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芦荟市场大有开发潜力(论文文献综述)
高菲[1](2019)在《云南县域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探讨:以元江为例》文中认为购物是旅游业传统六要素之一,因此发展旅游业应该重视开发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云南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又具有区域差异,有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的巨大潜力。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地处云南中南部,靠近昆明和玉溪,发展县域旅游具有典型性。以元江为例,研究发现云南大部分县域的旅游产品仍以特色农副产品为主,开发程度较低。因此提出县域旅游应该根据自身历史文化积淀、民族风貌和景观特色开发旅游商品,重点开发能够代表高级别区域的自有品牌产品。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杂志,世界直销(中国)研究中心直销百科网[2](2018)在《2017年度中国直销行业业绩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截至2018年1月25日,根据《知识经济·中国直销》杂志历年对商务部直销行业信息管理系统发布数据进行的统计,中国已经获得《直销经营许可证》且获得官方公示的直销企业有90家,已公示申牌声明但还未获得牌照公示的准直销企业共计48家,因此中国直销行业最终的拿牌企业和申牌企业数量共计138家。其中,年度新增好当家、绿活美地、益宝、同仁堂、沃德绿世界、自然阳光、吉美生物、永健、
钟英,贾敬敦,万金志[3](2015)在《中国芦荟健康产业发展面临新机遇》文中指出芦荟是一种多功能高价值植物。在当前世界芦荟产业发展呈现新趋势、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新要求的形势下,创新驱动,掌握发展主动权,加快发展我国芦荟健康产业是市场的必然选择。准确定位,正确引导,科学组织是我国芦荟健康产业在新的发展机遇中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新形势下中国芦荟产业发展面临新机遇我们认为中国芦荟健康产业在新形势下面临发展新机遇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1.产业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原国家科委(现科技部)将芦荟作为科技扶贫项目引入中
万建锋[4](2014)在《我国芦荟产业化实践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芦荟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神奇植物,集药用、食用、美容、保健和观赏价值于一体,颇具开发前景。芦荟产业化的研究与实践,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现实意义:首先,芦荟产业化的发展可以有力地推动芦荟种植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其次,芦荟产业化发展有利于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促进新农村的和谐与发展。再次,芦荟产业化的研究与实践可以引导资本流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四,芦荟产业化的实践是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助于在产业链内部各生产要素之间形成一个紧密的联合体。最后,芦荟产业化与新型服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联动,拉长了产业链,有力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以及社会环境与风貌的改变。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我国的芦荟产业化发展状况为着手点,分析了我国芦荟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并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以海南与浙江两省的芦荟产业化发展状况为例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总结了我国芦荟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芦荟产业总体规划缺失、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芦荟产业化设备与技术匮乏、芦荟产业市场机制不完善以及芦荟产业化发展的服务体系不健全。随后,文章又分析了国外尤其是美、日、韩三国芦荟产业化的模式与经验,对我国的芦荟产业化进行了反思。最终,基于全文的分析,本文从加强芦荟产业总体规划、培育并加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注重技术创新与深加工技术研发以及建立健全芦荟产业服务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发展中国芦荟产业化的对策和建议。中国芦荟产业化的发展既有利于农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更重要的是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以及“三农”问题的解决贡献一份重大的力量,任重而道远。