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福州核电站选址区域稳定性研究

辽宁福州核电站选址区域稳定性研究

一、辽宁复州地区核电站选址的区域稳定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哲[1](2020)在《登台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接入系统方案设计及评价》文中认为建设坚强可靠的电力网架是保证居民获取高质量供电的前提要求,也是国网公司落实“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根本举措。本文围绕区域电网实际运行情况,对区域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接入电网的一次、二次系统进行综合设计,对满足区域负荷增长需要、解决区域供电能力不足问题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给相同类型的输变电工程的相关设计提供可行的思路和建议。结合工程所在区域实际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展其接入电网方案设计和经济评估工作,首先对该区域电网电力系统情况进行概括,其主要包含有网架的设计、负荷的分析和电网电源的分析计算等基础资料,在此基础上在开展相关的电网能源平衡的分析计算,论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其次对拟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合理选取主变、导线型号,从设计方案潮流计算、暂稳分析计算、短路电流分析计算和经济性角度选择最佳设计方案;然后从远景规划年下开展分析计算,以红沿河核电站机组投产为时序,分析远景规划水平年下本工程投运安全稳定运行适应性水平。最后建立了一个以安全为首要条件的,成本费用为其次条件的工程评价结构,并利用基于层次计算的原则对工程结构模型求解,对本文研究的输变电工程的效益水平开展适当全面的评估。仿真设计结果表明本次输变电工程设计方案可以满足区域电力负荷增长需要,优化本区域220k V电网结构,提高区域供电可靠性,同时优化周边500k V电网,缓解主要电源送出线路中同塔双回线路发生跨线故障所引发的热稳问题,从而提高该地区的电源送出水平的可靠性。

钱福东[2](2014)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复州城镇政府的职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在总结以往城镇化发展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明确地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即限制大城市的扩张,突出中小城市、城镇的快速发展,提升城市内涵和公共服务水平,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是在未来城镇化发展方向上释放出了由旧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的信号,这一社会的转型势必对基层政府的职能提出新的要求,从而使基层政府的职能面临着转型的挑战。辽宁省大连市复州城镇政府是一个比较早建立的一个区划行政机关,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带领复州城镇的人民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之路,镇政府的职能也随之不断的进行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复州城镇政府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政府职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在统筹规划区域发展上能力有待提高;在经济职能上没有将文明古镇之风传承下来、工业的特色项目缺乏、集约效应差、复州城镇没有很好的利用其气候和资源优势;在市场监管方面,镇政府对市场监管不力,市场准入环节,“多头审批”的问题严重;在社会管理上,社会管理缺位现象严重,社会管理体制不顺;在公共服务方面,政府公共服务意识缺乏,公共服务重管理,轻服务等等。西方几个典型的发达国家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各国的基层政府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比如城镇化过程中关键是乡镇政府积极引导;立足“三农”问题,将大中小城镇的功能细分;积极培育区域性的龙头和主导产业,甚至是产业集群;重视法规建立和执行,重视税收的调节作用以及市场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等等。借鉴国外经验,从复州城的实际情况出发,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复州城镇政府职能新目标是建立信息化的服务型政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镇政府必须科学定位、统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设计先行;政府的经济职能,抓住特色和重点;市场监管方面,创新管理方法、手段,提升水平;社会管理方面,加快职能创新;公共服务方面,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等等。

贾家麟,胡海涛[3](1983)在《辽宁复州地区核电站选址的区域稳定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复州地区是辽宁核电站选址勘察工作的重点地区。它位于辽东半岛的西部,为阴山纬向构造带东段与新华夏系第二巨型隆起带西缘的复合部位。从这样的构造复杂带中,寻找可作为核电站厂址的相对稳定的地块,就成了这一区域工程地质研究的核心问题。笔者以着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的“安全岛”的论点为指导思想,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对选址地区的区域稳定性进行了深入论证。

