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察

英国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察

一、英国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察(论文文献综述)

雷立,李剑赟,赵雪磊[1](2021)在《高职学历教育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的育人模式探究》文中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处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背景下,需要大量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发展前景广阔。当前就业市场中,职业资格证书也被称作"就业绿卡",相当于具备相应的工作经验。大专学历的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即表示其具备相关职业的知识与技能,能够更好地参与相关工作。文章通过探究高职学历教育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融合育人模式的重要意义、基础实践,根据凸显的问题,探索相应的解决对策,让高职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并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能掌握职业基础技能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张磊,吕景泉,翟风杰[2](2021)在《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致用之道:认知、行动与策略——以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为例》文中认为鲁班工坊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走出国门开展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实体化平台,有助于中国教育参与国际教育市场,分享和推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创新成果。鲁班工坊核心要义对鲁班工坊的品牌、功能、路径、内涵和原则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和规范,知行合一是建设与运营鲁班工坊应遵循的致用之道。对核心要义的认知是在内容、群体和方法方面建立认知路径,以解决对于鲁班工坊建设的"知"的问题;对核心要义的应用是在教育场景、教育内容、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等要素组成的教育社会学框架下开展场地建设、教学设施选配、教学资源开发、教师能力提升、教育对象招募以及教育教学相关活动,以解决核心要义"行"的问题。据此从知行合一、建设体系、核心理念、技术属性、核心目标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致用策略。

潘远安,战淑红,李昕,李鹏宇,贾晓峰[3](2021)在《基于职业技能鉴定的模具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职业技能鉴定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评价指标,也是提升技术技能水平的内驱力。针对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及评价需求,以模具类为例,基于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双高特色为契机,企业为载体,联合建立职前课程模块教学、赛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建立并完善职后培训与评价体系,实现以技能大赛为积累,技能名师为楷模,数字化教学为手段,企业薪酬保障制度为激励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服务社会、符合企业需求、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术技能人才。

王华媛[4](2020)在《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体系质量评价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各领域企业更加注重员工职业技能水平提升。国家适时推出了“双证制度”,加强职业能力培养和技能水平提升,“双证”指职业证书与学历证书。经过多年实践,“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重大措施。我国职业鉴定体系推行较晚,尽管实施了一系列详细的措施提升鉴定质量,但是受到一些客观因素(如体制等)的制约,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依旧面临着诸多问题。考虑到当前鉴定机构的作用、地位与管理情况,为了使鉴定质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提升鉴定质量,急需改革鉴定机构管理模式,构建以增强自我控制为主导的全面职业技能鉴定质量评价体系。论文首先阐述了职业技能鉴定的概念、作用及重要意义,对中国职业技能鉴定体制的发展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以山东职业学院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为例,深入分析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的管理现状,以问题为导向,结合ISO9000:2000中的要求,对评价模型进行了指标的选取,接着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整体模型的构建,针对山东职业学院鉴定所的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得出山东职业学院鉴定所的考核质量管理A4、设施、设备质量管理A6、鉴定机构质量管理A5、培训质量管理A3,四个方面需要重点加强,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优化对策,并对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实施质量评价模型的成效进行了应用分析总结。本文对推进职业教育技能鉴定工作,完善职业教育鉴定体系质量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曾歆瑶[5](2020)在《黑龙江省滑雪社会指导员培养体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2022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我国大力推广冰雪运动,唱响了“三亿人参与冰雪”的口号。而滑雪指导员作为连接大众与滑雪运动之间的重要枢纽,在推广和发展滑雪运动的过程中必然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黑龙江省滑雪指导员的培养体制作为研究对象,并对黑龙江省滑雪指导员培养体制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黑龙江省滑雪指导员的基本情况、管理方式、培养方式、考核方式、经费来源、机构设置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黑龙江省滑雪指导员人员结构比例不合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现有的滑雪指导员在学历程度方面本科学历占比26.1%,专科学历占比42.8%,高中学历占比14.4%,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4.4%,其他占比8.8%。