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对抗南斯拉夫的主要武器

北约对抗南斯拉夫的主要武器

一、北约打击南斯拉夫的主战武器(论文文献综述)

汤晴愉[1](2021)在《德国统一后对北约政策探析》文中研究表明

杨子溪[2](2021)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的俄美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邢岩[3](2021)在《默克尔治下德国的欧盟防务政策探析》文中指出

杨曾雄[4](2021)在《南海争端视阈下的俄罗斯越南海洋安全合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马燕宁[5](2021)在《积累、扩张、收缩 ——俄罗斯外交周期研究》文中认为长期以来,俄罗斯外交以其强硬的风格而备受瞩目,“扩张”被认为是俄罗斯历史的主旋律。可细查历史,在俄罗斯外交中亦不乏“韬光养晦”的案例。本论文主要研究的是俄罗斯外交中的规律,其核心问题是俄罗斯外交中的“扩张”“收缩”现象是否以周期呈现,如果是,则导致这一规律的原因是什么以及了解这一规律对理解当今俄罗斯外交的作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引入周期理论作为认识论的基础。线性历史观一直是历史研究中的主流,而以周期视角观历史则更多将注意力放在历史中定期重复出现的现象。在人文社科领域,经济学是最早并卓有成效得引入周期概念并发展出经济周期理论的学科。随后,这一研究成果被引入国际关系学科,发展出了国际政治周期,进而出现了外交周期的概念。外交周期是指国家对外政策与行为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呈现出的重复性规律。周期理论为解释俄罗斯外交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对9至21世纪初的俄罗斯外交史的梳理和分析,本文认为俄罗斯外交史中存在四个周期,并以“积累—扩张—收缩”三个阶段交替演进。在扩张阶段,对外行为能成功达成向外扩张的目标,主要表现形式为领土扩张、战争胜利、外交强硬、对海外事务有强烈兴趣等。在收缩阶段,对外行为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往往伴随着战争失利、领土丧失、外交温和等现象。积累阶段介于扩张与收缩之间,可被视为扩张阶段的前奏,主要表现为战争时胜时败、收复失地、扩张速度较慢等。对俄外交周期的划分主要依据的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定性分析,而对领土面积历史变迁、战争数据的定量分析,既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定性分析的结果,也进一步从细节上带来了新的发现,比如俄罗斯在东、南、西三个方向上不同的扩张进程。俄罗斯外交周期的形成主要与其国家实力有关。外交的“积累—扩张—收缩”大致与国家政权兴替的“兴起—繁荣—衰亡”周期相一致。但也并非绝对,历史上的改革时期通常伴随外交上的收缩现象,这为周期增添了小幅波动。世界经济也对俄外交产生影响:在世界经济的上行期,俄外交中往往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收缩现象,在下行期更普遍的是扩张现象。这是因为作为世界经济主要推动力的重大技术创新在俄罗斯发生的时间晚于西方国家,而造成技术滞后的原因主要是俄国内问题。俄罗斯文化在历史中呈现的“冲击选择—独特文化形成—文化自信”的周期规律与外交周期相对应,从政治文化角度揭示了外交周期产生的原因。

吴健[6](2021)在《打破美国和北约战略围堵——俄罗斯胜利日阅兵透露军事新动向》文中认为经过4月29日到5月7日连续三次全要素彩排,2021年5月9日,伟大卫国战争胜利日红场阅兵终于在蒙蒙细雨中隆重登场,"光莫斯科参阅兵力就有1.25万人,37个徒步方队和约190辆(台)各式装备,76架飞机和直升机,这还不算其他27个军事重镇和境外驻军的阅兵活动",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的表述把人们的兴致拉到顶点,

