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胆红素脑病仔鼠血液中NSE、S-100及MBP含量变化的动态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琦[1](2020)在《血清GFAP、UCH-L1和Tau蛋白在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特征》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足月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l 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Tau蛋白水平的改变,探讨血清GFAP、UCH-L1和Tau蛋白在足月儿HIE早期诊断、病情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2月1日至2020年2月1日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监护室住院的46例足月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其中轻度13例、中度21例,重度12例。选择同时期在本院出生且无窒息及神经系统症状的足月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HIE组和对照组患儿均于生后第1、3、7天采集外周静脉血1.52 ml,于干燥促凝管中,凝血后以3200 r/min离心5 min,取血清上清液于-70℃保存备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HIE组和对照组患儿生后第1、3、7天血清GFAP、UCH-L1及Tau蛋白等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血清GFAP水平在足月儿HIE中的变化特征1.1血清GFAP水平在同一时相点不同程度HIE中的变化特征足月新生儿生后第1天血清GFAP水平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5,P<0.05),表现为中度HIE患儿血清GFAP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HIE组血清GFAP水平显着高于轻度、中度HIE和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5、P<0.05);第3天血清GFAP水平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7,P<0.05),表现为轻度HIE组、中度HIE组、重度HIE组血清GFAP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5、P<0.05),重度HIE组血清GFAP水平显着高于轻度HIE组和中度HIE组(分别为P<0.05、P<0.05);第7天血清GFAP水平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22,P<0.05),表现为中度HIE组、重度HIE组血清GFAP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5),中度HIE组、重度HIE组血清GFAP水平均显着高于轻度HIE组(分别为P<0.05、P<0.05),重度HIE组血清GFAP水平显着高于中度HIE组(P<0.05)。1.2血清GFAP水平在不同严重程度HIE中的变化特征对照组生后第1、3、7天血清GF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6,P>0.05);轻度HIE组生后第1、3、7天血清GF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86,P>0.05);中度HIE组生后第1、3、7天血清GFA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1,P<0.05),表现为生后第1天和第7天血清GFAP水平均显着高于生后第3天(分别P<0.05、P<0.05);重度HIE组生后第1、3、7天血清GFA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13,P<0.05),表现为生后第1天和第7天血清GFAP水平显着高于生后第3天(分别P<0.05、P<0.05)。2血清UCH-L1水平在足月儿HIE中的变化特征2.1血清UCH-L1水平在同一时相点不同程度HIE中的变化特征足月新生儿生后第1天血清UCH-L1水平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5,P<0.05),表现为中度HIE组、重度HIE组血清UCH-L1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5),中度HIE组、重度HIE组血清UCH-L1水平均显着高于轻度HIE组(分别为P<0.05、P<0.05),重度HIE组血清UCH-L1水平显着高于中度HIE组(P<0.05);第3天血清UCH-L1水平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6,P<0.05),表现为中度HIE组、重度HIE组血清UCH-L1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5),中度HIE组、重度HIE组血清UCH-L1水平均显着高于轻度HIE组(分别为P<0.05、P<0.05);第7天血清UCH-L1水平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5,P<0.05),表现为中度HIE组、重度HIE组血清UCH-L1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5),中度HIE组、重度HIE组血清UCH-L1水平均显着高于轻度HIE组(分别为P<0.05、P<0.05),重度HIE组血清UCH-L1水平显着高于中度HIE组(P<0.05)。2.2血清UCH-L1水平在不同严重程度HIE中的变化特征对照组生后第1、3、7天血清UCH-L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2,P>0.05);轻度HIE组生后第1、3、7天血清UCH-L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1,P>0.05);中度HIE组生后第1、3、7天血清UCH-L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3,P>0.05);重度HIE组生后第1、3、7天血清UCH-L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78,P>0.05)。