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机板常见故障及其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谢士宁[1](2021)在《基于FPGA的车载影像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汽车多媒体娱乐系统集视听娱乐、导航、通信、安全功能为一体,已成为目前汽车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的汽车多媒体娱乐系统采用单个核心主芯片,传递的信息量较少,且视频图像分辨率与刷新率较低,屏幕画面单调,已经无法满足驾驶员对高质量、全方位的车载影像系统的需求。因此如何研究设计一款具有更高性能的汽车影像系统,符合日益发展的市场需求,也是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本课题基于某车载多媒体影像系统的软件设计项目,针对用户对汽车多媒体系统中全景影像功能的需要以及对大屏幕、高清视频显示效果的追求,提出了一种以FPGA为核心,ARM处理器为辅的多路视频处理方案并加以实现。本车载多媒体影像系统中包含两路视频数据源,分别是主机发送的娱乐多媒体界面,包含有GPS导航、音视频播放等辅助功能菜单信息,和经过多路采集模块处理传输的全景环视倒车影像。本系统在Lattice公司的高性能FPGA芯片平台上,完成了对LVDS接口信号的收发以及外部存储器DDR3 SDRAM的读写控制,并在Hi3521A平台上实现四路实时视频数据的采集与编码传输。多媒体主机通过Open LDI接口发送7:1的LVDS视频数据,FPGA进行接收并根据数据的原始时序映射出R、G、B三通道图像数据及控制信号。车载AHD摄像头模组采集的模拟图像通过以Hi3521A为核心的多路采集模块进行接收,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输出RGB888数字信号。两路视频数据通过FPGA进行采集,在经过处理后实现了主机界面图像与外界采集图像的画中画输出显示。通过系统测试及实验结果分析,本设计能够支持一路LVDS接口视频直通输出显示,全景倒车影像与多媒体界面画中画输出显示,视频画面无黑屏,无卡顿,无闪屏等现象。图像分辨率高达1920×1020,帧率为60fps,能在-40℃~85℃的环境温度下长时间稳定正常运行,系统功能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石华[2](2020)在《基于FPGA的万兆以太网TCP/IP卸载引擎与硬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5G通信、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兴起,数据流量爆炸式增长,网络带宽也随之快速增长,目前万兆以太网已经普及。CPU如何来处理速度越来越快、流量越来越大的网络数据成为一个难点,其重要解决方案为TCP/IP卸载引擎技术(简称TOE技术),即通过专用的硬件设备来处理复杂的网络数据,以释放CPU资源,降低其处理压力。然而现有万兆以太网的TOE解决方案还不够成熟,存在速度慢、未兼容标准协议等缺陷。针对当前研究现状并结合市场需求,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FPGA的万兆以太网TCP/IP卸载引擎与硬件系统,通过FPGA硬件逻辑实现标准TCP/IP协议栈卸载,并融合数字鉴权等安全算法实现高速安全的网络数据传输与通信。硬件系统采用Xilinx XC7Z045为核心处理器,包含4路万兆光口SFP+和1路PCIe 2.0×8接口,并搭载4片DDR3@1866Mbps和4片DDR3@1066Mbps存储颗粒;整板包含1190个电子元器件,4118个连接,17路电源,并有8对最高速度达10.3125Gbps的SFP+差分走线,16对最高速度达5GTps的PCIe差分走线,以及共180余根DDR3高速走线。因此,本系统硬件设计面临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和电磁兼容性的严峻挑战。借助理论计算和仿真工具,本文最终以12层叠层设计,并通过严格的阻抗和时延控制、合理的布局布线完成整板硬件设计。同时,本文通过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完成标准TCP/IP协议栈卸载功能,实现万兆以太网通信、PCIe接口通信和DDR3高速存储等功能;通过嵌入式软件编程实现数字鉴权安全算法,保障设备安全与传输安全;通过上位机软件编程实现系统的配置与审计,为用户提供人性化的管理接口和操作界面。