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源和照明灯具的市场需求

电光源和照明灯具的市场需求

一、电光源和照明器具市场需求(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物协设施设备技术委员会,山东房地产教育培训中心[1](2020)在《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外将设施管理从传统的物业管理范围内脱离出来,并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行业。与物业管理相比较,设施管理是一门相当新的交叉学科,除了使用技术原理保证设施正常运转外,还能够保证最终实现物业设施保值增值。反观国内物业管理行业,随着改革开放、城镇化推进以及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

孙若夕[2](2020)在《浅析艺术照明演变》文中研究表明从人类第一次将火种引入洞穴,光明便照亮了人类的夜晚,光如同一把钥匙缓缓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历史大门。从原始先民举着石灯火把绘制洞穴壁画到封建社会各类精美的灯具和灯节文化,同时期的西方精美的教堂玻璃画和华丽的洛可可,再到电灯的发明和电光源时代的全片来临。每一次照明方式的进步都推进了艺术历史的发展。现今第三次照明技术的革新给艺术照明带来了更多的选择。美术馆与博物馆在艺术品呈现上也有了更加专业系统的照明方式,使得各个时期的各类型艺术品都能完美还原,准确呈现出其质感与气质。自然光在人类的历史中与人造光源一直不分伯仲,甚至在火光时代,人们更加注重对自然光的应用,由此促使了建筑艺术的发展。现今的博物馆与美术馆在绿色照明的要求下,为环保节能降低资源的消耗,对自然光的运用也科学具体起来。

张晓霞[3](2020)在《玻璃幕墙类大型绿色办公建筑后评估 ——以苏州地区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强对绿色建筑发展的支持和引导,绿色建筑发展迅速,绿色建筑材料和产品性能不断提升,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逐年增长。但大部分获得绿色标识项目的运行情况和实际效果还是未知的,且玻璃幕墙作为围护结构由于本身存在能耗大、保温隔热性能较差和隔声性能不好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玻璃幕墙类的绿色办公建筑进行使用后评估研究。使用后评估即对运营一年以上的建筑的使用状况和性能表现进行评估,倾向于对建筑效能性的评价。论文首先确定本文的后评估方法,再通过现场勘察收集案例建筑的能耗数据,查阅相关标准确定室内环境测试方法、测点与位置。然后运用归纳整理的方法分析总能耗和分能耗数据,得出绿色办公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确实有很明显的节能效果,但是空调部分的能耗依旧偏高,甚至比普通建筑更高;同时对夏季、过渡季和冬季的室内主要功能区进行现场测量,将问卷调查分发给建筑使用者,分析得出绿色办公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现状情况,并且发现室内办公人员对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满意度较高。此部分主要对建筑的能耗和室内环境质量作客观分析。再通过访谈物管人员、查看物业管理资料,对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及运营管理7大指标的评分项实地调研,解析建筑运用的节能技术以及使用情况,并进行评分,带入公式计算现状评估分值,确定案例建筑总评分值处于二星级之列。综合以上现状与评价分析,总结案例建筑在设计、施工、运营三个阶段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找出所有与建筑能耗相关的评分项,归纳影响因素,计算各影响因素对能耗影响的占比情况,分析得出作为围护结构的玻璃幕墙是玻璃幕墙类大型绿色办公建筑能耗偏高的最大影响因素。再从定量角度分析不同组合形式下的玻璃幕墙其热工性能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并得出苏州地区可选用的幕墙性能:对于既有建筑,为减小传热系数可采用在幕墙室内层贴节能膜的方式;对于新建建筑,为实现节能65%的目标,幕墙传热系数宜控制在1.2-2.3 W/(㎡·K)之间,为实现超低能耗建筑,传热系数宜控制在0.7-1.2W/(㎡·K)之间。同时依据玻璃幕墙类型以及建筑形体合理选择采用内遮阳、外遮阳还是中置遮阳形式。然后针对性提出苏州玻璃幕墙类大型绿色办公建筑各个阶段的优化策略。论文最后从建筑的节能角度提出玻璃幕墙合理化设计对于节能的必要性,同时从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强调设计师、施工单位与物管单位需通力合作,相互监督,实现绿色建筑真正的“绿色”化,并提出论文的不足之处与改进工作。

陈贝蒂[4](2019)在《O公司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照明行业开始进入供大于求、增速放缓的局面。随着行业内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企业间市场竞争实质已由原先设备、价格的竞争变成如今知识和人才的竞争。然而人才的持续流失现象在照明行业内十分严重,居高不下的离职率也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而如何解决该问题,维系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是照明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O公司是一家隶属于O灯泡有限公司的外商独资企业,主要从事特种光源相关产品生产与制造,品牌超过110年的历史。本文以O公司的人才流失为研究对象,结合企业人员流失的影响因素理论研究,通过对离职员工的问卷调查和案例记录,在充分把握和分析员工离职原因的基础上,总结O公司人才流失的内外部成因。从外部因素来看,整体行业环境不景气、中西部地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O公司所在K市人才政策的局限性是造成人才流失的原因;就内部因素而言,O公司现有的薪酬福利、员工激励、职业发展、企业文化等与人才的需求存在不匹配;其他员工的离职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的了现有人才。基于对人才流失原因的研究,本人从创新薪酬制度、完善晋升制度、革新人才培育方案、加强企业文化和雇主品牌建设这五个方面,为O公司的人才流失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有望解决O公司的人才流失问题,提升O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不仅适用于O公司,还可将研究成果推广到同类型的其他企业,为同样遭遇人才流失问题的公司提供参考。