3血清Tau蛋白水平在足月儿HIE中的变化特征3.1血清Tau蛋白水平在同一时相点不同程度HIE中的变化特征足月新生儿生后第1天血清Tau蛋白水平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6,P<0.05),表现为中度HIE组、重度HIE组血清Tau蛋白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5),重度HIE组血清Tau蛋白水平显着高于轻度HIE组和中度HIE组(分别为P<0.05、P<0.05);第3天血清Tau蛋白水平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6,P<0.05),表现为中度HIE组、重度HIE组血清Tau蛋白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5),中度HIE组、重度HIE组血清Tau蛋白水平均显着高于轻度HIE组(分别为P<0.05、P<0.05);第7天血清Tau蛋白水平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84,P<0.05),表现为重度HIE组血清Tau蛋白水平显着高于中度HIE组、轻度HIE组和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5、P<0.05)。3.2血清Tau蛋白水平在不同严重程度HIE中的变化特征对照组生后第1、3、7天血清Tau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02,P>0.05);轻度HIE组生后第1、3、7天血清Tau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3,P>0.05);中度HIE组生后第1、3、7天血清Tau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7,P<0.05),表现为生后第3天血清Tau蛋白水平显着高于生后第1天和第7天(分别为P<0.05,P<0.05);重度HIE组生后第1、3、7天血清Tau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00,P<0.05),表现为生后第7天血清Tau蛋白水平显着高于生后第1天和第3天(分别为P<0.05、P<0.05)。4血清GFAP、UCH-L1及Tau蛋白与HIE的相关程度综合分析在生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各时相点,血清GFAP水平与46例HIE均存在相关性(r=0.74,0.53,0.90;P<0.05)。在生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各时相点,血清UCH-L1水平与46例HIE均存在相关性(r=0.73,0.81,0.80;P<0.05)。在生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各时相点,血清Tau蛋白水平与46例HIE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72,0.68,0.94;P<0.05)。结论:1.血清GFAP、UCH-L1及Tau蛋白水平的改变与HIE临床分度、病程的不同时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病情越重,GFAP、UCH-L1及Tau蛋白水平越高。2.血清GFAP、UCH-L1及Tau蛋白可能是足月儿HIE早期诊治、病情监测的指标。
李涛[2](2020)在《全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在高胆红素血症致小鼠大脑损伤中的作用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高胆红素血症小鼠模型,观察大脑神经细胞全基因组甲基化修饰及其相关甲基化转移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高胆红素血症致大脑神经损伤中全基因组甲基化修饰所起的作用,为高胆红素血症致大脑神经损伤提供新的防治策略与方法。方法将48只7日龄新生129S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低剂量组(25 mg/kg)、中剂量组(50 mg/kg)和高剂量组(100 mg/kg),每组12只。采用腹腔注射的方法,按照分组剂量注射盐酸苯肼(Phenylhydrazine hydrochloride)溶液进行染毒,染毒24 h后处死小鼠,收集小鼠血液和大脑组织。1.制备脑组织HE染色切片,显微镜下观察脑组织细胞病理学改变;2.分光光度法和酶标仪检测血液样本和脑组织中总胆红素水平、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采用ELISA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euron Specific Enolase)和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的浓度;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RT-qPCR)检测脑组织神经元中Dnmt1、Dnmt3a和Dnmt3b基因mRNA表达水平;4.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DNA甲基转移酶蛋白Dnmt1、Dnmt3a和Dnmt3b的蛋白表达水平;5.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元全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水平。结果1.应用盐酸苯肼溶液成功建立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模型,评价指标有:(1)病理切片:对照组中小鼠大脑锥体细胞结构正常,海马CA1区细胞层数排列整齐,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小鼠脑组织皮层区:锥体细胞核淡染,结构缺失,海马CA1区细胞层数减少,排列散乱,高剂量组尤为突出;(2)氧化应激因子: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脑组织中SOD活性、CAT活性、GSH-Px活性均显着性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脑组织中MDA含量增加(P<0.05);(3)炎性因子及神经损伤标志物: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脑组织IL-1β、TNF-α、NSE和S-100β浓度显着升高(P<0.05);(5)脑和血浆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都呈升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组血、脑TBIL显着升高(P<0.05)。2.