专业程度方面:体育院系毕业有42人占比24.1%,业余体校6人占比3.4%,运动员52人占比29.9%,其他专业74人占比42.5%。从滑雪社会指导员等级架构方面来看,以中级人员为界限,初级人员数量较多占比43.1%,无证人员占比17.8%,高级人数极少占比8.6%,中级人员数量占比30.4%。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有24人占比13.8%,通过短期培训班的有18人占比10.3%,通过滑雪学校专业认证的培训班有84人占比48.2%,通过其他方式获取专业知识的有48人占比27.5%。由此体现出人员结构略微偏低,由此而导致整个滑雪指导员队伍总体素质上不去,队伍不稳定,结构比例失调。对于如今我国滑雪运动的迅速发展,不仅仅要求滑雪指导员拥有高学历高素质,还需要有较强的专业性。(2)黑龙江省对滑雪指导员培养周期、内容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一般。以至于对滑雪指导员培养方面不够重视,经费与精力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足,致使滑雪指导员队伍发展缓慢。(3)黑龙江省相关监督机构对滑雪指导员疏于管理。目前相关监督机构进行督导和监管的力度不大,是导致出现此现象的重要原因。(4)黑龙江省滑雪指导员职业的不稳定性导致人才流失。造成滑雪指导员这一职业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的最主要原因是各雪场所制定的收入标准及保障机制差距较大及后勤保障工作不到位,滑雪指导员收入标准及后勤保障缺乏稳定性、长久性,从而造成滑雪人才的严重流失。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建议如下:(1)构建合理的滑雪指导员队伍。在政府干预下加强和完善与体育院校、滑雪学校的合作机制,使后备人才建设更加有利,培养新时代高素质、高质量的滑雪专业人才。(2)借鉴国外滑雪发达国家滑雪指导员培养的相关经验,开辟黑龙江省滑雪指导员培养方面发展新道路。政府应着重加强黑龙江省滑雪指导员培养的重视程度,建立监管部门,针对整个滑雪指导员培养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培训过程中严格按照中国滑雪协会所颁布的相关管理办法进行。并鼓励在培养过程中增加有利于滑雪指导员培训的新科目,使滑雪指导员的培训不仅仅停留在被培训,而是让他们融入到真正的教学当中,总结经验,让培训的过程更立体化。(3)建立规范的滑雪指导员管理体制。建议取消滑雪指导员认证的终身制,并采用年度培训注册的方式加强对滑雪指导员自身的管理,周期考核认证为三年。同时,对刚刚进入滑雪指导员队伍的新人采取助理指导员实习的方式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通过实习期后,转为正式滑雪指导员。并且加强监管部门的管理力度,从而良性的促进滑雪指导员的发展。(4)提高关于滑雪指导员的激励机制。要求滑雪指导员佩戴等级标志方可上岗,而滑雪指导员的经济收入则按照滑雪指导员技术水平的不同而进行明确统一的划分。这不但能促进滑雪指导员的工作质量与工作的积极性,还有利于整个滑雪指导员队伍的良性循环,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黄海容[6](2020)在《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研究》文中提出在游泳培训事业发展与游泳社会指导员队伍建设中,福建省游泳体育社会指导员的培训发展面临着市场挑战、人才储备挑战以及职业发展挑战等。研究试图通过文献资料调研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质性研究法、数理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情况进行调研,包括培训开展、参培人员特征、培训工作建设、主体对培训的反映,深入剖析其发展构成。进而发现:(1)受益于气候、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重视游泳运动的社会文化环境,培训市场对于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持续增长。福建省游泳指导员培训取得发展,参培人数上升,参培群体表现出良好的学历条件以及年轻化特征,但是男性占比绝大多数不利于满足市场化多样化选择的需求,初级等级占比绝大多数表明行业提升的专业化有待加强。(2)福建省游泳指导员培训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工作流程,设立培训基地11处、培训及认证师资23人,课程内容及考核方式逐步专业化。但是培训基地数量不足、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高校倾斜不明显,师资队伍中以初、中级队伍为主,“双师型”及高级培训师资队伍不多,课程的时效性不强,考核不够严格,对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要求方面存在不足。(3)同江苏省相关工作的对比中,福建省发展速度有待提升,发展规划方向不明确,培训工作各环节仍有提升空间。(4)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信息获取主要以网站平台信息、人与人之间传递为主,对于参培的重视,培训对提升从业能力的帮助,市场对培训及证书的认可性方面以积极为主,但群体反映也出现了一定的分歧,表明提升空间较大。由于市场监管体系的滞后以及职后管理的缺乏,市场对于指导员培训及资格证书的评价存在分歧,学员的利益不能很好的保障,导致进取心受阻,对培训整体评价满意度有很大提升空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善。结合问题就培训的科学发展提出具体方法:(1)政府主体视角:完善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健全管理体制、优化治理能力。(2)组织实施机构视角:优化培训方式、强化培训内容,优化培训基地、强化培训师资建设,严格培训“入口”与“出口”关。(3)用人单位与市场视角: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健全激励机制、提升培训动力效果。