综上,本文完成了复杂的高速数字系统设计、FPGA硬件逻辑设计和上位机软件设计,为核心服务器的网络硬件加速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且该系统兼容现有市场标准网络设备,即插即用,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王泽民[3](2019)在《LEU-PS硬件接口测试研究与开发》文中认为分散式调车防护系统的关键设备调车防护装置轨旁电子单元(Lineside Electronic Unit With Parallel Single Port,简称LEU-PS)是典型的安全苛求系统。为了满足设备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基本要求,LEU-PS主机在出厂前,必须对其进行系统的全面测试。本文针对目前工厂大批量生产测试LEU-PS中,整机测试故障定位难,人工测试效率低、测试质量差的问题,提出了 LEU-PS板级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案。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第一、研究了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利用故障模式影响分析和故障树分析法分析了设备的故障模式;基于黑盒测试理论,利用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法完成了测试用例设计。第二、完成了板级测试系统的需求分析,基于需求设计出“硬件测试驱动底板+上位机PC软件+被测板”的总体方案,针对主机板、电源板、检测板接口需求设计了各自的测试方案。第三、完成了板级测试系统中硬件测试驱动底板的软、硬件开发,包括DSP和FPGA测试执行程序的软件设计和硬件测试驱动底板的原理图的设计与PCB的制作。第四、搭建测试平台,采用典型故障模拟验证和标准板测试的方法,验证了测试系统的可用性。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是将DSP作为主控芯片,而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单独完成解码功能,FPGA作为DSP的辅助芯片,极大地提高了测试系统的性能。系统功能验证结果表明,LEU-PS板级自动测试系统能满足工厂大批量板卡的生产测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论文共包括图46幅,表8个,参考文献41篇。
韦宏威[4](2018)在《血透机的维护和保养》文中指出血透机不仅对日常工作的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同时还应该重视其部件老化、机器磨损等客观因素。一般情况下,血透机中常见故障是由电路系统以及血路系统导致的[1]。运行过程中机械振动会影响电路系统的电路板插口、插接件、触屏控制板、存储器、主机板等,导致其出现触摸屏失效现象。而且在日常使用时,由于酸碱腐蚀性液体,例如化学消毒液、血液透析液等,都会对设备中的水路系统造成影响,例如传感器、管件腐蚀、磨损、沉淀物附着等,使其诊断结果的评估、
吕雷[5](2017)在《φ-OTDR光纤入侵检测识别算法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基于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体制(Phase-sensitive 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ion,Φ-OTDR)的光纤预警系统具有良好的隐蔽性、精准的定位能力、可靠的实时性和极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等优点,在油气管道安全监测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多集中在光纤传感体制设计和振源检测识别算法设计上,而针对算法实现方面的研究较少。光纤预警系统的检测识别算法需要在嵌入式的信号处理板卡中实现,算法实现的优劣程度影响着系统的整体性能。由于算法的复杂度较高且信号处理板卡的资源有限,因此,需要设计一套较为合理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软件架构,以保证算法实现简洁、高效且易于升级。本文深入研究了光纤预警系统检测识别算法,将算法分为两部分:振源的检测定位部分和振动类型识别部分,并依托光纤预警系统平台,设计了一套检测识别算法在DSP中实现的解决方案。