李莉,钟以章,孙晓辉[4](2010)在《从核电站地震地质选址工作进展看辽宁核电的发展前景》文中认为核能以其优越的经济性、清洁性成为各国能源的组成部分。发展核电对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核电厂地震地质选址是保证核电厂运行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论述了辽宁核电站地震地质选址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并从近几年来地震地质选址工作的进展展望了辽宁核电工业的发展前景。

姬少宇[5](2019)在《公众参与下的内陆小核电选址影响要素分析及其决策模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高,传统化石能源迅速枯竭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不断进行着破坏。核电作为已经开发应用多年的非化石能源,拥有技术成熟、对环境影响较小等优势,已经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之一。然而,国内在运的核电站多为大型沿海核电站,而中西部内陆地区用电紧缺问题难以解决。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作为一种特点鲜明的反应堆型,因其建设成本低、安全性更高以及模块化组装等优势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内陆小型核电站前期选址工作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小型堆的建设、运营以及安全等问题。目前,公众对核电项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提升公众对于核电的满意度是核电建设的必要条件。所以,如何合理安排公众参与内陆小型核电站选址决策亟待深入研究。为研究该问题,本文首先进行了大量的文献阅读和资料收集,对核电站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小型堆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进行了分析研究。其次,针对公众参与核电站选址的已有文献和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梳理,明确了公众参与核电项目选址的必要性,同时对多属性群决策、云模型以及VIKOR排序方法的相关概念进行研究,为本文奠定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了核电选址的一般影响因素,结合内陆小核电的特点,建立了包含技术、安全、社会、经济以及自然因素在内的内陆小核电选址指标体系。然后,本文构建了基于交互式决策的内陆小核电选址决策模型,采用交互式决策权重确定方法以及主客观组合赋权方法分别确定决策者权重和指标权重,最后采用云模型拓展传统VIKOR排序方法对不确定性语言进行转换并进行方案排序,为核电站选址提供实际可操作性。随后,为检验构建模型的适用性和合理性,本文进行了算例分析,基于构建的选址指标体系和决策模型对T省内陆小型核电站项目的备选厂址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而进行了模型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构建的选址决策模型具有可行性和稳定性,专家和公众群体的心理偏好会对备选厂址的排序结果产生影响。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创新。首先,本文将公众加入到选址决策群体中,公众群体的评价值直接影响到选址决策的结果;其次,本文构建了公众参与下的内陆小核电选址指标体系,为备选厂址的评估提供了合理科学的依据。最后,本文对选址决策模型进行了方法上的创新,将云模型、VIKOR以及交互式权重确定等方法集合在一起,提高了选址决策模型的科学性,也更加适用于内陆小核电的选址工作。

董宏志[6](2008)在《辽宁红沿河核电厂一期工程核岛泵房基坑稳定性研究》文中提出论文采用的是“边坡稳定过程模拟与过程控制”的研究思路,对辽宁红沿河核电厂核岛区边坡进行工程地质研究,通过现场调查、测试实验以及模拟研究和分析,对边坡的各种力学参数及取值,预测方法及其适宜性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表明传统的方法并不完全适宜该边坡安全预测,因此本文非线性边坡预测模型为主的评价体系进行了探索。论文提出采用赤平投影、极限平衡、非线性有限元等方法进行分析模拟、BP神经网络进行安全预测方法。以辽宁红沿河核电厂核岛边坡为研究对象,在Matlab7.3平台上实现BP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基于有限元和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预测具有较好的客观性。研究成果可为边坡失稳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并体现了论文选题具有科学意义,具有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钟以章[7](2010)在《从核电站地震地质选址工作进展看辽宁核电的发展前景》文中研究指明核能以其优越的经济性、清洁性成为各国能源的组成部分。发展核电对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有重要作用。核电厂地震地质选址是保证核电厂运行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论述了辽宁核电站地震地质选址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并从近几年来地震地质选址工作的进展展望了辽宁核电工业的发展前景。

