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痹灵对小鼠Ⅱ型胶原诱发性关节炎作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赖德培(Thanakorn Theerakarunwong)[1](2020)在《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随机、对照、前瞻性试验,以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督脉排针法、口服通痹灵片为对照组,观察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对生存质量影响,为中医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提供临床证据,有利于中医药疗法在中泰两国乃至国际的推广与传播。方法:1.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纳排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采用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对照1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对照2组采用督脉排针法,对照3组采用口服通痹灵片,疗程均为4周,共28天。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AS患者实验室指标(ESR、CRP、TNF-α)、脊柱痛VAS评分、患者总体评价VAS评分(PGA)、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学指数(BASMI)、中医证候积分评分、强直性脊柱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ASQo L)等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2.统计: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2检验、方差分析(正态性分布)或秩和检验(非正态性分布),检验水准均设为α=0.05,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纳入自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及风湿科、泰国那空拉差是玛府直辖县呵叻大学附属荫达宁中医诊所符合标准的AS患者共132例,其中共脱落9例,有效病例为123例,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1组30例,对照2组32例,对照3组30例。2.基线4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实验室指标(ESR、CRP、TNF-α)、中医证候积分评分、脊柱痛VAS评分、病人总体评价(PGA)、BASFI评分、BASDAI评分、BASMI评分、ASQo L、等指标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结束后,4组均未出现临床痊愈,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1组显效2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2组显效0例,有效1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59.38%。对照3组显效0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4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1)红细胞沉降率(ESR)方面,组内比较,4组治疗前后ESR均有所下降,但在治疗期间均未降至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治疗组治疗后对比,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督脉排针法针刺、通痹灵片口服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对照1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C反应蛋白(CRP)方面,组内比较,4组CRP治疗前后均有所下降,但在治疗期间均未降至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治疗组治疗后对比,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其余三组对照组之间,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后与通痹灵片口服对比,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对照1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3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方面,组内比较,4组治疗前后TNF-α均有所下降,但在治疗期间均未降至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后与通痹灵片口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2组、对照3组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1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3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5.脊柱痛VAS与病人总体评价(PGA)方面(1)在脊柱痛VAS评分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组治疗后进行组间对比,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通痹灵片口服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在病人总体评价(PGA)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治疗前后差值对比发现,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通痹灵片口服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6.AS相关量表评分方面(1)在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方面、强直性脊柱炎疾病功能指数(BASFI)方面、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测量学指数(BASMI)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治疗前后差值对比发现,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督脉排针法针刺、通痹灵片口服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2)在强直性脊柱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ASQo L)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督脉排针法针刺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督脉排针法针刺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7.