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丽珠肠乐加白醋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邓冬英[1](1995)在《丽珠肠乐加白醋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丽珠肠乐加白醋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护理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365000)邓冬英肝性脑病也称肝性昏迷,是因肝功能衰竭使其代谢功能障碍不能排除血液中有毒代谢产物导致机体代谢极度紊乱所引起的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目前临床治疗肝性脑病的方法极...
崔儒涛[2](2001)在《丽珠肠乐研究概况》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综述了自1994年 以来丽珠肠乐在腹泻、便秘、肝硬化、肝性脑病、肝炎、创伤感染和肿瘤辅助治疗等方面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报道68篇。临床研究表明丽珠肠乐是治疗各种原因婴幼儿腹泻、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腹泻、肠激综合征(IBS)、溃疡性结肠炎的理想药物治疗脑血管疾病便秘和习惯性便秘病人疗效显着,且作用温和持久,无副反应;是治疗小儿急性肝炎的良好辅助治疗药物;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的首选药物之一;可用于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防治/治疗肝性脑病病人疗效显着。另外,丽珠肠乐还是良好的外科和肿瘤化疗辅助药物,对绿脓杆菌感染创面和脾曲综合征的治疗亦疗效显着。实验研究表明丽珠肠乐活菌可以在小鼠体内定植,定植数量随接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对实验性糖尿病有良好治疗作用,并具有抑制或减缓肝实验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作用。丽珠肠乐的作用机制主要与肠道局部调节和机体体液免疫调节有关。从临床观察的科研设计角度考察,有关文献基本达到了大样本量、随机、对照和平行的原则,其结论是科学可靠的。
熊碧君,冯建琼,史艳玲[3](2006)在《肝性脑病患者灌肠疗法的临床应用进展》文中指出
罗伟香,刘亮英[4](2006)在《肝性脑病保留灌肠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军梅[5](2005)在《乳黄片对A型肝性脑病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结构与蛋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 A型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急性肝功能衰竭并发的大脑功能障碍,该病来势凶险,生存率仅为20%。目前,氨中毒学说被公认为仍处于HE众多发病机制假说的中心地位。通常认为它是通过干扰脑的能量代谢引起HE的发生。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认为,氨导致星形胶质细胞结构功能失常,可能是HE发病的主要机理。祖国医学称本病为“肝厥”。根据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导师张赤志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邪毒直犯肝脏,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肠道传导失司,腑浊内生,化热生痰,上扰神明;病位在肝、心脑与胃;结合“肝与大肠相通,肝病宜疏通大肠”和“上病下治”治疗原则,立通下解毒法;选用酒制大黄和乳酸菌素组成乳黄片治疗HE,临床和前期动物实验均显示有很好的降氨作用,能明显改善HE症状与体征,提高存活率。为进一步明确乳黄片抗HE的作用位点与机制,本课题从动物和细胞实验两方面研究该药对星形胶质细胞结构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1)200±20gSPF级雄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6只: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乳果糖组(C组)、乳黄片小中大剂量组(D、E、F组)。大鼠禁食过夜(14h以上),除A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目前应用最成熟的硫代乙酰胺(TAA)诱导法(TAA250mg/kg灌胃两次,每次间隔24h)复制A型HE动物模型。在TAA首次造模前2h,A、B组每只大鼠灌胃生理盐水1ml/100g体重,其余各组给等体积/重量比的相应药物。以后每8h重复给药一次。自首次TAA造模至实验结束,每隔8h皮下注射3ml 10%葡萄糖、2ml含等量生理盐水与20μmol/lKCl溶液的混合液以防止低血糖。实验30h后行脑电图(EEG)检测,之后处置动物取材。实验过程中,密切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2)眼眶取血,检测血清ALT和血氨浓度。(3)伊文思蓝(EB)渗出法检测血脑屏障(BBB)通透性。透射电镜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在内的BBB超微结构变化。(4)小脑延髓池处抽取脑脊液,检测脑脊液氨浓度。取大脑皮层组织,制成匀浆,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谷氨酰胺含量。取整个脑组织,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比。(5)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脑皮层组织星形胶质细胞结构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6)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法(RT-PCR)检测大鼠皮层脑组织谷氨酸转运体GLT-1mRNA的表达情况。