刘学智[5](2019)在《2.5kW气体放电灯的高频镇流器设计》文中认为气体放电灯因其光效高、显色高、光谱连续等优点而成为影视照明的主流光源。同时,随着拍摄需求的不断提高,高速拍摄被用来拍摄高速运动场景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如爆炸物体、汽车碰撞等,要求每秒拍摄次数达到几千次。随着对特种照明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气体放电灯已难以满足高速拍摄的需求。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一种新型的影视用高频大功率气体放电灯应运而生。然而,与新型灯匹配的高频电子镇流器还不成熟。目前的镇流器受限于结构的原因,低频镇流器工作在低频导致出现拍摄暗张;高频镇流器使用的传统高频灯泡功率过小。所以需要改良现有的镇流器,使其符合新型灯的要求。本课题采用的灯泡需要输出为125V,25kHz的交流电压。因为LCC谐振逆变电路的电压增益曲线很好的符合了气体放电灯的伏安特性,所以本课题采用以LCC谐振逆变电路为主电路的镇流器。主要工作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深入研究和分析了气体放电灯的工作原理和发光机制,根据分析所得结果,配合实际情况,研究了和气体放电灯相匹配的电子镇流器系统的控制方法;(2)采用半桥LCC谐振逆变电路为主电路,运用小信号时域仿真的方法,建立了谐振电路的数值模型,并在之后的控制电路设计中,通过分段式反馈的设计方案实现了镇流器启动阶段的非线性控制和稳态阶段的恒功率控制,并达到了窄带控制的效果(3)对镇流器启动过程进行了实验验证,验证了系统的输出特性与气体放电灯的启动特性的一致性,证明了镇流器窄带控制的有效性。在大功率高频电子镇流器的设计中,运用PSIM、Matlab等软件来进行仿真设计,参数优化,得到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器件参数,最后制作出实际电路。最后实验验证了镇流器输出特性与气体放电灯启动特性的匹配性,为之后镇流器系统的分析与改良奠定了基础。

郭玮宏[6](2019)在《LED光生物安全检测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光辐射会对人体产生生理物理效应,简称为光生物效应。按照光生物效应的作用机理,可分为光的视觉效应、光的非视觉效应、光的辐射效应。适量的光生物效应可对人体产生有益作用,而过量的光生物效应则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需要对光生物效应的安全性加以研究。其中,光的辐射效应的安全性问题,被称为“光生物安全”。不同波段的光辐射,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光生物安全危害,以400nm-500nm波段产生的视网膜蓝光危害最为典型。各种光源及发光体均存在潜在的光生物安全问题,由于LED光源亮度高、体积小、应用广泛、光谱中蓝光成分占比大,LED的光生物安全问题就成为了光源的生产者和使用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本研究中,对LED的光生物安全检测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探讨,为LED照明环境中的实际光生物安全的测量、计算、评价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1、总结了光生物效应的概念和机理,对其中光生物安全的概念、机理、作用结果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梳理和阐述。归纳了与光生物安全中的蓝光危害相关的测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其标准体系的演变过程,指出蓝光危害测量标准演变的原则是其测量对象越来越趋于实际应用。比较了蓝光危害测量方法中辐亮度测量的标准方法、替代方法和辐照度测量标准方法的优缺点,说明了辐亮度测量的标准方法的适用性最为广泛。分析指出目前光生物安全测量所遵循的“最不利原则”会导致两个问题:1、测量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实际应用中的受危害程度;2、使测量操作变得复杂。2、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对蓝光危害的相关特性进行研究,总结得出拓展蓝光加权辐亮度LB的辐射特性和光谱特性。LB的辐射特性本质上由光源的配光曲线决定,测量中与测量视场、测量距离、测量角度有关。LB的光谱特性本质上由光源的光谱决定,表现出混合光谱的蓝光危害效能KB,v必然介于原光谱所对应的KB,v之间的规律。提出了计算LB与辐射距离、LB与配光曲线、KB,v与色温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或经验公式。根据拓展蓝光加权辐亮度LB的辐射特性和光谱特性,提出了拓展蓝光加权辐亮度LB与本征蓝光加权辐亮度LBS之间的换算方法、蓝光危害相对强度B(φ)计算方法、拓展蓝光加权辐照度LB的空间分布LB(φ,s)的模拟算法。应用LB(φ,s)的模拟算法,可以简化对实际光环境中的蓝光危害的测量和计算。3、通过对现有蓝光危害测量系统进行回顾和总结,基于实际光环境中的蓝光危害测量需求,完善了便携式蓝光危害测量系统设计方案。该测量系统以CMOS图像传感器和微型光谱仪分立测量亮度和光谱,由上位机完成信息采集、计算和结果输出作为基本设计方案,完成了测量系统功能和性能设计。在样机系统搭建和调试过程中,提出了亮度测量的光谱响应校正方法、图像均匀度校正方法、灰度-亮度转化算法,并基于上述方法完成了系统标定。通过验证实验和不确定度分析,验证了此便携式蓝光危害测量系统设计方案能够实现设计的功能和性能。最后,说明了此设计方案是一种普遍适用于光生物安全测量的测量系统设计方案。4、根据蓝光危害的特性研究结果和便携式蓝光危害测量系统的功能设计,提出基于实际光环境的蓝光危害测量方法。基于实际光环境的测量方法的主要思想,是以“光”为核心,是在光源、灯具或照明系统的实际使用场景中对光环境的蓝光危害进行测量和评价。该测量方法强调“所见即所测”,即测量结果反映的是人眼在面对真实的光环境时所能受到的蓝光危害的强度。这种测量方法简化了测量操作,其测量结果对于在实际环境中进行蓝光危害防护更有指导意义。5、应用基于实际光环境的蓝光危害测量方法对LED照明产品的蓝光危害和蓝光危害防护产品的有效性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日常照明光源或显示器所产生蓝光危害较弱,不需要进行特殊防护;蓝光危害防护产品有一定的有效性,在必要时可以使用。6、阐述了应用紫外辐射进行杀菌是一项重要的光生物效应的应用。研究了UVC LED杀菌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应用条件,设计实验在不同作用时间和作用距离下使用UVC LED对大肠杆菌进行灭菌处理,并计算杀菌率。实验结果表明,UVC LED的杀菌能力,随紫外辐射剂量减小呈指数减小,受到紫外辐射通量、辐照时间、辐照距离三者影响,并以此总结了计算UVC LED杀菌率的经验公式。

