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夏汤对实验性呕吐家兔胃电变化影响的研究

小半夏汤对实验性呕吐家兔胃电变化影响的研究

一、小半夏汤对家兔实验性呕吐胃电变化影响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阮婷婷[1](2020)在《疏郁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疏郁健脾汤对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评估其临床价值及安全性,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就诊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88例,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44例。在基础降糖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疏郁健脾汤,对照组选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30天。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胃排空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证候积分等基本资料在治疗前经数据比对分析,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即(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数据具有可比性。2.临床症状方面,经数据统计及检验分析得出,两组患者饮食减少及早饱、脘腹胀满、嗳气反酸、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善太息、便秘的症状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对于上述临床症状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排空率比较,经秩和检验P<0.05,提示两组治疗前后具有显着性差异,在改善胃排空率情况方面的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经配对t检验P<0.05,提示两组治疗前后具有显着性差异,在改善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G)情况方面的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通过统计分析可得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治疗组为93.1%。通过对秩和检验对两组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治疗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上,疏郁健脾汤的总体疗效优于枸橼酸莫沙必利片。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期间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说明两组药物均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疏郁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疗效确切,在改善患者饮食减少及早饱、脘腹胀满、嗳气反酸、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善太息、便秘等症状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可有效改善患者胃排空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BG)。

翁霞霞[2](2020)在《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虚气滞型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血浆AG、MTL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评估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滞型PDS的临床疗效;2.通过比较治疗前后血浆酰基化胃饥饿素(AG)、胃动素(MTL),探讨血浆AG、MTL与PDS的关系;3.探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滞型PDS可能的现代医学机制。方法:1.收集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本院消化内科门诊,诊断为PDS且中医辨证符合脾虚气滞型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各36例;另取本院体检中心的健康志愿者36例为健康对照组。2.中药治疗组给予香砂六君子汤煎剂,西药对照组予口服莫沙必利,疗程均为4周。3.收集患者年龄、性别、BMI、病程等临床资料;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血浆AG、MTL含量。结果:1.临床资料比较: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在年龄、性别、BMI、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滞型PDS患者总有效率达85.3%,优于西药对照组75.8%(P<0.05)。3.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病例中医证候总积分、单项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中药治疗组对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在改善食少纳呆、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恶心欲呕、大便稀溏单项症状方面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两组在改善餐后饱胀、嗳气反酸方面作用相当(P>0.05)。4.血浆AG、MTL含量比较: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浆AG、MTL含量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病例血浆AG、MT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病例血浆AG、MTL含量均较前明显升高(P<0.01),且中药治疗组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5.相关性分析:脾虚气滞型PDS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与血浆AG、MTL含量呈负相关(P<0.05)。血浆AG、MTL含量与餐后饱胀、食少纳呆、嗳气反酸、恶心欲呕症状积分呈负相关(P<0.01),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大便稀溏症状无相关性(P>0.05)。血浆AG与MTL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1.香砂六君子汤可显着改善脾虚气滞型PDS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2.调节外周血浆AG、MTL含量,可能是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滞型PDS的作用机制之一。3.脾虚气滞型PDS患者血浆AG、MTL含量低于健康者,且与其症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陈青青[3](2020)在《养元通络针灸治疗糖尿病胃动力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养元通络针灸对糖尿病胃动力障碍患者的中医症候改善情况,总结分析其疗效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推广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6月到2019年12月期间于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糖尿病胃动力障碍患者42例,按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1例。