王章琼,晏鄂川,季惠斌,宋琨[8](2013)在《我国环太平洋西海岸地区地下水封洞库选址区域稳定性研究》文中指出区域稳定性分析对于地下水封洞库科学合理的选址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根据地下水封洞库建库选址基本原则,在充分考虑我国主要大型码头与炼油厂分布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环太平洋西海岸地区地下水封洞库区域稳定性研究区范围。其次,在分析地下水封洞库区域稳定性影响因素并考虑目前所掌握相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区域性断裂带、地震峰值加速度、地层岩性、大地热流值为区域稳定性评价的敏感因子,并根据对区域稳定性影响的大小对各敏感因子划分等级。最后,采用因子叠加法,并利用MAPGIS软件对研究区的稳定性进行了空间叠加分析,得到了研究区区域稳定性评价结果,为我国后期大型地下水封洞库规划选址提供了参考和支撑。

薛一鸣[9](2019)在《我国商用核电站厂前区环境景观设计研究 ——以大连红沿河核电站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核电站厂前区的景观设计为基本前提,研究了国内外关于核电站建设的大量资料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加入核电建设的相关安全规范,充分考虑了核电站建设后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此外,在保证核电站的安全性和功能性之外,重点研究了核电站带来的环境影响,努力设计出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存的核电站厂区景观,尽量减少核电站建设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使核电站厂区能够摆脱以往在人们心中的高危印象,让核电站景观融合文化特性与地方建筑特色;核电站的景观设计既要符合企业文化,也要符合大众审美标准。在对厂前区景观进行设计时要区别于通常的公共场所设计理念,尤其要认识到核电站景观对外开放的频率较低,不能为方便景观的展示而降低内部设计的科学性。最后的设计重点是保障核电站的防泄漏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降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也要在外观设计上进行改进,减少视觉上的污染。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二章,对核电现状进行综合分析,阐述核电站的特殊性质,以及其选址方面的要求和相关分析;第二部分为第三章,是对我国商用核电站通用和普遍的环境景观设计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第三部分为第四、五章,以理论联系实际,以辽宁省红沿河核电站为例,探讨提高核电站环境景观设计的策略和方法;第四部分为第六章,是总结部分,是对核电站厂前区未来的环境景观设计发展趋势的展望。关于核电站厂前区的未来规划,本人认为目前的外来人员管理存在较大改进空间,尤其是参观管理。当前,由于核电站已经不再是“保密性场所”,可以对众多公众团体、校园团体等开放观光游览。因此在厂前区展示相应的主题景观来吸引游览者并普及核电知识,从而提高人们对核电站的“公众认可度”,同时让企业在未来旅游发展上更具潜力并获得收益。在此趋势下,核电站厂区景观设计及规划设计都将产生一些新变化,将更好的实现核电文化与当代社会的结合。