刘吉源[7](2019)在《基于CRS建筑策划模式的绿色酒店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资源能源相对不足是我们面临的长期挑战,着力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随着《绿色饭店建筑评价标准》以及与住宿业相关的国家政策出台,国内对绿色酒店的关注前所未有的高涨。绿色酒店与社会经济、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和酒店管理等紧密相关,是一个复杂性的课题,在快速建设的背景下出现一些问题,制约了绿色酒店的健康推进。文章用威廉·佩纳的CRS建筑策划法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结合对绿色建筑的相关认识,开展绿色酒店建筑策划的研究,以期对绿色酒店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产生积极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CRS建筑策划模式和绿色酒店的基本理论,指出绿色酒店存在的主要问题,将两者结合提出CRS模式下绿色酒店策划的技术路线;其次根据CRS建筑策划的基本程序:目标确定、信息收集与事实分析、概念检验、定义基本需求和问题陈述等五个步骤进行整体建构,然后针对节能环保的目标从基地选择与环境建设、空间关系策划、节能技术应用和绿色运营管理四个方面结合酒店建筑的特点进行信息要素的研究,创新性的借助运营前置思维进行逆向思考,以投资回报率和可持续发展性为考虑因素对信息要素进行评价和筛选,完成了绿色酒店的策划体系,为绿色酒店提供适宜的设计策略;最后文章将上述对于绿色酒店策划的研究成果与实际项目结合,对长春中懋国际酒店项目进行策划,制定了项目的设计要求,并进一步指导设计方案的产生。

李金[8](2019)在《建筑电气节能问题研究》文中认为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能源消耗过大和环境压力沉重的严峻挑战。随着能源危机的爆发,各国都先后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并采取了很多有效的节能措施。在我国,建筑行业作为经济支柱产业,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比重,所以建筑节能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建筑能耗中,建筑电气能耗又占有80%以上的比例,是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解决建筑电气的节能问题刻不容缓。本文首先介绍了发达国家在建筑节能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先进经验,然后在基于本国国情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在建筑节能领域中所制定的相关标准和采取的节能措施,最后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首先,对建筑电气的节能技术理论进行详细地阐述,对节能型变压器的选择、变频器的有效使用,风机、水泵以及电梯的节能技术特性进行概括。从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两方面,与传统电气设备的使用技术作出对比,突出新型建筑电气设备的节能优势。另外,对建筑电气照明的节能技术进行详细分析,围绕照明节能灯具、照明合理配光、照明配电系统的优化设计、照明控制方式的有效手段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作出具体阐述。通过对这些节能方式的归纳总结,结合DIALux照明设计软件对工程案例进行仿真分析,进一步体现出照明节能技术在建筑电气领域中的实际应用。然后,介绍了建筑电气光伏发电系统的分类、组成和工作原理。结合实际案例,通过PVsyst光伏设计软件的仿真分析,从系统发电量和经济效益两方面突出光伏发电技术的节能优势。其次,介绍了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谐波电流的检测方法,运用Matlab算法软件和Simulink工具库对谐波电流检测的运算方式进行建模。同时对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构建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系统,结合仿真软件,通过具体波形与仿真数据,提出治理谐波的有效措施。最后,本文依托东北某地区医院,从供电设计方案、照明设计方案、光伏发电设计方案、谐波治理方案等四个方面进行电气节能技术的详细分析。结合DIALux照明设计软件、PVsyst光伏设计软件、Matlab算法软件对医院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具体的仿真图形与数据,体现出上述节能措施在医院设计方案中应用的节能效果。

周竹韵[9](2019)在《基于LCA评价的绿色校园适宜技术策划研究 ——以宜昌市中学校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人类的建设活动需要侵占大量土地,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同时又产生大量废弃物。因此建筑领域一直是全世界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领域。国家教育投资的逐年增加、校园类建筑的特殊性、绿色建筑的普及以及国家、地区标准的空缺,迫切需要我们对校园类的绿色建筑适宜技术进行科学分析、总结,形成系统化的技术应用导则。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绿色技术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和成本进行定量分析,以获得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的湖北宜昌市两所中学校区为例,研究绿色校园项目在技术策划期如何做到准确快速选择适宜低碳的绿色节能技术。(1)收集和整理湖北地区多个拥有绿色建筑星级标识的中学校园案例资料,并对湖北宜昌市两所中学进行实地调查,得到绿色校园应用较为广泛,效果比较突出的绿色技术;(2)基于《绿色校园评价标准》(CSUSGBC 04-2013)、《绿色建筑标价标准》(GB50378-2014)、《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等相关国家规范与标准筛选出能够进行定量分析的绿色技术;(3)利用校园碳核算方法、碳排放计算方法和碳成本核算方法定量分析各项绿色技术;(4)基于LCA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绿色技术权重,最后获得20项绿色技术的优先度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基于LCA评价利用AHP法计算获得的权重分别为:规划与可持续场地设计为0.19、节能为0.18、节水为0.16、节材为0.17、室内环境质量为0.28。基于绿色技术的排序,设计人员应首先考虑运用被动式技术,再次是节材技术,最后通过主动式技术进行优化设计。