骆明婷[7](2021)在《机制化减贫 ——联合国贫困治理的路径研究》文中提出贫困是社会生活中普遍的经济现象,传统意义上的贫困指的是物质生活的匮乏,通常局限于一定区域或国家内部;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贫困问题突破地域和国界的局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某一特定人群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能力的社会性问题。联合国成立后,减除贫困、促进发展成为联合国的核心议题之一,联合国自20世纪60年代起陆续开展了四个“发展十年国际发展战略”,提出了“千年发展目标(MDGs)”和“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在联合国的行动下,全球逐渐形成了一个涵盖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双边或多边协议、私营部门、公民自愿行动的庞大的减贫机制,旨在通过联合不同的力量,合理利用资源,应对单一国家无法独立解决的全球性贫困问题。本文的阐述基于以下假设:第一,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没有一个凌驾于各主权国家之上的强制性权力和有约束性的法律结构;第二,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交往中的主要行为体,各国的行为决策是根据本国利益作出的,寻求在安全、权力、财富上的最大收益;第三,国家间的合作是可能的,良性合作预期会带来共赢的局面,但各行为体的行为方式取决于行为体对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和收益的综合考量,并符合某种“集体行动的逻辑”,合作的实现和维系是艰难的。本文试图采用制度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来分析全球贫困治理中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分配模式以及各行为体在其中的行为方式。联合国自成立以来就将发展议程作为核心议题之一,致力于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减除贫困、提升各国人民福祉,从20世纪60年代起,其发展理念经历了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到试图“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再到“可持续发展”的演变,逐步建立起以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为核心的全面的减贫体系,包括较为完善的决策程序、议事规程和监督体系。2015年,在对千年发展目标的终期评估中发现,虽然千年计划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还有很多指标尚未达成,且出现了发达国家未履行筹资承诺、减贫领域的全球公共产品(GPGs)供应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低收入国家减贫进展缓慢等现象。随后,联合国提出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千年发展目标的内容进一步扩展、深化,期待实现经济发展、环境可持续和社会包容性相结合的目标。本文认为造成全球减贫机制未能发挥有效作用的原因主要在于减贫领域的全球公共产品(GPGs)是由发达国家供给、发展中国家消费,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情况。发达国家根据本国的利益提供GPGs,由于减贫领域的GPGs供给成本高,见效周期长,且与供给国的核心利益关系不密切,通常不会获得优先投入,当投入成本过高或与国家核心利益产生冲突时,发达国家将减少或放弃对其的投入。发展中国家不能参与到GPGs供给的决策过程,无法根据本国需求改变GPGs供应和分配的规则,只能被动接受,这一过程是低效、混乱的。国际组织在GPGs供应和分配中发挥着激励和衔接的作用,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有强制力的权威机构,且随着减贫议题的扩大,国际机制呈现碎片化状态,导致国际组织指导的减贫机制效率低下,交易成本高。本文介绍了自2002年蒙特雷发展问题筹资会议以来国际社会关于MDGs筹资问题和GPGs供给模式的论争,通过这个案例进一步讨论了为什么在全球层面推进减贫领域的改革、重塑减贫GPGs筹资和分配体系存在着困难,并进一步佐证本文的结论。虽然联合国提出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较于“千年发展目标”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拓展,但全球减贫机制的内核和运行模式没有本质性的变化,GPGs的供需矛盾依然存在。联合国始终希望能通过建立一种制度化的全球伙伴关系来保证减贫领域GPGs的充足供应,这个体系可以减轻发达国家在面临国内财政或政治危机中筹集资金所遇到的困难,也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资源以推进其减贫进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减贫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将中国经验传递到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减贫机制,增加对外援助,并提出了“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援助理念,中国的援助模式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传统的援助理念,但与联合国建立互利合作的新型减贫机制的理念更加契合。