全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水平和相关DNA甲基转移酶的变化:(1)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的大脑组织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均呈不同程度升高;其中高剂量组的DNA甲基化水平最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Dnmt1、Dnmt3a和Dnmt3b基因水平呈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其中,Dnmt3b在中、高剂量组表达显着(P<0.05),Dnmt1、Dnmt3a在高剂量组表达显着(P<0.05);Dnmt1、Dnmt3a和Dnmt3b的蛋白表达水平在不同剂量组中均升高,其中Dnmt1、Dnmt3a和Dnmt3b在高剂量组显着升高(P<0.05)。结论1.通过腹腔注射一定浓度盐酸苯肼溶液能够成功建立高胆红素血症小鼠模型。主要表现为:小鼠脑组织细胞病理变化、氧化应激、神经元特异性损伤指标改变和炎症反应。2.高胆红素血症小鼠脑组织细胞全基因DNA甲基化修饰水平上升,三种甲基化转移酶(Dnmt1、Dnmt3a和Dnmt3b)基因表达水平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全基因组甲基化修饰水平上升可能在高胆红素血症致神经元损伤机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田亚慧,黄楠楠,于凤琴[3](2019)在《血清学指标对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评价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血清S100B蛋白(S100B)、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髓磷脂碱性蛋白(MBP)对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评价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至12月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96例患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为实验组,同时选取无黄疸的足月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新生儿的血清S100B蛋白、NSE、MBP及血清总胆红素(TSB)浓度,同时对实验组新生儿进行神经行为测定评分(NBNA),应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研究S100B蛋白、NSE、MBP、TSB与NBNA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血清S100B蛋白、NSE、MBP、TSB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69、5.752、8.350、20.838,均P<0.001);血清S100B蛋白、NSE、MBP与NBNA异常程度均存在负相关(r值分别为-0.547、-0.678、-0.567、均P<0.05);血清S100B蛋白、NSE、MBP的最佳工作点分别为2 843.0ng/L、27.5ng/mL和4.5ng/mL,预测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值的敏感性分别为75.0%、93.8%和87.5%,特异性均为75.0%。结论血清中S100B蛋白、NSE和MBP的浓度与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有关,是临床上判断胆红素脑损伤的敏感指标。
张丽[4](2018)在《血清NSE和S-100B蛋白在NRDS早产儿中的变化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血清NSE和S-100B蛋白的检测,与对照组早产儿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血清NSE及S-100B蛋白的变化规律以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是否发生了脑损伤,从而指导临床尽早发现发生脑损伤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并予以有效的干预治疗。[方法]收集2016年2月19日至2017年12月31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50例作为NRDS组。并将NRDS组早产儿根据颅腔超声结果分为4组。对照组为同期仅因早产住院的无呼吸困难、窒息、神经系统临床表现、胆红素脑病、低血糖性脑损伤及胎膜早破时间小于12小时的30例早产儿。NRDS组及对照组均在入院后12小时内行入院相关检验时多抽1.5ml股静脉血、NRDS组并在48小时及72小时再次各抽1.5ml股静脉血,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检测血清NSE,而血清S-100B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详细记录患儿胎龄、性别、分娩方式、体重、入院时呼吸、心率、体温、血糖、神经系统表现及血气分析并进行SNAPPE-Ⅱ。于出生后2~3天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查,每隔1周左右复查。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SPSS 2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NRDS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早产儿的性别、分娩方式、胎龄、出生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体温、呼吸、心率及血气中PH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早产儿12小时内血清NSE、S-100B蛋白的比较:NRDS组血清NSE及S-100B蛋白普遍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NRDS组早产儿血清NSE、S-100B蛋白的动态变化:NRDS组早产儿中,入院12小时内的血清NSE、S-100B蛋白普遍高于48小时及72小时,且48小时血清NSE、S-100B蛋白普遍高于72小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早产儿SNAPPE-Ⅱ的比较及NRDS组早产儿血清NSE、S-100B蛋白与SNAPPE-Ⅱ的相关性分析:入院12小时内,NRDS组早产儿的SNAPPE-Ⅱ普遍高于对照组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RDS组早产儿中,较高SNAPPE-Ⅱ的早产儿血清NSE、S-100B蛋白普遍也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低度正相关关系。5.NRDS组早产儿血清NSE、S-100B蛋白与呼吸机支持治疗持续时间的相关性分析:呼吸机支持治疗持续时间较长早产儿的血清NSE、S-100B蛋白普遍高于呼吸机支持治疗持续时间较短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低度正相关关系。