针对振源的检测定位部分,在算法设计方面,本文对传统振源检测算法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种两级恒虚警检测器,该检测器结合了单元平均恒虚警(Cell Averaging 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CA-CFAR)检测器和最大/最小选择恒虚警(Greatest-Of/Smallest-Of 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GO/SO-CFAR)检测器的优点,在保证检测性能的同时尽可能提高算法的执行效率;在算法实现方面,本文设计了基于流水线技术的DSP软件架构,并采用滑动窗口结构和有序链表结构对两级恒虚警检测器的处理流程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执行效率。针对振动类型识别部分,本文提出了通过信号的小波功率熵特征和基音周期特征对振动信号进行识别的方法,并设计了基于环形队列技术的DSP软件架构,将每一待识别的振动列当作一项任务压入环形队列中,遵循先进先出(First In First Out,FIFO)的原则依次对环形队列中的任务进行处理,使得算法的执行流程更加简洁,软件的开发更具模块化。经现场测试证明,本文提出的DSP编程解决方案合理、高效地实现了检测识别算法,达到了预期的检测识别性能。模块化的软件架构设计为后续算法版本的升级和维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效推进了光纤预警系统的实用化进程。
陶卫[6](2017)在《传导电磁兼容新技术方法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无线通讯的持续发展,使得电子设备中的电磁干扰问题日趋突出,严重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所以如何有效测量、诊断传导电磁干扰噪声成为电磁兼容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由此设计有效的抑制措施,如电源传导线加磁环,PCB板添加铜箔等屏蔽措施来抑制电磁干扰噪声。为此,本文开展了“传导电磁兼容新技术方法研究与应用”。首先,本文对于电快速脉冲群电磁噪声进行特征分析,建立导线的阻抗匹配模型,由于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干扰噪声频率高、能量大,它以5kHz频率瞬间通过电源线进入设备内部,产生高强度干扰。当电子设备正常电源频率是50Hz时,5kHz的脉冲群使得设备工作时阻抗失配,导致EFT干扰噪声在传输线上进行多次反射干扰,通过建模得到电容电感的阻抗信息,解决阻抗非线性提取等效参数的优化问题。在一般EFT滤波器设计基础上,基于阻抗匹配原则,重新设定通带、阻带和等条件设计新型EFT滤波器,借助外加直流可调电源依次对被测设备开关电源的各路输出单独打EFT进行诊断,通过EFT滤波器设计实例流程进一步验证新型滤波器有效性。再次,开展了传导EMI噪声源的识别方法与其噪声源内阻抗提取方法研究,针对传导EMI噪声源识别方法,分析了经典的核主元分析(KPCA)方法的基本模型,对核主元算法进行传导EMI噪声理论分析,成功将该算法的信号分离技术成果应用到传导EMI噪声提取中,分离出设备中的传导电磁干扰噪声,并将分离后的噪声与原始噪声进行特征对比,通过验证实验验证其合理性。对于传导内阻抗提取,依据S参数法建立了噪声源阻抗模型,分析了其高频特性和S参数法的阻抗提取过程,并利用标准电阻提取了无源元件阻抗,得到了 LISN噪声源的阻抗信息,包括幅值和相位以及等效参数,解决了阻抗非线性提取等效参数的优化问题。最后,结合电子设备电子系统,分析EFT噪声超标问题和传导EMI噪声超标的原因,设计理想的EMI噪声抑制方案,使之通过相关标准检测。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理论方法的有效性和工程实用性,为今后传导电磁干扰噪声抑制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夏雨[7](2017)在《基于Φ-OTDR光纤入侵的分类算法研究及实现》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管道运输业的高速发展,传统安全预警系统面临更大的挑战。原油和成品油管道运输呈高速发展态势,已成为地下能源大动脉,保护管道运输的正常运行,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管道运输的安全警戒系统的超大范围的安全预警系统,它的管道分布地区广,且易受到外界电磁波的干扰,因而依靠传统的监控系统不能较好的实现监控警戒作用。为了对国内管道运输沿线可能出现的对管道有害的振动事件进行及时识别并预警,我们采用了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光纤振动技术,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于长距离安全预警监控系统,本文提出了基于φ-0TDR光纤入侵的分类算法,旨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准确识别镐刨和跑步两类常见外界入侵信号。