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在关节肿胀、腰脊活动受限、关节疼痛、肢体困重、腰膝酸软、发热汗出、中医证候积分总分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进行对比,在缓解关节肿胀程度方面,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改善腰脊活动受限、关节疼痛、肢体困重、腰膝酸软、发热汗出、中医证候积分总分方面,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其余三组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AS中,督脉排针能有效改善炎症指标ESR、CRP、TNF-α,其中对降低ESR水平疗效更为显着;可缓解脊柱及关节等躯体疼痛;能改善活动功能障碍。2.通痹灵片口服能降低炎症因子ESR、CRP、TNF-α的水平,能有效改善活动功能障碍,且能有效缓解脊柱疼痛,但单纯口服通痹灵片对缓解躯体疼痛效果不明显。3.常规针刺在治疗AS中,针刺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ESR、CRP、TNF-α,但与督脉排针相比,督脉排针法对降低ESR更明显,常规针刺对缓解疼痛、改善活动功能障碍疗效不显着。综上所述,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AS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缓解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改善AS患者活动功能;较单一疗法疗效更显着,能整体改善AS患者的症状、体征。该疗法操作安全性高,临床应用性广,患者经济负担小,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更有效地控制疾病进程、改善AS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彭兰驭[2](2019)在《桂枝芍药知母汤对CIA模型大鼠关节炎症与骨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1.实验目的:桂枝芍药知母汤是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方剂,但其作用机理尚需深入研究。本课题构建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通过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对该模型大鼠关节炎症和骨损伤的干预作用及机制,为其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实验依据。2.实验方法:Wistar雄性大鼠10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分两次予皮下注射牛II型胶原和完全/不完全弗式佐剂的混合乳剂诱导CIA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桂枝芍药知母汤低中高剂量组、甲氨蝶呤组。定期测定大鼠关节炎指数、足容积、足垫厚度;行膝踝关节MicroCT扫描;测定大鼠胸腺、脾脏指数;血清和滑膜匀浆上清液RANKL、OPG水平,及行膝关节滑膜病理染色。统计分析桂枝芍药知母汤对以上各指标的影响。3.实验结果:1)桂枝芍药知母汤能降低CIA大鼠关节炎指数、足容积;对足垫厚度的改善无统计学意义。2)桂枝芍药知母汤能降低CIA大鼠胸腺和脾脏指数。3)桂枝芍药知母汤能够降低CIA大鼠滑膜匀浆上清液RANKL水平,升高血清和滑膜匀浆上清液OPG水平,使血清和滑膜匀浆上清液OPG/RANKL比值升高。4)桂枝芍药知母汤可抑制MicroCT显示的CIA大鼠膝踝关节破坏和畸形。5)桂枝芍药知母汤能减轻CIA大鼠膝关节滑膜衬里层细胞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4.实验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能降低CIA大鼠胸腺和脾脏指数,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能够降低关节炎指数和足容积,抑制膝关节滑膜组织衬里层细胞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并能调节影响破骨细胞作用的RANKL-OPG通路,使关节炎症和骨损伤得到延缓和抑制,从而达到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雷旭杰[3](2018)在《基于骨代谢水平对断藤益母汤治疗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炎性关节疾病,累及全身中小关节,因关节滑膜增生导致关节肿痛,最终导致骨破坏和关节功能障碍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致残性疾病。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同时存在骨代谢异常情况。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痹证”的范畴,“筋伤骨损”是其重要病理改变。断藤益母汤是本院风湿病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验方,方中昆明山海棠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为君药;续断补肝肾、强筋骨,为臣药;益母草功擅活血通脉,利湿消肿,二者并能拮抗君药之生殖毒性,以达增效减毒之目的。全方共奏祛风除湿、补益肝肾、化瘀通络之功,能有效改善痹症患者病情。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中老年RA患者在为期24周的疗程中服用断藤益母汤对于骨代谢水平和骨密度的改善情况以及疗效观察,并对实验室理化检测指标进行综合性分析,探讨其改善RA患者骨代谢水平及骨保护作用的部分作用机理,并定期观察患者血液系统及肝肾功能的用药安全性信息,为断藤益母汤应用于临床治疗RA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符合诊断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计61例。