希望本文的研究和论述能给我国芦荟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邹平,邹超君[5](2009)在《芦荟的保健功效及产业开发前景》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芦荟新的化学成分不断被发现,芦荟的药理作用和应用价值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介绍了芦荟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保健功效,并对芦荟产品的开发利用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赖国明[6](2008)在《库拉索芦荟活性成分的研究及其综合利用》文中指出库拉索芦荟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植物,文中对库拉索芦荟多糖的降血糖作用、抑菌作用、不同部位芦荟活性成分的含量及其动态变化的规律展开了研究,全文结果如下:库拉索芦荟多糖三个剂量组对正常小鼠血清葡萄糖的降低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高、中、低三个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经统计学t检验,差异均有极显着性(P<0.001,P<0.01,];阳性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极显着(P<0.001)。库拉索芦荟多糖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对大鼠血清胰岛鬃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t检验,差异不显着(P>0.05)。阳性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库拉索芦荟多糖降低正常大鼠血清胰高血糖素水平的作用呈制量依赖性。高、中、低三个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t检验,差异极显着(P<0.001,P<0.01);阳性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极显着(P<0.001):其高剂量组优于阳性对照组。库拉索芦荟多糖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通过对库拉索芦荟抑菌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芦荟汁和高温处理后对各供试菌种的抑制作用不同,其中,芦荟汁对细菌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大而抑制作用增强,而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不是很明显。并且在试验所选浓度范围内芦荟汁稀释后其抑菌能力较弱,需要在高浓度时才体现出抑菌作用。在较高浓度下,其抑菌的热稳定性较好。通过试验对库拉索芦荟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在相同条件下,比较了库拉索芦荟叶肉、叶表皮、根中以及芦荟叶不同部位芦荟苷的含量,结果表明:芦荟叶表皮中芦荟苷含量(79.88±0.86μg/g)约为芦荟叶肉(5.71±0.06μg/g)的14倍,库拉索芦荟根中含有芦荟苷,且含量较高(22.98±0.58 mg/g)。通过测定不同生长年限的库拉索芦荟中芦荟苷和多糖的含量和不同时期库拉索芦荟中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叶类在库拉索芦荟生长2年以后,其芦荟苷的含量(34.16μg/g)即可得到最佳效果,再延长其生长期,其芦荟苷含量增长缓慢。凝胶类中芦荟苷在4年的生长期后虽然能达到最高含量(14.88μg/g),但其含量较低。通过研究不同时期库拉索芦荟中多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库拉索芦荟生长期的增长,多糖含量也随之变化,多糖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并在在2年期达到最高(凝胶类平均值达到1405mg/L,全叶类平均值达到709 mg/L)。在整个生长期内,凝胶类多糖含量比全叶类要高。通过本次试验,得到的结论为:在加工过程中,可不必去掉叶表皮,可同时与叶肉组织一道加入药品生产中;同样在加工过程中也不必去掉根,可与其他药用部位一起用药。库拉索芦荟采收期定为2年期可以获得较高含量的芦荟苷和芦荟多糖。芦荟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并且可以作为一种抑菌剂添加到食品中以抑制部分微生物的污染。
蒋萌蒙[7](2008)在《吡效隆对猕猴桃品质影响及猕猴桃芦荟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陕西周至县出产的秦美猕猴桃和哑特猕猴桃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吡效隆(CPPU)处理对其生长和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以及在贮藏中的变化,优选出适当的CPPU处理浓度;将猕猴桃果汁芦荟汁进行复合,利用二者具有较高的药用和营养价值,研制成一种新颖、独特、有保健价值的复合型果汁饮料,为规模化、工业化生产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和工艺参数。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对秦美、哑特猕猴桃用浓度为10~20mg/L范围内的CPPU处理,可以提高果实中总糖含量及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含量,有利于提高果实的风味与品质,且在贮藏中无较大不良影响。但经浓度为20mg/L及其以上高浓度CPPU处理后,反而使猕猴桃果实风味变酸,营养成分下降,导致果实品质下降,贮藏期受影响较大。2.猕猴桃果汁的最佳护色技术为:在猕猴桃果汁中加入0.4%的柠檬酸和0.03%的Vc。3.猕猴桃果汁的最佳澄清工艺参数:0.40‰的果胶酶,酶处理温度45℃,酶处理时间2.5h,再加入50g/100L的明胶,静置3h。4.芦荟果汁的最佳澄清工艺参数:0.40‰的果胶酶,酶处理温度50℃,酶处理时间2.5h。5.芦荟的脱苦处理方法:0.4%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0.4%β-环状糊精组合处理1h。6.0.10%的黄原胶、0.06%的海藻酸钠和0.15%CMC-Na组合对猕猴桃芦荟混合汁具有显着稳定效果。7.猕猴桃芦荟复合果汁饮料的最佳配方:猕猴桃果汁(100%原汁)和芦荟浆汁(芦荟:水=1:10)的配比为7:1,猕猴桃芦荟混合汁45%,护色剂0.09%,复合稳定剂0.5%,白砂糖10%,其余为溶解他们的水。8.猕猴桃芦荟复合果汁饮料的最佳均质工艺参数:均质压力25 Mpa,均质温度40℃。9.猕猴桃芦荟复合果汁饮料的最佳杀菌工艺参数:杀菌温度95℃,杀菌时间5min。