本文所提算法包括信号相关处理、振动信号特征提取和利用RVFL神经网络对振动信号进行分类和识别等三大部分。首先,对采集信号采取相关运算处理,通过能量比对方法确定模板信号,并将模板信号与采集信号进行相关运算。相比于常规信号滤波方法,该方法可以最大程度抑制噪声,同时尽可能地保留信号细节信息,避免因为振动信号细节丢失而导致系统识别率下降问题;其次,采用小波多层分解原理对上述得到的相关系数进行五层分解,分别计算各频段平均能量占比,并选取其中五个频段系数能量占比作为振源信号特征;然后,将振动信号特征样本送入RVFL神经网络内进行训练,从而完成对振动信号的分类和识别。最后通过实际外场测试验证了本算法的有效性。
陈志鲲[8](2016)在《城市地铁计轴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文中指出计轴器是一种重要的轨道交通信号设备,计轴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于保障城市地铁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做好计轴系统的维护与故障处理工作十分必要。鉴于此,本文对地铁计轴系统的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并就计轴系统故障的处理提出了可行的思路和手段,以供参考。
于小光,李维亚,常文兴[9](2015)在《烧结主抽风机电气系统构成与维护策略》文中研究指明简述了主抽风机在烧结系统生产中的地位及对于烧结区配电网的重要影响,明确了设备的重要性。提出了将主抽风机电气系统列入状态维修的维修模式。简述主抽风机电气系统的构成,逐项分析了同步电机、水电阻降压启动系统、高压及保护柜、直流励磁装置构成特点。论述了主抽风机的启动过程及同步运行要求。着重分析电气系统组成部分设备的点检维护方法,提出依托设备改进、日常点检、定修手动试车检测方法保设备的可靠性,并就励磁装置常见故障总结归纳了应急处理方向。通过正确的维护策略,实现了主抽风机的长周期稳定运行,为电气设备维护积累了宝贵经验。
李建成[10](2015)在《有轨电车信号系统轨旁控制器信号灯控制模块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公共交通需求持续增长,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备受人们关注。现代有轨电车作为一种节能环保、运行舒适、设计新颖、方便快捷的独立交通工具,正逐步成为世界各国介于一般公交系统与地铁系统的主流选择,与其他交通方式共同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如何保证现代有轨电车在安全可靠运营的前提下提高输送效率是一个关键的技术问题,现代有轨电车信号系统也随之产生并快速发展起来。现代有轨电车信号系统是集行车指挥和列车运行控制为一体的重要机电系统,其设计性能直接关系到有轨电车的运营安全、运营效率及服务质量。其中,正线岔区运行控制系统是现代有轨电车信号系统必需的核心控制系统,涉及行车安全,实现列车高密度、快速、有序运行,由轨旁控制器和轨旁基础设备两部分构成。轨旁控制器是正线岔区运行控制系统的安全控制核心,集联锁控制主机及各种执行单元模块(包括信号灯控制模块、转辙机控制模块及开关量驱采模块等)于轨旁控制机柜内,其系统模块化及网络智能化的性能设计,有效实现了有轨电车正线岔区内道岔、信号灯、轨道区段之间的正确联锁关系和进路安全控制。本文以有轨电车信号系统中的正线岔区运行控制系统为背景,结合正线岔区运行控制系统的组织架构及有轨电车正线运行时信号灯满足的联锁控制条件,以有轨电车轨旁信号灯为研究对象,运用现场总线控制技术、新型电子开关器件、闭环控制技术开发设计了二取二安全体系结构的有轨电车全电子信号灯控制模块。模块轨旁智能化及控制监测一体化的设计需求可实现现场免维修,方便管理维护,系统更新及扩展,满足有轨电车正线岔区运行控制系统的各项运营条件,能够安全可靠地实现有轨电车轨旁信号灯的开放和关闭。论文依据信号灯控制模块的总体设计方案和其技术性能,进行了细致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并针对模块采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技术进行分析。信号灯控制模块与联锁控制主机之间采用双路冗余的CAN(Controller Area Net,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通信方式实现联锁控灯命令、点灯状态及模块自身故障信息的双向交互。模块通过单路CAN通道给维修监测机上传监测信息。模块内部微处理器之间采用点对点异步双工串口通信方式传递同步及监测信息。模块控制回路的去线和回线中接入了相同的控制条件来实现点灯电源的双极控制和所点灯位的可靠切换,接入相同的电流检测电路进行点灯回路电流信息的采集,以确定回路点灯亮灭状态。模块独立电源电路的设计实现了线路板上分布式电源系统输入与输出隔离,保证了各单元电路的可靠运作。此外,模块本身具备故障自诊断功能,符合信号基础设备的故障安全原则。模块经软硬件调试的实践,结果表明其功能完备、运行性能稳定,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价值,适合推广。
