 中药外用
    3.1 湿敷法
    3.2 外洗法
    3.3 熏蒸法
    3.4 涂抹法
4 中成药注射
5 中医其他疗法
6 结语

(3)四物消风饮联合外治法治疗小儿慢性湿疹(血虚风燥型)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标准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一般治疗
        2.2 实验组药物
    3 疗效评定标准
        3.1 中医症候疗效评定标准
        3.2 靶皮损和瘙痒的分级量化标准表
    4 安全性评估
    5 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1.1 年龄分布情况分析
    2 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2.1 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比较
        2.2 全身皮损面积治疗前后变化比较
        2.3 皮损面积好转情况
        2.4 瘙痒程度治疗前后变化比较
        2.5 瘙痒程度好转情况
        2.6 治疗前后患儿靶皮损程度单项积分疗效比较
        2.7 兼症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2.8 年龄与临床疗效分析
        2.9 临床疗效分析
    3 不良反应观察记录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1.1 小儿湿疹中医病名的认识
        1.2 祖国医学对小儿湿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内治概况
        1.4 小儿湿疹的中医外治概况
    2 现代医学对小儿湿疹的认识
        2.1 小儿湿疹的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2.2 小儿湿疹的发病机制研究概况
        2.3 小儿湿疹的治疗概况
    3 导师学术思想
        3.1 小儿湿疹的辨证施治
        3.2 四物消风饮及外洗方的应用
    4 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4.1 一般资料分析
        4.2 治疗前后指标分析
        4.3 临床疗效分析
        4.4 不良事件分析
    5 本课题不足之处及今后研究发展方向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关于小儿湿疹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甘草润肤膏外用治疗手足皲裂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甘草在外用治疗皮肤病的应用研究进展
        1. 概述
        2. 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和功效
        3. 甘草在皮肤病的外用治疗中的应用
        4. 总结
    第二节 手足皲裂症的国内外临床研究进展
        1. 国内治疗手足皲裂症的研究进展
        2. 国外治疗手足皲裂症的研究进展
        3. 讨论
前言
第一节 研究方法
    1.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研究病例的终止
        1.7 研究病例的剔除
        1.8 随机方式
        1.9 干预措施
        1.10 使用方法
        1.11 随访方法
    2.观察指标
第二节 试验结果
    1.
        1.1 病例入组情况
        1.2 可比性分析
        1.3 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2.案例分析
第三节 讨论
    1. 中医对手足皲裂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手足皲裂症的认识
    3. 阿育吠陀医学对足部皲裂的认识
    4. 针对预防手足皲裂的养护和建议
    5. 甘草润肤膏的研发基础
    6. 结论
    7.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病例观察表(CRF)
附录二 浅谈当今临床试验过程医患沟通困难及患者依从性低的现状
个人简历
    一、个人信息
    二、学习经历
    三、在读期间参与的课题
    四、在读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5)金起凤外洗2号方治疗手足慢性湿疹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湿疹的发病机制、外用药及非药物疗法研究进展
        1 发病机制
        2 外用药治疗
        3 非药物疗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外治慢性湿疹的研究概况和进展
        1 病因病机
        2 中医药外治法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及内容
        1 研究方法
        2 研究内容
        3 统计结果
        4 讨论
        5 病例图片
        6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婴幼儿湿疹的中医外治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外治方法
    1.1 中药外洗法
    1.2 中药湿敷法
    1.3 中药药浴
    1.4 中药外擦法
    1.5 穴位贴敷
    1.6 小儿推拿
    1.7 针灸
2 讨论

(7)清热凉血除湿方治疗湿热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前言
1. 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消风散在皮肤科应用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9)中药外洗治疗手足皲裂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3.研究方法
    3.统计分析方法
    4.不良反应观察
    5.研究结果
    6.讨论
    7.结论
    8.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综述 手足皲裂性湿疹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温阳除湿汤治疗寒湿蕴脾型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及对IFN-γ、IL-4水平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湿疹的认识
        1.1 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1.2.1 外因
        1.2.2 内因
        1.3 中医的治疗方法
        1.3.1 中医内治法
        1.3.2 中医外治法
        1.3.3 针灸治疗
    2 现代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湿疹的病因
        2.2.1 精神心理因素
        2.2.2 免疫机制因素
        2.2.3 遗传因素
        2.2.4 其他因素
    3 中医药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研究
    4 湿疹复发难治性探讨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1.3.1 病例纳入标准
        1.3.2 健康对照组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标准
        1.6 研究病例剔除标准
        1.7 受试者权益保障
        1.8 研究对象分组
    2 实验方案
        2.1 实验方法
        2.2 治疗方法
        2.2.1 临床治疗方法
        2.2.2 治疗疗程
        2.2.3 注意事项
        2.3 观察指标
        2.3.1 生物学观察指标
        2.3.2 临床观察指标
        2.3.3 安全性判定标准
        2.3.4 疗效评估
        2.3.5 疗程及记录方法
        2.3.6 随访
        2.4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2.5 实验步骤
        2.5.1 IL-4 检测
        2.5.2 IFN-γ测定方法
        2.6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3.1.1治疗前后EASI积分比较
        3.1.2 治疗前后VAS程度评分比较
        3.1.3 治疗前后DQOLS积分比较
        3.1.4 治疗前后EPQOLS积分比较
        3.1.5 治疗前后中医全身证候积分比较
        3.1.6 疗效比较
        3.2 血清指标的比较
        3.2.1 两组患者治疗前IFN-γ、IL-4 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3.2.2 两组患者治疗后IFN-γ、IL-4 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3.3 复发情况比较
    4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寒湿蕴脾”的认识
    2 温阳除湿汤方药组成及方义分析
    3 各项检测指标的确立
    4 研究本课题意义
    5 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附录
    附录一:知情同意书
    附录一: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简称EASI)
    附录三: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调查表(简称DLQI)
综述 中医药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中药外洗治疗湿疹4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外洗方治疗阴囊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 余磊,王蕾,夏国守. 中国社区医师, 2021(34)
  • [2]急性湿疹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 康雨菲,徐爱琴,王首帆. 中国中医急症, 2021(09)
  • [3]四物消风饮联合外治法治疗小儿慢性湿疹(血虚风燥型)的疗效观察[D]. 黄丽珍.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甘草润肤膏外用治疗手足皲裂的临床疗效观察[D]. 林子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金起凤外洗2号方治疗手足慢性湿疹临床研究[D]. 赵海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婴幼儿湿疹的中医外治研究综述[J]. 易景媛. 湖北中医杂志, 2020(08)
  • [7]清热凉血除湿方治疗湿热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观察[D]. 陈宏.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消风散在皮肤科应用的文献研究[D]. 冯晨.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中药外洗治疗手足皲裂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冬莲.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10]温阳除湿汤治疗寒湿蕴脾型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及对IFN-γ、IL-4水平影响[D]. 徐红鹏.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中药外洗治疗湿疹4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