本文的创新和贡献在于:首先,梳理了联合国成立以来发展理念的变化和发展议程的推进、“千年计划”的实施过程和结果,总结了现有的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减贫机制的决策过程、组织结构、运行模式和各行为体参与方式;其次,将新制度经济学中关于“交易成本”的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引入到国际关系领域,注意辨析市场中的“理性人”和全球公域中的“理性的国家”之间的行为差异;一国内部有强制性权力下的公共选择和在全球无政府状态下的公共选择之间的差异;以及全球不同问题领域(根据是否与国家核心利益相关、是否能取得即时的利益来划分)中行为体的行为决策的差异,并最终聚焦到全球减贫领域的相关问题。第三,通过分析全球减贫领域各行为体之间关于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分配的行为模式,论证为什么减贫领域公共产品的供需存在矛盾?为什么全球减贫机制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张程[8](2019)在《欧洲防务一体化发展进程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欧盟已经从地区一体化组织发展成了全球经济行为体与重要政治角色。但寻根溯源,经济利益并不是欧洲一体化的本源性动力,是西欧的安全诉求、防务战略推动着欧洲从分裂走向了联合。然而,作为一体化的起点与最初的目标,防务领域却成为了欧洲一体化的“落后生”: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仍停留在“战略自主”阶段,防务政策的决策程序至今没能挣脱政府间主义的把控。由于缺少共同预算,承载了诸多希望的战斗群概念最终仅成了一个摆设。冷战后,欧洲防务一体化经历了“圣·马洛声明”之后的辉煌,亦遭受了政府主权债务危机的打击。2016年6月,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52%的民众赞成脱欧。这一结果让不少“欧洲派”人士认为:“欧洲防务一体化的春天来了”。然而,英国真的是导致欧洲防务一体化举步维艰的罪魁祸首吗?欧盟与北约有22个共同成员国,两大组织的总部都设在布鲁塞尔,欧盟为什么要撇开北约另起炉灶?欧盟建设独立军事力量以来,北约与欧盟之间的分歧愈加凸显。特朗普甚至声称要退出北约,美国真的会退出北约吗?跨大西洋关系又将走向何方?本文认为,单纯从“国际权力体系”的角度出发,很难发现和平环境中导致欧盟防务合作失败的真正原因。因此,本文采取了自由政府间主义视角,通过对这一理论的分析、论述与调整,将这个偏重于经济一体化的多因理论框架应用到了防务一体化的研究中。由于国防工业的特殊性与政府的主导地位,文章亦在理论中引入了影响防务一体化偏好密度的经济变量,搭建了全文的分析框架。虽然本研究仍将地缘政治利益作为一国防务政策的目标,但剔除了防务政策的“高级政治”属性,将防务一体化视为成员国在非强制性、信息充足的欧盟政府间谈判中取得的累加性成果,通过分析成员国的防务一体化偏好、相对博弈权力与博弈战略,对上述问题试做回答。本文以欧洲防务合作的发展为主线,梳理了欧洲国家在冷战时期、冷战后与英国脱欧公投后三个时期中,分别以西欧联盟、欧盟为制度载体的防务一体化进程,对其每一阶段中防务合作的主要内容、形式与特征进行了析论。而后,本文运用一体化偏好密度决定谈判结果、塑造一体化进程的逻辑框架,分析了成员国的地缘政治目标与国防工业利益,得到以英国为代表的“大西洋派”、支持德国与法国的“欧洲派”、坚持务实主义政策的中东欧国家和爱尔兰等中立国家的防务一体化偏好,以此作为分析防务一体化相关谈判结果(西欧联盟的复苏、战斗群概念和欧洲国防工业指令等)的核心变量。最后,本文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分析了北约与欧盟关系,将北约视为一种改变欧盟成员国博弈权力的“深化联盟”策略,探讨了北约对欧洲防务一体化的影响,以及跨大西洋关系的未来发展。本文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欧盟成员国的防务一体化偏好差异与较低的偏好密度是欧洲防务合作屡次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和平环境中,成员国地缘政治目标的重合范围小,安全利益亦不受盟国政策外部性的严重影响。各成员国在欧盟防务谈判中的博弈空间较小,实施旁支付、议题联系的意愿与余地均不足,谈判也不容易取得成果。由于防务政策的特殊性,防务一体化成为了法国、德国推进欧洲政治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因此,两国无法在谈判中以单边替代政策、“结盟替代”策略威胁对手就范,只能通过妥协换取对方的支持。因此,欧洲防务一体化成果中更多体现了“大西洋派”等国家的偏好。再者,国防工业合作、军事力量共享的经济效益虽然对成员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对依赖欧洲市场的法国、德国的影响较明显,对欧洲防务一体化的整体作用尚不显着。英国的退出虽然为欧洲防务合作提供了动力,但对防务一体化的影响弊大于利。欧盟不仅失去了一个军事大国、核大国,更失去了一座跨大西洋关系的桥梁。英国离开后,法国、德国将从“战友”转变为统一又对立的微妙关系。欧盟权力体系的重塑会是一个长期过程,引发的动荡可能减少成员国的防务合作意愿。虽然欧盟与北约的成员国大部分重叠,但由于成立背景、主导力量、运行机制、甚至基本章程上的差异,这两大组织无法相提并论。由于美国的军事实力与在北约中的霸主地位,欧盟在防务问题上难以真正撇开北约,实现独立。北约作为“大西洋派”国家在谈判中的“深化联盟”策略,为这些国家提供了额外的谈判筹码,这也使欧洲防务合作更难达成。本文认为,欧洲防务一体化仍处于初级阶段,北约的防务地位不会动摇,“互补”将成为跨大西洋关系发展的核心原则。