刘传正[10](1992)在《重大工程选址的“安全岛”多级逼近与优选理论及其应用》文中指出文章在回顾了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历史,分析了其现状及而临的挑战的前提下,提出了如何进行活动构造区重大工程选址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理论与方法,并在黄河黑山峡地区实现了量化应用研究。经过论证活动构造区的特点及强震区土石坝建筑的经验,结合当前工程建设要求和全球活动构造学研究现状,作者初步建立了重大工程选址的“安全岛”多级逼近与优选理论体系和工作步骤,讨论了其自然哲学和板块构造学基础,进一步发展了李四光(1965,1967)提出,胡海涛(1979,1984,1988)坚持并发展起来的“安全岛”理论、多级逼近与优选的大意是,根据边界断裂的规模、活动方式或强度与地块内部性状的基本一致性,从大到小逐级确定出一系列地块,并在每级的若干地块中优选出相对稳定者即“安全岛”,提出了用稳定度(△f)概念描述“安全岛”的稳定程度,并用模式识别方法进行量化表达。为反映“安全岛”的地质地震历史状态,提出据安全期概念建立“安全岛”的工程分类,即分为永久稳定的,相对稳定的和暂时稳定的三类。在“安全岛”多级逼近与优选理论的指导下,以黄河黑山峡大柳树工程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首先对全国活动断裂系统进行分区而实现一级逼近,其次根据区域地质地震资料进行二、三、四级逼近与优选,直至黑山峡区域地块。黑山峡位于黄河中游甘肃和宁夏交界处,地质上处于中卫-同心断裂系(曾孕育M(?)71/2级地震)和南、西华山断裂系(曾孕育M(?)8.5级地震)之间,是一个受强震影响的地区,作者在进行了多次现场考查,深入的地质、地震和地球物理及活动构造分析基础上,论证了香山地块新构造期以来的东西分异。应用分数维理论(B.B.Mandclbrot,1977,1982)研究了区域活动断裂系的分段性和新构造活动强度,用水系反演方法(A.E.Scheidcgger,1977,1982)计算了新构造期应力场。随后完成了黑山峡地区“安全岛”的五级和六级逼近,并用模式识别理论中经改进的Cora-3算法实现了工程“安全岛”的量化优选,依其稳定度(△f)进行了“安全岛”稳定性分级,得出黑山峡西端的小观音坝区和东端的大柳树坝区都处于相对稳定地块上的结论。总之,文章主要基于板块理论和岩石圈动力学提出了重大工程选址的“安全岛”多级逼近与优选理论,并以黄河黑山峡工程为例实现了量化研究,为活动构造区重大工程场址的选定、评价与决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应用例证。

二、辽宁复州地区核电站选址的区域稳定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辽宁复州地区核电站选址的区域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登台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接入系统方案设计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 登台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接入电网电力电量平衡分析计算
    2.1 负荷预测及装机规划
        2.1.1 负荷预测
        2.1.2 装机规划
    2.2 电力电量平衡分析计算
        2.2.1 电力电量平衡计算原则
        2.2.2 辽宁省电力电量分析计算
        2.2.3 大连地区电力电量分析计算
        2.2.4 大连北部地区220kV层电力电量分析计算
        2.2.5 瓦房店及长兴岛地区220kV层电力电量分析计算
    2.3 相关电网发展规划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登台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接入电网一次方案设计
    3.1 方案主要电气设备选型
        3.1.1 主变压器选择
        3.1.2 线路导线截面选择
    3.2 建设方案拟定
    3.3 建设方案电气计算
        3.3.1 电气计算原则
        3.3.2 潮流计算
        3.3.3 暂态稳定计算
        3.3.4 建设方案对比分析
    3.4 推荐方案电气计算
        3.4.1 工频过电压计算
        3.4.2 无功补偿配置
        3.4.3 短路电流计算
    3.5 远景规划年下本文方案运行适应性分析计算
        3.5.1 远景规划年下电网电力平衡分析
        3.5.2 远景规划年下电网潮流计算分析
        3.5.3 远景规划年下电网暂稳计算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登台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接入电网综合性评价
    4.1 工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1.1 工程选址评价指标分析
        4.1.2 工程节能评价指标分析