试验组患者予口服中药汤剂断藤益母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口服甲氨蝶呤片进行治疗,每次10mg,每周1次。对照组和试验组疗程均为24周。分别于基线期、入组第6周、入组第12周、入组第24周这4个时间点检测患者的血清ESR及CRP水平。分别于基线期、入组第24周这2个时间点检测患者的血清骨代谢物检测指标CTX-Ⅰ和PⅠNP水平,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对患者L1~4区域的骨密度值(BMD)进行测定,并通过公式换算T-Score(T值)和Z-Score(Z值);检测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IL-17、TNF-α、IL-6及IL-1水平以及抗CCP水平。在疗程中密切观察及检测患者的安全性指标,观察内容包括:受试者一般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等,皮肤黏膜及消化道反应等;检测指标内容包括:血常规检查和肝肾功能检查。将入组RA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肾虚证型和非肾虚证型,对试验组和对照组中符合肾虚证型的患者比较其中医证候改善、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值改善情况。结果:本研究发现断藤益母汤能降低RA患者CTX-Ⅰ水平,对比MTX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能升高PⅠNP水平,对比MTX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断藤益母汤在改善RA骨吸收指标上的疗效要优于MTX,在改善RA骨形成指标上疗效与MTX相当。断藤益母汤在调节骨代谢CTX-Ⅰ/PⅠNP比值上作用优于MTX,两组的RA患者骨密度水平BMD、Z-score及T-score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未显示差异,但治疗后组间对照断藤益母汤组BMD优于MTX对照组。显示断藤益母汤可能通过降低局部关节炎症和改善全身骨代谢两种途径影响骨平衡,而在改善全身骨代谢方面优于MTX。断藤益母汤能改善RA患者DAS28评分,疗效优于MTX;在改善RA患者关节压痛水平上疗效显着优于MTX,在改善患者关节肿痛水平上疗效与MTX相当;能降低患者ESR、CRP水平,与MTX疗效相当。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抗CCP水平都有所下降,但两组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IL-17、TNF-α、IL-6及IL-1水平均在治疗后明显下降,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NF-α、IL-6的改善程度优于MTX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断藤益母汤在降低部分炎性因子水平上疗效优于MTX。比较两组RA患者中肾虚证型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改善、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值改善情况,发现断藤益母汤在为期24周的疗程中对于中老年肾虚证型RA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优于MT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断藤益母汤在为期24周的疗程中对于RA肾虚证型患者骨代谢指标CTX-Ⅰ水平、PⅠNP水平和CTX-Ⅰ/PⅠNP比值水平具有显着改善作用,作用优于MTX,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断藤益母汤能显着改善肾虚证型RA患者BMD水平,其作用优于MT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除了与昆明山海棠具有抗风湿、改善病情有关的作用外,还可能与断藤益母汤中续断和益母草能切合中老年RA患者肾虚病机,从而可以改善骨平衡有关。由此也提示应用昆明山海棠为主药治疗RA应该结合辨证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对本次研究的用药安全性进行分析,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液系统严重不良反应,有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两组患者肾功能检查均未见指标出现明显异常。有个别患者出现胃脘部不适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藤益母汤能够有效改善RA患者病情活动度,改善关节压痛和肿痛症状,降低机体炎症水平,并能改善RA患者骨平衡,对机体骨密度水平有提高作用,进而可预防RA骨质疏松、并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其中对于肾虚证型RA患者的骨代谢指标、骨密度值改善作用都更为显着,可能与断藤益母汤组方药物配伍切合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主要中医病机有关。本课题的创新点:1.选择肾虚证型较多的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断藤益母汤对于肾虚型、非肾虚型RA患者骨代谢影响,探讨昆藤益母汤组方意义以及辨病辨证结合的优势。结果显示断藤益母汤改善肾虚型患者骨平衡更为有效,提示昆明山海棠配伍续断、益母草更为切合肾虚型中老年患者病机,也提示专方治疗结合辨证治疗更有优势。2.以骨代谢指标CTX-Ⅰ、PⅠNP、CTX-Ⅰ/PⅠNP比值同时结合骨密度检测,观察断藤益母汤对于RA患者的骨代谢影响。结果显示断藤益母汤改善骨代谢优于MTX,同时提示断藤益母汤并非单纯通过控制关节局部炎症、骨破坏来改善骨平衡,可能还通过改善全身的骨代谢水平来影响机体骨平衡。3.以多个炎症因子IL-17、TNF-α、IL-6及IL-1结合DAS28观察断藤益母汤治疗中老年RA患者疗效,结果断藤益母汤组DAS28、TNF-α、IL-6的改善程度优于MTX组,显示断藤益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