周玥晗[9](2016)在《对外援助的政治效用 ——基于援助要素的对外政策让步理论》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的研究问题是:为什么受援国决策者会做出与援助国偏好相异的对外政策决策?以往的研究主要从政策偏好、选举联盟、道德风险以及比较成本等四个方面进行解释,虽然能够对援助关系双方的主体性互动有所启发,但却无法深入理解援助关系的特征及其对援助关系双方政策互动的影响,缺乏客观认识援助关系与对外政策决策的理论和实践抓手。基于现有研究的不足,本项研究旨在通过引入援助关系的客体——援助要素,建构基于援助要素的对外政策让步理论,以更具针对性的研究视角解释援助没能改变受援国决策者对外政策决策的原因。基于援助要素的对外政策让步理论以援助要素为自变量,对外政策让步为因变量,坚持对外政策的国内—国际双层分析法,区分援助要素流动性和替代性两条研究维度,其中援助要素的流动性是本项研究的解释变量,决定受援国决策者是否会对援助国做出政策让步,援助要素的替代性是本项研究的干预变量,影响受援国决策者对援助国政策回应的程度。本项研究认为:一、援助要素流动性是指要素被受援国决策者挪为他用的程度,当援助要素的流动性较高时,受援国决策者越倾向于选择以不让步回应援助国,条件相反时则倾向于让步;二、援助要素的替代性是指援助国和受援国关于援助要素的供需关系,当援助要素的替代性较高时,受援国的对外政策回应趋于消极,条件相反时则趋于积极。本项研究采用受控比较案例研究法,以科索沃战争与阿富汗战争为历史背景,选择美国援助下的希腊、土耳其、巴基斯坦等三组援助关系为研究案例,组成两对案例比照关系:一、美国援助下的希腊和巴基斯坦采取最差异案例中的求同法,研究为什么条件迥异的两个国家会选择同样的不让步对外政策;二、美国援助下的土耳其与巴基斯坦采取最相似案例中的求异法,研究为什么条件近似的两个国家会选择对美国采取不同的对外政策回应。通过比较研究可以使本项研究的解释框架得到较充分论证:之所以希腊和巴基斯坦会对美国的政策目标采取不让步的对外政策,是因为援助要素在两国国内的流动性较高,并且三国对外政策回应是否积极的程度来源于援助要素替代性的差异。