杨敬肖[10](2019)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于装备制造业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多,而我国则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把我国过剩的产能转移到有相关需求的国家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国际产能合作的概念逐渐被提出并受到党中央的重视,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有利于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能力,为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助力。辽宁省从“十一五”期间就开始重视发展装备制造业,其装备制造产业成功带动了辽宁省经济的复苏,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在研究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目前研究装备制造业和国际产能合作是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重要转折点。本文主要对“一带一路”背景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内容与方法、创新与不足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相关的理论基础,即波特竞争理论、国际投资理论和产业转移理论;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状,深入地了解该省装备制造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等;第四部分以“钻石模型”理论为基础,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主要通过构建因子分析模型,找出影响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主要因素;第六部分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辽宁装备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的开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二、电光源和照明器具市场需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光源和照明器具市场需求(论文提纲范文)

(1)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研究背景
    1.1研究的必要性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基础理论及相关文献综述
        1.3.1基础理论
        1.3.1.1隐患、危害因素与风险
        1.3.1.2风险管理
        1.3.2相关文献综述
    1.4研究创新点
        1.4.1研究技术路线
        1.4.2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的含义与类别
    2.1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的含义
    2.2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的类别
        2.2.1供配电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2.2.2电梯升降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2.2.3空调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2.2.4给排水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2.2.5消防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2.2.6弱电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2.2.7房屋及设施的安全风险类别
第三章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3.1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基础和保障条件
    3.2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3.2.1供配电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3.2.2电梯升降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3.2.3空调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3.2.4给排水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3.2.5消防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3.2.6弱电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3.2.7房屋及设施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第四章结论与展望
    4.1结论
    4.2研究不足与展望
        4.2.1研究不足
        4.2.2研究展望
结语
附件
    附件一:《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的研究》调研提纲
    附件二:调研实录(节选)
    附件三:承接查验、运行维护阶段设施设备系统风险点汇总表
    附件四:典型案例分析(以消防系统为例)
    附件五:与本课题相关的法规引用

(2)浅析艺术照明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自然光时期的世界
    1.1 开启光明之门-石器时代的火焰之光与洞穴壁画
    1.2 传说之光-古代西方的墓葬王宫与神庙
    1.3 建筑之光-西方中世纪的教堂玻璃画
    1.4 城市之光-照明发展对西方艺术表现的影响。
2 中国历史之光
    2.1 火炬与青铜灯-夏至晋朝的灯具造型
    2.2 宫灯与灯节-隋至清朝的花灯样式
    2.3 光对建筑造型的影响
3 电光源时代的繁荣
    3.1 火光源灯具形态拾遗
    3.2 电光源绪论
    3.3 电光源类型简述
    3.4 博物馆与美术馆艺术照明方式与要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着发表
学术成果统计-展览及获奖

(3)玻璃幕墙类大型绿色办公建筑后评估 ——以苏州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对象
        1.1.1 研究背景
        1.1.2 关键词释义
    1.2 研究目的及创新性
        1.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2 研究创新性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后评估方法
    2.1 玻璃幕墙发展研究综述
        2.1.1 国内玻璃幕墙发展现状
        2.1.2 国内玻璃幕墙发展趋势
        2.1.3 相关研究及不足之处
    2.2 后评估研究综述
        2.2.1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2.2.2 我国评价体系新旧对比
        2.2.3 建筑后评估基础理论
        2.2.4 后评估方法综述
    2.3 本文后评估体系与方法
第三章 玻璃幕墙类大型绿色办公建筑现状分析及技术评价
    3.1 调研前准备
        3.1.1 调研测量项目概况
        3.1.2 调研测量基本情况
    3.2 能耗现状
        3.2.1 总能耗研究
        3.2.2 分项能耗研究
    3.3 室内环境质量现状
        3.3.1 室内热湿环境分析
        3.3.2 室内光环境分析
        3.3.3 室内声环境分析
        3.3.4 室内空气品质分析
    3.4 技术评价的必要性
    3.5 绿色建筑评价程序
    3.6 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管理大厦
        3.6.1 节地与室外环境
        3.6.2 节能与能源利用
        3.6.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3.6.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3.6.5 室内环境质量
        3.6.6 施工管理
        3.6.7 运营管理
        3.6.8 评价小结
    3.7 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大楼
        3.7.1 节地与室外环境
        3.7.2 节能与能源利用
        3.7.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3.7.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3.7.5 室内环境质量
        3.7.6 施工管理
        3.7.7 运营管理
        3.7.8 评价小结
    3.8 苏州工业园区月亮湾建屋广场
        3.8.1 节地与室外环境
        3.8.2 节能与能源利用
        3.8.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3.8.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3.8.5 室内环境质量
        3.8.6 施工管理
        3.8.7 运营管理
        3.8.8 评价小结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玻璃幕墙类大型绿色办公建筑综合分析
    4.1 外环境设计阶段
    4.2 建筑设计阶段
        4.2.1 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4.2.2 水耗影响因素分析
    4.3 施工管理
    4.4 运营管理
第五章 玻璃幕墙类大型绿色办公建筑围护结构改进设计
    5.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模拟
    5.2 围护结构遮阳措施改进
第六章 玻璃幕墙类大型绿色办公建筑可持续发展优化策略
    6.1 外环境设计优化策略
    6.2 建筑设计优化策略
        6.2.1 建筑幕墙设计优化策略
        6.2.2 建筑节水设计优化策略
    6.3 施工管理优化策略
    6.4 运营管理优化策略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 绿色办公建筑室内环境满意度问卷调查
致谢
作者简历