6.NRDS组早产儿血清NSE、S-100B蛋白与颅腔超声异常持续时间关系:颅腔超声结果异常持续时间较短的NRDS早产儿(0组及1-2W组),血清NSE及S-100B 蛋白呈逐渐下降趋势(NSE12h>NSE48h>NSE72h,S-100B12h>S-100B48h>S-100B72h),而颅腔超声异常持续时间越长的NRDS早产儿(>4W组),血清NSE及S-100B蛋白呈逐渐上升趋势(NSE72h>NSE 48h>NSE12h,S-100B72h>S-100B48h>S-100B1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入院时NRDS组早产儿心率、呼吸、血气中的PH值、血清NSE、S-100B蛋白及SNAPPE-Ⅱ普遍较对照组高,且NRDS组早产儿血清NSE、S-100B蛋白与SNAPPE-Ⅱ及呼吸机支持持续时间呈低度正相关关系,提示血清NSE、S-100B蛋白越高的NRDS早产儿病情可能越危重,可能需要呼吸机支持时间越长。2.NRDS组早产儿中,入院12小时内的血清NSE和S-100B蛋白普遍高于48小时及72小时,且48小时血清NSE和S-100B蛋白普遍高于72小时,提示NRDS早产儿可能早期出现短暂性脑损伤,经积极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血清NSE及S-100B蛋白均逐渐下降。3.颅腔超声结果无异常或异常持续时间较短的NRDS早产儿的血清NSE和S-100B蛋白呈逐渐下降趋势,而颅腔超声异常持续时间长的NRDS早产儿的血清NSE和S-100B蛋白呈逐渐上升趋势,提示无颅脑损伤或者可能存在轻度脑损伤的早产儿可能经积极治疗后血清NSE和S-100B蛋白逐渐下降,而可能颅脑损伤越重的早产儿,血清NSE和S-100B蛋白越高,需恢复的时间可能越长。4.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NSE和S-100B蛋白对早期预测NRDS早产儿合并脑损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随着病情好转而逐渐下降,对临床上尽早发现发生脑损伤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并予以有效的干预治疗有指导作用。
黄冠芬,黄润忠,张金凤,苏永棉[5](2016)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神经丝蛋白在窒息新生儿血液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窒息新生儿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P)的含量变化,探讨新生儿窒息神经系统损害的早期客观指标。方法 64例窒息的足月新生儿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足月儿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观察组(其中Apgar评分47分为A组,Apgar评分03分为B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液中NSE及NFP的含量,同时予头颅B超检查并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观察窒息新生儿血液中NSE、NFP水平、头颅B超及NBNA评分的变化。结果 A组、B组中NSE、NF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NBN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NSE、NFP水平及头颅B超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NSE、NFP与相对应的NBNA评分呈显着性负相关(r=-0.461,P<0.05)。窒息程度与NSE、NFP呈正相关(r=0.721、r=0.785,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的程度加重,血液中NSE及NFP的水平也增高,头颅B超异常的发生率增多,NBNA评分降低。NSE、NFP的水平可反映窒息新生儿的神经系统损害程度。
陈光福,李辉桃,黄进洁,王章星,李赟,杨传忠,吴本清,刘文兰,刘丽辉,孔琦,刘荣添[6](2016)在《早产儿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与脑损伤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早产儿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出生胎龄在2834周的早产儿30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颅脑B超和MRI检查诊断脑损伤,ELISA检测血清EPO、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比较不同血清EPO水平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分析血清EPO水平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血清EPO水平与脑损伤的关系。结果 304例早产儿中发生脑损伤125例(41.1%);低水平EPO组缺血性脑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高水平EPO组(P<0.01);脑损伤早产儿血清S100蛋白、NSE、MBP水平均高于无脑损伤组(P<0.01);血清EPO水平与S100蛋白浓度、NSE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胎龄、低出生体重、窒息复苏、机械通气时间延长、贫血和低血清EPO水平均是脑损伤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EPO低水平的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高,血清EPO水平与早产儿脑损伤密切相关。
范丽艳,徐酉华[7](2016)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表现之一,约有85%的足月儿及绝大多数早产儿在新生儿期会出现暂时性总胆红素增高[1]。非结合胆红素增高是新生儿黄疸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大多数为生理性黄疸,少数为病理性黄疸。据统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481 000例足月儿或近足月儿患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而其中的114 000