雷炎[10](2014)在《南斯拉夫式悲剧 巴尔干空战1991-1998》文中指出很多历史学家都承认,两次世界大战的悲惨经历足以令欧洲人掌握好和平与政治之间的平衡,即使是在冷战最高潮的时刻,作为东西方对峙的重要前沿,欧洲也没有爆发过任何大规模武装冲突。这一方面是因为对垒的政治家们权衡利弊后的相互妥协与自找台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两极格局带来的相对稳定。但当1989年东欧巨变发生后,一切都变了,所有积攒的矛盾瞬时像火山一样喷涌而出,而火山口毫无疑问又是欧洲的火药桶——巴尔干半岛,核心则是被欧洲和平特使卡尔·比尔德特(Carl Bildt)称为"欧洲的越南"的南斯拉夫。

二、北约打击南斯拉夫的主战武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约打击南斯拉夫的主战武器(论文提纲范文)

(5)积累、扩张、收缩 ——俄罗斯外交周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周期理论的提出与应用
    第一节 周期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周期理论的发展
        一、历史周期理论
        二、经济周期理论
        三、国际政治周期理论
    第三节 外交领域的周期
        一、外交周期理论
        二、俄罗斯外交周期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第一周期:基辅罗斯时期
    第一节 积累阶段:国之初建
        一、历史梳理
        二、战争数据
    第二节 扩张阶段:东欧大国
        一、历史梳理
        二、战争数据
    第三节 收缩阶段:分裂割据
        一、历史梳理
        二、战争数据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第二周期:莫斯科公国时期
    第一节 积累阶段:小国崛起
        一、历史梳理
        二、战争数据
    第二节 扩张阶段:东欧强国
        一、历史梳理
        二、战争数据
    第三节 收缩阶段:王朝崩溃
        一、历史梳理
        二、战争数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第三周期:罗曼诺夫王朝时期
    第一节 积累阶段:欧洲大国
        一、历史梳理
        二、战争数据
    第二节 扩张阶段:欧洲霸主
        一、历史梳理
        二、战争数据
    第三节 收缩阶段:帝国衰落
        一、历史梳理
        二、战争数据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第四周期:苏联时期
    第一节 积累阶段:苏联崛起
        一、历史梳理
        二、战争数据
    第二节 扩张阶段:世界强国
        一、历史梳理
        二、战争数据
    第三节 收缩阶段:地区大国
        一、历史梳理
        二、战争数据
    第四节 领土变迁数据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外交周期形成的原因
    第一节 国内历史周期
        一、外交周期与政权兴衰周期的关系
        二、外交周期与改革周期的关系
        三、俄罗斯外交周期与美国外交周期差异之原因
    第二节 世界经济周期
        一、世界经济周期理论与俄罗斯经济
        二、俄罗斯外交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关系
    第三节 文化选择周期
        一、俄罗斯的文化选择
        二、俄罗斯文化选择周期
    本章小结
总结 俄罗斯外交新周期展望
    一、新的积累期
    二、俄罗斯对外关系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6)打破美国和北约战略围堵——俄罗斯胜利日阅兵透露军事新动向(论文提纲范文)

穿上“疫苗盔甲”
眼睛能看到的都不是秘密
警告美国“悬崖勒马”
俄罗斯不是“苏联2.0版”

