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氧设备电加热器的装配及维护(论文文献综述)
常丽君[1](2012)在《首秦制氧站设备故障排除及可靠性管理》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首秦制氧站设备为研究对象,对制氧站设备的现状,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制氧站生产过程中的故障实例,对制氧设备故障分析排除以及可靠性管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提高制氧设备可靠性措施。首先介绍了首秦制氧站的基本情况,以及制氧机的分类、性能指标、型号规定和国内外发展状况。以首秦制氧站为背景,阐述了制氧站主要设备的基本原理,重点对空分系统,液氮储存输送系统以及8000Nm3/h氮压机组典型故障的现象、处理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对故障产生的原因以及处理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氮压机组振动异常是制氧站常见的故障之一,振动量超过一定值会导致氮压机组联锁停车,给制氧站正常的生产带来巨大危害。采用故障树分析法对氮压机组进行可靠性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系统中的故障,找出关键因子,并把握好这些关键部件,然后通过控制这些关键部件的可靠度保证系统不会发生因振动异常导致的联锁停车。最后从提高制氧站设备可靠性的角度出发,对制氧站使用阶段的可靠性管理、备件库存的可靠性管理和人的可靠性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结合首秦ERP管理系统和生产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意见。开展制氧站设备故障排除和可靠性管理研究对提高制氧设备的生产率、维护管理水平和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2](1973)在《国外大型制氧机概况》文中研究表明一、各公司概况西德林德公司西德林德公司全称西德林德冷冻机械制造股份公司,1879年6月建立,初期不从事生产,仅设计和出售冷冻设备。1895年设立气体液化部,开始设计和制造气体液化和气体分离设备。1902年林德设计的第一台单级精馏的空分设备制成。自1903年进行第一次双级精馏塔试验,并制成第一台10米3/时制氧机,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在深冷技术方面是比较成熟的,技术经济指标先进,而且有相当的运转经验,制造工业性设备很多,装置容量大小可按用户需要提供,在欧洲和世界市场上有相当大的竞争力。1969年曾制造40000标米3/时一套、30000标米3/时二套、6000标米3/时一套的西德麦塞尔公司现已倒闭,并给林德公司,被林德公司吃掉。
孔华[3](2007)在《膜和分子筛联合制氧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现代航空飞行对后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航空用氧作为航空兵后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圆满完成飞行、作战、训练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鉴于使用氧气的高空特殊环境,为了防止氧气中的微量水分冻结机载储氧设备管路,航空用氧的纯度要求较高。现役航空用氧生产装备采用深冷法的基本原理,流程复杂、故障率高、可操作性差,很难适应航空兵部队的发展形势和精确化保障的需要。另外,在小型制氧装置中,深冷法的设备投资较大,导致氧气成本过高。为了解决航空用氧的保障难题,亟待研制流程简单、可操作性强的新型制氧装置。 20世纪90年代变压吸附分离空气制取富氧的工艺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其生产规模小至医用制氧机,大至工业用富氧生产的中等装置。膜法富氧技术与传统的深冷法和变压吸附法相比,在获得中等氧含量的空气方面,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投资少、费用低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膜法制取工业用富氧变得切实可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国内的富氧膜技术的推广极为缓慢,无论在富氧膜材料、产品性能、装置类型还是在富氧膜装置的工业应用方面都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 本文以膜分离和变压吸附为理论基础,选取了适合制氧的膜组件和分子筛,确定了空气经膜分离制得富氧,再进入分子筛纯化系统制得高纯氧的流程,研制了膜和分子筛联合制氧装置。通过对装置进行试验,分析了压力、温度、流量等因素对膜分离和变压吸附制得氧气纯度的影响,为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依据。该装置的创新点是将膜和分子筛组合成制取高纯度氧气的系统,兼有膜分离和变压吸附的优点,具有启动时间短、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能达到制取高纯度氧气的目的,能够满足航空用氧的需要,具有较好的军事效益。
