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红星成龄苹果树不同冠层叶光合特性研究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高媛[1](2020)在《无患子树体高光效构型与源库营养的调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作为我国“林油一体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生物质能源树种之一,是集生物质能源、日用化工、生物医药、园林绿化、生态修复、木材生产、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多功能树种。目前,福建、浙江、贵州、湖南等地已发展了40余万亩人工原料林。但现有原料林普遍存在产量较低、树形乱、树体高、落花落果严重等问题,主要原因是缺乏园艺化的集约培育技术体系。目前,国内外对无患子原料林高效培育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几近空白。因此,本研究主要于福建省建宁县基地围绕无患子高光效树形及花果营养调控等方面开展研究,解决其花果发育规律不清、树体光利用原理及源库营养调控路径不明等科学问题,建立高效标准化培育技术体系。主要方法、结果和结论如下:1.采用全年追踪测定林分生长指标等方法对其物候、花果发育规律、结果枝组分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患子物候分休眠期、萌动期、初花期、盛花期等9个关键时期;在福建建宁,春季日均温>10℃的8~10 d后进入萌动期,在>18℃后抽生花序,在>22℃后进入初花期;可孕花在末花期到初果期之间的落花率高达49.02%;坐果后,初果期到果实膨大期间的落果率高达72.74%;初果期后的70天为无患子鲜果重的迅速增长期,70-110天为稳定变化期,110天后由于失水转色导致鲜果重下降;果肉占整个果实重的60%~65%,种子重占果重的34%~39%,种仁占整个果实重的6%~7%;无患子结果枝可分为短果枝(10~34cm),中长果枝(35~57 cm)及长果枝(58~82 cm),结果母枝的基径在>15mm时,产量逐渐升高;花序果序越短越紧凑,其营养调运能力越强,源库调运的核心在于种子的调运能力(R2=0.61)。2.通过设置不同的骨干枝数目(留3、4、5骨干枝)、开张角度(30°、45°、60°及90°),以及单位投影面积留枝量(8~20个结果枝),并结合双因素交互试验,分别测定冠型特性因子、光照特性因子及光合特性因子,利用可视化三维扫描技术研究了较为理想的树体结构及其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自然树冠光环境不合理,内膛光照度仅为空地光照的10~15%;(2)经骨干枝处理后外围光照度达到空地光照度的40~54%,中部为32~35%,内膛为27~31%;单位投影面积保留16~18个结果枝时以347g/m2的产量显着高于其余处理;(3)控制骨干枝角度主要是调整光分布,当角度为60°或90°时可以保证垂直方向光吸收率提高2~3倍,A90°N3的光截获力比其余处理高出16%;控制骨干枝数目可以减缓8月份落叶量,A90°N3有最高的累积叶面积指数为19.57,其分形维数达到最高值1.988,中部叶片量高达7000余片,保证了最大的空间占比;A60°N3的净光合速率都比其他处理高出1-2倍;(4)叶面积指数与光截获力呈正相关关系,花序数与产量间相关性极低,但是在开花前的光截获力是影响当年开花数的主要因子,而产量与生理落果期(8月)的全株光合有相关性(R2=0.5)。综上,高光截获力能解决落叶问题,LAI与光合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因此,A60°N3和A90°N3为初步筛选出来的无患子理想高光效高产株型。3.通过喷施蔗糖、赤霉素、2,4-D及综合调节剂,进行产量、碳水化合物、内源激素以及矿质元素测定,并采用13C标记等方法进行源库营养调运能力分析。结果表明:(1)喷施100ppm的赤霉素可使产量比其余处理高出6倍;喷施10-20ppm的2,4-D,坐果数比CK显着提高1~2倍;采果前喷施综合调节剂0.3%Ca2++20ppm 2,4-D的产量较CK高出75%;(2)外源喷施蔗糖后,1.5%与3%浓度处理下可有效提高坐果率和产量3~5倍;花期喷施3次3%蔗糖后花序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于CK 3~4倍,库的调运能力提升3倍,促使花序里的脱落酸含量从16μg/g下调致4μg/g;生理落果前期喷施1.5%的蔗糖,能使果实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CK增加1.5~2.0倍,明显降低叶片和果实的脱落酸含量到CK的50%,能保证源库之间的势能差提升近2倍;高浓度蔗糖喷施提升了N、P、K的含量;(3)营养运移路径表明叶片总糖与果实总糖通过磷诱导关系建立相关性;果实糖与果实的正向生长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有正相关关系;叶片的总糖与叶片的细胞分裂素、叶片的氮含量以及果实的脱落酸有正相关关系。综上研究主要从树体上进行光照分配调控及叶量分布调节,并在结构上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营养补充旨在从内在光合产物合成上进行调控,并在生理水平上提升库-源的调运能力。两者结合为建立无患子高效培育技术体系提供支撑,并为无患子树体的营养运移与吸收反馈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蔡华成,杨廷桢,王骞,高敬东,李春燕,杜学梅,弓桂花[2](2018)在《不同栽植密度对‘Y-1’矮砧‘富士’生长和结果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究‘Y-1’矮砧‘富士’最佳栽植密度模式,以4年生‘Y-1’矮砧嫁接‘富士’为试材,通过3种栽植密度(0.8 m×4 m、1 m×4 m、1.2 m×4 m)处理,探讨其对树体生长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植密度0.8 m×4 m与1.2 m×4 m的树体高度、干径存在显着差异(P<0.05),3种栽植密度下树体冠径、新梢生长量、枝类构成差异不明显;栽植密度1 m×4 m的日平均光合速率高于其余2种栽植密度;冠下和株间的光合间接辐射、光合直接辐射随栽植密度的减少而增大,叶面积指数随栽植密度的减少而减小,栽植密度1.2 m×4 m的光合间接辐射、光合直接辐射最大,叶面积指数最小;栽植密度1 m×4 m的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硬度、糖酸比显着高于其他2种栽植密度,果实品质最佳。综合考虑树体生长势、光能利用率、果实品质等因素,1 m×4 m为‘Y-1’矮砧‘富士’的适宜栽植密度。
王思雨[3](2018)在《不同覆盖模式对渭北旱塬苹果园土壤性质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文中提出我国作为全球苹果产业的第一大生产总区,已成为主要的苹果出口国。陕西省不仅是中国苹果生产的重要优质产区之一,也是全球规模化栽植的最大地区。然而,该省大多数苹果园属小农经营,且以传统的清耕种植为主要模式。长期以来,区域降雨不均导致的土壤水分有效性的波动使得苹果总体产量低而不稳、果实品质均一性差,经济效益潜力有限。为改善这一现状,本文基于田间集雨保墒培肥的一般原理,借助苹果园株间和行间不同覆盖物的试验设计,探索了覆盖栽培模式对苹果园土壤水肥、果实产量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该区苹果生产的提质增效技术途径的制定奠定科学基础。试验于2014年在洛川县布置,共设四个处理分别为:(Ⅰ)株间覆盖玉米秸秆和黑膜,行间自然生草不作处理;(Ⅱ)株间覆盖锯末和黑膜,行间覆盖三叶草;(Ⅲ)株间覆盖森林土和黑膜,行间覆盖森林土;(CK)株间单覆黑膜,行间清耕。分别在开花期、膨大期、成熟期进行土壤理化分析和生产成本核算,并于苹果膨大期对其叶片的光合积累进行测量和分析,最终在成熟期进行了产量输出、品质鉴定和经济效益评价,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无论株间还是行间,不同覆盖和耕作处理均显着影响土壤表层含水量。就株间覆盖而言,秸秆、黑膜组合和锯末、黑膜组合的效果最好,森林土、黑膜组合次之,单一覆盖黑膜效果最差。这一特征在苹果开花期尤为明显,相比CK,秸秆和锯末对表层土壤湿度的增加了10.3%,森林土增加了4.5%;就行间覆盖而言,三叶草和自然生草优于森林土,清耕效果最差。然而,膨大期和成熟期雨水较为丰富,处理间差异不显着(P<0.05)。(2)不同覆盖措施均能增加土壤肥力,但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增幅不同。