        4.1.3 工程环保评价指标分析
        4.1.4 工程社会风险评价指标分析
        4.1.5 工程经济评价指标分析
        4.1.6 工程电力平衡评价指标分析
        4.1.7 工程电气建设方案评价指标分析
    4.2 工程综合性评价方法
        4.2.1 专家评价法
        4.2.2 层次分析法
        4.2.3 模糊隶属度法
    4.3 工程综合性评价全过程分析计算
        4.3.1 基础数据
        4.3.2 综合性评价全过程步骤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复州城镇政府的职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四、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五、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的基本理论
    一、新型城镇化及其战略意义
        (一)城镇化的含义
        (二)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区别
        (三)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镇政府职能
        (一)乡镇政府的性质与地位
        (二)乡镇政府的职能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镇政府职能
第三章 复州城镇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复州城镇政府职能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复州城镇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一)统筹规划区域发展能力不高
        (二)经济职能缺乏特色和重点,产业结构亟需调整
        (三)市场监管手段落后,有效性不高
        (四)社会管理缺位,体制不顺
        (五)公共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落后
    三、复州城镇政府职能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官本位”思想没有破除,创新局面魄力不足
        (二)缺乏宏观的、科学的城镇建设规划
        (三)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完善
        (四)行政管理方法落后
第四章 城镇化进程中外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做法与启示
    一、国外城镇化过程中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做法
        (一)英国的城镇化中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做法
        (二)日本的城镇化中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做法
        (三)德国的城镇化中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做法
        (四)美国的城镇化中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做法
    二、国外的城镇化进程中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对中国的启示
        (一)乡镇政府积极引导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关键
        (二)立足“三农”问题,将大中小城镇的功能细分
        (三)积极培育区域性的龙头、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
        (四)重视法规建立和执行,重视税收的调节作用
        (五)建立“大市场,小政府”
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复州城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信息化的服务型政府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复州城镇政府职能调整
        (一)科学定位、统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设计先行
        (二)经济职能进一步强化,抓住特色和重点
        (三)市场监管方面,创新管理方法、手段,提升水平
        (四)社会管理职能方面,加快职能创新
        (五)在公共服务方面,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附录:复州城镇调查问卷