两组在基础治疗上(包括糖尿病健康宣教、正确饮食、合理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治疗组采用养元通络针灸法进行干预,选取百会、气海、命门、腰阳关、中脘、关元、双侧足三里、阳陵泉、胃俞、肝俞、三阴交、肾俞、脾俞、太冲进行针刺,刺深度0.5-1.0寸,采用常规进针手法后,留针时间为30 min,每隔10 min进行提插、捻转,行平补平泻的针刺手法,提插的幅度为0.3-0.5cm,频率为60-90次/min之间,提插捻转幅度和频率均采用均衡的手法;针刺同时对脾俞、肾俞进行艾灸,每个部位艾灸时间为15min。每天治疗1次,疗程2周。对照组予以吗丁啉(多潘立酮)片口服,每次10mg,1天3次,疗程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标准试餐加钡条X线摄片方法检测胃排空率,胃电图记录胃窦部的胃电节律、频率、振幅,检测胃肠激素(胃泌素、胃动素及生长抑素)水平的变化。治疗前后检查患者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作为安全性指标,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最后运用SPSS22.0系统对结果进行分析,并评价各组临床疗效。结果1.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比、空腹血糖水平、病程长短、中医症候积分、胃排空率、胃电图指标、胃肠激素水平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疗效性指标比较:(1)中医症候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腹胀痛、饱胀感、嘈杂、食欲不振、嗳气吞酸等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9例,6例显效,4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5例,6例有效,总效率为70.00%,治疗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3)胃排空率比较:2组的胃排空率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在提高胃排空率提高上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4)胃电节律、振幅、频率比较:2组的胃电节律、振幅、频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胃肠激素水平比较:2组治疗后的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生长抑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降低(P<0.05),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安全性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粪便常规、心电图等检测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养元通络针法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胃动力障碍患者的中医症候,提高临床疗效,增强胃排空率,调节胃电节律,增加胃电频率和胃电振幅,提升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浓度,降低生长抑素的水平。养元通络针灸治疗糖尿病胃动力障碍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胃电节律、调整胃肠激素水平相关,且安全性能高,无明显副反应,应用前景广泛。

刘颖[4](2019)在《益气养阴和胃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使用益气养阴和胃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总结分析其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在武汉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就诊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中,筛选出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糖尿病基础治疗,使血糖控制在基本正常水平,受试前1周不使用其它促胃动力药物。治疗组给予导师经验方益气养阴和胃方,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受试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胃固体半排空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疗程完成后随访8周,观察复发情况。最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评价各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1例脱落,对照组有1例剔除,实际完成病例数60例,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5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5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经Ridit分析,受试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疗效好(P<0.05)。(2)主要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受试前后相比,主要症状均有明显缓解(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乏力、口干无明显改善(P>0.05),其他症状有明显改善(P<0.01);受试后两组相比,腹胀、恶心、呕吐的积分,经独立样本t检验无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在其余症状缓解方面,更为有效(P<0.05)。(3)胃固体半排空时间比较:两组用药后胃固体半排空时间皆明显减少(P<0.05),两组相比,治疗组胃固体排空情况的改善更明显(P<0.05)。(4)安全性比较:治疗2周后,对照组有1例出现轻度腹部痉挛,可耐受,不影响继续用药;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适反应。整个受试过程中,两组病人血常规、尿液常规、粪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5)复发情况比较:在治疗后8周内,治疗组的复发率是18.52%,对照组的复发率是38.89%,两组相比较,治疗组复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益气养阴和胃方治疗DGP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2)益气养阴和胃方能明显降低DGP患者胃半排空时间(T1/2),显着促进胃排空。(3)运用益气养阴和胃方治疗DGP,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病情复发少于单纯使用西药,为今后治疗DGP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程远胜[5](2018)在《运用当归芍药散加味及中医调护防治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颈项僵硬不适等。对于其治疗西医尚无明确对症药物及治疗方法,中医对其治疗也处在逐步摸索阶段,针灸、推拿、中药都有一定疗效,同时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病变机理,认为痰瘀阻滞是其重要病理机制;肝脾失调,气血不足是其主要病理基础;其病变部位在颈项部筋肉骨骼,久则涉及脑窍;病理变化多为虚实夹杂,虚者为肝脾失调,气血亏虚,实者为痰瘀阻滞,脑失所养。