除速效磷外,其他指标的含量在生育期内整体呈降低趋势。就株间而言,森林土、黑膜土壤肥力增幅最大,其次是玉米秸秆、黑膜和锯末、黑膜,单覆黑膜效果最差;就行间而言,森林土土壤各项肥力最高,三叶草较好,自然生草次之,清耕会降低土壤肥力,效果最差。(3)不同覆盖组合能显着提高果树在膨大期的光合积累,整体净光合速率自然生草园区较对照提高了20.26%,三叶草园区较对照提高了20.95%,森林土园区较对照提高了12.24%。就叶绿素SPAD值而言,自然生草园区较CK提高了8.78%,三叶草园区较CK提高了12.15%,森林土园区较CK提高了9.89%。(4)不同覆盖组合能显着提高果实品质、单产和单价,其中森林土园区单产最高,单价最高,较CK分别高出1.44元/kg和725 kg,但是品质在第二位;三叶草园区单产和单价在第二,较CK分别高出0.94元/kg和575 kg,品质最好;自然生草园区的单产、单价和品质都在第三位,较CK分别高出0.3元/kg和425 kg;对照的单产、单价和品质均最差,显着低于其它覆盖组合。(5)不同覆盖组合投入成本不同,收入也有所不同,趋势为覆盖处理的净收益高于对照。其中森林土园区的收入最多,但是投入也是最多,就单年计而言,投入大于收入,但是从第二年开始投入最低,产出最高;三叶草园区的投入最低,收入第二,产出比最高;自然生草园区的投入第二,收入第三,产出比较低;对照的收入和投入就单年计来看不是最低,但是从第二年开始投入产出比最差。综上而言,各覆盖处理在土壤水分维持、土壤肥力促进、光合效率改善、产量品质优化和经济效益提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但是,从不同技术应用中的投入产出比出发,处理Ⅱ最适合在该地区推广,并配套相应管理措施。
李天宇[4](2017)在《不同栽培措施对矮化自根砧富士苹果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指出苹果矮化自根砧高纺锤形栽培系统作为目前世界上最高效的苹果栽培系统,近几年在江苏省发展迅速,但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缺乏。为此我们2016年在丰县梁寨镇以2-3年生的矮化自根砧苹果示范园为基地,开展了相关研究,旨在为该苹果栽培模式提供技术支持。主要研究方面如下:(1)矮化自根砧不同定植高度对苹果生长发育的影响:矮化砧木对果树的生长发育起着生理调控作用,是果树的重要组成部分。砧木主要存在双向调控作用:一方面促进树体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利用;另一方面影响着树体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以及果实的形成。本试验以矮化自根砧M9T337的富士苹果为材料,研究了砧木地面上不同高度对苹果叶片矿质元素、果实品质和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砧木地面高度的增加,树体的生长势降低,主干粗度、主干高度和生长量降低。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先增加后减小,处理4-8cm时叶面积指数最大,达到1.59,处理8-12cm叶绿素含量最大,达到55.24SPAD;当砧木地面高度<0cm时,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含量较大;当砧木高度为4-8cm时,产量最大、果实单果重最大、糖酸含量相对于其他处理较高。综上所述,砧木地面高度在4-12cm范围,不仅有良好的树体矮化作用,有利于省力化栽培,而且可以有较高的产量和果实品质。(2)不同栽培密度对矮化自根砧苹果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合理密植,调控栽植的空间结构,有利于树体冠层的形成,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能利用率,达到提升果实产量与质量的目的。为此利用不同组合行宽密植栽培试验,通过对树体结构、叶面积指数,果实品质进行分析,探求适宜的栽植密度。结果表明:当栽培密度为4m×1m时,树体叶面积指数较大,并且果实品质优于4m×1.5m,4m×2m两个处理;产量随着株距的扩大而减小,4m×1m时的产量最高,为32298kg/hm2;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着栽培密度的株距减小而下降。综上所述,4m×1m的栽培密度有利于矮化苹果的生长发育。(3)不同拉枝角度对矮化自根砧苹果枝条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拉枝,可以改善树体的冠层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早期产量。拉枝在当今的矮化栽培果园里是重要的栽培技术。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推广矮化苹果拉枝技术,更准确的确定拉枝角度,本试验以三年生和二年生矮化苹果树为材料,对其主枝进行拉枝角度处理。探究拉枝角度对三年生矮化苹果树枝条生长势,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及拉枝角度对三年生和二年生矮化苹果树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年生树体随着拉枝角度增大,生长势逐渐降低;当拉枝角度为1 10°时,果实品质最佳;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着拉枝角度增大而逐渐增加,并且二年生树体含量高于三年生树体的含量;三年生树体在拉枝110°时花芽分化率最高,达到66.9%;二年生树体的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均在拉枝100°左右为最高,三年生树体在110°左右为最高。因此,拉枝角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在110°左右较为适宜。(4)不同授粉方式的对坐果情况及果实品质的影响:高效的授粉方式不仅能保证树体的坐果率,更能减少劳力物力的输出,减轻人工授粉的劳动强度,便于果园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本研究对人工点授、液体授粉、蜜蜂授粉和自然授粉等4种辅助授粉技术对坐果率、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授粉方式对该地区苹果品种的坐果率、果实品质有不同的影响,其中人工点授效果较佳,花序坐果率达到54.3%,花朵坐果率达到44.1%,果实品质优良,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5)精准化留果技术体系研究:合适的留果量有利于促进果实品质,达到优质生产的要求。适当留果,不仅能保证产量,更能保证果实的质量,使果园的经济效益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以红富士苹果为材料,研究了根据主干嫁接口上10cm处横断面积不同留果量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留果量为3/cm2时,平均单果重较高、果实外观品质和果实内在品质较好;留果量过大或过小时,单果重、果实外观品质、果实内在品质都相对于留果3/cm2较差;在确保产量的前提下,留果量保持在3/cm2左右,有利于果实生长发育,果实品质最佳,树体生长健壮。
张秀莉[5](2017)在《苹果纺锤形改造为主干形的技术与效果》文中指出本研究以第一师六团8年生苹果为试验材料,总结苹果纺锤形改造为主干形的技术,研究了主干形和纺锤形两种树形冠层结构特性、叶片生理特性、光照强度和果实品质间的差异,研究结果如下:(1)苹果纺锤形树形改造为主干形主要技术要点:将纺锤形中心干上所有枝条疏除,保留强壮中心干;春季刻芽、涂抹发枝素促进隐芽萌发抽生新梢;选择位置适当、生长势中庸的50个枝条,均匀分布在中心干,枝条生长50cm左右时摘心,侧芽涂抹发枝素、刻芽,促发新梢,形成小主枝;5月底用开角器开张小主枝角度,开张角度100-120°;小主枝隔15cm环割2-3道,达到控制树冠、促进花芽形成的目的。(2)改造后主干形树形树体冠层结构:树高3.2m左右,冠幅1.9×1.7m,比纺锤形冠幅缩小56.08%;枝量27-46万/hm2,长中短枝的比例为52:69:99,中短枝占全树枝量的76.36%,比纺锤形提高了25.76%;枝条开张角度100-120°,开张角度增大了40°,树体结构开张,长中短枝生长势均衡都能形成花芽并结果;枝条均匀分布于中心干,树冠结构合理。(3)主干形和纺锤形树冠光照强度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各部位光照强度差异明显。改造后主干形冠层光照强度上层比中层强了37.51%,中层比下层强了19.07%;树冠外部光照强度是内部6.70倍。