王如加,张德祥,应春根[4](1972)在《制氧设备电加热器的装配及维护》文中认为在制氧设备中所使用的电加热器(也称加热炉),一般是电阻式加热器,主要应用于干燥器的再生,分馏塔的加温,防止冬天碱洗塔内碱液的冻结,在某些场合也用于液氧蒸发器等。 这种电加热器如果使用维护不当,容易损坏,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影响正常生产。本文就电加热器体的装配与正确使用、维护进行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王如加,应春根,张德祥[5](1967)在《制氧设备电加热器的装配及维护》文中指出在制氧设备中所使用的电加热器(也称加热炉),一般是电阻式加热器,主要应用于干燥器的再生,分馏塔的加温,防止冬天碱洗塔内碱液的冻结,在某些场合也用于液氧蒸发器等。这种电加热器如果使用维护不当,容易损坏,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影响正常生产。本文就电加热器体的装配与正确使用、维护进行简单介绍,以供参考。限于水平关系,如有错误之处,希同志们批评指正。
侯志勇[6](2002)在《科技创新战略在安钢15000制氧机工程管理中的成功应用》文中提出科技创新战略是企业工程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管理战略,如果运用得当,会促进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安钢15000制氧机工程是2000年至2001年度安钢的重点工程,工程能否按期顺利投产、达产和稳产,直接关系到安钢公司能否实现当年生产目标和经营目标,对安钢公司现在和将来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为此,决定在工程的各个环节采用科技创新战略进行管理。笔者作为工程指挥部主要工艺成员和运行车间主要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认真研究和亲身实践。 本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科技创新战略与工程管理的原理阐述以及科技创新战略在安钢发展和安钢制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阐述了当前国内制氧机行业的新发展以及在安钢15000制氧机工程管理中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三部分论述了科技创新战略在安阳钢铁公司15000制氧机工程管理的设计阶段、安装施工阶段和运行维护阶段的成功应用,许多科技创新,都已经付诸实践,都是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安钢15000制氧机工程中的重大的实际问题,许多创新还可以避免一些重大问题的再次发生,不但缩短了安装和调试工期并都已在确保安钢公司15000制氧机安全稳定运行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创新战略所产生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于:首先,保证了工程按期投产、达产和稳产。安钢15000制氧机每小时可创造经济效益29.7万元。如果非正常停车一次每小时至少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即使停车后马上启动,也至少要4个小时以后氧氮产量才可能恢复正常,液氩产量和纯度要达到要求则需要72个小时,这还不包括炼钢和炼铁要减一半左右生产负荷的损失。其次,提高了制氧机的氧氮产量。设计氧、氮产量是15100Nm3/h和36600Nm3/h,创新后,氧、氮产量最多可达到16200Nm3/h和40000Nm3/h。 许多科技创新在国内同类型制氧机组中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主要包括:(1)空分启动操作方法的创新。(2)塔釜液位LIC701取样正负管的改造,极具推广价值,受到中国空分公司正教授级高工的高度赞扬。(3)热启动流程的创新。(4)氧压机停车操作的创新。(5)分子筛系统的创新,创造性改善了分子筛的运行效果和运行周期。(6)科学认识进粗氩Ⅰ塔顶部粗液氩调阀波动对氩馏分含氧量和氧纯度的影响,从而可以在本规律的指导下达到正确调整制氧机工况的目的,对大型制氧机工况的调整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极具推广价值。