马巧玲[7](2019)在《英国普职融通的职业资格框架研究》文中提出自20世纪60年代终身教育理念被联合国提出并在世界范围内加以广泛宣传后,许多国家开始认识到终身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建立国家资格框架体系是被公认的实现终身教育的最有效途径。放眼世界,目前世界已有多国建立起职业资格框架,英国职业资格框架形成较早,发展相对成熟,研究英国职业资格框架对我国资格框架建立影响深远。回看我国,我国职业资格制度产生较晚,发展至今20多年,目前还尚未建立职业资格框架。职业资格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阻碍“产教融合、普职融通、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因此,迫切需要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职业资格制度的改革。在英国职业资格框架中,最早体现“普职融通”理念,为终身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本文以“普职融通”、“终身教育”为思路指导的出发点,以英国职业资格框架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对我国职业资格制度的启示为归宿点,以期借鉴英国职业资格框架的先进经验对建立我国职业资格框架提出对策建议。完成本文是沿着以下思路进行的:大背景是什么——英国职业资格框架(管理、开发、内容、质量保障)——我国职业资格制度发展现状(管理、开发、内容、质量保障)——英国职业资格框架对我国职业资格制度改进的启示。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终身教育理论、新职业主义理论作为理论支撑,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进行具体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有:第一、通过研究发现英国的职业资格框架在建立过程中从设计、开发到最后执行均能体现“普职融通”理念,包括目标设计、等级设置、管理机构的职能整合等。本文中的“普职融通”指的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融通,普通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可以灵活转换。追求普职教育发展的协调性。第二、发现建立职业资格框架是目前践行终身教育理念的最好途径。英国职业资格框架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拥有统一的职业资格管理机构;严格的职业资格标准,并对标准进行不定期更新;多样化的职业资格考试形式;英国的“双证”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通”,以单元为基础将资格证书模块化、以学分为基础实现学习成效计量化、采用现代化学习成就记录系统和通过建立“个人档案馆”来实现终身教育。第三、通过分析发现我国职业资格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职业资格管理机构的职责存在权责不清、证出多门、多头认证的现象;职业标准更新较为缓慢,新兴产业的职业标准更新不够及时;职业资格考试方式较为单一;职业资格“普职融通”不佳,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缺乏有机结合。因此,通过分析英国“普职融通”的职业资格框架的优势,明确我国职业资格制度存在的问题,找到改进的对策和建议。引入“普职融通”的理念,开发职业资格框架;统一职业资格管理机构,健全职业资格框架;丰富职业资格学习考评形式,充实职业资格框架;推广“学分单元”应用,完善职业资格框架。本文通过对英国职业资格框架的探索,分析英国职业资格框架运行的具体模式,反思我国职业资格制度存在的不足,以期为我国制度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建议,从而更好的落实终身教育和全纳教育的要求,为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注入新的活力。

孙铎溪[8](2019)在《新疆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提高体育专业素质、发展体育市场的实际需要。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可以在近几年的时间里提升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发挥体育产业满足公共需求功能。新疆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从2008年建站至今已有10年时间,为新疆体育行业从事者搭建了业务学习和素质提高的良好平台。本文以近十年来新疆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分析新疆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听取他们对新疆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的看法,深入了解参与体育行业的专业技能鉴定相关人员的情况,以及新疆在推动相关工作中遇到的努力和困难,要求他们就体育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提出建议,并讨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旨在对解决新疆体育行业职业培训与鉴定存在的问题提供科学参考依据。通过研究发现:新疆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取得一定成绩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近年来,随着体育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相关的地方政策法规得到规范;鉴定人数呈逐年上升。但还存在鉴定人员区域、项目分布严重不均衡,考评员数量匮乏且经验不足,管理运行科学化、精细化,现代化程度有待提高,体育职业技能标准的和可操作性不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以及体育行业市场需求不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相应建议:在结合新疆本身特点,让各个环节迅速完善,以求减少走弯路,让新疆鉴定工作快速发展。联合新疆各大体育院校,体育营业场所共赢发展。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整体科学发展规划。建立新疆体育从业人员服务创新平台,建立健全新疆体育从业人员大数据库,全面展现职业鉴定的体制机制现状、健全相关政策。优化南北疆区域、项目布局和师资队伍结构大力培养培训师和评估师队伍,确定结构,弥补缺点,提高新疆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水平。

邓小华[9](2018)在《国家资格分级的技术逻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家资格框架是体现国家意志的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的基础性制度,教育资格与职业资格的分级和融通构成它的“结构—功能”体系。资格分级是国家资格框架建设的起点,从技术复杂性的视角探讨国家资格分级的内在逻辑是保证资格等级体系合理性与贯通性的理论前提。本研究坚持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逻辑以及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在复杂性范式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哲学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实地调研法。首先,通过经验归纳、批判反思和理论演绎相结合的方式论证技术逻辑作为国家资格分级内在根据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其次,分别探讨教育资格与职业资格分级所遵循的技术逻辑;最后,分析技术逻辑规制下教育资格与职业资格融通的中介与条件,提出基于技术逻辑的国家资格等级描述标准。规律是从经验和历史之中构建的。通过对国内外资格分级经验的比较与个案剖析,发现我国国家资格分级存在经验主义路径依赖现象,具体表现在国际资格分级经验的简单借鉴、国家教育体系等级的简单移植和国家职业资格分级的简单代入等三个方面。对经验依赖现象的全面审视促使国家资格分级内在逻辑研究的理论自觉。技术逻辑作为国家资格分级的内在逻辑之所以成立,是因为教育资格与职业资格具有同质性,其本源在于两类资格共同的技术本体。