在相同冠层内,由上至下主干形光照强度分别比纺锤形高了1.71倍、2.17倍、4.39倍,树形改造明显改善了光照环境,尤其使下部光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4)由于光照的改善,进一步改善了果实品质。改造后主干形果实品质存在较大差异,主干形果实外观品质高于纺锤形,果实着色指数高于纺锤形,单果重283.60g比纺锤形高了14.97%,果实横径比纺锤形高了9.25%;内在品质差异不显着。通过树形改造,改善了果实外观品质。(5)改造后主干形苹果产量:主干形不同冠层(从上至下)结果数量比为40:36:33单株结果数量110个比纺锤形高了25.00%;单株产量31.48kg比纺锤形高了45.00%,单位面积产量3462.76kg/666.7m2,比纺锤形高了44.38%,主干形明显提高产量,达到了丰产的效果。综上所述:主干形的光照分布、果实产量和品质都优于纺锤形。说明通过树形改造达到了改善光照、果实品质和提高产量的效果,主干形树形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尚军华[6](2017)在《葡萄及无花果的光合作用特性及部分处理的生理效应》文中指出本试验通过对葡萄‘夏黑’和‘月光无核’不同留叶量的处理、对‘巨玫瑰’不同架式下的处理以及对无花果‘B110’施用不同次数的外源硒之后,分别对其全天光合指标进行测定,研究不同留叶量对‘夏黑’和‘月光无核’叶片全天的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不同架式对‘巨玫瑰’主要光合指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巨玫瑰’提供良好的架式;以及无花果施硒后对叶片的相关光合作用指标、重金属含量以及果实品质产生的影响,以期为改善果实品质提供依据。以6 a生葡萄‘夏黑’和‘月光无核’为试验材料,分别对叶片进行处理,花序以上留4片叶,副梢留1叶反复摘心为对照(CK),试验处理为,每枝留10片叶(T1)、15片叶(T2)、20片叶(T3),各个副梢均留1叶反复摘心。以6 a生葡萄‘巨玫瑰’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架式(双臂篱架、单臂篱架)下叶片的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夏黑’和‘月光无核’葡萄品种的留叶量以20片为最佳,随着葡萄留叶量的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也随之提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重、单穗重、硬度也逐渐增加,可滴定酸的含量随之下降,果皮着色程度加深,果实品质得到改善。对本试验而言,留20片叶的处理明显提高了果实的品质。同单臂篱架相比较而言,双臂篱架葡萄‘巨玫瑰’叶片光合作用效果良好,试验结果表明,在全日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变化趋势呈双峰曲线,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指标均有提高,且同时降低胞间CO2浓度。在上午10:00的双臂篱架下的净光合速率比单臂篱架下的净光合速率提高了2.37%。双臂篱架下(T1)果实的单果重、单穗重及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比单臂篱架(T2)下提高了11.54%、25.73%、7.42%、双臂篱架下(T1)的可滴定酸的含量比单臂篱架下(T2)的降低了16.36%。本试验采用Na2SeO3溶液(硒浓度为8 mg.kg-1)在无花果幼果期叶面喷施硒溶液,喷施次数分别为1次(T1)、2次(T2)、3次(T3),以清水为对照(ck)。试验结果表明:‘B110’叶面喷施不同次数的硒液后,对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生了良好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全日照时光合作用变化趋势呈双峰曲线,叶面施硒可以提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且同时降低胞间CO2浓度。无花果果实中的硒含量和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随着喷施次数的增多而增加,在喷清水至喷3次的试验范围内随着喷施次数的增加,果实中重金属元素镉和铅的含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着。果实的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逐渐增加,可滴定酸的含量下降;当喷施次数为3次(T3)时,果实的重金属含量有所增加,叶绿素含量及果实品质均呈下降。对本次试验而言,喷施浓度为8 mg.kg-1的硒液次数以2次为最佳,可以显着地改善叶片光合作用、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果实的品质、并降低果实中镉、铅重金属的含量。
牛莹莹[7](2016)在《库尔勒香梨不同栽植密度果园微气候差异与产量品质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掌握不同栽植密度库尔勒香梨果园微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库尔勒香梨产量品质的关系,对6种不同栽植密度库尔勒香梨园的树冠结构、微气候、光合荧光参数、产量及果实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如下:(1)5.0m×6.0mm梨园的树高、冠幅及单株树冠体积最大,叶面积指数(LAI)、果园覆盖率及果园树冠体积较大;3.0m×5.0m的树高、冠幅、单株树冠体积及LAI最小。5.0m×6.0m与5.0m×8.0m、6.0m×7.0m密度间的单株树冠体积不存在显着差异,但与3.0m×5.0m存在极显着差异。6.0m×7.0m的LAI最大,且与其它密度存在极显着差异;4.0m×6.0m的LAI最小,仅为2.3。2.5m×7.Omm的果园树冠体积最大,达到1998.19m3/666.7m2,6.0m×7.0m仅为1050.36m3/666.7m2。5.0m×8.0m的单叶面积及百叶重最大、单株新梢数量最多,与其它密度存在显着差异;5.0m×6.0m的新梢最长,达到118.64cm,4.0m×6.0m的新梢最短,为80.25cm。(2)1d中,冠层各方位受光强弱均呈现规律变化,即在8:00-12:00以冠层东侧、南侧、北侧受光为主;11:00~17:00以冠层西部受光为主;树冠中部1d中受光最弱且均匀。不同栽植密度条件下库尔勒香梨冠层内平均光合有效辐射(PAR)呈“先升高后下降”变化趋势;4.0m×6.0m冠层内平均相对PAR最高,2.5m×7.0m冠层内平均相对PAR最低。相同株距或行距下,冠幅越大,库尔勒香梨LAI越大。库尔勒香梨冠层PAR及LAI与栽植密度、冠幅、冠层方位、冠层高度等有关。(3) 不同栽植密度库尔勒香梨冠层中部温湿度差异小于冠层外围;冠层上层空气温度相对值大于冠层下层,空气湿度相对值小于冠层下层;同一冠层内的温湿度差异小于冠层之间的温湿度差异。冠层西侧及北侧温度高湿度小,冠层中部温度最低湿度最大。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空气温度相对值日变化大致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空气湿度日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空气温度相对值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变化规律,空气湿度相对值日变化呈“高-低-高”规律。(4)不同栽植密度库尔勒香梨叶片的光合及荧光参数存在差异。3.0m×5.0m的净光合速率(Pn)最大,5.0m×6.0m的Pn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最小。各密度的Pn、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细胞间隙CO2含量(Ci)、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荧光(Fm)、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及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气孔限制值(Ls)及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OPSⅡ)变化规律不尽相同。栽植密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很大,3.0m×5.0m,6.0m×7.0m的Pn较高,4.0m×6.0m、5.0m×6.0m的Pn最低。耐光抑制能力的强弱为:2.5m×7.0m>5.0m×6.0m>5.0m×8.0m>4.0m×6.0m>3.0m×5.0m>6.0m×7.0m。(5) 果实产量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产量之间存在极显着的差异。5.0m×6.0m及4.0m×6.0m栽植密度的树体结构良好、群体结构较为合理,有充足的光合面积;一天中冠层不同方位温湿度及PAR变化差异小,冠层受光均匀,利于冠层各方位果实产量品质的均衡分布;光补偿点(LCP)及光饱和点(LSP)、CO2补偿点(CCP)及CO2饱和点(CSP)处较低水平,对弱光及低CO2适应能力较强;因其单果质量最大、产量中等、可溶性固形物及总糖含量较高、硬度小,为较理想的栽植密度。
