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劳结合 双元管理——合肥市职业教育越办越好(论文文献综述)
范小悠[1](2018)在《建筑工人职业化水平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迅速。由于建筑行业迫切需要大量劳动力,较低的门槛和较高的收入导致数百万低技术移民工人涌向建筑业。建筑业通过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对增加农民工就业、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统筹城乡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建筑工人存在流动性大、老龄化严重、技能素质低、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必须适时引导建筑工人增强自身职业化意识,以职业化导向推动建筑工人向产业工人转变;不仅如此,在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和企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提升建筑工人的职业化水平已经上升到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研究学者对职业化的研究现状,梳理了建筑工人职业化的相关概念以及理论基础,并从人员情况、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素质、就业环境、权益保障等方面详细描述了我国建筑工人目前的基本情况,归纳了国内外建筑工人的特点,从而对建筑工人职业化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随后通过翻阅资料及调研,构建了建筑工人职业化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及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对我国建筑工人职业化水平进行评价,并提出提出了建立多元化的建筑工人职业化激励制度、重视建筑工人职业技能、形成合理的管理制度、加强职业文化建设等针对性的对策,为我国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魏统朋[2](2013)在《青岛市农民工社会流动与休闲参与行为的特征及关系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量表法、数理统计法,对农民工的社会流动类型、农民工的休闲参与特征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1.对农民工社会流动的类型进行了研究。本研究调查的306名农民工中,认为向下流动的占17.3%,水平流动的占55.2%,向上流动的占27.5%。向下流动的农民工表现为:工作时间长,收入水平低;工作不稳定,社会保障低;居住条件差,生活水平低。水平流动的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占多数,文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职业技能有待提升,他们的工作时间较长,工资收入不算高;保险意识增强,社会保障不算全;居住条件改善,生活消费不算低。向上流动的农民工以8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为主,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较大比例,拥有职业技能的比例较高,他们工作时间较规范,收入高;居住条件较“优越”,消费高;社会保障较全面,心气高。2.对影响农民工社会流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访谈发现追求城市梦想的农民工逐渐意识到了提升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重要性,并寻求特殊的提升方式。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年龄轻有经验、拥有一定职业技能水平的农民工具备人力资本优势,他们实现垂直向上流动的现实条件要优于其他农民工,他们追求城市生活方式的动力更足,融入城市的主观意愿更强。对社会地位变化感知的差异可能会影响农民工社会交往的积极性,从而导致社会网络规模不同。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收入水平高、年龄小、社会保险缴纳数量多、居住面积大、社会网络规模大的农民工感知社会地位发生变化的可能性越大;女性比男性农民工更容易感知社会地位的变化。3.对不同流动类型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意愿进行了比较分析。社会地位变化感知不同的农民工在身份认同、购房意愿、落户意愿上均存在很大的差异。自我感知向上流动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更加倾向于城市,购房意愿最积极,落户意愿最强烈。4.对成功实现市民化农民工的向上流动的路径进行了分析。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获得荣誉称号、成为专业技术人员是农民工实现向上流动的主要路径。本研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农民工向上流动的促进策略。5.本研究在参考有关休闲参与量表的基础上,修订了比较适合我国农民工的休闲参与量表,并进行了信效度检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农民工的休闲参与特征。研究修订的农民工休闲参与量表包含5个维度,可以比较全面的反映当前农民工的休闲参与内容。本研究将农民工的休闲活动划分为消遣类、娱乐类、社交类、运动类、提高类五个维度。农民工的休闲参与行为反映出的特征为:农民工的休闲活动类型以消遣类、娱乐类为主,社交类、运动类活动增多;新生代农民工及未婚农民工的休闲参与更积极,男性农民工的运动参与更多。不同流动类型农民工的休闲参与行为存在显着差异。水平流动农民工参与消遣类、娱乐类、提高类休闲活动的频率都是最高的,向上流动农民工参与社交类、运动类休闲活动的频率最高。6.本研究对农民工休闲态度量表进行了修订,并对量表进行了信度与效度检验,用以测量我国农民工群体的休闲态度。对农民工的休闲态度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农民工的休闲行为态度得分最高,表明农民工有着积极的休闲体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农民工选择参与休闲活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情感态度得分最低,可能是由于农民工在城市的务工环境所致。对社会地位变化感知不同的农民工其休闲认知态度、休闲情感态度存在明显差异(P﹤0.01),感知社会地位下降的农民工其休闲态度明显偏低。7.本研究对休闲制约量表进行了修订,并对量表进行了信度与效度检验,用以测量我国农民工群体运动类休闲的制约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工受到的结构性制约最强,受到人际间制约的得分最低。时间和费用的制约是农民工感受最为普遍的和强烈的制约因子。没兴趣、懒惰和缺乏运动技能是影响农民工最大的个人内在制约因素。8.研究发现农民工的社会流动与休闲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农民工的休闲参与对于城市融入具有特殊的意义,即有利于改善农民工对城市的归属感,有助于增强农民工的城市认同感,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意愿。研究提出了农民工通过休闲参与增强人力资本、心理资本与社会资本从而促进城市融入的可能机制。休闲应成为促进农民工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力量。