(7)制备乳黄片脑脊液,作用暴露于5mM浓度氯化铵的星形胶质细胞CRL-2541 48h,MTT法检测其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GFAP表达情况。 结果 (1)乳黄片可明显改善A型HE大鼠行为异常和EEG变化,显着降低血清ALT与血氨水平(P<0.01),提高存活率;大、中、小剂量组疗效均优于乳果糖组,且以中剂量组最佳;(2)乳黄片能明显降低A型HE大鼠脑组织EB含量(P<0.01),显着改善星形胶质细胞在内的BBB超微结构受损情况,以中剂量组疗效最优;(3)乳黄片可显着降低A型HE大鼠脑脊液氨浓度、脑组织谷氨酰胺含量及脑含水量比(P<0.01),以中剂量组下降最明显;(4)乳黄片能显着上调A型HE大鼠大脑皮层组织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升高湖北中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其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光密度(P<0.01),以中剂量上升最显着;(5)乳黄片能明显上调A型HE大鼠大脑皮层组织星形胶质细胞上谷氨酸转运体GLT一lmRNA的表达,以中剂量上升最明显;(6)乳黄片脑脊液能显着升高smM浓度氨环境中星形胶质细胞CRL一2541的吸光度,上调GFAP的表达。结论(1)高氨是A型HE发病的病因基础之一,其对星形胶质细胞结构和蛋白的损害在HE的发病机理中占有重要作用。其中,氨及其代谢产物一谷氨酞胺的过量堆积可引起星形胶质细胞结构损害和GFAP蛋白表达缺失,导致血脑屏障完整性受损,通透性增加和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发生;继发的谷氨酸转运体蛋白(如GLT一1)基因表达缺失,可导致谷氨酸大量积于突触间隙,引起神经元毒性和脑水肿的发生。(2)乳黄片有良好防治A型HE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保肝护肝,降低氨(血和脑脊液氨)与谷氨酞胺浓度,进入血脑屏障,改善星形胶质细胞结构受损与蛋白表达缺失情况。(3)乳黄片抗HE的作用位点可能为星形胶质细胞。关键词:肝性脑病/A型@乳黄片星形胶质细胞实验研究
李迎春[6](1999)在《一例肝性脑病昏迷期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文中认为肝性脑病(hepaticencephlopathy),是指严重肝病引起肝功能衰竭而导致的以意识改变和昏迷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现将我院1998年收治的1例肝性脑病患者抢救成功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病历介绍患者,男56岁,18年前曾患“肝...
杨正功,文晓会,王治粉[7](1999)在《灌肠疗法近况》文中指出 灌肠疗法就是通过肛管或导管直接将药液注入大肠,借助肠粘膜吸收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于降温、镇静、驱虫、解痉及某些肠道疾病的治疗。近年来临床上有一些新的用法,笔者根据文献、临床应用,现将其用途简述如下。
曹倩[8](2009)在《治疗肝性脑病保留灌肠药液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保留灌肠是目前治疗肝性脑病的常规方法。国内外有多种药物可以用于肝性脑病的保留灌肠,比如:食醋,乳果糖,以及中药类成分的参菊饮,大黄箭剂,清肠合剂等等,当然各种药物在应用时都有相应的注意事项,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药物。
王丽霞,牟稷征[9](2003)在《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
张蕾,蔡东联[10](2009)在《微生态制剂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益生菌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肠道微生物,具有改善肠道内环境、增强免疫和抗肿瘤等多种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安全、有效,在消化道疾病中疗效尤为突出。本文重点介绍益生菌在防治炎症性肠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慢性肝病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并着重对其在胃肠道系统和免疫系统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对益生菌制品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回顾。
二、丽珠肠乐加白醋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丽珠肠乐加白醋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3)肝性脑病患者灌肠疗法的临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灌肠药液的选择 |
1.1 中药制剂 |
1.2 乳果糖口服液 |
1.3 0.5%甲硝唑注射液 |
1.4 丽珠肠乐[6] |
1.5 醋酸溶液[7] |
2 灌肠器材的选择 |
2.1 肛管 |
2.2 一次性灌肠器 |
3 技术操作方法 |
3.1 灌肠术式的选择 |
3.1.1 清洁灌肠 |
3.1.2 保留灌肠 |
3.1.3 清洁灌肠加保留灌肠 |
3.2 插管深度 |
3.3 灌肠体位 |
3.4 借鉴方法 |
4 注意事项 |
4.1 在插管过程中, 切勿用力过度。 |
4.2 灌肠前对药液、器材、方式的选择注意个体化, 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人性化护理。 |
(4)肝性脑病保留灌肠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保留灌肠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