董慧[8](2016)在《山西果园可利用草种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果园生草已成为果园沃土的一项基本措施,但由于缺乏本土适宜草种选择研究,导致生草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北方果园野生杂草的调查,筛选出适宜的本土草种,了解其形态及生理特性,通过引种形成当地的优势草种。研究结果如下:1.本试验通过对北方果园(晋中、运城、临汾等地)野生杂草的调查,发现分布频率较高的杂草主要有荠菜、狗尾草、蒲公英、灰绿藜、苋菜、马齿苋、打碗花、田旋花、蟋蟀草、马唐、车前、繁缕等。依据与果树争夺地下地上空间筛选出适应的草种有:荠菜、狗尾草、马齿苋、蒲公英、紫花地丁。2.筛选的草种蒲公英、荠菜、马齿苋、狗尾草、紫花地丁繁殖方式主要为种子自播繁殖,在自然生长条件下,主要靠结实率高、出种量高来增加繁殖力,形成杂草群落。关于种子繁殖力的研究,结果表明蒲公英、车前、夏至草、紫花地丁种子适宜的萌发温度为15-25℃,发芽率达到50%以上,且种子都没有生理休眠期。光照有利于蒲公英、夏至草、紫花地丁种子的萌发。荠菜、马齿苋、狗尾草种子在15-30℃各个温度下基本不发芽,有生理休眠的特性。3.通过对蒲公英、荠菜、马齿苋、狗尾草、紫花地丁草种的生理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以上草种根系可分泌导致pH值下降的物质。马齿苋的叶片为肉质,含水量高,储水能力强,地上部积累生物量大,地下部生物量小,根冠比小且其蒸腾耗水率低,水分有效利用率高。表明马齿苋的耐旱性强,保水力强。狗尾草的净光合速率高,根系为须根系,须根数量多,水分利用效率也较强。马齿苋与狗尾草作为果园的夏季草种,生物量大,有利于提高果园有机质含量。荠菜作为果园秋春草类,可延长果园生物覆盖时期。蒲公英与紫花地丁根系发达,分蘖繁殖力强,翌年春天返青早,绿期长,耐阴性强,是果园生草首选的很好的地被植物。4.紫花地丁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低矮,绿期长,对地面的覆盖率高,且耐践踏,目前在果园分布还比较少,所以,本文着重研究了紫花地丁的大田播种繁殖及管理、不同生境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春季播种紫花地丁,在苗期易受其它杂草影响其生长,所以应加强田间管理。对阴生与阳生生境下的紫花地丁光合特性分析表明,阴生下紫花地丁叶片大,叶绿素含量高,光饱和点(LSP)与光补偿点(LCP)较低,利用弱光能力强。所以其属于适宜果园生草的草种之一。
韩苹苹[9](2016)在《‘玉露香’梨高光效树形的光合特性与果实品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以16年生的‘玉露香’(Pyrus sinkiangensis ’Yuluxiang’)梨树为试材,研究不同树形对‘玉露香’梨树光合特性与果实品质的影响,为高光效树形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如下:(1)四个处理‘玉露香’梨叶片分别在上下午东西两侧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存在差异,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大,叶片温度变化最大的是对照,三主枝开心形的叶片温度较低,上下波动最小,一直保持30±2℃之间;在全天各方位,叶片净光合速率表现最佳的是上午东侧,三、四、五主枝与对照的值分别是24.36μmol·m-2·s-1、25.19μmol·m-2·s-1、 22.06μmol·m-2·s-1、16.52μmol·m-2·s-1。光合速率综合表现最佳的是三主枝,光补偿点的范围在28.01~38.07μmol·m-2·s-1,光饱和点范围在1298.86~1912.41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在0.033~0.053μmol·m-2·s-1,光合速率值表现最低的是对照,光补偿点的范围在31.9~51.99μmol·m-2·s-1,光饱和点范围在950.1~1294.37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在0.032~0.044μmol·m-2·s-1.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曲线相似。光系统中的其他参数不同树形之间差异不大,但均表现为三、四、五主枝开心形叶片的光合能力优于自由纺锤形;(2)不同树形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大呈抛物线上升,三主枝>四主枝>五主枝>对照,C02补偿点分别是41.53μmol·mol-1、41.56μmol··mol-1 41.81μmol·mol-1、60.53μmol·mol-1, CO2饱和点约在1200μmol·mol-1;蒸腾速率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三主枝、四主枝、五主枝、对照,6.43mmol·m-2·s-1、6.17 mmol·m-2·s-1、5.18 mmol·m-2·s-1、3.15 mmol·m-2·s-1。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片胞间CO2浓度由高到低依次均为四主枝、三主枝、五主枝、对照;光系统中的其他参数不同树形之间差异不大,但均表现为三、四、五主枝开心形叶片的光合能力优于自由纺锤形;(3)随着主枝数量的减少,果实品质有提升趋势。平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以及果皮花青苷的含量,随着主枝数的增加而降低,三主枝开心形梨树平均单果重最大,达到301g,可溶性固形物最高,为13.6%;4个处理果形指数、总叶绿素含量之间没有显着差异;硬度、可滴定酸随着主枝数的减少有减小趋势,对照的硬度、酸度最大。
田凤娟[10](2015)在《元帅系短枝型品种枝组连续结果能力研究》文中指出本试验以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元帅系短枝型品种瓦里短枝为材料,采用田间观测统计与室内生理生化测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枝龄的直立枝、水平枝、下垂枝花的质量、叶片营养、光合荧光特性、内源激素含量、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果实品质等的差异,同时研究不同叶果比处理后结果枝组叶片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变化,从而明确影响该品种枝组连续结果能力的主要因素,以及最适宜该品种生长的最佳叶果比,为元帅苹果栽培管理中枝组调整、及时更新复壮年老枝及优化果实品质提供可参考的量化评判标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枝龄的增大,不同着生角度结果枝组的叶面积、叶片相对含水量以及叶绿素相对含量整体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叶绿素相对含量及光合速率随着结果枝开张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叶片相对含水量则反之。2.不同枝龄结果枝组的叶片营养存在显着差异,46年生结果枝的N含量和35年生枝的P含量均显着大于其余结果枝,K含量的差异较小。直立枝的N和P含量均显着高于下垂枝和水平枝,K含量与结果枝开张角度成正比。叶片的NR、GS和AMS的活性与枝龄呈显着负相关,枝龄过大会降低这三种酶的活性。GS的活性与结果枝着生角度无关,开张角度大的结果枝NR和AMS的活性较大。3.内源激素在不同枝龄和不同着生角度结果枝叶片中的含量不同。ZT和IAA的含量均与枝龄呈显着负相关,ABA含量则相反,26年生枝的叶片生长旺盛。