江余明[8](2016)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NSE、B/A值、NBNA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不同日龄及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NSE、B/A值及NBNA进行分析,探讨三者在预测胆红素脑损伤中的价值,为基层医院早期发现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在宣城市中心医院医院新生儿科因高胆红素血症住院的足月新生儿共96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45例。按照日龄将96例新生儿根据日龄分为A组(24小时<日龄≤72小时,共44名)和B组(72小时<日龄≤168小时,共52名);进一步根据TSB对A组和B组进行分组,A组:A1:220.6μmol/L<TSB≤257μmol/L,A2:257μmol/L<TSB≤342μmol/L,A3:TSB>342μmol/L;B组:B1:220.6μmol/L<TSB≤257μmol/L,B2:257μmol/L<TSB≤342μmol/L,B3:TSB>342μmol/L。入院当天进行第一次采血检测NSE、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并进行NBNA评分,根据黄疸程度给予适当的光疗及益生菌等退黄治疗(所有病例均未使用苯巴比妥那进行退黄);所有病例在入院72小时后进行第二次采血检测NSE;所有病例在日龄28天重新进行NBNA评分。比较分析在相同日龄,不同胆红素水平下两组中各亚组NSE、B/A、NBNA评分有无差异,以及在相同胆红素水平下,不同日龄血清NSE、B/A、NBNA评分有无差异。结果:1、在相同日龄范围、不同胆红素水平的A组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1、A2、A3三组间NSE1、B/A、NBNA1、NBNA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1、A2、A3三组间NSE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Bonferroni校正法,A1-NSE1与A2-NSE1、A2-NSE1与A3-NSE1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1-NSE1与A3-NSE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1-B/A与A2-B/A、A2-B/A与A3-B/A、A1-B/A与A3-B/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1-NBNA1与A2-NBNA1、A2-NBNA1与A3-NBNA1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1-NBNA1与A3-NBNA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1-NBNA2与A2-NBNA2、A2-NBNA2与A3-NBNA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1-NBNA2与A3-NBNA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相同日龄范围、不同胆红素水平的B组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B1、B2、B3三组间NSE1、B/A、NBNA1、NBNA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1、B2、B3三组间NSE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Bonferroni校正法,B1-NSE1与B2-NSE1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2-NSE1与B3-NSE1、B1-NSE1与B3-NSE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1-NSE1与B2-NSE1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2-NSE1与B3-NSE1、B1-NSE1与B3-NSE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1-B/A与B2-B/A、B2-B/A与B3-B/A、B1-B/A与B3-B/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1-NBNA1与B2-NBNA1、B2-NBNA1与B3-NBNA1;B1-NBNA1与B3-NBNA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1-NBNA2与B2-NBNA2、B2-NBNA2与B3-NBNA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1-NBNA2与B3-NBNA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同胆红素水平,不同日龄之间NSE1、NSE2、TSB、B/A、NBNA1及NBNA2之间的比较:A1组和B1组对应的亚组NSE1、NSE2、TSB、B/A、NBNA1及NBNA2之间的比较:(1)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A1组与B1组NSE1、NSE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B、B/A、NBNA1、NBNA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2组和B2组对应的亚组NSE1、NSE2、TSB、B/A、NBNA1及NBNA2之间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A2组与B2组NSE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SE1、TSB、B/A、NBNA1、NBNA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3组和B3组对应的亚组NSE1、NSE2、TSB、B/A、NBNA1及NBNA2之间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A3组与B3组NSE1、NSE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B、B/A、NBNA1、NBNA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相同日龄范围内,NSE水平、B/A值随着TSB的升高而升高,NBNA评分随着TSB的升高而降低,这些指标均同胆红素引起的脑损伤相关,且检查方法简便易操作,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并用作筛查发现胆红素脑损伤的高危人群;2.随着日龄的增加,短期内动态监测NSE水平更有利于早期发现胆红素脑损伤。