(4)从核电站地震地质选址工作进展看辽宁核电的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核电是解决辽宁能源短缺问题的必然途径
2 核电厂地震地质选址工作的几个关键问题
    2.1 区域地震构造背景
    2.2 近区域地震构造条件
    2.3 厂址附近地区能动断层鉴定
    2.4 地面运动参数的确定
3 从核电站地震地质选址工作的进展看辽宁核电的发展前景

(5)公众参与下的内陆小核电选址影响要素分析及其决策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核电选址决策研究
        1.2.2 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径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径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内陆小型核电站演进历程
        2.1.1 小型核电站定义及发展现状
        2.1.2 小型堆应用前景
    2.2 公众参与决策理论分析
        2.2.1 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
        2.2.2 公众参与核电项目选址的必要性分析
    2.3 公众参与下的多属性群决策理论与方法
        2.3.1 多属性群决策理论概述
        2.3.2 云模型
        2.3.3 多属性决策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公众参与下内陆小核电选址指标体系
    3.1 选址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与思路
        3.1.1 选址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3.1.2 选址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3.2 选址影响因素分析
        3.2.1 核电选址一般影响因素分析
        3.2.2 公众参与下内陆小核电选址影响因素分析
    3.3 选址指标体系建立
        3.3.1 自然因素
        3.3.2 社会因素
        3.3.3 经济因素
        3.3.4 技术因素
        3.3.5 安全因素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公众参与下的内陆小核电交互式选址决策模型构建
    4.1 选址决策模型框架
    4.2 基于云模型的内陆小核电交互式选址决策模型
        4.2.1 专家及公众群体权重交互式决策流程
        4.2.2 基于公众偏好的评价指标权重交互式决策流程
        4.2.3 基于云模型的不确定性语言转化
        4.2.4 基于VIKOR方法的厂址方案优选
    4.3 算例分析
        4.3.1 算例概况
        4.3.2 选址决策模型应用
        4.3.3 决策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6)辽宁红沿河核电厂一期工程核岛泵房基坑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边坡稳定性研究概况
        1.2.2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2.3 神经网络评价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研究
        1.2.4 常用稳定性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1.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技术路线
        1.4.1 课题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
        1.4.2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辽宁红沿河核电厂地质条件
    2.1 辽宁红沿河核电厂地质条件调查研究
        2.1.1 自然地理及气象水文
        2.1.2 地形地貌
        2.1.3 区域地质构造
        2.1.4 东岗断层的新活动特征
        2.1.5 地震地质
        2.1.6 水文地质条件
    2.2 核电厂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
        2.2.1 厂址地层岩性特征
        2.2.2 地质构造
        2.2.3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2.2.4 不良地质作用
    2.3 边坡岩体物理力学性质
        2.3.1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2.3.2 岩石物理力学参数确定
        2.3.3 地应力测试
第三章 辽宁红沿河核电厂核岛边坡变形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3.1 基坑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
    3.2 岩土工程特征
    3.3 赤平投影法边坡稳定性评价
        3.3.1 破碎带
        3.3.2 节理
        3.3.3 片麻理
        3.3.4 赤平投影分析
    3.4 极限平衡分析法
        3.4.1 北边坡
        3.4.2 西边坡
        3.4.3 计算结果
第四章 辽宁红沿河核电厂核岛泵房边坡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
    4.1 概述
    4.2 有限单元法数值模拟的基本概念
        4.2.1 岩土体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
        4.2.2 三维有限元力学模型研究
    4.3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1 计算模型
        4.3.2 岩体力学参数选取
        4.3.3 计算方案
        4.3.4 计算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核岛泵房边坡安全预测研究
    5.1 人工神经网络简介
    5.2 BP神经网络简介
        5.2.1 引言
        5.2.2 BP神经网络基本算法和原理
        5.2.3 BP基本网络的缺陷
    5.3 BP网络算法的改进
        5.3.1 BP学习算法的改进
        5.3.2 初始权值和阀值的优化
        5.3.3 误差函数的改进
        5.3.4 数据的处理
    5.4 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
        5.4.1 BP神经网络隐含层数的选择
        5.4.2 BP网络各层权值W、阀值b初始化
        5.4.3 BP神经网络预测过程
    5.5 BP神经网络的程序实现
        5.5.1 自编PCA-BP网络的程序代码
    5.6 基于BP网络的核岛边坡安全预测
        5.6.1 人工神经网络的参数提取
        5.6.2 人工神经网络的训练
        5.6.3 隐含层节点数的确定
        5.6.4 岩质边坡的PCA-BP网络预测模型训练
        5.6.5 基于PCA-BP神经网络的岸坡稳定性预测结果分析
    5.7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建议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课题项目
中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8)我国环太平洋西海岸地区地下水封洞库选址区域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评价范围研究
    2.1 地下水封洞库建库选址基本原则
    2.2 我国环太平洋西海岸地区大型码头与炼油厂分布
3 评价要素研究
    3.1 评价要素的选取
    3.2 评价要素分布特点
        3.2.1 区域性断裂带
        3.2.2 地震峰值加速度
        3.2.3 地层岩性
        3.2.4 大地热流值
    3.3 评价要素等级划分
4 洞库选址区域稳定性评价
    4.1 基于MAPGIS的空间叠加分析
        4.1.1 研究区网格划分
        4.1.2 各敏感因子分区结果
    4.2 稳定性评价结果等级划分方法
    4.3 区域稳定性评价结果
5 结论