因此椎动脉型颈椎病病因病机不离虚、痰、瘀三方面因素。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由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泽泻组成,通过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发现其在妇科、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诸多领域确有良效。当归芍药散加味是在其基础上赤、白芍同用,加炙甘草、葛根为主方。通过与椎动脉型颈椎病常用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补阳还五汤、天麻钩藤饮等的比较,认为当归芍药散加味可以兼顾虚、痰、瘀三方面因素,既可以放松颈部肌肉组织,缓解僵硬疼痛诸证,又可以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缓解头晕、头痛等症状,起到补益气血、调和肝脾、化痰祛瘀止痛之功效,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大优势,并举临床案例说明。同时,通过研究发现注重中医辨证调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与康复有重要意义。通过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当归芍药散方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日常调护,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蔡琴[6](2018)在《中药敷脐防治顺铂方案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总结中药敷脐联合托烷司琼防治含顺铂化疗方案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取前瞻、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共纳入30例患者,连续接受2程的DP方案化疗,第一疗程化疗(脐疗组):在中药敷脐的基础上联合托烷司琼止呕治疗,于化疗前一天将药物敷脐上,持续24h用药,每日一次,至1个周期化疗结束。第二疗程化疗(对照组):单纯使用托烷司琼止呕。观察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完全缓解率、完全控制率、至治疗失败时间,卡氏评分及不良反应。全部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恶心呕吐严重程度:观察两组患者在化疗第1天至第6天出现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显示:第1至4天两组恶心程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第6天脐疗组患者恶心的程度逐渐解缓至消失,较对照组发生恶心的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疗组第4到6天出现呕吐的程度较对照组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前3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完全缓解率、完全控制率:在延迟期全组的CR为81.7%(49/60),其中脐疗组CR为93.3%,对照组CR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急性期及整个化疗期间,两组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疗组在急性期、延迟期、整个化疗期间的CC分别为66.7%、93.3%、63.3%,而对照组分别为60.0%、66.7%、50.0%。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在急性期及整个化疗期两组C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延迟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至失败时间:脐疗组和对照组平均至失败时间分别为2.3±0.35d、1.7±0.22d,经Log-rank检验后两组TTF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卡氏评分:对两组卡氏评分的差值进行t检验,脐疗组的差值较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评价:所有接受中药敷脐治疗的患者均未发生过敏或不耐受现象,未观察到和脐疗相关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结论:中药敷脐可以减轻顺铂化疗延迟期发生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可提高延迟期的CR和CC,可延长化疗过程中出现呕吐的时间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

刘婉青[7](2017)在《小半夏汤对胃肠动力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小半夏汤对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以及对大鼠离体回肠运动的影响,以初步探讨小半夏汤调节胃肠动力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顺铂建立小鼠化疗胃肠运动异常模型,新斯的明建立小鼠胃肠运动亢进模型,阿托品、肾上腺素、多巴胺分别建立小鼠胃肠运动抑制模型。通过测定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观察小半夏汤对正常小鼠以及模型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2.以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chloride,ACh)、氯化钡(Barium chloride,Ba Cl2)、多巴胺(Dopamine,DA)、肾上腺素(Adrenaline)、阿托品(Atropine)为工具药,利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观察不同浓度小半夏汤对大鼠离体回肠收缩的影响。结果:1.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的实验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小半夏汤三个剂量组胃残留率与小肠推进率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小半夏汤对正常生理状态下小鼠的胃肠运动无明显影响。(2)与空白组比较,顺铂模型组小鼠胃残留率显着升高(P<0.01),小肠推进率显着加快(P<0.001);与顺铂模型组比较,小半夏汤高剂量可使模型动物胃残留率显着降低(P<0.01),小半夏汤低、中剂量可显着抑制模型动物小肠推进亢进(分别P<0.001、P<0.05)。(3)与空白组比较,新斯的明可使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均显着加快(均P<0.001);与新斯的明模型组比较,小半夏汤高、中剂量可拮抗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胃肠运动亢进,抑制其胃排空和小肠推进。(4)与空白组比较,阿托品可使小鼠胃残留率显着升高,小肠推进率明显降低(均P<0.001);与阿托品组比较,小半夏汤中剂量可使模型动物胃残留率显着降低(P<0.05),小半夏汤高、中、低三个剂量都不能拮抗模型动物小肠推进抑制(P>0.05)。(5)与空白组比较,多巴胺可明显增加小鼠胃残留率(P<0.001),降低小肠推进率(P<0.001);与多巴胺组比较,小半夏汤中、低剂量可显着降低模型动物胃残留率(P<0.01),小半夏汤高、中、低三个剂量均能显着增加模型动物的小肠推进(分别P<0.001、P<0.01、P<0.01)。(6)与空白组比较,肾上腺素组小鼠胃残留率显着升高,小肠推进率显着降低(均P<0.001);与肾上腺素组比较,小半夏汤中、低剂量可明显降低肾上腺素组动物的胃残留率(分别P<0.001、P<0.05),小半夏汤中、低剂量可促进模型动物小肠推进(分别P<0.01、P<0.05)。