赵本纲[3](2008)在《农村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研究 ——以湖南省部分农村中小企业调查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可以帮助员工获得实用的“双基”知识,提高和更新所需的知识、技能,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不断增加企业的效益,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以湖南省部分农村中小企业为样本,试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以便得出解决其职业培训中所存在问题的对策。从农村中小企业的培训情况来看:农村中小企业主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较为明确,但在实际的培训组织与实施中却又与其认识相违背,通常会出现“低效率、低培训”的状况。一方面,农村中小企业害怕企业培训的投入风险,认为员工“培训越多,离职率越高”的难题是无法解决的。另一方面,农村中小企业本身规模小,资金短缺、培训缺乏政府具体的保障机制,在培训经费的投入上不够,培训基地紧缺、培训内容与方法简单、陈旧、培训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培训效果不明显,员工不愿意培训。从农村中小企业员工的培训情况来看:农村中小企业的员工素质良莠不齐。尽管农村中小企业员工对合适的职业培训抱有很高的热情,但又不愿意接受企业内组织的“低技术”培训。员工对选择培训内容的是紧跟社会发展趋势,能提高自身综合职业能力的项目;对培训地点的选择以企业外为重点,时间上有弹性,培训方式要力求符合成人的特性,集中与自学相结合。但其收入水平较低,支付培训的费用偏高,对培训市场的认识存在误区以及农村所在环境的不利影响都变成其实现有效培训的障碍。通过对农村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现状与原因分析,本人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初步设想:首先由政府部门引导保障农村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其次由农村中小企业承担责任创造良好的员工职业培训条件,再次统筹各方面的力量协调加以解决。
鲁永琦[4](1990)在《教劳结合 双元管理——合肥市职业教育越办越好》文中指出合肥市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中,有效地推行教育体制和劳动用人制度的同步改革,建立了一个由教育和劳动部门共同参加的“双元管理”协调组织,使城市职教持续稳步地发展,学校越办越兴旺信誉越来越高。
二、教劳结合 双元管理——合肥市职业教育越办越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教劳结合 双元管理——合肥市职业教育越办越好(论文提纲范文)
(1)建筑工人职业化水平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的创新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建筑工人 |
2.1.2 职业化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力资源理论 |
2.2.2 人力资本理论 |
2.2.3 劳动力职业化理论 |
2.3 结构方程理论 |
2.3.1 结构方程模型的简介 |
2.3.2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成 |
2.3.3 结构方程模型的优点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建筑工人现状 |
3.1 基本情况 |
3.1.1 人员情况 |
3.1.2 年龄结构情况 |
3.1.3 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素质情况 |
3.1.4 就业环境和权益保障情况 |
3.1.5 人员拖欠工资情况 |
3.2 职业流动特点 |
3.3 建筑工人特征 |
3.3.1 国外建筑工人的特征 |
3.3.2 我国建筑工人的特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建筑工人职业化水平评价实证分析 |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1 指标选取的原则 |
4.1.2 指标的初步选取 |
4.1.3 评价指标的筛选 |
4.2 问卷设计收集与检验 |
4.2.1 问卷设计 |
4.2.2 问卷预调查 |
4.2.3 问卷正式发放与收集 |
4.2.4 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
4.3 问卷描述性分析 |
4.4 建筑工人职业化水平评价分析 |
4.4.1 建筑工人职业化水平评价 |
4.4.2 建筑工人职业化存在的问题 |
4.5 建筑工人职业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提高建筑工人职业化水平对策研究 |
5.1 建立多元化的建筑工人职业化激励制度 |
5.2 重视建筑工人的职业技能 |
5.3 形成合理的管理制度 |
5.4 加强职业文化建设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青岛市农民工社会流动与休闲参与行为的特征及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农民工的研究 |
1.3.2 关于农民工社会流动的研究 |
1.3.3 关于农民工休闲参与行为的研究 |
1.3.4 关于农民工休闲行为与社会流动关系的研究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访谈对象 |
2.1.2 问卷调查对象 |
2.1.3 量表测量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观察法 |
2.3 问卷调查法 |
2.4 量表法 |
2.4.1 量表修订程序 |
2.4.2 量表信度分析 |
2.4.3 量表效度分析 |
2.5 数理统计法 |
第三章 农民工的社会流动研究 |
3.1 农民工社会流动的类型 |
3.1.1 向下流动 |
3.1.2 水平流动 |
3.1.3 向上流动 |
3.2 农民工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 |
3.2.1 人力资本对农民工社会流动的影响 |
3.2.2 社会资本对农民工社会流动的影响 |
3.2.3 农民工社会流动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3.3 不同流动类型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意愿 |