三种结果枝叶片IAA的含量无显着差异,而ZT含量下垂枝显着大于水平枝大于直立枝,结果枝开张角度越小ABA的含量越大,结果枝组越容易衰老。4.单果重与枝龄成负相关,枝龄对果型指数无显着影响,26年生结果枝的果实硬度显着大于78年生枝,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随着枝龄的增大呈单峰变化趋势,68年生枝果实的可滴定酸及Vc含量显着大于25年生枝。5.直立枝生长发育的主要影响因子是与碳氮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及内源激素的含量,下垂枝和水平枝的叶片生理及果实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光合特性和内源激素含量。6.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叶果比可以促进结果枝叶片的Pn及CE,但会降低WUE。随着叶果比的增大,NR、GS、SS、AMS、IAA、单果重、果型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含量整体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ZT和ABA的含量与叶果比无显着相关性,硬度和可滴定酸则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再减小的趋势。适宜的叶果比有利于提高果实的品质。7.不同年龄的结果枝组结果能力的综合排名为:直立枝2年>3年>4年>5年>6年>7年>8年生,直立枝的结果能力随着枝龄的增大而逐渐衰退,可充分利用树体空间对24年生的直立枝予以保留,4年生以上的尽量疏除。水平枝5年>2年>6年>3年>4年>7年>8年生,26年生水平枝的结果能力整体均好于直立枝和下垂枝,因此可尽量予以保留。下垂枝5年>3年>4年>2年>6年>7年>8年生,25年生的下垂枝结果能力整体较好,对于6年生以上的结果枝组应及时进行更新复壮。不同着生方位的结果枝组其结果能力以水平枝最好,其次为下垂枝,直立枝最差。综合各项指标叶果比的排名为:35:1>40:1>30:1>25:1>45:1>60:1>20:1>50:1>15:1>55:1>10:1,当叶果比介于30:140:1时,叶片生长特性及果实品质最好,因此瓦里短枝适宜叶果比应控制在30:140:1。
二、新红星成龄苹果树不同冠层叶光合特性研究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红星成龄苹果树不同冠层叶光合特性研究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无患子树体高光效构型与源库营养的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1.引言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无患子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
1.2.1 无患子的基础生物学特性 |
1.2.2 无患子主要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
1.3 树体冠型调控理论及技术研究进展 |
1.3.1 基于光分布的整形修剪理论 |
1.3.2 基于生物生态学特性的整形修剪技术 |
1.3.3 三维数字扫描仪在冠型构建上的应用 |
1.4 花果调控机理及技术研究进展 |
1.4.1 落花落果机理 |
1.4.2 矿质营养及光合产物分配 |
1.4.3 花果调控技术 |
1.5 树体管理研究上的对策及建议 |
1.6 研究内容 |
1.6.1 无患子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
1.6.2 无患子高光效树体结构调控及其光分配机理研究 |
1.6.3 无患子外源调控技术及源库营养调控研究 |
2.研究地概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2.1 研究地概况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3.无患子花果发育规律及枝组特性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3.1.3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无患子物候期分析 |
3.2.2 无患子花果发育规律 |
3.2.3 无患子结果枝组特征 |
3.3 讨论 |
3.3.1 闽江源气候因子对无患子主要物候期及果实发育的影响 |
3.3.2 无患子落花落果现象分析 |
3.3.3 结果枝组对营养调运及产量的影响 |
3.3.4 光照度测定对无患子整形修剪的意义 |
3.4 小结 |
4.无患子树体高光效构型机理及技术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
4.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4.1.3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无患子自然树体光特性因子年度变化规律 |
4.2.2 单因子控型对光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
4.2.3 复合冠型结构调整对树体光截获及光吸收的影响 |
4.2.4 复合冠型结构调整对冠层分形维数及分层叶量的影响 |
4.2.5 复合冠型各因子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
4.3 讨论 |
4.3.1 生长发育时期与光照的关系 |
4.3.2 冠型因子对骨干枝数目及角度调整的响应 |
4.3.3 光照因子对骨干枝数目及角度调整的响应 |
4.3.4 光合因子对骨干枝数目及角度调整的响应 |
4.3.5 形成无患子高光效树体管理技术 |
4.3.6 光分布、截获及利用率对树体的影响 |
4.3.7 三维结构分布对树体冠层调控的指导性 |
4.3.8 花序数和产量对相关因子的响应 |
4.4 小结 |
5.无患子花果调控及源库营养分配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研究材料与设计 |
5.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5.1.3 数据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几种外源物质对无患子坐果的影响 |
5.2.2 外源蔗糖补充对源库营养的影响 |
5.2.3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内源激素及矿质元素之间的相关性 |
5.3 讨论 |
5.3.1 源库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内源激素及矿质元素对外源补充蔗糖的响应 |
5.3.2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内源激素及矿质元素的关系路径构建 |
5.3.3 无患子生理落果机制推理 |
5.4 小结 |
6.综合结论与讨论 |
6.1 讨论 |
6.1.1 树体高光效构型与源库营养调控的关系 |
6.1.2 开花结果特性、枝组特性对树体管理的影响 |
6.1.3 无患子高产稳产综合措施 |
6.2 结论 |
6.2.1 无患子花果发育规律、枝组特性影响树体管理措施开展 |
6.2.2 无患子树体高光效构形与营养补充体系构建 |
6.3 展望 |
6.4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2)不同栽植密度对‘Y-1’矮砧‘富士’生长和结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精密仪器和药品规格 |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栽植密度树体生长的变化 |
2.2 不同栽植密度树体光合特性的变化 |
2.3 不同栽植密度树体冠层结构参数的变化 |
2.4 不同栽植密度树体果实品质的变化 |
3 结论 |
4 讨论 |
4.1 不同栽植密度对‘Y-1’矮砧‘富士’树体生长的影响 |
4.2 不同栽植密度对‘Y-1’矮砧‘富士’树体光能利用的影响 |
4.3 不同栽植密度对‘Y-1’矮砧‘富士’树体果实品质的影响 |
4.4 小结与展望 |
(3)不同覆盖模式对渭北旱塬苹果园土壤性质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进展 |
1.2.1 渭北旱塬农业区苹果生产 |
1.2.2 果园养分管理 |
1.2.3 苹果生产产量和收益的限制 |
1.2.4 果园耕作制度概述 |
1.2.5 果园保护性覆盖种植 |