沈晓东[4](2017)在《穿藤通痹汤对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缓解作用及对血浆TNF-α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以雄性DBA/1小鼠为对象,采用牛Ⅱ型胶原蛋白与弗氏佐剂混合的方式进行CIA造模,研究多种因素及造模条件对CIA模型发病率、持续时间及稳定性的影响,初步探讨优化后CIA模型的整体行为学改变和病理损伤。在此基础上,以不同剂量穿藤通痹汤干预给药,观察其对DBA/1小鼠CIA模型关节炎症的抑制作用和骨破坏的保护及修复作用。方法(1)SPF级雄性DBA/1小鼠20只,体重15-18g,7周龄,实验前适应性喂养3-5天,自由饮水饮食。然后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空白组不给于干预措施,模型组进行常规CIA造模。将牛Ⅱ型胶原溶液与完全佛氏佐剂混合均匀,于实验第1天经尾根部免疫注射,21天时牛Ⅱ型胶原溶液与不完全佛氏佐剂混合均匀相同部位加强免疫一次。实验进程为56d。(2)SPF级雄性DBA/1小鼠60只,体重16-19g,8周龄,实验前适应性喂养3天,自由饮水饮食。然后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来氟米特组以及穿藤通痹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6组。模型组按照实验日程,以摸索好的成熟条件进行CIA造模。于第21天二次免疫诱导CIA后开始干预给药,来氟米特组2.80mg/kg/d给药干预,以体重给药。穿藤通痹汤各剂量组给药浓度分别为0.44g/ml,0.88g/ml,1.76g/ml。每天灌胃一次,每次0.4ml。实验设定日期为49d,从第21d开始干预给药,连续给药4周。(3)整体观察各组小鼠的不同表现:以体重、关节评分、踝关节直径、足趾容积、关节抓力、热板效应、红外温度、踝关节X光表现、HE染色及细胞免疫因子TNF-α等指标评价药物干预效果结果(1)采用牛Ⅱ型胶原蛋白分别与CFA、IFA混合于第1和21天经尾根部免疫注射的方法可使小鼠发病率高达100%,是一种高致病率的免疫方法。(2)经各项指标的动态观察发现DBA/1小鼠CIA模型有明显的RA进展分期。动物一般在二次免疫后一周内发病,各组指标开始上升,约10天之内即可全部发病,而后进入急性期,肿胀持续发展,持续2-3周左右,而后进入慢性迁延期,肿胀有所消退,病理损伤持续加重。(3)穿藤通痹汤不同剂量对于RA模型的抑制作用不同,高剂量组的综合调节作用要优于中、低剂量组。(4)与来氟米特组相比,穿藤通痹汤高剂量组对于DBA/1小鼠CIA模型骨及软骨损伤的保护和修复作用更加明显。结论(1)经过对DBA/1小鼠CIA模型致敏原、免疫时间、注射部位及免疫剂量的改良,基于传统CIA造模方法改良的RA模型从发病率、持续时间及关节损伤程度来看是成熟稳定的RA动物模型。(2)穿藤通痹汤对于DBA/1小鼠CIA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够抑制动物模型急性期的RA进展,对后期骨及软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邢雅儒,董秋梅,呼钢[5](2014)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RA进展及研究》文中认为RA(Rheumatoid arthritis,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临床上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其发生机制及其药物治疗学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热点话题。RA属中医"痹证""历节病"范畴。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原文:"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它是张仲景治疗风湿历节病的代表方剂,方剂组成为:"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麻黄、附子各二两,白术、知母、防风各四两,生姜五两。"具祛风、散寒、除湿、温阳行痹和柔筋定痛等功效,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已有悠久历史,临床疗效显着。
虞佳乐[6](2013)在《桂枝芍药知母汤对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踝关节RANKL/OPG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致残率高,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RA主要的致残原因为滑膜炎症、关节血管翳形成后造成的关节骨质破坏。本病为全球性疾病,多发在育龄期妇女,RA的发病率在我国约为0.4%,全球为0.5%~1.0%。其致病因素尚不明确。属中医“痹证”范围。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目前,已经明确破骨细胞(OC)是导致RA发病过程中多关节进行性软骨和骨质侵蚀破坏、骨矿物质密度溶解丢失的重要参与者,而RANK/RANKL/OPG系统是调节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和凋亡最重要的信号通路,参与RA骨破坏的基本过程。《金匮要略》中经典方剂桂枝芍药知母汤,因其疗效确切,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目前研究表明桂枝芍药知母汤可以减轻RA的临床症状,使病情缓解。但桂枝芍药知母汤对于RA的治疗作用的机制还尚不明确,需要近一步的研究。研究目的:采用病理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指标,观察经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对CIA模型鼠骨破坏的抑制作用,以免疫抑制剂和非甾类抗炎药作对照,探讨其对骨破坏的作用机制。实验方法:本研究采用公认的II型胶原诱导性大鼠关节炎模型(collagen—inducedarthritis CIA),采用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非甾体抗炎药萘普生作对照,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桂枝芍药知母汤组;来氟米特组;萘普生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共五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4组均以含II型胶原的完全弗氏佐剂致敏后第14天后,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CIA模型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记录大鼠的一般状况,各个时间关节肿胀程度的变化。在免疫4周后,脱颈处死大鼠,HE染色制作左后肢踝关节病理切片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IA大鼠踝关节组织RANKL/OPG的表达水平。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缓解和抑制CIA大鼠关节骨破坏的作用机理。结果:在对关节炎的改善程度上,给药2周时,桂芍知母汤组与萘普生及来氟米特组疗效相当,药物干预4周后,桂枝芍药知母汤组优于萘普生组,差异显着(P<0.01);与来氟米特组疗效相当,差别无意义(P>0.05);对OPGmRNA、RANKLmRNA光密度值的影响上桂枝芍药知母汤组优于萘普生组,差别有意义(P<0.05);来氟米特组与桂枝芍药知母汤组相比,疗效相当,差别无意义(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对CIA模型鼠继发性关节肿胀起有显着的改善作用;其可能通过通过抑制RANKLmRNA的表达水平,提高OPGmRNA的表达水平,起到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与活化,达到缓解或阻止关节的损伤破坏的作用。