2.离体回肠实验结果:(1)小半夏汤对正常大鼠离体肠管的自发性活动有抑制作用,使收缩张力和振幅降低,且呈一定量效关系(P<0.05)。(2)ACh,Ba Cl2能兴奋肠道平滑肌,表现为张力升高、振幅变大。小半夏汤高(20g/L)、中(10g/L)、低(4g/L)剂量均对乙酰胆碱、BaCl2引起的回肠张力升高、振幅变大有拮抗作用。(3)DA,Atr,Adr能抑制肠道平滑肌,表现为张力降低、振幅变小。小半夏汤高、中剂量能使先用DA而张力下降的离体大鼠回肠进一步松弛(P<0.05),小半夏汤高、中、低剂量均对Atr和Adr所致的回肠收缩抑制无影响(P>0.05)。结论:1.小半夏汤对正常生理状态小鼠的胃排空和小肠推进无明显影响,对顺铂所致的胃排空延缓和小肠推进亢进具有显着改善作用,可改善阿托品所致的胃排空抑制,可拮抗多巴胺和肾上腺素所致的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抑制。2.小半夏汤能抑制大鼠离体回肠运动,随剂量加大而增强,可拮抗ACh,Ba Cl2所致的大鼠离体肠管收缩加强,协同DA的松弛肠管的作用。本研究表明,小半夏汤对胃肠运动具有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胆碱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多巴胺受体系统介导,或通过对平滑肌的直接作用。

乐凯[8](2017)在《钦安卢氏医学对呕吐下利的证治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结合《黄帝内经》中关于呕吐下利的病因病机认识,以仲景六经辨证的思想为指导,梳理《伤寒论》中各经所涉之吐利,并在此基础结合钦安卢氏医学相关学术思想深化对吐利的认识,最后联系扶阳学派在临证中对于吐利两证的辨治,以期指导于临床。方法:首先,论述《黄帝内经》中关于呕吐下利的病因病机认识,其次,结合《伤寒论》六经原文,总结和梳理仲景对于吐利的证治。再次,对钦安卢氏医学的传承脉络及主要学术思想进行整理,指出其扶阳思想之意蕴,并在此基础上梳理钦安卢氏医学对于《伤寒论》中吐利证治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结果:吐利二证是临床常见的病症,究其原因,无论外感六淫、饮食情志皆可致病。而仲景所作《伤寒论》为百病立法,以六经辨证为纲,更是广泛深入的探讨了吐利的证治。钦安卢氏医学,上承《周易》、《内经》、《伤寒》重阳之思想,强调阳主阴从,治疗遵循六经,临证善于应用辛温热药以扶其阳,并落实到阳气的体用两端,或扶阳体,或畅阳用,总在恢复此一气之周流。而六经所致吐利无外乎一元之气升降出入在六经各个层面的逆乱,因此恢复此一气的周转对于临证治疗吐利,进而和合阴阳都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结论:以《伤寒》六经钤百病天下式也,而仲圣所做大论非常强调对于呕吐下利两证的辨治,笔者以为其完美的继承了《内经》对于“胃气”的强调。《内经》指出: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而呕吐下利则是常见的胃气逆乱表现,也是常见的阴阳逆乱的表现。六经皆可影响中气而发为吐利,六经之吐利体现了阴阳逆乱的一种表里浅深的程度。钦安卢氏医学继承了仲景六经辨治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强调六经乃一气所化,深刻反映了其对仲景思想的继承性和发展性。钦安认为此一气之畅流与坎离往来交媾密切相关,而确保水火既济中宫之畅达又至关重要。吐利虽有从上从下之异,然俱是中宫之逆乱,而此中宫之逆乱则由六经之表现而步步深入,安此中不仅很好的呵护了人体的正气,并且对于防治他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黄文英[9](2017)在《手穴按摩疗法促进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评价按揉手穴法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同时为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式。方法: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60例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采用手穴按摩疗法,取手部穴位(胃肠痛点、脾点、大肠点)依序进行按揉,每穴3min,共按揉三遍,左右手交替,每日治疗3次。5日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若疗程结束,患者仍未排气排便,则终止治疗。对照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不予以干预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第一次肛门排便时间、腹胀痛评分及胃肠反应评分等指标,最后对各项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治疗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治疗组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腹胀痛评分(1)组内比较: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分别与其前一时间点(术后第1天较治疗前、术后第3天较第1天、术后第5天较第3天、术后第5天较治疗前)进行各组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腹胀痛随时间推移均得到改善。(2)组间比较:在治疗前及术后第1天,两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在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5天,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4、胃肠反应评分首先,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胃肠反应病例数进行卡方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对两组胃肠反应评分进行组内比较,术后第1天较治疗前、术后第5天较术后第3天,治疗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较术后第1天、术后第5天较治疗前,治疗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以上各时点与其前一时间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按揉手穴法在促进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2、按揉手穴法能够有效地改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腹部胀痛症状,但在减轻胃肠反应方面,按揉手穴法无明显优势。总结而言,通过临床观察,按揉手穴法在促进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上得到了初步验证,加之其经济、安全、操作简便等优点,为临床上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式。