3.3.1 身份认同意愿 |
3.3.2 购房意愿 |
3.3.3 落户意愿 |
3.4 农民工向上流动的路径分析 |
3.4.1 农民工向上流动的路径与条件 |
3.4.2 农民工社会流动存在的问题 |
3.4.3 农民工向上流动的促进策略 |
第四章 农民工休闲参与行为的特征研究 |
4.1 农民工休闲参与行为的分类 |
4.1.1 消遣类休闲行为 |
4.1.2 娱乐类休闲行为 |
4.1.3 社交类休闲行为 |
4.1.4 运动类休闲行为 |
4.1.5 提高类休闲行为 |
4.2 不同流动类型农民工休闲参与行为特征 |
4.2.1 消遣类休闲行为特征 |
4.2.2 娱乐类休闲行为特征 |
4.2.3 社交类休闲行为特征 |
4.2.4 运动类休闲行为特征 |
4.2.5 提高类休闲行为特征 |
第五章 农民工休闲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 |
5.1 农民工的流动意愿 |
5.1.1 身份认同意愿的影响 |
5.1.2 购房意愿的影响 |
5.1.3 落户意愿的影响 |
5.2 农民工的休闲态度 |
5.2.1 农民工的休闲态度分析 |
5.2.2 不同流动类型农民工的休闲态度 |
5.3 农民工的休闲制约因素 |
5.3.1 结构性制约因素 |
5.3.2 个人内在制约因素 |
5.3.3 人际间制约因素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理论设想 |
6.1 研究结论 |
6.2 理论设想 |
6.3 本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农民工休闲参与量表的修订 |
附录2 农民工休闲制约量表的修订 |
附录3 进城务工人员调查问卷 |
附录4 休闲参与量表 |
附录5 休闲态度量表 |
附录 6 休闲制约量表(运动类休闲) |
附录7 访谈提纲 |
附录8 访谈资料 |
附录9 访谈日记 |
附录 10 作者学习及科研经历 |
(3)农村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研究 ——以湖南省部分农村中小企业调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2.1 国外研究状况 |
2.2 国内研究状况 |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意义 |
4 研究思路与框架 |
4.1 研究思路 |
4.2 研究框架 |
5 研究的方法 |
6 研究的可能创新点 |
第二章 农村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理论研究 |
1 相关概念界定 |
1.1 中小企业 |
1.2 农村中小企业 |
1.3 职业培训 |
2 农村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的理论基础 |
2.1 人力资本理论 |
2.2 效率管理理论 |
2.3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论 |
2.4 “大推进(Big Push)”理论 |
2.5 Holton培训评价模型理论 |
第三章 农村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1 调查的基本情况 |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2.1 员工素质低 |
2.2 员工参训率不高 |
2.3 企业职业培训组织不严谨 |
2.4 企业开展职业培训的时间少 |
2.5 培训师资力量薄弱 |
2.6 职业培训内容单一 |
2.7 职业培训方式较传统 |
2.8 企业对职业培训的投入不足 |
2.9 职业培训效果欠佳 |
3 农村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培训问题的原因分析 |
3.1 农村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缺乏政府有力保障 |
3.2 农村经济环境落后影响企业对职业培训的需求 |
3.3 农村中小企业对员工职业培训的主体定位不准确 |
3.4 农村中小企业很难规避职业培训的投入风险 |
3.5 农村的传统思想影响企业员工职业培训 |
3.6 农村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经费压力大 |
第四章 农村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的对策研究 |
1 政府部门引导保障农村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培训 |
1.1 健全企业职业培训的法律支持体系 |
1.2 健全政府保障农村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的具体管理职能 |
1.3 健全政府财政保障体系统筹农村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培训 |
2 农村中小企业承担责任创造良好的员工职业培训条件 |
2.1 转变农村中小企业对职业培训的责任观 |
2.2 加强农村中小企业员工的企业文化培训 |
2.3 确保农村中小企业制度性经济投入 |
2.4 确保农村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培训过程的正常有序 |
3 多措并举提高农村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培训效果 |
3.1 提高农村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的意识 |
3.2 构建一体化的农村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网络 |
3.3 营造农村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培训效果转化的优良环境 |
3.4 加强农村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的考评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农村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培训情况调查问卷(员工版) |
附录 B 农村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培训情况调查问卷(企业主版) |
致谢 |
作者简介 |
个人简历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教学与研究实践 |
四、教劳结合 双元管理——合肥市职业教育越办越好(论文参考文献)
- [1]建筑工人职业化水平评价研究[D]. 范小悠. 安徽建筑大学, 2018(03)
- [2]青岛市农民工社会流动与休闲参与行为的特征及关系研究[D]. 魏统朋. 上海体育学院, 2013(11)
- [3]农村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研究 ——以湖南省部分农村中小企业调查为例[D]. 赵本纲.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8)
- [4]教劳结合 双元管理——合肥市职业教育越办越好[J]. 鲁永琦. 安徽教育, 19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