二、主机板常见故障及其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主机板常见故障及其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FPGA的车载影像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车载信息娱乐多媒体系统研究现状 |
1.2.2 倒车影像系统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 |
2.1 系统设计指标及功能要求 |
2.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2.1 主协处理器的选型 |
2.2.2 多路视频采集模块设计方案 |
2.2.3 车载主机数据通讯设计方案 |
2.3 硬件电路设计 |
2.3.1 FPGA最小系统电路 |
2.3.2 数据传输接口电路 |
2.3.3 外部存储接口电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软件设计 |
3.1 FPGA模块软件设计 |
3.1.1 系统开发环境与硬件描述语言 |
3.1.2 系统时钟网络设计 |
3.1.3 FPGA模块总体设计 |
3.2 主机多媒体端数据收发设计 |
3.2.1 LVDS接口数据接收模块 |
3.2.2 图像数据映射与反映射模块 |
3.2.3 LVDS接口数据发送模块 |
3.3 多路采集端数据交互设计 |
3.3.1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3.3.2 DDR3 接口驱动模块 |
3.3.3 数据交互模块 |
3.4 数据选通模块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搭建与测试分析 |
4.1 硬件系统构建 |
4.2 系统显示功能测试过程 |
4.2.1 LVDS接口显示测试 |
4.2.2 两路视频画中画显示测试 |
4.3 系统实现硬件资源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成果 |
致谢 |
(2)基于FPGA的万兆以太网TCP/IP卸载引擎与硬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背景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研究背景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本文主要工作、难点与创新点 |
1.4.1 本文主要工作 |
1.4.2 难点与创新点 |
1.5 本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设计指标与总体架构 |
2.1.1 系统需求及设计指标 |
2.1.2 系统总体架构方案 |
2.2 系统方案硬件设计及指标论证 |
2.2.1 硬件框架方案 |
2.2.2 网络接口方案 |
2.2.2.1 万兆以太网 |
2.2.2.2 千兆以太网 |
2.2.3 与主机互联方案 |
2.2.4 数据缓存方案 |
2.2.5 核心处理器方案 |
2.2.6 高速数字系统设计 |
2.2.6.1 数字信号的基本概念 |
2.2.6.2 传输线相关理论 |
2.2.6.3 信号完整性 |
2.2.6.4 电源完整性和电磁兼容性 |
2.3 系统方案可编程逻辑与软件设计 |
2.3.1 以太网接口方案 |
2.3.1.1 TCP/IP四层模型与协议栈 |
2.3.1.2 万兆以太网接口 |
2.3.1.3 千兆以太网接口 |
2.3.2 PCIe接口通信方案 |
2.3.3 DDR3 高速缓存方案 |
2.3.4 安全传输方案 |
2.3.5 配置和审计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
3.1 整体硬件方案概述 |
3.2 硬件原理图设计 |
3.2.1 核心处理器设计 |
3.2.2 关键子模块设计 |
3.2.2.1 万兆以太网/千兆以太网模块设计 |
3.2.2.2 PCIe模块设计 |
3.2.2.3 DDR3 缓存模块设计 |
3.2.3 电源模块设计 |
3.2.4 启动与复位模块设计 |
3.2.5 时钟模块设计 |
3.3 硬件layout设计 |
3.3.1 叠层与阻抗设计 |
3.3.2 过孔设计 |