在大技术观的前提下,本研究探讨了教育资格与职业资格中技术图景展现的逻辑范畴:现代技术与现代科学的整合,通用技术与专用技术的贯通,技术知识与技术活动的互动。与国家资格层级的相对恒定、技术复杂性的三维向度以及国家资格融通的技能中介等三个理论预设一起,共同构成了本研究的分析框架。教育资格分级遵循技术知识复杂性逻辑。技术知识是由技术原理知识、技术事理知识和技术伦理知识构成的开放自组织系统,它既与技术活动相互作用,也与纯粹科学知识相联系,其复杂性沿着“通用—专用”、“成熟—创新”相互交织的路径演化。普通教育资格分级体现技术原理知识逻辑、职业教育资格分级体现技术事理知识逻辑,非正规教育与非正式学习资格分级则取决于碎片化技术知识的结构化程度。在技术知识逻辑支配下,初中教育资格应成为教育资格分级的起点,职业教育资格等级的拓展遵循与普通教育资格相衔接的串行路径,教育资格等级描述可采用技术知识标准的“4x2”框架。职业资格分级遵循技术活动复杂性逻辑。专业性分工的深化和技术知识的创新导致了技术活动的复杂性,其复杂性程度可以用“递进—并行”模型来表达。生产、服务、维护、开发、设计、创新和管理等技术活动既是递进的,也是并行的,而且各技术活动自身还有从生疏到熟练的层级变化,它们与技术知识、工作情境和信息共享等条件性要素一起,构成了具有层次性、回归性、联通性和统一性特点的复杂系统。遵循技术活动复杂性逻辑,应把先前工作经历纳入职业资格分级,旨在贯通职业技术实践和工程技术实践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要对接职业资格分级,而职业资格等级标准的描述也应围绕技术活动复杂性展开。在技术逻辑规制下,以具身认知为取向的技能积累是教育资格与职业资格融通的逻辑中介。资格融通作为国家资格框架的功能负载决定了资格分级的目标和方向,也决定了国家资格等级描述标准。以技能为核心要素,融合教育资格与职业资格等级描述标准,国家资格等级描述标准可标识为技术知识、技能和技术活动三个维度,它们相互影响,使国家资格分级充分体现技术复杂性的内在逻辑,同时,也可与国际资格等级描述标准接轨。

李源[10](2018)在《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过程化鉴定评价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分工体系的建立和汽车制造业的转移,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形成了多种车型和各种车辆及零部件生产和配套系统。在产业规模,产品研发,结构调整,市场开发,开放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从大型汽车生产国转变为强大的汽车工业。结合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和世界技能大赛的持续升温,技工院校学生的培养成为当今形势下技工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旨在研究新形势下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职业资格制度。在这个阶段,中国技术学院的汽车维修专业评估系统是最终的评估,这是一个标准的参考测试。由于我国职业分类大典时间过长,该终结性鉴定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为此,在技术院校开展汽车维修专业的过程鉴定。在实践过程中,提出汽车专业院校学生的识别应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一次性统一识别是一种结合程序和最终识别的新评估模式。该评价模式以专业能源为核心,以国家专业标准和企业实际生产为基础,开发以生产任务为导向的模块教学内容和课程。利用学习过程的综合教学模式,采用基于过程的模块审批制度评估方法,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此基础上制定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技能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案,创新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体系。为此需要建立以一体化课程为核心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为一体化课程服务、公共基础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人文和职业素养的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有必要根据国家专业标准和企业的实际生产来确定任务导向模块的教学内容。开发专业的校本教科书,并使用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综合教学模式;采取模块学分或模块过关制的新的评价模式,加强对就业学生工作情况的跟踪调查,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新的评价模式能够实现评价的内容与学生所学有机融合,增强了评价的针对性,评价模式与学习过程紧密结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英国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国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1)高职学历教育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的育人模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学历教育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融合育人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紧跟国际先进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二)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国家发展需要
二、高职学历教育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融合育人模式的基础实践
    (一)国家政策支持职业教育双证制发展
    (二)地方政府支持职业教育双证制发展
    (三)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双证制基础实践
三、高职学历教育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融合育人模式的突出问题
四、高职学历教育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融合育人模式的推进对策
    (一)完善相关政策,支持双证制的实施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实践培训基地
    (三)加强培育项目建设,鼓励学生考取证书
五、结语

(2)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致用之道:认知、行动与策略——以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对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认知
    (一)认知内容
    (二)认知群体
    (三)认知方法
四、应用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行动过程
    (一)搭建教育场景
    (二)开发教育内容
    (三)提升教育者能力
    (四)招募教育对象
    (五)实施教育活动