1.2.6 覆盖种植对果园的影响 |
1.3 选题依据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述 |
2.2 试验设计 |
2.3 指标测定方法 |
2.3.1 土壤样品采集及测定方法 |
2.3.2 果树光合相关指标测定 |
2.3.3 苹果果实品质 |
2.4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
3.1.1 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3.1.2 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pH的影响 |
3.1.3 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
3.1.4 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速效氮的影响 |
3.1.5 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
3.1.6 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
3.2 不同覆盖模式对果树光合特性的影响 |
3.2.1 不同覆盖模式对果树光合效率的影响 |
3.2.2 不同覆盖模式对果树叶绿素SPAD值的影响 |
3.3 不同覆盖模式对苹果品质的影响 |
3.4 不同覆盖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
3.4.1 不同覆盖模式经济人工投入 |
3.4.2 不同覆盖模式效益分析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2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不同栽培措施对矮化自根砧富士苹果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苹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1.2.1 苹果产业发展的现状 |
1.2.2 苹果产业发展的趋势 |
1.3 苹果矮化栽培技术的发展 |
1.3.1 世界各国矮化苹果栽培情况 |
1.3.2 我国矮化苹果栽培情况 |
1.3.3 我国矮化苹果栽培发展前景 |
1.4 本研究方向国内外发展情况 |
1.4.1 砧木 |
1.4.2 拉枝角度 |
1.4.3 栽培密度 |
1.4.4 授粉方式 |
1.4.5 负载量 |
1.5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5.1 选题的目的 |
1.5.2 选题的意义 |
第二章 研究报告 |
第一节 矮化自根砧不同定植高度对苹果生长发育的影响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结果与分析 |
1.4 讨论 |
第二节 不同栽培密度对矮化自根砧苹果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4 讨论 |
第三节 不同拉枝角度对矮化自根砧苹果枝条生长发育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讨论 |
第四节 不同授粉方式的对坐果情况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
4.1 试验材料 |
4.2 试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4 讨论 |
第五节 精准化留果技术体系研究 |
5.1 试验材料 |
5.2 试验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4 讨论 |
全文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苹果纺锤形改造为主干形的技术与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苹果不同树形的树体结构 |
1.2 苹果树形的树体结构与产量 |
1.3 苹果树形与光照分布 |
1.4 苹果树形光照条件与果实品质 |
1.5 研究目的、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内容 |
1.5.3 拟解决的问题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点与材料 |
2.1.1 试验地概况 |
2.1.2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苹果纺锤形改造为主干形技术 |
2.2.2 苹果纺锤形改造为主干形技术效果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1 苹果纺锤形改造为主干形技术 |
3.1.1 主干形改造整形修剪主要技术 |
3.1.2 主干形控冠、促花技术 |
3.1.3 配套土肥水管理措施 |
3.1.4 病虫害防治措施 |
3.2 苹果纺锤形改造为主干形树形的效果 |
3.2.1 两种树形树体结构特点比较 |
3.2.2 两种树形不同冠层光照分布日变化 |
3.2.3 两种树形叶片性状比较 |
3.2.4 两种树形果实品质的比较 |
3.2.5 主干形树形产量构成 |
第4章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两种树形树体结构研究 |
4.1.2 两种树形冠层光照分布特点 |
4.1.3 两种树形冠层光照分布对叶片特性的影响 |
4.1.4 两种树形光照对果实产量品质影响研究 |
4.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葡萄及无花果的光合作用特性及部分处理的生理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果树光合作用的研究进展 |
1.2 影响果树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 |
1.2.1 果树树种差异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1.2.2 品种差异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1.2.3 叶龄叶位的差异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1.2.4 负载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1.3 影响果树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 |
1.3.1 盐胁迫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
1.3.2 温度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
1.3.3 水分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
1.4 果树光合作用日变化 |
1.5 架式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的概况 |
2.2 试验材料 |
2.2.1 葡萄 |
2.2.2 无花果 |
2.3 试验内容 |
2.3.1 葡萄 |
2.3.2 无花果 |
2.4 测定项目和方法 |
2.4.1 叶片光合指标测定 |
2.4.2 果实色泽的测定 |
2.4.3 硒、镉、铅含量的测定 |
2.4.4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2.4.5 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 |
2.4.6 果实其它指标的测定 |
2.4.7 数据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留叶量对葡萄‘夏黑’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3.1.1 不同留叶量对葡萄‘夏黑’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3.1.2 不同留叶量对葡萄‘夏黑’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 |
3.1.3 不同留叶量对葡萄‘夏黑’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 |
3.1.4 不同留叶量对葡萄‘夏黑’叶片胞间CO_2浓度的影响 |