(9)我国商用核电站厂前区环境景观设计研究 ——以大连红沿河核电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能源的巨大需求与发展安全清洁能源的趋势
        1.1.2 核能发电相关概念及原理
        1.1.3 核电站的特殊性
        1.1.4 核电站的潜在危险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国内外核电站技术发展
    1.4 研究范围的界定
    1.5 研究的方法
        1.5.1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法
        1.5.2 概念界定法
        1.5.3 系统综合分析法
        1.5.4 图表分析法
        1.5.5 场地实践研究法
        1.5.6 理论结合实践法
    1.6 研究框架
2 核电站规划设计理论基础
    2.1 规划学理论
        2.1.1 核电站用地性质
        2.1.2 核电站的选址条件
        2.1.3 核电站选址的经济性分析
        2.1.4 区域生态安全与区域生产需求
    2.2 工业景观理论
        2.2.1 工业景观的描述
        2.2.2 工业景观的特点
        2.2.3 工业景观的作用
    2.3 生态安全理论
        2.3.1 生态安全的概念
        2.3.2 生态安全的本质
        2.3.3 生态安全的标准
    2.4 生态恢复理论
        2.4.1 生态恢复的概念
        2.4.2 生态恢复的原理
        2.4.3 生态恢复的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核电站厂前区规划设计概述
    3.1 核电站选址要求
    3.2 核电站厂前区规划的特点
        3.2.1 紧凑性
        3.2.2 潜在危险性
        3.2.3 清洁能源及其封闭性
        3.2.4 建设规模大、周期长
    3.3 核电站厂前区规划设计要素
        3.3.1 景观空间
        3.3.2 交通空间
        3.3.3 自然元素
    3.4 本章小结
4 红沿河核电站厂前区规划设计案例解析
    4.1 红沿河核电站项目概况
        4.1.1 项目背景
        4.1.2 项目环境条件分析
    4.2 红沿河核电站外部空间组织
    4.3 红沿河核电站厂前区景观设计研究
        4.3.1 厂前区广场
        4.3.2 厂前区入口
    4.4 红沿河核电站室外公共活动区景观设计研究
        4.4.1 核岛厂房周边的环境景观
        4.4.2 道路两侧的环境景观
        4.4.3 建筑附属区域的环境景观
        4.4.4 公共活动场所的环境景观
    4.5 红沿河核电站生活服务区规划设计的研究
        4.5.1 厂内生活区对比一般居住区
        4.5.2 厂内生活区户外交往行为
        4.5.3 厂内生活区户外交往活动空间
    4.6 本章小结
5 核电站厂前区规划设计策略与方法
    5.1 核电站厂前区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5.1.1 尺度感的悬殊差异
        5.1.2 行业与地域文化特色的缺失
        5.1.3 心理情感的忽视
    5.2 核电站厂前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5.2.1 整体性原则
        5.2.2 以人为本原则
        5.2.3 经济性原则
        5.2.4 生态性原则
        5.2.5 科技性原则
        5.2.6 安全性原则
    5.3 核电站厂前区规划设计的方法
        5.3.1 核电站厂前区的总体布局
        5.3.2 核电站厂前区防灾设计
        5.3.3 核电站厂前区植物设计
        5.3.4 核电站厂前区专项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片与表格来源
致谢