五、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致用策略

(3)基于职业技能鉴定的模具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职业技能鉴定的迫切需求
3 职业技能鉴定培养的前提
4 职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5 职后技能评价体系建设
    5.1 准备阶段
    5.2 实施阶段
    5.3 完善阶段
6 结束语

(4)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体系质量评价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我国职业技能鉴定的发展
    2.1 职业技能鉴定的界定
    2.2 我国职业技能鉴定体制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2.3 职业技能鉴定的作用
    2.4 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意义
3 职业技能鉴定体系案例分析
    3.1 山东职业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
    3.2 山东职业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鉴定趋势
    3.3 山东职业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鉴定体系存在的问题
4 职业技能鉴定体系质量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分析
    4.1 建立质量评价模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
    4.2 基本原则与实施步骤
    4.3 职业技能鉴定体系质量评价构建
    4.4 职业技能鉴定体系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4.5 职业技能鉴定体系质量评价模型应用建设及对比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黑龙江省滑雪社会指导员培养体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的相关研究
        1.3.2 国内的相关研究
        1.3.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滑雪社会指导员概念
        1.4.2 培养体制概念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实地考察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黑龙江省滑雪社会指导员培养体制现状
        3.1.1 黑龙江省滑雪社会指导员培养机构设置
        3.1.2 黑龙江省滑雪社会指导员培养方式
        3.1.3 黑龙江省滑雪社会指导员考核方式
        3.1.4 黑龙江省滑雪社会指导员管理方式
        3.1.5 黑龙江省滑雪社会指导员培养经费来源
        3.1.6 黑龙江省滑雪社会指导员基本情况
    3.2 黑龙江省滑雪社会指导员培养体制存在的问题
        3.2.1 培养周期短内容单一化
        3.2.2 人员结构比较复杂,专业针对性不强
        3.2.3 管理机制不健全
        3.2.4 各雪场工资标准、保障机制差距大,导致人员流动性大
    3.3 国外滑雪社会指导员培养体制相关经验
        3.3.1 国外滑雪社会指导员机构设置及培养经费来源
        3.3.2 国外滑雪社会指导员培养方式
        3.3.3 国外滑雪社会指导员考核方式
        3.3.4 国外滑雪社会指导员管理方式
    3.4 黑龙江省滑雪社会指导员培养体制优化策略
        3.4.1 适当延长培养周期,丰富培训内容
        3.4.2 提高滑雪指导员选拔标准,优化队伍结构
        3.4.3 不断更新优化滑雪指导员管理机制
        3.4.4 提高滑雪指导员相关保障与激励机制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黑龙江省滑雪指导员人员结构比例不合理
        4.1.2 黑龙江省对滑雪指导员培养周期、内容等方面重视程度一般
        4.1.3 黑龙江省相关监督机构对滑雪指导员疏于管理
        4.1.4 黑龙江省滑雪指导员职业的不稳定性造成人才流失
    4.2 建议
        4.2.1 构建合理的滑雪指导员队伍
        4.2.2 借鉴国外滑雪发达国家滑雪指导员培养的相关经验,开辟黑龙江省滑雪指导员培养方面发展新道路
        4.2.3 建立规范的滑雪指导员管理机制
        4.2.4 提高关于滑雪指导员的激励机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6)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及意义
        一、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政策调整,法律法规逐渐健全
        二、游泳培训市场的兴起,专业指导人员需求旺盛
        三、我国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增速迅猛,群体状况急需认识
        四、体育强国建设的现实要求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二、国内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研究
        三、国外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相关研究
        四、文献评述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调研法
        二、实地调查法
        三、专家访谈法
        四、问卷调查法
        五、质性研究法
        六、统计分析法
        七、逻辑分析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基本情况分析
        一、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发展速度、规模及趋势分析
        二、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性别、年龄结构的分析
        三、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学历、等级分析
        四、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来源分析
        五、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前从业特征分析
    第二节 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情况分析
        一、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流程分析
        二、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建设情况分析