潘虹[8](2007)在《芦荟的保健功效及开发利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芦荟新的化学成分不断被发现,芦荟的药理作用和应用价值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芦荟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保健功效,并对芦荟产品的开发利用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郭胜伟[9](2006)在《中华芦荟质量鉴定及多糖功能性食品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进行了中华芦荟质量鉴定、芦荟多糖的提取、芦荟多糖片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以及主要药效学研究和毒理学实验研究。鉴定了中华芦荟原药材的质量,结果发现在在芦荟鲜叶中,固形物主要存在于皮部,而叶肉中主要部分是液体;海南产中华芦荟的pH高于江苏产的。选用无水乙醇法浸提叶绿素,在叶绿素提取效果及其稳定性等方面均好于用丙酮及乙醇与丙酮混合液提取方法得到的叶绿素。芦荟中K、Mg、Ca、Zn、Fe含量比《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食品用芦荟制品》规定的全叶芦荟制品理化指标高,而Cd、Pb、Hg、As含量比该规定芦荟制品的卫生指标低。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出中华芦荟提取液中含有芦荟苷,芦荟苷含量以广西南宁产的高于其它产地的。研究了中华芦荟多糖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方法。采用调酸后醇沉并离心制得粗多糖,经Sephadex G-100凝胶柱纯化得到白色至淡黄色的中华芦荟多糖,云南元江和海南海口的中华芦荟中多糖含量均在9~10%左右。采用红外光谱法鉴别出中华芦荟中多糖为甘露聚糖。进行了芦荟多糖片的制备工艺研究,制定了该片剂的质量标准,运用Molish反应和薄层色谱法鉴别了多糖片中芦荟多糖。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芦荟多糖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特异性免疫功能都有一定的作用。芦荟多糖能提高正常小鼠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促进腹腔巨噬细胞分泌IL-1,促进脾细胞分泌IL-2。芦荟多糖A和B经口服一次给药未测出小鼠的LD50;最大给药量(MTD)试验结果表明:小鼠给药后均无明显的毒性反应,7天内亦无死亡。
吴震威,卞疆,钱和[10](2006)在《芦荟研发现状及展望》文中研究指明
二、芦荟市场大有开发潜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芦荟市场大有开发潜力(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县域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探讨:以元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县域旅游中的旅游商品 |
1.1 县域旅游的发展历程 |
1.2 对旅游商品的认识发展 |
1.3 云南县域旅游商品的特点 |
2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旅游商品开发现状 |
2.1 政府网站宣传的旅游商品 |
2.2 旅游者在网站上推荐的旅游商品 |
2.3 元江县域旅游商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3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对策建议 |
3.1 提高认识, 以全域旅游的思维营造旅游商品市场 |
3.2 丰富旅游商品认识, 加大营销力度 |
3.3 加强旅游商品开发人才的培养, 争创自有特色旅游商品品牌 |
3.4 以地域特色为核心, 最大限度扩大元江旅游商品影响面 |
(4)我国芦荟产业化实践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中国芦荟产业化发展概况 |
2.1 中国的芦荟文化与消费 |
2.2 中国芦荟产业化发展历程 |
2.3 中国芦荟产业的发展潜力与优势 |
2.3.1 中国芦荟产业的发展潜力 |
2.3.2 中国发展芦荟产业的优势 |
3 中国芦荟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
3.1 中国芦荟产业化发展总体现状 |
3.1.1 中国芦荟种植现状 |
3.1.2 中国芦荟加工现状 |
3.1.3 中国芦荟研发现状 |
3.1.4 中国芦荟贸易现状 |
3.2 中国不同地区芦荟产业化发展状况对比——以海南和浙江为例 |
3.2.1 基本情况对比 |
3.2.2 产业化模式对比 |
3.2.3 科研技术发展对比 |
3.3 中国芦荟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
3.3.1 芦荟产业总体规划缺失 |