3.3.3 PCB互连与信号完整性设计 |
3.3.4 电源完整性设计 |
3.4 PCB后仿真 |
3.5 PCB版图以及硬件电路板实物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可编程逻辑与软件设计 |
4.1 系统整体功能程序设计概述 |
4.2 可编程逻辑设计 |
4.2.1 万兆以太网接口模块 |
4.2.2 协议栈卸载模块 |
4.2.2.1 组包解包子模块 |
4.2.2.2 协议栈处理子模块 |
4.2.3 PCIe接口模块 |
4.2.4 DDR3 高速存储模块 |
4.3 嵌入式软件设计 |
4.4 上位机软件设计 |
4.4.1 WEB配置系统 |
4.4.2 底层驱动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硬件测试 |
5.1.1 电源测试 |
5.1.2 时钟和复位测试 |
5.1.3 核心处理器测试 |
5.1.4 DDR3 测试 |
5.1.5 RFC2544 测试 |
5.2 系统功能测试 |
5.2.1 演示系统搭建 |
5.2.2 文件传输测试 |
5.2.3 通信功能测试 |
5.2.4 安全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工作总结 |
6.2 后续工作及展望 |
6.2.1 硬件优化 |
6.2.2 可编程逻辑与软件优化 |
6.2.3 测试优化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LEU-PS硬件接口测试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内容与组织结构 |
2 LEU-PS测试方法与测试系统总体设计 |
2.1 LEU-PS概述 |
2.1.1 分散式调车防护系统 |
2.1.2 LEU-PS主机 |
2.2 LEU-PS故障模式分析 |
2.2.1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 |
2.2.2 故障树分析 |
2.3 黑盒测试与测试用例设计 |
2.3.1 黑盒测试理论 |
2.3.2 测试用例设计 |
2.4 测试系统总体设计 |
2.4.1 系统方案比选 |
2.4.2 系统功能结构及需求分析 |
2.4.3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
2.5 单板测试需求与方案 |
2.5.1 测试需求分析 |
2.5.2 测试方案 |
2.6 本章小结 |
3 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
3.1 硬件总体框图 |
3.2 核心器件选型 |
3.3 关键电路设计 |
3.4 PCB设计与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4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软件设计 |
4.1.1 软件总体设计 |
4.1.2 软件总体结构 |
4.1.3 软件设计模式及程序框架 |
4.1.4 软件模块调用关系 |
4.2 测试模块功能实现 |
4.2.1 DSP模块功能实现 |
4.2.2 FPGA模块功能实现 |
4.3 本章小结 |
5 系统功能验证 |
5.1 测试平台搭建 |
5.2 系统测试功能验证 |
5.2.1 典型故障模拟验证 |
5.2.2 标准板测试验证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血透机的维护和保养(论文提纲范文)
1 血透机的日常清洁、保养 |
1.1 电路系统的维护 |
1.2 水路系统的维护 |
2 设备的维修 |
3 小结 |
(5)φ-OTDR光纤入侵检测识别算法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光纤预警系统研究现状 |
1.2.1 基于光干涉原理的光纤预警系统 |
1.2.2 基于光时域反射原理的光纤预警系统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光纤预警系统 |
2.1 引言 |
2.2 系统简介 |
2.3 系统组成 |
2.4 系统原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检测识别算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振源检测算法设计 |
3.2.1 数据预处理 |
3.2.2 两级恒虚警检测算法设计 |
3.3 振源类型识别算法设计 |
3.3.1 基音周期特征提取 |
3.3.2 小波功率熵特征提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检测识别算法DSP实现 |
4.1 引言 |