        三、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师资情况分析
        四、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内容及学时情况分析
        五、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考核情况分析
        六、闽、苏两地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相关工作对比分析
    第三节 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学员反映情况分析
        一、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信息获取途径分析
        二、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必要性的评价分析
        三、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提升从业能力的评价分析
        四、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证书市场反映情况分析
        五、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相关要素满意度的分析
        六、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整体满意度评价分析
        七、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学员职后管理反映分析
        八、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学员提升意愿反映分析
        九、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出现的相关问题分析
    第四节 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发展策略分析
        一、促进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发展的理论依据
        二、促进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发展原则
        三、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问题总结
        四、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发展案列与启示
        五、促进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发展的具体方法分析
第四章 结论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索引
个人简历

(7)英国普职融通的职业资格框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终身教育成为全球教育共同关注的话题
        1.1.2 英国普职融通的资格框架是资格制度改革的重要发展
        1.1.3 对职业资格制度进行完善是我国职业资格发展的现实需求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案例研究法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2.概念界定与理论支撑
    2.1 普职融通
    2.2 资格证书与资格证书框架
        2.2.1 资格证书
        2.2.2 资格证书框架
    2.3 职业资格与职业资格制度
        2.3.1 职业资格
        2.3.2 职业资格制度
    2.4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与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GNVQ)
        2.4.1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
        2.4.2 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GNVQ)
    2.5 资格与学分框架(QCF)与规范资格框架(RQF)
        2.5.1 资格与学分框架(QCF)
        2.5.2 规范资格框架(RQF)
    2.6 理论支撑
        2.6.1 终身教育理论
        2.6.2 新职业主义理论
    2.7 本章小结
3.英国“普职融通”的职业资格框架运行现状
    3.1 英国普职融通的职业资格框架的发展历程
        3.1.1 萌芽阶段(1986-1999年):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3.1.2 发展阶段(2000-2007年):推行国家资格框架制度
        3.1.3 成熟阶段(2008 年至今):推行资格与学分框架制度
    3.2 英国普职融通职业资格的管理机构
        3.2.1 英国联邦政府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3.2.2 各邦国地方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3.2.3 颁证机构与考试中心
    3.3 英国普职融通职业资格框架的内容
        3.3.1 国家资格证书框架的目标设置
        3.3.2 国家资格证书框架的证书等级与分类
    3.4 英国普职融通职业资格框架的质量保障体系
        3.4.1 资格框架质量标准体系
        3.4.2 资格证书质量保障的考评流程和方法
    3.5 英国普职融通职业资格框架的实施效果
        3.5.1 促进了本国颁证机构及资格证书的发展
        3.5.2 推动了世界多国资格证书框架的完善
        3.5.3 英国普职融通职业资格框架的优势
    3.6 本章小结
4.我国职业资格制度的发展及现状
    4.1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管理机构
        4.1.1 管理体系
        4.1.2 地方管理例举
    4.2 我国职业证书等级和标准结构
        4.2.1 证书等级
        4.2.2 职业标准
    4.3 我国职业资格考评方式
        4.3.1 准备阶段
        4.3.2 实施阶段
    4.4 我国职业资格质量保障系统
        4.4.1 统一管理
        4.4.2 严格监督
    4.5 我国职业资格制度存在的问题
    4.6 本章小结
5.英国职业资格框架对我国职业资格制度完善的启示
    5.1 引入“普职融通”理念,开发职业资格框架
        5.1.1 借鉴“普职融通”的价值理念
        5.1.2 促进普职教育的相互渗透
        5.1.3 强调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
    5.2 统一职业资格管理机构,健全职业资格框架
        5.2.1 形成全国统一的制度标准
        5.2.2 建立全国统一的管理机构
    5.3 丰富职业资格学习考评形式,充实职业资格框架
        5.3.1 学习方式向多元学习转变
        5.3.2 记录方式向终身记录转换
        5.3.3 考评方式向成果导向转变