3.3.2 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
3.3.3 芦荟产业化设备与技术匮乏 |
3.3.4 芦荟产业市场机制不完善 |
3.3.5 芦荟产业化发展的服务体系不健全 |
4 国外芦荟产业化发展经验借鉴 |
4.1 国外芦荟产业化发展概况 |
4.2 国外芦荟产业化发展基本经验 |
4.2.1 发展规模化的产业市场 |
4.2.2 完善的芦荟产品类型结构 |
4.2.3 规范市场运行管理 |
4.2.4 注重新产品开发研究 |
4.2.5 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建设 |
5 中国芦荟产业化发展对策 |
5.1 加强芦荟产业总体规划 |
5.1.1 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发展方向 |
5.1.2 根据市场需求发展芦荟加工业 |
5.1.3 统筹建设芦荟种植基地 |
5.1.4 联动发展拉长芦荟产业链 |
5.2 培育并加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
5.2.1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扶植龙头企业 |
5.2.2 以企业为中心,协调各产业链关系 |
5.3 注重技术创新与精深加工技术研发 |
5.3.1 政府、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同协作 |
5.3.2 结合传统中医加强精深加工技术研发 |
5.3.3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
5.4 建立健全芦荟产业服务体系 |
5.4.1 加强芦荟产业金融支持 |
5.4.2 健全芦荟市场监管制度 |
5.4.3 构筑产业内部信息交流平台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5)芦荟的保健功效及产业开发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芦荟的化学成分及其保健功效 |
1.1 蒽醌类化合物 |
1.2 多糖 |
1.3 氨基酸和有机酸 |
1.4 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 |
1.5 活性酶及其它 |
2 芦荟的开发利用 |
2.1 保健品 |
2.2 美容化妆品 |
2.3 医药 |
2.4 食品 |
2.5 观赏用处 |
3 芦荟培植条件及应用前景 |
4 衡阳芦荟产业现状及开发的设想与建议 |
(6)库拉索芦荟活性成分的研究及其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引言 |
1.1 芦荟的起源 |
1.2 芦荟品种 |
2 芦荟的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
2.1 蒽醌类 |
2.2 芦荟多糖类物质 |
2.3 酚类化合物 |
2.4 甾类和激素类化合物 |
2.5 安全性 |
2.6 中医对蒽醌类化合物的使用禁忌 |
3 库拉索芦荟 |
3.1 库拉索芦荟的形态特征 |
3.2 库拉索芦荟与其他品种的比较 |
3.3 库拉索芦荟活性成分 |
3.4 库拉索芦荟芦荟制品及加工技术标准 |
4 国内外芦荟产业发展概况 |
4.1 国外芦荟产业发展概况 |
4.2 我国芦荟产业发展概况 |
4.3 我国芦荟产业发展的优势 |
4.4 芦荟工业原料产品分类 |
4.5 芦荟生产工艺流程 |
4.6 芦荟产品加工技术 |
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6 本课题的研究路线 |
7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库拉索芦荟多糖降低血糖作用的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试验动物 |
2.3 主要仪器 |
2.4 主要试剂 |
2.5 试验方法 |
2.5.1 库拉索芦荟多糖对正常小鼠血清葡萄糖水平的影响 |
2.5.2 库拉索芦荟多糖芦荟多糖对正常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
2.5.3 库拉索芦荟多糖对正常大鼠血清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影响 |
2.6 统计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库拉索芦荟多糖对正常小鼠血清葡萄糖水平的影响 |
3.2 库拉索芦荟多糖芦荟多糖对正常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
3.3 库拉索芦荟多糖对正常大鼠血清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影响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库拉索芦荟抑菌作用的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菌种 |
2.3 培养基 |
2.4 仪器与设备 |
2.5 方法 |
2.5.1 菌种的培养方法 |
2.5.2 芦荟原汁的制备 |
2.5.3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2.5.4 芦荟汁的热稳定性的测定 |
2.5.5 固体稀释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常温处理芦荟汁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
3.2 热稳定性的测定结果 |
4 讨论 |
4.1 抑菌效果 |
4.2 芦荟抑菌作用的利用 |
5 小结 |
第四章 库拉索芦荟不同部位芦荟苷含量的比较及不同时期芦荟苷含量的动态变化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2 主要试剂 |
2.3 仪器与设备 |
2.4 方法 |
2.4.1 对照品制备 |
2.4.2 试样制备 |
2.4.3 色谱条件 |