(7)机制化减贫 ——联合国贫困治理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列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贫困治理问题的提出:为什么全球减贫机制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一、什么是贫困
        二、全球贫困的地区分类与现状
        三、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概念辨析
        一、国际制度和国际机制
        二、治理和统治
        三、公共产品和全球公共产品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贫困的产生
        二、解决贫困的手段
        三、国际机制理论、全球公共产品和全球贫困治理
        四、中国减贫的理论与实践
    第四节 研究假设、基本观点及章节安排
        一、研究假设
        二、基本观点
        三、章节安排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思路
第二章 机制化减贫的理论解析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
        一、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演进
        二、交易费用理论
        三、公共选择理论
    第二节 全球公共产品的概念及其作用模式
        一、全球公共产品的概念
        二、全球公共产品的作用模式
        三、全球公共产品的的供给模式
        四、国际社会对全球公共产品筹资模式的探索
    第三节 制度理论语境下的全球贫困治理
        一、国际机制理论
        二、全球治理理论
        三、全球贫困治理:集体行动的逻辑
第三章 联合国的发展理念和减贫机制
    第一节
        一、贫困是人类发展的痼疾
        二、全球化下贫困治理的新路径
        三、贫困治理的多元方式
    第二节 联合国的发展议程和贫困治理路径
        一、联合国的发展理念演进
        二、联合国治理贫困的组织体系和议事规程
        三、发展议程中的联合国与区域合作
    第三节 联合国四个“发展十年国际发展战略”
        一、1960—1969,第一个发展十年:重视经济增长
        二、1970—1979,第二个发展十年: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三、1981—1990,第三个发展十年:人的全面发展
        四、1991—2000,第四个发展十年: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千年发展目标下的减贫机制及其实施
    第一节 联合国千年发展宣言与千年发展目标
        一、千年计划的形成
        二、千年计划的具体内容
        三、千年计划的组织形式
    第二节 千年计划的机制化实施
        一、千年计划的推进
        二、千年计划的实施结果
    第三节 千年计划的减贫价值与挑战
        一、千年计划的减贫价值
        二、千年计划遇到的挑战
第五章 联合国减贫机制运行分析及后2015 议程
    第一节 减贫领域的公共产品供给与分配
        一、减贫领域的公共产品作用模式
        二、减贫领域不同行为体的行为方式
    第二节 关于“千年发展目标”筹资问题和全球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论争
        一、关于“千年发展目标”筹资问题和全球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论争
        二、国际筹资与全球公共产品供应
    第三节 后2015 议程展望
        一、后2015——《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二、2030 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争议
        三、对2030 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评析
第六章 贫困治理的中国经验:对世界的贡献
    第一节 中国的减贫历程与成就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贫困治理的演进历程
        二、中国减除贫困的治理手段
        三、中国的减贫进程中的挑战
    第二节 中国参与全球机制化减贫的实践
        一、中国参与全球机制化减贫的实践
        二、中国参与全球减贫机制的贡献与挑战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8)欧洲防务一体化发展进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首字母缩略词表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四、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五、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自由政府间主义理论框架
    第一节 自由政府间主义的产生
        一、欧盟性质的界定:地区性国家合作制度
        二、自由政府间主义的逻辑与基本观点
    第二节 一体化的谈判需求——国家偏好
        一、国家偏好的概念与主导行为体
        二、国家偏好的价值取向与塑造理论
        三、国内社会视角下的内生性政策理论
    第三节 一体化的谈判结果供给——政府间博弈
        一、欧盟谈判的效率问题
        二、欧盟谈判环境的非强制性
        三、欧盟谈判环境的充足信息分布
        四、欧盟谈判中博弈权力的来源
    第四节 超国家性的基础——汇集和委托主权
        一、可靠性承诺解释
        二、双层博弈理论
    第五节 自由政府间主义的调整和本文理论框架
        一、欧洲防务一体化研究的局限性
        二、假设调整:政府在防务领域的主导地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欧洲防务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欧洲防务一体化的启动
        一、欧洲防务共同体的失败
        二、冷战期间的欧洲政治合作
    第二节 冷战后欧洲防务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一、欧盟框架外的防务合作——重振西欧联盟
        二、欧盟框架内的防务合作——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
        三、欧洲国防工业一体化的发展
    第三节 英国脱欧后欧洲防务一体化的新进展
        一、《欧盟全球战略》
        二、欧洲防务基金
        三、永久结构性合作
    第四节 欧洲防务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基于务实主义的政府间合作
        一、政府间色彩
        二、务实主义思想
        三、核心政策的缺失
        四、欧盟指令的执行困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欧盟成员国的防务一体化偏好与偏好密度分析
    第一节 欧盟成员国的防务一体化偏好密度分析
        一、“大西洋派”国家:深化北约
        二、“欧洲派”国家:建设欧洲自主防务力量
        三、中东欧国家:务实主义防务政策
        四、中立国家:“有限参与”
    第二节 防务政策的经济效益对成员国偏好密度的影响
        一、欧洲防务合作的经济效益
        二、经济因素对成员国防务一体化偏好密度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欧盟成员国的防务一体化博弈结果分析
    第一节 围绕西欧联盟的博弈
        一、西欧联盟的复苏
        二、欧盟成员国的西欧联盟构想
        三、围绕西欧联盟重建的博弈过程
        四、博弈结果分析
    第二节 欧盟框架下的成员国防务一体化博弈
        一、欧盟战斗群概念
        二、欧盟防务相关产品转让指令
    第三节 英国脱欧公投后成员国防务一体化博弈
        一、英国脱欧对欧洲防务合作的可能影响
        二、永久结构性合作的启动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北约对欧洲防务一体化的影响
    第一节 冷战后北约的战略转型
    第二节 北约与欧盟关系的制度化
    第三节 北约对欧洲防务合作的影响
        一、军事能力差距
        二、欧盟与北约关系发展的困境
        三、北约对欧盟成员国谈判权力的影响
    第四节 北约存在的问题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件