张蕾,冯海英,周小小[9](2015)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S-100蛋白变化及其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蛋白对早期判断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价值。方法 46例新生儿血胆红素(TSB)浓度≥342μmol/L为实验组A,48例新生儿TSB 256341μmol/L为实验组B;正常分娩足月儿30例TSB<170μmol/L为健康对照组C,分别测定血清TSB、NSE及S-100,同时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值的检测。结果相对于健康对照组,A组和B组患儿的NSE、S-100及BAE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SB与NSE及S-100呈正相关(P≤0.05),BAEP值与NSE及S-100呈负相关(P<0.05)。结论 S-100与NSE一起具有作为早期预测胆红素脑病可靠指标潜在作用。
颜云,李清平[10](2015)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诊断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目前占新生儿住院病因中第一位,而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有可能引起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随着医学的发展,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目前仍旧是临床十分关注的问题。严重者50%70%死于胆红素脑病急性期,而幸存者75%90%可有脑瘫,视听障碍、智力障碍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1]。鉴于胆红素神经毒性的可逆性,故早期发现胆红素对脑的损害,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降低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关
二、胆红素脑病仔鼠血液中NSE、S-100及MBP含量变化的动态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胆红素脑病仔鼠血液中NSE、S-100及MBP含量变化的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血清GFAP、UCH-L1和Tau蛋白在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Abbreviations)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2.1 HIE 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
2.2 血清GFAP水平在足月儿HIE中的变化特征 |
2.3 血清UCH-L1 水平在足月儿HIE中的变化特征 |
2.4 血清Tau蛋白水平在足月儿HIE中的变化特征 |
2.5 血清 GFAP、UCH-L1 及 Tau 蛋白与 46 例 HIE 的相关程度综合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3.1 GFAP与新生儿HIE |
3.2 UCH-L1 与新生儿HIE |
3.3 Tau蛋白与新生儿HIE |
3.4 GFAP、UCH-L1及Tau蛋白与HIE的相关性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2)全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在高胆红素血症致小鼠大脑损伤中的作用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胆红素和高胆红素血症 |
1.1.1 胆红素 |
1.1.2 高胆红素血症 |
1.1.3 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 |
1.1.4 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神经细胞损害机制 |
1.2 高胆红素血症动物模型 |
1.3 DNA甲基化修饰与神经系统疾病 |
1.3.1 DNA甲基化 |
1.3.2 DNA甲基化与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设计 |
2.3 实验方法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高胆红素血症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
3.1.1 小鼠一般生长状况 |
3.1.2 小鼠脑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 |
3.1.3 小鼠血清、脑组织胆红素含量变化 |
3.1.4 小鼠脑组织 NSE、S-100β含量变化 |
3.1.5 小鼠脑组织脑组织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含量变化 |
3.1.6 小鼠脑组织 TNF-α、IL-1β含量变化 |
3.2 胆红素对皮质神经元全基因组 DNA 甲基化的影响 |
3.3 胆红素对小鼠脑组织Dnmt1的影响 |
3.4 胆红素对小鼠脑组织Dnmt3a、Dnmt3b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动物模型的建立 |
4.2 小鼠脑组织的病理损伤 |
4.3 小鼠脑组织中NSE、S-100β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 |
4.4 胆红素与氧化应激的关系 |
4.5 胆红素与炎性因子的关系 |
4.6 高胆红素血症对DNA甲基化相关指标影响的初步探讨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血清学指标对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评价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实验方法 |
1.2.1 标本处理 |
1.2.2 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学指标的检测情况 |
2.2 NBNA正常组与异常组血清学指标的检测情况 |
2.3 实验组NBNA评分与血清学指标相关性分析 |
2.4 血清S100B蛋白、NSE、MBP及TSB的ROC曲线 |
3 讨论 |
3.1 胆红素脑损伤的原因 |
3.2 血清S100B蛋白与胆红素脑损伤 |
3.3 血清NSE与胆红素脑损伤 |
3.4 血清MBP与胆红素脑损伤 |
(4)血清NSE和S-100B蛋白在NRDS早产儿中的变化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神经丝蛋白在窒息新生儿血液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标本收集及处理 |
1.2.2 头颅B超检查 |
1.2.3 血清NSE、NFP检测 |
1.2.4 NBNA评分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血清中NSE、NFP水平 |