4.2 基于TS201的信号处理板卡介绍 |
4.3 检测定位算法实现 |
4.3.1 基于流水线技术的DSP软件架构设计 |
4.3.2 滑动窗口设计 |
4.3.3 滑动求和设计 |
4.3.4 滑动排序设计 |
4.3.5 两级恒虚警检测算法实现 |
4.4 振动类型识别算法实现 |
4.4.1 基于环形队列技术的DSP软件架构设计 |
4.4.2 环形队列数据结构设计 |
4.4.3 基音周期提取函数实现 |
4.4.4 小波功率熵提取函数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现场测试及应用 |
5.1 引言 |
5.2 测试现场介绍 |
5.3 现场实验 |
5.3.1 敲击光缆 |
5.3.2 机械施工 |
5.3.3 下雨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传导电磁兼容新技术方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电磁兼容背景 |
1.2 电快速脉冲群的测试标准及研究现状 |
1.2.1 电快速脉冲群的测试标准与方法 |
1.2.2 电快速脉冲群滤波器研究现状 |
1.3 传导EMI噪声测试标准及研究现状 |
1.3.1 传导EMI噪声测试标准与方法 |
1.3.2 传导噪声源识别方法研究现状 |
1.3.3 传导EMI噪声源阻抗等效参数提取技术研究现状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1.4.1 本课题研究意义 |
1.4.2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章 电快速脉冲群噪声抑制新方法研究 |
2.1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产生的危害及一般处理方法 |
2.2 传输线的基本特征及阻抗匹配 |
2.2.1 阻抗匹配的分类和最大传输 |
2.2.2 传输线的阻抗匹配模型 |
2.2.3 测试系统和噪声源阻抗计算过程 |
2.3 基于阻抗匹配的EFT噪声抑制新方法 |
2.3.1 电容的高频模型 |
2.3.2 电感的高频模型 |
2.3.3 基于阻抗匹配的EFT滤波器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传导电磁干扰噪声源识别新方法及内阻抗提取研究 |
3.1 核主元的基本理论 |
3.1.1 核主元的基本模型 |
3.1.2 核主元算法传导EMI噪声理论分析 |
3.2 基于核主元算法的传导EMI噪声源识别方法研究 |
3.2.1 传导EMI噪声源识别方法 |
3.2.2 传导EMI噪声源识别方法验证实验 |
3.3 传导EMI噪声源内阻抗提取研究 |
3.3.1 S参数法提取噪声源阻抗技术 |
3.3.2 噪声源内阻抗提取实验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传导电磁兼容噪声综合分析、诊断与抑制 |
4.1 电快速脉冲群噪声综合分析、诊断与抑制 |
4.1.1 实验一:盆腔治疗仪EFT应用案例分析 |
4.2 传导EMI噪声综合分析、诊断与抑制 |
4.2.1 实验一:医疗雾化器传导EMI应用案例分析 |
4.2.2 实验二:前列腺仪器传导EMI应用案例分析 |
4.2.3 实验三:大肠内窥镜传导EMI应用案例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7)基于Φ-OTDR光纤入侵的分类算法研究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二章 光纤振动预警系统 |
2.1 系统简介 |
2.2 系统工作原理及总体架构 |
2.2.1 系统的工作原理 |
2.2.2 系统总体架构 |
2.2.3 ATCA机箱架构 |
2.3 系统光信号工作原理 |
2.3.1 φ-OTDR原理阐述 |
2.3.2 系统光路介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振动信号库的生成 |
3.1 振动信号库简介 |
3.2 振动检测 |
3.2.1 信号检测方法 |
3.2.2 信号检测算法 |
3.3 样本库成分一:小波系数能量特征 |
3.3.1 信号模板选取 |
3.3.2 信号相关运算 |
3.3.3 小波变换及多层分解 |
3.4 样本成分二:占空比特征 |
3.5 样本库成分三:AMDF过均值次数特征 |
3.6 样本库的整理 |
3.7 RVFL分类器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现场测试及结果 |
4.1 现场试验简介及数据采集 |
4.2 测试地点一:北京门头沟 |