3.2 不同留叶量对葡萄‘夏黑’叶片相关性状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
3.2.1 不同留叶量对葡萄‘夏黑’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2.2 不同留叶量对葡萄‘夏黑’果实生长指数的影响 |
3.2.3 不同留叶量对葡萄‘夏黑’果实着色程度的影响 |
3.2.4 不同留叶量对葡萄‘夏黑’果实品质的影响 |
3.3 不同留叶量对葡萄‘月光无核’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3.3.1.不同留叶量对葡萄‘月光无核’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3.3.2 不同留叶量对葡萄‘月光无核’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 |
3.3.3 不同留叶量对葡萄‘月光无核’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 |
3.3.4 不同留叶量对葡萄‘月光无核’叶片胞间CO_2浓度的影响 |
3.4 不同留叶量对葡萄‘月光无核’叶片相关性状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
3.4.1 不同留叶量对葡萄‘月光无核’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4.2 不同留叶量对葡萄‘月光无核’果实生长指数的影响 |
3.4.3 不同留叶量对葡萄‘月光无核’果实着色程度的影响 |
3.4.4 不同留叶量对葡萄‘月光无核’果实品质的影响 |
3.5 不同架式对葡萄‘巨玫瑰’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3.5.1 不同架式对葡萄‘巨玫瑰’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3.5.2 不同架式对葡萄‘巨玫瑰’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 |
3.5.3 不同架式对葡萄‘巨玫瑰’叶片胞间CO_2浓度的影响 |
3.5.4 不同架式对葡萄‘巨玫瑰’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 |
3.6 不同架式对葡萄‘巨玫瑰’叶片相关性状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
3.6.1 不同架式对葡萄‘巨玫瑰’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6.2 不同架式对葡萄‘巨玫瑰’果形指数的影响 |
3.6.3 不同架式对葡萄‘巨玫瑰’果皮着色程度的影响 |
3.6.4 不同架式对葡萄‘巨玫瑰’果实品质的影响 |
3.7 外源硒对无花果‘B110’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3.7.1 不同喷施次数的硒处理对无花果‘B110’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3.7.2 不同喷施次数的硒处理对无花果‘B110’蒸腾速率的影响 |
3.7.3 不同喷施次数的硒处理对无花果‘B110’胞间CO_2浓度的影响 |
3.7.4 不同喷施次数的硒处理对无花果‘B110’气孔导度的影响 |
3.8 外源硒对无花果‘B110’叶片相关性状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
3.8.1 不同喷施次数的硒处理对无花果‘B110’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8.2 不同喷施次数的硒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3.8.3 外源硒对无花果果实中硒与镉、铅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葡萄 |
4.1.1 留叶量对‘夏黑’和‘月光无核’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
4.1.2 架式对葡萄‘巨玫瑰’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
4.2 无花果 |
4.2.1 硒处理对无花果‘B110’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4.2.2 硒处理对无花果‘B110’果实品质的影响 |
4.2.3 硒处理对无花果‘B110’重金属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ABSTRACT |
(7)库尔勒香梨不同栽植密度果园微气候差异与产量品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地点与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数据处理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栽植密度梨园群体结构差异 |
3.2 不同栽植密度冠层相对光合有效辐射差异 |
3.3 不同栽植密度冠层相对温度差异 |
3.4 不同栽植密度冠层相对湿度差异 |
3.5 不同栽植密度光合荧光特性 |
3.6 不同栽植密度产量及品质差异 |
第4章 讨论 |
4.1 群体结构与产量品质的关系 |
4.2 微气候与果实产量品质的关系 |
4.3 光合特性与产量品质的关系 |
第5章 结论 |
5.1 群体结构特征 |
5.2 冠层微气候特征 |
5.3 光合荧光特性差异 |
5.4 产量及品质差异 |
5.5 微气候与果实产量品质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山西果园可利用草种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前言 |
1 果园生草技术概述 |
1.1 果园生草的涵义及意义 |
1.2 果园生草的作用 |
1.2.1 改善果园土壤环境 |
1.2.2 改善果树生长环境 |
1.2.3 提高果园效益,降低管理成本 |
2 果园生草草种选择及其栽培 |
2.1 果园生草方式及草种选择原则 |
2.2 果园生草栽培管理技术 |
2.2.1 整地施肥 |
2.2.2 播种技术 |
2.2.3 水肥管理技术 |
2.2.4 刈割 |
3 国内外果园生草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
3.1 国外果园生草的研究动态 |
3.2 我国果园生草的研究动态 |
3.2.1 我国果园生草研究进展 |
3.2.2 我国果园生草技术的发展趋势 |
3.2.3 我国果园生草栽培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
4 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4.1 研究内容 |
4.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一章 北方果园自然生草的草种调查 |
1.1 调查地点、时间、内容 |
1.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1.2.1 北方果园杂草的分类、种类及物候期观察 |
1.3 小结 |
第二章 北方果园适宜杂草的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方法 |
2.2.3 数据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种子的千粒质量和形态特征 |
2.3.2 不同温度对野生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
2.3.3 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北方果园适宜草种的形态及生理特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方法 |
3.3 数据处理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适宜杂草形态指标的测定 |
3.4.2 适宜杂草根冠鲜重、根冠比的测定 |
3.4.3 适宜杂草根系活力及其分泌物特性分析 |
3.4.4 叶片气孔的测定 |
3.4.5 光合日变化与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3.4.6 蒸腾速率日变化的测定 |