刘文君[7](2010)在《复方蠲痹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学和急性毒性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临床常见疑难疾病,其致残率高,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上,目前尚无疗效理想且毒副作用小的药物。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畴。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均有独特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创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剂。本课题通过现代中药药理学实验,观察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功效的复方蠲痹颗粒的镇痛,抗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理学作用并探讨其治疗RA的作用机制。方法:(1)以小鼠为研究对象,测定复方蠲痹颗粒浸膏对小鼠口服给药最大给药量。(2)通过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实验研究来观察复方蠲痹颗粒的抗炎作用。(3)以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醋酸扭体法,观察复方蠲痹颗粒的镇痛效应。(4)以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以大鼠足跖肿胀度,脾及胸腺重量指数和关节滑膜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通过对血清相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检测和变化,及对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黏附因子(ICAM-1)、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表达强弱为指标,探讨中药复方蠲痹颗粒对AA模型大鼠的影响以及作用机理。结果:(1)小鼠口服最大给药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中药复方蠲痹颗粒浸膏对小鼠口服最大给药量为248g生药/Kg/日,为成人每日口服量的179.7倍(成人体重按70kg计算),为药效学实验中小鼠高剂量的4.92倍(小鼠药效学高剂量每日口服用生药50.4g/kg)。(2)药效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复方蠲痹颗粒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作用;可显着抑制AA大鼠足跖肿胀,改善AA大鼠免疫器官脾,胸腺重量指数,同时明显改善AA大鼠病变关节的滑膜炎症与增生。(3)复方蠲痹颗粒可抑制AA大鼠血清中过高的炎性细胞因子IL-1β的分泌。(4)在病变关节滑膜局部,复方蠲痹颗粒对滑膜组织中异常过量的ICAM-1、TNF-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结论:复方蠲痹颗粒具有镇痛,抗炎,免疫调节作用。蠲痹颗粒的抗炎,免疫调节作用与其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多分泌有关;蠲痹颗粒对滑膜组织中过量的黏附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控制滑膜炎症,防止血管翳形成的病理基础。
石丽芳,吕新亮[8](2009)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作用机理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从抑制免疫性炎症,纠正免疫功能障碍方面,从抑制炎症因子和抗氧化作用方面,从非特异性抗炎、镇痛方面以及改善微循环方面,综述了近10多年的文献资料,表明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多方面的作用。
姜楠,王玉明[9](2009)在《中医复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文中指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30~40岁妇女为高危人群。其特点为滑膜增生和外周关节对称性侵蚀性关节炎,但也可导致全身系统性损害。学者
孙志新[10](2008)在《身痛逐瘀汤及其配伍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当前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慢性病之一。是一种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至今病因未明。中医药治疗此病具有潜在的优势,身痛逐瘀汤是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的有效方剂。本论文是以身痛逐瘀汤为研究对象,以RA为切入点,对该方的抗炎活血免疫作用及治疗RA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将该方进行配伍研究,探讨清热燥湿法和益气法在该方中的配伍意义。目的研究身痛逐瘀汤对RA的药理研究及配伍意义。方法1.选取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通过小鼠的痛阈值及扭体抑制率作为镇痛效应的评价指标,来观察身痛逐瘀汤的镇痛效应。2.以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作为实验模型,以雷公藤多甙片为阳性对照药,观察大鼠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胸腺及脾脏重量指数,以及踝关节滑膜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包括光镜和电镜);通过对血清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红细胞天然免疫指标及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a的检测,探讨了身痛逐瘀汤及其各配伍组对AA大鼠的抗炎、活血及免疫调节作用以及部分机理。