张悦[7](2015)在《RIKT112-4型大型离心压缩机在迁钢制氧流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大型化、多样化是国内外制氧空分设备的发展方向,与之配套的压缩机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压缩机的控制系统一般采用现场PLC控制,在喘振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出口压力控制,而制氧流程中原料压缩机——空压机,只有在空分机组启动、停止过程中处于压力控制,其它状态要求空压机处于保量运行控制;此外受技术保密、售后维护等实际问题,压缩机的PLC控制系统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难点,一旦出现故障直接影响空分机组的运行,甚至打乱整个公司的生产节奏。本文以首钢迁钢2#35000Nm3/h制氧空分装置配套的曼托波AG瑞士公司生产的RIKT 112-4型大型离心压缩机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内部结构、基本组成的研究的基础上,对其PLC控制系统进行改造,通过制氧装置采用的CS3000系统实现其进出口阀门、运行参数监视、报警及喘振保护等控制。大型离心压缩机安全、稳定、经济、高效运行,一直是用户的追求目标,安全是一切的前提。本文还详细介绍RIKT112-4型压缩机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设备的运行操作状况、日常故障与排查,通过亲身经历的设备故障,强调了叶轮强度检验、检测的重要性,分析可倾瓦轴承运行温度高的原因,通过相关改造,解决了该问题,保证了压缩机安全、平稳运行。实践证明,通过对RIKT 112-4型大型离心压缩机实际运行工况的探索、问题的解决处理以及控制系统的改造,实现了该设备在制氧流程的稳定、经济、高效运行,并降低了产品成本,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为更加科学的掌握国外先进技术、满足我国实际发展对大型离心压缩机自主设计制造水平提高的需要,提高我国制氧流程中大型离心压缩机运用技术,奠定了技术基础。
赵小莹[8](2005)在《小型空分设备新技术综述》文中指出对小空分新技术进行了回顾,论述了全低压小空分的流程形式、能源利用及安全性能,指出全低压节能型小空分是发展方向。
付庭强[9](2018)在《煤气化工艺的空分装置选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乙烯为代表的石油化工产业发展迅速。然而我国是一个贫油少气富煤的国家,石油资源短缺,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2017年达到67.4%,持续增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影响了我国能源经济安全。因此,以煤炭资源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对石化产品进行部分替代或补充成为当务之急,也是我国能源供给侧改革的战略方向之一。发展现代煤化工,离不开煤气化技术及其配套空分装置。然而,国内一些煤气化项目配套空分装置的选择不尽合理,造成空分单元建设投资大,后期运行成本高,影响了企业盈利。对此,作者针对主流的煤气化工艺流程,对空分装置配套选择进行了分析研究,使之合理优化,以增加企业盈利能力。文章简要概述了煤气化和空分装置的发展,重点分析介绍了国内几套煤气化装置和空分装置的实际配套运行情况,总结了空分装置性能指标控制和优化选型,并运用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对煤气化配套空分装置进行指标控制,以达到节能创效的目的。在研究了多套国内大型煤化工配套空分装置的选型案例后,总结出了经济、安全、高效的空分系列数和单套制氧能力结合方式,该总结经验成功运用于新建煤化工项目中。文中对空分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对气化装置和空分装置制造强强联合的重要性做了简要阐述,为现代煤化工产业向更加高效节能方向发展提供了论据。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10](1978)在《制氧工问答(二)》文中研究指明1.问:什么叫热量,什么叫冷量?答:当对工质进行加热时,它的状态会发生变化,反映出温度升高或物态发生变化,也就是使工质内部所具有的能量增加。能量不能无中生有,分子能量的增加是由于在加热过程中将外部能量转移给工质的结果,通常说加给了工质热量。因此,热量是工质内部分子所具有的能量变化的一种度量。结果分子运动的动能增加,反映出温度升高。
二、制氧设备电加热器的装配及维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制氧设备电加热器的装配及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1)首秦制氧站设备故障排除及可靠性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制氧站简介 |
1.2 制氧机概述 |
1.2.1 制氧机分类 |
1.2.2 制氧机的性能指标及评价 |
1.2.3 国产制氧机的型号规定 |
1.3 制氧机国内外发展概况 |
1.3.1 制氧机国外发展概况 |
1.3.2 制氧机国内发展状况 |