(4)O公司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
2 人才流失理论综述
    2.1 人才流失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2.1.1 人才流失的定义
        2.1.2 人才流失的影响因素
    2.2 企业薪酬管理理论
        2.2.1 薪酬管理的定义
        2.2.2 薪酬管理的种类
    2.3 激励理论
        2.3.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3.2 双因素理论
    2.4 企业文化的影响理论
        2.4.1 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2.4.2 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3 O公司人才流失现状
    3.1 所在集团的发展历程
    3.2 公司概况和业务发展
        3.2.1 公司的组织架构
        3.2.2 公司的业务发展状况
        3.2.3 公司的文化建设
    3.3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3.3.1 公司的薪酬制度
        3.3.2 公司的晋升制度
        3.3.3 公司的离职率现状
    3.4 典型人才离职事件
        3.4.1 人才X的离职事件
        3.4.2 人才Y的离职事件
4 O公司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4.1 人才流失原因调查
    4.2 外部环境因素
        4.2.1 地方政策
        4.2.2 行业环境
        4.2.3 地理环境
    4.3 内部环境因素
        4.3.1 薪资福利优势的消失
        4.3.2 职位发展通道堵塞
        4.3.3 激励制度欠缺
        4.3.4 严守流程、制度的企业文化
        4.3.5 其他离职员工的影响
    4.4 员工个人因素
        4.4.1 员工自身实力较强
        4.4.2 内控型人格特质
    4.5 人才流失原因总结
        4.5.1 外部因素
        4.5.2 内部因素
        4.5.3 个人因素
5 O公司人才流失的应对方案
    5.1 建立新型薪酬制度
        5.1.1 固定薪酬
        5.1.2 浮动薪酬
        5.1.3 福利
    5.2 建立完善的晋升制度
        5.2.1 新型晋升制度
        5.2.2 继任者计划
        5.2.3 职业发展双通道
    5.3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育方案
        5.3.1 一线班组长提升项目培训
        5.3.2 最佳队长(一线主管)培养项目
        5.3.3 人才导师制
        5.3.4 管理层领导力培训
    5.4 建立充分授权、注重效率的企业文化
        5.4.1 建立充分授权的企业文化
        5.4.2 注重效率、简化工作流程
        5.4.3 管理制度入乡随俗
    5.5 建设具有吸引力的雇主品牌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离职原因调查表
致谢