2.4.4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
2.4.5 精密度试验 |
2.4.6 回收率试验 |
2.4.7 芦荟叶肉、叶表皮、芦荟根中芦荟苷的含量测定 |
2.4.8 芦荟叶子中不同部位中芦荟苷的含量测定 |
2.4.9 库拉索芦荟不同时期芦荟苷的含量测定 |
2.4.10 统计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标准工作曲线 |
3.2 精密度试验 |
3.3 回收率试验 |
3.4 标样及试样色谱图 |
3.5 芦荟叶肉、叶表皮、芦荟根中芦荟苷的含量 |
3.6 芦荟叶子不同部位芦荟苷的含量 |
3.7 库拉索芦荟芦荟苷动态变化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五章 库拉索芦荟不同时期芦荟多糖含量动态变化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主要试剂 |
2.3 仪器与设备 |
2.4 试验方法 |
2.4.1 葡萄糖标准液的制备 |
2.4.2 苯酚液的制备 |
2.4.3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
2.4.4 样品预处理 |
2.4.5 样品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
2.5 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标准工作曲线 |
3.2 库拉索芦荟不同时期多糖的含量 |
3.3 1年生、2年生芦荟不同部位多糖得率与效益的比较 |
4 讨论 |
4.1 芦会多糖类物质的检测方法 |
4.2 芦荟多糖类物质的提取 |
5 小结 |
全文结论 |
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吡效隆对猕猴桃品质影响及猕猴桃芦荟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文献综述 |
1.猕猴桃 |
1.1 猕猴桃的资源概况 |
1.2 猕猴桃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 |
2.芦荟 |
2.1 芦荟的资源概况 |
2.2 芦荟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 |
3.吡效隆对猕猴桃营养品质的影响 |
3.1 吡效隆的应用现状 |
3.2 吡效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4.果蔬汁复合饮料 |
4.1 果蔬汁复合饮料在食品工业中的地位 |
4.2 果蔬汁复合饮料的发展前景 |
4.3 果蔬汁复合饮料的营养效用及分类 |
4.4 几种澄清法对果蔬汁复合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
4.4.1 自然澄清法 |
4.4.2 明胶单宁澄清法 |
4.4.3 加酶澄清法 |
4.4.4 冷冻澄清法 |
4.4.5 加热凝聚澄清法 |
4.4.6 蜂蜜澄清法 |
试验研究 |
1.引言 |
2.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2.1.1 试验原料 |
2.1.2 试验试剂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2.2 CPPU处理对猕猴桃品质的影响 |
2.2.1 CPPU处理猕猴桃幼果的方法 |
2.2.2 猕猴桃品质的测定 |
2.3 猕猴桃芦荟复合饮料加工工艺流程 |
2.4 猕猴桃果汁的制备与处理 |
2.4.1 去皮、破碎 |
2.4.2 猕猴桃果汁的护色试验 |
2.4.3 猕猴桃果汁的澄清试验 |
2.5 芦荟汁的制备 |
2.5.1 原料预处理、洗涤、去皮 |
2.5.2 榨汁 |
2.5.3 酶处理 |
2.5.4 脱苦脱涩 |
2.6 猕猴桃汁与芦荟汁的配比试验 |
2.7 猕猴桃芦荟混合汁稳定性试验 |
2.7.1 单一稳定剂的稳定效果 |
2.7.2 复合稳定剂的稳定效果 |
2.8 猕猴桃芦荟复合饮料配方优选试验 |
2.9 猕猴桃芦荟复合饮料均质试验 |
2.9.1 均质压力对均质效果的影响 |
2.9.2 料液温度对均质效果的影响 |
2.10 猕猴桃芦荟复合饮料杀菌试验 |
3.结果与分析 |
3.1 CPPU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
3.1.1 CPPU处理对猕猴桃果形、果重和畸形果比率的影响 |
3.1.2 CPPU处理对猕猴桃维生素C的影响 |
3.1.3 CPPU处理对猕猴桃可溶性固形物和硬度的影响 |
3.1.4 CPPU处理对猕猴桃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与糖酸比的影响 |
3.2 猕猴桃汁的制备 |
3.2.1 对猕猴桃汁护色方法的研究 |
3.2.2 猕猴桃汁的澄清试验 |
3.3 芦荟汁的制备 |
3.3.1 芦荟汁的酶解试验 |
3.3.2 芦荟汁的脱苦试验 |
3.4 猕猴桃汁与芦荟汁的配比试验 |
3.5 猕猴桃芦荟混合汁稳定性试验 |
3.5.1 单一稳定剂对混合汁的稳定效果 |
3.5.2 复合稳定剂对混合汁的稳定效果 |
3.6 猕猴桃芦荟复合饮料配方优选试验 |
3.7 均质对猕猴桃芦荟复合饮料透光率的影响 |
3.7.1 均质压力 |
3.7.2 料液温度 |
3.8 杀菌效果的研究 |
3.9 猕猴桃芦荟复合饮料的产品标准 |
3.9.1 感官指标 |
3.9.2 理化指标 |
3.9.3 微生物指标 |
3.9.4 猕猴桃芦荟复合饮料的感官指标及理化指标 |
4.讨论 |
4.1 不同浓度CPPU对猕猴桃鲜果品质影响及在贮藏中的品质变化 |
4.2 猕猴桃的护色工艺 |
4.3 猕猴桃汁和芦荟汁的澄清工艺 |
4.4 芦荟汁的脱苦工艺 |
4.5 猕猴桃芦荟复合饮料的稳定性 |
4.6 均质和杀菌作用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8)芦荟的保健功效及开发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芦荟的化学成分及其保健功效 |
1.1 蒽醌类化合物 |