1.4 制氧站可靠性研究 |
1.4.1 故障树分析法 |
1.4.2 可靠性管理 |
1.4.3 首秦 ERP 系统 |
1.5 课题的主要来源、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章 首秦制氧站设备工作原理 |
2.1 首秦制氧站的设备现状 |
2.2 首秦制氧站设备工作原理 |
2.2.1 空分设备工作原理 |
2.2.2 8000Nm~3/h 氮压机组工作原理 |
2.2.3 液氮储存输送系统工作原理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首秦制氧站设备故障分析与排除 |
3.1 空分系统故障处理 |
3.1.1 分子筛进水故障处理 |
3.1.2 空分塔内部管路故障处理 |
3.1.3 空分塔内变形管道故障处理 |
3.2 液氮储存输送系统的故障处理 |
3.2.1 氮气管道过冷淬裂故障处理 |
3.3 8000Nm~3/h 氮压机组的故障处理 |
3.3.1 油系统故障处理 |
3.3.2 氮压机组振动异常故障树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首秦制氧站可靠性管理 |
4.1 概述 |
4.2 使用阶段的可靠性管理 |
4.2.1 制氧站使用阶段故障分析 |
4.2.2 提高制氧站设备使用阶段可靠性的改进措施 |
4.3 备件库存的可靠性管理 |
4.3.1 制氧站备件需求预测 |
4.3.2 制氧站备件库存分类 |
4.3.3 ERP 实施给备件可靠性管理带来的影响 |
4.4 可靠性管理中的人员管理 |
4.4.1 制氧站中人的可靠性分析 |
4.4.2 制氧站人机界面的可靠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膜和分子筛联合制氧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主要符号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发展与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变压吸附制氧技术 |
2.1 概述 |
2.1.1 吸附分离原理 |
2.1.2 吸附分离工艺 |
2.1.3 吸附剂 |
2.1.4 表示吸附平衡数据的方法 |
2.2 变压吸附的基本过程 |
2.3 变压吸附制氧工艺 |
2.4 变压吸附制氧的理论依据 |
2.4.1 物理模型 |
2.4.2 模型假设 |
2.4.3 数学模型 |
2.4.4 数值模拟结果 |
2.5 小结 |
第三章 膜分离制氧技术 |
3.1 概述 |
3.1.1 膜的特点 |
3.1.2 膜的分类 |
3.2 气体分离膜 |
3.2.1 气体分离膜的分类 |
3.2.3 气体膜分离机理 |
3.3 膜分离制氧的原理 |
3.4 影响膜分离制氧的因素 |
3.5 小结 |
第四章 膜和分子筛联合制氧装置的构建 |
4.1 概述 |
4.2 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4.2.1 膜分离制取富氧装置 |
4.2.2 变压吸附纯化氧装置 |
4.3 系统各部件的设计和膜、分子筛的选取 |
4.3.1 系统各部件的设计 |
4.3.2 膜组件的选取 |
4.3.3 分子筛的选取 |
4.3.4 吸附筒的设计 |
4.4 小结 |
第五章 膜和分子筛联合制氧装置的试验研究 |
5.1 膜分离制氧试验 |
5.1.1 试验流程 |
5.1.2 试验结果 |
5.2 分子筛制氧试验 |
5.2.1 试验流程 |
5.2.2 试验结果 |
5.3 膜和分子筛联合制氧试验 |
5.3.1 试验流程 |
5.3.2 试验结果 |
5.4 试验结果分析 |
5.4.1 变压吸附制氧与数值模拟的误差分析 |
5.4.2 联合制氧与文献[14]联合工艺制氧的误差分析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图 |
(6)科技创新战略在安钢15000制氧机工程管理中的成功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1章 科技创新战略与工程管理的原理阐述以及科技创新战略在安钢发展和安钢制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1.1 有关科技创新战略的阐述 |
1.1.1 科技创新战略已成为推动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
1.1.2 科技创新战略面临的新形势 |
1.1.3 技术进步是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
1.1.4 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将对技术进步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
1.1.5 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 |
1.1.6 根据与时俱进的要求调整科技发展的思路 |
1.1.7 有关科技创新战略重要意义的阐述。 |
1.2 工程管理的原理阐述 |