结果(1)身痛逐瘀汤可显着提高小鼠的痛阈及减少扭体次数。(2)抑制AA大鼠足跖肿胀及多发性关节炎;提高AA大鼠的体重;改善AA大鼠的免疫器官指数。(3)身痛逐瘀汤通过抑制AA大鼠过高的炎性细胞因子TNF-a、IL-1、PGE2分泌,发挥抗炎作用;提高大鼠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身痛逐瘀汤有明显的活血作用,可明显降低TXB2、提高6-Keto-PGF1a含量,促进和恢复微循环的正常状态,增加肢体营养,减轻肢体损伤,从而发挥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综合作用;身痛逐瘀汤能减轻关节炎性细胞浸润及滑膜炎性增生,抑制血管翳的形成,使关节损伤减轻;能改变滑膜细胞的细胞膜的缺损,使线粒体无扩张,结构基本正常,内质网正常,浸润的炎细胞数量减少。(4)其中加苍柏组对抑制AA大鼠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方面优于原方组;加黄芪组在调节AA大鼠免疫器官指数、提高红细胞的天然免疫方面优于原方组;原方组则侧重于调节血液TXA2和PGI2失衡状态,改善微循环。结论身痛逐瘀汤具有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的抗炎、活血及免疫调节作用。身痛逐瘀汤的抗炎、活血和免疫调节作用与其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调节血液TXA2和PGI2失衡状态和提高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有关。加苍柏组和加黄芪组在抗炎、调节免疫作用各项指标的改善上有一定的侧重,其中加苍柏组抗炎作用较原方组明显;加黄芪组偏于免疫调节;原方组则侧重于调节血液TXA2和PGI2失衡状态,改善微循环,活血作用明显。配伍研究表明,不同治法之间,其作用并非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协同作用。
二、通痹灵对小鼠Ⅱ型胶原诱发性关节炎作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通痹灵对小鼠Ⅱ型胶原诱发性关节炎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强直性脊柱炎的西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1.1 定义 |
1.1.2 流行病学 |
1.1.3 自然病程 |
1.1.4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1.5 病理变化 |
1.1.6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 |
1.1.7 诊断标准 |
1.1.8 活动性评价 |
1.1.9 西医治疗 |
1.2 中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
1.2.1 病因病机 |
1.2.2 现代中医家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
1.2.3 辨证论治 |
1.2.4 中医药疗法 |
1.3 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AS研究依据 |
1.3.1 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机理研究 |
1.3.2 督脉排针刺法的选择依据 |
1.3.3 通痹灵片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 |
1.3.4 针药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
1.4 小结与展望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病例来源 |
2.2 病例选择标准 |
2.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
2.2.3 纳入标准 |
2.2.4 排除标准 |
2.2.5 剔除标准 |
2.2.6 脱落标准 |
2.3 分组方法 |
2.3.1 样本量 |
2.3.2 随机化 |
2.3.3 对照 |
2.3.4 盲法 |
2.4 治疗方案 |
2.4.1 治疗耗材 |
2.4.2 治疗组(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组) |
2.4.3 对照1 组(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组) |
2.4.4 对照2 组(督脉排针法组) |
2.4.5 对照3 组(通痹灵片组) |
2.4.6 疗程 |
2.5 异常情况预防方法 |
2.6 观察指标 |
2.7 观察时间 |
2.8 不良事件及处理 |
2.8.1 针刺不良事件及处理 |
2.8.2 药物不良事件及处理 |
2.9 疗效评价标准 |
2.10 统计学分析方法 |
2.11 临床研究的流程图 |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研究情况 |
3.2 一般资料分析 |
3.3 实验室检查指标 |
3.3.1 治疗前检查指标基线比较 |
3.3.2 血沉 |
3.3.3 C反应蛋白 |
3.3.4 肿瘤坏死因子-α |
3.4 中医证候积分 |
3.5 脊柱痛VAS与病人总体评价 |
3.5.1 治疗前评分基线比较 |
3.5.2 脊柱痛VAS评分 |
3.5.3 病人总体评价 |
3.6 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功能指数、测量学指数 |
3.6.1 治疗前评分指数基线比较 |
3.6.2 疾病活动性指数 |
3.6.3 功能指数 |
3.6.4 测量学指数 |
3.7 强直性脊柱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 |
3.8 临床疗效评价 |
3.9 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强直性脊柱炎旳病因病机 |
4.2 督脉排针法的规律及治疗作用 |
4.2.1 督脉排针法学术背景简介 |
4.2.2 学术内涵 |
4.3 通痹灵片的组方、配伍规律及治疗作用 |
4.3.1 通痹灵片的方义 |
4.3.2 药对配伍 |
4.4 结局指标选择 |
4.4.1 实验室检查指标选择 |
4.4.2 量表选择 |
4.5 结果分析 |
4.5.1 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 |
4.5.2 中医证候积分方面 |
4.5.3 脊柱痛VAS与病人总体评价方面 |
4.5.4 AS相关量表指标方面 |
4.6 结果讨论 |
4.7 研究的创新性 |
4.8 不足与展望 |
4.9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2)桂枝芍药知母汤对CIA模型大鼠关节炎症与骨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引言 |
2.实验内容 |
2.1 实验动物和条件 |
2.2 实验用药 |
2.3 实验试剂 |
2.4 主要仪器和设备 |