    5.4 推广“学分单元”应用,完善职业资格框架
        5.4.1 以单元为基础实现资格证书模块化
        5.4.2 以学分为基础实现学习成效计量化
    5.5 本章小结
6.结语
    6.1 研究的结论及创新点
        6.1.1 研究结论
        6.1.2 创新点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的不足
        6.2.2 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8)新疆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规范体育市场,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1.1.2 发挥体育行业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的需要
        1.1.3 完善新疆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需要
        1.1.4 构建体育行业职业鉴定领域研究体系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职业资格
        2.1.2 职业技能鉴定
        2.1.3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关于体育行业职业鉴定与培训体系的研究现状
        2.2.2 中国体育产业管理与专业评估体系研究现状
        2.2.3 国内体育行业各项目职业鉴定的研究现状
        2.2.4 关于国外职业技能鉴定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国家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开展情况
        4.1.1 新疆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开展情况
    4.2 新疆体育职业技能鉴定参加人员的调查与研究
        4.2.1 参加培训鉴定学员的基本情况
        4.2.2 参加鉴定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
    4.3 新疆体育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工作的调查研究
        4.3.1 培训前工作实施的组织准备
        4.3.2 鉴定工作实施前的技术准备
        4.3.3 培训鉴定考核过程
    4.4 新疆体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4.4.1 参与鉴定人员区域与项目分布不均衡
        4.4.2 鉴定考评员数量匮乏且经验不足
        4.4.3 鉴定工作人员与设施亟需充实完善
        4.4.4 社会认知程度不高,配套政策尚不健全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国家资格分级的技术逻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分析
        一、国家资格分级研究的政策引领
        二、国家资格分级研究的实践驱动
        三、国家资格分级研究的国际参照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提出的双重视角
        二、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问题的研究取向与价值
        四、基于问题的研究内容框架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本研究的核心概念及其逻辑关系
        二、国家资格框架
        三、教育资格与职业资格
        四、国家资格分级
        五、技术逻辑
        六、技术及其复杂性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资格及其等级划分:国家资格框架的要素构成
        二、多元化趋同:国家资格分级的特点与依据
        三、技术复杂性:本体论和认识论视角的学理考察
        四、技术知识与技术活动的复杂性:一种初步研究
        五、已有研究述评与本研究的理论空间
    第五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的整体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三、研究的难点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国家资格分级的经验及其反思
    第一节 国家资格分级的国际经验分析
        一、域外国家资格框架发展的三种模式
        二、社会性与历史性交织的资格分级特点
        三、完全国家资格框架中分级的个案剖析
    第二节 我国国家资格分级的经验积累
        一、聚焦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资格框架探索
        二、政府推动、“开大”主导的资格分级实践
        三、国际化与本土化紧密结合的资格分级特征
    第三节 国家资格分级的路径依赖现象及其消解
        一、国家资格分级的经验主义路径依赖现象
        二、全面反映国家资格分级经验的文化自觉
        三、深层透视国家资格分级规律的理论自省
第三章 国家资格分级的技术逻辑证成
    第一节 教育资格与职业资格的同质性
        一、教育资格与职业资格的外在效用相当
        二、教育资格与职业资格的内在属性一致
        三、教育资格与职业资格的学习量可比
    第二节 教育资格与职业资格的技术本体
        一、教育资格与职业资格同质性的技术本源
        二、阐释两类资格技术本体的三项理论原则
        三、两类资格技术本体展现的三对逻辑范畴
    第三节 国家资格分级的技术复杂性逻辑
        一、国家资格分级的技术复杂性逻辑假设
        二、基于技术复杂性逻辑假设的理论预设
        三、规约国家资格分级的技术复杂性测度
第四章 教育资格分级的技术知识逻辑
    第一节 教育资格的认识论根源
        一、教育资格授予的教育课程依据
        二、国家资格框架中教育课程的技术知识本质
        三、技术知识复杂性的开放自组织模型
    第二节 不同类型教育资格分级的技术知识向度
        一、技术原理知识主导的普通教育资格分级
        二、技术事理知识主导的职业教育资格分级
        三、非正规教育与非正式学习资格分级的复杂性阐释
    第三节 遵循技术知识逻辑的教育资格分级设想
        一、国家资格框架中教育资格分级的开放性诉求
        二、初中教育作为教育资格分级的起点
        三、职业教育资格等级拓展的串行路径
        四、教育资格等级描述的技术知识标准
第五章 职业资格分级的技术活动逻辑
    第一节 职业资格的实践论视域
        一、职业资格的技术实践论意蕴
        二、职业技术与工程技术的实践形态
        三、回归技术实践的职业资格制度改革
    第二节 职业资格分级的技术活动向度
        一、职业资格分级的技术活动复杂性依据
        二、技术活动复杂性生成的分工与知识诱因
        三、技术活动复杂性的“递进—并行”模型
    第三节 遵循技术活动逻辑的职业资格分级原则
        一、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的分级逻辑及其局限