周燕[10](2017)在《加减乌梅丸方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临床观察,评价乌梅丸方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为临床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为就诊时间在2016年01月-12月、就诊地点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内窥镜室的门诊病人共120例,临床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属于寒热错杂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组各40人。三组病例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及中医症候积分、胃蛋白酶原、脾胃系疾病之慢性胃炎PRO量表(GEDPRO-CG)、胃电图、Hp感染情况等基线比较中均无显着性差异。2.中医组服用乌梅丸方为基础方加减,西医组服用雷贝拉唑(瑞波特)10mgqd,中西医组服用乌梅丸方为基础方加减(同中医组),同时口服雷贝拉唑(瑞波特)10mgqd(同西医组)。4周为一疗程。3.治疗后三组分别进行中医症候积分、中医症候疗效、临床综合疗效观察,观察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GEDPRO-CG、胃电图、Hp感染情况等变化情况,观察停药4周后的各组复发情况。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1.治疗过程中中医组脱落及剔除共3例,西医组脱落及剔除共3例,中西医组脱落及剔除共4例,治疗后中医组剩余37例,西医组剩余37例,中西医组剩余36例,治疗后共110例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列入研究结果。2.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组三种治疗方法对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均有较好临床疗效。三组治疗均有较好安全性,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3.中医症状积分方面,在单项症状上,中西医组在主症"胃脘隐痛和/或痞胀"、次症"纳呆便溏"症状改善上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总积分方面,中医组、中西医组在主症总积分及中医总积分的改善上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总积分差值方面,中西医组在主症总积分差值、次症总积分差值、中医总积分差值高于中医组、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值为治疗前后数据变化值,直接反应症状改善的情况,差值越大,症状改善越为明显,提示中西医组在主症、次症改善上均优于中医组及西医组。4.疗效方面:中医症候疗效方面,中西医组优于中医组、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综合疗效方面,中西医组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在胃蛋白酶原方面,治疗后组间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中医组、中西医组治疗后PGⅠ/PGⅡ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组、中西医组治疗后胃蛋白酶的分泌功能、胃粘膜状态较治疗前改善。6.在GEDPRO-CG方面,在精力与形色方面、疼痛与不适方面、消化功能方面、心理方面、生理领域、心理领域项目中,三组治疗后治疗结果不全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中医组在精力与形色方面、疼痛与不适方面、消化功能方面、生理领域的改善上优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组与中西医组比较,中西医组在消化功能方面、心理方面、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的改善上优于中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组与西医组比较,中西医组在精力与形色方面、疼痛与不适方面、消化功能方面、心理方面、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的改善上优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心理领域、心理方面,中西医组改善优于中医组、西医组,提示治疗后中西医组调节患者心理状态作用优于中医组、西医组。7.在胃电图方面,中西医组在餐后/餐前功率比项目上改善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中,中医组、中西医组治疗后餐后/餐前功率比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餐后/餐前功率比主要反应胃动力情况,可作为痞满、嗳气等动力性症状的量化指标,治疗结果提示加减乌梅丸方在改善嗳气、痞满等相关胃动力症状上具有优势。中医组与中西医组比较,在治疗后波形平均幅值(餐前、餐后)两项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后中西医组波形平均幅值变化大于中医组,间接反映治疗后中西医组的胃电功率大于中医组。8.在Hp感染情况方面,三组治疗前后组间、组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提示单独加减乌梅丸方无明显抗Hp作用,乌梅丸方联合雷贝拉唑(瑞波特)亦无明显抗Hp作用。9.在复发率方面,中西医组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复发率低。结论:加减乌梅丸方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具有良好临床疗效,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组三组比较,中西医组即加减乌梅丸方联合雷贝拉唑(瑞波特)组疗效更佳,复发率更低。根据GEDPRO-CG、胃电图、胃蛋白酶原等相关实验室数据对比,提示加减乌梅丸方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效机制可能与乌梅丸方可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胃动力、改善胃粘膜状态有关。

二、小半夏汤对家兔实验性呕吐胃电变化影响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半夏汤对家兔实验性呕吐胃电变化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疏郁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分析
    2.疗效分析
    3.安全性分析
讨论
    1.中医对糖尿病胃轻瘫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胃轻瘫的认识
    3.导师对糖尿病胃轻瘫的认识
    4.疏郁健脾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肝郁脾虚型的机理研究
    5.疗效分析
    6.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B
    附表1
    附表2
致谢
个人简介

(2)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虚气滞型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血浆AG、MTL的影响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血浆AG、MTL检测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3.1 临床资料
        3.2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表
        3.3 血浆AG、MTL含量
        3.4 不良反应记录及处理
        3.5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数据收集及完成情况
    2 临床资料分析
    3 疗效性分析
        3.1 中医单项症状积分比较
        3.2 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3.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4 血浆指标分析
        4.1 两组病例与健康对照组血浆AG、MTL含量比较
        4.2 两组病例血浆AG含量比较
        4.3 两组病例血浆MTL含量比较
    5 相关性分析
    6 不良反应记录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PDS的认识
        1.1 定义及流行病学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PDS与 AG、MTL的研究
    2 中医学对脾虚气滞型PDS的认识
        2.1 脾虚气滞型PDS的病因病机