(5)2.5kW气体放电灯的高频镇流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影视照明电光源的特性
    1.2 气体放电灯在高频拍摄中遇到的问题
    1.3 HID灯镇流器的发展及应用
        1.3.1 电子镇流器的发展
        1.3.2 常见电子镇流器结构
    1.4 课题的意义以及设计方案
第二章 HID灯的理想控制策略研究
    2.1 HID灯的发光机理
    2.2 HID灯的分时控制方案
        2.2.1 触发阶段灯的特性及其控制方法
        2.2.2 启动阶段灯的特性及其控制方法
        2.2.3 稳定阶段灯的特性及其控制方法
    2.3 分时段控制方法的实现
        2.3.1 控制器的设计
        2.3.2 控制电路工作时序
第三章 大功率高频电子镇流器设计与分析
    3.1 主电路拓扑的选取
    3.2 镇流器主电路设计
        3.2.1 触发阶段主电路参数设计
        3.2.2 稳态阶段主电路参数设计
    3.3 控制电路设计
        3.3.1 基于小信号时域仿真的谐振电路数值建模
        3.3.2 窄带控制的实现
        3.3.3 基于UC3861的调频控制电路设计
        3.3.4 基于IR2110的驱动电路设计
    3.4 实际电路制作
        3.4.1 电感器的制作
        3.4.2 采样电路的设计
        3.4.3 串联谐振电容的选取
        3.4.4 实际样机
第四章 实验结果分析
    4.1 稳流实验结果分析
    4.2 定频启动特性的仿真验证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LED光生物安全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光生物效应概述
    1.3 研究意义和目的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光生物安全概述
    2.1 光生物安全研究综述
    2.2 光生物安全波段范围
    2.3 光生物安全的生理基础
    2.4 光生物安全机理
        2.4.1 紫外辐射
        2.4.2 蓝光危害
        2.4.3 可见光辐射
        2.4.4 红外辐射
        2.4.5 蓝光的非视觉效应
    2.5 光生物安全概念及范围
    2.6 光生物安全评价方法
    2.7 总结
第3章 蓝光危害计算与测量方法研究
    3.1 测量蓝光危害的意义
    3.2 光源的辐射特性和光学特性
    3.3 蓝光危害相关物理量
    3.4 蓝光的非视觉效应相关物理量
    3.5 蓝光危害的测量标准
        3.5.1 CIE S009/E:2002
        3.5.2 IEC TR62471-2:2009
        3.5.3 IEC/TR62778:2012
        3.5.4 GB/T34034-2017
        3.5.5 GB/T34075-2017
        3.5.6 GB/T36005-2018
    3.6 蓝光危害测量方法
        3.6.1 辐亮度测量方法
        3.6.2 辐亮度测量步骤
        3.6.3 辐照度测量方法
        3.6.4 辐照度测量步骤
        3.6.5 蓝光危害危险类别测量步骤
    3.7 总结与分析
第4章 蓝光危害特性研究
    4.1 蓝光危害的影响因素分析
    4.2 蓝光危害的辐射特性分析
        4.2.1 测量视场的影响
        4.2.2 测量距离的影响
        4.2.3 测量角度的影响
    4.3 L_B辐射特性实验设计
    4.4 L_B辐射特性实验结果分析
        4.4.1 L_B与测量视场的关系
        4.4.2 L_B与测量距离的关系
        4.4.3 L_B与测量角度的关系
    4.5 蓝光危害的光谱特性分析
    4.6 L_B光谱特性实验设计
    4.7 L_B光谱特性实验结果分析
        4.7.1 K_(B,v)与色温的关系
        4.7.2 K_(B,v)与混合光源的关系
    4.8 L_B的空间分布模拟算法
    4.9 总结与分析
第5章 蓝光危害测量系统设计
    5.1 蓝光危害测量系统综述
    5.2 蓝光危害测量系统设计
        5.2.1 测量方案分析
        5.2.2 测量系统设计
        5.2.3 上位机程序设计
        5.2.4 功能和性能设计
        5.2.5 器件型号及性能
    5.3 亮度测量实现方案
        5.3.1 CMOS图像传感器概述
        5.3.2 光谱响应校正方法
        5.3.3 图像均匀度校正方法
        5.3.4 灰度-亮度转化算法
        5.3.5 亮度标定实验及结果
        5.3.6 亮度测量实现方法
    5.4 光谱测量实现方案
    5.5 上位机控制实现方案
    5.6 光衰减片与孔径光阑
    5.7 功能和性能验证实验及结果
    5.8 L_B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5.9 总结与分析
第6章 实际光环境中的蓝光危害测量方法和防护方法
    6.1 标准测量方法分析
        6.1.1 标准测量方法的优势
        6.1.2 标准测量方法的局限
    6.2 基于实际光环境的测量方法
        6.2.1 实际光环境测量方法概述
        6.2.2 与标准测量方法的对比
        6.2.3 实际光环境测量方法局限性
    6.3 蓝光危害的防护方法
    6.4 实际发光体的蓝光危害研究
    6.5 蓝光危害防护产品有效性研究
    6.6 总结与分析
第7章 紫外LED光生物效应研究
    7.1 紫外光源生物效应概述
        7.1.1 UVC杀菌机理
        7.1.2 紫外光源特性
        7.1.3 紫外-臭氧联合杀菌机制
    7.2 UVC LED杀菌效果实验设计
        7.2.1 实验材料
        7.2.2 实验方案
        7.2.3 实验条件
        7.2.4 杀菌率计算方法
    7.3 实验结果与讨论
        7.3.1 紫外杀菌效果模型
        7.3.2 紫外杀菌效果分析
    7.4 UVC LED杀菌装置设计
    7.5 总结与分析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基于CRS建筑策划模式的绿色酒店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酒店建筑能耗巨大
        1.1.2 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建设美丽中国
        1.1.3 我国建设项目中建筑策划的缺失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及必要性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及研究界定
        1.3.1 绿色酒店
        1.3.2 信息要素
        1.3.3 研究界定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1 关于建筑策划的研究
        1.4.2 关于绿色酒店的发展研究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第2章 CRS建筑策划模式及绿色酒店理论研究
    2.1 CRS建筑策划模式
        2.1.1 CRS建筑策划模式的基本程序和特征
        2.1.2 CRS策划矩阵体系
        2.1.3 CRS策划模式的优势
    2.2 绿色酒店的基本理论
        2.2.1 绿色酒店的本质及内涵
        2.2.2 绿色酒店的设计要点及运营理念
    2.3 绿色酒店实例分析及研究
        2.3.1 绿色酒店的实例分析
        2.3.2 绿色酒店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CRS策划模式下绿色酒店建筑策划的技术路线
        2.4.1 CRS建筑策划模式在绿色酒店方面的适用性分析
        2.4.2 针对绿色酒店内涵的信息要素分类
        2.4.3 绿色酒店策划的技术路线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CRS模式下绿色酒店建筑策划的基本程序
    3.1 绿色酒店的目标确定
        3.1.1 绿色酒店的生命体系
        3.1.2 基于评价标准的明确目标
    3.2 绿色酒店的信息收集与事实分析
        3.2.1 信息收集的途径
        3.2.2 收集信息的内容
        3.2.3 信息的分析与提取
    3.3 绿色酒店的项目策划概念检验
        3.3.1 组织机构及决策者
        3.3.2 策划概念的选取
        3.3.3 操作概念
    3.4 绿色酒店建筑策划的基本需求
        3.4.1 建筑功能需求
        3.4.2 空间形式需求
        3.4.3 成本控制需求
        3.4.4 时间进度控制
    3.5 绿色酒店策划的问题陈述
        3.5.1 初步任务书的制定
        3.5.2 策划概念的示意
        3.5.3 策划成果的表达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针对节能环保目标导向的信息要素策划研究
    4.1 绿色酒店的基地选择与环境建设
        4.1.1 绿色酒店的基地选择
        4.1.2 结合环境的绿色酒店场地策划
    4.2 绿色酒店空间关系的策划建构
        4.2.1 外部形态策划
        4.2.2 空间布局策划
        4.2.3 交通流线策划
    4.3 节能技术在绿色酒店设计中的策划建构
        4.3.1 可再生能源的转化利用
        4.3.2 低能耗建筑构造和设备的利用
        4.3.3 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
        4.3.4 节能技术与经济成本效益分析
    4.4 绿色酒店运营和管理的策划建构
        4.4.1 绿色酒店策划中的绿色行为
        4.4.2 绿色酒店策划中的绿色管理
        4.4.3 绿色酒店策划中的智能技术
    4.5 运营前置思维与绿色酒店策划的信息要素筛选
        4.5.1 运营前置与绿色酒店建筑策划
        4.5.2 针对节能环保目标的信息要素筛选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CRS模式下绿色酒店建筑策划应用—以长春中懋国际酒店项目策划为例
    5.1 项目整体情况
        5.1.1 项目概况
        5.1.2 场地分析
    5.2 CRS模式下绿色酒店的策划过程
        5.2.1 策划团队组成和基本程序
        5.2.2 策划的矩阵体系
        5.2.3 筛选重要的信息要素
    5.3 绿色酒店策划结果的表达
        5.3.1 项目总体概况
        5.3.2 设计依据
        5.3.3 设计要求
    5.4 策划指导下的设计表达
        5.4.1 基地的选址
        5.4.2 结合环境的建筑设计
        5.4.3 高效的空间关系
        5.4.4 适宜的节能技术
        5.4.5 绿色运营和管理体系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