1.2.1 项目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
1.2.2 项目管理的特点 |
1.2.3 项目管理的战略意义 |
1.2.4 项目管理的应用 |
1.3 科技创新与工程管理的有机结合具有积极意义 |
1.4 科技创新战略在安钢生产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重要意义 |
1.4.1 科技创新战略在安钢生产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1.4.2 科技创新战略在安钢生产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
1.5 科技创新战略在安钢制氧生产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重要意义 |
第2章 当前国内制氧机行业的新发展以及在安钢15000制氧机工程管理中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2.1 国内外空分技术的新发展 |
2.2 空分设备新技术的一些主要特点 |
2.3 国外空分装置在流程上的改进和发展 |
2.4 国外空分装置在单机上的进步和提高 |
2.5 在安钢15000制氧机工程管理中采用科技创新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2.5.1 国内制氧行业的发展,促使安钢制氧要不断采用科技创新战略以谋求发展 |
2.5.2 安钢制氧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安钢15000制氧机工程工期的需要,促使我们在安钢15000制氧机工程管理中要始终贯彻科技创新战略 |
2.5.3 解决设备本身存在问题的需要,促使我们在安钢15000制氧机工程管理中要始终贯彻科技创新战略 |
第3章 科技创新战略在河南省安阳钢铁公司15000制氧机工程管理中的成功应用 |
3.1 采用科技创新战略,注重15000制氧机工程设计阶段的技术进步,提高15000制氧机工艺流程的先进性、可靠性以及效益最大性 |
3.2 采用科技创新战略,注重15000制氧机安装施工阶段的施工管理 |
3.3 采用科技创新战略,加强调试过程管理 |
3.4 采用科技创新战略,注重安装、调试和运行过程中的技术更新与技术改造 |
3.4.1 科技创新战略在安钢15000制氧机空分系统的应用 |
3.4.2 科技创新战略在安钢15000制氧机热启动流程中的应用 |
3.4.3 科技创新战略在安钢15000制氧机加温系统中的应用 |
3.4.4 科技创新战略在安钢15000制氧机分子筛系统中的应用 |
3.4.5 科技创新战略在安钢15000制氧机压缩机系统中的应用 |
3.4.6 采用科技创新战略,降低空压机轴振动确保连续稳定供氧 |
3.4.7 采用科技创战略,科学深入的认识和分析液氩调阀波动对氩馏分含氧量和氧纯度的影响规律 |
3.4.8 采用科技创新战略,空透轴瓦采用可倾瓦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部分 |
附录A 研究生学习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A1 论文在国家级行业权威学术杂志发表情况(4篇) |
A2 论文荣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情况(2篇) |
附录B 研究生学习期间在安钢公司(市级)和河南省成果获奖情况 |
附录C 研究生学习之前所发表论文和所获得的研究成果 |
C1 已发表的论文清单 |
C2 优秀学术论文证书 |
C3 荣获安阳钢铁公司科技成果三等奖清单 |
C4 荣获安阳钢铁公司科技成果五等奖清单 |
(7)RIKT112-4型大型离心压缩机在迁钢制氧流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制氧流程及控制系统的发展状况 |
1.3 国内外离心式压缩机的发展状况 |
1.4 压缩机在制氧流程中的应用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RIKT 112-4型离心式压缩机结构分析研究 |
2.1 制氧流程中RIKT 112-4型压缩机相关参数及布置形式 |
2.2 RIKT 112-4型压缩机结构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制氧流程中RIKT 112-4型离心式压缩机控制的实现 |
3.1 迁钢制氧工艺流程介绍 |
3.2 DCS控制系统简介 |
3.3 CENTUM CS3000系统硬件的实现 |
3.3.1 现场控制站FCS的配置 |
3.3.2 人机接口站HIS的配置 |
3.3.3 网络与通讯配置 |
3.3.4 冗余与安全配置 |
3.4 控制系统的软件实现 |
3.5 离心压缩机进出口阀门控制的实现 |
3.6 监视、报警控制实现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RIKT 112-4型离心式压缩机保护与实际运行工况 |
4.1 压缩机的保护 |
4.1.1 离心压缩机的启动控制保护 |
4.1.2 离心压缩机的停机控制保护 |