        2.2 健脾和胃、理气消胀是脾虚气滞型PDS的首要治法
    3 PDS的现代医学治疗
        3.1 PDS的现代医学治疗
        3.2 选取莫沙必利作为对照组药物的依据
    4 香砂六君子汤的方药解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4.1 香砂六君子汤的方药解析
        4.2 香砂六君子汤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5 本课题研究成果分析
        5.1 临床资料分析
        5.2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5.3 血浆AG、MTL含量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养元通络针灸治疗糖尿病胃动力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病例分组
    2.2 基础治疗
    2.3 治疗组治疗方案
    2.4 对照组治疗方案
    2.5 观察指标
    2.6 疗效评定标准
3 统计方法
4 临床观察技术路线
5 结果
    5.1 一般情况比较
    5.2 安全性比较
    5.3 疗效比较
讨论
    1 中医学对DGMD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原则
        1.4 治法
    2 现代医学对DGMD的认识
        2.1 定义及流行病学
        2.2 发病机制
        2.3 诊断及治疗
    3 选穴依据及各穴位治疗作用
        3.1 选穴依据
        3.2 各穴位治疗作用
    4 各观察指标的临床意义
        4.1 中医症候
        4.2 胃排空率
        4.3 胃电图指标
        4.4 胃肠激素
        4.5 安全性指标
    5 研究结果分析
        5.1 中医症候分析
        5.2 临床疗效分析
        5.3 胃排空率分析
        5.4 胃电图指标分析
        5.5 胃肠激素水平分析
        5.6 安全性分析
    6.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中医症候评分量表
    附录三 :典型病例胃电图报告
    附录四 :发表论文情况和在校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4)益气养阴和胃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3.选择标准
        3.1 诊断标准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剔除与脱落标准
    4.研究方法
        4.1 治疗方法
        4.2 观察指标
        4.3 疗效评价
        4.4 统计方法
    5.技术路线
    6.结果分析
        6.1 一般资料分析
        6.2 研究结果分析
讨论
    1.益气养阴和胃方立方依据
    2.益气养阴和胃方组方分析
    3.益气养阴和胃方治疗DGP的机制探讨
        3.1 DGP的发病机制
        3.2 益气养阴和胃方药物的药理作用
        3.3 益气养阴和胃方治疗DGP的机制分析
    4.本次试验的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患者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査结果登记表
附录3 DGP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表
附录4 13C-辛酸呼气试验测定胃固体排空诊断标准
附录5 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运用当归芍药散加味及中医调护防治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椎动脉型颈椎病
    1. 现代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1.1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1.2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
        1.3 主要鉴别诊断
    2. 中医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2.1 肝脾失调、气血不足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理基础
        2.2 痰瘀互结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重要病理机制
    3.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与调护
        3.1 中药治疗
        3.2 针灸治疗
        3.3 推拿手法治疗
        3.4 综合治疗
        3.5 注重调护
第二部分 当归芍药散研究概述
    1. 古今医家对当归芍药散的论述
    2. 当归芍药散的现代应用及研究
        2.1 当归芍药散的现代临床研究
        2.2 当归芍药散的现代实验研究
第三部分当归芍药散加味方调治椎动脉型颈椎病
    1. 当归芍药散加味方药作用分析
        1.1 药物作用分析
        1.2 方剂整体作用
    2. 与半夏白术天麻汤、补阳还五汤的比较
        2.1 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与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比较
        2.2 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与补阳还五汤治疗作用比较
    3 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
    4 医患结合,疗效益彰当
典型案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药敷脐防治顺铂方案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祖国医学对化疗性恶心呕吐的认识
        1.1.1 中医古籍对恶心呕吐的记载
        1.1.2 药物性恶心呕吐的病因病机
        1.1.3 中医学恶心呕吐的辨证论治
    1.2 现代医学对化疗性恶心呕吐的认识
        1.2.1 恶心呕吐的定义
        1.2.2 影响化疗性恶心呕吐的因素
        1.2.3 化疗性恶心呕吐分类及特点
        1.2.4 化疗性恶心呕吐的发病机制
        1.2.5 化疗性恶心呕吐的治疗
        1.2.6 预防止吐用药方案
        1.2.7 顺铂的副作用及恶心呕吐的预防措施
    1.3 中药敷脐
        1.3.1 中药敷脐的研究现状
        1.3.2 中药敷脐的中医机理
        1.3.3 中药敷脐的现代研究
    1.4 结语和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方案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脱落标准
    2.2 治疗方法
        2.2.1 对照组(非脐疗组)
        2.2.2 实验组(脐疗组)
        2.2.3 补救措施
    2.3 疗效评价
        2.3.1 观察指标:
        2.3.2 观察时间
        2.3.3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治疗效果
        3.2.1 两组恶心程度的比较
        3.2.2 两组呕吐程度的比较
        3.2.3 两组完全缓解率(CR)的比较
        3.2.4 两组完全控制率(CC)的比较
        3.2.5 两组TTF的比较
        3.2.6 两组便秘及呃逆的比较
        3.2.7 卡氏评分(KPS)的比较
    3.3 安全性评价
第四章 讨论
    4.1 选题依据的讨论