3.4.7 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的测定 |
3.5 小结 |
第四章 紫花地丁大田生长发育规律及栽培管理 |
4.1 引言 |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3 数据处理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紫花地丁的生育期观测 |
4.4.2 大田管理对紫花地丁生长发育的影响 |
4.4.3 不同时期的紫花地丁根系生长特性分析 |
4.5 小结 |
第五章 不同生境下紫花地丁的光合特性研究 |
5.1 引言 |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3 数据处理及分析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不同生境下的光合参数分析 |
5.4.2 不同生境下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5.4.3 不同生境下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_2浓度Ci的日变化 |
5.4.4 不同生境下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日变化 |
5.5 小结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6.1 北方果园适宜的杂草的种类 |
6.2 北方果园适宜杂草的种子繁殖力研究 |
6.3 适宜杂草的生物量及耗水性 |
6.4 紫花地丁作为适宜草种的利用前景分析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玉露香’梨高光效树形的光合特性与果实品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1 果树光合作用与果实品质概述 |
1.1 背景 |
1.2 果树光合作用 |
1.2.1 果树光合作用日变化和年变化 |
1.2.2 果树冠层光合速率的研究 |
1.2.3 光合有效辐射与光合作用 |
1.2.4 CO_2与光合作用 |
1.3 果树树形对光照和品质的影响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地点与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不同树形Pn-PAR响应曲线测定 |
2.2.2 不同树形Pn-CO_2响应曲线测定 |
2.2.3 不同树形果实品质测定 |
2.3 数据整理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树形光合特性比较 |
3.1.1 不同树形光响曲线差异 |
3.1.2 不同树形CO_2响曲线差异 |
3.2 不同树形果实品质产量比较 |
3.2.1 树形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
3.2.2 树形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3.2.3 树形对果实产量的影响 |
4 讨论 |
4.1 不同树形光响应曲线差异 |
4.2 不同树形CO_2响曲线差异 |
4.3 树形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致谢 |
(10)元帅系短枝型品种枝组连续结果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 词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元帅系短枝型品种的发展现状 |
1.2 元帅系短枝型品种的特点 |
1.3 影响果树连续结果能力的因素 |
1.3.1 影响果树结果能力的外在因素 |
1.3.2 影响果树结果能力的内在因素 |
1.4 结果枝组的特性 |
1.4.1 不同着生方位结果枝组的生长特性 |
1.4.2 枝龄与结果枝生长结果的关系 |
1.5 果树碳氮代谢相关酶的研究进展 |
1.6 叶果比与果树生长结果的关系 |
1.7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不同结果枝叶片生长特性的影响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地概况及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疏花对不同枝龄不同类型结果枝坐果率及果径大小的影响 |
2.2.2 不同枝龄叶丛枝叶片光合特性的差异 |
2.2.3 不同枝龄不同着生角度结果枝对叶片生长指标的影响 |
2.2.4 不同枝龄不同着生角度结果枝对叶片营养的影响 |
2.3 讨论 |
第三章 枝龄与着生角度对叶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枝龄不同着生角度结果枝对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3.2.2 不同枝龄不同着生角度结果枝对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 |
3.2.3 不同枝龄不同着生角度结果枝对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3.2.4 不同枝龄不同着生角度结果枝对叶片酶活性的影响 |
3.2.5 不同枝龄不同着生角度结果枝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3.3 讨论 |
第四章 不同叶果比处理对瓦里短枝生长结果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叶果比处理对短枝型果树叶绿素及果型指数的影响 |
4.2.2 不同叶果比处理对短枝型果树光合特性的影响 |
4.2.3 不同叶果比处理对短枝型果树叶片酶活性的影响 |
4.2.4 不同叶果比处理对短枝型果树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4.2.5 不同叶果比处理对短枝型果树果实品质的影响 |
4.3 讨论 |
第五章 枝龄和着生角度对结果枝影响的综合性分析 |
5.1 数据处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不同枝龄和不同着生角度结果枝对叶片生长特性的影响 |
5.2.2 不同枝龄和不同着生角度结果枝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5.2.3 主成分分析 |
5.2.4 不同叶果比处理下结果枝生长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
5.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四、新红星成龄苹果树不同冠层叶光合特性研究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无患子树体高光效构型与源库营养的调控研究[D]. 高媛. 北京林业大学, 2020
- [2]不同栽植密度对‘Y-1’矮砧‘富士’生长和结果的影响[J]. 蔡华成,杨廷桢,王骞,高敬东,李春燕,杜学梅,弓桂花. 中国农学通报, 2018(22)
- [3]不同覆盖模式对渭北旱塬苹果园土壤性质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D]. 王思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01)
- [4]不同栽培措施对矮化自根砧富士苹果生长发育的影响[D]. 李天宇.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5)
- [5]苹果纺锤形改造为主干形的技术与效果[D]. 张秀莉. 塔里木大学, 2017(07)
- [6]葡萄及无花果的光合作用特性及部分处理的生理效应[D]. 尚军华. 河南农业大学, 2017(05)
- [7]库尔勒香梨不同栽植密度果园微气候差异与产量品质关系研究[D]. 牛莹莹.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3)
- [8]山西果园可利用草种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D]. 董慧. 山西农业大学, 2016(05)
- [9]‘玉露香’梨高光效树形的光合特性与果实品质的研究[D]. 韩苹苹. 山西农业大学, 2016(05)
- [10]元帅系短枝型品种枝组连续结果能力研究[D]. 田凤娟. 甘肃农业大学,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