(8)建筑电气节能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意义及目的
    1.2 国内外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分析
    2.1 变压器的节能技术分析
        2.1.1 变压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2.1.2 变压器的损耗
        2.1.3 节能型变压器的选择
    2.2 变频器的节能技术分析
        2.2.1 变频器的工作原理
        2.2.2 变频器的连接方式
        2.2.3 变频器的节能控制方式
    2.3 风机、水泵的节能技术分析
        2.3.1 水泵的设备负荷
        2.3.2 动力机配套功率
        2.3.3 水泵的传递效率
    2.4 电梯的节能技术分析
        2.4.1 改进机械传动和电力拖动系统
        2.4.2 更新电梯轿厢照明系统
        2.4.3 采用电能回馈器实现节能
    2.5 建筑电气照明的节能技术分析
        2.5.1 照明灯具的节能设计选择
        2.5.2 照明质量的影响要素
        2.5.3 照明配电系统的优化设计
        2.5.4 照明控制方式的节能设计选择
        2.5.5 基于DIALux软件的办公楼照明节能仿真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建筑电气光伏发电的节能技术分析
    3.1 光伏发电系统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3.1.1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
        3.1.2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3.1.3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3.2 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组成
        3.2.1 太阳能光伏电池
        3.2.2 蓄电池
        3.2.3 逆变器
    3.3 基于PVsyst光伏设计软件的案例仿真分析
        3.3.1 模拟概况
        3.3.2 地理和气候条件
        3.3.3 节能设计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筑电气谐波治理方法的研究
    4.1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谐波检测方法的研究
        4.1.1 瞬时无功功率的理论应用
        4.1.2 基于p、q运算方式的谐波电流检测分析
        4.1.3 基于i_p、i_q运算方式的谐波电流检测分析
        4.1.4 基于Matlab软件的谐波电流检测的仿真分析
    4.2 基于瞬时功率理论APF控制策略的研究
        4.2.1 APF工作原理
        4.2.2 APF拓扑结构
        4.2.3 基于Matlab软件的串并联型APF的仿真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建筑电气节能案例分析
    5.1 工程项目概况
    5.2 医院供配电的节能设计方案
    5.3 医院照明节能设计方案
        5.3.1 医院照明节能设计依据
        5.3.2 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灯具
        5.3.3 基于DIALux软件的医院照明设计仿真分析
        5.3.4 医院办公楼智能规划设计
    5.4 医院光伏发电系统的节能设计方案
        5.4.1 项目概况
        5.4.2 气象数据参数设置
        5.4.3 基于PVsyst软件的医院地下车库的仿真分析
        5.4.4 项目经济效益计算分析
    5.5 谐波治理方案
        5.5.1 设备选型
        5.5.2 谐波监控系统软件的设计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基于LCA评价的绿色校园适宜技术策划研究 ——以宜昌市中学校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绿色校园
        1.5.2 绿色技术
        1.5.3 LCA
    1.6 论文框架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绿色校园
        2.1.1 国外研究情况
        2.1.2 国内研究情况
    2.2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2.2.1 国外研究情况
        2.2.2 国内研究情况
    2.3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成本
        2.3.1 国外研究情况
        2.3.2 国内研究情况
        2.3.3 小结
    2.4 绿色建筑
    2.5 本章小结
3 研究方法及绿色中学绿色技术应用状况
    3.1 湖北地区绿色中学校园绿色技术梳理
        3.1.1 工程实践案例绿色技术的应用情况
        3.1.2 相关案例简介
        3.1.3 按《绿色校园评价标准》构建基于LCA评价的绿色技术
        3.1.4 确定具体研究对象
    3.2 校园碳排放核算方法
        3.2.1 设定组织边界、运营边界
        3.2.2 收集活动水平数据
        3.2.3 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
    3.3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
        3.3.1 建造准备阶段
        3.3.2 建造阶段
        3.3.3 运营维护阶段的碳排放量
        3.3.4 拆除回收阶段的碳排放量
    3.4 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方法
        3.4.1 建造准备阶段
        3.4.2 建造阶段
        3.4.3 运营维护阶段
        3.4.4 拆除回收阶段
    3.5 本章小结
4 湖北宜昌市两所高级中学绿色校园调研实践
    4.1 调研对象和目的
    4.2 项目概况
        4.2.1 中学一项目概况
        4.2.2 中学二项目概况
    4.3 中学一调研数据
        4.3.1 校园用电量
        4.3.2 校园用水量
        4.3.3 交通方式和距离
        4.3.4 植物固碳
        4.3.5 其他
    4.4 主要绿色技术措施
        4.4.1 中学一主要绿色技术措施简介
        4.4.2 中学二主要绿色技术措施简介
    4.5 问卷调查
    4.6 本章小结
5.绿色中学校园碳排放核算及绿色技术的LCA评价
    5.1 绿色中学校园碳核算
        5.1.1 耗电量碳排放核算
        5.1.2 耗水量碳排放核算
        5.1.3 交通活动年碳排放量核算
        5.1.4 绿色植物固碳量核算
        5.1.5 其他活动碳排放核算
    5.2 规划与可持续场地
        5.2.1 合理规划绿化用地
        5.2.2 选择合理的绿化方式
    5.3 节能与能源利用
        5.3.1 建筑朝向
        5.3.2 建筑围护结构材料
        5.3.3 外窗
        5.3.4 窗墙比
        5.3.5 可再生能源利用
        5.3.6 外遮阳构件
        5.3.7 合理选择通风空调系统
        5.3.8 节能灯具
    5.4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5.4.1 节水器具
        5.4.2 雨水回收
        5.4.3 节水灌溉
    5.5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5.1 本地材料
        5.5.2 可循环材料
        5.5.3 高性能钢筋
        5.5.4 采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5.6 室内环境质量
        5.6.1 室内自然采光
        5.6.2 室内自然通风
    5.7 本章小结
6.绿色技术策划
    6.1 层次分析法
        6.1.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6.1.2 矩阵模型建立
        6.1.3 计算各层的权重
    6.2 绿色技术优先度分析
        6.2.1 碳费重值计算
        6.2.2 优先度分析
    6.3 绿色技术策划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附录 B