    4.2 敷脐药物选择的讨论
    4.3 研究结果讨论
        4.3.1 恶心呕吐程度及CR、CC方面
        4.3.2 TTF方面
        4.3.3 卡氏评分情况
        4.3.4 安全性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7)小半夏汤对胃肠动力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鸣谢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研究 小半夏汤研究进展
    1 小半夏汤源流
    2 小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3 小半夏汤的临床应用
    4 实验研究概况
    5 小结
实验研究一 小半夏汤对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的影响
    1 小半夏汤对正常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的影响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2 小半夏汤对顺铂化疗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3 小半夏汤对新斯的明所致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亢进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4 小半夏汤对阿托品所致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抑制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5 小半夏汤对多巴胺所致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抑制的影响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
    6 小半夏汤对肾上腺素所致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抑制的影响
        6.1 实验材料
        6.2 实验方法
        6.3 实验结果
    7 小结
实验研究二 小半夏汤对大鼠离体回肠运动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8)钦安卢氏医学对呕吐下利的证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中医经典对于吐利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呕吐下利的病因
    1.2 上下病机与呕吐下利
    1.3 小结
2《伤寒论》对吐利的证治
    2.1 太阳病之吐利
        2.1.1 太阳表证之呕利
        2.1.2 太阳阳明合病之吐利
        2.1.3 太阳表里同病之吐利
        2.1.4 太阳病误治之呕利
    2.2 阳明病之吐利
    2.3 少阳病之吐利
        2.3.1 少阳气机不利之吐利
        2.3.2 少阳阳明合病之吐利
        2.3.3 太阳少阳合病之吐利
    2.4 太阴病之吐利
    2.5 少阴病之吐利
        2.5.1 少阴寒证之吐利
        2.5.2 少阴热证之吐利
    2.6 厥阴病之吐利
    2.7 霍乱病篇之吐利
    2.8 小结
3 钦安卢氏医学概述
    3.1 钦安卢氏医学简介
    3.2 钦安卢氏医学传承脉络
    3.3 钦安卢氏医学的主要学术思想
        3.3.1 一气周流之理,阳主阴从之说
        3.3.2 指出太极在中,隐寓中宫黄庭
    3.4 小结
4 钦安卢氏医学对吐利的证治
    4.1 钦安卢氏医学对呕吐下利的认识
    4.2 钦安卢氏医学桂枝法四逆法的提出及其意蕴
    4.3 基于桂枝、四逆两法下对吐利的证治
        4.3.1 宣通阳气以治吐利
        4.3.2 温补阳气治吐利
    4.4 钦安卢氏医学对于吐利的证治要点
        4.4.1 治疗循六经
        4.4.2 对太阴病提纲证的深化
        4.4.3 重中宫畅达
        4.4.4 重吐利以察传变之机
    4.5 小结
5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手穴按摩疗法促进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研究方法
    1.1 技术路线
    1.2 课题设计
        1.2.1 总体设计
        1.2.2 随机
        1.2.3 对照
        1.2.4 盲法
        1.2.5 样本量估计
    1.3 病例选择
        1.3.1 诊断标准
        1.3.2 纳入标准
        1.3.3 排除标准
        1.3.4 剔除脱落标准
        1.3.5 终止试验的标准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常规护理)
        1.4.2 治疗组(常规护理+手穴按摩)
    1.5 观测指标
        1.5.1 基线指标
        1.5.2 疗效指标
        1.5.3 观测时点
    1.6 疗效评价
    1.7 数据的管理及统计分析
        1.7.1 数据的管理
        1.7.2 统计与分析
    1.8 质量控制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基线比较
        2.2.1 两组性别基线比较
        2.2.2 两组年龄基线比较
        2.2.3 两组肿瘤部位基线比较
        2.2.4 两组TNM分期基线比较
        2.2.5 两组手术方式基线比较
        2.2.6 两组手术时长基线比较
3 研究结果
    3.1 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3.2 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比较
    3.3 腹胀痛评分比较
    3.4 胃肠反应评分比较
4 讨论
    4.1 现代医学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认识
        4.1.1 概念
        4.1.2 发病机制的研究
        4.1.3 现代医学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
    4.2 中医学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认识
        4.2.1 病名探究
        4.2.2 病因病机
        4.2.3 中医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
    4.3 对手针疗法的理论认识
        4.3.1 手针疗法的起源和发展
        4.3.2 手针理论的机理
    4.4 研究方法的讨论
        4.4.1 剔除标准的选择
        4.4.2 治疗介入时机
        4.4.3 穴位按摩方式的选择
        4.4.4 疗效指标的选择
    4.5 疗效讨论
        4.5.1 基线分析
        4.5.2 疗效结果分析
        4.5.3 疗效机理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附件二:病历资料表
    附件三:观察指标
    附录四:结直肠癌TNM分期
    附录五: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加减乌梅丸方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 中医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认识
        1.相关中医病名探析
        1.1 胃脘痛
        1.2 痞满(胃痞)
        1.3 嘈杂
        1.4 嗳气
        1.5 吐酸(反酸)
        1.6 恶心、呕吐