2.5 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3.1 大鼠一般情况 |
3.2 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 |
3.3 各组大鼠足容积 |
3.4 各组大鼠足垫厚度 |
3.5 各组大鼠脏器指数 |
3.6 各组大鼠RANKL和 OPG浓度 |
3.7 各组大鼠膝踝关节MicroCT扫描成像 |
3.8 各组大鼠滑膜病理学改变 |
4.讨论 |
4.1 类风湿关节炎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4.2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学研究进展 |
4.3 桂枝芍药知母汤理论及药理学研究 |
4.4 RA动物模型的选择 |
4.5 阳性药物的选择 |
4.6 桂枝芍药知母汤对CIA大鼠一般状态和脏器指数的影响 |
4.7 桂枝芍药知母汤对CIA大鼠关节炎症的影响 |
4.8 桂枝芍药知母汤对CIA大鼠骨破坏影响的影像学观察 |
4.9 桂枝芍药知母汤对CIA大鼠OPG/RANKL的影响 |
4.10 RA关节炎症与骨损伤之间的关系 |
4.11 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对RA患者和CIA大鼠的治疗作用 |
结论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3)基于骨代谢水平对断藤益母汤治疗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痹症的源流 |
1.1.1 痹症的命名 |
1.1.2 痹证的病因病机 |
1.1.3 痹证的治疗 |
1.2 中药雷公藤及相关制剂作用机理研究 |
1.2.1 类皮质激素作用 |
1.2.2 对滑膜细胞的影响 |
1.2.3 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
1.2.4 对T细胞因子的影响 |
1.2.5 对B淋巴细胞的影响 |
1.2.6 对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
1.2.7 对细胞因子系统的影响 |
1.2.8 对关节炎血管生成的影响 |
1.2.9 对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
1.2.10 对趋化因子的影响 |
1.2.11 对RANKL/RANK/OPG系统的影响 |
1.2.12 对炎症介质的影响 |
1.3 雷公藤及相关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应用进展 |
1.3.1 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1.3.2 昆藤通痹合剂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1.3.3 断藤益母汤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1.3.4 断藤益母汤的副作用研究进展 |
1.4 骨代谢标志物在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和临床研究综述 |
1.4.1 BTM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 |
1.4.2 BTM可用于RA病情活动和预后判断 |
1.4.3 BTM可用于RA治疗的疗效评价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资料与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诊断标准 |
2.1.3 患者纳入 |
2.2 临床研究方法 |
2.2.1 患者分组 |
2.2.2 治疗方法 |
2.2.3 病情改善评价 |
2.2.4 实验室指标 |
2.2.5 安全性观察 |
2.2.6 统计学方法 |
2.2.7 技术路线图 |
2.3 结果 |
2.3.1 试验完成情况 |
2.3.2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2.3.3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肾虚证型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比较 |
2.3.4 试验组与对照组DAS28(CRP)评分与RA活动度分级比较 |
2.3.5 两组疾病活动指标观察 |
2.3.6 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观察 |
2.3.7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观察 |
2.3.8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指标观察 |
2.3.9 临时合并用药情况 |
2.3.10 安全性情况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3.1 RA患者存在骨代谢异常 |
3.2 断藤益母汤能改善RA患者骨平衡 |
3.3 断藤益母汤能降低RA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
3.4 断藤益母汤能缓解RA患者病情 |
3.5 断藤益母汤改善肾虚型患者骨代谢作用机理探讨 |
3.6 断藤益母汤安全性研究分析 |
3.7 本课题存在问题与探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4)穿藤通痹汤对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缓解作用及对血浆TNF-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学治疗痹病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RA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DBA/1小鼠CIA模型模型建立的优化及整体性评价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试剂,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 |
2.2 CIA小鼠模型的制备 |
2.3 小鼠整体观察 |
2.4 实验动物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
2.5 踝关节固定脱钙及切片 |
2.6 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TNF-α的含量 |
2.7 统计学处理 |
3.实验结果 |
3.1 一般状态观察 |
3.2 两组小鼠体重变化 |
3.3 两组小鼠关节评分变化 |
3.4 两组小鼠踝关节直径变化 |
3.5 两组小鼠足趾容积变化 |
3.6 两组小鼠热板效应变化 |
3.7 两组小鼠关节抓力变化 |
3.8 两组小鼠红外温度变化 |
3.9 两组小鼠血清TNF-α变化 |