        二、先前工作经历认定融入职业资格分级
        三、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对接职业资格分级
        四、职业资格等级描述的技术活动标准
第六章 技术逻辑规制的国家资格融通
    第一节 资格分级与资格融通的“结构—功能”关系
        一、国家资格分级的结构生成
        二、国家资格融通的功能负载
        三、资格分级与资格融通的相互规定
    第二节 教育资格与职业资格融通的技能积累逻辑
        一、“心智化”与“具身化”融合的技能本质观
        二、技能横向与纵向积累遵循的技术复杂性逻辑
        三、教育资格和职业资格中技能积累条件的相似性
    第三节 技术知识与技术活动双向建构的技能积累机制
        一、教育资格中技能积累的“实践性反思”机制
        二、职业资格中技能积累的“反思性实践”机制
        三、教育资格与职业资格中技能积累程度的等效性
        四、整合技术知识与技术活动的国家资格等级描述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图表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和参研课题情况
致谢

(10)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过程化鉴定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职业技能鉴定现状
    1.3 国外职业技能鉴定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汽车维修专业过程化鉴定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过程化鉴定的概念
    2.2 过程化鉴定指标体系适用人群的界定
    2.3 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能力
        2.3.1 能力的定义
        2.3.2 技工院校学生能力的概念
        2.3.3 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能力的定义
    2.4 过程化鉴定指标体系的概念
        2.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
        2.4.2 过程化鉴定指标体系的意义
    2.5 学生发展相关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汽车维修专业过程化鉴定评价体系的建立
    3.1 技工院校学生过程化鉴定评价体系构建的依据、原则及方法
        3.1.1 过程化鉴定评价体系构建的依据
        3.1.2 过程化鉴定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及方法选择
        3.1.3 过程化鉴定体系研究的基本步骤设计
    3.2 过程化鉴定体系的建构
        3.2.1 一级指标的初步确定
        3.2.2 二级指标的初步确定
        3.2.3 三级指标的初步确定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能力评价各级指标的确定
    4.1 一级指标的确定
    4.2 二级指标的确定
    4.3 三级指标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AHP法构造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指标权重体系
    5.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流程
        5.1.1 指标权重分析的层次结构模型建构
        5.1.2 权重分析的判断矩阵生成
        5.1.3 一致性检验
        5.1.4 权重系数的计算
    5.2 AHP法构造判断矩阵具体应用
        5.2.1 一级指标重要性判断矩阵
        5.2.2 二级指标重要性判断矩阵
        5.2.3 三级指标重要性判断矩阵
    5.3 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标准体系建构
        5.3.1 能力评价标准体系的确定
        5.3.2 能力评价价值判断的基本标准设定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过程化鉴定的实施
    6.1 过程化鉴定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
    6.2 评价的主体和评价的对象
    6.3 过程化鉴定的场地、设备要求
    6.4 过程化鉴定的实施方案
        6.4.1 一体化模块及专业理论课程
        6.4.2 主干专业课程考核计划
    6.5 汽车维修专业过程化鉴定评价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英国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职学历教育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的育人模式探究[J]. 雷立,李剑赟,赵雪磊. 大学, 2021(42)
  • [2]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致用之道:认知、行动与策略——以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为例[J]. 张磊,吕景泉,翟风杰. 职业教育研究, 2021(09)
  • [3]基于职业技能鉴定的模具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潘远安,战淑红,李昕,李鹏宇,贾晓峰. 模具制造, 2021(08)
  • [4]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体系质量评价模型研究[D]. 王华媛.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5]黑龙江省滑雪社会指导员培养体制研究[D]. 曾歆瑶.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0(11)
  • [6]福建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研究[D]. 黄海容.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7]英国普职融通的职业资格框架研究[D]. 马巧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8]新疆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调查研究[D]. 孙铎溪.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
  • [9]国家资格分级的技术逻辑研究[D]. 邓小华. 天津大学, 2018(06)
  • [10]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过程化鉴定评价体系研究[D]. 李源. 青岛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英国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