(10)“一带一路”背景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1 研究的背景
        0.1.2 研究的意义
    0.2 文献综述
        0.2.1 关于装备制造业的相关研究
        0.2.2 关于国际产能合作的相关研究
        0.2.3 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相关研究
        0.2.4 文献评述
    0.3 研究内容与方法
        0.3.1 研究内容
        0.3.2 研究方法
    0.4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0.4.1 论文的创新点
        0.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1 理论基础
    1.1 波特竞争理论
        1.1.1 钻石模型理论
        1.1.2 价值链理论
        1.1.3 产业集群理论
    1.2 国际投资理论
        1.2.1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3 产业转移理论
        1.3.1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1.3.2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
        1.3.3 梯度转移理论
2 “一带一路”背景下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现状
    2.1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优势
        2.1.1 辽宁省自然条件优越
        2.1.2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且集群程度较高
        2.1.3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领跑企业的带动效应
        2.1.4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2.1.5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产能合作基础
        2.1.6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
        2.1.7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支持
    2.2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面临的挑战
        2.2.1 产业结构和资本结构不合理
        2.2.2 企业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不足
        2.2.3 高新技术人才紧缺
        2.2.4 跨国并购的威胁
        2.2.5 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3 “一带一路”背景下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的影响因素
    3.1 政府政策对装备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的影响
        3.1.1 政府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
        3.1.2 经济开放程度
    3.2 产业本身的竞争能力对国际产能合作的影响
        3.2.1 产业内贸易程度
        3.2.2 实际利用外商投资的能力
        3.2.3 生产要素的投入
    3.3 企业的竞争力对国际产能合作的影响
        3.3.1 企业投融资的能力
        3.3.2 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3.3.3 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4 “一带一路”背景下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因子分析模型
    4.2 指标的选取
    4.3 因子分析的过程与结果
        4.3.1 对于数据相关性的检验
        4.3.2 计算公因子方差
        4.3.3 提取公因子
        4.3.4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4.3.5 实证结果分析
5 “一带一路”背景下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的对策建议
    5.1 宏观方面
        5.1.1 政府财税政策的支持
        5.1.2 政府积极改善营商环境
        5.1.3 政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合作
    5.2 中观方面
        5.2.1 提高资源综合使用效率
        5.2.2 关注国内外市场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
        5.2.3 注重合作伙伴的发展以及经贸合作网络的构建
    5.3 微观方面
        5.3.1 提高企业境外融资能力
        5.3.2 提高装备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5.3.3 注重吸收和培养人才
        5.3.4 提高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四、电光源和照明器具市场需求(论文参考文献)

  • [1]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的研究[A]. 中国物协设施设备技术委员会,山东房地产教育培训中心. 2020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课题研究成果, 2020
  • [2]浅析艺术照明演变[D]. 孙若夕. 中央美术学院, 2020(01)
  • [3]玻璃幕墙类大型绿色办公建筑后评估 ——以苏州地区为例[D]. 张晓霞. 苏州科技大学, 2020(08)
  • [4]O公司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D]. 陈贝蒂.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5]2.5kW气体放电灯的高频镇流器设计[D]. 刘学智. 北方工业大学, 2019(01)
  • [6]LED光生物安全检测技术研究[D]. 郭玮宏.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2019(03)
  • [7]基于CRS建筑策划模式的绿色酒店设计策略研究[D]. 刘吉源. 吉林建筑大学, 2019(01)
  • [8]建筑电气节能问题研究[D]. 李金. 吉林建筑大学, 2019(01)
  • [9]基于LCA评价的绿色校园适宜技术策划研究 ——以宜昌市中学校园为例[D]. 周竹韵. 华中科技大学, 2019
  • [10]“一带一路”背景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影响因素研究[D]. 杨敬肖. 辽宁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电光源和照明灯具的市场需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