3.10 两组小鼠X-RAY变化 |
3.11 两组小鼠病理切片镜下观察 |
4.讨论 |
5.结论 |
实验二 不同剂量穿藤通痹汤对DBA/1小鼠CIA模型的干预作用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及实验器材 |
1.3 主要实验药品 |
2.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 |
2.2 实验动物CIA模型的建立 |
2.3 各组动物干预方法 |
2.4 小鼠整体观察 |
2.5 实验动物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2.6 踝关节固定、脱钙与切片 |
2.7 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TNF-α的含量 |
2.8 统计学处理 |
3.实验结果 |
3.1 各组小鼠体重变化 |
3.2 各组小鼠关节评分变化 |
3.3 各组小鼠踝关节直径变化 |
3.4 各组小鼠足趾容积变化 |
3.5 各组小鼠热板效应变化 |
3.6 各组小鼠红外温度变化 |
3.7 各组小鼠关节抓力变化 |
3.8 各组小鼠血清TNF-α的变化 |
3.9 各组小鼠X光下踝关节变化 |
3.10 各组小鼠踝关节踝关节病理变化 |
4.讨论 |
5.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5)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RA进展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病证分析 |
2 组方浅析 |
3 临床应用 |
4 现代药理研究 |
4.1 血液流变学作用的改善: |
4.2 免疫调节作用: |
4.3 镇痛、抗炎作用: |
4.4 软骨和骨质破坏作用的改善: |
5 结语 |
(6)桂枝芍药知母汤对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踝关节RANKL/OPG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
综述二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品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CIA 模型的建立 |
2.2 分组及处理 |
2.3 关节炎评价指标 |
2.4 病理组织学检查方法 |
2.5 OPGmRNA、RANKLmRNA 光密度值测定 |
2.6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图 |
(7)复方蠲痹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学和急性毒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正文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分析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作用机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抑制免疫性炎症,纠正免疫功能障碍 |
2 抑制炎症因子和抗氧化作用 |
3 非特异性抗炎、镇痛作用 |
4 改善微循环 |
(9)中医复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CIA模型 |
2 中医复方对CIA细胞因子以及体液、细胞免疫的影响 |
3 中医复方对CIA的影响 |
4 结论 |
(10)身痛逐瘀汤及其配伍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实验研究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讨论 |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评价 |
二、阳性药物的选择 |
三、身痛逐瘀汤的组方原理分析 |
四、身痛逐瘀汤对小鼠镇痛效应的影响 |
五、身痛逐瘀汤对AA大鼠药效学作用 |
六、身痛逐瘀汤对AA大鼠的作用机理探讨 |
(一)身痛逐瘀汤抑制AA大鼠炎性因子产生与释放 |
(二)身痛逐瘀汤调整AA大鼠血液循环 |
(三)身痛逐瘀汤上调AA大鼠免疫功能 |
(四)身痛逐瘀汤配伍的药理作用机制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四、通痹灵对小鼠Ⅱ型胶原诱发性关节炎作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D]. 赖德培(Thanakorn Theerakarunwo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2]桂枝芍药知母汤对CIA模型大鼠关节炎症与骨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D]. 彭兰驭.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3]基于骨代谢水平对断藤益母汤治疗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D]. 雷旭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5)
- [4]穿藤通痹汤对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缓解作用及对血浆TNF-α的影响[D]. 沈晓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5]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RA进展及研究[J]. 邢雅儒,董秋梅,呼钢. 北方药学, 2014(05)
- [6]桂枝芍药知母汤对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踝关节RANKL/OPG水平的影响[D]. 虞佳乐.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3(05)
- [7]复方蠲痹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学和急性毒性实验研究[D]. 刘文君.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0(05)
- [8]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 石丽芳,吕新亮. 内蒙古中医药, 2009(11)
- [9]中医复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J]. 姜楠,王玉明. 北京中医药, 2009(04)
- [10]身痛逐瘀汤及其配伍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实验研究[D]. 孙志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