(10)重大工程选址的“安全岛”多级逼近与优选理论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活动构造区重大工程选址的"安全岛"多级逼近与优选理论
    第一章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面临的新挑战
        第一节 历史回顾与现状
        一、萌芽时期
        二、理论形成时期
        三、发展时期
        四、国际动态
        第二节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面临的新挑战
        第三节 "安全岛"多级逼近与优选理论的提出
    第二章 活动构造区的特点与坝工实践
        第一节 活动构造区及其分类
        一、活动构造学
        二、活动构造区及其分类
        第二节 活动构造区的特点
        一、区域构造环境
        二、地热异常
        三、热水化学类型异常
        四、地震活动
        五、地质环境的地震反应
        第三节 活动断裂系统作用的多重性
        一、孕震
        二、减震
        三、隔震
        四、蠕滑
        第四节 强震区或高烈度区的坝工实践
    第三章 "安全岛"多级逼近与优选理论
        第一节 中国活动断裂系统的分区
        一、活动断裂系统及其分区性
        二、中国活动断裂系统的分区——级逼近与优选
        第二节 活动断裂系统的分段性
        一、分段特征
        二、断裂分段的分形几何学
        第三节 "安全岛"多级逼近与优选的条件与举例
        一、多级逼近与优选的条件
        二、雅袭江二滩工程选址的多级逼近与优选
        第四节 "安全岛"的分类与评价
        一、地质力学与"安全岛"
        二、岩石圈与地壳动力学的新进展及其工程意义
        三、"安全岛"的工程分类与稳定度的概念
    第四章 自然哲学与板块构造学基础
        第一节 自然哲学的启发
        第二节 板块学说与岩石圈动力学
        一、板块学说概要
        二、岩石圈动力学及其论证
第二部分 "安全岛"多级逼近与优选理论在黄河黑山峡工程选址中的应用
    第五章 香山地块区域动力学环境及其内部构造
        第一节 大地构造环境与黑山峡区域地块的三级逼近
        一、大地构造环境
        二、三级区域地块的逼近与优选
        第二节 香山地区地质构造活动特征
        一、地层
        二、区域地质构造格架与地震活动
        第三节 活动构造深部特征的地球物理场异常
        一、震源深度与地壳厚度变化
        二、重力异常
        三、航磁异常
        四、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
        第四节 黑山峡大柳树坝区的地质构造与表生地质作用
        一、地质建造特征
        二、地质改造特征
        三、坝址岩体质量
        四、表生地质作用
    第六章 香山地块周缘新构造活动
        第一节 新构造背景与香山地块的东西分异
        一、新构造背景
        二、香山地块的东西分异
        第二节 香山地块周缘新构造运动特征
        一、构造地貌特征
        二、第四纪断陷或沉积作用
        三、第四纪以来的升降运动
        四、新断裂迹象
        第三节 晚第四纪以来的构造应力场与构造活动强度
        一、地应力场的水系反演
        二、现代地应力场
        三、新构造活动强度
    第七章 区域活动断裂系统的分段性与F_(201)断裂研究
        第一节 南、西华山活动断裂系的分段性
        一、几何结构
        二、活动强度和大震重复周期
        三、断裂系的分段性
        第二节 中卫-同心活动断裂系的分段性
        一、分段性特征
        二、断裂系分段的分形几何学
        三、1709年中卫南M,7(1/2)级地震形变带的讨论
        第三节 F_(201)断裂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活动特征与最新活动时代
        三、F_(201)断裂是否东延过黄河的讨论
    第八章 黑山峡与大柳树坝区"安全岛"逼近和优选的量化识别
        第一节 "安全岛"优选的模式识别方法
        一、区域地壳稳定性量化评价方法的选择
        二、模式识别及其在地质地震学中的应用
        三、Cora-3改进方法与"安全岛"的量化优选
        第二节 黑山峡地块五级逼近与优选的量化识别
        第三节 大柳树坝区地块六级逼近与优选的量化识别
结论
谢辞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英文摘要

四、辽宁复州地区核电站选址的区域稳定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登台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接入系统方案设计及评价[D]. 李佳哲. 吉林大学, 2020(03)
  • [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复州城镇政府的职能研究[D]. 钱福东. 沈阳师范大学, 2014(08)
  • [3]辽宁复州地区核电站选址的区域稳定性研究[A]. 贾家麟,胡海涛. 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3中英文合订本), 1983
  • [4]从核电站地震地质选址工作进展看辽宁核电的发展前景[J]. 李莉,钟以章,孙晓辉. 防灾减灾学报, 2010(03)
  • [5]公众参与下的内陆小核电选址影响要素分析及其决策模型[D]. 姬少宇.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6]辽宁红沿河核电厂一期工程核岛泵房基坑稳定性研究[D]. 董宏志. 吉林大学, 2008(11)
  • [7]从核电站地震地质选址工作进展看辽宁核电的发展前景[A]. 钟以章. 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 2010
  • [8]我国环太平洋西海岸地区地下水封洞库选址区域稳定性研究[J]. 王章琼,晏鄂川,季惠斌,宋琨. 工程地质学报, 2013(04)
  • [9]我国商用核电站厂前区环境景观设计研究 ——以大连红沿河核电站为例[D]. 薛一鸣.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10]重大工程选址的“安全岛”多级逼近与优选理论及其应用[D]. 刘传正. 中国地质科学院, 1992(04)

标签:;  ;  ;  ;  ;  

辽宁福州核电站选址区域稳定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