4.1.3 压缩机防喘振控制保护 |
4.2 机组运行工况操作说明 |
4.2.1 启动前准备工作 |
4.2.2 启动操作工作 |
4.2.3 停机操作工作 |
4.3 压缩机常见故障与处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小型空分设备新技术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小空分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回顾 |
1.1 分子筛吸附器 |
1.2 长活塞无油润滑膨胀机 |
1.3 气体轴承中压透平膨胀机 |
1.4 全低压小型空分设备研制 |
2 节能型全低压小型空分设备 |
2.1 全低压流程的形式及其比较 |
2.1.1 废气膨胀流程 |
2.1.2 膨胀空气进上塔的拉赫曼流程 |
2.1.3 膨胀空气进下塔的空气膨胀流程 |
2.1.4 三种流程比较 |
1.产品氧气。 |
2.产品氮气。 |
3. 膨胀机。 |
4. 精馏塔塔板数。 |
2.2 节能型小空分是一套全铝空分设备 |
2.3 装置能量的综合利用 |
2.3.1 设置回热器 |
2.3.2 设置氮水冷却塔和空气冷却器以取代预冷机组 |
2.4 安全及其它功能 |
1. 安全是空分设备在设计、制造、运行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
2. 快速启动对于大部分氧气站来说都是很关键的。 |
3. 变负荷操作。 |
4. 仪控系统。 |
3 节能型小空分是发展方向 |
(9)煤气化工艺的空分装置选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本课题背景 |
1.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煤气化和空分的发展 |
1.2.1 煤气化的发展 |
1.2.2 空分的发展 |
1.3 论文主要思路和内容 |
第二章 煤气化原理及技术分类 |
2.1 煤气化化学原理 |
2.2 煤气化技术分类 |
2.2.1 固定床煤气化技术 |
2.2.2 流化床煤气化技术 |
2.2.3 气流床煤气化技术 |
2.3 煤化工技术发展的必要性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
第三章 典型煤气化技术配套空分装置案例分析 |
3.1 碎煤加压气化技术配套空分装置案例分析 |
3.2 粉煤加压气化技术配套空分装置案例分析 |
3.3 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配套空分装置案例分析 |
3.4 空分选型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
第四章 空分装置性能指标控制和优化选型 |
4.1 空分装置指标控制 |
4.1.1 量化评分表 |
4.1.2 关键指标评价标准 |
4.2 空分装置制氧能耗计算 |
4.3 行业内对于空分能耗的约定 |
4.4 空分设备选型过程中降低能耗的研究 |
4.4.1 压缩机的优化选择 |
4.4.2 空分主体设备的优化选型 |
4.5 30万吨/年当量煤气化装置配套空分装置选型经验总结 |
4.5.1 主要煤气化技术用氧量的确定 |
4.5.2 配套空分装置系列数的选择 |
4.5.3 汇总表 |
第五章 总结性经验的应用 |
5.1 案例一 |
5.1.1 项目概况 |
5.1.2 装置选型 |
5.1.3 效果验证 |
5.2 案例二 |
5.2.1 项目概况 |
5.2.2 装置选型 |
5.2.3 效果验证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研究总结 |
6.2 课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制氧设备电加热器的装配及维护(论文参考文献)
- [1]首秦制氧站设备故障排除及可靠性管理[D]. 常丽君. 燕山大学, 2012(04)
- [2]国外大型制氧机概况[J].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 深冷简报, 1973(S2)
- [3]膜和分子筛联合制氧方法研究[D]. 孔华. 西北工业大学, 2007(06)
- [4]制氧设备电加热器的装配及维护[J]. 王如加,张德祥,应春根. 深冷技术, 1972(S1)
- [5]制氧设备电加热器的装配及维护[J]. 王如加,应春根,张德祥. 深冷简报, 1967(Z1)
- [6]科技创新战略在安钢15000制氧机工程管理中的成功应用[D]. 侯志勇. 武汉科技大学, 2002(01)
- [7]RIKT112-4型大型离心压缩机在迁钢制氧流程中的应用研究[D]. 张悦. 东北大学, 2015(07)
- [8]小型空分设备新技术综述[J]. 赵小莹. 低温与特气, 2005(02)
- [9]煤气化工艺的空分装置选型研究[D]. 付庭强. 西北大学, 2018(01)
- [10]制氧工问答(二)[J].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 深冷技术, 1978(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