4.3 测试地点二:山东威海乳山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研究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烧结主抽风机电气系统构成与维护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主抽风机电气系统构成 |
2.1同步电机 |
2.2水电阻降压启动系统 |
2.3高压及保护柜 |
2.4直流励磁装置 |
3主抽风机启动过程及运行要求 |
3.1主抽风机启动过程 |
3.2主抽风机同步运行状态 |
4主抽风机电气系统的维护策略 |
4.1同步电机的维护策略 |
4.2水电阻降压启动系统的维护策略 |
4.3高压及保护柜的维护策略 |
4.4直流励磁装置的维护策略 |
5结语 |
(10)有轨电车信号系统轨旁控制器信号灯控制模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有轨电车发展及现状 |
1.2.1 有轨电车的发展历程 |
1.2.2 现代有轨电车特性分析 |
1.3 现代有轨电车信号系统的研究现状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 |
2 现代有轨电车的信号系统 |
2.1 信号系统特点分析 |
2.2 信号系统组成及功能需求 |
2.3 正线岔区运行控制系统 |
2.3.1 岔区运行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
2.3.2 轨旁控制器 |
2.3.3 进路控制模式 |
3 信号灯控制模块需求分析 |
3.1 信号灯的控制理论 |
3.2 信号灯的联锁条件 |
3.3 模块功能需求分析 |
3.4 模块接口需求分析 |
3.4.1 内部接 |
3.4.2 外部接口 |
4 信号灯控制模块硬件设计 |
4.1 微控制器MCU电路 |
4.1.1 MCU选型 |
4.1.2 MCU逻辑电路 |
4.2 串口通信电路 |
4.3 信号灯控制回路的设计 |
4.3.1 主控开关选型 |
4.3.2 点灯控制回路 |
4.5 继电器动作驱动电路 |
4.6 继电器状态采集电路 |
4.7 点灯电流检测电路 |
4.8 CAN通信电路 |
4.9 表示灯电路 |
4.10 电源电路 |
5 信号灯控制模块软件设计 |
5.1 软件设计技术 |
5.1.1 软件特点分析 |
5.1.2 软件设计原则 |
5.2 模块软件结构体系设计 |
5.3 模块控制软件主程序 |
5.4 CAN通信软件设计 |
5.4.1 CAN通信协议 |
5.4.2 CAN通信软件 |
5.5 同步信息处理软件设计 |
5.5.1 USART应用向导 |
5.5.2 同步信息处理软件 |
5.6 点灯命令处理软件 |
5.7 点灯回路控制软件 |
5.8 点灯回路状态采集软件 |
5.9 点灯电流检测软件 |
6 信号灯控制模块的可靠及安全设计技术 |
6.1 模块可靠性设计技术 |
6.2 模块安全性设计技术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主机板常见故障及其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FPGA的车载影像系统研究与设计[D]. 谢士宁.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9)
- [2]基于FPGA的万兆以太网TCP/IP卸载引擎与硬件系统设计[D]. 石华.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3]LEU-PS硬件接口测试研究与开发[D]. 王泽民.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4]血透机的维护和保养[J]. 韦宏威. 医疗装备, 2018(21)
- [5]φ-OTDR光纤入侵检测识别算法研究与实现[D]. 吕雷. 北方工业大学, 2017(08)
- [6]传导电磁兼容新技术方法研究与应用[D]. 陶卫.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2)
- [7]基于Φ-OTDR光纤入侵的分类算法研究及实现[D]. 夏雨. 北方工业大学, 2017(08)
- [8]城市地铁计轴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J]. 陈志鲲.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17)
- [9]烧结主抽风机电气系统构成与维护策略[A]. 于小光,李维亚,常文兴. 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论文集II, 2015
- [10]有轨电车信号系统轨旁控制器信号灯控制模块的研究[D]. 李建成. 兰州交通大学,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