        1.7 反胃
        1.8 呃逆
        1.9 伤食
        1.10 梅核气
        1.11 心痛
        2.病因病机研究
        2.1 病因主要有饮食内伤、情志失调
        2.2 脾胃素虚是其发病基础
        2.3 感受外邪或为诱发因素
        2.4 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脾有关,可涉及胆肾
        2.5 基本病机为气机郁滞、胃失和降,但有虚实两端
        3.辨证方法研究
        3.1 古代医籍对慢性胃炎相关病证辨证认识
        3.2 辨证研究
        4.治疗研究
        4.1 古医籍有关治法治则的论述
        4.2 古医籍相关病症的选方用药
        4.3 辨证论治
        4.4 专病专方治疗
        4.5 中医综合治疗
        4.6 中西医结合治疗
        5.本研究立论依据
        5.1 慢性浅表性胃炎多寒热错杂、虚实兼夹
        5.2 慢性浅表性胃炎常伴有肝失疏泄、肝郁状态
        5.3 治当辛开苦降,温清并用,虚实兼顾
        5.4 从肝论治,调和肝脾
        5.5 乌梅丸方组方特点及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二) 西医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研究
        1.概述
        1.1 概念
        1.2 流行病学
        1.3 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
        2.病因及发病机制
        2.1 幽门螺旋菌感染
        2.2 十二指肠-胃反流
        2.3 自身免疫
        2.4 细胞因子
        2.5 物理因素
        2.6 化学因素
        2.7 其他细菌病毒和毒素
        2.8 身心因素
        2.9 年龄因素和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
        3.临床治疗
        3.1 一般预防治疗
        3.2 抗酸或抑酸治疗
        3.3 抗Hp治疗
        3.4 胃粘膜保护剂
        3.5 促进胃动力药
        3.6 助消化药物
        3.7 复方制剂
        3.8 中西医结合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方法
        1.1 技术路线图
        1.2 研究对象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判定标准
        1.6 统计方法
    2.基线比较
        2.1 基本情况
        2.2 治疗前各观察指标比较
        2.3 治疗前Hp感染情况比较
    3.研究结果
        3.1 治疗后基本情况
        3.2 三组间治疗后中医症状各积分比较
        3.3 三组间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3.4 三组间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差值比较
        3.5 三组间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各积分(两两组间多重)比较
        3.6 三组间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差值(两两组间多重)比较
        3.7 三组组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各积分比较
        3.8 三组组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3.9 中医症候疗效观察
        3.10 临床综合疗效观察
        3.11 三组间治疗后胃蛋白酶原各指标比较
        3.12 三组间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各指标(两两组间多重)比较
        3.13 三组组内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比较
        3.14 三组间治疗后GEDPRO-CG各指标比较
        3.15 三组间治疗前后GEDPRO-CG各指标(两两组间多重)比较
        3.16 三组组内治疗前后GEDPRO-CG各指标比较
        3.17 三组间治疗后胃电图各指标比较
        3.18 三组间治疗前后胃电图各指标(两两组间多重)比较
        3.19 三组组内治疗前后胃电图各指标比较
        3.20 三组间治疗后Hp感染情况比较
        3.21 三组组内治疗前后Hp感染情况比较
        3.22 三组间治疗后4周复发情况比较
        3.23 安全性评价
    4.结论
    5.讨论
        5.1 本研究的意义
        5.2 临床疗效分析
        5.3 创新与不足
    6.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小半夏汤对家兔实验性呕吐胃电变化影响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疏郁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D]. 阮婷婷.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2]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虚气滞型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血浆AG、MTL的影响及疗效观察[D]. 翁霞霞.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养元通络针灸治疗糖尿病胃动力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青青.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0)
  • [4]益气养阴和胃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观察[D]. 刘颖.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9(08)
  • [5]运用当归芍药散加味及中医调护防治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探讨[D]. 程远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1)
  • [6]中药敷脐防治顺铂方案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D]. 蔡琴.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7]小半夏汤对胃肠动力作用的实验研究[D]. 刘婉青.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3)
  • [8]钦安卢氏医学对呕吐下利的证治研究[D]. 乐凯.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7(03)
  • [9]手穴按摩疗法促进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随机对照研究[D]. 黄文英.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12)
  • [10]加减乌梅丸方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 周燕.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标签:;  ;  ;  ;  ;  

小半夏汤对实验性呕吐家兔胃电变化影响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