2.2 头颅B超、NBNA评分的变化 |
2.3 变量间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6)早产儿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与脑损伤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分类标准 |
1.3 资料收集 |
1.4 指标检测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 |
2.3 不同血清EPO水平早产儿的脑损伤发生率 |
2.4 各组早产儿血清EPO及脑损伤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
2.5 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7)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胆红素脑病的诊断 |
1.1 血清胆红素及白蛋白 |
1.2 特异性神经生化指标 |
1.2.1 S-100蛋白 |
1.2.2 Tau蛋白 |
1.2.3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
1.2.4 髓鞘碱性蛋白(MBP) |
1.2.5 磷酸肌酸激酶 |
1.3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 |
1.4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2 胆红素脑病的治疗 |
2.1 光疗 |
2.2 换血疗法 |
2.3 药物治疗 |
2.3.1 增加胆红素的结合 |
2.3.2 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的药物 |
2.3.3 抑制胆红素的生成 |
2.3.4 其他治疗药物 |
2.4 局部亚低温治疗 |
3 总结 |
(8)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NSE、B/A值、NBNA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资料 |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
1.2 纳入标准 |
1.3 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资料收集 |
2.2 血清NSE测定 |
2.3 NBNA评分 |
2.4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成果 |
致谢 |
(10)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诊断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像学检查 |
1.1 常规核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
1.2 磁共振波普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 |
2 实验室检查 |
2.1 血清胆红素水平 |
2.2 脑脊液中胆红素水平 |
2.3 胆红素/白蛋白比值 (bilirubin/albumin, B/A) |
2.4 神经生化特异性指标 |
2.5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 |
2.6 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 (creatine kinase bb, CK-BB) |
3 电生理检查 |
3.1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BAEP) |
3.2 振幅整合脑电图 (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 a EEG) |
四、胆红素脑病仔鼠血液中NSE、S-100及MBP含量变化的动态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清GFAP、UCH-L1和Tau蛋白在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特征[D]. 张琦. 延安大学, 2020(12)
- [2]全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在高胆红素血症致小鼠大脑损伤中的作用初探[D]. 李涛. 兰州大学, 2020(01)
- [3]血清学指标对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评价意义[J]. 田亚慧,黄楠楠,于凤琴.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01)
- [4]血清NSE和S-100B蛋白在NRDS早产儿中的变化及意义[D]. 张丽. 昆明医科大学, 2018(01)
- [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神经丝蛋白在窒息新生儿血液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J]. 黄冠芬,黄润忠,张金凤,苏永棉. 广东医学, 2016(22)
- [6]早产儿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与脑损伤的关系[J]. 陈光福,李辉桃,黄进洁,王章星,李赟,杨传忠,吴本清,刘文兰,刘丽辉,孔琦,刘荣添.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6(10)
- [7]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研究进展[J]. 范丽艳,徐酉华. 儿科药学杂志, 2016(09)
- [8]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NSE、B/A值、NBNA临床分析[D]. 江余明. 皖南医学院, 2016(05)
- [9]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S-100蛋白变化及其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 张蕾,冯海英,周小小. 中国基层医药, 2015(15)
- [10]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诊断研究进展[J]. 颜云,李清平.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5(01)
标签:高胆红素血症论文; 胆红素脑病论文;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论文; 缺氧缺血性脑病论文; 脑组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