1.2 多糖 |
1.3 氨基酸和有机酸 |
1.4 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 |
1.5 活性酶及其他 |
2 芦荟的开发利用 |
2.1 保健品 |
2.2 美容化妆品 |
2.3 医药 |
2.4 食品 |
2.5 观赏用处 |
3 芦荟的应用前景 |
(9)中华芦荟质量鉴定及多糖功能性食品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1 芦荟的历史与现状 |
1.1 芦荟利用的历史 |
1.2 芦荟利用的现状 |
2 芦荟生物学特性 |
2.1 芦荟叶片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
2.2 芦荟中活性酶类物质 |
2.3 芦荟多糖的分离纯化研究 |
3 芦荟多糖的研究综述 |
3.1 多糖类物质的研究 |
3.2 芦荟多糖化学 |
3.3 芦荟多糖的提取 |
3.4 芦荟多糖的分离纯化 |
3.5 芦荟多糖测定方法 |
3.6 芦荟多糖的药理作用 |
4 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篇 研究报告 |
第一章 中华芦荟的质量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仪器设备 |
1.3 试剂 |
1.4 测定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芦荟中总干物质的含量 |
2.2 芦荟鲜叶的酸碱度 |
2.3 芦荟的鉴别试验 |
2.4 中华芦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 |
2.5 中华芦荟微量元素 |
2.6 芦荟苷含量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中华芦荟多糖的提取、鉴定及结构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试验仪器 |
1.3 测定方法 |
1.4 芦荟多糖的紫外图谱分析 |
1.5 芦荟多糖的结构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中华芦荟多糖的旋光度 |
2.2 中华芦荟多糖的含量 |
2.3 芦荟多糖的紫外图谱分析 |
2.4 芦荟多糖的结构分析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中华芦荟多糖片的制备工艺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试验仪器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中华芦荟多糖片的制备工艺 |
2.2 中华芦荟多糖片的质量标准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中华芦荟多糖的药效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芦荟多糖 A、B 对正常小鼠炭廓清的影响 |
2.2 芦荟多糖 A、B 对正常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 |
2.3 芦荟多糖 A、B 对 DNCB 诱导小鼠迟发性变态反应的影响 |
2.4 芦荟多糖 A、B 对小鼠血清溶血素形成的影响 |
2.5 芦荟多糖 A、B 对正常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
2.6 芦荟多糖 A、B 对小鼠腹腔 MF 分泌 IL-1 含量的影响 |
2.7 芦荟多糖 A、B 对小鼠脾细胞分泌 IL-2 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4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中华芦荟多糖的毒理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芦荟多糖对小鼠体重及脏器的影响 |
2.2 毒性评价 |
2.3 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最大给药量测定(MTD)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附录 |
致谢 |
四、芦荟市场大有开发潜力(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县域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探讨:以元江为例[J]. 高菲.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2)
- [2]2017年度中国直销行业业绩报告[J].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杂志,世界直销(中国)研究中心直销百科网.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 2018(02)
- [3]中国芦荟健康产业发展面临新机遇[J]. 钟英,贾敬敦,万金志. 中国农村科技, 2015(02)
- [4]我国芦荟产业化实践及发展对策研究[D]. 万建锋. 浙江大学, 2014(05)
- [5]芦荟的保健功效及产业开发前景[J]. 邹平,邹超君. 湖南农业科学, 2009(01)
- [6]库拉索芦荟活性成分的研究及其综合利用[D]. 赖国明.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9)
- [7]吡效隆对猕猴桃品质影响及猕猴桃芦荟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D]. 蒋萌蒙. 陕西师范大学, 2008(S1)
- [8]芦荟的保健功效及开发利用[J]. 潘虹. 安徽农学通报, 2007(23)
- [9]中华芦荟质量鉴定及多糖功能性食品开发研究[D]. 郭胜伟. 南京农业大学, 2006(06)
- [10]芦荟研发现状及展望[J]. 吴震威,卞疆,钱和. 江苏食品与发酵, 2006(03)