1.1 乳果糖 |
1.2 乳梨醇 |
1.3 食醋 |
1.4 50%硫酸镁 |
1.5 大黄煎剂 |
1.6 双歧杆菌制剂 |
2 保留灌肠方法的临床应用进展 |
2.1 点滴保留灌肠法 |
2.2 加温保留灌肠法 |
2.3 深插保留灌肠法 |
2.4 防外溢保留灌肠法 |
2.5 自控式保留灌肠法 |
(5)乳黄片对A型肝性脑病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结构与蛋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文摘要 |
二、英文摘要 |
三、缩略词表 |
四、前言 |
五、论文正文 |
实验一 乳黄片对A型肝性脑病大鼠脑电图和血氨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实验二 乳黄片对A型肝性脑病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实验三 乳黄片对A型肝性脑病大鼠大脑皮层谷氨酰胺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实验四 乳黄片对A型肝性脑病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实验五 乳黄片对A型肝性脑病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GLT-1mRNA表达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实验六 乳黄片对高氨环境中的星形胶质细胞CRL-2541活力及GFAP表达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六、讨论与结论 |
七、文献综述 |
(一) 星形胶质细胞与A型肝性脑病 |
(二) 肝性脑病的治疗 |
八、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九、致谢 |
十、附图 |
(9)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微生态制剂的分类 |
2 常用微生态制剂简介 |
2.1 以双歧杆菌、乳酸菌为主要成分的药物 |
2.1.1 以双歧杆菌为主的药物: |
2.1.2 以乳酸菌为主的药物: |
2.2 地衣芽孢杆菌 |
2.3 以酪酸菌为主的制剂 |
2.4 蓉生乐腹康 |
2.5 含有枯草杆菌活菌的微生态制剂 (白天鹅气雾剂) |
3 微生态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 |
3.1 治疗腹泻 |
3.2 治疗迁延性、慢性腹泻 |
3.3 用于难辨梭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
3.4 用于肠道轮状病毒感染 |
3.5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
3.6 治疗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 |
3.7 防治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
4 使用微生态制剂应注意的问题 |
4.1 注意存放条件和有效期 |
4.2 注意服法 |
4.3 微生态制剂与其它药物的配伍问题 |
4.4 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合用问题 |
(10)微生态制剂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微生态制剂的分类 |
2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 |
3 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 |
3.1 乳糖不耐受 |
3.2 炎症性肠病 |
3.3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
3.4 肠易激综合征 |
3.5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
3.6 慢性肝病辅助治疗 |
3.7 腹部大手术后的应用 |
3.8 免疫系统的应用 |
3.9 其他 |
4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原则 |
5 益生菌制品的安全性 |
6 结语 |
四、丽珠肠乐加白醋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丽珠肠乐加白醋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护理[J]. 邓冬英. 实用护理杂志, 1995(01)
- [2]丽珠肠乐研究概况[J]. 崔儒涛. 当代医学, 2001(08)
- [3]肝性脑病患者灌肠疗法的临床应用进展[J]. 熊碧君,冯建琼,史艳玲. 西南军医, 2006(06)
- [4]肝性脑病保留灌肠研究进展[J]. 罗伟香,刘亮英. 现代护理, 2006(15)
- [5]乳黄片对A型肝性脑病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结构与蛋白的影响[D]. 陈军梅. 湖北中医学院, 2005(04)
- [6]一例肝性脑病昏迷期患者的抢救及护理[J]. 李迎春. 华夏医学, 1999(05)
- [7]灌肠疗法近况[J]. 杨正功,文晓会,王治粉.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 1999(04)
- [8]治疗肝性脑病保留灌肠药液的研究进展[J]. 曹倩.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28)
- [9]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J]. 王丽霞,牟稷征.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3(03)
- [10]微生态制剂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张蕾,蔡东联.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