(9)对外援助的政治效用 ——基于援助要素的对外政策让步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三、理论建构与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第一章 要素视角下的援助关系
    第一节 援助关系与要素的国际转移
    第二节 对外政策与援助要素的国内流动
    第三节 援助要素研究的进步与问题
第二章 理解对外政策让步的双层路径
    第一节 对外政策让步的双层研究路径
    第二节 对外政策让步的国内政治来源
    第三节 对外政策让步的国际政治来源
第三章 基于援助要素的对外政策让步理论
    第一节 研究限定:援助关系的伦理、正义性及前设
    第二节 理论模型:基于援助要素的对外政策让步理论
    第三节 基本假设:假设阐释与验证准备
第四章 援而不助:科索沃战争中的希腊
    第一节 援助效用:历史溯源与既有解释
    第二节 要素东流:战略劣势与军备挪用
    第三节 替代不足:为什么俄国无法代替北约
第五章 消极应对:反恐行动中的巴基斯坦
    第一节 援助效用:历史溯源与既有解释
    第二节 要素截流:军人政治下的机会主义行为
    第三节 替代收紧:为什么2008年后反恐行动趋于积极
第六章 战略支点:地区安全议题中的土耳其
    第一节 援助效用:历史溯源与既有解释
    第二节 要素汇流:挪用动机不足与要素特殊性
    第三节 替代缺失:单一外援来源与结构性依赖
结论
    一、案例分析与理论检验
    二、实践价值
    三、研究不足与未来发展方向
附录A 希腊接受域外国家军备转移概要(1991-1999)
附录B 巴基斯坦国防支出、美国援助、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多元回归分析
附录C 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土耳其军备生产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四、北约打击南斯拉夫的主战武器(论文参考文献)

  • [1]德国统一后对北约政策探析[D]. 汤晴愉. 外交学院, 2021
  • [2]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的俄美关系研究[D]. 杨子溪. 外交学院, 2021
  • [3]默克尔治下德国的欧盟防务政策探析[D]. 邢岩. 外交学院, 2021
  • [4]南海争端视阈下的俄罗斯越南海洋安全合作研究[D]. 杨曾雄. 武汉大学, 2021
  • [5]积累、扩张、收缩 ——俄罗斯外交周期研究[D]. 马燕宁. 外交学院, 2021(10)
  • [6]打破美国和北约战略围堵——俄罗斯胜利日阅兵透露军事新动向[J]. 吴健. 坦克装甲车辆, 2021(11)
  • [7]机制化减贫 ——联合国贫困治理的路径研究[D]. 骆明婷.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1(12)
  • [8]欧洲防务一体化发展进程研究[D]. 张程. 山东大学, 2019(02)
  • [9]对外援助的政治效用 ——基于援助要素的对外政策让步理论[D]. 周玥晗. 外交学院, 2016(07)
  • [10]南斯拉夫式悲剧 巴尔干空战1991-1998[J]. 雷炎. 航空世界, 2014(07)

标签:;  ;  ;  ;  ;  

北约对抗南斯拉夫的主要武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